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繁还是那个季繁,可季却不是从前的那个纪了。
想着想着,季繁哀哀叹了口气。
窗外阳光明媚,几只黄鹂莺莺叫着。
季繁不知道自己是否倒霉,可她觉得那个真的叫季繁的小姑娘才是真倒霉,不过是闷头睡了一觉,醒来皮子瞧着还是那个总角的丫头,芯子却从季家女郎变成了前朝平昭王府的继承人,丰亭公主纪繁。
纪家的那个纪繁生前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章台走马,斗蛐遛鸟,甚至搅和着整个上京城都不得安宁。然而这个张扬高调着好事坏事都做尽的人,突然溺死在护城河里。想到这个季繁就恨的牙痒痒,整个上京,谁不知道她丰亭公主诗文骑射无一不精却五行犯水,幼年曾落了太液池,自此见着水就绕道走。一个根本不会去水边的人溺死,季繁想,等她回去定将那人的皮剥了绷扇子,再用他的骨头熬油。可等她再睁眼,却早已经改朝换代,大陈不在,亲人朋友不在,就连仇人也不用见面了。
季繁睡得迷迷糊糊,听窗外的小丫头们嚼舌。
“六太太命真好,女郎都这样了,六爷也不曾纳妾。”
“可是只有女郎一个,命又怎么算好!”
季繁听了心里嘀咕,前世她娘平昭王纪殷不也只有她一个女儿吗?照样是全大陈最尊贵的女子,圣上也不敢随意驳了她娘的意思。
她实在忍不住,翻了个身,昏昏沉沉地道:“来人,水。”
她刚到这个家的时候就叫季繁的亲爹季六老爷叫了好几个大夫来,一顿药灌下去,她现在时而清醒时而昏睡,但比起刚来时那魂体分离的感觉要好得多。
门外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两个看门的丫鬟手忙脚乱地进来,一个笨手笨脚地去摸桌几上地茶壶,一个去报信喊着:“女郎醒了,女郎醒了。”
季繁被吵得耳鸣,加之这身子骨病孱,只觉得天灵盖“锃锃”地响。
没等丫鬟把季六爷叫来,她被灌了两口冷水,又昏睡过去。
等她再醒过来,已经华灯初上,她的头顶放着金色的绡纱帐子,灯火点的通亮,这样的人家,非富即贵。
“温娘,秾华醒了。”
隔着绡纱帐传来的声音醇厚干净。
季繁努力睁着眼去看帐子外面的人,隐隐约约,是对夫妻。
她曲了曲手指,颤颤巍巍掀开帐子,露出一张干净消瘦的脸颊。
那对夫妇立刻围上来,眼泪就从他们的眼眶中氤氲开。
“秾华,认得爹吗?”
季繁蓦然了片刻,然后木木地微微点了下头。
虽然明白自己曾经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季繁,是几百年后的季繁,是敖鹿郡季家的幺女季繁,但她还是觉得无法接受,以后,她就是季繁了吗?忘掉前陈,忘掉平昭王府,忘掉她的娘亲平昭王。
那男子推了推身边的少妇,努了努嘴,“温娘,去看看秾华。”
这已经是季繁第二次听见‘温娘’这个称呼了,她努力地想去将眼皮掀起来瞧一眼,是个圆脸少妇,瞧着只二十出头。
那妇人迟疑了一下,神色复杂地看了季繁一眼,嘴巴紧抿。
电光火石之间,季繁猛然猜到了眼前的妇人是谁。
她别别扭扭,一句“阿娘”就卡在了喉咙里。
温娘显见得就是季繁的亲娘,可是她纪繁的娘是大陈的平昭王纪殷,这句娘就怎么都叫不出来。
“大人,”她干巴巴地喊了一声。
季六爷立刻高兴起来,连声应是,亲自携了季繁起身,还怜爱地摸了摸女儿早就压得不成样子的丫髻。
温娘始终没有上前来看一眼,待季六爷交代了几句,不知道是喜极而泣还是乐极生悲什么的,总之是泣不能声地下去了。
季家已经连着两日丝竹绵绝,只因为季六老爷的独女,季家最小的女郎四小姐从痘娘娘那里捡了条命回来,不仅好利索了,还恢复了神智,摇身一变成了能歌善赋的才女。
“那天来了个赖头和尚……”
“呸!”
