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七年春,三月初正是乍暖还寒的天气,但是约莫是夜里的缘故,空气中依旧有丝丝凉意,风呼呼地吹着,刮人脸颊。一个身着暗红色衣裙的女人提着纸糊灯笼,另一只手提着一包不知名的东西晃啊晃,腕上的金条脱在夜光中透着微微的光。她穿过长长的巷子,最后来到一座大院前轻轻扣了扣门。
“这么晚可是谁来?”一个小厮打开门,还没看清来人,旁边的小丫头就赶紧跑了出来:“二娘子!您总算回来了!哎呦这么冷的天……”说着把手上的斗篷披在的女子身上,然后轻轻揉搓着她通红的手。
两人就这样走进了门,进了院子,远远地看到里屋一片漆黑。“二郎君可是睡了?”女人漫不经心地问着。
“噢……您出去不久后郎君又发作了,一直喊热折腾了不久,现在应当是睡下了。”小丫头答道,“娘子,郎君的身体愈发不如从前了,服药的剂量也越来越大,虽说现在的郎君们多多少少都碰点那种东西,但是咱家二郎君未免也太……”
“我倒是不想管了,他爱怎样就怎样。”女人把手中的那袋东西放到了小丫头手里,“珠苑,把这袋胶牙饧收起来吧,下次做醴酪吃。”她嘴巴又张了张,似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再说话了,打手势招呼了珠苑回屋,然后独自一人转身朝着里屋方向走去。
夜里外边的院子虽说是黑,但好歹也有灯笼照着。推开里屋的门,似乎是有一大滴墨水滴下来瞬间蔓延开,立刻从微弱的光亮变为伸手不见五指。一股浓烈的香气直冲鼻腔,伴随着咯吱咯吱抓挠皮肤的声音。女人皱了皱眉头,迈进屋然后转身轻轻合上了房门。
“孟宜?”不远处沙哑而微弱的男人的声音响起,女人闻声没有回应他,摸索着到桌边点亮了烛台,烛台上的灯芯只有一小撮,点亮之后颤颤地闪着微弱的光,不知何时就要燃尽。在灯光中,隐隐能看到他的丈夫挣扎着要起身。
“躺着吧。”半响她才开口,她走到书架前从最底端拿出一个木盒,打开里面装满了蜡烛,将新的蜡烛续上后又将桌边的一叠子账本拿过来细细翻看,同时用毛笔一页页做上标记。
她是济阳江氏江家的长女,十五岁时便嫁入王家——这是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自南渡以来便与同在扬州的各大门阀世家广泛结亲。出嫁到现在已有四个年头了。丈夫王秉之字仲孚,是王家的次子,年长她七岁,两人是儿时定下的婚约。犹记得自己八九岁时初次见到他,他那时穿一身深色的对襟长衫,长发半散着,面若敷粉,唇若抹朱,俨然一副美人模样。不仅容貌过人,在诗书礼乐上面的功夫也丝毫不差。与父亲一同回家时,父亲还在暗叹自己给女儿寻了门极好的亲事。可成亲没过两年他便染上了五石散的恶习,一味追求长生而不管不顾,身体与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打击。
孟宜自嫁进来之后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便交由她来打点,她向来是不爱主动给自己揽活的,但若是有非要她来做的事也必是会应下,晚间各院子都会交了账本过来,每每处理这些直到子时才能休息。今日处理完账簿后,还在另外一个簿子上写下了明天的主要事宜——明日是上巳节。虽说她今日下午召集了丫头小厮们交代了主要事宜,可到底还是不放心,临睡前又在簿子写一遍,然后又起身检查东西,见一切妥当了方才休息。又听仲孚翻来覆去睡不着,便又起身点了一支安神香,后来见他没什么动静也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便叽叽喳喳的,小丫头吟思正在熏煮兰汤以供洗浴之用,她坐在稻草堆上拿着蒲扇,朝着火堆的方向微微扇着。斜眼一瞄小厨房外有个绿色衣裙的小姑娘抱着一大簇柳枝经过,“绿荷!还在忙这些呢?”
