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绿在听见车外传来念亦安的声音的瞬间,背后冷汗直冒。
沈瑾逸下车时,她也没有理由留在车上,只得低着头跟着下去。
她害怕念亦安觉得自己在利用她们的感情,出卖了她。
念亦安看着沈瑾逸下来,却并未看他一眼,而是直接走到织绿身边。
“亦安姐姐……”织绿心虚地唤道。
念亦安摇摇头,表示她理解此事。
之后,她才转过头看向沈瑾逸:“拿绣红的消息要挟她,你对你身边的人这么不信任吗?”
“亦安姐姐!”织绿却抢在沈瑾逸面前道,“世子之前的一个侍从出卖了消息,致使他行踪被泄露给了楚玺。他如今这样做,我能理解。”
念亦安瞥了一旁的沈瑾逸一眼。
方才织绿说得没错,他不了解她的过往,相同地,她也不知道这三年里他究竟是如何与楚玺争斗的。
只是她并不想去关心。
知道这个织绿找的理由后,念亦安也懒得追究。横竖他就是一个把身边人当做棋子的人,怎么都逃不出这一个道理。
她也不会说织绿什么话,毕竟她的确是在沈瑾逸手下讨生活,自己远嫁的妹妹也得靠他来维持联络。何况,根据她听到的内容来看,织绿并不是什么专程来套她话的人。
“方才织绿与你说了那么多,你听了有什么用?”念亦安看向沈瑾逸。
“受教了。”沈瑾逸点头道,“只是我依然有不明白的点,不知亦安能否再指教一二?”
念亦安偏过头:“你叫我什么?”
沈瑾逸抬起眼,身侧包括织绿的所有仆从都行了个礼,便朝远处退去。
“你想让我叫你什么?”随着车轮声渐远,沈瑾逸的声音在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念亦安本意是要他记住她如今的身份,但想了想,实在没办法让他喊自己“侯爷”,便转过身,自己将话题绕了过去。
“我说的那些话,本就只是给织绿听的。你堂堂一个卫尉寺卿,何必浪费时间听这些话?”
落日穿过树木,恰巧打在念亦安的鼻梁上,勾勒出和谐的线条,染上暖融融的色彩。
沈瑾逸竟怔了片刻。
“我想看看,在我身边这么久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模样。”他轻声回答。
念亦安低下头,忍不住勾唇笑了笑。
“这话竟能从你口中说出。”
能亲口说自己想要了解一个曾为自己侍女之人的话,他竟不觉得丢了颜面。
沈瑾逸看着她的笑,嘴角不禁也上扬起来。待自己反应过来,又立刻侧过身,将目光远远地挪开。
“这是实话。”他认真道。
“说实话时,反而不敢看我?”念亦安走近了些,特意去寻沈瑾逸的目光。
沈瑾逸下意识躲避了片刻,好似下定决心,还是和她对上视线。
“实话。”他再次说道。
念亦安端详着他的双眼,目光缓缓从眉眼滑过鼻梁,来到他紧闭的双唇,而后快速地朝一旁看去,轻声一笑。
“倒让我以为是梦中。”
她在沈府时,做过最不愿醒的梦,便是父母尚在,她依然是个寻常的姑娘。那个梦里也有沈瑾逸。他们相遇,梦里的沈瑾逸喜欢听她讲自己的故事,看她的眼神不再像一个毫无灵魂的空壳。那双燃烧着火焰的双眸里映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梦醒后,深不见底的双眸里那没有生气的棋子。
不过啊,梦总归是梦。如今梦醒了,它也便只是闲暇时一个可笑却美好的回忆罢了。
她的目光在这张百看不厌的脸上流连一圈,又重新落回地上。
“天色晚了,世子还是先回庄上吧。”念亦安微微偏头,接着整个身子稍稍转离沈瑾逸,“明日该上朝,睡不了多时便要赶路。”
沈瑾逸有些意外,举起手想要拉住念亦安,动作做了一半,又收回手去,只道:“你连这也知晓?”
