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值夜?”慧儿愣了愣,而后反应过来青鸾指的是她听到异响的那次,回忆道:“那日适逢奴婢夜起,隐约听着偏殿西边有些声音,本以为是宫里进了野猫,怕冲撞淑妃娘娘的龙胎,想着驱逐出去……可是刚要靠近却听见……”
“听见什么?”青鸾问道。
慧儿继续道:“起初像是两声咳嗽,后来似是人语,但那夜风大,奴婢听得不太真切,夜色又黑,一时怕是有什么邪祟,就没敢上前再探。”
“人语?”青鸾道:“你可听清说了什么?”
慧儿摇头道:“我虽模糊听见有人说话,但具体说了什么却没听清楚。”
“我听顺喜说,你第二日白天又去了附近,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慧儿思忖片刻,回道:“大约偏殿西侧的宫墙上,约莫距离地面尺高的角落处有个细洞,奴婢用手试了试,约莫有两指宽。”
说着她抬起手,伸出并拢的两指,在青鸾面前比了比。
青鸾沉吟片刻,估计给李淑妃下的毒就是每日从那洞中递进漪澜殿的,而慧儿那夜听到的人声,大约就是串通下毒之人。
阖宫上下对李淑妃此胎极为重视,从查出有孕开始,御医们便隔三差五轮流地请脉,吃食用度也很是小心,竟能在这种情况下中毒却未被发现……
青鸾忽然记起那瓶南疆毒。
据李慕凌所说,那毒是王府军师从南疆寻得,那么整个大梁能够经手此毒之人应不会太多。
想到此处,青鸾脑海里突然划过一个念头:安排下毒之人,莫不是那位军师?
这念头萌生的瞬间,她不觉浑身一凛。
她曾怀疑过下毒幕后之人是宁晏礼或是陆彦,但若二人早知李淑妃龙胎有异,前世就不必等到李洵驾崩后,才以李淑妃秽乱私通的名义将其和假皇子除去。
可她从未想到,或许给李淑妃下毒之人,竟就藏在李鳌身边。
细想前世,李慕凌对那军师几乎可谓言听计从,那军师虽一直藏于幕后,但淮南的一切军机要务,李慕凌都要与他决断商议。在李慕凌登基称帝后,更是将那军师封侯拜相。
而今看来,或许那位军师一早看中的,便是大梁丞相的位置。
他步步算计,迫使李鳌、李慕凌父子后来起兵谋反,又献计割让十三座城池拉拢北魏,助李慕凌走上帝位,大概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阿姊!”偏殿外忽而响起那小太监的声音:“这时辰约莫署令大人就要回来,阿姊的话可说完了?”
“就快好了!”青鸾应声回道,又转向慧儿:“那夜你可曾听见鸟叫?”
“鸟叫?”慧儿似是陷入回忆,半晌却摇头道:“没有,奴婢不曾听见鸟叫。”
不同鸟雀的叫声是淮南王府细作的暗号,若是慧儿那夜未闻鸟叫,王府军师应是收买了其他宫人下毒,以防李鳌得知此事。
此时小太监的催促再次传来,“阿姊!需再快些,我见那边似乎要过来人了!”
青鸾眸色一沉,眼下来不及再问太多,她本是东宫之人,若被旁人看见与漪澜殿宫婢接触,定是会引人猜忌,横生枝节。
慧儿也面露惶恐之色,她抓住青鸾的手,急道:“奴,奴婢该怎么办?”
青鸾反握住她的手,语速不觉加快,“慧儿,你说你那夜曾模糊听见有人说话,若是叫你指认,可还能分辨得出?”
