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白鸽”的台风在昨天驶离香港,江之也看着公寓里收拾到一半的行李,有些无从下手。除了无从下手以外,实际也无从下脚。
她没有抱怨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感慨一下这里的狭窄。但这里是香港,在房价排名上,比纽约还要高一位。这套约莫20平米的公寓,一个月租金差不多1万元人民币。
整个公寓结构一目了然,沙发拉出来就是床,床收进去就是沙发。最宽敞的地方放了一张矮腿小长桌,吃饭、追剧、办公一并解决。
已经在香港待了一年多,习惯了这样的拥挤。就是不知道回去以后,还会不会变得“奢侈”。
这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晾晒衣服,大家都习惯用烘干机。她昨天烘干一件厚的卫衣时,觉得仍旧有一股潮湿的霉味,又放在空调出风口吹了一整晚。
江之也再次拿起那件卫衣闻了闻,依旧还是有一点。她不纠结了,按照最简单的三步法折叠好,用单独的透明袋收纳,等着待会儿装进行李箱。
现在这个天气,是穿不了卫衣的,何况这款还加了绒。
这件灰色的圆领卫衣她很喜欢,是爸爸唯一一次来美国看她,他们一起去买的。牌子是GAP,打没打折记不住了,大概十几刀左右吧。
她没细盘过,这或许是她衣柜里最便宜的一件卫衣。就算不是最便宜的,也是便宜里穿得时间最久的。它和什么都能配,可以在羽绒服、大衣、夹克里作内搭,也可以单穿出门买个饭、散散步。
在国外读完本科和研究生花的钱不少,但爸爸总是给的比花的多,所以她日子从没拮据过。
她想起小学五年级的开学不久,她被老师请过一次家长。那也是唯一一次不是家长会的请家长,全班只有她请了。当然不是表扬,而是挨批。
四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她一整个夏天都在打网球,晒得黑不溜秋,两个冬天以后才彻底白回来。
开学后,她还没从玩乐的心态中调整过来,俗称“收心”。
班主任也就是当时的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她几乎没写,那是一本关于字词的练习册。因为个子的关系,她一直坐在中排靠后的位置。往常布置作业,语文老师都会在下课前一两分钟随手翻开前排同学的练习册。但好巧不巧,那一天。下课铃声响起之时,她刚好走到江之也的位置上。
但事情不会再次凑巧,老师不会直接翻到今天才学的那一课。坐在位置上的江之也不敢抬头,死命地咬着自己的下唇。她知道自己没那么幸运,在等待着老师的发落。
语文老师沉默了三十秒,一直在翻她的练习册。和她一起沉默的还有全班同学,他们都在等着布置完作业好放学回家。
她用眼尾的余光扫到了老师紧皱的眉头,但语文老师没有当场让她难堪。镇定自若地布置完作业,将书啪的一声落在课桌上,轻声说了句,“明天让家长来一趟。”
江之也暗自松了口气,这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了。她默默点点头,依旧不敢抬眼。班主任一向对她不错,这件事上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第二天早上,爸爸和她一起去的学校。他们比往常提早了半小时,班主任已经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到,对方表情缓和了许多。
早到也是一种示好,尤其是在犯了错以后。
她打完招呼就低下了头,原来语文老师那么忙,而她还这么不懂事。
让她更加愧疚的是,爸爸的说辞。他先是承认了自己疏于管教的错误,而后,又帮着她解释。说她的练习册上周弄丢了,这本是新买的,所以是空白,会尽快补上的。
江之也不敢搭话,头低得比昨天还低。她没有和爸爸对过口供,也没想过隐瞒此事。她不知道爸爸会这么说,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班主任在半信半疑中叮嘱了两句,让她回了教室,爸爸也去了公司。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想让爸爸失望,如果让他失望,以他偏袒自己的程度,那他就会为她撒谎。成年人会撒很多谎,但她不希望,爸爸为了她,还要多撒一个谎。
所以这些年在国外念书,她都没让爸爸操过心。