绿荷听到吟思的声音便折回来,她斜靠在小厨房的门框那里笑道:“可不是!天刚亮就开始忙活了。虽说我光只管采柳枝的活儿,可到底是难弄。你不知道…今年的柳树都长得不太好,我挑挑拣拣了几个时辰才只有这些。”说罢,她晃了晃手中的那一簇玩意儿。
“我看看。”吟思起身走到绿荷面前,轻轻捻了下一小片柳叶,笑嘻嘻地说道:“倒是好品相。”她又话锋一转,“你回来的时候看见青芝了没有?我这边水快烧好了,等会还得一起服侍郎君娘子沐浴更衣。这丫头!不知道上哪偷懒去了。”
“约莫是被招呼去帮忙熏香了,郎君们那边熏衣服的人手不太够。过节就是麻烦,大厨房和里院那边都快忙疯了。”
“你们两个在这里嘀咕些什么呢?”一个年长些许管事模样的女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她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里面约莫是等会踏青时候的吃食,这会儿应当是要往院子那里去。两个小姑娘听状立刻散开各做各的了。
孟宜寅时便起来了,在珠苑的服侍中沐浴完毕后、用柳枝沾了花瓣水点了头身便坐下就着红豆粥吃截饼了,好不自在,吃完起身去庭院视察。待她又重新回来时秉之正在更衣,不一会儿他便走过来了,他脸上涂着一层厚厚的脂粉,身着一件纯白的裲裆衫,头发用玉钗随意地弄了个发髻。他弯下腰,舀了一勺桌子上的红豆粥喝了口。
都收拾完毕后一行人便乘坐牛车前往踏青地,行至山脚下小厮侍女们便搀扶着众郎君娘子登山前行。一路上倒是不断听见男眷女眷们吟诗作词的。越往上走眼前便愈大豁然开朗,山中有一片桃林,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连片的桃花开放着,在桃林中隐约还能看到几只松鼠在树梢那。再向深处行又遇一条小溪,众人行止,沿着溪沿坐下。
小丫头们张罗着开始搭秋千,孟宜等女眷靠坐在桃树下扎纸糊风筝。身旁的娘子正拿着笔给风筝纸画图,她画了一朵兰花在上面,她似乎对此甚是满意,举起放下看了好几遭。正暗暗得意之时,突然感到脖颈后边一阵痒意,回过头发现竟是有人在用狗尾巴草捉弄她。
“阿瑛姊姊!!”她大叫一声瞬间弹跳起来,对面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两个人一根狗尾巴草你追我赶地绕着几棵桃树跑着。孟宜耸了耸肩,都不过是日常操作罢了。
那位画兰花的娘子是她的胞妹,小她三岁,名唤玉玠表字静徽。于去年年中嫁王三郎茂之为妻,所以她也是她的弟妻;而另一个拿狗尾巴草的则是她的闺中密友萧二娘名唤舜瑛,她的长姐柔越多年以前便嫁与孟宜的长兄伯梅为妻,因此两人总少不了你来我往的,又因为是同龄的缘故总是比较投机。
那边两人追累了倚着桃树呼呼喘气,这边孟宜也画好了风筝纸,绕了线准备和其他女眷一起放风筝了,一回头看见静徽和舜瑛便朝她们招手。
一行人就这样在溪边放起了风筝,舜瑛的风筝飞得最高,她的风筝上是画了一朵桃花。静徽的兰花、以及其他女眷所画也几乎是附近能看到的植物或是小动物,倒是有一番写生的意味了。孟宜的风筝飞得虽不如舜瑛她们,但也是前四五高的了。于是她的风筝便很轻易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她画的是一个巨大的牛头。
看着身边人全都在挑近物仿画,她本想图个省力画簇小草,可目光却不自觉地被正在吃草的牛给吸引了。“画头牛肯定更有意思。”这么想着于是乎就提笔画了起来。
“静娘的兰花画的极好。”一个男子原在抚琴的,看到那边的女眷放风筝便停下来看着了。他便是三郎茂之,表字子容。提到自己妻子是脸上满是止不住的笑意。话毕之后他又看向其他的,一眼便看到了孟宜的那个牛头风筝,不由得失笑:“二嫂向来是别具一格的。“
二兄仲孚刚只顾喝酒,听到他发言淡淡地“嗯”了一声,看起来不太关心的样子。“她一向是有自己的想法。”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这么一句。子容听罢点头,看了一会儿妻子便接着弹琴,一曲终后:“不知阿秦与阿棠哪里去了?”他指的是四郎秦之与五郎棠之。
那边两个人正疑惑着,秦之与棠之二人却在桃林深处采集落花。秦之自小体弱多病,日常便爱待在院里中打理写花花草草,这次难得远行一趟自然是要收集些“纪念品”作为纪念的。
“我有些累了。”棠之抱着布袋子坐在地上,“四兄,我们要拣到什么时候?”
