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风很温和,堆积了几天的雨云让上海连降几天大雨,弄得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恍惚间让人仿佛误入烟雨江南。
沈华年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慢吞吞收拾着东西,听瓦檐上还没落尽的水珠滴滴嗒嗒掉在地上,在还带着水的地面上砸出个凹凼。
“华年。”
刘氏一面说着,一面高高迈过门槛,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看得沈华年无语凝噎。
她现在算是明白,沈芸那套行头是跟谁学的。
虽然心里不悦,但沈华年到底是有教养的,表面功夫肯定得做足。
“三叔母怎么过来了,小橙也没告诉我一声,华年失礼了。”
沈华年站起来,对着刘氏行了个礼,问道。
刘氏笑着摇摇头:“无妨无妨。”
毕竟是自己有求于人,哪能有那么大架子。
可刘氏还真是掐着日子来的,目地不得而知:“华年啊,听你母亲说,你过两日就要回学校了。”
话到这里,刘氏的眼里透着些尴尬,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过了片刻,做好了准备之后才说:“是这样的,我家芸儿呢也不小了,还大字不识一个,以后嫁出去是要被看笑话的,我就想着,让她去识字,跟着你念书。”
空气诡异地安静了几秒。
沈华年早该想到了。毕竟二房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就必然是有目的的。
沈华年正想着该怎么拒绝,就见刘氏怕她不同意,直接叫来了周今画和沈终义。
周今画喜怒不形于色,沈华年也看不出来周今画在想些什么只是给周今画倒了杯茶。
“母亲,劳烦您也来了。”
沈华年扯出一个微笑,对着周今画道。
前几日沈芸明明亲子在沈华年的闺房里等了半晌就为了告诉沈华年她要念书,见沈华年没有答复,今日竟直接找来了父母,把这事闹到长辈那里,让沈华年没有拒绝的理由。
实在是“高明”。
“嫂嫂,你看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华儿跟芸儿从小关系就好,两人在一起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你说是吧。”
一顿话噼里啪啦,周今画只觉得脑袋疼,吵,吵得很。
“行,行,你要允了你女儿出远门,跟着华年去便是。”
沈华年一听,这哪行,反驳道:“三叔母,您女儿要去那里,华年无权过问,也无权干涉,但想跟着我,华年不同意。”
沈华年这么一说,刘氏自觉面子上挂不住,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这时沈终义放下了茶盏,慢悠悠道:“长辈商量,有你说话的份吗?!没教养。”
一句话骂了两个人,周今画在心里悄然翻了个白眼,但表面还是温和至极,带着笑。
“那,你们有问过我和我妹妹的意见吗?”
沈华兴走进了房里,穿着一身长衫,没换西服。
这人一来,沈华年不大的房间里更显得拥挤了几分。
按道理来说,他们本无权进入女儿家的闺房,但拦不住他们硬闯。
沈终义见他来了,刚才指教沈华年的那副气派收敛了几分。
沈家这小子,为了他妹,狠起来是会变成疯子的。
也是还没分家的时候,沈终义的儿子见华年生得娇弱,便有意无意地就想抢东西,管他抢来的脂粉钗环有用无用,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就喜欢看沈华年眼泪汪汪的样子。
沈华年不想再任他欺负,就哭着告诉沈华兴,听见妹妹到自己面前申冤的沈华兴全然不顾教养和礼数,直接上厨房提了把柴刀,追得沈丘满院跑,最后还是跪地对着天发毒誓,如果他们家任何一个人要是再有欺负沈华年的行为,就叫他们一家子都没好下场。
沈华兴这才收了手。
现在想起来,不单单沈丘害怕,沈终义也怕。
见了沈华兴,沈终义的神色不由自主柔和了几分,但更多的是胆怯。
“这不是,里外都是一家人,跟着华年和你一起出去,互相也好有个照应嘛。”沈终义心虚地喝了口茶,说。
沈华兴被这话逗笑了,坐在离沈终义最近的椅子上,双眼盯着他:“三叔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沈芸到底已过了及笄之年,能独挡一面了,要是真想进修学问,在上海找个学堂也能上,为什么非要跟着华年去东洋呢。”
这件事到现在只有沈华兴看透了本质。
沈芸惊得睁圆了眼,她总不可能说,自己中意那日与华年见面的公子吧。
“我…不去就不去嘛,算了算了,念个书而已。不念也无妨,到时候嫁了人丢了沈家的脸面,可别怪我。”沈芸在一旁气鼓鼓地说。
沈华兴推了推鼻梁上那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反光,看不清他的眼。
“那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念了书,你就不会败坏沈家的名声了?”
