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
没过多久,秦雨同病房的姐妹都出院了,没有说话的人,病房冷清不少,于是闹着也要出院。
马山拗不过她,只能去找陶白筠劝她再住些日子。
“秦婶,这么着急出院去干什么?”陶白筠把熬好的排骨汤放在桌上凉着,抬手把柏南抱到腿上坐着。
这是秦雨第一次见他,眉开眼笑,顾不上回答她的问题,从口袋掏出钱来准备塞给他,“这小子长得真好,脸上肉嘟嘟的。”
陶白筠刚按住给钱的手,柏南一听不高兴了,挣扎着从她腿上下来,叉着腰严肃的对秦雨说:“秦奶奶,我不胖。”
小脸气得鼓鼓,秦雨看着更加欢喜,“哦好,不胖不胖。”又把钱塞回他的口袋。
他没拒接,歪着头看陶白筠,见她点头,这才对着秦雨甜甜一笑道谢,转身跑出去了。
“慢点,乖乖。”
“没事,秦婶,他去找他爸了。”
这段时间,因着给柏斯年送饭的缘故,没少带着他到医院来,一来二去,医生护士都认识他,见他来了,就知道是找柏医生的。如此,看着他跑出去她也不担心。
秦雨放下心来,长叹一声,拉着她的手说:“小筠,婶觉得对不住你啊。说得好好的,没想到那大货车翻了,害得你是又出钱又三番四次拿着东西来看我,浪费了不少时间。”
陶白筠明白她的顾虑,安慰她放宽心,等身体养好一些再操心店里的事。秦雨还想说些什么,却都被她的话压回去,只好躺下继续养伤。
两人聊了几句后,陶白筠提着空碗上楼去接柏南回家。
此时他正被一群医生护士围着,七嘴八舌逗他玩,柏斯年坐在一旁对此只无奈地轻笑,见她来了,起身拉着她进来坐下,声音带着笑,“刚过来就被围住了,一个两个拿糖逗他,想要又不敢拿。”
陶白筠往人群望去,正好和他委屈的眼神撞上,这可不得了,嘴一瘪,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众人一看,把人家小孩逗哭了,这可怎么办,纷纷向柏斯年投去求助的眼神。
只见原本坐着的人正抱着双臂一幅看戏的模样,坐着的人变成柏南口中“不让吃糖”的陶白筠,于是众人连忙散去,离开前还不忘说一句“不关我们的事啊。”
柏南见大家都走了,用袖口擦去有些湿润的眼眶,小跑两步扑到陶白筠身上,“妈妈,我没有吃糖。”带着点邀功的意味。
她摸了摸他的头,如他所愿表扬他,“南南真乖。”而后看向柏斯年,“为什么大家看起来很怕我?”
柏斯年嘴角依旧带着笑,“她们胆子小。”
时间一天天过去,秦雨如愿从医院出来。
出院当天就拉着病房里认识的姐妹去找陶白筠,开始筹备分店的事。
“她们刚退休,孙子都去上学了,也没什么事干,说要跟着我。”说着,秦雨把陶白筠拉到一旁压低声音,“我知道你研究配方不容易,我不会全告诉她们,只让她们帮帮忙,给她们发工钱。”
她知道秦雨心里有分寸,没多说,点点头。
夏天来临之前,秦雨的分店终于开业,借着分店的名头招揽了不少客人,特别的是东街的居民。
“秦姨,你这店我可盼了有些时候,终于开业了。”那人吞下一口面,继续说“西街那家是好吃,就是太远了,好几次上班差点迟到了。”
秦雨笑着招呼客人,不忘回答他的话,“陶老板的手艺那肯定没话说,以后每条街都开一家,大家都能吃到。”
“那可太好了。”
虽然秦雨和几个姐妹忙得不可开交,脸上的笑却怎么也掩盖不住,以前竟然没发现小小的东街有这么多人。
陶白筠为了造势,特意关掉了自己的店,果然和她的预期一样,大家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普通味道,从而也不嫌麻烦,不少人都来了东街。
她站在店外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心中的满足不言而喻,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规划。
突然,自行车的铃铛声响起,柏斯年出现在她身后,轻拍她的肩,“陶老板,今天有空吗?”
柏南坐在自行车的车杠上,学着他伸出手想去拍她,可惜手太短,只能撑着身子努力往前伸。
还没碰到,陶白筠已经转过身接住他,惊喜地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妈说秦婶这边今天开业,让我来接你。”
她坐上柏斯年的后座,扶着他的腰,四周看着不像回家的路,问道:“我们这是去哪?”
