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十一年,正月。
春寒料峭,刺骨的风穿过长安的小巷,吹散炭火残留在衣服上的余温,冻得人鼻尖发红。
瑟缩着身体的伍忧躲在堆积杂物的角落,连呼吸都变得缜谨慎。不远处的宁安街火把摇曳着点燃夜空,却直让她胆战。
“给我搜!不能让那个小丫头跑了!”凶恶的男声在这寂静幽巷回荡,听得人心惊。
话音刚落,密密麻麻的脚步声四散,犹如撒下平静湖面的一张渔网。
她也无从得知情况怎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样,明明清晨时分母亲还摸着她的头说要为她筹备十一岁生辰,父亲临上朝前还同她说今日会早些归家陪她。
然而直至黄昏,伍忧等来的不是父亲归来,而是一队官兵将伍家团团包围,领头的校尉说父亲结党营私,罪证确凿。
伍家上下二十一口,除她以外悉数入狱、无一幸免——是奶娘,在伍家被包抄前将她偷偷送了出来。
“小姐,快跑!去凉州找谈将军,他会帮你。”奶娘说完这句,决绝地关上了门。
她不敢回头,只能一直跑一直跑,跑累了,便躲进阴暗的巷子里残喘,好似一条瓦影之鱼。
身后不时传来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脚步声,让她一次次坠入绝望的深渊又一次次挣扎着爬出来。
可她连城门都逃不出去,遑论凉州。泛红的眼眶盈满水雾,伍忧倔强地不肯让它流下。
旋即她再次振作起来,活动着僵硬发麻的手脚,用被刮破的衣袖拭去眼泪,小心翼翼钻进更昏暗的巷子。
她无数次告诉自己不能死!起码不能死在这里!
借着影影绰绰的月光,伍忧沿着墙根艰难移动,本就轻薄的衣衫被刮破,俨然挡不住入夜的寒凉,加之三个时辰未进水米,她的体力愈来愈支撑不住。
汪!汪汪!
划破夜空的两声犬吠,犹一道闷雷,撕开心脏掏出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彻底将伍忧置身绝境。她何德何能,竟让他们动用了宫里的犬辅。
散落的光点渐渐聚拢过来,是渔夫收网的征兆。
她已穷途未路。
伍忧颓然跌坐在地,清秀的脸上几道干涸的泥痕,衬得黯淡的眼神更悲戚。
霎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抓住伍忧的手腕,干净的少年音混着急促的呼吸开口:“终于找到你了,小忧。”
抬眸,一张熟悉的面孔,额头鬓角皆渗着汗,蜿蜒着凝聚在下巴。
“槿安哥哥...”
喊出这句后,伍忧满心的委屈再压抑不住,化作一行行苦涩的泪砸在地上,也砸在砚槿安心上,晕开一片不忍。
“小忧别怕,我带你出去。”
他心疼地把她抱进怀里,小小的胸腔里,心跳声打鼓似的响,他从接到消息后就一直在找她,跑遍了大街小巷,终于先人一步找到她。
二人依偎片刻后,砚槿安带着伍忧逃离了那条无尽黑暗的巷子。
一高一低的身影融进浓墨一般的夜色,只余下被火光映红的残月。
天永九年,五月。
四四方方的直棂窗洒下吝啬的月光,衬得一滴一滴掉落的鲜血甚是触目惊心。
呜咽声被布条死死堵在喉咙,涎水搅进腥甜的味道,粗糙的木棍连续不断地打在发黄的棉被上,发出沉闷的反抗。
几步距离的木桌上,瓷白的茶盏被一只素手端起,不疾不徐地品抿一口后,冷谈开口:“现下什么时辰了?”
挥动木棍的狱卒停下动作,拱手回道:“禀少卿大人,子时了。”
“既如此,带他下去签字画押吧。”
“是。”
言毕,狱卒将犯人身上的棉被和布条解开扔到一旁,递了个眼神给旁边站着的狱卒,二人一起将人拖住往外走。
经过她旁边时,犯人用仅存的一丝意识低吼道:“伍寒乔你个毒妇,你敢动我!你不得好死!”