沈华兴一句话如雷贯耳,在座的众人都面面相觑,沈芸什么性子,他们都清楚得很。
见着事情谈不成,沈终义一家子人面上挂不住,也没好意思再腆着脸说些什么,只是说以后不去便罢。
但沈华年赶到学校的那一日,还是在学校的门口看见了沈芸。
天色阴沉,路上的风卷起落叶,沈华年只觉得这世界怎么这么小,在那儿都能遇见她。
阴魂不散。
沈芸见了她,也没说什么,只是一双眼直直盯着她。
让人看得怪不自在的。
站在她身旁的美和子一脸疑惑,问道:“华,那是谁,你的朋友吗?”
沈华年苦笑着摇摇头:“不是,是我的堂妹。”
沈华年的日文讲得比较熟练,虽然有些句子说起来还是会有些错误,但大体上不影响美和子理解。
“是这样啊,那她要跟着你一起念书吗。”
美和子看着自己对面那一身脂粉气十足的女子,有些疑虑。这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和沈华年沾上边的人。
“是,以后她就会跟着我念书了。”沈华年有些烦躁的揉了揉眉心,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怎么跟来了。不是不过来吗?”沈华年的语气有些生硬冰冷,听不出情绪。
沈芸找了个借口,想顺口把这件事敷衍过去:“那个,是我母亲让我来的,我在来时的轮渡上还看见堂姐了。”
这么一说,沈华年倒还有些印象。
在轮渡上的时候就发现了个莫名熟悉的背影。
只是当时人多眼杂,自己没注意。
美和子看沈华年有些不太高兴的样子,于是就拉着她离开:“那我们走吧,我带你去逛逛,我们这边有新的店铺了呢。”
“好啊,我正好想出去逛逛。”沈华年笑着,拉着美和子走出了学校。
付书同还不知道在哪里忙着,暂时没有回学校,沈华兴也是,把她送来学校之后就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不过沈华年早就习惯了。
还是那条熟悉的小路,两人沿着那条路走,打算去喝点东西。
天色不太好,在某家小茶馆里坐了不到一个钟头,沈华年和美和子就开始往回走。
好不容易得了些时候的清静,现在回去又要见到沈芸,沈华年一想着,太阳穴就突突的跳。
但又不能不回去。
街道上煤气灯没亮,周遭建筑被雨水来年冲刷,沾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天色暗沉,没有一丝阳光,天光在朦胧中还夹杂着雾气。
刚回到学校门口,美和子说要回去收拾东西,就没再陪着沈华年。哪不料刚与美和子分别,沈华年就见到了刚到学校的付书同。
但旁边站着个沈芸。
沈芸正满脸笑容地在跟付书同说些什么。
“先生,您叫什么名字啊。就告诉我行吗。”沈芸围着付书同问得起劲。
付书同没看她,不仅没看她,还巴不得离她一丈远。
“付。”他冷声道。
“这位小姐,请你自重。”
眼见沈芸离他越来越近,付书同忍不住出声。
沈芸跟在付书同身边一个多钟头,这是他对她说过最长的一句话。
他以为所有的世家小姐都像沈华年那样知礼数,懂规矩,但现在看来,沈芸似乎是个意外。
刚准备再说些什么,沈芸就看见了回来的沈华年。
沈华年本就因为沈芸跟过来一事心里烦躁,见了沈芸在付书同身边更是没什么好脸色。
“堂…堂姐。”沈芸小心试探。
沈华年没看她。
付书同也是一副很说不出来的神色,一见沈华年,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我找你半天了,是说在学校没见着你人。”
付书同走过去对着沈华年笑。忽视一旁的沈芸。
“我也不知道你会这么快回来,所以就和朋友出去走了走。”
沈华年很自然地挽着他的胳臂,笑得开心。
他们从最初的生疏,到熟识,再到现在都彼此珍惜,不想分离。
沈华年也不再拘束。
“对了,你不是说给我带吃的了吗?我想看看是什么。”沈华年一边和付书同走在回课室的小路上。
换其他的课比较麻烦,检测她没有换先生,也没有换课,只是拜托了付书同每日带了报纸来,让她了解近些时日发生了什么。
“当然带了,我还给你带了报纸,走吧,我的东西都在课室里,过去瞧瞧。”付书同笑着带沈华年离开。
留下个沈芸独自站在后面,看着两人的背影气得牙痒痒。
“对了,你那个堂妹,到底什么来头?”走到半路,付书同才想起来问她。