“大约,大约可以。”慧儿道。那夜她极其害怕,所以对那声音印象很是深刻。
青鸾点了点头,眸光漆黑,“待晚些时候,你便求方才提你的那个小太监,让他帮你与宁侍中传话,就说你听到那夜宫墙外有人提及军师二字,宁侍中若再问旁的,你就如实禀明,如此,他定会保你性命。”
她顿了下,又补充一句道:“切记,莫要提起我找过你。”
欲向李慕凌报前世之仇,需得揪出这暗藏的军师,此事还要借宁晏礼的手来办,才更为便利。
但若慧儿提到了她,以宁晏礼睚眦必报的性子,定是又会设法将她卷入。
慧儿茫然看向青鸾,还未来得及深问,那小太监已似等不及了,他将殿门打开一条缝隙,伸头进来急促道:“快!再不走来不及了!”
.
刚要迈出掖庭大门,青鸾就迎头遇上了一个蓝袍太监,不禁暗中咋舌。
那正是掖庭的张署令。
张署令见有外人出入,还未经由他的允许,当即眉毛一竖:“你是哪个宫的?竟敢擅入掖庭?”随后又朝匆匆赶来的看门小太监喝道:“当值期间你去了何处?”
那小太监刚将慧儿送了回去,一路小跑额前早已爬满汗珠,此时也来不及抹,脸上挂着一丝尴尬,回道:“回署令,小的方才内急……”
张署令褶皱的老脸浮现一抹嫌弃,他瘪嘴瞪了那小太监一眼,又转头对青鸾道:“说你呢,你是哪个宫的?”
青鸾伏手,正思量着要怎么回答,却听见一个略带严肃的声音:“生了何事?”
她掀起眼,见张署令身后走来一个绛色官袍的青年男子,眉目周正,肩背挺直,带着一身端贵官威。
青鸾不久前刚于宫宴见过此人,于是一眼认出,他正是陆彦长子,陆眺。
陆眺特受李洵之令,与廷尉监共同协助宁晏礼严查漪澜殿其余宫人,他一早将张署令叫到御史台,就是为了解这些宫人的情况,却不想张署令囫囵说不清楚,他只好亲自前来。
待行至近前,他将目光移至青鸾身上。
陆眺自幼记力超群,宫宴时青鸾又单单被宁晏礼叫去给李慕凌奉酒,故而对她印象很深。
张署令见陆眺走来,连忙迎了上去,脸上皱纹笑得堆在一处,谄谀道:“下官治下不严,叫中丞见笑了。”说完他向那小太监剜了一眼,没好气道:“还不快滚去领罚!”
“诺。”那小太监作出连滚带爬的架势,退了下去。
见陆眺正打量青鸾,张署令又忙道:“这婢子未经下官准许,擅自进入掖庭,下官正要盘问。”
话音未落,青鸾迎上陆眺的视线,伏手道:“奴婢见过陆中丞。”
陆眺“嗯”了一声,道:“你怎在此?”
此言一出,张署令颇为意外地看了青鸾一眼,听这意思,莫不是陆中丞识得此婢子?
青鸾起初也很是惊讶,陆眺怎会认识自己,但下一刻,她旋即反应过来,大约是宫宴时陆眺看见她站在李昭身后,应知她是陆皇后和太子的人。
这话言外之意是:你为何不在东宫,而出现在掖庭?
她有意瞄了张署令一眼,而后隐晦回道:“奴婢受命来此办差。”
陆眺见青鸾说得含糊,刻意不提“受谁的命”前来此处,猜测莫不是自己的皇后妹妹派她前来打探漪澜殿之事,而她又刻意看向张署令,应是怕张署令听到外传,于是配合道:“既办完了差,就快回去罢。”
青鸾借机连忙告退,毫不犹豫就要抬脚离开,张署令却道:“可是……”
青鸾脚步一顿,只闻陆眺严声道:“张署令,陛下还等着回话,你且速带我去看那些宫人关在了何处。”
张署令一听陆眺这话,心中已是了然,他得罪不起眼前这位年轻的御史中丞,更得罪不起金陵陆氏,虽不知那婢子是何来历,但眼下,其擅入掖庭之事,定是不能再追究了。
他堆着笑脸将陆眺迎进掖庭大门,转头间,望向青鸾远去的背影,耸搭的眼底划过一抹精光。
.
