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初在他的注视下揭开了盒子,里面赫然是一套粉雕玉琢的头面,样式是碟戏莲花,陪着一对流苏步摇,步摇上是并蒂花开的样式,还有莲子状的耳坠,含苞待放的额坠,坠着两侧由一串渐变色的珠子镶嵌起来。
“好别致的花样。”宁初仅一眼便喜欢上了。
傅文渊胸口涌上满满的成就感,期待地看着宁初道,“今日戴着它回门可好?”
宁初在他注视下缓缓点头,“好。”
傅文渊放下锦盒,扶着宁初坐在梳妆前,兴致勃勃地拿着簪子比划道,“我给你戴上。”
宁初由着他在头上折腾着,又灵在一旁指导着,折腾了一刻钟时间,顾文渊才将这套蝶戏莲花头面戴完。
再在两人身上各自佩戴了一对并蒂玉佩,从上到下相衬了起来。也是这时候,宁初才发现傅文渊的玉冠上亦是莲花的纹样。
傅文渊牵起宁初的手,交叠在一起的无名指上,映照着一对玉戒,傅文渊道,“这样别人都知道我们是夫妻了。”
果然,她就不能高看这家伙的心思,宁初甜声道,“夫君,咱们该出发了。”
一声夫君叫得傅文渊整个人晕乎乎的,直到站在宁府时,还久久不能回神。
“他这是怎么了?”宁景安看着全程咧着嘴的傅文渊,颇为嫌弃他这幅傻样子。
宁初笑而不语,“三哥,别管他,我们进府吧。”
宁景安点头,“好。”
飞柏推着宁景安,傅文渊跟在宁初身旁,亦步亦趋,甚至当着宁景安的面搀着宁初的胳膊,那黏糊劲儿看得宁景安直翻白眼。
“父亲、母亲,女儿回来了。”
傅文渊紧随着行礼,“阿渊给岳父岳母请安。”
“回来了就好。”宁母笑着上前握住宁初的手,亲亲热热的拉着坐了下来。
宁致远朝傅文渊道,“随便坐,就当自己家一般,不必拘束。”
“是岳父。”
“二哥呢!怎么没见人?”宁初环顾四周,问了句。
宁母摇头,“昨晚到现在都没回来,不知道在忙什么,也不遣个人回家说一声,都是不省心的。”
宁父帮衬了句,“他在宫中当值,自是以公事为重。”
“我也没说公事不重要,只是他这般总是不着家的,何时是个尽头。”宁母眉宇含愁,“如今泽安都弱冠之龄了,也不知道何时能成家。”
说到这里,宁母看向宁景安的目光含了丝幽怨。
宁景安轻咳一声,错开话题,“母亲,今日是妹妹回门日,咱们聊些开心的事。”宁景安转头道,“宁伯,你去看看厨房的午膳准备好没,让他们多做几道小姐爱吃的。”
宁母白了他一眼,“这还用你来说,早早就安排下了。”
“那就多加几道,难得齐聚一堂,我们好好说说话。”
宁伯道,“三公子说的是,老奴这就去办。”
“你就折腾吧你。”宁母点了点宁景安,拉着宁初道,“咱们母女两回院里说说话。”
宁初含笑点头。
傅文渊见其起身,也跟着站了起来。宁母看了一眼,满意地笑道,“景安,好好陪陪阿渊。”
“母亲放心。”宁景安挡在了傅文渊跟前,笑着应下。
傅文渊脚步停顿,目光不舍地落在宁初脸上,又克制的停在了原地。
宁景安看着他这幅难舍难分的模样,既高兴妹妹觅得良婿,又不悦这人抢了他妹妹,情绪复杂得很。
“跟我到书房说说话。”宁父发话了,两人毕恭毕敬地跟着走。
初心阁还是如她出阁时一般,但再次回来,宁初的心情却是变了许多。
“你的院子母亲让人日日打扫着,日后你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能住。”
宁初握着母亲的手,心生波动,“多谢母亲。”
宁母摸了摸宁初梳高的发髻,上面带着上好的玉饰,面色红润,瞧着便知过得极好,“女婿心里有你,母亲看得分明,日后你好好过,你过得好了,母亲就别无所求了。”
“母亲放心,我们会好好过的。”宁初顿了下道,“阿渊对我很好,雍国公府也很好。”
