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急报!急报!速开城门!”马蹄声踏破夜的寂静,送信军役的喊声直破天际,这夜,皇城灯火彻夜未息。西戎、南域意外联手,姜城一役,本是必胜之局,收尾之战,沈家军主力却被南域突然出现的数十万大军围困苑岭,沈将军虽浴血奋战,然终究未能突围,身死苑岭。其他几位镇守边疆十城的将领,也同时因南域的加入而彻底失守,如今战局急转直下,南域、西戎本就与大离国力相差无几,现在南域的加入,大离如今如何应对艰苦战事,已成谜团。
靖和殿,大离明轩皇帝云乾看着战报眉头紧锁,大太监季淮立于身后小心翼翼打着扇子。良久,明轩帝哀叹一声,说道:“罢了,季淮,差人将沈暮战死的消息送到沈府去吧,明日朕会再下一道旨意,嘉奖沈家满门忠烈,人死不能复生,让她们节哀顺变。”季淮领了口谕退出殿中,然而明轩帝却迟迟无法停止忧思。南域的加入让大离进退维谷,沈暮的战死,虽未让沈家军陷入混乱,但失去将领的军队终究人心不稳,边疆十城失守又让大离失去边境防线,如今,大离急需像沈暮一样英勇的将领,稳定战局,以便再做来日打算,可明轩帝却迟迟无法确定人选。
从皇宫到沈府的路,原本要乘车一个时辰,季淮硬是走了许久,久到若是再不赶到,只怕沈家夫人就要从其他朝臣嘴里知道此事了。季淮想,京都的夜,从未如此漫长、如此寂静。明轩帝本意是差人送信即可,但他还是带着人亲自前往。他也曾想,疆场之上,长枪长剑,恣意驰骋,可天不遂人愿,他成了深宫里的奴隶,纵使他千万般心机手段,站在了皇帝身边,成了宫里的总管大太监,可是在沈暮面前,他总是觉得自己矮了半截。但沈暮却从未因此怠慢他,不论是他初入宫最狼狈之时,还是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沈暮曾经会帮他,后来也从未谄媚抑或疏离。直到如今,沈暮的死讯传回来,他像是失去了什么,苦涩又难捱,深宫长夜,红缨银胄的俊朗男人,却在倒在血色里,再难归来。他的妻女大概会很痛吧,沈家又如何在波澜诡谲的京都继续昌盛,许多问题都让季淮担忧,却忽视了沈暮之死最重要也最应该质疑的问题。
到沈府的时候,沈家宅门紧闭,朱红色的砖瓦和大门互相映衬,像是黏稠的不开的血渍,将军府宅,本就有股肃杀之气,但沈暮多年未归,沈家的肃穆多了分俏皮,是幺娘。沈暮带兵出征那年,幺娘五岁,正是顽皮黏人日子,沈暮离开时,幺娘拉着爹爹的衣衫,哭的可怜,沈暮便提枪在门口的石柱之上画了只蝴蝶,他说:“待到幺娘长到这么高,爹爹便回来陪你看元宵花灯,带你去京都外游玩观赏。”那时,季淮是站在沈家门口替明轩帝送大将军出城的,往事恍然,季淮再站在这里,带来的却是沈暮的死讯。
咚咚咚咚咚.......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将守门的门童敲醒,小孩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大门,待看清眼前人的装束,急忙将人迎了进来,季淮在门前站定,说道:“快去通报你家主人,速速前来接旨。”那小孩便转身退下去内宅门口通报。
一炷香后,冲天的哭声传出沈府,夹杂着下人们慌乱的脚步,全府上下开始服丧。天微微亮时,季淮站在沈家老太太的面前,轻声安抚着丈夫、长孙丧命战场,如今又失去儿子的老人。沈夫人已然瘫倒在椅子上,红木制的家具,衬得沈夫人脸色更是苍白。眼下沈家两位女眷皆难以主事,但沈将军离世的消息一旦传出,沈家终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撑起这偌大家业,季淮蹙眉,只是这人选,一时却无人可选。沈家男子皆是良将,奈何刀剑无眼,大多都殒命沙场,如今竟无人可选。
无人主事的沈家终究无力坐镇京都,慢慢也就为人所轻,三十年之后,京都已然无人记得,满门忠烈的沈家,连带着祖辈的荣光,也逐渐没落。
“将军?将军?您又梦魇了,醒醒.....醒醒......”
