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初笑道,“二哥若是担心不妨先瞒着父亲,等做出了成绩再与父亲商讨此事,左右也不过是几年光景的事情。只是二哥...书中自有黄金屋,小妹虽支持你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却也不希望你就此荒废学业,放弃学习。
须知秀才见官不跪,举人见官不拜,这世道历来遵崇文人。二哥虽不能在文人中做翘楚,却也可以在商人中独占鳌头。”
宁泽安听得此话若有所思,看向宁初的眼神也多了几分钦服,“听得妹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哥受教了。”
宁初掩嘴轻笑,“二哥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宁泽安眉眼舒展着,脸上也恢复着往日的活力,他兴致勃勃地朝着宁初道,“小妹,我决定好,等娘亲去提完亲后,我就去找谢兄,这一次下江南我要随他去。”
“下江南?” 宁初抓住了这个字眼,“为何要下江南?”哪里虽说是谢家的大本营,可却是谢家嫡系的大本营,对谢耘这样的记名嫡系而言,并非是个好去处。
宁泽安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谢兄说有一批货要从江南走出,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二哥准备什么时候约谢公子见面?”宁初突然问道。
“后日吧。”宁泽安刚说完就见宁初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他,后知后觉道,“小妹是想?”
“我也许久未见徐家姐姐了,二哥约谢家公子时,不妨让他带上徐姐姐。”
“也可。”宁泽安并未多想。
“二哥还有别的事吗?”宁初道,“没有的话妹妹要回初心阁了,今晚还有宫宴呢!”
宁泽安拍了下额头,连连摇头,“险些耽误妹妹的时间了,我没事了,妹妹忙自己的事去。”
“那二哥约到人了跟我说一声。”宁初叮嘱着。
宁泽安点头,“好。”
宁初回到初心阁,理解传唤了又晴。
“小姐。”又晴请了安后,就汇报着事情,“奴婢找了宁管家问过了,明达护卫并未回府?”
宁初惊得站了起来,“你说什么?没有回府?你确认过了吗?”
又晴点头,“奴婢再三确认了,明达护卫确实没有回府。”
宁初转头看向又晴,“今早启程时,你可看见明达?”
又灵细细想了想,摇头道,“印象中并未见到人。”
“那顾将军呢?”宁初想起了早上问傅骑尉时,对方的左右顾其言的态度,心头隐隐有些不安着。
“也未曾见到。”又灵这才后知后觉地察觉不妥,“小姐,会不会是...”又灵欲言又止,显然也是想到了司宇他们了。
“先不要自己吓自己。”宁初看向又灵,“易文就在燕京,他是阿渊的小厮,又是傅家出来的,定然是会知道或者有办法联系阿渊的,你去找他问上一问。”
“奴婢这就去。”又灵闻言顾不得行礼,匆匆离开了初心阁。
又晴看着脸色不对劲的二人,面露疑惑,“小姐,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但愿什么都没发生。”宁初忧心忡忡的,不欲多说,随口打发着又晴道,“今晚我要随父亲进宫赴宴,你先去准备一下宫宴要穿的服饰。”
“是小姐。”
夜色瞧瞧来临,直至宁初临近出发了,又灵都没有回来。
宁初只能怀揣着不安随江氏入宫了。
“见到皇后娘娘时,定要恭敬有加,谨言慎行。”江氏叨叨絮絮地话在耳边响起,宁初心不在焉地应着,心里头记挂着宁景安等人的安危。
“初初。”江氏突然停下了步伐,语气加重地看着对方,“你今晚是怎么了?总是心神不宁的?”