念亦安不知道自己什么毛病。自己知道便知道了,怎么还像当时做他侍女那样,脑子里想都没想,便直接为他规划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安排。
“前些日子与许多权贵见了面,聊着聊着便知道了。”念亦安又走上几步,离沈瑾逸又远了些,“你若真想知道我如何打理田庄,问织绿便是。”
顿了一顿,念亦安道,“世子,在这方面,我自认为优于你。”
接着,她朝沈瑾逸点点头,算是道别之礼。
“留步。”
沈瑾逸站在原地,不断琢磨着她最后的话。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敢在他的面前如此直白地表示,自己有什么才能可以比得过他。
而沈瑾逸自己在京中高位,也从未想过这乡野之间竟也有着如此多的门道。
这一夜,不知是田庄的床榻不够安稳,还是念亦安的话不断在他脑中徘徊,沈瑾逸刚有了些睡意,便到了回京的时间。
今日上朝,最为重要的便是夷灵之事。
安稳不过两三年,夷灵的王位之争再度开始。
若旧王后裔上位,与夷灵接壤的城池便又不得安宁。可如今新王昏庸,还被有心之人砸伤了头昏迷不醒,并非是一个最初判断的那般有用的傀儡。
众臣纷争不断,甚至有说得激动的文官险些动起手来。
沈瑾逸垂眸而立,似与身边的纷争毫无关系。
皇帝扶着额头在龙椅上为争吵声叹着气,想不出法子,还白白听下面百官闹腾。
太子听众臣议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正皱眉扫视着整个朝堂,却看见仿佛在闭目养神的沈瑾逸。
“沈卿可有何见解?”他问道。
太子一问,整个朝堂的人都安静下来,朝沈瑾逸看去。
就连皇帝也直起身,睁开眼看向他。
沈瑾逸听见太子点名,抬首睁眼,缓缓环视一圈众人,才行上一礼,似是初醒。
“陛下、殿下、各位大人,大家可莫要忘了,夷灵王宫里,有一个年轻貌美的中原女子。”
看着众人或思索或迷惘的眼神,沈瑾逸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夷灵王重症不治而亡,二世继之,女主当政。”
他垂下眼,嘴角微微勾出一个弧度,语气中却尽是杀意,“其他人,作过河之桥。”
这个才过及冠之年的年轻人一身温润之态,说出的话总会令人觉得狠厉得令人生寒。
太子略为一思,便会心一笑:“那接下来,还要麻烦沈卿了。”
*
念亦安同样回了京。
今日又是该给父母上香的日子,她要好生给父母说说这个月在田庄上发生的趣事。
——顺便去寺里散散心,看看能否散去昨日之事带来的坏心情。
寺里的桂花和金灯花快开了,红黄绿交相映衬在清晨的钟声与烟火里。
檐角的风铃随着风轻轻摇曳,敲动令人静心的曲调。
念亦安很喜欢这里。
不仅是因为此处建筑美轮美奂,或者纯因离自己的府邸近,而是因为在一次随意闲逛时,她看见了一株金桔。
不知是何人栽种,看上去栽种的时间离眼下并没有多久。栽种者对金桔颇为呵护,长势极好。
念亦安记得,母亲生前素来不爱看花养花,却独独喜爱金桔。她说是因她闺名带“吉”,金桔圆圆的模样也十分可爱,便钟情于此。
想到这座寺庙中竟有人与母亲一样喜爱金桔,念亦安便觉有缘,每回来寺中散心时,都希望能遇上这株金桔的栽种者。
每每走至金桔之前,她都会想象栽种者是什么模样。
会不会也是一位女性,会不会和记忆里的母亲一样,弯弯的长眉,永远含笑的桃花眼,说话轻声细气但办事干净利落。
她不知道这位栽种者经历了什么,才会选择来到这里带发修行。就算来此修行,也会特意在寺中种下金桔,细心呵护。
但看着这株长势喜人的金桔,念亦安也会默默双手合十,祝她万事顺意。
“家主,我听闻今日有人见到了这株金桔的栽种之人。”身后的紫怜轻声道。
念亦安眼前一亮,转过身来:“她是何人?长什么样?大约是何年龄?”
