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旻先上去,随后转过身来扶阮瑜。
阮瑜见到萧旻伸过来的手时,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想自己撑着马车边缘爬上去。
萧旻笑了笑,也不顾阮瑜的意思,拉住她的手,让她能有个借力。
阮瑜上了车,有些羞,她还不太习惯有个人这么关照自己。
上一次进宫,身边是阮清,阮瑜好歹自在些。可这一次,她与萧旻面对面地坐在车里,大眼瞪小眼,谁都没说话。
马车行至宫门处,他们在皇上身旁的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后宫中。
皇上皇后同在一处,召见了他们。
阮瑜跟在萧旻的身后,规矩行礼,头也不敢抬。
“平身。”皇上威严的声音从高处传来,萧旻起身时搀扶了一下阮瑜的手。
宫女搬来两个凳子放在一旁,二人坐过去,没有说话。
皇后问候了一下他们之间的事,萧旻每一个问题都老实回答。
阮瑜只是看着,她想,这些应该不需要她来应对,萧旻都会妥帖地解决好。
“萧将军可好?本宫听说前线总是战火连连,十分忧心。”皇后喝了口茶,余光瞥向皇上。每每提起萧将军,陛下总是会沉下脸色。
阮瑜听说过萧家在朝中的处境,如今皇上皇后骤然提起,想来不会那么简单。倘若萧旻答得有一分不对,都会徒惹陛下不快。
“前些日子父亲来过信,想来不日便会有捷报传回。”萧旻垂下眼,低声道。
那封信只是叮嘱他在京中小心行事,并未提及战事,可萧旻知道皇上想听到什么。
“既如此,朕过些时日,替你寻个闲职,好好同你夫人在京中过日子。”
陛下事物繁忙,能抽出空来接见他们已是恩典了,他并没有在皇后宫中留太久,没多久就先行离去了。皇后笑了笑,恭送皇上离开,又以身体疲惫为由,将萧旻与阮瑜送了出去。
刚一坐上马车,萧旻就握住了阮瑜的双手,问道:“你可知方才皇上皇后说的话,有何用意?”
“哪一句?”阮瑜不解道。
萧旻道:“要你和我在家中安心过日子。”
阮瑜茫然地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随后,她看向萧旻的眼睛,轻声问道:“夫君,陛下会给你派什么职?”
萧旻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但他并不在意,只是道:“后日陪你回门以后,带你在京中走一走。至于其它的,之后再考虑。”
他语气轻快,好似全然不在乎现在的困境。可阮瑜却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了一丝隐忍。
萧旻自小长于边关,少年之时便可为边关战事出谋划策,十九岁那年就征战沙场,立下了战功。而如今,陛下将他困于京城,既回不了家,还需日日担忧会不会触怒圣颜。
这样的人,若非无可奈何,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阮瑜看着萧旻这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顺着他的话问道:“你要陪我回门吗?”
萧旻突然笑了一下,说道:“陪你回门,是我作为你夫君应该做的事。”
阮瑜低着头,小声地“哦”了一声。她家的情况,萧旻清楚吗?
“那......”阮瑜支支吾吾好半天,说道,“回门以后,你可以听我的吗?”
萧旻反问:“为何?”
阮瑜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重复一遍,并急道:“你听我的就是了!”
萧旻这个性子,怕是很难忍耐父亲母亲的态度,既如此,还不如先提个醒。
“依你便是。”萧旻妥协道。
回门当日,萧旻看着下人朝马车上搬了两个箱子就结束了,没忍住好奇道:“你准备了些什么?两个箱子就装完了。”
“玉禾说这些就够了。”阮瑜老实答,其实倒也不是玉禾做的决定。她只是不想准备太多东西,最后都落入了别人的手中。
萧旻是见过大哥大嫂成婚以后,回门时准备的东西,装了满满一车。他担忧了一路,会不会惹太傅一家不快。
马车停在太傅府外,萧旻下车时,忍不住蹙眉,片刻后才去扶阮瑜下来。
也难怪他不满,全家上下,竟只有阮清一人等候。
阮瑜理了理衣角,轻声吩咐着车旁跟来的下人把箱子搬入府。随后,她拽了拽萧旻的衣袖,小声说:“别生气。”
阮清小跑几步过来,笑得很开心道:“三姐姐。”
末了,阮清将视线移到萧旻身上,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对方,转头跟阮瑜说道:“三姐姐,爹娘在家中等你们呢。”
阮瑜:“知道了,你先进去吧。我跟夫君说两句话。”
阮清点点头,高兴地跑进去通知家里。
她的身影走远以后,阮瑜解释说:“我阿娘是母亲从前的陪嫁丫鬟,所以母亲不喜欢我。”
她在来的路上就已经预料到了,他们不在意这个女儿,也知道皇上对萧家的态度,所以恨不得远而敬之,自然不会出来接回门的他们。
若不是为了礼数,阮瑜也是不想回来的。
萧旻看向阮瑜的眼睛透露出一丝怜悯,他从小父母疼爱,所以很难想象这个弱小的女子,在过去的这些年,过的都是怎样的生活?