提起这事沈华年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个…说来话长了。”
沈华年将沈家二房三房忽然从扬州上来投奔他们,再到沈芸第一次见了付书同便闹着自己要跟来念书,再到今日做出来的一系列无礼的事,都解释了个遍。
付书同听完,皱起眉头:“你们沈家,好歹在整个上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你三叔的女儿竟这样不识礼数?”
周围风不大,草木晃动发出婆娑的声,连带着让沈华年的发丝也跟着晃荡。
沈华年沉默片刻,才道出缘由:“他们跟我们是分了家的,从沈宅搬出去已有十余年了,沈芸在扬州怎么样,我也不知,不过她从小有她母亲惯着,是这样的性子。有些不知礼数。”
从小要星星要月亮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刘氏就会摆平一切,这样条件下长大的沈芸很难不骄纵过度,认为全世界都应围着他转。
路面已经有了些许落叶,今年秋天竟来得格外早。
才八月末,就已是秋风一阵接着一阵。
沈华年与付书同一起到了课室,看见了付书同给她带的东西。
“这是给你带的小食,你看看你可喜欢?”沈华年看见那包装得精致的糕点,眼里冒着光。
她点头:“喜欢。”
一晃眼,沈华年便看见了一旁的报纸。
沈华年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慢吞吞收拾着东西,听瓦檐上还没落尽的水珠滴滴嗒嗒掉在地上,在还带着水的地面上砸出个凹凼。
“华年。”
刘氏一面说着,一面高高迈过门槛,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看得沈华年无语凝噎。
她现在算是明白,沈芸那套行头是跟谁学的。
虽然心里不悦,但沈华年到底是有教养的,表面功夫肯定得做足。
“三叔母怎么过来了,小橙也没告诉我一声,华年失礼了。”
沈华年站起来,对着刘氏行了个礼,问道。
刘氏笑着摇摇头:“无妨无妨。”
毕竟是自己有求于人,哪能有那么大架子。
可刘氏还真是掐着日子来的,目地不得而知:“华年啊,听你母亲说,你过两日就要回学校了。”
话到这里,刘氏的眼里透着些尴尬,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过了片刻,做好了准备之后才说:“是这样的,我家芸儿呢也不小了,还大字不识一个,以后嫁出去是要被看笑话的,我就想着,让她去识字,跟着你念书。”
空气诡异地安静了几秒。
沈华年早该想到了。毕竟二房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就必然是有目的的。
沈华年正想着该怎么拒绝,就见刘氏怕她不同意,直接叫来了周今画和沈终义。
周今画喜怒不形于色,沈华年也看不出来周今画在想些什么只是给周今画倒了杯茶。
“母亲,劳烦您也来了。”
沈华年扯出一个微笑,对着周今画道。
前几日沈芸明明亲子在沈华年的闺房里等了半晌就为了告诉沈华年她要念书,见沈华年没有答复,今日竟直接找来了父母,把这事闹到长辈那里,让沈华年没有拒绝的理由。
实在是“高明”。
“嫂嫂,你看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华儿跟芸儿从小关系就好,两人在一起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你说是吧。”
一顿话噼里啪啦,周今画只觉得脑袋疼,吵,吵得很。
“行,行,你要允了你女儿出远门,跟着华年去便是。”
沈华年一听,这哪行,反驳道:“三叔母,您女儿要去那里,华年无权过问,也无权干涉,但想跟着我,华年不同意。”
沈华年这么一说,刘氏自觉面子上挂不住,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这时沈终义放下了茶盏,慢悠悠道:“长辈商量,有你说话的份吗?!没教养。”
一句话骂了两个人,周今画在心里悄然翻了个白眼,但表面还是温和至极,带着笑。
“那,你们有问过我和我妹妹的意见吗?”