紫怜摇摇头:“我只知是位年纪较大的女性,身着俗家弟子衣衫,步伐平缓,动作也很优雅。至于其他的,一点也不知道。”
念亦安不由得感到欣喜:“果然……”
若是母亲活着,也许就是这个模样。
“家主,是否要我去寻一寻她?”紫怜问。
念亦安正要点头,却又在答应前停下来,换作摇头:“不必刻意去寻。若真的有缘,一定会遇见。”
能遇见一个与母亲如此相似的人,念亦安不由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一唐突,便将这一份美好的期冀打碎。
就像念亦安最初想的那样,选择入寺修行,她定有自己的难处,也不愿有陌生人打扰。
如今父母之罪已经洗净,念亦安自己也脱离了沈府,还得了如此大的封赏,甚至还遇见了寺里同种金桔的有缘之人,似乎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就连……沈瑾逸也跟想通了什么似的,居然发现她并不只是一个可用或不可用的棋子而已。
当然,他想不想得通,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过不了多久便是母亲的生辰。今年,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去为母亲庆生。
接下来的日子又是一帆风顺,没有什么人来打扰她,唯一可惜的便是在寺中未曾遇见金桔的主人。
很快便到了母亲生辰,念亦安在府中亲手做了各式各样的糕点,带到母亲的衣冠冢前,说了许久的话,又再次去到寺中拜了拜母亲的牌位。
桂花的香气充盈在风中,与寺庙上空的诵经声交缠。
念亦安继续在寺中慢慢逛着,可今日想要去见金桔主人的心牵扯着她的脚步,令她不由自主地抄近路朝金桔处走去。
临近了,她反而放慢了脚步。
她怕她出现得太过突然,失了礼数,使金桔主人受到惊吓。
“师姑好,小女姓念,名作亦安,见您这株金桔……”念亦安屏退了仆从,在最后一个拐弯处踱着步,不断修改着若看见了金桔主人,应该说些什么。
“不对,要先说阿弥陀佛……还是说……”
待她终于选定了话,才深吸一口气,轻轻迈出一步来,将要拐过弯去。
下一瞬,念亦安的脚步骤然停下。
她嗅到了纸钱燃烧的味道。
随风飘入耳中的,还有一个女子的低语。
那女子声音很低,听不清音色,但话语却能分辨一二。
金桔主人真的在此吗?这些钱,是为了她挂念之人所烧吗?
念亦安不禁有些激动和紧张。
一位与母亲年龄相仿、也喜爱金桔的女性,在今日竟也有要纪念的已逝之人。
甚至巧得有些过头了。
于是她屏住呼吸,朝转角再靠近了些许,心里默默道了个歉,便硬着头皮听着那边的女子在说着什么。
“……阿吉,你莫要怪我。再怎么说,我答应你死后保她平安,这些年她也活得好好的……”
阿吉?为何她悼念之人名中也有个“吉”字?
——甚至说,念亦安记得,以前父亲和一些母亲的好友,也这么叫过她。
“……你若不死,你女儿来不了我府上做清清白白的侍女。阿吉,这么多年了,不要再入我梦了。我来昭宛寺为你日夜诵经,还种了你最爱的金桔……”
念亦安感到一阵寒意从脚边慢慢爬上来,顺着她的脊梁骨爬上肩与脖子。
不……一定是巧合……
“……当初可是你看了信后,自己决定用命来换你女儿活得更好的,你不该怪我。若不是我,你女儿如今怎能成圣上亲封的侯爷?你不死,她只会和你一并做男人的玩物……”
念亦安无法说服自己说这是巧合。
种下金桔的,是沈瑾逸的母亲,长公主之女,景熙郡主,李常碧。
而她念亦安的母亲,忽然改变主意,也是因李常碧的一封信,决定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念亦安入沈府,而不必一辈子卖笑,甚至是出卖身体。
所以说,就连沈瑾逸来接她去沈府,也都是她母亲用命换来的。
——而不是沈瑾逸突发的善心。
她竟将母亲用命换来的东西,看做了、还惦记了这么久的沈瑾逸的“恩情”。
那个夺取她母亲性命之人的儿子的“恩情”。
是啊,侯爷家的小世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经过关押女犯的地方?
她不明白李常碧为何要她入府。难道真如沈府一些仆从所言,从一开始她便看准了要念亦安做沈瑾逸未来的通房?
不。从李常碧的态度来看,不是如此。
可究竟是为什么……她这样的人,不可能单纯是可怜念亦安这个小孩。
若是会对小孩生出怜悯之意,又怎会写信让念亦安的母亲以命换命。
念亦安不知道……不知道……
她唯一知道的,是母亲原来并不是自己改了主意。
是李常碧写的那封信杀了她……
她念亦安本来不必无父无母地活这么久。
她失神地往回退,摔倒了连忙站起身来,这才意识到可以转个身正面行走。
远处的仆从冲过来扶她,嘴里好像说着什么关心她的话。
可她耳边只剩尖锐的鸣叫在脑中回荡。
她踉踉跄跄地被搀扶着往寺外走去,呆滞地被送上车,车门关闭,车缓缓启动。
是她杀了母亲……
念亦安的视野被泪水彻底模糊。她抬起头,无助地张望着车厢内华丽的装潢——眸中骤然有了神,眼泪也迅速退去。
“家主!”