萧旻的手握紧阮瑜的,牵着她走进去,并说道:“往后在我们家中,都是你说了算。”
……
回门礼数周全后,二人就回了府,萧旻去了书房,阮瑜一个人在前厅跟着管家学了些府内事物。
到了晚膳的时间,萧旻还一直在书房里没出来,阮瑜等了片刻才去书房找萧旻。
她没往书房来过,因为萧旻通常会在这里处理一些事物,那是她作为女子很难接触到的。萧旻来给她打开门,牵着阮瑜的手将她带了进去。
桌上摆放着边关的地图和一封拆开的信。阮瑜不小心瞥到了信中的内容,一下子移开眼。
萧旻在一旁淡淡解释道:“我娘寄来的,边关情况不好,父亲与大哥已经多日未曾好生安睡了。”
他们都知道,只要战事终是捷报,陛下就不会有理由处置萧家。
阮瑜敛下眼眸,低声呢喃道:“为什么要打仗呢?”
萧旻:“只有守护边关的和平,才有百姓的安宁之日。”
“那你如今被留在京中,边关还好吗?”阮瑜又问。
萧旻:“父亲和大哥,会有办法解决的。”
近些年来,边关战事频繁,可每一次都能顺利解决,是因为有萧家死守。
萧旻虽忧心于边关,却无能为力。
他握住阮瑜的手,眼神中满是坚定。他一直相信着终有一日会离开京城,他会回到家乡,重新拿起手中的剑,保家卫国。
……
没过太多日子,陛下的圣旨就下来了。小厮急急忙忙跑进府中来传信,彼时萧旻正在院中练剑,阮瑜坐在一旁绣荷包。
赵公公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颇得陛下信任。
阮瑜放下手中的刺绣,看向萧旻说道:“你快去,别让赵公公等久了。”
萧旻点头:“你在房间等我。”
萧旻将阮瑜送进房间,才去见赵公公。
赵公公坐在前厅里喝着茶,萧旻来时,他弓着身子站起来,笑得谄媚:“萧将军。”
萧旻表面功夫做的足,面带笑意地问:“赵公公这次来,莫非是陛下有何旨意?”
“传陛下口谕!”赵公公立马直起身来,语气森严。
萧旻依着礼数,跪于厅中。
只听赵公公掷地有声道:“即日起,萧旻于禁军军营统领,不得有误。”
他扶起萧旻,笑道:“萧将军,陛下念及您在京中无事可做,特意为您寻了个差事。”
萧旻:“臣遵旨。”
禁军统领……如今陛下并不重用禁军,是个闲职不错,却不是个什么好差事,但对萧旻来说,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萧旻虽常年处在边关,却也听说过前任禁军统领因为得罪了朝中老臣而被罢免之事。如今陛下让他去任职,用意可想而知。
他回到房间后,阮瑜抬起眼看他,小声问道:“陛下有何旨意?”
萧旻将陛下的旨意原模原样复述给阮瑜听,又把禁军如今的处境讲了一遍,他安抚性地拍了拍阮瑜的手道:“放心,你夫君我做什么都能做好,定然不会被那群老臣牵着鼻子走。”
阮瑜舒展了些眉头,被萧旻这副自信满满的样子逗笑。
……
第二日清早天微微亮,萧旻就起了床。他动静极小地收好地铺,没吵醒阮瑜,独自一人进宫任职去了。
阮瑜醒来后有些担忧,一天都心不在焉。眼看着时间差不多,她让人备了车亲自去宫门口等萧旻。
她没有看见萧旻,反倒是看见了两三个人结伴出来,途径她的马车时还忍不住暗自讨论道:“第一天就摆架子给谁看,谁不知道陛下派他做禁军统领实际上就是想借此机会整顿萧家。这只是个开始,你瞧着吧。我爹说了,边关根本不会有捷报传回,不出一月,陛下必定惩治萧家……”
声音越来越远,阮瑜听着,心下却是一惊。倘若捷报真的回不来,那他们在京城的日子想必会更加艰难,到那时,又有谁会帮助他们?
