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上回您来厉州险些遭遇不测,这回一定要当心啊。”
城门之前,车外的小厮担忧地对车内之人道。
“今日不同往昔,不必在意。”
沈瑾逸待小厮开了车门,走下车来。
云周久等人早已在城门恭候多时。
见一辆质朴的马车上缓缓走下一人。那人身着官服,一身清正冷峻的气度,腰间的玉佩净白无暇。
背着日光,他深邃的五官显得不怒自威,让整个城门的众人都静下来。
这是云周久第一次看见沈瑾逸。
“见过世子。”他行礼后,身后众吏一并行礼。
“大人何必多礼?”沈瑾逸走近,露出一如既往和煦的微笑,“我不过是个新上任的厉州通判而已。”
云周久早就听念亦安说过,沈瑾逸是个城府极深的笑面虎。哪怕其他人都因他的笑松了口气,他却不敢怠慢分毫。
“世子舟车劳顿,卑职已备好酒席,只待世子上座。”
“云大人不必多礼,日后既为同僚,便不要再如此客套。”
虽如此说着,沈瑾逸依然自然走上主位落座。
宴席很快便开始,来回几遍敬酒后,云周久便示意上歌舞。
“沈大人,城内歌女准备了厉州的几首名曲,还请大人鉴赏。”
沈瑾逸点点头,朝云周久道过谢,便见三位歌女抱着琴走上前来,行过礼,将要抚琴。
琴声袅袅,众人皆沉醉于其中。
沈瑾逸心不在焉地听着,抓住这个不必讲话的时机松口气,却在一个转音后抬起头。
“沈大人,此为诗云阁改编之后的曲调。”云周久立即道,“若大人觉得不够悦耳,卑职可令她们换为原曲。”
沈瑾逸没有回答,而是紧紧看向中间歌女的衣裳。
“还愣着做什么,上前去!”歌女附近的小厮催促道。
云周久不禁有些疑惑,还带着些忿忿不平。
他不是找了念亦安三年吗?怎一到此处便寻欢作乐起来?
于是他开口试探道:“沈大人若是喜欢,卑职可以多叫些舞女来供大人欣赏。”
“不必。”沈瑾逸仔细观察着歌女衣服上的绣花,问道,“你这衣裙是何处来的?”
“回大人,是厉州最时兴的绣花样式。”
“曲是何人改编?”
“阁内头牌。”
沈瑾逸挥手让她退下,闭眼靠上椅背。
云周久连忙屏退歌女,轻声问道:“沈大人可是不喜此乐?”
“不是。”沈瑾逸道,“只是想起了些旧事。”
云周久细细观察着他的神色,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
那歌女身上穿的,正是念亦安的绣坊里最为热卖的样式。
云周久恍然大悟。
趁着有其他官吏向沈瑾逸敬酒,他连忙找来小厮,吩咐了几句。
小厮会意,连忙朝外走去。
“云大人这是要做什么?”沈瑾逸甚至并未抬眼,便觉察到身边的动静。
那小厮知道自己跑不掉,便低着头退到一旁。
“让沈大人笑话了。犬子此时已然下学,卑职吩咐家奴先回去照看犬子。”
云周久面不改色,示意小厮赶紧走。
“原来如此。”沈瑾逸笑着点点头,余光留意着小厮离开的方向。
“我有些疲惫,只得先行告退了。还请各位大人见谅。”
沈瑾逸起身向各官吏行过礼,便向小厮离去的方向走去。
一至室外,他的步伐便变得急速起来。
“世子,是她吗?”小厮气喘吁吁地跟上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觉得,这次总不会再错了。
*
每至夜里,这里总是会成为最热闹的地方。
灯火亮如白昼,楼下人声鼎沸,丝竹与交杯声中隐隐听得几句对诗之言。夜风悠悠吹过纱帘,带来茶香、酒香,还混杂着高端脂粉特有的清香。
“玉娘。”丫鬟迈着莲花步,穿过层层纱帐,将今日的诗送至阁内新晋花魁面前,“好些人想要见你,这儿的诗抄了我好久。”
念亦安轻按住颤动的琴弦,转身将那一叠诗篇都拿了过来。
“这几篇,恐怕都是楼下那代笔小生写的。”念亦安说着,便把它们随意扔出窗外。
“这些人,以后都不许来了。”
第一篇落下时,楼下等待的人便上去哄抢着要品鉴这诗的水平。
看见是自己所作的人会悄悄离远,不是的人便会暗自将自己的诗与此诗比较。还有的人为了抢这张纸,不过是因为玉娘的手触碰过它。
“是。”丫鬟听着外面的哄闹声,笑道,“玉娘不愧是阁内最美最有才的花魁,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多男子,费尽心思想要见你一面呢。”
念亦安笑笑,却问道:“还有几日,知州大人才会允我上街巡演?”