“再拣些吧,回头我给你做香囊。”秦之将面前那团花瓣挑拣完便来到棠之身侧坐下,“那先休息会吧,反正我们有很多时间。”棠之听罢,将头靠在兄长身上,不一会儿竟睡着了。
另一边女眷们已经开始荡秋千了,小丫头们一共搭了四架秋千,众人轮番站上去荡着,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伴随着笑声、还有秋千偶尔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倒是充满了乐趣。
孟宜却是不爱玩秋千的,男眷们那边弹琴喝酒也更是没什么好看的。她从食盒里面拿了一个蒸饼吃着,然后便朝桃林深处去了。走了一会儿远远似乎看见有两个人坐在桃树下,再近一些看清是秦之棠之二人,虽说她在这家里待了有四年,但是这最小的两位弟弟倒是没怎么交流过的,饶是经常碰面也只是点头示意,偶尔随意说上个几句。她本想默默走开,却不知为何突发好奇之心,教她慢慢靠近了。
“四弟五弟……?”她走到他们身后,本想稍微隔着点距离叫的,却看到棠之似乎是睡着了,于是凑近压着声音问道:“这是在做什么呢?”
“这么晚可是谁来?”一个小厮打开门,还没看清来人,旁边的小丫头就赶紧跑了出来:“二娘子!您总算回来了!哎呦这么冷的天……”说着把手上的斗篷披在的女子身上,然后轻轻揉搓着她通红的手。
两人就这样走进了门,进了院子,远远地看到里屋一片漆黑。“二郎君可是睡了?”女人漫不经心地问着。
“噢……您出去不久后郎君又发作了,一直喊热折腾了不久,现在应当是睡下了。”小丫头答道,“娘子,郎君的身体愈发不如从前了,服药的剂量也越来越大,虽说现在的郎君们多多少少都碰点那种东西,但是咱家二郎君未免也太……”
“我倒是不想管了,他爱怎样就怎样。”女人把手中的那袋东西放到了小丫头手里,“珠苑,把这袋胶牙饧收起来吧,下次做醴酪吃。”她嘴巴又张了张,似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再说话了,打手势招呼了珠苑回屋,然后独自一人转身朝着里屋方向走去。
夜里外边的院子虽说是黑,但好歹也有灯笼照着。推开里屋的门,似乎是有一大滴墨水滴下来瞬间蔓延开,立刻从微弱的光亮变为伸手不见五指。一股浓烈的香气直冲鼻腔,伴随着咯吱咯吱抓挠皮肤的声音。女人皱了皱眉头,迈进屋然后转身轻轻合上了房门。
“孟宜?”不远处沙哑而微弱的男人的声音响起,女人闻声没有回应他,摸索着到桌边点亮了烛台,烛台上的灯芯只有一小撮,点亮之后颤颤地闪着微弱的光,不知何时就要燃尽。在灯光中,隐隐能看到他的丈夫挣扎着要起身。
“躺着吧。”半响她才开口,她走到书架前从最底端拿出一个木盒,打开里面装满了蜡烛,将新的蜡烛续上后又将桌边的一叠子账本拿过来细细翻看,同时用毛笔一页页做上标记。
她是济阳江氏江家的长女,十五岁时便嫁入王家——这是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自南渡以来便与同在扬州的各大门阀世家广泛结亲。出嫁到现在已有四个年头了。丈夫王秉之字仲孚,是王家的次子,年长她七岁,两人是儿时定下的婚约。犹记得自己八九岁时初次见到他,他那时穿一身深色的对襟长衫,长发半散着,面若敷粉,唇若抹朱,俨然一副美人模样。不仅容貌过人,在诗书礼乐上面的功夫也丝毫不差。与父亲一同回家时,父亲还在暗叹自己给女儿寻了门极好的亲事。可成亲没过两年他便染上了五石散的恶习,一味追求长生而不管不顾,身体与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打击。
