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亭公主纪繁逝世后的第一个年关,辖制三州六郡的平昭王纪殷终于是举了“问天”的旗帜,反了。

    维系了十六年风平浪静的大陈再一次被推向了战乱、烽烟和民不聊生。

    十月份的燕州出奇的冷,煤炭老叟挑着担子步履蹒跚,瞧见前边有一个似倒非倒的茶棚,赶忙撂了担子,双手捧着嘴呵了呵气,冲着茶棚里的老妪道:“来碗热茶。

    “这鬼天气,若不是纪贼祸乱朝廷,老子如今还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哩!陛下是少了她平昭王府的俸禄还是怎的!如此皇恩浩荡,倒叫一个牝鸡司了晨去!”

    老叟搓着手指骂骂咧咧的。

    平昭王纪殷是个女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放在两年前,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那时候平昭王纪殷还是三州六郡的主人,是大陈皇帝亲封的异姓王。

    只是谁也没想到,在燕州的地界上居然还真的有从三州六郡过来的人。

    “若是我家顶梁的大男死在了陈王帝的地盘,我也是必不肯罢休的!”

    说话的人端的一副游侠的模样,拎着把镶满了珠宝的宝剑往桌上一搁,鬓角还簪着朵花,怪木怪样的,却真的像个走南闯北的侠客似的

    立时茶棚里的诸位皆竖起耳朵听那游侠说话。

    那游侠也不客气,端起茶碗连饮了两大口,大声道:“丰亭公主诸位知道吧!平昭王的独女,自小做世子教养的。孝定十二年,汝阳郡大旱,平昭王指了丰亭公主亲自去汝阳郡主事。原谁也没当回事,只指着这辈祖宗千万不要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谁晓得这位年十二的殿下,治下颇有一套,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基本的民生,一时间竟无一流民流窜出汝阳郡,平昭王大喜当即请封世子。

    帖子递到了陈王宫,不晓得为什么没等来陛下册封的圣旨,等来的只有陈帝诏平昭王独女纪繁进京,封丰亭公主的旨意。”

    这游侠说完尤不解气,把布满缺口的茶碗登在凳子上,他则跳到上桌子,伸出一根手指了指陈王宫的方向,冷笑道:“平昭王早年间平定九边伤了身子,膝下再无子嗣,丰亭公主进京面圣则是为质,这个道理连不识字的老农都知道,平昭王难道还不如街边讨饭的老叟?不知道陈帝的用意?可再气,再舍不得,平昭王府还是遵了旨乖乖将丰亭公主送往上京。这些年来,上京城里可有人听闻过公主贤名?”

    众人摇头,皆不曾听闻。

    只听过丰亭公主诗文骑射俱佳,却是个十足十的纨绔子。旁的不说,章台走马倒是把好手,曾赠了三千金与春风楼的婉婷姑娘。而平昭王府,在六州十郡的人耳中,不过是一个没落的王府罢了。

    游侠忽然高举着宝剑,愤愤然,道:“世人皆叹伤仲永,丰亭公主殿下十二岁便颇有治世之才。在上京三年,却泯然众人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平昭王不愿其女荒废学业,提出亲自将公主接回平阳境内管教,陈帝头天准了,隔天丰亭公主就殁在了护城河里头,若我是平昭王也必定是不服气的。怨不得平昭王不服大陈律法,立誓要为丰亭公主讨个公道。”

    杀子之仇,实在是不共戴天。

    众人点点头,觉得不对,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当年天下九分,各个州府都有主君,大陈能一统九州十六郡,与当初平昭王纪殷揭竿起义、平定九边之乱有莫大的干系。

    要让他们说出平昭王的独女死了便死了,他们还真说不出口。

    况若不是当年平昭王一时妇人之仁,不忍心三州六郡的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如今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平昭王反了,三州六郡的能大贤者竟没有一个反对的,都鞍前马后四处为平昭王府奔走,要为丰亭公主讨个公道。

    至于生平功过,便由得史书去说吧!

章节目录

逍遥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亿吨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亿吨云并收藏逍遥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