“那边还未传来消息。”丫鬟不解,“玉娘,以你的身价,哪还需要去街上抚琴?你光是坐在阁楼之上,便有全城的公子为你而来了。”
念亦安一面不断朝窗外扔着看不上的诗篇,一面思索着。
云周久从来都不会来青楼,对青楼之事更是一无所知——除了这里头是否交齐了赋税,还有是否保持了安定。
她要不动声色地联系上他,只能凭借运气,与他多多碰面。
可如今云周久似乎因一些官场上的变动忙得不可开交,还未会意诗云阁为何频频前去叨扰他。
“玉娘,你可有看上的诗篇了?我看你许久未动了。”丫鬟的声音打断念亦安的沉思。
“不,是这篇写得着实有些令我费解。”念亦安说着,便随意将手上剩下的几张扔了出去。
丫鬟撇撇嘴:“我就知道,这些个纨绔子弟,没几个写得出好诗的。但是玉娘,你总得留几个下来打茶围吧?那时候再筛一次也不迟。”
念亦安笑道:“早就知道你这么想了。当然会给你们几个勉为其难挑出三个最好的,好让你们讨赏钱。”
丫鬟欣喜地接过最后三张,便要去宣布入了围的三人。
“玉娘!玉娘!”另一个丫鬟略显匆忙地跑进来,“有个自称是知州大人小厮的人,在门口被拦下来了,在问是何人要去街上巡演。不知玉娘是否要他上来?”
念亦安猛然抬头,险些喜形于色:“自然,请他上来!”
此时却听窗下一阵喧闹,似是一辆车撞上了行人。
“你这车夫怎么看路的?撞到的可是我们厉州启县知县公子!”
“我可没有撞上去!”车夫怒道,“我分明驾车驾得好好的,是你们自己没有长眼睛!”
“我家公子今日没被玉娘选中,正在苦恼呢!你若再不道歉,我家公子带你去见知县!”
念亦安觉得吵闹,微扭腰身,伸手要将窗户关上。
“玉娘伸手了!”就在她要关窗时,便听下头有人喊道,“玉娘!玉娘可真美啊!”
念亦安被这番景象整得哭笑不得。自己分明背着光,下头的人根本瞧不清自己的脸,最多也只是看得见自己的五指和手臂,便痴醉地呼喊着她的名字。
她只得朝下看去,微微挥过几回手,便要继续将未关上的窗关上。
可就是这随意一瞥,她恰巧看见与那知县公子正在理论的车驾旁,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念亦安浑身一僵。
在那人顺着楼下众人的目光看向来的瞬间,她一下子关上了窗。
“怎么了玉娘?”看出她神色有异,丫鬟问道。
念亦安闭上眼,靠在窗边小桌上扶额道:“下面的人太吵,我脑袋疼。”
“我看也是。我下去说说他们!”丫鬟说着,便很快跑下楼去。
不一会儿,下面便安静下来。
念亦安思绪还是混乱至极。
三年了,什么都变了。方才那模糊的一瞥,应该只是眼花了吧?
正顺着呼吸,原先报有云周久小厮来的丫鬟总算又上了楼。
“玉娘,那小厮在我下去时,便不见了。”
“怎会不见了?是不是人太多,找不到了?”
先是看见那样让她紧张的身影,又是刚出现又消失的小厮,念亦安心中愈发不安起来。
“好像是那些被淘汰的公子们,说凭什么他就能随意来见你,便把他轰走了。”丫鬟道。
念亦安的思绪愈发混乱起来:“你方才下去,可曾注意到窗下那场车马的争执?”
“注意到了。看起来是人乱闯,车也驾得极快,谁都不该怪谁。”
“那车驾是何人的?”念亦安现在并不关心孰对孰错。
丫鬟思索一阵:“嗯,看不出来。但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好车,想必是个冒失的寻常人路过而已。”
可念亦安依然放不下心来。
她知道沈瑾逸在外很少用极为华贵的车驾。只有在需要以季侯之子的身份出席重要场合时,才会按照礼制乘坐惹人注目的豪华车驾。
“那里头的人呢?”念亦安接着问。
丫鬟摇摇头:“没有注意,我顾着找知州大人的小厮去了。”
念亦安转过头,将窗掀开小小的一条缝。
下面的人又要开始欢呼,却想起方才玉娘的丫鬟的责怪,便只能远远地看着她。
方才的车马与人都不见了。
也许真的只是路过吧。
念亦安无法说服自己。
这一切都太巧了。在云周久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和沈瑾逸极为相似的身影。
“玉娘!”就在这时,下去教训喧哗之人的丫鬟带着新的诗走上来,“又来了新客,玉娘快看看这首诗!”
念亦安微蹙双眉:“今日已选完,便不再加人了。怎坏了规矩?”
丫鬟嘿嘿笑着:“你不知道,这个新客给每个人的赏钱比其他人多好几倍呢!而且呀,仪表堂堂,光说外表,玉娘你见了一定喜欢!”
“外表好又如何?我们玉娘只看得上才貌双全的男子。”另一个丫鬟道,“哦,还要加上腰缠万贯!”