萧旻出来之时,一眼就瞧见了府中的车,和正巧掀开车帘往外看的阮瑜对视一眼后,大步走过来,“阿瑜,回家吧。”
阮瑜想讲自己方才听的话告诉他,却见萧旻小幅度地摇摇头。
萧旻上了马车,等车夫驾车朝府中驶去后,才卸下力气往阮瑜肩上一靠,“别担心。”
阮瑜不言语,她想无论发生什么,萧旻都会护好她。
阮瑜见到萧旻伸过来的手时,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想自己撑着马车边缘爬上去。
萧旻笑了笑,也不顾阮瑜的意思,拉住她的手,让她能有个借力。
阮瑜上了车,有些羞,她还不太习惯有个人这么关照自己。
上一次进宫,身边是阮清,阮瑜好歹自在些。可这一次,她与萧旻面对面地坐在车里,大眼瞪小眼,谁都没说话。
马车行至宫门处,他们在皇上身旁的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后宫中。
皇上皇后同在一处,召见了他们。
阮瑜跟在萧旻的身后,规矩行礼,头也不敢抬。
“平身。”皇上威严的声音从高处传来,萧旻起身时搀扶了一下阮瑜的手。
宫女搬来两个凳子放在一旁,二人坐过去,没有说话。
皇后问候了一下他们之间的事,萧旻每一个问题都老实回答。
阮瑜只是看着,她想,这些应该不需要她来应对,萧旻都会妥帖地解决好。
“萧将军可好?本宫听说前线总是战火连连,十分忧心。”皇后喝了口茶,余光瞥向皇上。每每提起萧将军,陛下总是会沉下脸色。
阮瑜听说过萧家在朝中的处境,如今皇上皇后骤然提起,想来不会那么简单。倘若萧旻答得有一分不对,都会徒惹陛下不快。
“前些日子父亲来过信,想来不日便会有捷报传回。”萧旻垂下眼,低声道。
那封信只是叮嘱他在京中小心行事,并未提及战事,可萧旻知道皇上想听到什么。
“既如此,朕过些时日,替你寻个闲职,好好同你夫人在京中过日子。”
陛下事物繁忙,能抽出空来接见他们已是恩典了,他并没有在皇后宫中留太久,没多久就先行离去了。皇后笑了笑,恭送皇上离开,又以身体疲惫为由,将萧旻与阮瑜送了出去。
刚一坐上马车,萧旻就握住了阮瑜的双手,问道:“你可知方才皇上皇后说的话,有何用意?”
“哪一句?”阮瑜不解道。
萧旻道:“要你和我在家中安心过日子。”
阮瑜茫然地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随后,她看向萧旻的眼睛,轻声问道:“夫君,陛下会给你派什么职?”
萧旻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但他并不在意,只是道:“后日陪你回门以后,带你在京中走一走。至于其它的,之后再考虑。”
他语气轻快,好似全然不在乎现在的困境。可阮瑜却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了一丝隐忍。
萧旻自小长于边关,少年之时便可为边关战事出谋划策,十九岁那年就征战沙场,立下了战功。而如今,陛下将他困于京城,既回不了家,还需日日担忧会不会触怒圣颜。
这样的人,若非无可奈何,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阮瑜看着萧旻这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顺着他的话问道:“你要陪我回门吗?”
萧旻突然笑了一下,说道:“陪你回门,是我作为你夫君应该做的事。”
阮瑜低着头,小声地“哦”了一声。她家的情况,萧旻清楚吗?
“那......”阮瑜支支吾吾好半天,说道,“回门以后,你可以听我的吗?”
萧旻反问:“为何?”
阮瑜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重复一遍,并急道:“你听我的就是了!”
萧旻这个性子,怕是很难忍耐父亲母亲的态度,既如此,还不如先提个醒。
“依你便是。”萧旻妥协道。
回门当日,萧旻看着下人朝马车上搬了两个箱子就结束了,没忍住好奇道:“你准备了些什么?两个箱子就装完了。”
“玉禾说这些就够了。”阮瑜老实答,其实倒也不是玉禾做的决定。她只是不想准备太多东西,最后都落入了别人的手中。
萧旻是见过大哥大嫂成婚以后,回门时准备的东西,装了满满一车。他担忧了一路,会不会惹太傅一家不快。
马车停在太傅府外,萧旻下车时,忍不住蹙眉,片刻后才去扶阮瑜下来。
也难怪他不满,全家上下,竟只有阮清一人等候。
阮瑜理了理衣角,轻声吩咐着车旁跟来的下人把箱子搬入府。随后,她拽了拽萧旻的衣袖,小声说:“别生气。”
阮清小跑几步过来,笑得很开心道:“三姐姐。”
末了,阮清将视线移到萧旻身上,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对方,转头跟阮瑜说道:“三姐姐,爹娘在家中等你们呢。”
阮瑜:“知道了,你先进去吧。我跟夫君说两句话。”
阮清点点头,高兴地跑进去通知家里。
她的身影走远以后,阮瑜解释说:“我阿娘是母亲从前的陪嫁丫鬟,所以母亲不喜欢我。”
她在来的路上就已经预料到了,他们不在意这个女儿,也知道皇上对萧家的态度,所以恨不得远而敬之,自然不会出来接回门的他们。
若不是为了礼数,阮瑜也是不想回来的。
萧旻看向阮瑜的眼睛透露出一丝怜悯,他从小父母疼爱,所以很难想象这个弱小的女子,在过去的这些年,过的都是怎样的生活?