孟宜自嫁进来之后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便交由她来打点,她向来是不爱主动给自己揽活的,但若是有非要她来做的事也必是会应下,晚间各院子都会交了账本过来,每每处理这些直到子时才能休息。今日处理完账簿后,还在另外一个簿子上写下了明天的主要事宜——明日是上巳节。虽说她今日下午召集了丫头小厮们交代了主要事宜,可到底还是不放心,临睡前又在簿子写一遍,然后又起身检查东西,见一切妥当了方才休息。又听仲孚翻来覆去睡不着,便又起身点了一支安神香,后来见他没什么动静也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便叽叽喳喳的,小丫头吟思正在熏煮兰汤以供洗浴之用,她坐在稻草堆上拿着蒲扇,朝着火堆的方向微微扇着。斜眼一瞄小厨房外有个绿色衣裙的小姑娘抱着一大簇柳枝经过,“绿荷!还在忙这些呢?”
绿荷听到吟思的声音便折回来,她斜靠在小厨房的门框那里笑道:“可不是!天刚亮就开始忙活了。虽说我光只管采柳枝的活儿,可到底是难弄。你不知道…今年的柳树都长得不太好,我挑挑拣拣了几个时辰才只有这些。”说罢,她晃了晃手中的那一簇玩意儿。
“我看看。”吟思起身走到绿荷面前,轻轻捻了下一小片柳叶,笑嘻嘻地说道:“倒是好品相。”她又话锋一转,“你回来的时候看见青芝了没有?我这边水快烧好了,等会还得一起服侍郎君娘子沐浴更衣。这丫头!不知道上哪偷懒去了。”
“约莫是被招呼去帮忙熏香了,郎君们那边熏衣服的人手不太够。过节就是麻烦,大厨房和里院那边都快忙疯了。”
“你们两个在这里嘀咕些什么呢?”一个年长些许管事模样的女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她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里面约莫是等会踏青时候的吃食,这会儿应当是要往院子那里去。两个小姑娘听状立刻散开各做各的了。
孟宜寅时便起来了,在珠苑的服侍中沐浴完毕后、用柳枝沾了花瓣水点了头身便坐下就着红豆粥吃截饼了,好不自在,吃完起身去庭院视察。待她又重新回来时秉之正在更衣,不一会儿他便走过来了,他脸上涂着一层厚厚的脂粉,身着一件纯白的裲裆衫,头发用玉钗随意地弄了个发髻。他弯下腰,舀了一勺桌子上的红豆粥喝了口。
都收拾完毕后一行人便乘坐牛车前往踏青地,行至山脚下小厮侍女们便搀扶着众郎君娘子登山前行。一路上倒是不断听见男眷女眷们吟诗作词的。越往上走眼前便愈大豁然开朗,山中有一片桃林,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连片的桃花开放着,在桃林中隐约还能看到几只松鼠在树梢那。再向深处行又遇一条小溪,众人行止,沿着溪沿坐下。
小丫头们张罗着开始搭秋千,孟宜等女眷靠坐在桃树下扎纸糊风筝。身旁的娘子正拿着笔给风筝纸画图,她画了一朵兰花在上面,她似乎对此甚是满意,举起放下看了好几遭。正暗暗得意之时,突然感到脖颈后边一阵痒意,回过头发现竟是有人在用狗尾巴草捉弄她。