沈华兴走进了房里,穿着一身长衫,没换西服。
这人一来,沈华年不大的房间里更显得拥挤了几分。
按道理来说,他们本无权进入女儿家的闺房,但拦不住他们硬闯。
沈终义见他来了,刚才指教沈华年的那副气派收敛了几分。
沈家这小子,为了他妹,狠起来是会变成疯子的。
也是还没分家的时候,沈终义的儿子见华年生得娇弱,便有意无意地就想抢东西,管他抢来的脂粉钗环有用无用,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就喜欢看沈华年眼泪汪汪的样子。
沈华年不想再任他欺负,就哭着告诉沈华兴,听见妹妹到自己面前申冤的沈华兴全然不顾教养和礼数,直接上厨房提了把柴刀,追得沈丘满院跑,最后还是跪地对着天发毒誓,如果他们家任何一个人要是再有欺负沈华年的行为,就叫他们一家子都没好下场。
沈华兴这才收了手。
现在想起来,不单单沈丘害怕,沈终义也怕。
见了沈华兴,沈终义的神色不由自主柔和了几分,但更多的是胆怯。
“这不是,里外都是一家人,跟着华年和你一起出去,互相也好有个照应嘛。”沈终义心虚地喝了口茶,说。
沈华兴被这话逗笑了,坐在离沈终义最近的椅子上,双眼盯着他:“三叔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沈芸到底已过了及笄之年,能独挡一面了,要是真想进修学问,在上海找个学堂也能上,为什么非要跟着华年去东洋呢。”
这件事到现在只有沈华兴看透了本质。
沈芸惊得睁圆了眼,她总不可能说,自己中意那日与华年见面的公子吧。
“我…不去就不去嘛,算了算了,念个书而已。不念也无妨,到时候嫁了人丢了沈家的脸面,可别怪我。”沈芸在一旁气鼓鼓地说。
沈华兴推了推鼻梁上那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反光,看不清他的眼。
“那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念了书,你就不会败坏沈家的名声了?”
沈华兴一句话如雷贯耳,在座的众人都面面相觑,沈芸什么性子,他们都清楚得很。
见着事情谈不成,沈终义一家子人面上挂不住,也没好意思再腆着脸说些什么,只是说以后不去便罢。
但沈华年赶到学校的那一日,还是在学校的门口看见了沈芸。
天色阴沉,路上的风卷起落叶,沈华年只觉得这世界怎么这么小,在那儿都能遇见她。
阴魂不散。
沈芸见了她,也没说什么,只是一双眼直直盯着她。
让人看得怪不自在的。
站在她身旁的美和子一脸疑惑,问道:“华,那是谁,你的朋友吗?”