念亦安微微一笑,心下依然不曾安定。再貌美且富有的男子,她如今也没有兴趣看上一眼。
她拿过诗篇,准备看上一眼便扔出窗外。
可刚读一句,她便失了呼吸的节奏。
*
沈瑾逸乘车而去时,专门派了一个小厮前去拦截云周久的人。
在云周久派的人刚到达目的地,向里头的人说明目的后,小厮便设计将他轰走。
只是有个不长眼的知县之子竟在他离诗云阁三尺之外闹事。
沈瑾逸见对方纠缠,只得自车上下来,将自己身上这身官袍给对方见见,省去吵架的时间。
对面的人的确在看见官袍的瞬间便灭了气焰,灰溜溜地离开,可此时身边聚集的人群却忽然吵闹起来。
“玉娘!玉娘伸手了!”嗓门最大的一个人首先开口,“玉娘的纤纤玉指……真美啊!”
“玉娘!”更多人朝楼上望着喊起来,“玉娘果然美若天仙!”
赞美的声音太多热烈,沈瑾逸不禁也随着他们的目光朝上看去,想看看这传说中的玉娘究竟有多么惊人的美貌。
那玉娘背着光,只瞧得出大致的身形。
沈瑾逸正要心下嗤笑着收回目光,却依然被那美妙的身影所吸引。
——甚至感到无比的熟悉。
他挪不开眼。
怎么会?他从未来过此等场所,也从未见过如此美艳之人。
为何竟生出如此强烈的熟悉感?
“请问,这楼上的玉娘究竟是何人?”沈瑾逸找最近的一个人打听道。
“你不是厉州人吧?”那人被打断了看玉娘的机会,显得十分不耐烦,哪怕沈瑾逸身着官袍,“这玉娘可是如今厉州最大的头牌!”
说罢转身,却见玉娘的窗已然关上。他生气地回头瞪了沈瑾逸一眼,便朝一旁走去,想寻个更好的位置。
沈瑾逸并未在意那人的态度,甚至还习惯性地道了谢。
他无法顺利地将如此绰约的身影和她联系起来。
他与她相处那么长的时间,哪怕是承认她的美貌,也不认为她能使整个厉州最沉迷风月场所、历尽千花的男子都沉醉于她。
但沈瑾逸不能错过每一个可能。
他从来都不信她真的在他新婚的第二日死在山谷之中。
他三年都在和楚家周旋,就是因为相信,总有一日还能把活着的念亦安带回来。
正巧玉娘的丫鬟下楼来责骂那些喧哗的人。沈瑾逸走过去,叫住正要上楼的丫鬟。
丫鬟黑着脸回头,却在看见沈瑾逸面容的一刻舒展双眉,惊艳地愣住。
“请问姑娘,若要见玉娘,我需要做些什么?”沈瑾逸温润地笑道。
见又是个来送钱的,丫鬟立刻恢复正常的神情,上下打量他一回:“对不住了大人,今日玉娘已不再看新的诗了。”
“看诗?”沈瑾逸不解。
“看来你还是个新客?”丫鬟有些得意,“看来又是个被玉娘吸引来的傻公子。”
“因她而来的人很多吗?”沈瑾逸问。
“那当然!你也不看看,玉娘是何种绝世美人。”丫鬟说着,便要往里走,“今日来不及了,大人过几日再来吧。”
“姑娘留步。”沈瑾逸说着,便直接塞给她一块极有分量的银锭,“劳烦姑娘为我讲讲诗云阁的规矩。”
丫鬟吃惊地掂了掂,转过身,给沈瑾逸讲起来。从进门打赏、斗诗、打茶围,到最终要怎样才能见头牌、怎么个见法,都说了个一清二楚。
“我建议大人还是认真考虑考虑,在诗云阁里想见一眼头牌,哪怕是皇帝来了,都得守这儿的规矩。若是钱不够,或者才情不足,灰溜溜地离开,总是不大体面。”
“姑娘不必多言。”沈瑾逸说罢,便又给了她一些银锭。
丫鬟欣喜地将他迎入大堂,几位笑脸相迎的龟公也都凑上来。
沈瑾逸一一给了丰厚的打赏,走了许久,打赏了好些人,才终于来到骑楼影壁之处。
“请大人作诗。”丫鬟将一只精美的狼毫笔递上来,“还请大人动作快些,玉娘本已选好了打茶围的三人了。”
沈瑾逸倒不必多想,几乎是挥笔而就。
丫鬟心下道,恐怕又是个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官员,真可惜了这幅相貌,嘴上却笑着夸沈瑾逸的神速。
只在誊抄诗句时,她才隐隐觉得,这官员似乎有点东西。
但又怕是自己错将泥巴当做黄金,未评论只言片语,便将这诗送了上去。
沈瑾逸见她上去了,便随着另一个丫鬟坐到一旁等候,同时又给了她一笔赏钱。
他细细一算,都已花了上万银两。根据方才丫鬟介绍的,这还不过是个开头。
转头望去,三个已入了下一轮的男子就在一旁交谈。有一位已经双鬓灰白,看上去却依然在局促地等待,另外两位看上去年纪都不小,一个形容些许枯槁,一个看上去自命不凡。
那边的三人同样也注意到了沈瑾逸这个后来的特殊者。他们的目光从惊诧到厌恶,甚至仇恨,都被沈瑾逸尽收眼底。
过了许久,丫鬟还没有下来宣布结果,外头也没有传来诗被扔下的消息。
“玉娘品诗,都要品这么久吗?”沈瑾逸不解地问。
“玉娘能品这么久,说明大人希望越大呢。”丫鬟笑道,“平日里,玉娘瞧不上的诗,看上一眼便扔了。”
说罢,她俯下身,小声道:“那边的三位客人,也只是玉娘勉强选出来的,矮子里拔高个,也没花多少时间呢。”
沈瑾逸从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但以往与念亦安对诗,她总是极为喜爱他的诗句。
看上这么久还未下定夺,究竟是因为她果真不是念亦安,还是一开始她就……
沈瑾逸觉得自己有些奇怪。
按理而言,他只会对玉娘不是念亦安感到习惯性的遗憾而已,可一旦想到另一种可能,他竟有些慌张。
真是可笑,他的才华什么时候需要她来评判了?
