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已在这棵槐树下守了七日。
初来之时,他还只是一团不成人形的烟气,循着天地间悠悠荡荡的铃音,寻到了这棵槐树之下。
他不记得自己是谁,从何处来,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一团云,一团雾,还是别的什么。耳畔只有山魈的低低絮语:“你是鬼。”
“是什么鬼呢?山鬼?河伯?草木精气?”
直到一道人影站到槐树前,定定地望着他,能看到他似的。她绛红宫服似血,手中缠着一束五色丝绳打的络子,腕上铃音清脆。
瞳仁盈盈,如一汪水玉。带着微笑,唤他:“殿下。”
之后的每天深夜,那人都会来上这么一回,在槐树下燃起一丛篝火,将各种各样的东西丢进火里。
头天是一件衣服,次日是酒和糕点。后来是各种奇奇怪怪的虫蛇药草,还有一把带血的长弓。
每烧一样东西,他身上的白影都会凝实些许。此外,还似乎多了一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烧了衣服那一天,他有了轮廓,在槐树旁的溪流里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烧了糕点那一天,他望着树下滚落溪涧的槐花,忽的想起夏日里槐花拌入点心,甜沁心脾的味道。
想起天顶那轮圆融的白影是月亮,想起山间弥漫的白蒙蒙的是山雾。
等到烧了那把染血的长弓,他望着藤枝缭绕的山中夜色,却忽的有了些莫名的恐慌与孤寂。
那已经是第六夜,他低下头,看着月光穿过浓雾,勾勒出逐渐成型的五指形状。瞥了一眼她在火光里翻飞的纤白指节,第一次开口:“你是什么?”
“殿下,我是人。”
他想,那他应该也是人。
像是看透了他所想,那人蹲在地上,烧东西的动作一顿:“但殿下是只鬼。”
“可我和你长得一模一样。”他忍不住辩驳。
那人抬起头,笑意温柔,语气和缓,像是山中月,水中花:“殿下低头看看,你可有影子?”
他低头看了一眼,哑了声。不知怎的,想起山魈在他耳边的碎碎念:“你是鬼。”
后半夜他没有再开口,等那人走后,望着熄灭的火堆与空荡荡的夜色,却觉得有些冷。
他打定主意,等那人下一次来,一定要叫她多说几句话,问问她人与鬼有什么分别。
再不济,也叫她火堆留下,他怕冷。
但他昨夜没有来得及见到那个人。白日漫长,日薄西山时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是在一座谷底,秋风吹动灰沉沉的烟雾,送来缭绕的血气。大雾拨开,沙土里渗着暗红色的血。
耳边是箭矢的破风声与如潮的喊杀声。一支又一支羽箭擦过他身侧。
有一支擦过他的腰间,将五色的络子击落。他瞥了一眼,却没来得及捡起来。
因为下一支羽箭将他钉在了地上。
剧烈的痛楚灼烧意识,他恍惚想起,鬼在成为鬼之前,似乎也是做过人的。
夙梦来来回回,搅得人不得安生。时梦时醒间,似乎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叹息,指尖拭过他眼角:“殿下,还不肯醒来吗……”
他想尝试着睁眼,却陷入另一重梦境。只见山间静如荒岗,既无山魈,也无菌人。甫入盛夏,却无丝毫蝉鸣。
从一棵又一棵树下,生出道道不成人形的飘渺白影。缺胳膊少腿,却依稀辨得出人形,倒插着断箭残戈。
呼声与哀嚎细若蚊呐,却汇集在一处,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唤他:“殿下。”
“殿下要走了吗?”
“殿下要去哪儿……”
那些残影拽着他手足,所触之处寒意刺骨。似乎要将他拽回树底,与它们一道同眠。
他拾起地上的炭火,面无表情,一寸一寸地将地上这些白影碾灭。
这炭火不知是何物,灼烫惊人。碾灭鬼魂的同时,也将他的指尖燎成缕缕白烟。
炭火下残影哭声凄厉,似哭似笑,一字一句,皆是不甘控诉:“殿下为何如此对待我等?”
“殿下怎能舍弃我们这些将士独活?”
“忘记是谁为你征战沙场了吗?”
