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正时分,马车才驶入芙城驿。
薛南星与梁山用完膳,便各自进了厢房歇息。
夜阑人静,只听得见风吹树叶的簌簌声,分明已是立夏,却莫名带着一种寒冬的萧瑟之感。
薛南星不禁提笔润墨:子期,久违芝宇,时切葭思。见字如晤,展信舒颜。初夏浅至,想青州均安。吾今至禹州,可适远念,不日抵京,企盼还云。
随后,她将修觉寺一案娓娓道来,不知不觉,竟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两页。提笔顿了顿,眉目流转间,又落笔写下: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三月前。
上元之夜,华灯初上,街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薛南星陪外祖父用完晚膳后,便匆匆披上素青竹纹外氅出门了。
梁山牵着马车等在门口,“今日上元,人人都喜着红色新衣,小姐怎的选了件如此素净的裙裳?”
“正因人人都着红,我这素青色才格外特别,不是吗?”说着,薛南星带着笑意快步上了马车。
在西市街头下了车,往西行至情人桥桥头,便见一头戴白玉发冠、袍服雪白的翩翩公子,正是宋源。
他长身玉立,衣摆如流云,手中拢着一卷书,远远望去,如同清雅矜贵的世家公子,桥栏上未融尽的积雪衬得他本就俊美的轮廓更为明亮突出。
薛南星悄声转自宋源后方,轻拍宋源的右肩然后马上蹲下。这是她每次见到宋源惯常的小把戏,每次宋源都不厌其烦地任其嬉闹,佯装见不着人。
只见宋源眸光涣散,茫然四顾,薛南星这才站起身,笑吟吟道:“宋先生今日这戏做得不错嘛”。说着手中的暖炉往宋源手里一塞。
听到这话,宋源霎时一怔,掌心触碰到一丝暖意,这才反应过来,浅笑道:“哦,平日看你男装模样多了,方才一时晃了神。”
他双眸缓缓聚焦,在薛南星身上流转。
眼前的少女,眉似远山含黛,眼若星辰带露,唇不点而朱,颊灿如春华,身批素青竹纹外氅,衬得这俏丽俊逸的脸庞多了一份轻灵之气,此刻的她好似清晨修竹上的一滴露珠,晶莹剔透、光洁耀目。
薛南星双颊染上红晕,垂眸一笑。
低头看到宋源握着书卷的右手,手指修长干净,细看却已冻得微微发红,关切道:“你看看你,手都冻红了,也不知出来逛花灯还带着书卷做甚么。”说罢,毫不犹豫地抬手捂了捂。
“你日前提及,想知道何为德治和理治。我便挑了些书卷给你,还有我从前的一片策论。”宋源又轻轻反握住她,“有你在,不冷。”
薛南星嬉笑道:“那学生就先谢过宋夫子啦。”说完接过书卷递给了梁山示意他放回车内。转头又说道:“其实你知会我一声,过两日我去求问斋拿便好了。”
宋源嗯了一声,迟疑片刻,道:“青州家中来信让我明日便启程。”
“明日?不是说春分前后才出发吗?”薛南星不觉有些惊讶和失落。
宋源略显无奈:“嗯,父亲来信说祖母身体不适,嘱我尽快回去。”
薛南星微微垂眸:“也是,你已离家两年,家中长辈自是日夜思念,理应早些回去。也好早些……”话没说完,只见她两颊绯红,娇羞地抬眸看了看宋源,纤长的睫羽呼扇着,好似在试探着什么。
宋源笑着点了点头,未再多言。
他自是知道她的意思,早前两人已说定,此次各自回家要父亲提及定亲之事。但想到日前青州的来信,他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犹豫,逃避似的垂下眼眸。
两年光景,终究是一枕槐安,梦,该醒了。