脑子里想着过去的事,手上机械式地折叠衣服。回过神来才发现,东西都没分类,裤子和上衣挪叠在一起,待会儿还得重新规整。
她索性也就不折了,小心翼翼让它们维持现状。起身去冰箱里拿了瓶“巨峰乌龙”,昨天去711买晚餐时,恰巧看见这饮料上货,直接买了两瓶回家。
本来想多买几瓶,又想着过两天就得走了,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喝不完反而浪费。虽然她现在在MS工作,薪资不错,但浪费食物是不行的。
更何况,她刚刚离职。
她进入MS的那天就知道自己肯定会离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相比起喜欢或者讨厌,更觉得是幸运。江之也自认为的优点是逻辑思维不错,擅长在枯燥的事情中坚持,这两个特质都与任职的岗位完美契合。
量化分析这块也是她的专业和兴趣所在,会想着离职不是因为工作本身,主要是地点问题。
这间公寓楼层比较高,虽然依旧跳不开密密麻麻的格子间既视感,但脑中只想着欣赏夕阳的话,还是可以忽略掉这种压迫的。
粉紫渐层的夕阳,配合着口中冰爽的乌龙茶一起食用,淡化了离别的伤感。
实则她本来对离职也不伤感。
一早的打算就是要回国工作的,回申城,回到爸爸身边去。数据分析专业在科技领先的美国确实就业和待遇不错,但申城是新的金融中心,就算发展晚了几年,也已经是国内最好的就业去向。
她当时就企图用这种前景分析去说服爸爸,但他不同意。他们一直在沟通,谁都没让步,最后的最后,还是折中去了香港。
锻炼她自立这一点,刻到了父母的骨子里。
她是math转的DS,至于为什么学这个,也是爸爸的建议。说她理科好,这个又好就业。爸爸的眼光也算不错吧,他一向是个稳妥的人。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次,他会把自己搭进去?
而她没有一丁点的前情提要,完全只能胡乱猜测。
所以她要回去,必须要回去。
欣赏了一会儿落日,江之也又觉得时间没有宽裕到这个份上。她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离别的,还有准备的。
视线绕回屋内,落在一个玻璃花瓶上。在夕阳的加持下,几支冷调的白色洋桔梗投射在茶几上,被烘托出一股暖意。前天买花时已经斜剪过根茎,她起身去换水。
尽管无法带它一起走,也祝愿它能绽放地更久。
江之也拿起手机再确认了一次机票信息,这次,她买的经济舱。距离没那么远,她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她不是一个享乐主义的人,以后更加不能是。
想到这里,她仰头深呼吸了一口气,嘴里还有淡淡的茶香。若是爸爸还能和她说上话,估计会让她升舱。以前有他在,她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安排,反正有人兜底。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次回去,是她,要给他兜底。
她把机票的信息发给了姑姑江晴,姑姑只回了一个“好”字。姑姑一直算不上喜欢她,小时候就因为爸爸对她的溺爱颇有微词,每次都被爸爸打断,后来也就不说了。
其实江之也一直觉得姑姑对她还行,该给的一样没少,有话也是当面说,在外人面前还挺维护她的。人与人的感情,有时候不能强求太多。
姑姑和爸爸关系很好,或许不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也是在为爸爸鸣不平吧。
她又翻了翻以前给爸爸发的机票信息,从来没有一个单独的“好”字,但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好意。比如,和她确定时间,和她报备天气,和她商量落地以后,要吃的餐厅。
她立马将微信界面退了出来,她不能再看了,否则,待会儿就只能哭,这一屋子的东西没法收拾了。
江之也将剩余半瓶乌龙茶放回冰箱。她不喜欢应该冷藏的东西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物理变化,那会导致口感的前后差异。
在这点上,就跟她最不喜欢融化的冰淇淋一样,有时宁愿将吃到一半的冰淇淋重新放回冰箱,等它恢复口感再享用。
她不害怕等待,也可接受延迟满足。她一向是一个有初心的人,也向来不会轻易违背。
东西收拾得七七八八,就是有几件价格昂贵的正装她有些犹豫,是快递回去还是随身带走呢?