犯人的气息微弱,声音嘶哑犹如含着一把沙子,碾过咽喉时带出一口血痰,将苍白的唇染得黑红。
伍寒乔不语,只挤出一个浅淡的笑,眸色寒如冰霜,看得旁边的狱卒不自觉缩了缩脖子,脚步加快将人带离此处。
翌日。
夏初的晨曦比往日露头稍早,伍寒乔拿过衣桁上的深绯官服熟稔换上,她身边并无贴心之人服侍,又常宿大理寺偏院,遂大小事务都自己着手惯了。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县丞杀人案昨夜已审理判决,卷宗也送往刑部复查,但那王县丞背后涉及势力牵连甚广,她须得亲自向圣上呈报请示。
骑马疾驰一炷香后,伍寒乔行至宫门前,李公公如常候在此处等她,引着她前往明殿。
长廊上不时有宫女太监路过、行礼,李公公几次欲言又止都被打断,临进明殿前,适才得以开口,低声提醒道:“圣上今日心情不虞,少卿回话务必三思。”
伍寒乔小声谢过李公公后,推门进殿。
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加身的明泽女皇正埋首案间,乌黑的长发用冠冕束起,细细的珠链流苏垂落在面颊两边,眉头皱得很深。
伍寒乔躬身行礼道:“臣参见圣上。”
明泽默不作声地抬眸扫视底下的伍寒乔一眼,不发一言,继而又开始批阅手上的奏折。
殿内空气在一瞬间凝结,伍寒乔低着头瞧不见明泽的神情,但这别有深意的沉默足够让她明白,这是陛下在敲打她。
左不过又有人递折子参她了。
她倒不甚在意,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
就是这脖子久久低垂着实有点酸,酸得让她咬牙好奇写折子的究竟是哪些老混蛋了!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明泽才放下手中的笔,语气自带威严道:“起来回话。”
“谢圣上。”伍寒乔抬头的瞬间悄然活动了几下发酸的脖颈,回话道:“昨夜臣审的那个王林,是吏部侍郎提拔的。”
明泽微顿,瞥一眼手边的折子,面上波澜不惊,说出的话却已经情绪翻涌,“又是吏部?这是第几次了?”
“回圣上,三次。”
早先伍寒乔查获过两桩案子,涉案官员的背后推举之人,皆是吏部侍郎陈书文。
伍寒乔觑一眼明泽的神色,试探性地开口道:“此案证据确凿,王林也已画押认罪,圣上认为该如何裁决?”
伍寒乔看似是在请示,实则说出的话根本不留余地。只因她心中知晓明泽怀着别的心思,可她不愿,不愿就此放过王林。
杀人偿命,本该如此。
二人就这样无声对峙着,殿上的人步步紧逼,殿下的人刚毅不屈。
瞧着伍寒乔这副不折不挠的模样,明泽心中颇有感慨,当初她将人从凉州提拔上京时,瞧上的便是她这刚硬的性子。本以为官场周旋一遭下来,她会圆滑世故些许,不曾想变得更加锋芒外露了。
也难怪她树敌众多,以至朝中许多官员见了她都退避三舍,参她的奏折一日比一日多。
良久,明泽似妥协般开口,“就按你们审的来吧。”
听到这话,伍寒乔眼神闪过一丝欣慰,再次行礼道:“圣上圣明。”
“还有,”伍寒乔刚想退下,明泽再度开口,“朕说过多次了,你既身在朝廷,即便诸多不愿,也应当与同僚们多多走动互通有无...”
说到此处,明泽的手指意有所指地在前方一叠奏折上轻点了几下,后半句未尽之言蕴含其间:朕不想再收到参你的折子了。
“臣时常都有去同僚府上拜访。”伍寒乔一本正经回答,眼神坚定。
明泽被她这副模样气得头疼扶额,语气里的气恼一触即发,“你说的拜访便是带着部下上人家的府邸搜查一通,之后再将人带回你大理寺的地牢盘问一番吗?”
“是,臣此举不仅洗清了几位大人的嫌疑,也替圣上验明了他们的忠心。”伍寒乔答得理直气壮。
明泽听罢,先前的困惑豁然开朗,难怪近日的奏疏除却一向颇有微词的几个老顽固,还多出好几本自己底下人写的。
原来这丫头竟是将人都得罪了个遍。
原因算是明了了,就是这心中的郁闷也不减反增。
“那刑部说的先斩后奏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根据刑部尚书奏疏所言,一月前刑部正在查的案子凶手被大理寺的人抓到,可伍寒乔不仅没能将人交给刑部,反而带回大理寺审问,之后只还给刑部一个表面无异但内伤惨重的凶手和一张画了押的罪状。
“当时情势紧急,臣也是无奈之举,之后罪证和犯人臣都物归原主,刑部也顺利结案了,区区小事惊扰到圣上,臣有罪。”
只言有罪,不道知罪,看来是并不想认下。
明泽手指揉按着太阳穴,闭目长叹道:“罢了,往后你做事多多思虑,切记谨慎些吧。”
“臣遵旨。”
“对了,此前翰林院失踪的张明,查得如何了?”
