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殿门口看去,只见一容貌华美娇艳的女子款款而来。
她身着一袭月白纱袍,手里扇着一只玉柄纨扇,扇面用金线描出云凤逐月的样式,又在明月处镶了一颗明珠点缀,每扇动一下,那颗明珠都会映出微微华光。
百官之中有新入朝的,虽不认得这女子,但却认出了那把玉柄纨扇,可不正是传闻中那位极受太后娇宠,当朝唯一的一位嫡出公主,阳华长公主。
众官起身伏手礼道:“参见长公主。”
长公主轻抬了抬小扇,示意众人起身,然后腰肢婀娜地径直行至殿前,将扇子覆在手背上朝陆皇后微微欠了欠身,笑道:“有些日子没见嫂嫂,今日看嫂嫂气色甚好,想是母亲外出礼佛不在宫中这些日子,嫂嫂独领后宫,很是顺意呢。”
长公主虽然面带笑意,但话里的锋芒却来势汹汹,而她口中的母亲,自然指的是当朝太后陈氏。
陈太后与淮南王李鳌交好,这在前朝早不是秘密。相传陈太后年轻时最初是与李鳌相识在先,后才为家族嫁与先帝为妃。
也是为此,当年旧都之乱,他们南渡时李鳌才肯出兵将魏兵挡在淮水对岸,保陈氏之子李洵登基,个中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而阳华长公主与陈太后本就是母女同心、利益连枝,若是未来李昭登基,必定是陆氏一家独大,太后母家、淮南王府还有长公主自己个人势力必然会遭到压制。
反观来日若是淑妃之子登基,淮南王府虽然兵强,但在朝中的势力毕竟不像那些根基深稳的世家大族,总要依靠她和陈氏的力量,才能稳固朝纲。
因此长公主自然也是站在淮南王府这一侧。
她因身份尊贵又是太后的心头肉,素来娇狂,一番话夹枪带棒,当场叫陆皇后有些下不来台,回头又瞥见李慕凌的目光正偷往青鸾身上瞄,遂哂笑一声,摇着扇子走到青鸾面前。
她轻佻地将青鸾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又左右端详了两眼,忽而道:“长得果真有几分姿色。”
之后,她回头看向李慕凌:“阿凌,本宫刚才远远瞧你眼睛就不住地往这婢子身上溜,莫不是看上她了?要是看上她了你且尽管同嫂嫂讨来便是了,本宫这嫂嫂最是以贤名博得人心,定是不会驳了你的面子。”
青鸾自是知道长公主这是借她来讽刺陆皇后,但想起往昔旧恨,两位血仇罪首又同时站在面前,青鸾只觉得有股无法遏制的怒火正在胸口中横冲直撞。
前世,青鸾已和亲为妃,她料到李鳌起兵易中宁晏礼之计,情急之下找了一具身量差不多的尸身诈死,逃出北魏。
她提前藏于南梁宫中,伪作成宫中太监,试图摸清宁晏礼暗设的兵力,却不想李鳌大意,中了宁晏礼的反间计,使其父子二人于司马门遇伏。
李鳌身死当场,青鸾看准时机将宁晏礼挟持才换回李慕凌一命。
青鸾带李慕凌逃回淮南,才发现从和亲后便一直藏身的长公主竟也在淮南。
彼时李洵驾崩,宁晏礼利用李昭登基把控朝政,长公主便攒动李慕凌于寿春拥兵自立。
青鸾与宁晏礼带兵交战僵持于夷城,北魏趁机来犯,长公主却在背后劝说李慕凌将淮南与北魏相接的一十三座城池拱手相让,以换取北魏调转兵马与他共同伐梁。
城中百姓不愿叛国,自发组织抵抗,却挡不住魏人的铁骑。
青鸾为救城中百姓,分了五万兵马调军守城,却被李慕凌十二道金令牌召回,与此同时,长公主又暗中收买了军中副将,在战场上将青鸾背刺。
自此青鸾才被又送回北魏,落至前世的惨局。
想到这里,青鸾不觉咬紧了牙根。
就待此时,门口传唤的太监突然拉出尖细的长音:“陛下到——”
李洵随之迈入殿中,扫了一眼李慕凌,漫不经心道:“世子看上哪个婢子了?”