“啊!”宁初无意识地应了句,回过神时对上了江氏忧心忡忡的目光,宁初收敛了心神,定睛道,“娘亲抱歉,方才有些晃神了,您说的女儿都记下了。”
“宫里不比别处,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江氏以为女儿是太累了所以才精神不济,目光怜爱道,“初初,谨慎为上。”
“娘亲,女儿明白了。”宁初挽过江氏的胳膊道,“咱们走吧,迟到了就不好了。”
“嗯!”江氏见宁初有说有笑的,心头也安心了些许。
“这不是宁县君吗?”一道清脆的声音叫起,唤宁初的人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顾玉婉。
“臣妇/臣女给淑妃娘娘,魏王妃请安。”宁初恭顺地低下眸,朝着二人行礼
淑妃视线落在宁初身上,目光赤露,“宁县君,今日一见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宁初面色如常地接话,“淑妃娘娘妙赞了。”
“不必过谦,宁县君可是陛下都开口称赞过的巾帼不让须眉。”淑妃脸上的欣赏之色不似作假,这番操作倒是叫宁初有些迷糊了。
这时,凤仪宫的女官出来打断了几人的对话,“奴婢见过诸位,皇后娘娘有请宁县君、宁夫人。”
宁初朝着淑妃福身,“皇后娘娘相请,淑妃娘娘,魏王妃,臣女失陪了。”
“正好,本宫也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一起吧。”淑妃泰然自若地安排着,不容置疑地走在了前面,宁初和江氏相视一眼,默不作声地跟上了步伐。
淑妃虽表现得毫无恶意,可魏王与太子本就是敌对关系,身为魏王生母的淑妃,又岂会例外。宁初暗暗地提起了警惕。
凤仪宫很近,不过几息的功夫就到了。
踏入凤仪宫殿门时,殿内顿时安静了起来,十几双的眼睛刷刷地落到了四人身上。
宁初明显地感受到了皇后娘娘瞳孔微怔,隐晦地在她和淑妃身上打转的视线。
“臣妾/儿媳给皇后娘娘请安。”
“臣女/臣妇给皇后娘娘请安。”
“免礼。”皇后娘娘道,“淑妃今儿个倒是得空来凤仪宫了。”
淑妃倩笑连连,“太子平灾归来,臣妾又怎能不来祝贺一番,还望皇后娘娘莫嫌弃臣妾沾光才是。”
“淑妃说笑了,落座吧。”皇后不咸不淡地打发着人。
淑妃语气亲昵地看向一旁的宁初,“宁县君,宁夫人,可要随本宫一道?”
“君臣有别,臣女不敢僭越。”宁初不卑不亢地回话,她似乎摸到了淑妃的用意了。
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淑妃都在刻意地亲近自己,为的是什么呢?
当皇后的视线再次落到宁初身上时,她已经有了答案了。
淑妃此举究竟是不满宁家靠拢太子,还是想借自己向皇后示威,以此间隔宁家的皇后,让彼此落下嫌隙。
“宁县君尊礼守规,倒是个知进退的孩子,莫站着了,都落座吧。”皇后话里话外都有意帮宁初解围,一旁的宫婢亦上前引领着两人落座。
这一桩小插曲就这么轻轻地掀过去了。
宁初落座后,魏王妃举起茶杯遥遥敬她,“宁县君一介女儿之身,不畏艰难奔赴西北,救助百姓,这番魄力和胸怀,本王妃自愧不如;宁县君,本王妃敬你一杯,以此感谢宁县君为西北百姓所做的一切。”
“魏王妃过誉了,西北之所以能快速平复灾情,一是殿下身先士卒,运筹帷幄;二是大夫们不畏生死,日以夜继的救治,三是将士们生死置之度外,维持秩序,这才有了西北今日的局面。比起她们,宁初区区微薄之力,不敢居功。”
“果真如皇后娘娘所言,是个识大体的孩子。”雍国公夫人笑意晏晏地看着宁初,“居功而不自傲,身处险境而自强不息,刚柔并济,果然是虎父无犬女啊用。”
“国公夫人过誉了,这孩子年轻气盛,臣妇与夫君也时而头疼得很。”江氏一答一问地接着话,倒是将话题巧妙地转移到自己身上了。
“你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雍国公夫人埋汰道,“这么好的姑娘宁夫人还要埋汰着,不若予了我做女儿去。”
“什么好的你都要往府里扒拉,也不怕宁大人连夜上门找国公爷算账了。”皇后浅笑连连地调侃着,对雍国公夫人的亲近之意不言而喻。
“何必做女儿呢?国公夫人的嫡次子不是还未定亲吗?以本宫看,国公夫人若是真有意,不妨直接上门提亲去。”淑妃还颇为兴致地道,“这郎才女貌的,本宫也乐意做这个媒人。”
“淑妃有这闲心操心别家的事儿,倒不如关心关心魏王,这都成亲将近一年了,也没给皇室添个喜讯。”皇后毫不客气道,“若这宫中喜庆事儿多了,陛下心情一好说不得就痊愈了,依本宫看,魏王身侧还是少了些伺候的。“
说罢,皇后不容置喧地朝着一旁的女官道,“锦绣,宫宴后就挑几个姿容上佳的女子赐予魏王,顺道告知魏王,子嗣大事,不可马虎。”
顾玉婉手里的茶杯一下子跌到在桌面上,脸色苍白,眉目微红。
淑妃见状脸色一下子沉了起来,将火气尽数发泄在顾玉婉身上吗,沉声斥责,“多大的人了还这般毛手毛脚的,难怪连王爷也伺候不好,倒劳累了皇后娘娘操心。”
淑妃一通的指桑骂槐,倒是惹其了皇后的火,当即责问道,“魏王妃这是对本宫不满吗?”