他却没有停手。
他不想被拖回地下。
直至晨曦,那些白影方如潮水一般退散,缩回树根之下。他兀地惊醒,却已是天明,地上徒留一抔温热的余火。
山间重回清寂。雾气朦胧的晨光里,身后却传来他极熟悉的一声唤:“王兄!”
他回过头,看清来人模样的刹那,前生过往的记忆潮水般涌入脑海。
烛衔昭想起了自己是谁。
他是楚国君主。半月前胥国进犯,他领兵出征,却因手下蛊人临阵反水,失算被围困于山谷,死于乱箭之下。
他还想起了那个最后反水,向自己射出致命一箭的蛊人。
她一席血色宫服,腕间铃音细碎。张弓结弦时,瞳仁黑沉,无波无澜,似结了冰。与在槐树下朝着他微笑的模样,相去甚远。
——
五色剑穗在火中逐渐化为灰烬。无形禁制似也随之脱落。
少年无声掐断指尖枝叶,垂眸眉目沉凝,微微侧首:“你说,为我招魂那个灵巫,是楚军的蛊人,此时尚被被困在大营中?”
烛衔漓点头:“她暗伤隋余之事瞒不了太久,只怕要快些回去救她。”
烛衔昭凝眸,隔着枝影望着山麓间的军帐,脑海中想起那一箭,却是若有所思。
楚国驱策蛊人虽由来已久,却并非光彩之事。吸纳新员也往往是暗中进行,从不登记造册。百年来,军中蛊人的来路早已无从考察。
可若不是情非得已,怎会有人愿做蛊人?
这些蛊人只怕恨楚军更甚于叛军,又怎会无缘无故对他们兄妹大发善心,出手相助?
可事不宜迟,他虽心有顾忌,却知不宜多问,随烛衔漓一道往山下赶去。
及近泊舟的江岸,耳侧却忽然响起几声极清亮的鸣鼓声。
是行军的讯号。
烛衔漓面色发白:“不好。叛军开拔,必先控制蛊人探路。只怕她来不及脱身。”
烛衔昭拨开身前草叶,远远望向江边。
只见近处的浅滩泊着一叶孤舟,撑船的船夫六七十岁年纪,极为老迈,似在等待着何人,神色焦急。除此之外,再无他人的影子。
察觉到这边动静,远远挥手:“可是乘舟人?”
二人钻出树丛。衔漓定了定神,说出与明棠约定过的暗号,道:“老人家,你在此地等候,可曾见过与我一般年纪的姑娘?”
“可是身着红裳?她先前在此处候着你二人,不知怎么,听了几声哨响,又回去了,”船夫道,“二位若是要走,可得尽快。若是叛军围了罔山,届时走水路只怕也进不去了。”
烛衔漓变了脸色。
烛衔昭闻言,转头当机立断道:“她怕是为蛊所召,随军开拔了。再等汇合怕是等不及。你先上船,我去大营里寻她,再沿陆路与她一道去罔山。”
“行军中重兵重重,王兄险死还生,孤身犯险,万一被人认出来怎么办?”
烛衔昭垂眸看着自己半透明的指尖:“我是鬼,总不能再死一回。我独身走一趟,比你我二人同去安全得多。”
烛衔漓微怔,想明白其中利害,便咬了咬牙没再辩驳,钻进船篷里:“那你二人保重,他日再会罔山。”
……
行军队伍绵延河谷中,载着辎重的车轮激起滚滚扬尘。
“快走!”
“磨蹭什么呢?再拖拖拉拉要你好看!”
“将军,前边是一片沼地,无法过人啊!”
这条蜿蜒的长蛇便这样缓缓停滞下来。
领兵之人坐在高头大马上,穿过队伍到沼泽边,头盔下露出秀气白净的一张脸来。他居高临下投下漠然视线,摆了摆手:“寻两个俘虏,下去试试深浅。”
行列里押出两个衣衫褴褛的楚国贵族,面带泣涕,立在沼泽边,哆嗦嗦嗦止步不前。
领兵之人挥手:“丢下去!”
忽而其中一人跪下,高声道:“将军!小人有要事要奏!恳求将军放小人一马!”
“何事?”
“今日集结时,不见楚长公主踪影。小人疑心,长公主恐怕是逃了!”
领兵之人闻言,面色陡然一沉:“看守公主的是谁?叫过来!”