妃嫔百官纷纷起身,端肃道:“参见陛下。”
而后他们又见李洵身后跟着陆彦和宁晏礼,于是又齐道:“见过丞相——见过宁总管——”
在三人之后,还跟着一位三十左右岁的青年,那青年身着绛色官袍,相貌端正,不苟言笑,与陆彦前后走来,眉眼中似有几分相像。
众人认出,那是陆相的嫡出长子,新任的御史中丞,陆氏未来的家主,陆眺。
李昭见到李洵,恭敬伏手道了一声:“父亲。”
李洵却用鼻子“嗯”了一声,就径直走向李慕凌。李昭见此,脸上划过一抹黯然。
李慕凌见李洵走近,连忙揖道:“陛下,方才公主是在与臣说笑。”
长公主却将扇子一摆道:“哪里是说笑,莫不是你看不上这婢子?本宫倒瞧着这婢子眸如秋水,一脸媚相,很是勾人呢,刚才你不也一个劲儿的往她身上瞧么。”
青鸾闻言在一旁心里狠得牙痒,前世旧恨她心中有数,自有讨回之日,但眼下她更担心的是——
青鸾抬眸暗瞟向宁晏礼,果然见他眸中幽暗不明。
她心想:这太监心思缜密,本就怀疑于她,如此便更要洗不清了。
青鸾正想着,余光却见李昭面上有几分沉不住气。
这个小小少年听长公主几番言语挑衅,又在众人面前屡次羞辱青鸾,心中不免生出了火气。
他心想,一般的婢子还好,被淮南王世子看上了倒是要偷着乐的,但青鸾是他未来要请母亲恩准带入东宫的婢子,遂容不得他们如此言语作践。
只见李昭正要上前,青鸾却在身后将他悄悄拉住,向他微微摇了摇头。
李昭微微一愣,顿时想起青鸾曾对自己说过的话——于厚积中薄发,才能将敌人一击冲溃,才终于咽下了气。
这时,李洵循着长公主的扇子向青鸾看了过来,他眯着眼睛端详片刻,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讶然道:“原来又是你这婢子。”
李洵此言刚出,众人不由得一惊,这宫婢究竟是何来历?先是有淮南王世子看中,又经长公主几番调侃,如今皇帝竟也认得她。
其中李慕凌更是脸色微变,他眼中藏着一抹不可思议的神色看向青鸾,又看了看李洵。
然而未等众人再言,宁晏礼已于暗中给了远处一个眼色。下一刻,十几位腰肢柔软的美娇娥翩然而至,钟鼓乐鸣同时响起。
宁晏礼伏手道:“陛下,请入宴吧。”
陆彦也同时附和道:“陛下,这舞起曲至,何不入席与群臣同乐?”
李洵本还想同青鸾说什么,但被陆彦挡在面前,想了想也就作罢,便跟着宁晏礼向殿上的龙腾祥云几走去,众妃嫔与百官待他坐下,也跟着依次入席。
李昭的席位于左侧首位,青鸾站在李昭身后,将大殿众人看得清楚。
除了右侧角落还有一个空位,宴请的众人皆已在场,只是原先与李慕凌相谈甚欢的朝臣,在宁晏礼来了之后,都不觉地与李慕凌保持开距离。
李慕凌自然察觉得到,他冷眼看向宁晏礼,而宁晏礼轻却只将目光从他身上轻轻扫过,便微微向远处颔首,示意开宴。
除了案上原本的冷盘,宫婢们又端着无数佳肴美酒鱼贯而入。
李洵于殿上向众人率先把盏,众妃嫔与群臣遂起身举盏附和,之后陆彦代群臣恭贺李昭病愈,后又依次有百官上前祝酒。
酒过三巡,云骑将军走上殿前,笑称自己不会文官那些文绉绉的,向李洵自请舞剑以助酒兴,李洵也生在兴头,双颊喝得绯红,没多想就应了。
云骑将军剑随曲调,舞得很是精彩,引得殿上一众赞叹。
待赞叹声刚过,李慕凌突然开口道:“早闻宁总管剑法精妙,舞剑的风姿更是一绝,就连陛下都曾叹‘当世剑士唯有宁卿犹可一观’,不知今日是否有幸给在场诸位同观?”
