步翾被强灌药水,切齿痛苦地忍耐,却仍不禁翻身挣扎,那是浑身如万箭穿心般疼痛,更甚被囚于江夏大牢中的百般酷刑,孙权一路忍来,该是多么彻骨换胎。

    体内毒素稍被压住后,孙权欲扶步翾起身入沙羡城,他却猝然蹙眉沉思,恳求道:“沙羡,不得久留。荆南叛军张羡病故群龙无首不足为惧,中原曹操被袁绍牵制,刘表正率大军西北而上,欲猛夺回江夏,望将军细斟酌!”

    孙权凝神思忖,扶步翾在营帐中歇息,便只身赴往沙羡城中见孙策。

    彼时孙策正与张昭落墨奏书,中言:

    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行征西校尉步翾等同时俱进……

    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奏书中的江夏、桂阳、零陵皆荆州领土,孙策并未拥有实际土地,乃是此前长沙太守张羡联合桂阳、零陵郡叛乱。孙策遂于征伐江夏之时遥授予于周瑜、吕范、程普。若朝廷承认,则名正言顺。

    张昭收卷奏书,起身传令身旁亲信奉诏前去许都,并暗中与张纮取得联系,暗谋归途。

    未过半刻,孙权赴来禀明步翾的疑虑,孙策微有迟疑,恰是时,太史慈遣兵归沙羡与孙策赴命,奉书信道:“折冲已查明,麻保贼大动,乃是刘表前军已至,不出十五日,定与将军会战于沙羡!望将军定夺。”

    孙策速召开君臣大会,议此来日之计。

    今太史慈引兵西至州陵,抵于麻保屯前,贼众气焰嚣张,以手挽著楼棼,斥候探包,刘表正收兵向东北,欲率荆州全力而征讨孙策。

    折冲中郎将太史慈立于院辕车中,引弓而射,箭矢贯穿麻保楼兵手腕,使其牢牢钉在楼柱上,两方军马无不震惊,恰是趁楼兵惊恐之际,太史慈又连发数箭,其臂如猿姿如狼,吓得城楼兵士再不敢嚣张,略作匿退。

    然刘表大军五万众将至,荆州水师威名震于华夏,料太史慈所领部曲五千绝无可能抵挡,孙策当即宣令:“传折冲速归!”

    使者拱手而辞:“喏!”

    江东四郡之兵,与荆州八郡雄厚水师相比,实力悬殊不言而喻。张昭当即建议孙策:“将军为今之计,当退兵而南入豫章,定其泛泛。”

    秦松捋须反驳道:“今将军已占据江夏郡,枭尽黄祖大军,重伤其元气,当据荆州一郡并江东四郡,全力以抵刘表!”

    周瑜则反驳道:“不妥,荆州实力雄厚,江东今时难尽取之。”

    秦松打量周瑜功勋不著而孙策与他高官俸禄,素有怨言,便当即再驳之:“将军自入吴郡,所向披靡,从无败绩,今强敌黄祖已溃败,又如何会俱那区区刘表?”

    周瑜立时支颐不语,不欲孙策帐下内斗,只得避其锋芒,不再多作论争,幸有吕范颔首而欣赏周瑜,与孙策拱手道:

    “将军征战定据庐江至今尚无四月,庐江、江夏两郡之民异心难定,若与荆州刘表开战,则庐江、江夏定需大量兵马守备,否则,祸起内部,未可料也。”

    秦松兀自瞥了吕范一眼,吕范军功甚著,堪为孙氏亲人,他毫无底气去反驳吕范,只默然不作语,两撇小胡子暗自发颤,久不能止。

    张昭亦颔首道:“子衡所虑不无道理,将军,不若先退兵至庐江,再作打算。”

    孙策会意而浅叹,他所倚重的三位大臣皆有此意向,便已无需再有多议,当即宣令:“传令三军,即日起退兵庐江。江夏诸城邑,尽可屠也!”

    “喏!”众将朗声领命,皆知这一退是迫不得已,那便,破损江夏郡的实力,领其短期内再无实力回攻,或是为再度攻来而作准备。

    帅令既下,诸部分散各线而归庐江,所至之城落,钱财军粮一应扫荡卷袭,城防兵刃器械,可掠者夺之,不可动者则毁之。官吏守将愿从江东则携归收编,逆则杀之。

    短短七日间,江夏郡诸城皆元气大伤,城防危如累卵。沙羡一战及扫荡诸臣中,诸官吏战士被斩杀者、水师溺亡水中者,共三万余人。

    江夏,再无防御之力。

    十二日后,孙策引兵退至庐江郡寻阳县,下令三军稍作休养。

    冬日将过,麻保屯中夜火佯似千军驻扎,一队游骑辗转州陵草木皆兵,阻拦州陵兵进速度,与此同时,太史慈率大部速归江东,赴寻阳与孙策相会。

    寻阳城中,孙策恰与诸臣会宴,太史慈风尘仆仆归来,昂然拱手道:“慈有故友尚于刘使君麾下,往来私信,道是使君已身故。”

    刘繇身死,孙策眸中已起吞并之心,但太史慈忠心赤胆,闻他唤刘繇仍为使君,便知需委婉几许,孙策起身邀太史慈入座,叹道:“昔刘使君曾怒斥孤替袁氏攻庐江,致陆康殒命,然,实为他识短见浅!孤之无奈,何人能懂。

    先父自亡,旧部兵将数千人,尽被袁术扣押。孤志在立事,不得不委曲于袁术,宛转索求故兵。孤斡旋舍命,被其遣令攻庐江,时势紧迫,不得不为。

    后袁术不遵臣节、僭越称帝,孤谏言劝之,皆不听。大丈夫以义为先,而术背天下之信义,孤立时离之,论心与迹,从无愧对任何人。”

    倏而,孙策顿了顿,缓缓揽来暖炉上的酒壶,亲为太史慈而斟。

    太史慈安静地听着,脑海里回想起当初随刘繇与孙策对战的场面,惨烈、溃败。他虽舍命护送刘繇逃亡,却仍不得重用,由是半道遁入丹阳群山,时至今日,他竟还念一丝君臣之情,究竟谁才堪为其君?