“雍国公公府后宅干净,长辈慈和,我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宁母转话道,“只是阿渊的身份在雍国公府多少有些尴尬,你们须得有心理准备。”毕竟雍国府那么大,又手握重兵,若是受人挑拨了,伤了兄弟舅甥之情就不好了。
宁母又道,“之前雍国公上门提前时,我与你父亲提了个要求,就是让你们成婚后独立成府,只是后来顾家落败,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宁初拍了怕宁母的手道,“母亲的意思我明白了,雍国公府对阿渊恩重如山,我们不会忘的。”
“你们都是好的。”宁母放心地笑了。
“夫人,前院来请,让你们赶紧到前厅去。”安嬷嬷的声音传了进来,打断了母女俩的谈话。
“可有说什么事?”宁母询问了句。
安嬷嬷摇头,“不曾言明,但来传话的是身边的小厮书竹。”
宁初接话道,“许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母亲我们先过去看看。”
“也好。”
当宁初在自家里见到李承徽时,愣住了。
“臣妇拜见陛下。”宁母的行礼声唤回了宁初的思绪,弯下身朝着李承徽行礼。
李承徽抬手道,“夫人不必多礼,起来吧。”
“谢陛下。”宁母起身后,朝着皇帝道,“不知陛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陛下见谅。”
“是朕来得突然,不怪夫人。”说罢李承徽视线落在宁初身上,那一身明艳的水红色妆扮让她在人群中格外出众。
李承徽道,“宁小姐这是今日回门吗?”
“回陛下,是的。”宁初应了句。
李承徽笑道,“倒是朕来得唐突了。”
宁父笑呵呵地接话,“陛下这话折煞小女了,您能光临寒舍,是臣下的荣幸。”
李承徽笑而不语,“既是回门日,莫叫朕扰了你们的雅兴,你们自顾忙自己的去。”
宁母道,“陛下说笑了,原也是聚到一起说说话,聚一聚的,陛下若是不嫌弃,午膳便在宁父用着,也好叫臣妇尽尽本分。”
“夫人盛情,朕就却之不恭了。”李承徽一口应下。
宁母含笑点头,“臣妇这就去安排。”
“有劳夫人了。”
宁母行了一礼,拉着宁初去厨房帮忙了。
李承徽则是与宁父几人闲聊着话,李承徽突兀地道,“傅统领在巡捕营也将近两年了,可有什么想说的?”
傅文渊略微思索道,“巡捕营与之打交道的人群十分杂乱,每日里也是穿街走巷维护京中治安,但也正因为营中巡捕皆是出身低层,他们更容易融进百姓之中,若是能着重培养一些人,他们会是陛下在京中最严密的眼线。”
宁景安道,“青楼、茶馆、客栈等地方往往是消息来往最密切的,可能无时无刻留意这些地方人流来往的,无异于是京中百姓,他们知根知底,是否来了生面孔或异常的人,往往他们是最先知晓的。若能将之整合起来,却是是股不错的情报网。”
“想法很是不错。”李承徽点了点头,“傅统领、泽安,你们二人将此事细化一下,写份折子交上来。”
“是陛下。”
“景安,你大哥在丰宁县任职也快满三年了吧。”
“今年7月整好三年。”宁景安答着话。
“也好。”李承徽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几人心底思索着话,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这转眼又是三年,明年这个时候,又是新一轮的科举,这京都该热闹起来了。”
宁致远笑着附和着,“大燕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也有余力供养子嗣读书识字,这般下去,不出二十年,满朝上下,定是人才济济,学士满堂。”