宁晏礼本就是宦臣,外界早有他靠姿色取悦圣心的传闻,传到离谱时,更有李洵与宁晏礼日日同住不入后宫之言,眼下李慕凌故意在众妃嫔百官面前将这话讲得暧昧不清,殿上果然传出一阵窃语。
宁晏礼正立于李洵身侧,他闻言于殿上看向李慕凌,凤眸微挑,眼神凉浸浸的,遍生寒意。
殿上众人见此,登时噤声。
这时,青鸾装作帮李昭布菜,悄悄在李昭耳边低语几句。
而后李昭开口道:“本殿下听闻淮南王年轻时剑术在我大梁也当属一绝,不知世子是否受淮南王所承,练得一手好剑呢?”
李慕凌虽然会些功夫,但偏偏剑术却不甚精进,遂脸色稍显尴尬:“臣不擅剑舞,让太子殿下失望了。”
李昭摇了摇头,面露惋惜道:“本还想说,请世子与宁总管现场同舞,也算比试一番,但如今看来,是宁总管不战而胜了。”
李慕凌脸上的笑容僵硬在了嘴角,他早听闻宁晏礼身手不凡,剑术更为一流,若两人当殿比剑,宁晏礼纵是持剑伤了他,他也只有吃暗亏的份儿,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众人本以为事情到此作罢,还有几分悻悻,而宁晏礼却突然开口:“世子远道而来,臣不能为世子舞剑,便为世子敬酒一杯,如何?”
李慕凌疑窦暗生,不知宁晏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刚要托辞拒绝,却又听宁晏礼向殿旁一个太监道:“去把我亲手酿的梨花醉取来,我为世子斟上一杯。”
那酒被很快取来,殿旁一个宫婢刚要去接却被宁晏礼叫住。
他从殿上走下,瞥了青鸾一眼道:“你来。”
她身着一袭月白纱袍,手里扇着一只玉柄纨扇,扇面用金线描出云凤逐月的样式,又在明月处镶了一颗明珠点缀,每扇动一下,那颗明珠都会映出微微华光。
百官之中有新入朝的,虽不认得这女子,但却认出了那把玉柄纨扇,可不正是传闻中那位极受太后娇宠,当朝唯一的一位嫡出公主,阳华长公主。
众官起身伏手礼道:“参见长公主。”
长公主轻抬了抬小扇,示意众人起身,然后腰肢婀娜地径直行至殿前,将扇子覆在手背上朝陆皇后微微欠了欠身,笑道:“有些日子没见嫂嫂,今日看嫂嫂气色甚好,想是母亲外出礼佛不在宫中这些日子,嫂嫂独领后宫,很是顺意呢。”
长公主虽然面带笑意,但话里的锋芒却来势汹汹,而她口中的母亲,自然指的是当朝太后陈氏。
陈太后与淮南王李鳌交好,这在前朝早不是秘密。相传陈太后年轻时最初是与李鳌相识在先,后才为家族嫁与先帝为妃。
也是为此,当年旧都之乱,他们南渡时李鳌才肯出兵将魏兵挡在淮水对岸,保陈氏之子李洵登基,个中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而阳华长公主与陈太后本就是母女同心、利益连枝,若是未来李昭登基,必定是陆氏一家独大,太后母家、淮南王府还有长公主自己个人势力必然会遭到压制。
反观来日若是淑妃之子登基,淮南王府虽然兵强,但在朝中的势力毕竟不像那些根基深稳的世家大族,总要依靠她和陈氏的力量,才能稳固朝纲。
因此长公主自然也是站在淮南王府这一侧。
她因身份尊贵又是太后的心头肉,素来娇狂,一番话夹枪带棒,当场叫陆皇后有些下不来台,回头又瞥见李慕凌的目光正偷往青鸾身上瞄,遂哂笑一声,摇着扇子走到青鸾面前。
她轻佻地将青鸾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又左右端详了两眼,忽而道:“长得果真有几分姿色。”
之后,她回头看向李慕凌:“阿凌,本宫刚才远远瞧你眼睛就不住地往这婢子身上溜,莫不是看上她了?要是看上她了你且尽管同嫂嫂讨来便是了,本宫这嫂嫂最是以贤名博得人心,定是不会驳了你的面子。”