“子期,子期…”宋源拉回思绪,只见薛南星正在晃着手掌,秋水般的双眸纯粹到让他不敢直视。
“我怎觉着你今日一直心不在焉。不会已经开始挂念我了吧?”薛南星未觉有异,继续问道。
但还未等宋源接话,只觉手被拽住,“你快看,你快看,这个玉兔灯好大啊!”见她便如脱兔般朝着那玉兔灯跑去。
宋源无奈,微笑摇首,跟了上去。
花灯十里,繁光远缀良夜。
猜灯谜、飞花令皆是宋源所长,一路逛下来赢得了不少小玩意,花灯、生肖摆件、琉璃瓶……薛南星挑了些特别的小物件,或挂在自己身上,或塞到宋源手里,身影穿梭在花灯间,笑靥明净清澈,满眼满身尽是光彩与灵气。
在热闹的花灯会不曾察觉,直至夜色深重,人烟渐散,离别的感伤霎时袭来。
浓重的夜色带着霜雪,一片片落在薛南星心里,冻得她再也牵不出一丝笑意。
一路上,她不愿坐车,也不说话。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一声一声仿佛催促离别的钟声。
“到了。”宋源打破了沉默。
薛南星抬了抬头,竟是一路走了回来。她嘟了嘟殷红的薄唇:“平常觉得去西市好远,今天怎的一会儿就走到了。”又回眸看向宋源。
两人相对而立,四目交投之际,仿佛时间也被冻住。
宋源眸光深邃,让人难辨情绪,直至触及薛南星眼底噙着的微光,他不自觉地抬起双臂,将她揽入怀中。
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
薛南星呼吸一滞,这个拥抱突如其来,却温柔至极,如诱人的深渊。她轻吸一口气,缓缓抬手,轻轻环抱住宋源的腰身,撒娇道:“想必我仍会忍不住与你说那些案子,常常往青州去信,你别厌烦。”
又听一声轻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只盼这一年快些过去,待明年春闱后,就不必再分开了。”
沉默一瞬,薛南星只觉抱着她的双臂紧了紧,将她往怀里嵌得更深了些。
片刻后,才听到耳边传来熟悉温润的声线:“好。”
薛南星莞尔一笑,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家门。
少女的笑宛如春花明媚,可落在宋源心里却如刀剜般刺痛。
不知过了多久,宋源眸光转寒,转身消失在幽深的黑夜中。
翌日,外祖父的尸体被发现,躺在冰冷的书房里,嘴边一抹殷红,触目惊心。
他慈颜依旧,却再无声息。
薛南星深吸一口气,合上信笺,缓缓望向窗外。这沉沉夜色幽黑如深潭一般,让她看不清将来的路。
一股莫名的惶恐与凄凉袭来,只觉鼻尖一酸,“啪嗒——”一滴晶莹滚烫的泪,落在冰凉的信笺上。
初夏的雨,短促却清脆,一滴一滴,掷地有声。
接连行了近半月,马车终是驶入了盛京城。
薛南星坐在车内,望着绣帘上的雨发呆。
忽闻车外马蹄声渐缓,梁山清朗的声音传入:“小姐,咱们快到家了。”此言一出,犹如夏雨滴在冰封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薛南星轻挑车帘,望着窗外的街景,想到自己要以另一种身份,重新踏足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眼底满是旧梦新愿。
她曾以为,归来便是安宁,可如今却是荆棘满布。那些未解的谜团,未知的危机,今后都只能靠她一人揭开。
车轮在青石板上缓缓转了最后一圈,停了下来。
座前的马儿扬了扬蹄,打了个响鼻,喷出阵阵白雾。