他压下心中不该有的想法,又喝了一口茶。
不知又过了多久,送诗的丫鬟总算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恭喜四位客官,有请各位前往茶室一叙。”
听见此言,那三人不禁都露出欣喜的神情,而后又勉强遮住情绪,给丫鬟又打了次赏钱。
沈瑾逸在丫鬟看向他时,便已备好了比其他三人多上一倍的赏钱。
丫鬟自是满心欢喜,特意将他安排在了最好的位置上。
其他几人就算不满,看见他那身官袍,也不敢说什么。
一个穿着更为华丽的丫鬟端着茶具来到茶室:“各位客官,奴家替玉娘邀各位前来品茶。”
丫鬟制茶期间,三人紧张又故显轻松地聊起天来,恨不得旋即将自己的毕生才学都倾倒出来,给玉娘看上一眼。
虽说到现在,玉娘都为到场,但在场的每一个丫鬟和小厮,都是玉娘的眼睛。
沈瑾逸一言不发,听着他们的吹嘘,直到丫鬟将茶水送至眼前。
“这茶!”三人中一人深吸一口气,“应是安州的龙牙!”
“客官说得不错。”丫鬟笑道,“不知是否有客官知晓,这龙牙茶,被当今哪些名人雅士品鉴过?”
“齐州太守,张乐!”一人立即接道。
听他这般的俗人将知州称作太守,如同一只附庸风雅的花孔雀,沈瑾逸忍俊不禁。
“你笑什么?”那人遂恼怒地看过来,又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连忙和颜悦色地问沈瑾逸,“不知大人觉得哪一句话好笑?”
可不待沈瑾逸回话,便有丫鬟走至他的身边:“客官品完这杯茶,便可离去了。”
“为……为何?”那人急得额头上冒出汗来。
“玉娘不喜易怒之人。”丫鬟只道。
于是不过多时,茶案前只剩三位客人。
“这杯是绍县的日铸茶!”有人忙道,“我厉州的云知州与上一任通判何通判一同品鉴过!”
丫鬟笑着摇摇头:“不对。”
那人心里慌张,明白自己若说不对答案,恐怕也是要出局了。
“这是金州的玉凤。”沈瑾逸打破茶室里的沉默,“最初是自绍县带回的种子,经多年改良,成了新的茶种。”
“大人可不要信口胡言。”那人似乎是觉得沈瑾逸在胡诌,定会被驱逐出去,自信地说道,“根本就没有这个品种的茶。”
“哦?”沈瑾逸笑道,“想必阁下对近日京城时兴之物一无所知吧?此茶两个月前被当做御品,当今圣上在此茶一呈上来便大为夸赞其特殊香气。”
那人的脸色煞白。
“如若觉得说圣上品鉴过还不够,我倒是还能再说上几个。”沈瑾逸慢条斯理地列举出再熟悉不过的人来,“当今东宫太子与太子妃、玉常公主、惠国公……”
“京城里最喜爱品茶的乃是景熙郡主,也便是季侯夫人。方才大人列举的名人中,竟无她名。”另一人摇头道,“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你说她?”沈瑾逸保持着微笑,依然缓缓回道,“近日郡主身体不适,御医建议少饮茶。”
茶室内所有人都带着意外望向茶室里这位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不知道这位面生的官员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对京城里的皇亲国戚之时了解得一清二楚,谈论起来,如同谈家事一般平常。
另外两人明白自己已毫无胜算了。
带路的丫鬟便又笑吟吟地站在沈瑾逸面前:“请公子随我来。”
又绕过许多香气缭绕的屏风,上了楼,丫鬟把门一关,所有的嘈杂声都立刻被屏蔽在外。
沈瑾逸又随着丫鬟绕一个弯,瞧见那薄如蝉翼的几层纱帘后,有一个极为眼熟的身影。
城门之前,车外的小厮担忧地对车内之人道。
“今日不同往昔,不必在意。”
沈瑾逸待小厮开了车门,走下车来。
云周久等人早已在城门恭候多时。
见一辆质朴的马车上缓缓走下一人。那人身着官服,一身清正冷峻的气度,腰间的玉佩净白无暇。