    想来,已是无需有半分迟疑。

    孙策面露哀愁,眉头微皱,痛心疾首道:“今闻知刘使君丧讯,孤悔恨不能与他当面倾诉此心中之语,恐将夜不能寐,念其儿女尚在豫章,不知华子鱼待他们如何,刘使君的部曲又将依附何处?”

    樽中酒已满,太史慈以双手奉酒,目光哀憾,叹答:“豫章太守华歆未敢收整其旧部,由是棺椁未入土安葬、数万旧部群龙无首也。”

    孙策心下不由一笑,似叹非叹,再度情声感慨而诉,神色复杂难揣测:“子义与刘使君为同州郡人,又曾为故吏,不知可否往豫章替孤探望其儿女,将孤的心意传达至其部曲?若部曲愿追随孤,则俱可安也。若不愿——便有劳子义,代孤安抚慰问之。”

    孙策长篇大论铺垫这么久,太史慈如何能不明白孙策的言下之意?而今孙策放低姿态,当着他这个“故吏”的面,为自己曾攻打过刘繇、陆康做“反省”,与他推心置腹,实属难得。

    当然,末尾一句,孙策之意已明:先礼后兵。若刘繇部曲不从,他定会打过去。由不得其旧部从与不从,兵不刃血而取,自是上乘之法。

    太史慈:“……”

    太史慈面露难色,主要是担心他去游说功效甚微,他虽然和刘繇是同乡,但没有得到重用,忧思良久,他还是决定为孙策行此一遭,便毅然拱手道:

    “我落丹阳为寇,又接受袁术印绶,已是不赦之罪。将军气量如桓公、文公,待我以国士之礼,于慈乃再生之恩,慈当为将军死而后已。慈愿为将军而使!结草衔环,在所不辞。”

    “好!”孙策飒然回坐正席之中,举觞而敬道:“此行豫章,需带多少兵卒,且看子义。”

    太史慈举觞一饮而尽,慨然道:“今豫章、庐江已止兵戈,不宜携众部曲,二三十人足矣。”

    孙策粲然大笑,与太史慈痛饮三杯,而后才语重心长地请道:“还望子义为孤巡观华子鱼之威信才能,看那庐陵、鄱阳百姓过得如何、是否亲附。”

    “自当为将军竭心尽力!”太史慈拱手抱拳。

    酒过三巡,太史慈离席如厕,秦松当即劝谏:“太史慈与华歆亦为同州郡者,恐被留为筹将,若遣他往豫章,恐一去不归与将军为敌,望将军三思。”

    一语未罢,陈端亦起身,待秦松话语方落,他则附声续之:“太史慈自归顺,与军中诸将不合,其心难料。将军!今遣他离去,犹纵虎归山,万万不可!”

    秦松亦附和道:“太史慈数与将军交战,积怨或深,此番前去,恐是西讬黄祖,假路还北,将军不可信也!”

    孙策略带戏谑地打量这几位谋士,方才宴中不敢言,便是惧太史慈之威名,看来,他们真是怕得不行。

    “仲谋,你且如何观之。”孙策眸光与张昭、吕范、周瑜相汇,最终落到孙权身上。

    孙权思忖良久,是思索兄长之意,也是认真地考虑太史慈究竟会不会反,良久后,豁然拱手回答:“将军识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太史子义既已启用,当灼心而信之。”

    “哈哈哈哈哈!仲弟似孤也。”孙策朗声而笑,挑眉傲视诸臣而肃断道:

    “诸君语皆非也,孤断之忠。子义虽勇烈有谋,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莫忧。”

    “即便如此,将军亦当留心。”陈端不愿妥协,再度劝谏:“太史子义非宗族,又曾与将军交战数次皆落败,难免不会借刘繇旧部复仇。”

    “众卿,休得再有异议。”孙策冷眸斜睥,阻绝陈端与秦松的后话。

    孙策确实曾攻破刘繇,暗结恩怨,由是,须得有人为他辗转磨消这隔阂。刘繇威望名盛,若得其旧部,于他鼎立江南大有裨益,自然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计。

    太史慈是唯一且最有资格去豫章笼络刘繇旧部的人,只是不知,成算能有几成,纵是收效甚微,已足矣。

    陈端和秦松见劝谏无果,也只得作罢。退一万步讲,孙策能攻刘繇一次、太史慈两次,定能再胜第三次,确实是“无需担忧”。

    冬十二月廿九,太史慈后军归于寻阳与其会兵,刘表已兵至江夏而席卷,想来,撤兵确是先见之明。

    孙策携太史慈于阊门辞别,酌烈酒为他饯行,捉起他的手腕迟迟不松开,不舍而温声问:“子义何时当还?”

    太史慈答:“不过六十日。”

    “愿君此路无恙。”孙策亲自携太史慈步出一里而送别。

    孙策临江口而眺望四海九州,他很清楚,荆州刘表敢集结荆州全军之力来夺回江夏。缘于中原曹操与将与袁绍拉开决战,无暇顾及荆北。

    如果他在江夏与刘表争执不下,待曹操袁绍决一雌雄后,大军南下,江东的命运,难料。

    周瑜笑引酒来,与孙策对饮:“古有鹬蚌相争,今有袁曹决战,好戏、实乃好戏。”

    “确是好戏。”

章节目录

江东风华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折鸢流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折鸢流水并收藏江东风华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