薛南星踏出马车,抬头凝视片刻——程宅。
这座宅子是程家老宅,母亲曾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女时光。后来外祖父做御史时的府邸,在他们离开后便被封了,如今早已易主他人。
薛南星抬手轻叩门扉,声如玉珠落盘。
少倾,门扉缓缓开启,程忠的身影映入眼帘。
他年逾三十,一身着古朴长衫,面容清瘦,条线分明,双眼深邃有神,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坚毅与睿智。
程忠的目光落在薛南星的脸上,不禁心中一怔:那双杏眸,竟与她母亲一般无二。
“小姐……”他声音颤栗,如鲠在喉。
“您便是忠叔吧?”薛南星犹疑道。外祖父被害前曾交代,若他出事,便回京城程家老宅,会有人等着自己,本以为是位老翁,却没想竟是如此后生。
程忠缓过神,方才发觉自己有些失礼,躬身一揖:“是,小姐。在下程忠,蒙老爷和小姐恩泽,得以苟活至今。以后定不负老爷嘱托,尽心侍奉小姐。”
薛南星知道,他口中的“小姐”是母亲程清玄。
她微微颔首,跟着程忠进了宅院。
踏入院内,只见青石小径两旁绿竹掩映,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耳畔低语。
庭院中央,一方小巧精致的荷花池静静躺着,池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片片荷叶脆嫩欲滴,或舒展自如,或微微卷曲。初夏时节,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与生机。
“外祖父生前最喜竹,常言道‘竹,君子之风也。其节坚贞,不畏霜雪,其心虚怀,能容百川。’这竹虽不如百花艳丽,却清雅高洁。”薛南星望着院内的一砖一瓦,虽不及昔日府邸的宏伟,却处处饱含心思,欣慰笑道:“有心了,将这宅院打点得如此雅致。”
程忠见她心生欢喜,展眉负手:“都是按老爷吩咐布置,小姐喜欢便好。”
“这宅子看着不小,家里可还有其他人帮着打理家头事务?”薛南星问。
“有的,府里还有一嬷嬷和一丫鬟,嬷嬷唤庆娘,手脚麻利,细心周道,丫鬟是庆娘的女儿,名唤麦冬,进府时才六七岁,如今眨眼已至豆蔻,也是个机灵的小丫头,正好伺候小姐日常起居。”
话音方落,便听见清脆如铜铃般的声音传来。
“忠叔…忠叔…”
薛南星转身,瞧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一路小跑过来,活泼灵动,只一眨眼便站到了跟前。
“慢点儿跑,别失了礼。”程忠叮嘱道。
“这便是麦冬吧!”
麦冬顺了口气,只见薛南星身着男装,风姿绰约,英气逼人,先是眼前一亮。片晌才反应过来,脱口而出:“小姐,您这般打扮真是俊俏极了!”
程忠闻言,立刻皱起眉头,严声斥责:“休得无礼!小姐身份尊贵,怎可妄加评论?”
薛南星看着她一手抚着胸口,一手叉着腰,丝毫没有姑娘家的样子,不禁想到了自己,轻笑出声:“无妨。忠叔,这位小妹妹倒是天真直率,性格讨喜。在我面前,无需太过拘谨。”
麦冬紧张的神经瞬间松了下来,轻舒一口气,福身道谢:“谢小姐宽恕。”又偷偷瞧了瞧程忠的脸色,怯怯地低下头去。
梁山安顿好车马走过来,见薛南星眉目舒展,眼含笑意,不禁叹道:“小姐许久未曾笑过了。老爷见着小姐这样,定会甚为欣慰。”
闻言,薛南星怅然,是啊,她确实许久未曾笑过了。