随着仆从的一声叫喊,念亦安抱着什么东西飞扑下车。
下车时马已起步。念亦安跳下车时无法站稳,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她紧紧地抱住怀中的东西,迅速爬起来,也不顾抹去脸上的灰尘,将怀中之物用右手把持,而后不要命地朝寺门奔去。
念亦安手上是把脱鞘的剑。
在地上滚动的几圈里把剑抱得太紧,她手上几处剑伤,渗出了血。
寺门口的小尼见了,连忙过来阻拦:“这位施主,利器不得入寺!”
随着小尼一呼,便有许多人围上来阻拦,有的张开手挡着,有的则念起了经。
“让我进去。”念亦安低声重复。
“施主,此物不能进。”寺中人也重复着。
“这是哪来的疯子,竟敢持剑闯入昭宛寺?”
“你说她闯什么寺不好,非要闯皇家的寺庙?”
“这可真是犯了大忌讳啊!但愿佛祖莫要降罪。”
一时间嘈杂的声音充斥在念亦安耳边。
“够了!”念亦安骤然大喝,剑尖霎时指在小尼的鼻尖。
“不挡我路,佛祖见不了血。挡我路,今日便血祭昭宛寺。”
那小尼惊惧片刻,便镇定下来。
她闭上眼,双手合十,念了句经。
“施主,此地为皇家寺庙,如今寺内便有郡主带发修行,您如此不敬之举,实在有失偏颇。”
“是啊,”有胆子大的人立刻帮腔,“那郡主还是如今卫尉寺卿沈大人的母亲呢!这沈大人看着温柔,可是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
念亦安听罢,嗤笑道:“他算什么东西?他来了,我一并杀了。”
话音一落,一旁不知何时停下的马车打开了门。
沈瑾逸自车中走出。
沈瑾逸下车时,她也没有理由留在车上,只得低着头跟着下去。
她害怕念亦安觉得自己在利用她们的感情,出卖了她。
念亦安看着沈瑾逸下来,却并未看他一眼,而是直接走到织绿身边。
“亦安姐姐……”织绿心虚地唤道。
念亦安摇摇头,表示她理解此事。
之后,她才转过头看向沈瑾逸:“拿绣红的消息要挟她,你对你身边的人这么不信任吗?”
“亦安姐姐!”织绿却抢在沈瑾逸面前道,“世子之前的一个侍从出卖了消息,致使他行踪被泄露给了楚玺。他如今这样做,我能理解。”
念亦安瞥了一旁的沈瑾逸一眼。
方才织绿说得没错,他不了解她的过往,相同地,她也不知道这三年里他究竟是如何与楚玺争斗的。
只是她并不想去关心。
知道这个织绿找的理由后,念亦安也懒得追究。横竖他就是一个把身边人当做棋子的人,怎么都逃不出这一个道理。
她也不会说织绿什么话,毕竟她的确是在沈瑾逸手下讨生活,自己远嫁的妹妹也得靠他来维持联络。何况,根据她听到的内容来看,织绿并不是什么专程来套她话的人。
“方才织绿与你说了那么多,你听了有什么用?”念亦安看向沈瑾逸。
“受教了。”沈瑾逸点头道,“只是我依然有不明白的点,不知亦安能否再指教一二?”
念亦安偏过头:“你叫我什么?”
沈瑾逸抬起眼,身侧包括织绿的所有仆从都行了个礼,便朝远处退去。
“你想让我叫你什么?”随着车轮声渐远,沈瑾逸的声音在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念亦安本意是要他记住她如今的身份,但想了想,实在没办法让他喊自己“侯爷”,便转过身,自己将话题绕了过去。
“我说的那些话,本就只是给织绿听的。你堂堂一个卫尉寺卿,何必浪费时间听这些话?”