她不算一个购物狂。买东西都喜欢有的放矢,性价比高的肯定会买,但那种纯粹喜欢的几乎不买。喜欢在她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权衡,感性与理性的权衡。她很难对一件完全用不上的东西特别喜欢。她更享受物以致用的满足感。
然而对人,恰恰相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
她现在正试图用这套做事的逻辑说服自己,如果一件事有用,她就应该去做,无所谓喜不喜欢。
她的随身包是一只hobo,大小适中,取拿物品方便,还能放下一顶鸭舌帽。里面有一个带拉链的内袋,她准备用来放两样东西:一封信和一只录音笔。
录音笔她已经听过了,信还没拆。但不拆也知道,那是爸爸的笔迹,字里行间是对录音笔的补充信息。
她再次按下开关,录音笔里清润的嗓音传来,是江照的声音。虽然很严肃,却依旧有感情。
“之也,回去厉家,回到厉至和身边去。”
她没有抱怨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感慨一下这里的狭窄。但这里是香港,在房价排名上,比纽约还要高一位。这套约莫20平米的公寓,一个月租金差不多1万元人民币。
整个公寓结构一目了然,沙发拉出来就是床,床收进去就是沙发。最宽敞的地方放了一张矮腿小长桌,吃饭、追剧、办公一并解决。
已经在香港待了一年多,习惯了这样的拥挤。就是不知道回去以后,还会不会变得“奢侈”。
这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晾晒衣服,大家都习惯用烘干机。她昨天烘干一件厚的卫衣时,觉得仍旧有一股潮湿的霉味,又放在空调出风口吹了一整晚。
江之也再次拿起那件卫衣闻了闻,依旧还是有一点。她不纠结了,按照最简单的三步法折叠好,用单独的透明袋收纳,等着待会儿装进行李箱。
现在这个天气,是穿不了卫衣的,何况这款还加了绒。
这件灰色的圆领卫衣她很喜欢,是爸爸唯一一次来美国看她,他们一起去买的。牌子是GAP,打没打折记不住了,大概十几刀左右吧。
她没细盘过,这或许是她衣柜里最便宜的一件卫衣。就算不是最便宜的,也是便宜里穿得时间最久的。它和什么都能配,可以在羽绒服、大衣、夹克里作内搭,也可以单穿出门买个饭、散散步。
在国外读完本科和研究生花的钱不少,但爸爸总是给的比花的多,所以她日子从没拮据过。
她想起小学五年级的开学不久,她被老师请过一次家长。那也是唯一一次不是家长会的请家长,全班只有她请了。当然不是表扬,而是挨批。
四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她一整个夏天都在打网球,晒得黑不溜秋,两个冬天以后才彻底白回来。
开学后,她还没从玩乐的心态中调整过来,俗称“收心”。
班主任也就是当时的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她几乎没写,那是一本关于字词的练习册。因为个子的关系,她一直坐在中排靠后的位置。往常布置作业,语文老师都会在下课前一两分钟随手翻开前排同学的练习册。但好巧不巧,那一天。下课铃声响起之时,她刚好走到江之也的位置上。
但事情不会再次凑巧,老师不会直接翻到今天才学的那一课。坐在位置上的江之也不敢抬头,死命地咬着自己的下唇。她知道自己没那么幸运,在等待着老师的发落。
语文老师沉默了三十秒,一直在翻她的练习册。和她一起沉默的还有全班同学,他们都在等着布置完作业好放学回家。
她用眼尾的余光扫到了老师紧皱的眉头,但语文老师没有当场让她难堪。镇定自若地布置完作业,将书啪的一声落在课桌上,轻声说了句,“明天让家长来一趟。”
江之也暗自松了口气,这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了。她默默点点头,依旧不敢抬眼。班主任一向对她不错,这件事上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第二天早上,爸爸和她一起去的学校。他们比往常提早了半小时,班主任已经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到,对方表情缓和了许多。
早到也是一种示好,尤其是在犯了错以后。
她打完招呼就低下了头,原来语文老师那么忙,而她还这么不懂事。
让她更加愧疚的是,爸爸的说辞。他先是承认了自己疏于管教的错误,而后,又帮着她解释。说她的练习册上周弄丢了,这本是新买的,所以是空白,会尽快补上的。
江之也不敢搭话,头低得比昨天还低。她没有和爸爸对过口供,也没想过隐瞒此事。她不知道爸爸会这么说,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班主任在半信半疑中叮嘱了两句,让她回了教室,爸爸也去了公司。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想让爸爸失望,如果让他失望,以他偏袒自己的程度,那他就会为她撒谎。成年人会撒很多谎,但她不希望,爸爸为了她,还要多撒一个谎。
所以这些年在国外念书,她都没让爸爸操过心。
脑子里想着过去的事,手上机械式地折叠衣服。回过神来才发现,东西都没分类,裤子和上衣挪叠在一起,待会儿还得重新规整。
她索性也就不折了,小心翼翼让它们维持现状。起身去冰箱里拿了瓶“巨峰乌龙”,昨天去711买晚餐时,恰巧看见这饮料上货,直接买了两瓶回家。
本来想多买几瓶,又想着过两天就得走了,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喝不完反而浪费。虽然她现在在MS工作,薪资不错,但浪费食物是不行的。
更何况,她刚刚离职。
她进入MS的那天就知道自己肯定会离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相比起喜欢或者讨厌,更觉得是幸运。江之也自认为的优点是逻辑思维不错,擅长在枯燥的事情中坚持,这两个特质都与任职的岗位完美契合。
量化分析这块也是她的专业和兴趣所在,会想着离职不是因为工作本身,主要是地点问题。
这间公寓楼层比较高,虽然依旧跳不开密密麻麻的格子间既视感,但脑中只想着欣赏夕阳的话,还是可以忽略掉这种压迫的。
粉紫渐层的夕阳,配合着口中冰爽的乌龙茶一起食用,淡化了离别的伤感。
实则她本来对离职也不伤感。
一早的打算就是要回国工作的,回申城,回到爸爸身边去。数据分析专业在科技领先的美国确实就业和待遇不错,但申城是新的金融中心,就算发展晚了几年,也已经是国内最好的就业去向。
她当时就企图用这种前景分析去说服爸爸,但他不同意。他们一直在沟通,谁都没让步,最后的最后,还是折中去了香港。
锻炼她自立这一点,刻到了父母的骨子里。
她是math转的DS,至于为什么学这个,也是爸爸的建议。说她理科好,这个又好就业。爸爸的眼光也算不错吧,他一向是个稳妥的人。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次,他会把自己搭进去?