“江城剧院,同事给了我几张剧社的票。”
“妈呢,不一起去吗?”
“她说累了,想在家歇着。”
柏南紧紧抓着车,还不忘记搭话,“奶奶肯定又抱着照片哭。”
两人沉默一瞬,陶白筠说:“那你要多多哄奶奶开心呀。”
“当然,我可是男子汉。”
柏斯年欣慰地笑着,轻轻亲了下他的头,“没错,南南是男子汉。”
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碾过,他带着她们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时不时有相识的人上前打招呼。
终于,自行车开始放缓速度,停在了剧院门口。
柏斯年把柏南从车上抱下,从口袋中拿出戏票递给她,“你们先进去,我把车停后面去,这里容易被偷。”而后将车骑走了。
她点头,蹲下身整理柏南有些皱的衣服,他此时精神饱满,任由她摆弄自己,两只大眼睛好奇地到处看着。只是偷偷揉了揉自己有些痛的屁股,爸爸的车坐着一点都不舒服,以后都不想坐了。
剧院里的人很多,不少带着孩子的,整个大厅热闹非凡,柏斯年很快回来带着她们入座。
刚坐下没一会,小馋猫突然饿了,吵着闹着要吃东西,陶白筠没办法只能从包里拿出今天刚做的零食递给他。
柏南咬了一口,撇嘴,一点都不甜,好想吃甜甜的糖啊。
想着糖果的滋味,嘴角的口水忍不住落了下来。
“南南弟弟,你流口水了。”
身旁突然传来小男孩的声音,陶白筠侧头看去,竟是邱桂花带着邱天坐在她们旁边。
邱桂花眼里是同样的惊喜,江城太大了,没想到当初匆匆一别,竟还能再遇见。
“小筠!哎哟,南南都这么大了,还记得奶奶吗?”
柏南手里还拿着零食,望着眼前的人,好像在思考。
“时间太久了,不记得没关系。”她抬手摸了下他的头,满目慈爱。
“南南,这是邱奶奶和邱天哥哥。”陶白筠抱着柏南给他擦嘴,慢慢和他介绍,顺带讲了下认识的时候。
邱天长高了不少,人也比刚认识的时候瘦,手里依旧拿着那个小木车,高兴地和他分享,“南南,这是我爸爸给我做的小木车,还记得吗?”
虽然柏南没有印象,但喜欢他手里的木车,从自己包里掏出木枪,“哥哥,这是我爷爷给我做的,给你玩一会。”
没一会儿,两个小孩就玩开了,柏斯年在一旁看着他们,陶白筠则和邱桂花坐在一起。
许久未见,两人像是他乡遇故知一般有说不完的话。
很快,灯光暗下来,吵闹的剧厅瞬间安静下来,红布缓缓拉开戏剧的帷幕,演员登场。
这是江城剧院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话剧——《窗户那边的人》
女主林莹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按照父母的安排上了大学。
原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某天赵山的出现,打破了平静。
赵山住在独栋别墅旁的小平房里,房间的窗户正对着她的窗户,两人成了邻居。
渐渐地,两人相识,并且很快坠入爱河。
可好景不长,林莹莹看到赵山的日记本,意外发现了他的密码。
她引以为傲的大学生身份竟是父母从赵山手中买来的,而赵山因母亲病重不得不放弃上学,后来母亲还是过世了。
满心不甘,他来到她身边,想看看与自己天壤之别的人是什么样。
林莹莹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最终在那扇窗前死去,赵山不知所踪。
林莹莹住在父母建造的精致笼子中,向往笼子外的世界,而赵山羡慕她的生活,妄想进入那个窗户。
故事结束,演员携手谢幕,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陶白筠眼尖,一眼就认出饰演主角的谁,扯了下邱桂花的胳膊,“邱婶,那是不是方珠?”