“若能如宁卿所言,那定是一个极好的未来。”
宁景安语气平淡得好像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陛下圣明,定能让大燕更加繁荣昌盛。”
李承徽哈哈笑了两声,抬手拍了拍宁景安肩膀,“若真有这么一天,景安你当是首功。”
宁父脚步微顿,朝着宁景安撇去一眼。
宁景安垂眸轻笑,“臣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望。”
“陛下、大人,午膳已备好,可入席了。”宁伯进门通报着。
宁父起身相请,“陛下,请移步。”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的,君臣相谈甚欢。直到送离圣驾,宁初都没想明白李承徽这一趟的用意何在。
“时辰也不早了,阿渊、初初,你们也早些回去吧。”宁父沉声道。
宁初点头,“是父亲。”
宁母拉着宁初手,依依不舍,“有空便多回来看看。”
“两家相隔不远,女儿会时常回来的,母亲莫要牵挂了。”宁初柔声地宽抚着。
“妹妹就在京都,母亲日后想念了,传个消息便是了,初初定会归家的。”宁景安打趣着话。
“三哥说的是。”两人配合着说话,倒是叫宁母的眼泪没落下来。
“岳母放心,我得空了就陪初初回府。”傅文渊这个女婿的话明显比他们兄妹二人的劝说更得用。
宁母擦着眼角,笑着朝傅文渊,“阿渊有心了。”
宁父道,“泽安,你送送你妹妹。”
“是父亲。”
送别宁初夫妻,宁致远和宁景安回了书房相谈。
“你与陛下达成了什么协议?”宁致远开门见山道。
宁景安不语,“父亲,陛下胸有乾坤,收拢皇权是迟早的事。”
宁致远语重深长道,“你如今已是荣安伯,□□养一世,何必掺和这趟浑身。”
“男儿立于世,总得有所求。”宁景安笑得淡然,“儿子虽身残,但也不愿浑浑噩噩渡过余生。”
“世家虽已势弱,但盘根错枝,一时难以断绝,如今门阀又起,寒门始终处于弱势,这非时间不可弥补的。”
“徐徐图之固然稳妥,可父亲等得,陛下却等不得。”宁景安道,“陛下不惜冒险,登基之间便以顾、崔、卢三家血祭,如今又岂能容忍其在兴风作浪,门阀想取而代之,也得看陛下愿不愿意。”
“你既意已决,日后行事万万小心。”
“儿子省得。”
“好别致的花样。”宁初仅一眼便喜欢上了。
傅文渊胸口涌上满满的成就感,期待地看着宁初道,“今日戴着它回门可好?”
宁初在他注视下缓缓点头,“好。”
傅文渊放下锦盒,扶着宁初坐在梳妆前,兴致勃勃地拿着簪子比划道,“我给你戴上。”
宁初由着他在头上折腾着,又灵在一旁指导着,折腾了一刻钟时间,顾文渊才将这套蝶戏莲花头面戴完。
再在两人身上各自佩戴了一对并蒂玉佩,从上到下相衬了起来。也是这时候,宁初才发现傅文渊的玉冠上亦是莲花的纹样。
傅文渊牵起宁初的手,交叠在一起的无名指上,映照着一对玉戒,傅文渊道,“这样别人都知道我们是夫妻了。”
果然,她就不能高看这家伙的心思,宁初甜声道,“夫君,咱们该出发了。”
一声夫君叫得傅文渊整个人晕乎乎的,直到站在宁府时,还久久不能回神。
“他这是怎么了?”宁景安看着全程咧着嘴的傅文渊,颇为嫌弃他这幅傻样子。
宁初笑而不语,“三哥,别管他,我们进府吧。”
宁景安点头,“好。”
飞柏推着宁景安,傅文渊跟在宁初身旁,亦步亦趋,甚至当着宁景安的面搀着宁初的胳膊,那黏糊劲儿看得宁景安直翻白眼。
“父亲、母亲,女儿回来了。”
傅文渊紧随着行礼,“阿渊给岳父岳母请安。”
“回来了就好。”宁母笑着上前握住宁初的手,亲亲热热的拉着坐了下来。