不多时,人群中推出个伍长,战战兢兢:“将军。”
“人呢?”
“昨夜……昨夜下官奉隋余公子之令,到别处巡查,实在不知发生了何事啊!”
“隋余?”领兵之人沉吟片刻,而后像是明白了什么,嗤笑一声,“差人请他过来,我倒要问问怎么回事。”
队伍前端是轻骑,末端是载着辎重的车马。辎重中一架极繁复的马车,夹在辎重中行动缓慢。
传讯之人逆着人流跑了一段,站在车厢外问话:“隋余公子,瞳将军请您去一趟。”
话音落,车厢遮窗的帘幕被一只纤白素手撩开,探出一张少女面孔。
明眸若秋水,唇若丹朱,看得传讯之人愣了神,只道隋余不知从何处寻了这般好颜色。
她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边,轻声:“公子昨夜染了风寒,出不得声。不知能否请大人向将军通传一声?”
传讯之人看着她,面露为难:“这……只怕不好。昨夜楚国长公主趁夜出逃,此乃大事,少不了一番彻查。这样吧,我与将军回报一声。”
臂弯支着窗棂,少女笑容晏晏:“有劳大人了。”
等使节离去,明棠素手放下帘幕,却是笑意微敛,看向车内受她操控的隋余。
心下禁不住一沉。
无需彻查,只要一个照面,细心之人便能察觉隋余的伤处。她又该如何瞒天过海?
明棠强自定下心神,把玩着手中银簪,在心中暗暗思量,若以其为质逃出大营,能有几分胜算。
轿厢内光线昏暗,她兀自出神,余光扫过车厢一角时,却是一怔。
车马骨碌碌行进,行至颠簸处,车帘浮动,轿厢内光影时明时灭,烟尘簌簌浮动。
就在沙尘明灭间,轿厢昏暗处,隋余身侧的座椅上,却不知何时浮出一道人影。
那人玄黑衣衫,发冠高束,身量颀长。日光隐现,投在银纹绣边的下摆,却似直直穿过,泛着雾气一般的白。
苍白消瘦的脸上,纤长浓密的眼睫微颤。
倏地抬眸朝她看来。
初来之时,他还只是一团不成人形的烟气,循着天地间悠悠荡荡的铃音,寻到了这棵槐树之下。
他不记得自己是谁,从何处来,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一团云,一团雾,还是别的什么。耳畔只有山魈的低低絮语:“你是鬼。”
“是什么鬼呢?山鬼?河伯?草木精气?”
直到一道人影站到槐树前,定定地望着他,能看到他似的。她绛红宫服似血,手中缠着一束五色丝绳打的络子,腕上铃音清脆。
瞳仁盈盈,如一汪水玉。带着微笑,唤他:“殿下。”
之后的每天深夜,那人都会来上这么一回,在槐树下燃起一丛篝火,将各种各样的东西丢进火里。
头天是一件衣服,次日是酒和糕点。后来是各种奇奇怪怪的虫蛇药草,还有一把带血的长弓。
每烧一样东西,他身上的白影都会凝实些许。此外,还似乎多了一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烧了衣服那一天,他有了轮廓,在槐树旁的溪流里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烧了糕点那一天,他望着树下滚落溪涧的槐花,忽的想起夏日里槐花拌入点心,甜沁心脾的味道。
想起天顶那轮圆融的白影是月亮,想起山间弥漫的白蒙蒙的是山雾。
等到烧了那把染血的长弓,他望着藤枝缭绕的山中夜色,却忽的有了些莫名的恐慌与孤寂。
那已经是第六夜,他低下头,看着月光穿过浓雾,勾勒出逐渐成型的五指形状。瞥了一眼她在火光里翻飞的纤白指节,第一次开口:“你是什么?”
“殿下,我是人。”
他想,那他应该也是人。
像是看透了他所想,那人蹲在地上,烧东西的动作一顿:“但殿下是只鬼。”
“可我和你长得一模一样。”他忍不住辩驳。
那人抬起头,笑意温柔,语气和缓,像是山中月,水中花:“殿下低头看看,你可有影子?”