落日穿过树木,恰巧打在念亦安的鼻梁上,勾勒出和谐的线条,染上暖融融的色彩。
沈瑾逸竟怔了片刻。
“我想看看,在我身边这么久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模样。”他轻声回答。
念亦安低下头,忍不住勾唇笑了笑。
“这话竟能从你口中说出。”
能亲口说自己想要了解一个曾为自己侍女之人的话,他竟不觉得丢了颜面。
沈瑾逸看着她的笑,嘴角不禁也上扬起来。待自己反应过来,又立刻侧过身,将目光远远地挪开。
“这是实话。”他认真道。
“说实话时,反而不敢看我?”念亦安走近了些,特意去寻沈瑾逸的目光。
沈瑾逸下意识躲避了片刻,好似下定决心,还是和她对上视线。
“实话。”他再次说道。
念亦安端详着他的双眼,目光缓缓从眉眼滑过鼻梁,来到他紧闭的双唇,而后快速地朝一旁看去,轻声一笑。
“倒让我以为是梦中。”
她在沈府时,做过最不愿醒的梦,便是父母尚在,她依然是个寻常的姑娘。那个梦里也有沈瑾逸。他们相遇,梦里的沈瑾逸喜欢听她讲自己的故事,看她的眼神不再像一个毫无灵魂的空壳。那双燃烧着火焰的双眸里映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梦醒后,深不见底的双眸里那没有生气的棋子。
不过啊,梦总归是梦。如今梦醒了,它也便只是闲暇时一个可笑却美好的回忆罢了。
她的目光在这张百看不厌的脸上流连一圈,又重新落回地上。
“天色晚了,世子还是先回庄上吧。”念亦安微微偏头,接着整个身子稍稍转离沈瑾逸,“明日该上朝,睡不了多时便要赶路。”
沈瑾逸有些意外,举起手想要拉住念亦安,动作做了一半,又收回手去,只道:“你连这也知晓?”
念亦安不知道自己什么毛病。自己知道便知道了,怎么还像当时做他侍女那样,脑子里想都没想,便直接为他规划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安排。
“前些日子与许多权贵见了面,聊着聊着便知道了。”念亦安又走上几步,离沈瑾逸又远了些,“你若真想知道我如何打理田庄,问织绿便是。”
顿了一顿,念亦安道,“世子,在这方面,我自认为优于你。”
接着,她朝沈瑾逸点点头,算是道别之礼。
“留步。”
沈瑾逸站在原地,不断琢磨着她最后的话。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敢在他的面前如此直白地表示,自己有什么才能可以比得过他。
而沈瑾逸自己在京中高位,也从未想过这乡野之间竟也有着如此多的门道。
这一夜,不知是田庄的床榻不够安稳,还是念亦安的话不断在他脑中徘徊,沈瑾逸刚有了些睡意,便到了回京的时间。
今日上朝,最为重要的便是夷灵之事。
安稳不过两三年,夷灵的王位之争再度开始。
若旧王后裔上位,与夷灵接壤的城池便又不得安宁。可如今新王昏庸,还被有心之人砸伤了头昏迷不醒,并非是一个最初判断的那般有用的傀儡。
众臣纷争不断,甚至有说得激动的文官险些动起手来。
沈瑾逸垂眸而立,似与身边的纷争毫无关系。
皇帝扶着额头在龙椅上为争吵声叹着气,想不出法子,还白白听下面百官闹腾。
太子听众臣议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正皱眉扫视着整个朝堂,却看见仿佛在闭目养神的沈瑾逸。
“沈卿可有何见解?”他问道。
太子一问,整个朝堂的人都安静下来,朝沈瑾逸看去。
就连皇帝也直起身,睁开眼看向他。
沈瑾逸听见太子点名,抬首睁眼,缓缓环视一圈众人,才行上一礼,似是初醒。
“陛下、殿下、各位大人,大家可莫要忘了,夷灵王宫里,有一个年轻貌美的中原女子。”
看着众人或思索或迷惘的眼神,沈瑾逸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夷灵王重症不治而亡,二世继之,女主当政。”
他垂下眼,嘴角微微勾出一个弧度,语气中却尽是杀意,“其他人,作过河之桥。”
这个才过及冠之年的年轻人一身温润之态,说出的话总会令人觉得狠厉得令人生寒。
太子略为一思,便会心一笑:“那接下来,还要麻烦沈卿了。”
*
念亦安同样回了京。