萧旻的手握紧阮瑜的,牵着她走进去,并说道:“往后在我们家中,都是你说了算。”
……
回门礼数周全后,二人就回了府,萧旻去了书房,阮瑜一个人在前厅跟着管家学了些府内事物。
到了晚膳的时间,萧旻还一直在书房里没出来,阮瑜等了片刻才去书房找萧旻。
她没往书房来过,因为萧旻通常会在这里处理一些事物,那是她作为女子很难接触到的。萧旻来给她打开门,牵着阮瑜的手将她带了进去。
桌上摆放着边关的地图和一封拆开的信。阮瑜不小心瞥到了信中的内容,一下子移开眼。
萧旻在一旁淡淡解释道:“我娘寄来的,边关情况不好,父亲与大哥已经多日未曾好生安睡了。”
他们都知道,只要战事终是捷报,陛下就不会有理由处置萧家。
阮瑜敛下眼眸,低声呢喃道:“为什么要打仗呢?”
萧旻:“只有守护边关的和平,才有百姓的安宁之日。”
“那你如今被留在京中,边关还好吗?”阮瑜又问。
萧旻:“父亲和大哥,会有办法解决的。”
近些年来,边关战事频繁,可每一次都能顺利解决,是因为有萧家死守。
萧旻虽忧心于边关,却无能为力。
他握住阮瑜的手,眼神中满是坚定。他一直相信着终有一日会离开京城,他会回到家乡,重新拿起手中的剑,保家卫国。
……
没过太多日子,陛下的圣旨就下来了。小厮急急忙忙跑进府中来传信,彼时萧旻正在院中练剑,阮瑜坐在一旁绣荷包。
赵公公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颇得陛下信任。
阮瑜放下手中的刺绣,看向萧旻说道:“你快去,别让赵公公等久了。”
萧旻点头:“你在房间等我。”
萧旻将阮瑜送进房间,才去见赵公公。
赵公公坐在前厅里喝着茶,萧旻来时,他弓着身子站起来,笑得谄媚:“萧将军。”
萧旻表面功夫做的足,面带笑意地问:“赵公公这次来,莫非是陛下有何旨意?”
“传陛下口谕!”赵公公立马直起身来,语气森严。
萧旻依着礼数,跪于厅中。
只听赵公公掷地有声道:“即日起,萧旻于禁军军营统领,不得有误。”
他扶起萧旻,笑道:“萧将军,陛下念及您在京中无事可做,特意为您寻了个差事。”
萧旻:“臣遵旨。”
禁军统领……如今陛下并不重用禁军,是个闲职不错,却不是个什么好差事,但对萧旻来说,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萧旻虽常年处在边关,却也听说过前任禁军统领因为得罪了朝中老臣而被罢免之事。如今陛下让他去任职,用意可想而知。
他回到房间后,阮瑜抬起眼看他,小声问道:“陛下有何旨意?”
萧旻将陛下的旨意原模原样复述给阮瑜听,又把禁军如今的处境讲了一遍,他安抚性地拍了拍阮瑜的手道:“放心,你夫君我做什么都能做好,定然不会被那群老臣牵着鼻子走。”
阮瑜舒展了些眉头,被萧旻这副自信满满的样子逗笑。
……
第二日清早天微微亮,萧旻就起了床。他动静极小地收好地铺,没吵醒阮瑜,独自一人进宫任职去了。
阮瑜醒来后有些担忧,一天都心不在焉。眼看着时间差不多,她让人备了车亲自去宫门口等萧旻。
她没有看见萧旻,反倒是看见了两三个人结伴出来,途径她的马车时还忍不住暗自讨论道:“第一天就摆架子给谁看,谁不知道陛下派他做禁军统领实际上就是想借此机会整顿萧家。这只是个开始,你瞧着吧。我爹说了,边关根本不会有捷报传回,不出一月,陛下必定惩治萧家……”
声音越来越远,阮瑜听着,心下却是一惊。倘若捷报真的回不来,那他们在京城的日子想必会更加艰难,到那时,又有谁会帮助他们?
萧旻出来之时,一眼就瞧见了府中的车,和正巧掀开车帘往外看的阮瑜对视一眼后,大步走过来,“阿瑜,回家吧。”
阮瑜想讲自己方才听的话告诉他,却见萧旻小幅度地摇摇头。
萧旻上了马车,等车夫驾车朝府中驶去后,才卸下力气往阮瑜肩上一靠,“别担心。”
阮瑜不言语,她想无论发生什么,萧旻都会护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