昭阳殿熏香袅袅,掺杂着一丝清幽酒香。
李洵正在矮榻上斜倚,扶额闭眼,脸色很是难看。他面前案几摆着金樽玉盏,下朝才没一会儿,便已饮下不少梨花醉。
“陛下。”宁晏礼迈入殿中,闻到淡淡梨花清香,不觉微微皱眉,那酒由他亲手酿制,虽甜,但很是醉人。
李洵闻声睁开双眼,不知是酒上了头,还是因李淑妃之事,他面容疲惫,甚至显得有些病态的憔悴,见宁晏礼立于殿前,他抬起手道:“宁卿来了。”
说完,他挥手屏退两旁,为他执扇的宫婢悄然退至五足莲花铜炉边,熟稔地填了些香料,才最后退出。
“方才朝上你都听到了。”待殿中只剩二人,李洵缓缓道。
“是。”宁晏礼知道,李洵说的是陈暨所言的边防之事。
他扫了一眼案几上的酒盏,淡声道:“陛下,梨花醉不宜多饮,太后午时便会回宫,见陛下酒醉定然不悦。”
听宁晏礼提到陈太后,李洵忽而嗤笑一声。
他踉跄起身,险些将身后屏风撞倒,带着一身酒气,走到宁晏礼面前,声音里略带一丝沙哑:“宁卿可知太后因何而归?”
“臣不知。”宁晏礼回道。
李洵双目被酒意醺得赤红,直视宁晏礼,笑了笑道:“宁卿知朕如己,怎会不知?宁卿只是不忍与朕拆穿罢了。”
接着,他指向东南方,那是皇家佛寺的方向,似笑非笑道:“朕知,卿亦知,太后此时回宫,不是为了朕,亦不是为了她死去的孙儿,而是为了那淮南王李鳌。”
宁晏礼抬眸,似顺着李洵的话道:“陛下,淮南王世子现下正跪于殿外。”
“听见什么?”青鸾问道。
慧儿继续道:“起初像是两声咳嗽,后来似是人语,但那夜风大,奴婢听得不太真切,夜色又黑,一时怕是有什么邪祟,就没敢上前再探。”
“人语?”青鸾道:“你可听清说了什么?”
慧儿摇头道:“我虽模糊听见有人说话,但具体说了什么却没听清楚。”
“我听顺喜说,你第二日白天又去了附近,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慧儿思忖片刻,回道:“大约偏殿西侧的宫墙上,约莫距离地面尺高的角落处有个细洞,奴婢用手试了试,约莫有两指宽。”
说着她抬起手,伸出并拢的两指,在青鸾面前比了比。
青鸾沉吟片刻,估计给李淑妃下的毒就是每日从那洞中递进漪澜殿的,而慧儿那夜听到的人声,大约就是串通下毒之人。
阖宫上下对李淑妃此胎极为重视,从查出有孕开始,御医们便隔三差五轮流地请脉,吃食用度也很是小心,竟能在这种情况下中毒却未被发现……
青鸾忽然记起那瓶南疆毒。
据李慕凌所说,那毒是王府军师从南疆寻得,那么整个大梁能够经手此毒之人应不会太多。
想到此处,青鸾脑海里突然划过一个念头:安排下毒之人,莫不是那位军师?