青鸾自是知道长公主这是借她来讽刺陆皇后,但想起往昔旧恨,两位血仇罪首又同时站在面前,青鸾只觉得有股无法遏制的怒火正在胸口中横冲直撞。
前世,青鸾已和亲为妃,她料到李鳌起兵易中宁晏礼之计,情急之下找了一具身量差不多的尸身诈死,逃出北魏。
她提前藏于南梁宫中,伪作成宫中太监,试图摸清宁晏礼暗设的兵力,却不想李鳌大意,中了宁晏礼的反间计,使其父子二人于司马门遇伏。
李鳌身死当场,青鸾看准时机将宁晏礼挟持才换回李慕凌一命。
青鸾带李慕凌逃回淮南,才发现从和亲后便一直藏身的长公主竟也在淮南。
彼时李洵驾崩,宁晏礼利用李昭登基把控朝政,长公主便攒动李慕凌于寿春拥兵自立。
青鸾与宁晏礼带兵交战僵持于夷城,北魏趁机来犯,长公主却在背后劝说李慕凌将淮南与北魏相接的一十三座城池拱手相让,以换取北魏调转兵马与他共同伐梁。
城中百姓不愿叛国,自发组织抵抗,却挡不住魏人的铁骑。
青鸾为救城中百姓,分了五万兵马调军守城,却被李慕凌十二道金令牌召回,与此同时,长公主又暗中收买了军中副将,在战场上将青鸾背刺。
自此青鸾才被又送回北魏,落至前世的惨局。
想到这里,青鸾不觉咬紧了牙根。
就待此时,门口传唤的太监突然拉出尖细的长音:“陛下到——”
李洵随之迈入殿中,扫了一眼李慕凌,漫不经心道:“世子看上哪个婢子了?”
妃嫔百官纷纷起身,端肃道:“参见陛下。”
而后他们又见李洵身后跟着陆彦和宁晏礼,于是又齐道:“见过丞相——见过宁总管——”
在三人之后,还跟着一位三十左右岁的青年,那青年身着绛色官袍,相貌端正,不苟言笑,与陆彦前后走来,眉眼中似有几分相像。
众人认出,那是陆相的嫡出长子,新任的御史中丞,陆氏未来的家主,陆眺。
李昭见到李洵,恭敬伏手道了一声:“父亲。”
李洵却用鼻子“嗯”了一声,就径直走向李慕凌。李昭见此,脸上划过一抹黯然。
李慕凌见李洵走近,连忙揖道:“陛下,方才公主是在与臣说笑。”
长公主却将扇子一摆道:“哪里是说笑,莫不是你看不上这婢子?本宫倒瞧着这婢子眸如秋水,一脸媚相,很是勾人呢,刚才你不也一个劲儿的往她身上瞧么。”
青鸾闻言在一旁心里狠得牙痒,前世旧恨她心中有数,自有讨回之日,但眼下她更担心的是——
青鸾抬眸暗瞟向宁晏礼,果然见他眸中幽暗不明。
她心想:这太监心思缜密,本就怀疑于她,如此便更要洗不清了。
青鸾正想着,余光却见李昭面上有几分沉不住气。
这个小小少年听长公主几番言语挑衅,又在众人面前屡次羞辱青鸾,心中不免生出了火气。
他心想,一般的婢子还好,被淮南王世子看上了倒是要偷着乐的,但青鸾是他未来要请母亲恩准带入东宫的婢子,遂容不得他们如此言语作践。
只见李昭正要上前,青鸾却在身后将他悄悄拉住,向他微微摇了摇头。
李昭微微一愣,顿时想起青鸾曾对自己说过的话——于厚积中薄发,才能将敌人一击冲溃,才终于咽下了气。
这时,李洵循着长公主的扇子向青鸾看了过来,他眯着眼睛端详片刻,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讶然道:“原来又是你这婢子。”
李洵此言刚出,众人不由得一惊,这宫婢究竟是何来历?先是有淮南王世子看中,又经长公主几番调侃,如今皇帝竟也认得她。
其中李慕凌更是脸色微变,他眼中藏着一抹不可思议的神色看向青鸾,又看了看李洵。
然而未等众人再言,宁晏礼已于暗中给了远处一个眼色。下一刻,十几位腰肢柔软的美娇娥翩然而至,钟鼓乐鸣同时响起。
宁晏礼伏手道:“陛下,请入宴吧。”
陆彦也同时附和道:“陛下,这舞起曲至,何不入席与群臣同乐?”