“儿媳、儿媳不敢。”顾玉婉低下了头颅,袖摆下的五指聚拢成拳,忍气吞声,“儿媳谨遵皇后娘娘旨意。”
皇后语气冷漠,不为所动,“身为魏王妃,为皇家开枝散叶是你本分,魏王妃莫要颠本倒末了。”
顾玉婉以王妃之名,拢聚百官家眷募捐,风头尽出,又因为陛下身体欠佳,魏王把持操朝政,屡屡不肯拨药救援。
魏王顾家风头正盛,陛下精力不济,太子又生死不明,百官观望,那段时间逼得皇后也不得不暂避风头,忍气吞声。如今太子全胜归来,魏王也不得不伏低做小,这口恶气皇后自是不会再忍下去。
“儿媳谨遵皇后娘娘教诲。”顾玉婉低垂地眸里燃烧着熊熊烈火,不甘和屈辱侵蚀着她的内心,面上却不得不伏低做小,忍受屈辱。
须知秀才见官不跪,举人见官不拜,这世道历来遵崇文人。二哥虽不能在文人中做翘楚,却也可以在商人中独占鳌头。”
宁泽安听得此话若有所思,看向宁初的眼神也多了几分钦服,“听得妹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哥受教了。”
宁初掩嘴轻笑,“二哥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宁泽安眉眼舒展着,脸上也恢复着往日的活力,他兴致勃勃地朝着宁初道,“小妹,我决定好,等娘亲去提完亲后,我就去找谢兄,这一次下江南我要随他去。”
“下江南?” 宁初抓住了这个字眼,“为何要下江南?”哪里虽说是谢家的大本营,可却是谢家嫡系的大本营,对谢耘这样的记名嫡系而言,并非是个好去处。
宁泽安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的,“谢兄说有一批货要从江南走出,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二哥准备什么时候约谢公子见面?”宁初突然问道。
“后日吧。”宁泽安刚说完就见宁初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他,后知后觉道,“小妹是想?”
“我也许久未见徐家姐姐了,二哥约谢家公子时,不妨让他带上徐姐姐。”
“也可。”宁泽安并未多想。
“二哥还有别的事吗?”宁初道,“没有的话妹妹要回初心阁了,今晚还有宫宴呢!”
宁泽安拍了下额头,连连摇头,“险些耽误妹妹的时间了,我没事了,妹妹忙自己的事去。”
“那二哥约到人了跟我说一声。”宁初叮嘱着。
宁泽安点头,“好。”
宁初回到初心阁,理解传唤了又晴。
“小姐。”又晴请了安后,就汇报着事情,“奴婢找了宁管家问过了,明达护卫并未回府?”
宁初惊得站了起来,“你说什么?没有回府?你确认过了吗?”
又晴点头,“奴婢再三确认了,明达护卫确实没有回府。”
宁初转头看向又晴,“今早启程时,你可看见明达?”
