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兴眼皮一跳,视线在被宋雁书挟持那人身上一扫而过。
宋小姐此前可不是这样的态度,他不由在心中嘀咕,难道宋小姐已经知道是中书令大人在监视她了?
那探子被康兴用看死人的眼神盯了一瞬,顿时汗流如注,强烈地求生欲让他僵硬地扭了扭脖子,拼命想证明自己并未出卖主人。
可惜康兴已满脸堆笑地几步跨下阶梯,弓腰作揖道:“恕小的眼拙,小的只听得门外吵嚷,竟未看见宋小姐,小姐恕罪。”
宋雁书顿了顿,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态度过激,缓和了神色道:“总管客气,我因这贼人的事有些气愤,冒犯了。”
康兴忙道:“小姐这是说得哪里话,岂不是折煞小的了?”
见宋雁书神情缓和下来,康兴顿时又迷惑了,他看向那个探子,见他神情激动,似乎在拼命想表达什么,顿了顿道:“宋小姐,此人是谁?”
宋雁书看了那探子一眼,手中力度增强,并未回答康兴的话,而是转向百姓道:“多谢各位相送,雁书已到中书令大人府上了,相信中书令大人一定会为小女做主的,各位请回吧。”
中书令在京陵城跋扈非常,若是今日之事不奏效,难免会连累这些百姓,还是让他们早早散去为好。
百姓们踌躇了一会,一人道:“我们可为小姐作证。”
康兴的视线扫过那人。
宋雁书向前一步,刚好挡住康兴的视线,她看了一眼康兴,康兴连忙低下头去。
宋雁书笑道:“总管可暂派人押解此人?”
康兴一怔,似乎这时才反应过来,忙召了两人上前,连道:“自然,自然。”
宋雁书似有所指地道:“此人武艺不错,你们可要小心。”
康兴一心以为宋雁书已知探子是中书府的,是以一直没想到宋雁书会将此人交到他手中,此刻听得此言心思刚一动,又听见宋雁书这句嘱托,顿时消了心思。
瞧宋小姐的态度言行,倒不似已知此人是中书府的,但若是人在他手中逃了或死了,恐怕不是也是了。
那两人不认识这探子,是以并不知自家总管心中已转了几转,没见到有其他命令,便上前死死押住了。
宋雁书手中得空,这才整衣向百姓深深一揖,“各位一路相送,雁书感激于心,只是各位并未亲眼看到这探子跟随,又要如何作证呢?”
百姓顿时哑然。
是啊,他们见到此人时,就已是宋小姐押着了。
几人顿时有些踌躇,又见府门前那持剑侍立的侍卫,后怕渐渐涌起来,便有些想退去了。
康兴心中猜测宋小姐并不知道此人来历时,心中便松了一口气,此时见了百姓这般模样,便彻底放下心来。
宋雁书说这话,其实是为了解除他们身上的危险。这探子是中书府的人已是十有八九了,刚刚那人作证的话倒像是亲眼看见了,若是康兴担心此事暴露,灭口也不是不可能。
宋雁书心中已隐隐有些后悔将百姓牵扯进来了。
她将百姓和康兴的神色尽收眼底,转向百姓笑道:“中书大人和康总管自雁书回京便照顾有加,想来中书令大人一定会抓出幕后主使,为雁书做主的。”
康兴上前笑道:“这是自然,宋将军为国尽忠,大人自当为大将军照顾好小姐。”
宋雁书心中一顿,康兴竟当众牵扯父亲和中书令的关系,只是这话是从朝堂角度来说的,她也不好驳斥,倒是她小看康兴了。
也是,能在中书令手下做到主管,并将许多重要的事都交于他做的,能是什么简单的人?
想了想,她感动道:“大人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关爱朝臣家眷,实在是朝堂之福,百姓之幸。雁书回京不过几日,大人便关怀备至,雁书心中实在感激万分。是以遇到贼人,便忝颜前来,求大人做主。只是……”
宋雁书似乎有些迟疑,“若是大人有何难处,雁书自当离开。”
中书令确实关心她,但这不是中书令与宋国忠有什么私交,而是中书令仁义之至,对朝中大臣都是如此关心。
何况北塞与京陵城相距千里,她宋家十几年就只有她回来了几日,与中书令能有什么交情?
而她遇到贼人来中书府求助,也不是因为之前便与中书令有什么交情,而是回京时日尚短,求助四下无门,只好厚着脸皮来找频频关心她的中书令帮忙。
若是不愿帮忙,她立马就走。
总堵着门说东说西的做什么?
