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十二点的夜市人流渐渐散去,很多商户也开始收摊撤下灯光。

    程姜看着今天的收入,叹了口气,面前的小摊上摆放着一些毛绒娃娃。

    但没有人买。

    摆摊四天了,卖的钱还没有本钱多。

    这给她本就贫瘠的钱包又增加了一层霜。

    这是她失业的第三十三天。

    这一个多月里她迷茫过,懊恼过,但都无济于事。

    现在这个家里就她和弟弟程轻言,两口人。

    没有父母。

    早在五年前,一场海啸无声的带走了他们。

    那场海啸来的突然,高出人数丈的巨浪猛烈的拍向岸边。

    在岸边收拾捕鱼工具的父母就这样被卷走,离岸边稍远的她也被浪头裹起。

    幸好,有人发现的及时,程姜被救起,才没有命丧无情的大海。

    但她的父母就没这么幸运,狂风卷着巨浪不知道吹了多远。

    最后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清明祭拜时节,他们姐弟两个只能在海边多烧点纸,祈求父母能收到。

    那时弟弟才刚12岁,她也不过刚成年。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她的肩头。

    程姜拒绝了亲戚要收养弟弟的提议,也拒绝了劝她把弟弟送往福利院的建议。

    父母不在了,她要撑起这个家。

    - -

    高考结束,程姜申请了助学贷款,用这笔钱完成了四年学业。

    家里父母留下的存款,她给了弟弟用。

    毕业后,她顺利的找到工作,拿到第一个月薪水时心脏都在怦怦跳。

    但下一刻,这笔钱就被银行划走,还她的助学贷款。

    那时程姜安慰自己,没事,只要有工作,也不过一年就还完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的工作刚结束,她就收到了被裁员的消息。

    看着银行卡里稀稀拉拉的一点钱,庆幸自己已经把贷款还完。

    但随着失业的时间,到现在,所剩无几的积蓄也到了耗尽的边缘。

    - -

    隔壁的阿姨已经开始收拾摊位,准备离开。

    程姜看了看时间,快十二点了,弟弟自己在家,她不放心。

    摘下挂在摊位前的灯,回过身打算收拾东西。

    一道人影在她的摊位前停下。

    看到来了客户,程姜停住收拾的动作,把一些玩具重新摆上。

    “您看看,有喜欢的吗?”她拿起一个毛绒娃娃,积极推销。

    夜市灯光昏暗,她还刚把灯摘下,更显得看不清。

    她弯下腰,想重新挂上灯,没想到面前的客户直接问:“多少钱?”

    她停住挂灯的手,一阵欣喜。

    思考了下决定报个低价。

    “好,你给我包起来吧。”客户说。

    ——这么爽快。

    但这是今天的第一单开张,程姜没有多想,本来低沉的心情好起来。

    “好,您这边扫码。”

    听着付款到账的信息,程姜送走了她今天的第一个客户。

    只是夜色笼罩,没看清客户的长相,听声音是个男声。

    - -

    程姜第二天一睁眼,就发现睡过头了。

    中午十二点半。

    昨天忙到半夜才卖出一单,但神奇的是,那一单之后连续来了好几个客户,卖出去了不少毛绒娃娃。

    只是生意好,回家也就晚了。

    等躺倒床上时已经是凌晨两点。

    她伸了个懒腰,顿感肩膀传来一阵酸痛,揉了两下,下床。

    客厅里的程轻言听到开门声,走了过来。

    程姜看着眼前长得比自己还高出一头的小伙子,满满的欣慰。

    随手揉了两下还酸疼的肩膀,走向洗手间。

    “肩膀还疼吗姐,你昨晚怎么回来那么晚?”

    程轻言带着担忧的说。

    程姜洗漱好走出洗手间,拍了一下程轻言的后背。

    “你这小鬼,什么时候学得这么唠叨了?”程姜打趣他。

    程轻言不满道:“哪有。”

    “......”

    程姜没再打趣他,而是问:“吃饭了没?”

    程轻言摇摇头。

    看着他,程姜笑道:“中午想吃什么?”

    她的厨艺一向很好,程轻言很喜欢吃她做的饭。

    但之前不是忙着上学,就是忙着工作,现在回来了又忙着赚钱,实在很少找到时间能安安静静的做顿饭。

    听她说要做饭,程轻言一脸兴奋:“花蛤,我去买。”

    程姜看着他的样子,说:“好,一会给做。”

    程轻言开心的说:“耶斯,终于又可以吃到姐你做的饭了。”

    “......”

    二十分钟后,一道清水花蛤汤在灶上沸腾。

    客厅的程轻言闻到香味,走进来:“哇,好香啊。”

    程姜笑着道:“先别开盖,再用小火煨两分钟,更好喝。”

    “......”