又灵细细想了想,摇头道,“印象中并未见到人。”
“那顾将军呢?”宁初想起了早上问傅骑尉时,对方的左右顾其言的态度,心头隐隐有些不安着。
“也未曾见到。”又灵这才后知后觉地察觉不妥,“小姐,会不会是...”又灵欲言又止,显然也是想到了司宇他们了。
“先不要自己吓自己。”宁初看向又灵,“易文就在燕京,他是阿渊的小厮,又是傅家出来的,定然是会知道或者有办法联系阿渊的,你去找他问上一问。”
“奴婢这就去。”又灵闻言顾不得行礼,匆匆离开了初心阁。
又晴看着脸色不对劲的二人,面露疑惑,“小姐,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但愿什么都没发生。”宁初忧心忡忡的,不欲多说,随口打发着又晴道,“今晚我要随父亲进宫赴宴,你先去准备一下宫宴要穿的服饰。”
“是小姐。”
夜色瞧瞧来临,直至宁初临近出发了,又灵都没有回来。
宁初只能怀揣着不安随江氏入宫了。
“见到皇后娘娘时,定要恭敬有加,谨言慎行。”江氏叨叨絮絮地话在耳边响起,宁初心不在焉地应着,心里头记挂着宁景安等人的安危。
“初初。”江氏突然停下了步伐,语气加重地看着对方,“你今晚是怎么了?总是心神不宁的?”
“啊!”宁初无意识地应了句,回过神时对上了江氏忧心忡忡的目光,宁初收敛了心神,定睛道,“娘亲抱歉,方才有些晃神了,您说的女儿都记下了。”
“宫里不比别处,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江氏以为女儿是太累了所以才精神不济,目光怜爱道,“初初,谨慎为上。”
“娘亲,女儿明白了。”宁初挽过江氏的胳膊道,“咱们走吧,迟到了就不好了。”
“嗯!”江氏见宁初有说有笑的,心头也安心了些许。
“这不是宁县君吗?”一道清脆的声音叫起,唤宁初的人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顾玉婉。
“臣妇/臣女给淑妃娘娘,魏王妃请安。”宁初恭顺地低下眸,朝着二人行礼
淑妃视线落在宁初身上,目光赤露,“宁县君,今日一见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宁初面色如常地接话,“淑妃娘娘妙赞了。”
“不必过谦,宁县君可是陛下都开口称赞过的巾帼不让须眉。”淑妃脸上的欣赏之色不似作假,这番操作倒是叫宁初有些迷糊了。
这时,凤仪宫的女官出来打断了几人的对话,“奴婢见过诸位,皇后娘娘有请宁县君、宁夫人。”
宁初朝着淑妃福身,“皇后娘娘相请,淑妃娘娘,魏王妃,臣女失陪了。”
“正好,本宫也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一起吧。”淑妃泰然自若地安排着,不容置疑地走在了前面,宁初和江氏相视一眼,默不作声地跟上了步伐。
淑妃虽表现得毫无恶意,可魏王与太子本就是敌对关系,身为魏王生母的淑妃,又岂会例外。宁初暗暗地提起了警惕。
凤仪宫很近,不过几息的功夫就到了。
踏入凤仪宫殿门时,殿内顿时安静了起来,十几双的眼睛刷刷地落到了四人身上。
宁初明显地感受到了皇后娘娘瞳孔微怔,隐晦地在她和淑妃身上打转的视线。
“臣妾/儿媳给皇后娘娘请安。”
“臣女/臣妇给皇后娘娘请安。”
“免礼。”皇后娘娘道,“淑妃今儿个倒是得空来凤仪宫了。”
淑妃倩笑连连,“太子平灾归来,臣妾又怎能不来祝贺一番,还望皇后娘娘莫嫌弃臣妾沾光才是。”
“淑妃说笑了,落座吧。”皇后不咸不淡地打发着人。
淑妃语气亲昵地看向一旁的宁初,“宁县君,宁夫人,可要随本宫一道?”
“君臣有别,臣女不敢僭越。”宁初不卑不亢地回话,她似乎摸到了淑妃的用意了。
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淑妃都在刻意地亲近自己,为的是什么呢?