宁致远朝傅文渊道,“随便坐,就当自己家一般,不必拘束。”
“是岳父。”
“二哥呢!怎么没见人?”宁初环顾四周,问了句。
宁母摇头,“昨晚到现在都没回来,不知道在忙什么,也不遣个人回家说一声,都是不省心的。”
宁父帮衬了句,“他在宫中当值,自是以公事为重。”
“我也没说公事不重要,只是他这般总是不着家的,何时是个尽头。”宁母眉宇含愁,“如今泽安都弱冠之龄了,也不知道何时能成家。”
说到这里,宁母看向宁景安的目光含了丝幽怨。
宁景安轻咳一声,错开话题,“母亲,今日是妹妹回门日,咱们聊些开心的事。”宁景安转头道,“宁伯,你去看看厨房的午膳准备好没,让他们多做几道小姐爱吃的。”
宁母白了他一眼,“这还用你来说,早早就安排下了。”
“那就多加几道,难得齐聚一堂,我们好好说说话。”
宁伯道,“三公子说的是,老奴这就去办。”
“你就折腾吧你。”宁母点了点宁景安,拉着宁初道,“咱们母女两回院里说说话。”
宁初含笑点头。
傅文渊见其起身,也跟着站了起来。宁母看了一眼,满意地笑道,“景安,好好陪陪阿渊。”
“母亲放心。”宁景安挡在了傅文渊跟前,笑着应下。
傅文渊脚步停顿,目光不舍地落在宁初脸上,又克制的停在了原地。
宁景安看着他这幅难舍难分的模样,既高兴妹妹觅得良婿,又不悦这人抢了他妹妹,情绪复杂得很。
“跟我到书房说说话。”宁父发话了,两人毕恭毕敬地跟着走。
初心阁还是如她出阁时一般,但再次回来,宁初的心情却是变了许多。
“你的院子母亲让人日日打扫着,日后你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能住。”
宁初握着母亲的手,心生波动,“多谢母亲。”
宁母摸了摸宁初梳高的发髻,上面带着上好的玉饰,面色红润,瞧着便知过得极好,“女婿心里有你,母亲看得分明,日后你好好过,你过得好了,母亲就别无所求了。”
“母亲放心,我们会好好过的。”宁初顿了下道,“阿渊对我很好,雍国公府也很好。”
“雍国公公府后宅干净,长辈慈和,我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宁母转话道,“只是阿渊的身份在雍国公府多少有些尴尬,你们须得有心理准备。”毕竟雍国府那么大,又手握重兵,若是受人挑拨了,伤了兄弟舅甥之情就不好了。
宁母又道,“之前雍国公上门提前时,我与你父亲提了个要求,就是让你们成婚后独立成府,只是后来顾家落败,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宁初拍了怕宁母的手道,“母亲的意思我明白了,雍国公府对阿渊恩重如山,我们不会忘的。”
“你们都是好的。”宁母放心地笑了。
“夫人,前院来请,让你们赶紧到前厅去。”安嬷嬷的声音传了进来,打断了母女俩的谈话。
“可有说什么事?”宁母询问了句。
安嬷嬷摇头,“不曾言明,但来传话的是身边的小厮书竹。”
宁初接话道,“许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母亲我们先过去看看。”
“也好。”
当宁初在自家里见到李承徽时,愣住了。
“臣妇拜见陛下。”宁母的行礼声唤回了宁初的思绪,弯下身朝着李承徽行礼。
李承徽抬手道,“夫人不必多礼,起来吧。”
“谢陛下。”宁母起身后,朝着皇帝道,“不知陛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陛下见谅。”
“是朕来得突然,不怪夫人。”说罢李承徽视线落在宁初身上,那一身明艳的水红色妆扮让她在人群中格外出众。
李承徽道,“宁小姐这是今日回门吗?”