    程轻言缩回试图掀锅盖的手,蹲在一旁默默择菜叶。

    都是些家常小菜,程轻言却很开心,坐在一旁积极地盛米饭。

    程轻言喝了一口,连声大赞:“太好喝了姐,你都可以去当大厨了。”

    程姜收下他的夸赞,喝了口汤,幸福的眯了眯眼。

    两个人的饭量都不大,程姜没有做太多,厨房里花蛤还有不少。

    饭毕,程轻言在厨房洗刷碗筷,看到剩下半盆的花蛤,提议给余奶奶送去。

    余奶奶是他们的邻居,平日里照顾他们不少。

    程姜也想起余奶奶确实喜欢吃花蛤,而且还比较喜欢吃半生的。

    热水烫7秒左右就吃,按照他们老一辈人的说法,这叫做“地道”。

    她把还很新鲜的花蛤倒入防水袋,看了眼在厨房忙碌的程轻言。

    说了声,就出门了。

    余奶奶家离程姜家不远,虽然都是海边的自建楼房,但相互之间也很密集。

    没两分钟,程姜就走到了一家门口。

    两层小楼,朱门大院,门口还有几个小孩在玩过家家。

    她走近,叫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欢欢,你祖奶奶在家没?"

    这正是余奶奶的重孙子,余欢欢。

    余奶奶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子嗣,小孙子还在军队。

    余欢欢生的白胖,笑起来更加讨喜:“在屋里那,夏姐姐你跟我来。”

    小短腿在前面带路,程姜跟在后面,看着前面跑的欢快的小孩内心一阵喜欢。

    们这里是个沿海小镇,每家关系都很亲密,虽然程姜他家是父母那辈才搬来的,却与这里的渔民相处也很融洽。

    比如现在,余欢欢直接叫她姑姑。

    而且最近几年经济也发达起来,家家户户在捕渔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不同领域都赚到了不少钱,加上政府的支持,生活总算比前几年好了很多。

    这也是程姜被裁员后,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在城市里漂泊,而是选择回到家乡的原因。

    - -

    程姜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余欢欢。

    四岁的小孩子身体还软乎乎的,一股奶味,程姜很喜欢。

    余奶奶倒了杯茶,程姜双手接过放在桌上。

    “哎呦,这个花蛤肥的呀,鲜呦。”

    余奶奶看到程姜拿来的花蛤赞叹道,只是老人年纪大了,说话不可避免带点口音。

    程姜刚想说不用客气,坐在她怀里的余欢欢就不老实的扭动起来。

    左右一晃逃离了她的怀抱,一路跑向卧室。

    程姜还没弄清楚他想干什么,就看见余欢欢抱着一个毛绒娃娃走过来。

    小小的童音,充满了稚嫩:“夏姑姑,送给你。”

    “......”

    程姜看着余欢欢抱着一个只比自己小一点的毛绒娃娃走过来。

    她上前两步,接过余欢欢手里的玩具,笑道:“哇,好大一个娃娃,欢欢真的要送给姑姑吗?”

    余欢欢点了点小小的脑袋,肯定的说:“祖奶奶教育我要礼尚往来,程姑姑送了我花蛤,我送娃娃。”

    “......”

    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程姜简直要被逗乐了,翻过玩具看到正面,却觉得似曾相识。

    毛茸茸的脸颊,还有额头上的一撮红毛,这不是她亲手缝的那一批娃娃是什么。

    这个娃娃的形象是她自己设计出来,又买了材料做出来,放在夜市上摆摊卖的,却卖得不好。

    摆摊四天,这个脑袋上有一撮红毛的只卖出去一个。

    就是昨天晚上,那个她没看清的男人买的。

    现在怎么到了余欢欢的手里。

    她把余欢欢重新揽进怀里,问他:“欢欢,姑姑问你,这个娃娃是谁送你的?”

    余欢欢大眼睛眨巴了几下,说:“小叔叔送的。”

    余欢欢小叔叔,余潭准。

    程姜纳闷,他不是在军队吗?怎么回来了?

    余奶奶把花蛤用清水泡上,走过来说:“回来了,说是不愿意在那里干了,谁劝都没用。”

    余奶奶叹了口气,说:“程姜,你要是见了他也帮奶奶劝劝,在军队多好的仕途,咋能说不干就不干了。”

    “......”

    程姜轻扯嘴角,也没挤出一个笑,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但她心道,“他那样一个骄傲的人,怎么会听她劝。”

    说起来,余潭准还是她的救命恩人。

    五年前的那场海浪,就是余潭准把她救出来的。

    据后来程轻言给她描述,余潭准抱着全身湿透,不停打冷颤的自己,往附近卫生室跑。

    跑的太快,他还丢了一只拖鞋,把自己放到卫生室,又回到海边,和其他人一起寻找他们的父母。

    可惜到最后,那场海难被救回来的,也只有程姜一个人。

    醒来后的程姜,第一眼看到的是弟弟程轻言,第二眼就是守在卫生室的余潭准。

    后续的事情就是发丧送葬,安顿家里。

    在沉默中,程姜接受了这个事实。

    ......

章节目录

来吃我做的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淮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淮为并收藏来吃我做的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