他低头看了一眼,哑了声。不知怎的,想起山魈在他耳边的碎碎念:“你是鬼。”
后半夜他没有再开口,等那人走后,望着熄灭的火堆与空荡荡的夜色,却觉得有些冷。
他打定主意,等那人下一次来,一定要叫她多说几句话,问问她人与鬼有什么分别。
再不济,也叫她火堆留下,他怕冷。
但他昨夜没有来得及见到那个人。白日漫长,日薄西山时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是在一座谷底,秋风吹动灰沉沉的烟雾,送来缭绕的血气。大雾拨开,沙土里渗着暗红色的血。
耳边是箭矢的破风声与如潮的喊杀声。一支又一支羽箭擦过他身侧。
有一支擦过他的腰间,将五色的络子击落。他瞥了一眼,却没来得及捡起来。
因为下一支羽箭将他钉在了地上。
剧烈的痛楚灼烧意识,他恍惚想起,鬼在成为鬼之前,似乎也是做过人的。
夙梦来来回回,搅得人不得安生。时梦时醒间,似乎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叹息,指尖拭过他眼角:“殿下,还不肯醒来吗……”
他想尝试着睁眼,却陷入另一重梦境。只见山间静如荒岗,既无山魈,也无菌人。甫入盛夏,却无丝毫蝉鸣。
从一棵又一棵树下,生出道道不成人形的飘渺白影。缺胳膊少腿,却依稀辨得出人形,倒插着断箭残戈。
呼声与哀嚎细若蚊呐,却汇集在一处,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唤他:“殿下。”
“殿下要走了吗?”
“殿下要去哪儿……”
那些残影拽着他手足,所触之处寒意刺骨。似乎要将他拽回树底,与它们一道同眠。
他拾起地上的炭火,面无表情,一寸一寸地将地上这些白影碾灭。
这炭火不知是何物,灼烫惊人。碾灭鬼魂的同时,也将他的指尖燎成缕缕白烟。
炭火下残影哭声凄厉,似哭似笑,一字一句,皆是不甘控诉:“殿下为何如此对待我等?”
“殿下怎能舍弃我们这些将士独活?”
“忘记是谁为你征战沙场了吗?”
他却没有停手。
他不想被拖回地下。
直至晨曦,那些白影方如潮水一般退散,缩回树根之下。他兀地惊醒,却已是天明,地上徒留一抔温热的余火。
山间重回清寂。雾气朦胧的晨光里,身后却传来他极熟悉的一声唤:“王兄!”
他回过头,看清来人模样的刹那,前生过往的记忆潮水般涌入脑海。
烛衔昭想起了自己是谁。
他是楚国君主。半月前胥国进犯,他领兵出征,却因手下蛊人临阵反水,失算被围困于山谷,死于乱箭之下。
他还想起了那个最后反水,向自己射出致命一箭的蛊人。
她一席血色宫服,腕间铃音细碎。张弓结弦时,瞳仁黑沉,无波无澜,似结了冰。与在槐树下朝着他微笑的模样,相去甚远。
——
五色剑穗在火中逐渐化为灰烬。无形禁制似也随之脱落。
少年无声掐断指尖枝叶,垂眸眉目沉凝,微微侧首:“你说,为我招魂那个灵巫,是楚军的蛊人,此时尚被被困在大营中?”
烛衔漓点头:“她暗伤隋余之事瞒不了太久,只怕要快些回去救她。”
烛衔昭凝眸,隔着枝影望着山麓间的军帐,脑海中想起那一箭,却是若有所思。
楚国驱策蛊人虽由来已久,却并非光彩之事。吸纳新员也往往是暗中进行,从不登记造册。百年来,军中蛊人的来路早已无从考察。
可若不是情非得已,怎会有人愿做蛊人?
这些蛊人只怕恨楚军更甚于叛军,又怎会无缘无故对他们兄妹大发善心,出手相助?
可事不宜迟,他虽心有顾忌,却知不宜多问,随烛衔漓一道往山下赶去。
及近泊舟的江岸,耳侧却忽然响起几声极清亮的鸣鼓声。
是行军的讯号。
烛衔漓面色发白:“不好。叛军开拔,必先控制蛊人探路。只怕她来不及脱身。”
烛衔昭拨开身前草叶,远远望向江边。
只见近处的浅滩泊着一叶孤舟,撑船的船夫六七十岁年纪,极为老迈,似在等待着何人,神色焦急。除此之外,再无他人的影子。
察觉到这边动静,远远挥手:“可是乘舟人?”