背着日光,他深邃的五官显得不怒自威,让整个城门的众人都静下来。
这是云周久第一次看见沈瑾逸。
“见过世子。”他行礼后,身后众吏一并行礼。
“大人何必多礼?”沈瑾逸走近,露出一如既往和煦的微笑,“我不过是个新上任的厉州通判而已。”
云周久早就听念亦安说过,沈瑾逸是个城府极深的笑面虎。哪怕其他人都因他的笑松了口气,他却不敢怠慢分毫。
“世子舟车劳顿,卑职已备好酒席,只待世子上座。”
“云大人不必多礼,日后既为同僚,便不要再如此客套。”
虽如此说着,沈瑾逸依然自然走上主位落座。
宴席很快便开始,来回几遍敬酒后,云周久便示意上歌舞。
“沈大人,城内歌女准备了厉州的几首名曲,还请大人鉴赏。”
沈瑾逸点点头,朝云周久道过谢,便见三位歌女抱着琴走上前来,行过礼,将要抚琴。
琴声袅袅,众人皆沉醉于其中。
沈瑾逸心不在焉地听着,抓住这个不必讲话的时机松口气,却在一个转音后抬起头。
“沈大人,此为诗云阁改编之后的曲调。”云周久立即道,“若大人觉得不够悦耳,卑职可令她们换为原曲。”
沈瑾逸没有回答,而是紧紧看向中间歌女的衣裳。
“还愣着做什么,上前去!”歌女附近的小厮催促道。
云周久不禁有些疑惑,还带着些忿忿不平。
他不是找了念亦安三年吗?怎一到此处便寻欢作乐起来?
于是他开口试探道:“沈大人若是喜欢,卑职可以多叫些舞女来供大人欣赏。”
“不必。”沈瑾逸仔细观察着歌女衣服上的绣花,问道,“你这衣裙是何处来的?”
“回大人,是厉州最时兴的绣花样式。”
“曲是何人改编?”
“阁内头牌。”
沈瑾逸挥手让她退下,闭眼靠上椅背。
云周久连忙屏退歌女,轻声问道:“沈大人可是不喜此乐?”
“不是。”沈瑾逸道,“只是想起了些旧事。”
云周久细细观察着他的神色,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
那歌女身上穿的,正是念亦安的绣坊里最为热卖的样式。
云周久恍然大悟。
趁着有其他官吏向沈瑾逸敬酒,他连忙找来小厮,吩咐了几句。
小厮会意,连忙朝外走去。
“云大人这是要做什么?”沈瑾逸甚至并未抬眼,便觉察到身边的动静。
那小厮知道自己跑不掉,便低着头退到一旁。
“让沈大人笑话了。犬子此时已然下学,卑职吩咐家奴先回去照看犬子。”
云周久面不改色,示意小厮赶紧走。
“原来如此。”沈瑾逸笑着点点头,余光留意着小厮离开的方向。
“我有些疲惫,只得先行告退了。还请各位大人见谅。”
沈瑾逸起身向各官吏行过礼,便向小厮离去的方向走去。
一至室外,他的步伐便变得急速起来。
“世子,是她吗?”小厮气喘吁吁地跟上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觉得,这次总不会再错了。
*
每至夜里,这里总是会成为最热闹的地方。
灯火亮如白昼,楼下人声鼎沸,丝竹与交杯声中隐隐听得几句对诗之言。夜风悠悠吹过纱帘,带来茶香、酒香,还混杂着高端脂粉特有的清香。
“玉娘。”丫鬟迈着莲花步,穿过层层纱帐,将今日的诗送至阁内新晋花魁面前,“好些人想要见你,这儿的诗抄了我好久。”
念亦安轻按住颤动的琴弦,转身将那一叠诗篇都拿了过来。
“这几篇,恐怕都是楼下那代笔小生写的。”念亦安说着,便把它们随意扔出窗外。
“这些人,以后都不许来了。”
第一篇落下时,楼下等待的人便上去哄抢着要品鉴这诗的水平。
看见是自己所作的人会悄悄离远,不是的人便会暗自将自己的诗与此诗比较。还有的人为了抢这张纸,不过是因为玉娘的手触碰过它。
“是。”丫鬟听着外面的哄闹声,笑道,“玉娘不愧是阁内最美最有才的花魁,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多男子,费尽心思想要见你一面呢。”
念亦安笑笑,却问道:“还有几日,知州大人才会允我上街巡演?”