李洵本还想同青鸾说什么,但被陆彦挡在面前,想了想也就作罢,便跟着宁晏礼向殿上的龙腾祥云几走去,众妃嫔与百官待他坐下,也跟着依次入席。
李昭的席位于左侧首位,青鸾站在李昭身后,将大殿众人看得清楚。
除了右侧角落还有一个空位,宴请的众人皆已在场,只是原先与李慕凌相谈甚欢的朝臣,在宁晏礼来了之后,都不觉地与李慕凌保持开距离。
李慕凌自然察觉得到,他冷眼看向宁晏礼,而宁晏礼轻却只将目光从他身上轻轻扫过,便微微向远处颔首,示意开宴。
除了案上原本的冷盘,宫婢们又端着无数佳肴美酒鱼贯而入。
李洵于殿上向众人率先把盏,众妃嫔与群臣遂起身举盏附和,之后陆彦代群臣恭贺李昭病愈,后又依次有百官上前祝酒。
酒过三巡,云骑将军走上殿前,笑称自己不会文官那些文绉绉的,向李洵自请舞剑以助酒兴,李洵也生在兴头,双颊喝得绯红,没多想就应了。
云骑将军剑随曲调,舞得很是精彩,引得殿上一众赞叹。
待赞叹声刚过,李慕凌突然开口道:“早闻宁总管剑法精妙,舞剑的风姿更是一绝,就连陛下都曾叹‘当世剑士唯有宁卿犹可一观’,不知今日是否有幸给在场诸位同观?”
宁晏礼本就是宦臣,外界早有他靠姿色取悦圣心的传闻,传到离谱时,更有李洵与宁晏礼日日同住不入后宫之言,眼下李慕凌故意在众妃嫔百官面前将这话讲得暧昧不清,殿上果然传出一阵窃语。
宁晏礼正立于李洵身侧,他闻言于殿上看向李慕凌,凤眸微挑,眼神凉浸浸的,遍生寒意。
殿上众人见此,登时噤声。
这时,青鸾装作帮李昭布菜,悄悄在李昭耳边低语几句。
而后李昭开口道:“本殿下听闻淮南王年轻时剑术在我大梁也当属一绝,不知世子是否受淮南王所承,练得一手好剑呢?”
李慕凌虽然会些功夫,但偏偏剑术却不甚精进,遂脸色稍显尴尬:“臣不擅剑舞,让太子殿下失望了。”
李昭摇了摇头,面露惋惜道:“本还想说,请世子与宁总管现场同舞,也算比试一番,但如今看来,是宁总管不战而胜了。”
李慕凌脸上的笑容僵硬在了嘴角,他早听闻宁晏礼身手不凡,剑术更为一流,若两人当殿比剑,宁晏礼纵是持剑伤了他,他也只有吃暗亏的份儿,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众人本以为事情到此作罢,还有几分悻悻,而宁晏礼却突然开口:“世子远道而来,臣不能为世子舞剑,便为世子敬酒一杯,如何?”
李慕凌疑窦暗生,不知宁晏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刚要托辞拒绝,却又听宁晏礼向殿旁一个太监道:“去把我亲手酿的梨花醉取来,我为世子斟上一杯。”
那酒被很快取来,殿旁一个宫婢刚要去接却被宁晏礼叫住。
他从殿上走下,瞥了青鸾一眼道:“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