康兴笑意一僵,但见宋雁书低垂着眼,似乎有些羞怯,说到最后几句时还有些难过,仿佛刚刚的话皆是肺腑之言,上次与中书令说话时又并未刻意疏远中书令与宋将军的关系,反而说宋将军让她有事便来找中书令。
当然,他当时便怀疑那是宋小姐为让中书令出手救助南来流民的说辞,但见了宋雁书此刻的神情,心中还是不由疑惑难道是他想多了?
他连忙让开门道:“小的话多了几句,惹小姐不快,大人已在内等候,小姐请。”
宋雁书又回头嘱托几句,让百姓尽快散去,这才跟着康兴进去。
路上康兴又试探了几句此人的身份,宋雁书一一应对过去,硬是一点没透露。
进了书房,见中书令端坐在案后,面带笑意地望着她。
宋雁书顿时如受委屈的孩子见到家长一般,找到了支柱,她强自镇定,行了礼后哽咽道:“自回京陵城后,雁书便总觉得有人在暗中跟随,是以几次设计甩开,试图抓到暗中贼子,可惜一直没成功,今日我想念父亲,回了将军府,这贼子竟也跟进去,才让我有机会擒住。”
宋雁书垂泪,又不愿在外人面前表现脆弱,稍稍别过脸哽咽道:“上次见面,中书令大人称雁书有何事都可来寻大人,是以今日擒了这贼人之后雁书便冒昧上门,请大人为雁书做主。”
她看向中书令,满眶的泪水将落未落,“雁书不明白,这贼人为何要暗中监视我。”
康哲之忙让康兴搬来椅子,让宋雁书坐下,道:“雁书莫要伤心,康伯伯定会为你做主。”
说完,康哲之看向一旁已有些傻眼的探子,目中隐含威严,“你受何人指使,监视宋小姐做什么?”
一旁服侍的人赶紧上前,取下探子口中的锦帕。
那锦帕入口极深,压住了舌根,此时被骤然抽出,那人顿时干呕,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缓过来,便又听得上面道。
“你若实话说出,本官或可饶你一命,若是满口谎言,本官定不轻饶!”
那探子一个激灵,康哲之在“谎言”二字上语气极重,仿佛是在警告他实话实说,可实际上他若真是实话实说,恐怕几次都不够死的。
探子仓惶看了康兴一眼,见他躲过他的视线,口中发苦,又看向宋雁书,见她只垂着头,越发无措。
短暂的几个瞬息之间,屋中气氛顿时一凝。
探子只觉举目空茫,往日背叛中书令之人的惨烈下场都在他眼前一一闪过,不少还是由他亲自下手的,顿时浑身抖如筛糠,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康兴上前一步,厉声道:“大人问话,为何不答?!”
说完,他语气一缓,“可是背后之人不好说?”
康兴似是安抚道:“只要不是胡乱攀咬,你首告有功,大人不会追究。”
那探子听得胡乱攀咬一词,心中咯噔一声,哪还顾得上别的,吓极一般顿首求饶道:“大人,无人指使小的,是小的见小姐衣着华丽,身边又无侍卫,便想弄些钱财……小的有罪,不知是宋小姐,小的有罪……”
宋雁书在街上当众说他已供出幕后之人,他又无法当面喊冤,此时一句“谎言”,一句“胡乱攀咬”似乎句句都在点他,满心惊惧下,只想着自己一肩揽下,或许中书令会看在他多年苦劳的份上给他个痛快。
中书令看着下首的探子,无语了片刻,随即有些恼恨,康兴这都是从哪里找来的废物!
如此明显的暗示都听不出来,他监视过那么多朝中重臣,随便挑一个与他政见不合的供出来不就行了?宋雁书分明说自她回京陵城便有人跟着她,他怎会不知她身份,如今编出这套谎话来,分明就是其中有鬼!
康兴也在心中暗骂,却也不得不上前打圆场道:“好大胆的贼人,竟敢将主意打到宋小姐头上!不过……”
康兴语气一顿,一拱手道:“你以为如此便可糊弄过中书令大人吗?宋小姐入京那日曾当众亮面,你眼睛长脑后去了,竟认不得宋小姐?还不如实招来,究竟是何人要你监视宋小姐,意欲何为!否则别怪我大刑伺候。”
那探子愣住了,他分明已揽下罪责,兴大人不该就此打住,为何还要追问?
额头鲜血滴下,他望着地板上的那滴猩红,忽然回过味来。
这倒不怪他一时想不到,今日一切都发生得突然,他脑上又受了重击,此刻都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探子脑中快速闪过刚刚的一幕幕,心中暗定。看来他的兄弟并未将那句话传回来,不然不论他是否真的供出来了,他都没有说话的机会。
思路一清,他便意识到了中书令和康兴的意思,正要开口。
“康伯伯。”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宋雁书适时打断他,上前两步道:“看来是雁书多心了,既无人主使,又不过是动了贪念,雁书也无事,送去衙门按律关几日便是了。”
宋小姐此前可不是这样的态度,他不由在心中嘀咕,难道宋小姐已经知道是中书令大人在监视她了?