“臣派人搜查了他家,张府上下的人也都盘查过了,暂无嫌疑,臣打算进翰林院调查,望圣上准允。”
“准了,朕还给你找了个帮手,翰林院有位上任不久的侍讲学士,朕已找人查过,是个可用之人。”
“圣上不信任臣的能力?”伍寒乔向来独来独往,惯不喜与人为伍;即便是明泽的人,亦是如此。
“自然不是,是你的性子太直,树敌太多日后会成为你做事的阻碍,他性子温和、处事周全,从旁助你,事半功倍。”
伍寒乔清楚明泽此番也是好意,但她心有顾虑,不得不回绝,“圣上有心,臣感激不尽,可是......”
话说到一半,门外忽而响起李公公的声音,“回圣上,人带到了。”
“让他进来,”明泽冲门外道,而后朝伍寒乔道:“正好,朕方才叫人把他带来了,你且见上一面再下定论。”
看来圣上是铁了心要把人放到她身边,事已至此,伍寒乔只得噤声候着。
身后的门推开又被关上,伍寒乔听到一个沉稳的脚步声自后徐徐靠近,随之一角柳绿衣袂撞进余光,翩翩然如翻飞的竹叶。
青松般挺拔的身形站定在她身侧,躬身行礼的同时开口道:“微臣参见圣上。”
似曾相识的声音,青涩不再,清澈依旧。
彼时听之,每每令人心安、令人平静。
可此时伍寒乔却眼含诧异,嘴唇微张地去瞧那张半掩在宽袖下的侧脸,一如眺望九年前那晚熠熠生辉的皎皎残月。
渐渐地,他转过身来,视线与伍寒乔交汇,眸中柔情如纱似雾,唇边浅笑明媚温暖。
薄唇轻启,字字如珠:“翰林院砚槿安,见过少卿大人。”
春寒料峭,刺骨的风穿过长安的小巷,吹散炭火残留在衣服上的余温,冻得人鼻尖发红。
瑟缩着身体的伍忧躲在堆积杂物的角落,连呼吸都变得缜谨慎。不远处的宁安街火把摇曳着点燃夜空,却直让她胆战。
“给我搜!不能让那个小丫头跑了!”凶恶的男声在这寂静幽巷回荡,听得人心惊。
话音刚落,密密麻麻的脚步声四散,犹如撒下平静湖面的一张渔网。
她也无从得知情况怎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样,明明清晨时分母亲还摸着她的头说要为她筹备十一岁生辰,父亲临上朝前还同她说今日会早些归家陪她。
然而直至黄昏,伍忧等来的不是父亲归来,而是一队官兵将伍家团团包围,领头的校尉说父亲结党营私,罪证确凿。
伍家上下二十一口,除她以外悉数入狱、无一幸免——是奶娘,在伍家被包抄前将她偷偷送了出来。
“小姐,快跑!去凉州找谈将军,他会帮你。”奶娘说完这句,决绝地关上了门。
她不敢回头,只能一直跑一直跑,跑累了,便躲进阴暗的巷子里残喘,好似一条瓦影之鱼。
身后不时传来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脚步声,让她一次次坠入绝望的深渊又一次次挣扎着爬出来。
可她连城门都逃不出去,遑论凉州。泛红的眼眶盈满水雾,伍忧倔强地不肯让它流下。
旋即她再次振作起来,活动着僵硬发麻的手脚,用被刮破的衣袖拭去眼泪,小心翼翼钻进更昏暗的巷子。
她无数次告诉自己不能死!起码不能死在这里!
借着影影绰绰的月光,伍忧沿着墙根艰难移动,本就轻薄的衣衫被刮破,俨然挡不住入夜的寒凉,加之三个时辰未进水米,她的体力愈来愈支撑不住。
汪!汪汪!