她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意欲她如南风般自在洒脱,似星辰般璀璨无拘。离开薛家,外祖父亦未更其名。
昔日,她也是终日笑靥如花的少女,如今却不复欢颜。
探寻真相固然重要,然若为此困于囹圄,心为形役,实非外祖父及母亲之所愿。
思及此,她眼眸中泛起一抹亮色,唇角微扬,勾勒出坚定的微笑。“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几人眼眸皆是一热。
直至此刻,悬了数月的心,终是安定了不少。
闺房的床榻柔软舒适,薛南星竟是难得没有被梦魇侵扰,一觉睡到辰时。
简单洗漱后,她仍是换上一身窄秀长袍,描了剑眉。
程忠送来府中账本,将日常开销,吃穿用度,所存余银一一向薛南星汇报,府中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外祖父将一生积蓄留了下来,离开利川前,薛南星又卖了宅子,银钱算是十分充裕了。
看完账册,用了些午膳,薛南星坐在窗前案几边,提笔梳理起外祖父一案的细节来。
外祖父于上元节前三日收到一封京中密信后,便有些异常,似乎预料到会有意外,但问及却不愿透露只言片语。
薛南星亲自验的尸。
外祖父的尸体在书房内被发现,面容祥和,平躺于地,无痛苦挣扎迹象,身上无明显伤痕。
从尸斑和尸体僵硬程度判断,死亡时间应是在子时上下,且尸体并未被移动过。
剖验后发现,内脏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心脏与肺部,呈现紫黑色瘀斑,确系中毒而亡,但又非砒霜、鸩毒之类的中毒症状。
胃内容物已基本消化,仅剩些许糊状物,可见晚膳后并未进食,壶内清水亦并未发现有毒迹象。
据家仆所言,外祖父亥时熄灯,但他死亡时却是子时,是这毒药一个时辰后才发作,还是他去到书房后才中毒呢?
中毒的方式又是甚么?他又为何熄灯后还要去书房?
千头万绪,薛南星在利川查了足足三个月都未有发现。
而今,唯一的线索只有书案桌角一小块残留的灰烬,迎光侧视,隐隐可见类似图腾的印记,似被某种金属物件压印而成。
外祖父的死必定与这封烧毁密信有关。
薛南星翻出临摹的图腾,细节已看不大清,只有大致轮廓。这图腾……会是在何种物品上印到的呢?
列出种种疑惑,又梳理了一遍整个经过,薛南星只觉有些眼目昏花。
这信既是来自京城,就必定与京中之人有关。如今既是乱麻一团,不如出去走走,说不定能有所发现。
翌日一大早,她便领着书童打扮的麦冬出了门。
薛南星与梁山用完膳,便各自进了厢房歇息。
夜阑人静,只听得见风吹树叶的簌簌声,分明已是立夏,却莫名带着一种寒冬的萧瑟之感。
薛南星不禁提笔润墨:子期,久违芝宇,时切葭思。见字如晤,展信舒颜。初夏浅至,想青州均安。吾今至禹州,可适远念,不日抵京,企盼还云。
随后,她将修觉寺一案娓娓道来,不知不觉,竟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两页。提笔顿了顿,眉目流转间,又落笔写下: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三月前。
上元之夜,华灯初上,街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薛南星陪外祖父用完晚膳后,便匆匆披上素青竹纹外氅出门了。
梁山牵着马车等在门口,“今日上元,人人都喜着红色新衣,小姐怎的选了件如此素净的裙裳?”