那探子被康兴用看死人的眼神盯了一瞬,顿时汗流如注,强烈地求生欲让他僵硬地扭了扭脖子,拼命想证明自己并未出卖主人。
可惜康兴已满脸堆笑地几步跨下阶梯,弓腰作揖道:“恕小的眼拙,小的只听得门外吵嚷,竟未看见宋小姐,小姐恕罪。”
宋雁书顿了顿,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态度过激,缓和了神色道:“总管客气,我因这贼人的事有些气愤,冒犯了。”
康兴忙道:“小姐这是说得哪里话,岂不是折煞小的了?”
见宋雁书神情缓和下来,康兴顿时又迷惑了,他看向那个探子,见他神情激动,似乎在拼命想表达什么,顿了顿道:“宋小姐,此人是谁?”
宋雁书看了那探子一眼,手中力度增强,并未回答康兴的话,而是转向百姓道:“多谢各位相送,雁书已到中书令大人府上了,相信中书令大人一定会为小女做主的,各位请回吧。”
中书令在京陵城跋扈非常,若是今日之事不奏效,难免会连累这些百姓,还是让他们早早散去为好。
百姓们踌躇了一会,一人道:“我们可为小姐作证。”
康兴的视线扫过那人。
宋雁书向前一步,刚好挡住康兴的视线,她看了一眼康兴,康兴连忙低下头去。
宋雁书笑道:“总管可暂派人押解此人?”
康兴一怔,似乎这时才反应过来,忙召了两人上前,连道:“自然,自然。”
宋雁书似有所指地道:“此人武艺不错,你们可要小心。”
康兴一心以为宋雁书已知探子是中书府的,是以一直没想到宋雁书会将此人交到他手中,此刻听得此言心思刚一动,又听见宋雁书这句嘱托,顿时消了心思。
瞧宋小姐的态度言行,倒不似已知此人是中书府的,但若是人在他手中逃了或死了,恐怕不是也是了。
那两人不认识这探子,是以并不知自家总管心中已转了几转,没见到有其他命令,便上前死死押住了。
宋雁书手中得空,这才整衣向百姓深深一揖,“各位一路相送,雁书感激于心,只是各位并未亲眼看到这探子跟随,又要如何作证呢?”
百姓顿时哑然。
是啊,他们见到此人时,就已是宋小姐押着了。
几人顿时有些踌躇,又见府门前那持剑侍立的侍卫,后怕渐渐涌起来,便有些想退去了。
康兴心中猜测宋小姐并不知道此人来历时,心中便松了一口气,此时见了百姓这般模样,便彻底放下心来。
宋雁书说这话,其实是为了解除他们身上的危险。这探子是中书府的人已是十有八九了,刚刚那人作证的话倒像是亲眼看见了,若是康兴担心此事暴露,灭口也不是不可能。
宋雁书心中已隐隐有些后悔将百姓牵扯进来了。
她将百姓和康兴的神色尽收眼底,转向百姓笑道:“中书大人和康总管自雁书回京便照顾有加,想来中书令大人一定会抓出幕后主使,为雁书做主的。”
康兴上前笑道:“这是自然,宋将军为国尽忠,大人自当为大将军照顾好小姐。”
宋雁书心中一顿,康兴竟当众牵扯父亲和中书令的关系,只是这话是从朝堂角度来说的,她也不好驳斥,倒是她小看康兴了。
也是,能在中书令手下做到主管,并将许多重要的事都交于他做的,能是什么简单的人?
想了想,她感动道:“大人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关爱朝臣家眷,实在是朝堂之福,百姓之幸。雁书回京不过几日,大人便关怀备至,雁书心中实在感激万分。是以遇到贼人,便忝颜前来,求大人做主。只是……”
宋雁书似乎有些迟疑,“若是大人有何难处,雁书自当离开。”
中书令确实关心她,但这不是中书令与宋国忠有什么私交,而是中书令仁义之至,对朝中大臣都是如此关心。
何况北塞与京陵城相距千里,她宋家十几年就只有她回来了几日,与中书令能有什么交情?
而她遇到贼人来中书府求助,也不是因为之前便与中书令有什么交情,而是回京时日尚短,求助四下无门,只好厚着脸皮来找频频关心她的中书令帮忙。
若是不愿帮忙,她立马就走。
总堵着门说东说西的做什么?
康兴笑意一僵,但见宋雁书低垂着眼,似乎有些羞怯,说到最后几句时还有些难过,仿佛刚刚的话皆是肺腑之言,上次与中书令说话时又并未刻意疏远中书令与宋将军的关系,反而说宋将军让她有事便来找中书令。
当然,他当时便怀疑那是宋小姐为让中书令出手救助南来流民的说辞,但见了宋雁书此刻的神情,心中还是不由疑惑难道是他想多了?