今日又是该给父母上香的日子,她要好生给父母说说这个月在田庄上发生的趣事。
——顺便去寺里散散心,看看能否散去昨日之事带来的坏心情。
寺里的桂花和金灯花快开了,红黄绿交相映衬在清晨的钟声与烟火里。
檐角的风铃随着风轻轻摇曳,敲动令人静心的曲调。
念亦安很喜欢这里。
不仅是因为此处建筑美轮美奂,或者纯因离自己的府邸近,而是因为在一次随意闲逛时,她看见了一株金桔。
不知是何人栽种,看上去栽种的时间离眼下并没有多久。栽种者对金桔颇为呵护,长势极好。
念亦安记得,母亲生前素来不爱看花养花,却独独喜爱金桔。她说是因她闺名带“吉”,金桔圆圆的模样也十分可爱,便钟情于此。
想到这座寺庙中竟有人与母亲一样喜爱金桔,念亦安便觉有缘,每回来寺中散心时,都希望能遇上这株金桔的栽种者。
每每走至金桔之前,她都会想象栽种者是什么模样。
会不会也是一位女性,会不会和记忆里的母亲一样,弯弯的长眉,永远含笑的桃花眼,说话轻声细气但办事干净利落。
她不知道这位栽种者经历了什么,才会选择来到这里带发修行。就算来此修行,也会特意在寺中种下金桔,细心呵护。
但看着这株长势喜人的金桔,念亦安也会默默双手合十,祝她万事顺意。
“家主,我听闻今日有人见到了这株金桔的栽种之人。”身后的紫怜轻声道。
念亦安眼前一亮,转过身来:“她是何人?长什么样?大约是何年龄?”
紫怜摇摇头:“我只知是位年纪较大的女性,身着俗家弟子衣衫,步伐平缓,动作也很优雅。至于其他的,一点也不知道。”
念亦安不由得感到欣喜:“果然……”
若是母亲活着,也许就是这个模样。
“家主,是否要我去寻一寻她?”紫怜问。
念亦安正要点头,却又在答应前停下来,换作摇头:“不必刻意去寻。若真的有缘,一定会遇见。”
能遇见一个与母亲如此相似的人,念亦安不由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一唐突,便将这一份美好的期冀打碎。
就像念亦安最初想的那样,选择入寺修行,她定有自己的难处,也不愿有陌生人打扰。
如今父母之罪已经洗净,念亦安自己也脱离了沈府,还得了如此大的封赏,甚至还遇见了寺里同种金桔的有缘之人,似乎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就连……沈瑾逸也跟想通了什么似的,居然发现她并不只是一个可用或不可用的棋子而已。
当然,他想不想得通,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过不了多久便是母亲的生辰。今年,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去为母亲庆生。
接下来的日子又是一帆风顺,没有什么人来打扰她,唯一可惜的便是在寺中未曾遇见金桔的主人。
很快便到了母亲生辰,念亦安在府中亲手做了各式各样的糕点,带到母亲的衣冠冢前,说了许久的话,又再次去到寺中拜了拜母亲的牌位。
桂花的香气充盈在风中,与寺庙上空的诵经声交缠。
念亦安继续在寺中慢慢逛着,可今日想要去见金桔主人的心牵扯着她的脚步,令她不由自主地抄近路朝金桔处走去。
临近了,她反而放慢了脚步。
她怕她出现得太过突然,失了礼数,使金桔主人受到惊吓。
“师姑好,小女姓念,名作亦安,见您这株金桔……”念亦安屏退了仆从,在最后一个拐弯处踱着步,不断修改着若看见了金桔主人,应该说些什么。
“不对,要先说阿弥陀佛……还是说……”
待她终于选定了话,才深吸一口气,轻轻迈出一步来,将要拐过弯去。
下一瞬,念亦安的脚步骤然停下。
她嗅到了纸钱燃烧的味道。
随风飘入耳中的,还有一个女子的低语。
那女子声音很低,听不清音色,但话语却能分辨一二。
金桔主人真的在此吗?这些钱,是为了她挂念之人所烧吗?
念亦安不禁有些激动和紧张。
一位与母亲年龄相仿、也喜爱金桔的女性,在今日竟也有要纪念的已逝之人。
甚至巧得有些过头了。
于是她屏住呼吸,朝转角再靠近了些许,心里默默道了个歉,便硬着头皮听着那边的女子在说着什么。
“……阿吉,你莫要怪我。再怎么说,我答应你死后保她平安,这些年她也活得好好的……”
阿吉?为何她悼念之人名中也有个“吉”字?
