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穿透睫毛,射入褐色眼瞳,琉璃珠玉似的剔透。
看着这双眼,明棠微微一怔,并未出声,只是探手扯紧了车帘。
那人沉默地注视了她片刻,转过视线。
轿厢之内,一时无声。
车外却忽的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搅乱一室沉寂:“末将竟不知公子病得如此之重,是末将疏忽了,特来慰问一二。不知公子可好些了?”
明棠微微心惊。
一军主将,自然不可能再以先前的方式搪塞过去。
她还未想好如何应对,身侧却忽的响起两声极沙哑的轻咳,带着病气。
“尚可。”
轿厢之外,烛衔瞳御马而来,闻声心中闪过一丝讶异。
在赶来之前,他听了下属回报,原以为是隋余自知闯祸,故意装病避而不见。
此时听了这声调,完全辨不出昔日音色,竟像是当真病得不轻。
他笑了笑,马蹄在沙地上打转:“罔山湿热,公子是胥国人,不习惯楚国的水土,病了也寻常。末将的姑姑楚国长公主熟谙医术,末将原想向她讨几个方子。谁料怎么也寻不见人影。不知公子可曾见过此人?”
“将军这是何意?”车中人道,“我昨日黄昏便感不适,尚未入夜便已在帐中睡下,不曾见过任何人。”
“哦?”烛衔瞳轻啧一声,“可末将怎么听闻,公子昨夜调离了关押俘虏的守军?”
“昨夜我忽然病倒,疑心有人暗做手脚,意欲谋害本公子,抽人加强巡防,有何问题?”
“有何问题?”这番贪生怕死的行径,倒像极了隋余能给出的说辞。烛衔瞳不疑有他,只是冷笑一声,透着些许与武将不符的阴柔,“公子,俘虏跑了,你来问我有何问题?”
“跑了便跑了,一介俘虏而已,将军难道要拿我问罪吗?此处荒山野岭,她一介弱质女流,又能逃到何处?”
“此人身为王族,事关重大,公子怎可如此轻率?”
“事关重大?”车中人一声冷冷的嗤笑,“我看是你生了二心。那楚国长公主可是将军的亲姑姑,要我说,分明是你念了旧情,如若不然,为何为一介俘虏对本公子咄咄不休!”
“你!”烛衔瞳闻言,眼中闪过恚怒与忌惮,却不敢再言。
他本是前楚太子膝下长子。昔年父亲被调去戍边,后又为奸贼构陷,被逼谋反,举家流亡,客死异乡。
他自幼立志要为父亲报仇,苦学兵书多年,一朝被胥国拜为将帅,攻下楚国一雪前耻。
可惜却也是因了楚国王族的身份,他在胥军中位置极为敏感。胥国派了隋余监军,就是为了监视他。
机锋至此,当着胥军的面,烛衔瞳不敢再纠缠,深吸了一口气道:“末将与楚王一家血海深仇,怎么可能再念旧情?不过是觉得此事蹊跷,恐致大祸,这才详查一二。无意惊扰了公子,还望公子谅解。”
“将军一番苦心,可不要用错了地方。罢了,这回本公子病重,便不与你计较。”似是带着病气,那人语速缓慢,三言两语间,却是十足跋扈。
烛衔瞳咬了咬牙,背着众人扯出一丝冷笑,掉头驭马回了阵前。
马蹄声远去,卷起的沙土渐沉。轿厢内空间逼仄,两排长椅相对,一时静得只有车轱辘转动的声响。
倏地,明棠看到,对面之人转眼盯着身侧的隋余,眼中闪过一丝浅淡的嫌恶。
他轻轻将自己的衣角拨得远了些,像是避着什么脏东西似的。
隔了一会,他开口,看着她身侧的空位:“我可以坐这儿吗?”
仍是沙哑的声线,夹着丝丝冷冽。
明棠微微一顿,扫了一眼车厢外,语调柔顺:“公子愿意,坐哪都是可以的。”
心中却不由自主划过一道闪念——这窄窄轿厢容了三个人,实在逼仄了些。
十七八岁的少年,身量已经长开,饶是刻意坐的收敛,玄黑袖袍舒展时,仍不经意透出几分压迫之意。
只是等坐到身侧,却又是无声无息,轻飘飘一团空气似的。
明棠这才想起身边坐的是只鬼。非要说的话,与空气也无甚分别。
她注视着他浅淡近于透明的衣角,率先打破沉默:“公子好不容易醒来,可有感觉好些了?”