他连忙让开门道:“小的话多了几句,惹小姐不快,大人已在内等候,小姐请。”
宋雁书又回头嘱托几句,让百姓尽快散去,这才跟着康兴进去。
路上康兴又试探了几句此人的身份,宋雁书一一应对过去,硬是一点没透露。
进了书房,见中书令端坐在案后,面带笑意地望着她。
宋雁书顿时如受委屈的孩子见到家长一般,找到了支柱,她强自镇定,行了礼后哽咽道:“自回京陵城后,雁书便总觉得有人在暗中跟随,是以几次设计甩开,试图抓到暗中贼子,可惜一直没成功,今日我想念父亲,回了将军府,这贼子竟也跟进去,才让我有机会擒住。”
宋雁书垂泪,又不愿在外人面前表现脆弱,稍稍别过脸哽咽道:“上次见面,中书令大人称雁书有何事都可来寻大人,是以今日擒了这贼人之后雁书便冒昧上门,请大人为雁书做主。”
她看向中书令,满眶的泪水将落未落,“雁书不明白,这贼人为何要暗中监视我。”
康哲之忙让康兴搬来椅子,让宋雁书坐下,道:“雁书莫要伤心,康伯伯定会为你做主。”
说完,康哲之看向一旁已有些傻眼的探子,目中隐含威严,“你受何人指使,监视宋小姐做什么?”
一旁服侍的人赶紧上前,取下探子口中的锦帕。
那锦帕入口极深,压住了舌根,此时被骤然抽出,那人顿时干呕,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缓过来,便又听得上面道。
“你若实话说出,本官或可饶你一命,若是满口谎言,本官定不轻饶!”
那探子一个激灵,康哲之在“谎言”二字上语气极重,仿佛是在警告他实话实说,可实际上他若真是实话实说,恐怕几次都不够死的。
探子仓惶看了康兴一眼,见他躲过他的视线,口中发苦,又看向宋雁书,见她只垂着头,越发无措。
短暂的几个瞬息之间,屋中气氛顿时一凝。
探子只觉举目空茫,往日背叛中书令之人的惨烈下场都在他眼前一一闪过,不少还是由他亲自下手的,顿时浑身抖如筛糠,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康兴上前一步,厉声道:“大人问话,为何不答?!”
说完,他语气一缓,“可是背后之人不好说?”
康兴似是安抚道:“只要不是胡乱攀咬,你首告有功,大人不会追究。”
那探子听得胡乱攀咬一词,心中咯噔一声,哪还顾得上别的,吓极一般顿首求饶道:“大人,无人指使小的,是小的见小姐衣着华丽,身边又无侍卫,便想弄些钱财……小的有罪,不知是宋小姐,小的有罪……”
宋雁书在街上当众说他已供出幕后之人,他又无法当面喊冤,此时一句“谎言”,一句“胡乱攀咬”似乎句句都在点他,满心惊惧下,只想着自己一肩揽下,或许中书令会看在他多年苦劳的份上给他个痛快。
中书令看着下首的探子,无语了片刻,随即有些恼恨,康兴这都是从哪里找来的废物!
如此明显的暗示都听不出来,他监视过那么多朝中重臣,随便挑一个与他政见不合的供出来不就行了?宋雁书分明说自她回京陵城便有人跟着她,他怎会不知她身份,如今编出这套谎话来,分明就是其中有鬼!
康兴也在心中暗骂,却也不得不上前打圆场道:“好大胆的贼人,竟敢将主意打到宋小姐头上!不过……”
康兴语气一顿,一拱手道:“你以为如此便可糊弄过中书令大人吗?宋小姐入京那日曾当众亮面,你眼睛长脑后去了,竟认不得宋小姐?还不如实招来,究竟是何人要你监视宋小姐,意欲何为!否则别怪我大刑伺候。”
那探子愣住了,他分明已揽下罪责,兴大人不该就此打住,为何还要追问?
额头鲜血滴下,他望着地板上的那滴猩红,忽然回过味来。
这倒不怪他一时想不到,今日一切都发生得突然,他脑上又受了重击,此刻都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探子脑中快速闪过刚刚的一幕幕,心中暗定。看来他的兄弟并未将那句话传回来,不然不论他是否真的供出来了,他都没有说话的机会。
思路一清,他便意识到了中书令和康兴的意思,正要开口。
“康伯伯。”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宋雁书适时打断他,上前两步道:“看来是雁书多心了,既无人主使,又不过是动了贪念,雁书也无事,送去衙门按律关几日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