这念头萌生的瞬间,她不觉浑身一凛。
她曾怀疑过下毒幕后之人是宁晏礼或是陆彦,但若二人早知李淑妃龙胎有异,前世就不必等到李洵驾崩后,才以李淑妃秽乱私通的名义将其和假皇子除去。
可她从未想到,或许给李淑妃下毒之人,竟就藏在李鳌身边。
细想前世,李慕凌对那军师几乎可谓言听计从,那军师虽一直藏于幕后,但淮南的一切军机要务,李慕凌都要与他决断商议。在李慕凌登基称帝后,更是将那军师封侯拜相。
而今看来,或许那位军师一早看中的,便是大梁丞相的位置。
他步步算计,迫使李鳌、李慕凌父子后来起兵谋反,又献计割让十三座城池拉拢北魏,助李慕凌走上帝位,大概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阿姊!”偏殿外忽而响起那小太监的声音:“这时辰约莫署令大人就要回来,阿姊的话可说完了?”
“就快好了!”青鸾应声回道,又转向慧儿:“那夜你可曾听见鸟叫?”
“鸟叫?”慧儿似是陷入回忆,半晌却摇头道:“没有,奴婢不曾听见鸟叫。”
不同鸟雀的叫声是淮南王府细作的暗号,若是慧儿那夜未闻鸟叫,王府军师应是收买了其他宫人下毒,以防李鳌得知此事。
此时小太监的催促再次传来,“阿姊!需再快些,我见那边似乎要过来人了!”
青鸾眸色一沉,眼下来不及再问太多,她本是东宫之人,若被旁人看见与漪澜殿宫婢接触,定是会引人猜忌,横生枝节。
慧儿也面露惶恐之色,她抓住青鸾的手,急道:“奴,奴婢该怎么办?”
青鸾反握住她的手,语速不觉加快,“慧儿,你说你那夜曾模糊听见有人说话,若是叫你指认,可还能分辨得出?”
“大约,大约可以。”慧儿道。那夜她极其害怕,所以对那声音印象很是深刻。
青鸾点了点头,眸光漆黑,“待晚些时候,你便求方才提你的那个小太监,让他帮你与宁侍中传话,就说你听到那夜宫墙外有人提及军师二字,宁侍中若再问旁的,你就如实禀明,如此,他定会保你性命。”
她顿了下,又补充一句道:“切记,莫要提起我找过你。”
欲向李慕凌报前世之仇,需得揪出这暗藏的军师,此事还要借宁晏礼的手来办,才更为便利。
但若慧儿提到了她,以宁晏礼睚眦必报的性子,定是又会设法将她卷入。
慧儿茫然看向青鸾,还未来得及深问,那小太监已似等不及了,他将殿门打开一条缝隙,伸头进来急促道:“快!再不走来不及了!”
.
刚要迈出掖庭大门,青鸾就迎头遇上了一个蓝袍太监,不禁暗中咋舌。
那正是掖庭的张署令。
张署令见有外人出入,还未经由他的允许,当即眉毛一竖:“你是哪个宫的?竟敢擅入掖庭?”随后又朝匆匆赶来的看门小太监喝道:“当值期间你去了何处?”
那小太监刚将慧儿送了回去,一路小跑额前早已爬满汗珠,此时也来不及抹,脸上挂着一丝尴尬,回道:“回署令,小的方才内急……”
张署令褶皱的老脸浮现一抹嫌弃,他瘪嘴瞪了那小太监一眼,又转头对青鸾道:“说你呢,你是哪个宫的?”
青鸾伏手,正思量着要怎么回答,却听见一个略带严肃的声音:“生了何事?”
她掀起眼,见张署令身后走来一个绛色官袍的青年男子,眉目周正,肩背挺直,带着一身端贵官威。
青鸾不久前刚于宫宴见过此人,于是一眼认出,他正是陆彦长子,陆眺。
陆眺特受李洵之令,与廷尉监共同协助宁晏礼严查漪澜殿其余宫人,他一早将张署令叫到御史台,就是为了解这些宫人的情况,却不想张署令囫囵说不清楚,他只好亲自前来。
待行至近前,他将目光移至青鸾身上。
陆眺自幼记力超群,宫宴时青鸾又单单被宁晏礼叫去给李慕凌奉酒,故而对她印象很深。
张署令见陆眺走来,连忙迎了上去,脸上皱纹笑得堆在一处,谄谀道:“下官治下不严,叫中丞见笑了。”说完他向那小太监剜了一眼,没好气道:“还不快滚去领罚!”