“那边还未传来消息。”丫鬟不解,“玉娘,以你的身价,哪还需要去街上抚琴?你光是坐在阁楼之上,便有全城的公子为你而来了。”
念亦安一面不断朝窗外扔着看不上的诗篇,一面思索着。
云周久从来都不会来青楼,对青楼之事更是一无所知——除了这里头是否交齐了赋税,还有是否保持了安定。
她要不动声色地联系上他,只能凭借运气,与他多多碰面。
可如今云周久似乎因一些官场上的变动忙得不可开交,还未会意诗云阁为何频频前去叨扰他。
“玉娘,你可有看上的诗篇了?我看你许久未动了。”丫鬟的声音打断念亦安的沉思。
“不,是这篇写得着实有些令我费解。”念亦安说着,便随意将手上剩下的几张扔了出去。
丫鬟撇撇嘴:“我就知道,这些个纨绔子弟,没几个写得出好诗的。但是玉娘,你总得留几个下来打茶围吧?那时候再筛一次也不迟。”
念亦安笑道:“早就知道你这么想了。当然会给你们几个勉为其难挑出三个最好的,好让你们讨赏钱。”
丫鬟欣喜地接过最后三张,便要去宣布入了围的三人。
“玉娘!玉娘!”另一个丫鬟略显匆忙地跑进来,“有个自称是知州大人小厮的人,在门口被拦下来了,在问是何人要去街上巡演。不知玉娘是否要他上来?”
念亦安猛然抬头,险些喜形于色:“自然,请他上来!”
此时却听窗下一阵喧闹,似是一辆车撞上了行人。
“你这车夫怎么看路的?撞到的可是我们厉州启县知县公子!”
“我可没有撞上去!”车夫怒道,“我分明驾车驾得好好的,是你们自己没有长眼睛!”
“我家公子今日没被玉娘选中,正在苦恼呢!你若再不道歉,我家公子带你去见知县!”
念亦安觉得吵闹,微扭腰身,伸手要将窗户关上。
“玉娘伸手了!”就在她要关窗时,便听下头有人喊道,“玉娘!玉娘可真美啊!”
念亦安被这番景象整得哭笑不得。自己分明背着光,下头的人根本瞧不清自己的脸,最多也只是看得见自己的五指和手臂,便痴醉地呼喊着她的名字。
她只得朝下看去,微微挥过几回手,便要继续将未关上的窗关上。
可就是这随意一瞥,她恰巧看见与那知县公子正在理论的车驾旁,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念亦安浑身一僵。
在那人顺着楼下众人的目光看向来的瞬间,她一下子关上了窗。
“怎么了玉娘?”看出她神色有异,丫鬟问道。
念亦安闭上眼,靠在窗边小桌上扶额道:“下面的人太吵,我脑袋疼。”
“我看也是。我下去说说他们!”丫鬟说着,便很快跑下楼去。
不一会儿,下面便安静下来。
念亦安思绪还是混乱至极。
三年了,什么都变了。方才那模糊的一瞥,应该只是眼花了吧?
正顺着呼吸,原先报有云周久小厮来的丫鬟总算又上了楼。
“玉娘,那小厮在我下去时,便不见了。”
“怎会不见了?是不是人太多,找不到了?”
先是看见那样让她紧张的身影,又是刚出现又消失的小厮,念亦安心中愈发不安起来。
“好像是那些被淘汰的公子们,说凭什么他就能随意来见你,便把他轰走了。”丫鬟道。
念亦安的思绪愈发混乱起来:“你方才下去,可曾注意到窗下那场车马的争执?”
“注意到了。看起来是人乱闯,车也驾得极快,谁都不该怪谁。”
“那车驾是何人的?”念亦安现在并不关心孰对孰错。
丫鬟思索一阵:“嗯,看不出来。但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好车,想必是个冒失的寻常人路过而已。”
可念亦安依然放不下心来。
她知道沈瑾逸在外很少用极为华贵的车驾。只有在需要以季侯之子的身份出席重要场合时,才会按照礼制乘坐惹人注目的豪华车驾。
“那里头的人呢?”念亦安接着问。
丫鬟摇摇头:“没有注意,我顾着找知州大人的小厮去了。”
念亦安转过头,将窗掀开小小的一条缝。
下面的人又要开始欢呼,却想起方才玉娘的丫鬟的责怪,便只能远远地看着她。
方才的车马与人都不见了。
也许真的只是路过吧。
念亦安无法说服自己。
这一切都太巧了。在云周久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和沈瑾逸极为相似的身影。
“玉娘!”就在这时,下去教训喧哗之人的丫鬟带着新的诗走上来,“又来了新客,玉娘快看看这首诗!”
念亦安微蹙双眉:“今日已选完,便不再加人了。怎坏了规矩?”
丫鬟嘿嘿笑着:“你不知道,这个新客给每个人的赏钱比其他人多好几倍呢!而且呀,仪表堂堂,光说外表,玉娘你见了一定喜欢!”
“外表好又如何?我们玉娘只看得上才貌双全的男子。”另一个丫鬟道,“哦,还要加上腰缠万贯!”