划破夜空的两声犬吠,犹一道闷雷,撕开心脏掏出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彻底将伍忧置身绝境。她何德何能,竟让他们动用了宫里的犬辅。
散落的光点渐渐聚拢过来,是渔夫收网的征兆。
她已穷途未路。
伍忧颓然跌坐在地,清秀的脸上几道干涸的泥痕,衬得黯淡的眼神更悲戚。
霎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抓住伍忧的手腕,干净的少年音混着急促的呼吸开口:“终于找到你了,小忧。”
抬眸,一张熟悉的面孔,额头鬓角皆渗着汗,蜿蜒着凝聚在下巴。
“槿安哥哥...”
喊出这句后,伍忧满心的委屈再压抑不住,化作一行行苦涩的泪砸在地上,也砸在砚槿安心上,晕开一片不忍。
“小忧别怕,我带你出去。”
他心疼地把她抱进怀里,小小的胸腔里,心跳声打鼓似的响,他从接到消息后就一直在找她,跑遍了大街小巷,终于先人一步找到她。
二人依偎片刻后,砚槿安带着伍忧逃离了那条无尽黑暗的巷子。
一高一低的身影融进浓墨一般的夜色,只余下被火光映红的残月。
天永九年,五月。
四四方方的直棂窗洒下吝啬的月光,衬得一滴一滴掉落的鲜血甚是触目惊心。
呜咽声被布条死死堵在喉咙,涎水搅进腥甜的味道,粗糙的木棍连续不断地打在发黄的棉被上,发出沉闷的反抗。
几步距离的木桌上,瓷白的茶盏被一只素手端起,不疾不徐地品抿一口后,冷谈开口:“现下什么时辰了?”
挥动木棍的狱卒停下动作,拱手回道:“禀少卿大人,子时了。”
“既如此,带他下去签字画押吧。”
“是。”
言毕,狱卒将犯人身上的棉被和布条解开扔到一旁,递了个眼神给旁边站着的狱卒,二人一起将人拖住往外走。
经过她旁边时,犯人用仅存的一丝意识低吼道:“伍寒乔你个毒妇,你敢动我!你不得好死!”
犯人的气息微弱,声音嘶哑犹如含着一把沙子,碾过咽喉时带出一口血痰,将苍白的唇染得黑红。
伍寒乔不语,只挤出一个浅淡的笑,眸色寒如冰霜,看得旁边的狱卒不自觉缩了缩脖子,脚步加快将人带离此处。
翌日。
夏初的晨曦比往日露头稍早,伍寒乔拿过衣桁上的深绯官服熟稔换上,她身边并无贴心之人服侍,又常宿大理寺偏院,遂大小事务都自己着手惯了。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县丞杀人案昨夜已审理判决,卷宗也送往刑部复查,但那王县丞背后涉及势力牵连甚广,她须得亲自向圣上呈报请示。
骑马疾驰一炷香后,伍寒乔行至宫门前,李公公如常候在此处等她,引着她前往明殿。
长廊上不时有宫女太监路过、行礼,李公公几次欲言又止都被打断,临进明殿前,适才得以开口,低声提醒道:“圣上今日心情不虞,少卿回话务必三思。”
伍寒乔小声谢过李公公后,推门进殿。
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加身的明泽女皇正埋首案间,乌黑的长发用冠冕束起,细细的珠链流苏垂落在面颊两边,眉头皱得很深。
伍寒乔躬身行礼道:“臣参见圣上。”
明泽默不作声地抬眸扫视底下的伍寒乔一眼,不发一言,继而又开始批阅手上的奏折。
殿内空气在一瞬间凝结,伍寒乔低着头瞧不见明泽的神情,但这别有深意的沉默足够让她明白,这是陛下在敲打她。
左不过又有人递折子参她了。
她倒不甚在意,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
就是这脖子久久低垂着实有点酸,酸得让她咬牙好奇写折子的究竟是哪些老混蛋了!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明泽才放下手中的笔,语气自带威严道:“起来回话。”
“谢圣上。”伍寒乔抬头的瞬间悄然活动了几下发酸的脖颈,回话道:“昨夜臣审的那个王林,是吏部侍郎提拔的。”
明泽微顿,瞥一眼手边的折子,面上波澜不惊,说出的话却已经情绪翻涌,“又是吏部?这是第几次了?”
“回圣上,三次。”
早先伍寒乔查获过两桩案子,涉案官员的背后推举之人,皆是吏部侍郎陈书文。
伍寒乔觑一眼明泽的神色,试探性地开口道:“此案证据确凿,王林也已画押认罪,圣上认为该如何裁决?”