这句既是说给轿厢外的人听,却也是问身边的鬼魄。
对方悟出这层意思,微微颔首,答复与方才如出一辙:“尚可。”
明棠侧首,轻声一笑:“巴楚日头毒辣,公子只怕从未领受过这般苦楚,这一路行来,便仅仅是尚可吗?”
烛衔昭微微一怔,抿了抿嘴,沉默片刻,末了还是道:“烈日灼人……教人不适。”
“公子身患此疾,见不得日光。今后,可切记莫要这样长途跋涉了。”少女眉眼弯弯,盛着帘幕渗进来了三两日光,像是洒出来的蜜糖。
此言意有所指,配上柔声细语,透着几分真假莫辨的关怀。如细柳,如春溪。
烛衔昭半垂着眼,脑海中却想起那一箭。
他微微掀起眼皮,长睫扑朔。倏然启唇,声量压得极低,只有他二人听的清楚:“你之所求,是什么?”
明棠轻轻眨了下眼。
讶异于他的单刀直入。
刹那间,似刀锋划破暗夜里层层面具,露出内里真容。既不是柔中带韧的蒲柳,亦不是暖融化人的初春溪涧。
而是虞美人,于层层艳丽花瓣与香气包被之下,带着毒意的虞美人。
她侧眸浅笑,语调旖旎,却不复先时柔婉:“我要殿下为我解蛊。”
得了答复,仿佛心中尘埃落定,烛衔昭看了一眼那张笑靥,垂下眼来:“我肉身已死,另一半母蛊在烛衔瞳手中。最多以引蛊之曲,与他分庭抗礼,助你摆脱禁制。”
“如此,便够了,”明棠笑,话中透着蛊惑,“殿下难道便不想杀了他,收复失地,还楚国太平吗?”
烛衔昭微一抬头,神色惊异地望着她。
却听少女压着嗓子,声线低柔而清晰;“烛衔瞳勾结叛臣,令母国败亡,故土沦丧,哪怕以复仇之名亦难以服众,楚民必揭竿而起。难道殿下以为,他拿下王都,便已是拿下了整个楚国吗?”
昏暗轿厢中,少女目光炯炯:“楚地并非只有王都才是楚国,而是楚人所在,皆是楚国。”
“眼下楚人四处揭竿而起,所缺不过是一块定心石。若殿下死而复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能鼓舞人心?”
“殿下要复国,我求那半只母蛊。”
“是以诛杀反贼,荡平故土,是明棠所愿,殿下所愿,亦是楚地万民所愿。”
“何不你我联手,各取所需?”
“我助殿下还阳,殿下为我解蛊。殿下以为,如何?”
她叫明棠。
烛衔昭闻言怔然,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他自七岁继位,接掌宗庙中养着的那些蛊人,所见所闻,最多便是一张张毫无生机,沉默可怖的面孔。
不是死人,却也难说是活人。
那些活死人日复一日锁在黑暗中,落了灰,积了尘,仿若一樽有一樽废弃的雕塑。
再无人关心,也再无人记得,那些蛊人曾经也是有名有姓的人。
有如眼前般鲜活的模样。
他沉默片刻,忽道:“除了解蛊外,你便没有别的想要的吗?”
权名利禄,鼎铛玉石。
世间人汲汲营营,所谋所求,不过于此。
他原意不过补偿恩赏,对方却会错了意:“殿下竟不愿复国?”
烛衔昭微一哑然:“不是。”
他不欲解释,而是撇过头去:“我答应你。”
转眼看着空洞洞的暗处,烛衔昭沉思片刻,道:“胥军便要攻打罔山。若我们能于叛军之前赶到,便可鼓舞城中兵民。须知罔山易守难攻,若能守住,便能多出几分胜算来。”
“若要先敌军一步,首先要设法离开此处。其次,敌军有轻骑,若能减慢其步伐,无论是备战还是赶路,都可令时间更加充裕。”
他还未说完,车厢外忽而一阵刺耳的鸣锣声:“传令!全军原地休整!”
突如其来的军令,激起一阵议论与抱怨:“怎么又停下了?”
“听说是遇了沼泽。那沼水深的,方才投进里边的俘虏,没一会就没了顶。”
“昨夜探子不是才回报,说此路可行吗?”
“昨夜是昨夜,楚国这地方,一会一个气候。遇上大雨,可不就给浇成了断头路?”
“若这路,一直走不得,又该如何?”
“那便绕路。可惜通向罔山此道便是最快。若是绕路,少不得再耽搁两三日功夫。”
车厢中,两人相视一眼。只言片语间,不约而同从这段对话中捕获到了想要的讯息。
若是胥军绕路,竟是不用再费劲心思阻碍行军,只要他二人设法穿过沼泽,便能将胥军甩在身后!