念亦安微微一笑,心下依然不曾安定。再貌美且富有的男子,她如今也没有兴趣看上一眼。
她拿过诗篇,准备看上一眼便扔出窗外。
可刚读一句,她便失了呼吸的节奏。
*
沈瑾逸乘车而去时,专门派了一个小厮前去拦截云周久的人。
在云周久派的人刚到达目的地,向里头的人说明目的后,小厮便设计将他轰走。
只是有个不长眼的知县之子竟在他离诗云阁三尺之外闹事。
沈瑾逸见对方纠缠,只得自车上下来,将自己身上这身官袍给对方见见,省去吵架的时间。
对面的人的确在看见官袍的瞬间便灭了气焰,灰溜溜地离开,可此时身边聚集的人群却忽然吵闹起来。
“玉娘!玉娘伸手了!”嗓门最大的一个人首先开口,“玉娘的纤纤玉指……真美啊!”
“玉娘!”更多人朝楼上望着喊起来,“玉娘果然美若天仙!”
赞美的声音太多热烈,沈瑾逸不禁也随着他们的目光朝上看去,想看看这传说中的玉娘究竟有多么惊人的美貌。
那玉娘背着光,只瞧得出大致的身形。
沈瑾逸正要心下嗤笑着收回目光,却依然被那美妙的身影所吸引。
——甚至感到无比的熟悉。
他挪不开眼。
怎么会?他从未来过此等场所,也从未见过如此美艳之人。
为何竟生出如此强烈的熟悉感?
“请问,这楼上的玉娘究竟是何人?”沈瑾逸找最近的一个人打听道。
“你不是厉州人吧?”那人被打断了看玉娘的机会,显得十分不耐烦,哪怕沈瑾逸身着官袍,“这玉娘可是如今厉州最大的头牌!”
说罢转身,却见玉娘的窗已然关上。他生气地回头瞪了沈瑾逸一眼,便朝一旁走去,想寻个更好的位置。
沈瑾逸并未在意那人的态度,甚至还习惯性地道了谢。
他无法顺利地将如此绰约的身影和她联系起来。
他与她相处那么长的时间,哪怕是承认她的美貌,也不认为她能使整个厉州最沉迷风月场所、历尽千花的男子都沉醉于她。
但沈瑾逸不能错过每一个可能。
他从来都不信她真的在他新婚的第二日死在山谷之中。
他三年都在和楚家周旋,就是因为相信,总有一日还能把活着的念亦安带回来。
正巧玉娘的丫鬟下楼来责骂那些喧哗的人。沈瑾逸走过去,叫住正要上楼的丫鬟。
丫鬟黑着脸回头,却在看见沈瑾逸面容的一刻舒展双眉,惊艳地愣住。
“请问姑娘,若要见玉娘,我需要做些什么?”沈瑾逸温润地笑道。
见又是个来送钱的,丫鬟立刻恢复正常的神情,上下打量他一回:“对不住了大人,今日玉娘已不再看新的诗了。”
“看诗?”沈瑾逸不解。
“看来你还是个新客?”丫鬟有些得意,“看来又是个被玉娘吸引来的傻公子。”
“因她而来的人很多吗?”沈瑾逸问。
“那当然!你也不看看,玉娘是何种绝世美人。”丫鬟说着,便要往里走,“今日来不及了,大人过几日再来吧。”
“姑娘留步。”沈瑾逸说着,便直接塞给她一块极有分量的银锭,“劳烦姑娘为我讲讲诗云阁的规矩。”
丫鬟吃惊地掂了掂,转过身,给沈瑾逸讲起来。从进门打赏、斗诗、打茶围,到最终要怎样才能见头牌、怎么个见法,都说了个一清二楚。
“我建议大人还是认真考虑考虑,在诗云阁里想见一眼头牌,哪怕是皇帝来了,都得守这儿的规矩。若是钱不够,或者才情不足,灰溜溜地离开,总是不大体面。”
“姑娘不必多言。”沈瑾逸说罢,便又给了她一些银锭。
丫鬟欣喜地将他迎入大堂,几位笑脸相迎的龟公也都凑上来。
沈瑾逸一一给了丰厚的打赏,走了许久,打赏了好些人,才终于来到骑楼影壁之处。
“请大人作诗。”丫鬟将一只精美的狼毫笔递上来,“还请大人动作快些,玉娘本已选好了打茶围的三人了。”
沈瑾逸倒不必多想,几乎是挥笔而就。
丫鬟心下道,恐怕又是个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官员,真可惜了这幅相貌,嘴上却笑着夸沈瑾逸的神速。
只在誊抄诗句时,她才隐隐觉得,这官员似乎有点东西。
但又怕是自己错将泥巴当做黄金,未评论只言片语,便将这诗送了上去。
沈瑾逸见她上去了,便随着另一个丫鬟坐到一旁等候,同时又给了她一笔赏钱。
他细细一算,都已花了上万银两。根据方才丫鬟介绍的,这还不过是个开头。
转头望去,三个已入了下一轮的男子就在一旁交谈。有一位已经双鬓灰白,看上去却依然在局促地等待,另外两位看上去年纪都不小,一个形容些许枯槁,一个看上去自命不凡。
那边的三人同样也注意到了沈瑾逸这个后来的特殊者。他们的目光从惊诧到厌恶,甚至仇恨,都被沈瑾逸尽收眼底。
过了许久,丫鬟还没有下来宣布结果,外头也没有传来诗被扔下的消息。
“玉娘品诗,都要品这么久吗?”沈瑾逸不解地问。
“玉娘能品这么久,说明大人希望越大呢。”丫鬟笑道,“平日里,玉娘瞧不上的诗,看上一眼便扔了。”
说罢,她俯下身,小声道:“那边的三位客人,也只是玉娘勉强选出来的,矮子里拔高个,也没花多少时间呢。”
沈瑾逸从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但以往与念亦安对诗,她总是极为喜爱他的诗句。
看上这么久还未下定夺,究竟是因为她果真不是念亦安,还是一开始她就……
沈瑾逸觉得自己有些奇怪。
按理而言,他只会对玉娘不是念亦安感到习惯性的遗憾而已,可一旦想到另一种可能,他竟有些慌张。
真是可笑,他的才华什么时候需要她来评判了?