伍寒乔看似是在请示,实则说出的话根本不留余地。只因她心中知晓明泽怀着别的心思,可她不愿,不愿就此放过王林。
杀人偿命,本该如此。
二人就这样无声对峙着,殿上的人步步紧逼,殿下的人刚毅不屈。
瞧着伍寒乔这副不折不挠的模样,明泽心中颇有感慨,当初她将人从凉州提拔上京时,瞧上的便是她这刚硬的性子。本以为官场周旋一遭下来,她会圆滑世故些许,不曾想变得更加锋芒外露了。
也难怪她树敌众多,以至朝中许多官员见了她都退避三舍,参她的奏折一日比一日多。
良久,明泽似妥协般开口,“就按你们审的来吧。”
听到这话,伍寒乔眼神闪过一丝欣慰,再次行礼道:“圣上圣明。”
“还有,”伍寒乔刚想退下,明泽再度开口,“朕说过多次了,你既身在朝廷,即便诸多不愿,也应当与同僚们多多走动互通有无...”
说到此处,明泽的手指意有所指地在前方一叠奏折上轻点了几下,后半句未尽之言蕴含其间:朕不想再收到参你的折子了。
“臣时常都有去同僚府上拜访。”伍寒乔一本正经回答,眼神坚定。
明泽被她这副模样气得头疼扶额,语气里的气恼一触即发,“你说的拜访便是带着部下上人家的府邸搜查一通,之后再将人带回你大理寺的地牢盘问一番吗?”
“是,臣此举不仅洗清了几位大人的嫌疑,也替圣上验明了他们的忠心。”伍寒乔答得理直气壮。
明泽听罢,先前的困惑豁然开朗,难怪近日的奏疏除却一向颇有微词的几个老顽固,还多出好几本自己底下人写的。
原来这丫头竟是将人都得罪了个遍。
原因算是明了了,就是这心中的郁闷也不减反增。
“那刑部说的先斩后奏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根据刑部尚书奏疏所言,一月前刑部正在查的案子凶手被大理寺的人抓到,可伍寒乔不仅没能将人交给刑部,反而带回大理寺审问,之后只还给刑部一个表面无异但内伤惨重的凶手和一张画了押的罪状。
“当时情势紧急,臣也是无奈之举,之后罪证和犯人臣都物归原主,刑部也顺利结案了,区区小事惊扰到圣上,臣有罪。”
只言有罪,不道知罪,看来是并不想认下。
明泽手指揉按着太阳穴,闭目长叹道:“罢了,往后你做事多多思虑,切记谨慎些吧。”
“臣遵旨。”
“对了,此前翰林院失踪的张明,查得如何了?”
“臣派人搜查了他家,张府上下的人也都盘查过了,暂无嫌疑,臣打算进翰林院调查,望圣上准允。”
“准了,朕还给你找了个帮手,翰林院有位上任不久的侍讲学士,朕已找人查过,是个可用之人。”
“圣上不信任臣的能力?”伍寒乔向来独来独往,惯不喜与人为伍;即便是明泽的人,亦是如此。
“自然不是,是你的性子太直,树敌太多日后会成为你做事的阻碍,他性子温和、处事周全,从旁助你,事半功倍。”
伍寒乔清楚明泽此番也是好意,但她心有顾虑,不得不回绝,“圣上有心,臣感激不尽,可是......”
话说到一半,门外忽而响起李公公的声音,“回圣上,人带到了。”
“让他进来,”明泽冲门外道,而后朝伍寒乔道:“正好,朕方才叫人把他带来了,你且见上一面再下定论。”
看来圣上是铁了心要把人放到她身边,事已至此,伍寒乔只得噤声候着。
身后的门推开又被关上,伍寒乔听到一个沉稳的脚步声自后徐徐靠近,随之一角柳绿衣袂撞进余光,翩翩然如翻飞的竹叶。
青松般挺拔的身形站定在她身侧,躬身行礼的同时开口道:“微臣参见圣上。”
似曾相识的声音,青涩不再,清澈依旧。
彼时听之,每每令人心安、令人平静。
可此时伍寒乔却眼含诧异,嘴唇微张地去瞧那张半掩在宽袖下的侧脸,一如眺望九年前那晚熠熠生辉的皎皎残月。
渐渐地,他转过身来,视线与伍寒乔交汇,眸中柔情如纱似雾,唇边浅笑明媚温暖。
薄唇轻启,字字如珠:“翰林院砚槿安,见过少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