——甚至说,念亦安记得,以前父亲和一些母亲的好友,也这么叫过她。
“……你若不死,你女儿来不了我府上做清清白白的侍女。阿吉,这么多年了,不要再入我梦了。我来昭宛寺为你日夜诵经,还种了你最爱的金桔……”
念亦安感到一阵寒意从脚边慢慢爬上来,顺着她的脊梁骨爬上肩与脖子。
不……一定是巧合……
“……当初可是你看了信后,自己决定用命来换你女儿活得更好的,你不该怪我。若不是我,你女儿如今怎能成圣上亲封的侯爷?你不死,她只会和你一并做男人的玩物……”
念亦安无法说服自己说这是巧合。
种下金桔的,是沈瑾逸的母亲,长公主之女,景熙郡主,李常碧。
而她念亦安的母亲,忽然改变主意,也是因李常碧的一封信,决定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念亦安入沈府,而不必一辈子卖笑,甚至是出卖身体。
所以说,就连沈瑾逸来接她去沈府,也都是她母亲用命换来的。
——而不是沈瑾逸突发的善心。
她竟将母亲用命换来的东西,看做了、还惦记了这么久的沈瑾逸的“恩情”。
那个夺取她母亲性命之人的儿子的“恩情”。
是啊,侯爷家的小世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经过关押女犯的地方?
她不明白李常碧为何要她入府。难道真如沈府一些仆从所言,从一开始她便看准了要念亦安做沈瑾逸未来的通房?
不。从李常碧的态度来看,不是如此。
可究竟是为什么……她这样的人,不可能单纯是可怜念亦安这个小孩。
若是会对小孩生出怜悯之意,又怎会写信让念亦安的母亲以命换命。
念亦安不知道……不知道……
她唯一知道的,是母亲原来并不是自己改了主意。
是李常碧写的那封信杀了她……
她念亦安本来不必无父无母地活这么久。
她失神地往回退,摔倒了连忙站起身来,这才意识到可以转个身正面行走。
远处的仆从冲过来扶她,嘴里好像说着什么关心她的话。
可她耳边只剩尖锐的鸣叫在脑中回荡。
她踉踉跄跄地被搀扶着往寺外走去,呆滞地被送上车,车门关闭,车缓缓启动。
是她杀了母亲……
念亦安的视野被泪水彻底模糊。她抬起头,无助地张望着车厢内华丽的装潢——眸中骤然有了神,眼泪也迅速退去。
“家主!”
随着仆从的一声叫喊,念亦安抱着什么东西飞扑下车。
下车时马已起步。念亦安跳下车时无法站稳,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她紧紧地抱住怀中的东西,迅速爬起来,也不顾抹去脸上的灰尘,将怀中之物用右手把持,而后不要命地朝寺门奔去。
念亦安手上是把脱鞘的剑。
在地上滚动的几圈里把剑抱得太紧,她手上几处剑伤,渗出了血。
寺门口的小尼见了,连忙过来阻拦:“这位施主,利器不得入寺!”
随着小尼一呼,便有许多人围上来阻拦,有的张开手挡着,有的则念起了经。
“让我进去。”念亦安低声重复。
“施主,此物不能进。”寺中人也重复着。
“这是哪来的疯子,竟敢持剑闯入昭宛寺?”
“你说她闯什么寺不好,非要闯皇家的寺庙?”
“这可真是犯了大忌讳啊!但愿佛祖莫要降罪。”
一时间嘈杂的声音充斥在念亦安耳边。
“够了!”念亦安骤然大喝,剑尖霎时指在小尼的鼻尖。
“不挡我路,佛祖见不了血。挡我路,今日便血祭昭宛寺。”
那小尼惊惧片刻,便镇定下来。
她闭上眼,双手合十,念了句经。
“施主,此地为皇家寺庙,如今寺内便有郡主带发修行,您如此不敬之举,实在有失偏颇。”
“是啊,”有胆子大的人立刻帮腔,“那郡主还是如今卫尉寺卿沈大人的母亲呢!这沈大人看着温柔,可是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
念亦安听罢,嗤笑道:“他算什么东西?他来了,我一并杀了。”
话音一落,一旁不知何时停下的马车打开了门。
沈瑾逸自车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