“正因人人都着红,我这素青色才格外特别,不是吗?”说着,薛南星带着笑意快步上了马车。
在西市街头下了车,往西行至情人桥桥头,便见一头戴白玉发冠、袍服雪白的翩翩公子,正是宋源。
他长身玉立,衣摆如流云,手中拢着一卷书,远远望去,如同清雅矜贵的世家公子,桥栏上未融尽的积雪衬得他本就俊美的轮廓更为明亮突出。
薛南星悄声转自宋源后方,轻拍宋源的右肩然后马上蹲下。这是她每次见到宋源惯常的小把戏,每次宋源都不厌其烦地任其嬉闹,佯装见不着人。
只见宋源眸光涣散,茫然四顾,薛南星这才站起身,笑吟吟道:“宋先生今日这戏做得不错嘛”。说着手中的暖炉往宋源手里一塞。
听到这话,宋源霎时一怔,掌心触碰到一丝暖意,这才反应过来,浅笑道:“哦,平日看你男装模样多了,方才一时晃了神。”
他双眸缓缓聚焦,在薛南星身上流转。
眼前的少女,眉似远山含黛,眼若星辰带露,唇不点而朱,颊灿如春华,身批素青竹纹外氅,衬得这俏丽俊逸的脸庞多了一份轻灵之气,此刻的她好似清晨修竹上的一滴露珠,晶莹剔透、光洁耀目。
薛南星双颊染上红晕,垂眸一笑。
低头看到宋源握着书卷的右手,手指修长干净,细看却已冻得微微发红,关切道:“你看看你,手都冻红了,也不知出来逛花灯还带着书卷做甚么。”说罢,毫不犹豫地抬手捂了捂。
“你日前提及,想知道何为德治和理治。我便挑了些书卷给你,还有我从前的一片策论。”宋源又轻轻反握住她,“有你在,不冷。”
薛南星嬉笑道:“那学生就先谢过宋夫子啦。”说完接过书卷递给了梁山示意他放回车内。转头又说道:“其实你知会我一声,过两日我去求问斋拿便好了。”
宋源嗯了一声,迟疑片刻,道:“青州家中来信让我明日便启程。”
“明日?不是说春分前后才出发吗?”薛南星不觉有些惊讶和失落。
宋源略显无奈:“嗯,父亲来信说祖母身体不适,嘱我尽快回去。”
薛南星微微垂眸:“也是,你已离家两年,家中长辈自是日夜思念,理应早些回去。也好早些……”话没说完,只见她两颊绯红,娇羞地抬眸看了看宋源,纤长的睫羽呼扇着,好似在试探着什么。
宋源笑着点了点头,未再多言。
他自是知道她的意思,早前两人已说定,此次各自回家要父亲提及定亲之事。但想到日前青州的来信,他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犹豫,逃避似的垂下眼眸。
两年光景,终究是一枕槐安,梦,该醒了。
“子期,子期…”宋源拉回思绪,只见薛南星正在晃着手掌,秋水般的双眸纯粹到让他不敢直视。
“我怎觉着你今日一直心不在焉。不会已经开始挂念我了吧?”薛南星未觉有异,继续问道。
但还未等宋源接话,只觉手被拽住,“你快看,你快看,这个玉兔灯好大啊!”见她便如脱兔般朝着那玉兔灯跑去。
宋源无奈,微笑摇首,跟了上去。
花灯十里,繁光远缀良夜。
猜灯谜、飞花令皆是宋源所长,一路逛下来赢得了不少小玩意,花灯、生肖摆件、琉璃瓶……薛南星挑了些特别的小物件,或挂在自己身上,或塞到宋源手里,身影穿梭在花灯间,笑靥明净清澈,满眼满身尽是光彩与灵气。
在热闹的花灯会不曾察觉,直至夜色深重,人烟渐散,离别的感伤霎时袭来。
浓重的夜色带着霜雪,一片片落在薛南星心里,冻得她再也牵不出一丝笑意。
一路上,她不愿坐车,也不说话。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一声一声仿佛催促离别的钟声。
“到了。”宋源打破了沉默。
薛南星抬了抬头,竟是一路走了回来。她嘟了嘟殷红的薄唇:“平常觉得去西市好远,今天怎的一会儿就走到了。”又回眸看向宋源。
两人相对而立,四目交投之际,仿佛时间也被冻住。
宋源眸光深邃,让人难辨情绪,直至触及薛南星眼底噙着的微光,他不自觉地抬起双臂,将她揽入怀中。
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
薛南星呼吸一滞,这个拥抱突如其来,却温柔至极,如诱人的深渊。她轻吸一口气,缓缓抬手,轻轻环抱住宋源的腰身,撒娇道:“想必我仍会忍不住与你说那些案子,常常往青州去信,你别厌烦。”
又听一声轻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只盼这一年快些过去,待明年春闱后,就不必再分开了。”