他压下心中不该有的想法,又喝了一口茶。
不知又过了多久,送诗的丫鬟总算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恭喜四位客官,有请各位前往茶室一叙。”
听见此言,那三人不禁都露出欣喜的神情,而后又勉强遮住情绪,给丫鬟又打了次赏钱。
沈瑾逸在丫鬟看向他时,便已备好了比其他三人多上一倍的赏钱。
丫鬟自是满心欢喜,特意将他安排在了最好的位置上。
其他几人就算不满,看见他那身官袍,也不敢说什么。
一个穿着更为华丽的丫鬟端着茶具来到茶室:“各位客官,奴家替玉娘邀各位前来品茶。”
丫鬟制茶期间,三人紧张又故显轻松地聊起天来,恨不得旋即将自己的毕生才学都倾倒出来,给玉娘看上一眼。
虽说到现在,玉娘都为到场,但在场的每一个丫鬟和小厮,都是玉娘的眼睛。
沈瑾逸一言不发,听着他们的吹嘘,直到丫鬟将茶水送至眼前。
“这茶!”三人中一人深吸一口气,“应是安州的龙牙!”
“客官说得不错。”丫鬟笑道,“不知是否有客官知晓,这龙牙茶,被当今哪些名人雅士品鉴过?”
“齐州太守,张乐!”一人立即接道。
听他这般的俗人将知州称作太守,如同一只附庸风雅的花孔雀,沈瑾逸忍俊不禁。
“你笑什么?”那人遂恼怒地看过来,又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连忙和颜悦色地问沈瑾逸,“不知大人觉得哪一句话好笑?”
可不待沈瑾逸回话,便有丫鬟走至他的身边:“客官品完这杯茶,便可离去了。”
“为……为何?”那人急得额头上冒出汗来。
“玉娘不喜易怒之人。”丫鬟只道。
于是不过多时,茶案前只剩三位客人。
“这杯是绍县的日铸茶!”有人忙道,“我厉州的云知州与上一任通判何通判一同品鉴过!”
丫鬟笑着摇摇头:“不对。”
那人心里慌张,明白自己若说不对答案,恐怕也是要出局了。
“这是金州的玉凤。”沈瑾逸打破茶室里的沉默,“最初是自绍县带回的种子,经多年改良,成了新的茶种。”
“大人可不要信口胡言。”那人似乎是觉得沈瑾逸在胡诌,定会被驱逐出去,自信地说道,“根本就没有这个品种的茶。”
“哦?”沈瑾逸笑道,“想必阁下对近日京城时兴之物一无所知吧?此茶两个月前被当做御品,当今圣上在此茶一呈上来便大为夸赞其特殊香气。”
那人的脸色煞白。
“如若觉得说圣上品鉴过还不够,我倒是还能再说上几个。”沈瑾逸慢条斯理地列举出再熟悉不过的人来,“当今东宫太子与太子妃、玉常公主、惠国公……”
“京城里最喜爱品茶的乃是景熙郡主,也便是季侯夫人。方才大人列举的名人中,竟无她名。”另一人摇头道,“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你说她?”沈瑾逸保持着微笑,依然缓缓回道,“近日郡主身体不适,御医建议少饮茶。”
茶室内所有人都带着意外望向茶室里这位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不知道这位面生的官员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对京城里的皇亲国戚之时了解得一清二楚,谈论起来,如同谈家事一般平常。
另外两人明白自己已毫无胜算了。
带路的丫鬟便又笑吟吟地站在沈瑾逸面前:“请公子随我来。”
又绕过许多香气缭绕的屏风,上了楼,丫鬟把门一关,所有的嘈杂声都立刻被屏蔽在外。
沈瑾逸又随着丫鬟绕一个弯,瞧见那薄如蝉翼的几层纱帘后,有一个极为眼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