看着这双眼,明棠微微一怔,并未出声,只是探手扯紧了车帘。
那人沉默地注视了她片刻,转过视线。
轿厢之内,一时无声。
车外却忽的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搅乱一室沉寂:“末将竟不知公子病得如此之重,是末将疏忽了,特来慰问一二。不知公子可好些了?”
明棠微微心惊。
一军主将,自然不可能再以先前的方式搪塞过去。
她还未想好如何应对,身侧却忽的响起两声极沙哑的轻咳,带着病气。
“尚可。”
轿厢之外,烛衔瞳御马而来,闻声心中闪过一丝讶异。
在赶来之前,他听了下属回报,原以为是隋余自知闯祸,故意装病避而不见。
此时听了这声调,完全辨不出昔日音色,竟像是当真病得不轻。
他笑了笑,马蹄在沙地上打转:“罔山湿热,公子是胥国人,不习惯楚国的水土,病了也寻常。末将的姑姑楚国长公主熟谙医术,末将原想向她讨几个方子。谁料怎么也寻不见人影。不知公子可曾见过此人?”
“将军这是何意?”车中人道,“我昨日黄昏便感不适,尚未入夜便已在帐中睡下,不曾见过任何人。”
“哦?”烛衔瞳轻啧一声,“可末将怎么听闻,公子昨夜调离了关押俘虏的守军?”
“昨夜我忽然病倒,疑心有人暗做手脚,意欲谋害本公子,抽人加强巡防,有何问题?”
“有何问题?”这番贪生怕死的行径,倒像极了隋余能给出的说辞。烛衔瞳不疑有他,只是冷笑一声,透着些许与武将不符的阴柔,“公子,俘虏跑了,你来问我有何问题?”
“跑了便跑了,一介俘虏而已,将军难道要拿我问罪吗?此处荒山野岭,她一介弱质女流,又能逃到何处?”
“此人身为王族,事关重大,公子怎可如此轻率?”
“事关重大?”车中人一声冷冷的嗤笑,“我看是你生了二心。那楚国长公主可是将军的亲姑姑,要我说,分明是你念了旧情,如若不然,为何为一介俘虏对本公子咄咄不休!”
“你!”烛衔瞳闻言,眼中闪过恚怒与忌惮,却不敢再言。
他本是前楚太子膝下长子。昔年父亲被调去戍边,后又为奸贼构陷,被逼谋反,举家流亡,客死异乡。
他自幼立志要为父亲报仇,苦学兵书多年,一朝被胥国拜为将帅,攻下楚国一雪前耻。
可惜却也是因了楚国王族的身份,他在胥军中位置极为敏感。胥国派了隋余监军,就是为了监视他。
机锋至此,当着胥军的面,烛衔瞳不敢再纠缠,深吸了一口气道:“末将与楚王一家血海深仇,怎么可能再念旧情?不过是觉得此事蹊跷,恐致大祸,这才详查一二。无意惊扰了公子,还望公子谅解。”
“将军一番苦心,可不要用错了地方。罢了,这回本公子病重,便不与你计较。”似是带着病气,那人语速缓慢,三言两语间,却是十足跋扈。
烛衔瞳咬了咬牙,背着众人扯出一丝冷笑,掉头驭马回了阵前。
马蹄声远去,卷起的沙土渐沉。轿厢内空间逼仄,两排长椅相对,一时静得只有车轱辘转动的声响。
倏地,明棠看到,对面之人转眼盯着身侧的隋余,眼中闪过一丝浅淡的嫌恶。
他轻轻将自己的衣角拨得远了些,像是避着什么脏东西似的。
隔了一会,他开口,看着她身侧的空位:“我可以坐这儿吗?”
仍是沙哑的声线,夹着丝丝冷冽。
明棠微微一顿,扫了一眼车厢外,语调柔顺:“公子愿意,坐哪都是可以的。”
心中却不由自主划过一道闪念——这窄窄轿厢容了三个人,实在逼仄了些。
十七八岁的少年,身量已经长开,饶是刻意坐的收敛,玄黑袖袍舒展时,仍不经意透出几分压迫之意。
只是等坐到身侧,却又是无声无息,轻飘飘一团空气似的。
明棠这才想起身边坐的是只鬼。非要说的话,与空气也无甚分别。
她注视着他浅淡近于透明的衣角,率先打破沉默:“公子好不容易醒来,可有感觉好些了?”