沉默一瞬,薛南星只觉抱着她的双臂紧了紧,将她往怀里嵌得更深了些。
片刻后,才听到耳边传来熟悉温润的声线:“好。”
薛南星莞尔一笑,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家门。
少女的笑宛如春花明媚,可落在宋源心里却如刀剜般刺痛。
不知过了多久,宋源眸光转寒,转身消失在幽深的黑夜中。
翌日,外祖父的尸体被发现,躺在冰冷的书房里,嘴边一抹殷红,触目惊心。
他慈颜依旧,却再无声息。
薛南星深吸一口气,合上信笺,缓缓望向窗外。这沉沉夜色幽黑如深潭一般,让她看不清将来的路。
一股莫名的惶恐与凄凉袭来,只觉鼻尖一酸,“啪嗒——”一滴晶莹滚烫的泪,落在冰凉的信笺上。
初夏的雨,短促却清脆,一滴一滴,掷地有声。
接连行了近半月,马车终是驶入了盛京城。
薛南星坐在车内,望着绣帘上的雨发呆。
忽闻车外马蹄声渐缓,梁山清朗的声音传入:“小姐,咱们快到家了。”此言一出,犹如夏雨滴在冰封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薛南星轻挑车帘,望着窗外的街景,想到自己要以另一种身份,重新踏足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眼底满是旧梦新愿。
她曾以为,归来便是安宁,可如今却是荆棘满布。那些未解的谜团,未知的危机,今后都只能靠她一人揭开。
车轮在青石板上缓缓转了最后一圈,停了下来。
座前的马儿扬了扬蹄,打了个响鼻,喷出阵阵白雾。
薛南星踏出马车,抬头凝视片刻——程宅。
这座宅子是程家老宅,母亲曾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女时光。后来外祖父做御史时的府邸,在他们离开后便被封了,如今早已易主他人。
薛南星抬手轻叩门扉,声如玉珠落盘。
少倾,门扉缓缓开启,程忠的身影映入眼帘。
他年逾三十,一身着古朴长衫,面容清瘦,条线分明,双眼深邃有神,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坚毅与睿智。
程忠的目光落在薛南星的脸上,不禁心中一怔:那双杏眸,竟与她母亲一般无二。
“小姐……”他声音颤栗,如鲠在喉。
“您便是忠叔吧?”薛南星犹疑道。外祖父被害前曾交代,若他出事,便回京城程家老宅,会有人等着自己,本以为是位老翁,却没想竟是如此后生。
程忠缓过神,方才发觉自己有些失礼,躬身一揖:“是,小姐。在下程忠,蒙老爷和小姐恩泽,得以苟活至今。以后定不负老爷嘱托,尽心侍奉小姐。”
薛南星知道,他口中的“小姐”是母亲程清玄。
她微微颔首,跟着程忠进了宅院。
踏入院内,只见青石小径两旁绿竹掩映,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耳畔低语。
庭院中央,一方小巧精致的荷花池静静躺着,池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片片荷叶脆嫩欲滴,或舒展自如,或微微卷曲。初夏时节,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与生机。
“外祖父生前最喜竹,常言道‘竹,君子之风也。其节坚贞,不畏霜雪,其心虚怀,能容百川。’这竹虽不如百花艳丽,却清雅高洁。”薛南星望着院内的一砖一瓦,虽不及昔日府邸的宏伟,却处处饱含心思,欣慰笑道:“有心了,将这宅院打点得如此雅致。”
程忠见她心生欢喜,展眉负手:“都是按老爷吩咐布置,小姐喜欢便好。”
“这宅子看着不小,家里可还有其他人帮着打理家头事务?”薛南星问。
“有的,府里还有一嬷嬷和一丫鬟,嬷嬷唤庆娘,手脚麻利,细心周道,丫鬟是庆娘的女儿,名唤麦冬,进府时才六七岁,如今眨眼已至豆蔻,也是个机灵的小丫头,正好伺候小姐日常起居。”
话音方落,便听见清脆如铜铃般的声音传来。
“忠叔…忠叔…”
薛南星转身,瞧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一路小跑过来,活泼灵动,只一眨眼便站到了跟前。
“慢点儿跑,别失了礼。”程忠叮嘱道。
“这便是麦冬吧!”