邱桂花正抹着眼泪,听到她说,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方珠,惊喜说:“还真是,没想到方珠是有名的话剧演员。”
邱桂花托了点关系,两人在后台见到正在卸妆的方珠,方珠对于她们的到来也是无比惊喜,笑着招呼她们。
三人聊得正起劲,柏斯年急匆匆带着两个孩子进来,打断她们,“小筠,施工队的货车翻了,医院人手不够,我现在要赶去医院。你带着柏南先回家,跟妈也说声,让她别担心。”向邱桂花和方珠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急忙往外跑。
听闻消息后,几人也没了聊天的心情,约定好三天后再见,告别便各自散去。
马山拗不过她,只能去找陶白筠劝她再住些日子。
“秦婶,这么着急出院去干什么?”陶白筠把熬好的排骨汤放在桌上凉着,抬手把柏南抱到腿上坐着。
这是秦雨第一次见他,眉开眼笑,顾不上回答她的问题,从口袋掏出钱来准备塞给他,“这小子长得真好,脸上肉嘟嘟的。”
陶白筠刚按住给钱的手,柏南一听不高兴了,挣扎着从她腿上下来,叉着腰严肃的对秦雨说:“秦奶奶,我不胖。”
小脸气得鼓鼓,秦雨看着更加欢喜,“哦好,不胖不胖。”又把钱塞回他的口袋。
他没拒接,歪着头看陶白筠,见她点头,这才对着秦雨甜甜一笑道谢,转身跑出去了。
“慢点,乖乖。”
“没事,秦婶,他去找他爸了。”
这段时间,因着给柏斯年送饭的缘故,没少带着他到医院来,一来二去,医生护士都认识他,见他来了,就知道是找柏医生的。如此,看着他跑出去她也不担心。
秦雨放下心来,长叹一声,拉着她的手说:“小筠,婶觉得对不住你啊。说得好好的,没想到那大货车翻了,害得你是又出钱又三番四次拿着东西来看我,浪费了不少时间。”
陶白筠明白她的顾虑,安慰她放宽心,等身体养好一些再操心店里的事。秦雨还想说些什么,却都被她的话压回去,只好躺下继续养伤。
两人聊了几句后,陶白筠提着空碗上楼去接柏南回家。
此时他正被一群医生护士围着,七嘴八舌逗他玩,柏斯年坐在一旁对此只无奈地轻笑,见她来了,起身拉着她进来坐下,声音带着笑,“刚过来就被围住了,一个两个拿糖逗他,想要又不敢拿。”
陶白筠往人群望去,正好和他委屈的眼神撞上,这可不得了,嘴一瘪,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众人一看,把人家小孩逗哭了,这可怎么办,纷纷向柏斯年投去求助的眼神。
只见原本坐着的人正抱着双臂一幅看戏的模样,坐着的人变成柏南口中“不让吃糖”的陶白筠,于是众人连忙散去,离开前还不忘说一句“不关我们的事啊。”
柏南见大家都走了,用袖口擦去有些湿润的眼眶,小跑两步扑到陶白筠身上,“妈妈,我没有吃糖。”带着点邀功的意味。
她摸了摸他的头,如他所愿表扬他,“南南真乖。”而后看向柏斯年,“为什么大家看起来很怕我?”
柏斯年嘴角依旧带着笑,“她们胆子小。”
时间一天天过去,秦雨如愿从医院出来。
出院当天就拉着病房里认识的姐妹去找陶白筠,开始筹备分店的事。
“她们刚退休,孙子都去上学了,也没什么事干,说要跟着我。”说着,秦雨把陶白筠拉到一旁压低声音,“我知道你研究配方不容易,我不会全告诉她们,只让她们帮帮忙,给她们发工钱。”
她知道秦雨心里有分寸,没多说,点点头。
夏天来临之前,秦雨的分店终于开业,借着分店的名头招揽了不少客人,特别的是东街的居民。
“秦姨,你这店我可盼了有些时候,终于开业了。”那人吞下一口面,继续说“西街那家是好吃,就是太远了,好几次上班差点迟到了。”
秦雨笑着招呼客人,不忘回答他的话,“陶老板的手艺那肯定没话说,以后每条街都开一家,大家都能吃到。”
“那可太好了。”
虽然秦雨和几个姐妹忙得不可开交,脸上的笑却怎么也掩盖不住,以前竟然没发现小小的东街有这么多人。
陶白筠为了造势,特意关掉了自己的店,果然和她的预期一样,大家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普通味道,从而也不嫌麻烦,不少人都来了东街。
她站在店外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心中的满足不言而喻,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规划。
突然,自行车的铃铛声响起,柏斯年出现在她身后,轻拍她的肩,“陶老板,今天有空吗?”
柏南坐在自行车的车杠上,学着他伸出手想去拍她,可惜手太短,只能撑着身子努力往前伸。
还没碰到,陶白筠已经转过身接住他,惊喜地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妈说秦婶这边今天开业,让我来接你。”
她坐上柏斯年的后座,扶着他的腰,四周看着不像回家的路,问道:“我们这是去哪?”