当皇后的视线再次落到宁初身上时,她已经有了答案了。
淑妃此举究竟是不满宁家靠拢太子,还是想借自己向皇后示威,以此间隔宁家的皇后,让彼此落下嫌隙。
“宁县君尊礼守规,倒是个知进退的孩子,莫站着了,都落座吧。”皇后话里话外都有意帮宁初解围,一旁的宫婢亦上前引领着两人落座。
这一桩小插曲就这么轻轻地掀过去了。
宁初落座后,魏王妃举起茶杯遥遥敬她,“宁县君一介女儿之身,不畏艰难奔赴西北,救助百姓,这番魄力和胸怀,本王妃自愧不如;宁县君,本王妃敬你一杯,以此感谢宁县君为西北百姓所做的一切。”
“魏王妃过誉了,西北之所以能快速平复灾情,一是殿下身先士卒,运筹帷幄;二是大夫们不畏生死,日以夜继的救治,三是将士们生死置之度外,维持秩序,这才有了西北今日的局面。比起她们,宁初区区微薄之力,不敢居功。”
“果真如皇后娘娘所言,是个识大体的孩子。”雍国公夫人笑意晏晏地看着宁初,“居功而不自傲,身处险境而自强不息,刚柔并济,果然是虎父无犬女啊用。”
“国公夫人过誉了,这孩子年轻气盛,臣妇与夫君也时而头疼得很。”江氏一答一问地接着话,倒是将话题巧妙地转移到自己身上了。
“你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雍国公夫人埋汰道,“这么好的姑娘宁夫人还要埋汰着,不若予了我做女儿去。”
“什么好的你都要往府里扒拉,也不怕宁大人连夜上门找国公爷算账了。”皇后浅笑连连地调侃着,对雍国公夫人的亲近之意不言而喻。
“何必做女儿呢?国公夫人的嫡次子不是还未定亲吗?以本宫看,国公夫人若是真有意,不妨直接上门提亲去。”淑妃还颇为兴致地道,“这郎才女貌的,本宫也乐意做这个媒人。”
“淑妃有这闲心操心别家的事儿,倒不如关心关心魏王,这都成亲将近一年了,也没给皇室添个喜讯。”皇后毫不客气道,“若这宫中喜庆事儿多了,陛下心情一好说不得就痊愈了,依本宫看,魏王身侧还是少了些伺候的。“
说罢,皇后不容置喧地朝着一旁的女官道,“锦绣,宫宴后就挑几个姿容上佳的女子赐予魏王,顺道告知魏王,子嗣大事,不可马虎。”
顾玉婉手里的茶杯一下子跌到在桌面上,脸色苍白,眉目微红。
淑妃见状脸色一下子沉了起来,将火气尽数发泄在顾玉婉身上吗,沉声斥责,“多大的人了还这般毛手毛脚的,难怪连王爷也伺候不好,倒劳累了皇后娘娘操心。”
淑妃一通的指桑骂槐,倒是惹其了皇后的火,当即责问道,“魏王妃这是对本宫不满吗?”
“儿媳、儿媳不敢。”顾玉婉低下了头颅,袖摆下的五指聚拢成拳,忍气吞声,“儿媳谨遵皇后娘娘旨意。”
皇后语气冷漠,不为所动,“身为魏王妃,为皇家开枝散叶是你本分,魏王妃莫要颠本倒末了。”
顾玉婉以王妃之名,拢聚百官家眷募捐,风头尽出,又因为陛下身体欠佳,魏王把持操朝政,屡屡不肯拨药救援。
魏王顾家风头正盛,陛下精力不济,太子又生死不明,百官观望,那段时间逼得皇后也不得不暂避风头,忍气吞声。如今太子全胜归来,魏王也不得不伏低做小,这口恶气皇后自是不会再忍下去。
“儿媳谨遵皇后娘娘教诲。”顾玉婉低垂地眸里燃烧着熊熊烈火,不甘和屈辱侵蚀着她的内心,面上却不得不伏低做小,忍受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