麦冬顺了口气,只见薛南星身着男装,风姿绰约,英气逼人,先是眼前一亮。片晌才反应过来,脱口而出:“小姐,您这般打扮真是俊俏极了!”
程忠闻言,立刻皱起眉头,严声斥责:“休得无礼!小姐身份尊贵,怎可妄加评论?”
薛南星看着她一手抚着胸口,一手叉着腰,丝毫没有姑娘家的样子,不禁想到了自己,轻笑出声:“无妨。忠叔,这位小妹妹倒是天真直率,性格讨喜。在我面前,无需太过拘谨。”
麦冬紧张的神经瞬间松了下来,轻舒一口气,福身道谢:“谢小姐宽恕。”又偷偷瞧了瞧程忠的脸色,怯怯地低下头去。
梁山安顿好车马走过来,见薛南星眉目舒展,眼含笑意,不禁叹道:“小姐许久未曾笑过了。老爷见着小姐这样,定会甚为欣慰。”
闻言,薛南星怅然,是啊,她确实许久未曾笑过了。
她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意欲她如南风般自在洒脱,似星辰般璀璨无拘。离开薛家,外祖父亦未更其名。
昔日,她也是终日笑靥如花的少女,如今却不复欢颜。
探寻真相固然重要,然若为此困于囹圄,心为形役,实非外祖父及母亲之所愿。
思及此,她眼眸中泛起一抹亮色,唇角微扬,勾勒出坚定的微笑。“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几人眼眸皆是一热。
直至此刻,悬了数月的心,终是安定了不少。
闺房的床榻柔软舒适,薛南星竟是难得没有被梦魇侵扰,一觉睡到辰时。
简单洗漱后,她仍是换上一身窄秀长袍,描了剑眉。
程忠送来府中账本,将日常开销,吃穿用度,所存余银一一向薛南星汇报,府中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外祖父将一生积蓄留了下来,离开利川前,薛南星又卖了宅子,银钱算是十分充裕了。
看完账册,用了些午膳,薛南星坐在窗前案几边,提笔梳理起外祖父一案的细节来。
外祖父于上元节前三日收到一封京中密信后,便有些异常,似乎预料到会有意外,但问及却不愿透露只言片语。
薛南星亲自验的尸。
外祖父的尸体在书房内被发现,面容祥和,平躺于地,无痛苦挣扎迹象,身上无明显伤痕。
从尸斑和尸体僵硬程度判断,死亡时间应是在子时上下,且尸体并未被移动过。
剖验后发现,内脏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心脏与肺部,呈现紫黑色瘀斑,确系中毒而亡,但又非砒霜、鸩毒之类的中毒症状。
胃内容物已基本消化,仅剩些许糊状物,可见晚膳后并未进食,壶内清水亦并未发现有毒迹象。
据家仆所言,外祖父亥时熄灯,但他死亡时却是子时,是这毒药一个时辰后才发作,还是他去到书房后才中毒呢?
中毒的方式又是甚么?他又为何熄灯后还要去书房?
千头万绪,薛南星在利川查了足足三个月都未有发现。
而今,唯一的线索只有书案桌角一小块残留的灰烬,迎光侧视,隐隐可见类似图腾的印记,似被某种金属物件压印而成。
外祖父的死必定与这封烧毁密信有关。
薛南星翻出临摹的图腾,细节已看不大清,只有大致轮廓。这图腾……会是在何种物品上印到的呢?
列出种种疑惑,又梳理了一遍整个经过,薛南星只觉有些眼目昏花。
这信既是来自京城,就必定与京中之人有关。如今既是乱麻一团,不如出去走走,说不定能有所发现。
翌日一大早,她便领着书童打扮的麦冬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