这句既是说给轿厢外的人听,却也是问身边的鬼魄。
对方悟出这层意思,微微颔首,答复与方才如出一辙:“尚可。”
明棠侧首,轻声一笑:“巴楚日头毒辣,公子只怕从未领受过这般苦楚,这一路行来,便仅仅是尚可吗?”
烛衔昭微微一怔,抿了抿嘴,沉默片刻,末了还是道:“烈日灼人……教人不适。”
“公子身患此疾,见不得日光。今后,可切记莫要这样长途跋涉了。”少女眉眼弯弯,盛着帘幕渗进来了三两日光,像是洒出来的蜜糖。
此言意有所指,配上柔声细语,透着几分真假莫辨的关怀。如细柳,如春溪。
烛衔昭半垂着眼,脑海中却想起那一箭。
他微微掀起眼皮,长睫扑朔。倏然启唇,声量压得极低,只有他二人听的清楚:“你之所求,是什么?”
明棠轻轻眨了下眼。
讶异于他的单刀直入。
刹那间,似刀锋划破暗夜里层层面具,露出内里真容。既不是柔中带韧的蒲柳,亦不是暖融化人的初春溪涧。
而是虞美人,于层层艳丽花瓣与香气包被之下,带着毒意的虞美人。
她侧眸浅笑,语调旖旎,却不复先时柔婉:“我要殿下为我解蛊。”
得了答复,仿佛心中尘埃落定,烛衔昭看了一眼那张笑靥,垂下眼来:“我肉身已死,另一半母蛊在烛衔瞳手中。最多以引蛊之曲,与他分庭抗礼,助你摆脱禁制。”
“如此,便够了,”明棠笑,话中透着蛊惑,“殿下难道便不想杀了他,收复失地,还楚国太平吗?”
烛衔昭微一抬头,神色惊异地望着她。
却听少女压着嗓子,声线低柔而清晰;“烛衔瞳勾结叛臣,令母国败亡,故土沦丧,哪怕以复仇之名亦难以服众,楚民必揭竿而起。难道殿下以为,他拿下王都,便已是拿下了整个楚国吗?”
昏暗轿厢中,少女目光炯炯:“楚地并非只有王都才是楚国,而是楚人所在,皆是楚国。”
“眼下楚人四处揭竿而起,所缺不过是一块定心石。若殿下死而复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能鼓舞人心?”
“殿下要复国,我求那半只母蛊。”
“是以诛杀反贼,荡平故土,是明棠所愿,殿下所愿,亦是楚地万民所愿。”
“何不你我联手,各取所需?”
“我助殿下还阳,殿下为我解蛊。殿下以为,如何?”
她叫明棠。
烛衔昭闻言怔然,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他自七岁继位,接掌宗庙中养着的那些蛊人,所见所闻,最多便是一张张毫无生机,沉默可怖的面孔。
不是死人,却也难说是活人。
那些活死人日复一日锁在黑暗中,落了灰,积了尘,仿若一樽有一樽废弃的雕塑。
再无人关心,也再无人记得,那些蛊人曾经也是有名有姓的人。
有如眼前般鲜活的模样。
他沉默片刻,忽道:“除了解蛊外,你便没有别的想要的吗?”
权名利禄,鼎铛玉石。
世间人汲汲营营,所谋所求,不过于此。
他原意不过补偿恩赏,对方却会错了意:“殿下竟不愿复国?”
烛衔昭微一哑然:“不是。”
他不欲解释,而是撇过头去:“我答应你。”
转眼看着空洞洞的暗处,烛衔昭沉思片刻,道:“胥军便要攻打罔山。若我们能于叛军之前赶到,便可鼓舞城中兵民。须知罔山易守难攻,若能守住,便能多出几分胜算来。”
“若要先敌军一步,首先要设法离开此处。其次,敌军有轻骑,若能减慢其步伐,无论是备战还是赶路,都可令时间更加充裕。”
他还未说完,车厢外忽而一阵刺耳的鸣锣声:“传令!全军原地休整!”
突如其来的军令,激起一阵议论与抱怨:“怎么又停下了?”
“听说是遇了沼泽。那沼水深的,方才投进里边的俘虏,没一会就没了顶。”
“昨夜探子不是才回报,说此路可行吗?”
“昨夜是昨夜,楚国这地方,一会一个气候。遇上大雨,可不就给浇成了断头路?”
“若这路,一直走不得,又该如何?”
“那便绕路。可惜通向罔山此道便是最快。若是绕路,少不得再耽搁两三日功夫。”
车厢中,两人相视一眼。只言片语间,不约而同从这段对话中捕获到了想要的讯息。
若是胥军绕路,竟是不用再费劲心思阻碍行军,只要他二人设法穿过沼泽,便能将胥军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