沈华年苦笑着摇摇头:“不是,是我的堂妹。”
沈华年的日文讲得比较熟练,虽然有些句子说起来还是会有些错误,但大体上不影响美和子理解。
“是这样啊,那她要跟着你一起念书吗。”
美和子看着自己对面那一身脂粉气十足的女子,有些疑虑。这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和沈华年沾上边的人。
“是,以后她就会跟着我念书了。”沈华年有些烦躁的揉了揉眉心,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怎么跟来了。不是不过来吗?”沈华年的语气有些生硬冰冷,听不出情绪。
沈芸找了个借口,想顺口把这件事敷衍过去:“那个,是我母亲让我来的,我在来时的轮渡上还看见堂姐了。”
这么一说,沈华年倒还有些印象。
在轮渡上的时候就发现了个莫名熟悉的背影。
只是当时人多眼杂,自己没注意。
美和子看沈华年有些不太高兴的样子,于是就拉着她离开:“那我们走吧,我带你去逛逛,我们这边有新的店铺了呢。”
“好啊,我正好想出去逛逛。”沈华年笑着,拉着美和子走出了学校。
付书同还不知道在哪里忙着,暂时没有回学校,沈华兴也是,把她送来学校之后就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不过沈华年早就习惯了。
还是那条熟悉的小路,两人沿着那条路走,打算去喝点东西。
天色不太好,在某家小茶馆里坐了不到一个钟头,沈华年和美和子就开始往回走。
好不容易得了些时候的清静,现在回去又要见到沈芸,沈华年一想着,太阳穴就突突的跳。
但又不能不回去。
街道上煤气灯没亮,周遭建筑被雨水来年冲刷,沾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天色暗沉,没有一丝阳光,天光在朦胧中还夹杂着雾气。
刚回到学校门口,美和子说要回去收拾东西,就没再陪着沈华年。哪不料刚与美和子分别,沈华年就见到了刚到学校的付书同。
但旁边站着个沈芸。
沈芸正满脸笑容地在跟付书同说些什么。
“先生,您叫什么名字啊。就告诉我行吗。”沈芸围着付书同问得起劲。
付书同没看她,不仅没看她,还巴不得离她一丈远。
“付。”他冷声道。
“这位小姐,请你自重。”
眼见沈芸离他越来越近,付书同忍不住出声。
沈芸跟在付书同身边一个多钟头,这是他对她说过最长的一句话。
他以为所有的世家小姐都像沈华年那样知礼数,懂规矩,但现在看来,沈芸似乎是个意外。
刚准备再说些什么,沈芸就看见了回来的沈华年。
沈华年本就因为沈芸跟过来一事心里烦躁,见了沈芸在付书同身边更是没什么好脸色。
“堂…堂姐。”沈芸小心试探。
沈华年没看她。
付书同也是一副很说不出来的神色,一见沈华年,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我找你半天了,是说在学校没见着你人。”
付书同走过去对着沈华年笑。忽视一旁的沈芸。
“我也不知道你会这么快回来,所以就和朋友出去走了走。”
沈华年很自然地挽着他的胳臂,笑得开心。
他们从最初的生疏,到熟识,再到现在都彼此珍惜,不想分离。
沈华年也不再拘束。
“对了,你不是说给我带吃的了吗?我想看看是什么。”沈华年一边和付书同走在回课室的小路上。
换其他的课比较麻烦,检测她没有换先生,也没有换课,只是拜托了付书同每日带了报纸来,让她了解近些时日发生了什么。
“当然带了,我还给你带了报纸,走吧,我的东西都在课室里,过去瞧瞧。”付书同笑着带沈华年离开。
留下个沈芸独自站在后面,看着两人的背影气得牙痒痒。
“对了,你那个堂妹,到底什么来头?”走到半路,付书同才想起来问她。
提起这事沈华年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个…说来话长了。”
沈华年将沈家二房三房忽然从扬州上来投奔他们,再到沈芸第一次见了付书同便闹着自己要跟来念书,再到今日做出来的一系列无礼的事,都解释了个遍。
付书同听完,皱起眉头:“你们沈家,好歹在整个上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你三叔的女儿竟这样不识礼数?”
周围风不大,草木晃动发出婆娑的声,连带着让沈华年的发丝也跟着晃荡。
沈华年沉默片刻,才道出缘由:“他们跟我们是分了家的,从沈宅搬出去已有十余年了,沈芸在扬州怎么样,我也不知,不过她从小有她母亲惯着,是这样的性子。有些不知礼数。”
从小要星星要月亮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刘氏就会摆平一切,这样条件下长大的沈芸很难不骄纵过度,认为全世界都应围着他转。
路面已经有了些许落叶,今年秋天竟来得格外早。
才八月末,就已是秋风一阵接着一阵。
沈华年与付书同一起到了课室,看见了付书同给她带的东西。
“这是给你带的小食,你看看你可喜欢?”沈华年看见那包装得精致的糕点,眼里冒着光。
她点头:“喜欢。”
一晃眼,沈华年便看见了一旁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