“诺。”那小太监作出连滚带爬的架势,退了下去。
见陆眺正打量青鸾,张署令又忙道:“这婢子未经下官准许,擅自进入掖庭,下官正要盘问。”
话音未落,青鸾迎上陆眺的视线,伏手道:“奴婢见过陆中丞。”
陆眺“嗯”了一声,道:“你怎在此?”
此言一出,张署令颇为意外地看了青鸾一眼,听这意思,莫不是陆中丞识得此婢子?
青鸾起初也很是惊讶,陆眺怎会认识自己,但下一刻,她旋即反应过来,大约是宫宴时陆眺看见她站在李昭身后,应知她是陆皇后和太子的人。
这话言外之意是:你为何不在东宫,而出现在掖庭?
她有意瞄了张署令一眼,而后隐晦回道:“奴婢受命来此办差。”
陆眺见青鸾说得含糊,刻意不提“受谁的命”前来此处,猜测莫不是自己的皇后妹妹派她前来打探漪澜殿之事,而她又刻意看向张署令,应是怕张署令听到外传,于是配合道:“既办完了差,就快回去罢。”
青鸾借机连忙告退,毫不犹豫就要抬脚离开,张署令却道:“可是……”
青鸾脚步一顿,只闻陆眺严声道:“张署令,陛下还等着回话,你且速带我去看那些宫人关在了何处。”
张署令一听陆眺这话,心中已是了然,他得罪不起眼前这位年轻的御史中丞,更得罪不起金陵陆氏,虽不知那婢子是何来历,但眼下,其擅入掖庭之事,定是不能再追究了。
他堆着笑脸将陆眺迎进掖庭大门,转头间,望向青鸾远去的背影,耸搭的眼底划过一抹精光。
.
昭阳殿熏香袅袅,掺杂着一丝清幽酒香。
李洵正在矮榻上斜倚,扶额闭眼,脸色很是难看。他面前案几摆着金樽玉盏,下朝才没一会儿,便已饮下不少梨花醉。
“陛下。”宁晏礼迈入殿中,闻到淡淡梨花清香,不觉微微皱眉,那酒由他亲手酿制,虽甜,但很是醉人。
李洵闻声睁开双眼,不知是酒上了头,还是因李淑妃之事,他面容疲惫,甚至显得有些病态的憔悴,见宁晏礼立于殿前,他抬起手道:“宁卿来了。”
说完,他挥手屏退两旁,为他执扇的宫婢悄然退至五足莲花铜炉边,熟稔地填了些香料,才最后退出。
“方才朝上你都听到了。”待殿中只剩二人,李洵缓缓道。
“是。”宁晏礼知道,李洵说的是陈暨所言的边防之事。
他扫了一眼案几上的酒盏,淡声道:“陛下,梨花醉不宜多饮,太后午时便会回宫,见陛下酒醉定然不悦。”
听宁晏礼提到陈太后,李洵忽而嗤笑一声。
他踉跄起身,险些将身后屏风撞倒,带着一身酒气,走到宁晏礼面前,声音里略带一丝沙哑:“宁卿可知太后因何而归?”
“臣不知。”宁晏礼回道。
李洵双目被酒意醺得赤红,直视宁晏礼,笑了笑道:“宁卿知朕如己,怎会不知?宁卿只是不忍与朕拆穿罢了。”
接着,他指向东南方,那是皇家佛寺的方向,似笑非笑道:“朕知,卿亦知,太后此时回宫,不是为了朕,亦不是为了她死去的孙儿,而是为了那淮南王李鳌。”
宁晏礼抬眸,似顺着李洵的话道:“陛下,淮南王世子现下正跪于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