靖和殿,大离明轩皇帝云乾看着战报眉头紧锁,大太监季淮立于身后小心翼翼打着扇子。良久,明轩帝哀叹一声,说道:“罢了,季淮,差人将沈暮战死的消息送到沈府去吧,明日朕会再下一道旨意,嘉奖沈家满门忠烈,人死不能复生,让她们节哀顺变。”季淮领了口谕退出殿中,然而明轩帝却迟迟无法停止忧思。南域的加入让大离进退维谷,沈暮的战死,虽未让沈家军陷入混乱,但失去将领的军队终究人心不稳,边疆十城失守又让大离失去边境防线,如今,大离急需像沈暮一样英勇的将领,稳定战局,以便再做来日打算,可明轩帝却迟迟无法确定人选。
从皇宫到沈府的路,原本要乘车一个时辰,季淮硬是走了许久,久到若是再不赶到,只怕沈家夫人就要从其他朝臣嘴里知道此事了。季淮想,京都的夜,从未如此漫长、如此寂静。明轩帝本意是差人送信即可,但他还是带着人亲自前往。他也曾想,疆场之上,长枪长剑,恣意驰骋,可天不遂人愿,他成了深宫里的奴隶,纵使他千万般心机手段,站在了皇帝身边,成了宫里的总管大太监,可是在沈暮面前,他总是觉得自己矮了半截。但沈暮却从未因此怠慢他,不论是他初入宫最狼狈之时,还是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沈暮曾经会帮他,后来也从未谄媚抑或疏离。直到如今,沈暮的死讯传回来,他像是失去了什么,苦涩又难捱,深宫长夜,红缨银胄的俊朗男人,却在倒在血色里,再难归来。他的妻女大概会很痛吧,沈家又如何在波澜诡谲的京都继续昌盛,许多问题都让季淮担忧,却忽视了沈暮之死最重要也最应该质疑的问题。
到沈府的时候,沈家宅门紧闭,朱红色的砖瓦和大门互相映衬,像是黏稠的不开的血渍,将军府宅,本就有股肃杀之气,但沈暮多年未归,沈家的肃穆多了分俏皮,是幺娘。沈暮带兵出征那年,幺娘五岁,正是顽皮黏人日子,沈暮离开时,幺娘拉着爹爹的衣衫,哭的可怜,沈暮便提枪在门口的石柱之上画了只蝴蝶,他说:“待到幺娘长到这么高,爹爹便回来陪你看元宵花灯,带你去京都外游玩观赏。”那时,季淮是站在沈家门口替明轩帝送大将军出城的,往事恍然,季淮再站在这里,带来的却是沈暮的死讯。
咚咚咚咚咚.......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将守门的门童敲醒,小孩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大门,待看清眼前人的装束,急忙将人迎了进来,季淮在门前站定,说道:“快去通报你家主人,速速前来接旨。”那小孩便转身退下去内宅门口通报。
一炷香后,冲天的哭声传出沈府,夹杂着下人们慌乱的脚步,全府上下开始服丧。天微微亮时,季淮站在沈家老太太的面前,轻声安抚着丈夫、长孙丧命战场,如今又失去儿子的老人。沈夫人已然瘫倒在椅子上,红木制的家具,衬得沈夫人脸色更是苍白。眼下沈家两位女眷皆难以主事,但沈将军离世的消息一旦传出,沈家终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撑起这偌大家业,季淮蹙眉,只是这人选,一时却无人可选。沈家男子皆是良将,奈何刀剑无眼,大多都殒命沙场,如今竟无人可选。
无人主事的沈家终究无力坐镇京都,慢慢也就为人所轻,三十年之后,京都已然无人记得,满门忠烈的沈家,连带着祖辈的荣光,也逐渐没落。
“将军?将军?您又梦魇了,醒醒.....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