二人钻出树丛。衔漓定了定神,说出与明棠约定过的暗号,道:“老人家,你在此地等候,可曾见过与我一般年纪的姑娘?”
“可是身着红裳?她先前在此处候着你二人,不知怎么,听了几声哨响,又回去了,”船夫道,“二位若是要走,可得尽快。若是叛军围了罔山,届时走水路只怕也进不去了。”
烛衔漓变了脸色。
烛衔昭闻言,转头当机立断道:“她怕是为蛊所召,随军开拔了。再等汇合怕是等不及。你先上船,我去大营里寻她,再沿陆路与她一道去罔山。”
“行军中重兵重重,王兄险死还生,孤身犯险,万一被人认出来怎么办?”
烛衔昭垂眸看着自己半透明的指尖:“我是鬼,总不能再死一回。我独身走一趟,比你我二人同去安全得多。”
烛衔漓微怔,想明白其中利害,便咬了咬牙没再辩驳,钻进船篷里:“那你二人保重,他日再会罔山。”
……
行军队伍绵延河谷中,载着辎重的车轮激起滚滚扬尘。
“快走!”
“磨蹭什么呢?再拖拖拉拉要你好看!”
“将军,前边是一片沼地,无法过人啊!”
这条蜿蜒的长蛇便这样缓缓停滞下来。
领兵之人坐在高头大马上,穿过队伍到沼泽边,头盔下露出秀气白净的一张脸来。他居高临下投下漠然视线,摆了摆手:“寻两个俘虏,下去试试深浅。”
行列里押出两个衣衫褴褛的楚国贵族,面带泣涕,立在沼泽边,哆嗦嗦嗦止步不前。
领兵之人挥手:“丢下去!”
忽而其中一人跪下,高声道:“将军!小人有要事要奏!恳求将军放小人一马!”
“何事?”
“今日集结时,不见楚长公主踪影。小人疑心,长公主恐怕是逃了!”
领兵之人闻言,面色陡然一沉:“看守公主的是谁?叫过来!”
不多时,人群中推出个伍长,战战兢兢:“将军。”
“人呢?”
“昨夜……昨夜下官奉隋余公子之令,到别处巡查,实在不知发生了何事啊!”
“隋余?”领兵之人沉吟片刻,而后像是明白了什么,嗤笑一声,“差人请他过来,我倒要问问怎么回事。”
队伍前端是轻骑,末端是载着辎重的车马。辎重中一架极繁复的马车,夹在辎重中行动缓慢。
传讯之人逆着人流跑了一段,站在车厢外问话:“隋余公子,瞳将军请您去一趟。”
话音落,车厢遮窗的帘幕被一只纤白素手撩开,探出一张少女面孔。
明眸若秋水,唇若丹朱,看得传讯之人愣了神,只道隋余不知从何处寻了这般好颜色。
她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边,轻声:“公子昨夜染了风寒,出不得声。不知能否请大人向将军通传一声?”
传讯之人看着她,面露为难:“这……只怕不好。昨夜楚国长公主趁夜出逃,此乃大事,少不了一番彻查。这样吧,我与将军回报一声。”
臂弯支着窗棂,少女笑容晏晏:“有劳大人了。”
等使节离去,明棠素手放下帘幕,却是笑意微敛,看向车内受她操控的隋余。
心下禁不住一沉。
无需彻查,只要一个照面,细心之人便能察觉隋余的伤处。她又该如何瞒天过海?
明棠强自定下心神,把玩着手中银簪,在心中暗暗思量,若以其为质逃出大营,能有几分胜算。
轿厢内光线昏暗,她兀自出神,余光扫过车厢一角时,却是一怔。
车马骨碌碌行进,行至颠簸处,车帘浮动,轿厢内光影时明时灭,烟尘簌簌浮动。
就在沙尘明灭间,轿厢昏暗处,隋余身侧的座椅上,却不知何时浮出一道人影。
那人玄黑衣衫,发冠高束,身量颀长。日光隐现,投在银纹绣边的下摆,却似直直穿过,泛着雾气一般的白。
苍白消瘦的脸上,纤长浓密的眼睫微颤。
倏地抬眸朝她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