“回陛下,是的。”宁初应了句。
李承徽笑道,“倒是朕来得唐突了。”
宁父笑呵呵地接话,“陛下这话折煞小女了,您能光临寒舍,是臣下的荣幸。”
李承徽笑而不语,“既是回门日,莫叫朕扰了你们的雅兴,你们自顾忙自己的去。”
宁母道,“陛下说笑了,原也是聚到一起说说话,聚一聚的,陛下若是不嫌弃,午膳便在宁父用着,也好叫臣妇尽尽本分。”
“夫人盛情,朕就却之不恭了。”李承徽一口应下。
宁母含笑点头,“臣妇这就去安排。”
“有劳夫人了。”
宁母行了一礼,拉着宁初去厨房帮忙了。
李承徽则是与宁父几人闲聊着话,李承徽突兀地道,“傅统领在巡捕营也将近两年了,可有什么想说的?”
傅文渊略微思索道,“巡捕营与之打交道的人群十分杂乱,每日里也是穿街走巷维护京中治安,但也正因为营中巡捕皆是出身低层,他们更容易融进百姓之中,若是能着重培养一些人,他们会是陛下在京中最严密的眼线。”
宁景安道,“青楼、茶馆、客栈等地方往往是消息来往最密切的,可能无时无刻留意这些地方人流来往的,无异于是京中百姓,他们知根知底,是否来了生面孔或异常的人,往往他们是最先知晓的。若能将之整合起来,却是是股不错的情报网。”
“想法很是不错。”李承徽点了点头,“傅统领、泽安,你们二人将此事细化一下,写份折子交上来。”
“是陛下。”
“景安,你大哥在丰宁县任职也快满三年了吧。”
“今年7月整好三年。”宁景安答着话。
“也好。”李承徽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几人心底思索着话,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这转眼又是三年,明年这个时候,又是新一轮的科举,这京都该热闹起来了。”
宁致远笑着附和着,“大燕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也有余力供养子嗣读书识字,这般下去,不出二十年,满朝上下,定是人才济济,学士满堂。”
“若能如宁卿所言,那定是一个极好的未来。”
宁景安语气平淡得好像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陛下圣明,定能让大燕更加繁荣昌盛。”
李承徽哈哈笑了两声,抬手拍了拍宁景安肩膀,“若真有这么一天,景安你当是首功。”
宁父脚步微顿,朝着宁景安撇去一眼。
宁景安垂眸轻笑,“臣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望。”
“陛下、大人,午膳已备好,可入席了。”宁伯进门通报着。
宁父起身相请,“陛下,请移步。”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的,君臣相谈甚欢。直到送离圣驾,宁初都没想明白李承徽这一趟的用意何在。
“时辰也不早了,阿渊、初初,你们也早些回去吧。”宁父沉声道。
宁初点头,“是父亲。”
宁母拉着宁初手,依依不舍,“有空便多回来看看。”
“两家相隔不远,女儿会时常回来的,母亲莫要牵挂了。”宁初柔声地宽抚着。
“妹妹就在京都,母亲日后想念了,传个消息便是了,初初定会归家的。”宁景安打趣着话。
“三哥说的是。”两人配合着说话,倒是叫宁母的眼泪没落下来。
“岳母放心,我得空了就陪初初回府。”傅文渊这个女婿的话明显比他们兄妹二人的劝说更得用。
宁母擦着眼角,笑着朝傅文渊,“阿渊有心了。”
宁父道,“泽安,你送送你妹妹。”
“是父亲。”
送别宁初夫妻,宁致远和宁景安回了书房相谈。
“你与陛下达成了什么协议?”宁致远开门见山道。
宁景安不语,“父亲,陛下胸有乾坤,收拢皇权是迟早的事。”
宁致远语重深长道,“你如今已是荣安伯,□□养一世,何必掺和这趟浑身。”
“男儿立于世,总得有所求。”宁景安笑得淡然,“儿子虽身残,但也不愿浑浑噩噩渡过余生。”
“世家虽已势弱,但盘根错枝,一时难以断绝,如今门阀又起,寒门始终处于弱势,这非时间不可弥补的。”
“徐徐图之固然稳妥,可父亲等得,陛下却等不得。”宁景安道,“陛下不惜冒险,登基之间便以顾、崔、卢三家血祭,如今又岂能容忍其在兴风作浪,门阀想取而代之,也得看陛下愿不愿意。”
“你既意已决,日后行事万万小心。”
“儿子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