“阿瑛姊姊!!”她大叫一声瞬间弹跳起来,对面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两个人一根狗尾巴草你追我赶地绕着几棵桃树跑着。孟宜耸了耸肩,都不过是日常操作罢了。
那位画兰花的娘子是她的胞妹,小她三岁,名唤玉玠表字静徽。于去年年中嫁王三郎茂之为妻,所以她也是她的弟妻;而另一个拿狗尾巴草的则是她的闺中密友萧二娘名唤舜瑛,她的长姐柔越多年以前便嫁与孟宜的长兄伯梅为妻,因此两人总少不了你来我往的,又因为是同龄的缘故总是比较投机。
那边两人追累了倚着桃树呼呼喘气,这边孟宜也画好了风筝纸,绕了线准备和其他女眷一起放风筝了,一回头看见静徽和舜瑛便朝她们招手。
一行人就这样在溪边放起了风筝,舜瑛的风筝飞得最高,她的风筝上是画了一朵桃花。静徽的兰花、以及其他女眷所画也几乎是附近能看到的植物或是小动物,倒是有一番写生的意味了。孟宜的风筝飞得虽不如舜瑛她们,但也是前四五高的了。于是她的风筝便很轻易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她画的是一个巨大的牛头。
看着身边人全都在挑近物仿画,她本想图个省力画簇小草,可目光却不自觉地被正在吃草的牛给吸引了。“画头牛肯定更有意思。”这么想着于是乎就提笔画了起来。
“静娘的兰花画的极好。”一个男子原在抚琴的,看到那边的女眷放风筝便停下来看着了。他便是三郎茂之,表字子容。提到自己妻子是脸上满是止不住的笑意。话毕之后他又看向其他的,一眼便看到了孟宜的那个牛头风筝,不由得失笑:“二嫂向来是别具一格的。“
二兄仲孚刚只顾喝酒,听到他发言淡淡地“嗯”了一声,看起来不太关心的样子。“她一向是有自己的想法。”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这么一句。子容听罢点头,看了一会儿妻子便接着弹琴,一曲终后:“不知阿秦与阿棠哪里去了?”他指的是四郎秦之与五郎棠之。
那边两个人正疑惑着,秦之与棠之二人却在桃林深处采集落花。秦之自小体弱多病,日常便爱待在院里中打理写花花草草,这次难得远行一趟自然是要收集些“纪念品”作为纪念的。
“我有些累了。”棠之抱着布袋子坐在地上,“四兄,我们要拣到什么时候?”
“再拣些吧,回头我给你做香囊。”秦之将面前那团花瓣挑拣完便来到棠之身侧坐下,“那先休息会吧,反正我们有很多时间。”棠之听罢,将头靠在兄长身上,不一会儿竟睡着了。
另一边女眷们已经开始荡秋千了,小丫头们一共搭了四架秋千,众人轮番站上去荡着,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伴随着笑声、还有秋千偶尔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倒是充满了乐趣。
孟宜却是不爱玩秋千的,男眷们那边弹琴喝酒也更是没什么好看的。她从食盒里面拿了一个蒸饼吃着,然后便朝桃林深处去了。走了一会儿远远似乎看见有两个人坐在桃树下,再近一些看清是秦之棠之二人,虽说她在这家里待了有四年,但是这最小的两位弟弟倒是没怎么交流过的,饶是经常碰面也只是点头示意,偶尔随意说上个几句。她本想默默走开,却不知为何突发好奇之心,教她慢慢靠近了。
“四弟五弟……?”她走到他们身后,本想稍微隔着点距离叫的,却看到棠之似乎是睡着了,于是凑近压着声音问道:“这是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