“江城剧院,同事给了我几张剧社的票。”
“妈呢,不一起去吗?”
“她说累了,想在家歇着。”
柏南紧紧抓着车,还不忘记搭话,“奶奶肯定又抱着照片哭。”
两人沉默一瞬,陶白筠说:“那你要多多哄奶奶开心呀。”
“当然,我可是男子汉。”
柏斯年欣慰地笑着,轻轻亲了下他的头,“没错,南南是男子汉。”
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碾过,他带着她们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时不时有相识的人上前打招呼。
终于,自行车开始放缓速度,停在了剧院门口。
柏斯年把柏南从车上抱下,从口袋中拿出戏票递给她,“你们先进去,我把车停后面去,这里容易被偷。”而后将车骑走了。
她点头,蹲下身整理柏南有些皱的衣服,他此时精神饱满,任由她摆弄自己,两只大眼睛好奇地到处看着。只是偷偷揉了揉自己有些痛的屁股,爸爸的车坐着一点都不舒服,以后都不想坐了。
剧院里的人很多,不少带着孩子的,整个大厅热闹非凡,柏斯年很快回来带着她们入座。
刚坐下没一会,小馋猫突然饿了,吵着闹着要吃东西,陶白筠没办法只能从包里拿出今天刚做的零食递给他。
柏南咬了一口,撇嘴,一点都不甜,好想吃甜甜的糖啊。
想着糖果的滋味,嘴角的口水忍不住落了下来。
“南南弟弟,你流口水了。”
身旁突然传来小男孩的声音,陶白筠侧头看去,竟是邱桂花带着邱天坐在她们旁边。
邱桂花眼里是同样的惊喜,江城太大了,没想到当初匆匆一别,竟还能再遇见。
“小筠!哎哟,南南都这么大了,还记得奶奶吗?”
柏南手里还拿着零食,望着眼前的人,好像在思考。
“时间太久了,不记得没关系。”她抬手摸了下他的头,满目慈爱。
“南南,这是邱奶奶和邱天哥哥。”陶白筠抱着柏南给他擦嘴,慢慢和他介绍,顺带讲了下认识的时候。
邱天长高了不少,人也比刚认识的时候瘦,手里依旧拿着那个小木车,高兴地和他分享,“南南,这是我爸爸给我做的小木车,还记得吗?”
虽然柏南没有印象,但喜欢他手里的木车,从自己包里掏出木枪,“哥哥,这是我爷爷给我做的,给你玩一会。”
没一会儿,两个小孩就玩开了,柏斯年在一旁看着他们,陶白筠则和邱桂花坐在一起。
许久未见,两人像是他乡遇故知一般有说不完的话。
很快,灯光暗下来,吵闹的剧厅瞬间安静下来,红布缓缓拉开戏剧的帷幕,演员登场。
这是江城剧院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话剧——《窗户那边的人》
女主林莹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按照父母的安排上了大学。
原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某天赵山的出现,打破了平静。
赵山住在独栋别墅旁的小平房里,房间的窗户正对着她的窗户,两人成了邻居。
渐渐地,两人相识,并且很快坠入爱河。
可好景不长,林莹莹看到赵山的日记本,意外发现了他的密码。
她引以为傲的大学生身份竟是父母从赵山手中买来的,而赵山因母亲病重不得不放弃上学,后来母亲还是过世了。
满心不甘,他来到她身边,想看看与自己天壤之别的人是什么样。
林莹莹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最终在那扇窗前死去,赵山不知所踪。
林莹莹住在父母建造的精致笼子中,向往笼子外的世界,而赵山羡慕她的生活,妄想进入那个窗户。
故事结束,演员携手谢幕,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陶白筠眼尖,一眼就认出饰演主角的谁,扯了下邱桂花的胳膊,“邱婶,那是不是方珠?”
邱桂花正抹着眼泪,听到她说,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方珠,惊喜说:“还真是,没想到方珠是有名的话剧演员。”
邱桂花托了点关系,两人在后台见到正在卸妆的方珠,方珠对于她们的到来也是无比惊喜,笑着招呼她们。
三人聊得正起劲,柏斯年急匆匆带着两个孩子进来,打断她们,“小筠,施工队的货车翻了,医院人手不够,我现在要赶去医院。你带着柏南先回家,跟妈也说声,让她别担心。”向邱桂花和方珠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急忙往外跑。
听闻消息后,几人也没了聊天的心情,约定好三天后再见,告别便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