而她没有一丁点的前情提要,完全只能胡乱猜测。
所以她要回去,必须要回去。
欣赏了一会儿落日,江之也又觉得时间没有宽裕到这个份上。她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离别的,还有准备的。
视线绕回屋内,落在一个玻璃花瓶上。在夕阳的加持下,几支冷调的白色洋桔梗投射在茶几上,被烘托出一股暖意。前天买花时已经斜剪过根茎,她起身去换水。
尽管无法带它一起走,也祝愿它能绽放地更久。
江之也拿起手机再确认了一次机票信息,这次,她买的经济舱。距离没那么远,她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她不是一个享乐主义的人,以后更加不能是。
想到这里,她仰头深呼吸了一口气,嘴里还有淡淡的茶香。若是爸爸还能和她说上话,估计会让她升舱。以前有他在,她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安排,反正有人兜底。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次回去,是她,要给他兜底。
她把机票的信息发给了姑姑江晴,姑姑只回了一个“好”字。姑姑一直算不上喜欢她,小时候就因为爸爸对她的溺爱颇有微词,每次都被爸爸打断,后来也就不说了。
其实江之也一直觉得姑姑对她还行,该给的一样没少,有话也是当面说,在外人面前还挺维护她的。人与人的感情,有时候不能强求太多。
姑姑和爸爸关系很好,或许不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也是在为爸爸鸣不平吧。
她又翻了翻以前给爸爸发的机票信息,从来没有一个单独的“好”字,但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好意。比如,和她确定时间,和她报备天气,和她商量落地以后,要吃的餐厅。
她立马将微信界面退了出来,她不能再看了,否则,待会儿就只能哭,这一屋子的东西没法收拾了。
江之也将剩余半瓶乌龙茶放回冰箱。她不喜欢应该冷藏的东西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物理变化,那会导致口感的前后差异。
在这点上,就跟她最不喜欢融化的冰淇淋一样,有时宁愿将吃到一半的冰淇淋重新放回冰箱,等它恢复口感再享用。
她不害怕等待,也可接受延迟满足。她一向是一个有初心的人,也向来不会轻易违背。
东西收拾得七七八八,就是有几件价格昂贵的正装她有些犹豫,是快递回去还是随身带走呢?
她不算一个购物狂。买东西都喜欢有的放矢,性价比高的肯定会买,但那种纯粹喜欢的几乎不买。喜欢在她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权衡,感性与理性的权衡。她很难对一件完全用不上的东西特别喜欢。她更享受物以致用的满足感。
然而对人,恰恰相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
她现在正试图用这套做事的逻辑说服自己,如果一件事有用,她就应该去做,无所谓喜不喜欢。
她的随身包是一只hobo,大小适中,取拿物品方便,还能放下一顶鸭舌帽。里面有一个带拉链的内袋,她准备用来放两样东西:一封信和一只录音笔。
录音笔她已经听过了,信还没拆。但不拆也知道,那是爸爸的笔迹,字里行间是对录音笔的补充信息。
她再次按下开关,录音笔里清润的嗓音传来,是江照的声音。虽然很严肃,却依旧有感情。
“之也,回去厉家,回到厉至和身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