闲汉打断了前一位的话,比手画脚地道:“我娘们的外甥她干妹妹的表姐在季家做采买,据说亲眼看见那天来的是个跛脚的道士。”
群众可不管是道士还是和尚,他们要听的是传奇,是除了柴米油盐外能说的上话的谈资。
“那老道看起来不足五尺……”
话音未落,就有人高声大笑:“不足五尺?如何得道?哈哈,崔五,你要笑死我们这些人吗?”
“那牛鼻子老道是五台山的天一真人,真真切切的得道高人,同行的还有花莲寺的净海法师。”
这人一连点了两个有名号的高人,听众就点点头。
他又接着道:“两位高人说女公子是大富大贵之人,之前痴傻乃是天上的仙人见女公子聪明伶利又娇憨可爱,留她多吃了一盏琼浆。”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众人又点点头。
“女公子因此耽误了十载,如今仙人们降了天意叫天一真人把女公子的魂魄带来和肉身契合。”
难怪之前痴傻,原来是女公子的魂魄留在了天宫。
众人又点点头。
敖鹿人都信三清,对于这样的故事深信不疑。
广渠楼里的娇客却显得有些意难平,冲身侧的姊妹抱怨道:“不过是个傻子,如今叫六叔编的像个仙女儿似的,整个敖鹿又有谁不知道季氏阿繁是个痴的!”
“阿紫,阿繁最小,又大病初愈,你不要这样说话。”
季絮是季家长房长女,素有威严却从来是娇宠小妹季紫的。
她这话一说无异于训斥,当即季紫就要哭出声来。
“阿姊,紫儿说的也没有错,季繁最小没错,可那天一真人你可瞧见了?我们姊妹几个你的存风楼离清风楼最近,可曾听见什么动静?”
二小姐季萦不喜欢季繁。
甚至比三小姐季紫更不喜欢季繁。
相比于季家三位小姐的议论纷纷,季繁显得毫无自觉。
“说了几次,胡桃要剥皮衣。”
季繁伸出一只手,轻轻敲了敲托盘的丫头的脑袋,又摸了两颗核桃仁儿,食指和拇指的指腹轻轻一搓,丢进嘴里,动作行云流水不见拖沓。
说起来季繁觉得自己不是个很奢侈的人,起码整个平昭王府里纪繁是最好伺候的主子。一年里头一半的时间都随广安军的参将们住在一起,还有一半的时间,她住在国字监。
九州十六郡的人都知道,丰亭公主纪繁是平昭王纪殷亲自昭告的继承人,将来是平昭六郡的主人。
却少有人知道,纪繁将来不仅是六郡的主人,更是大陈的主人。因此她同皇子们同吃同住,同寝同更。如此相比,纪繁简直是最不讲究的主儿。
“奴婢记住了。”小丫头吐了吐舌头,换了果盘捧过来。
“大人说,今晚家宴,高义公要见我?”
高义公正是季繁的祖父季广郗。
跪在榻上的小丫头不自觉地抖了抖肩,答“是,姑奶奶也会就家来,三位小姐也都到了。是大宴。”
季繁的食指在雕花的床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轻叩,姑奶奶应该是季家现任家主季广祁的独女季笙。
三位女郎应该就是她还未谋面的三位堂姊了。
其实季繁也不知怎么面对季家人。她占了他家女公子的身子,一个孤魂野鬼,还是一个三百年前的孤魂野鬼,上无亲眷,下无宗祠,只在这个家癞着脸皮混吃混喝,委实太无耻了。
可叫她让出身体,她却犯了难。
且不说她愿不愿意,便是叫她说明白到底是怎么夺舍重生到季氏女郎身上的她都百口莫言,摸不着头脑。
存了这份不自在,晚宴自然是不想去,偏偏这身体的嫡亲祖父要见。
季女虽痴,却比丰亭公主幸运太多。起码祖父和父亲从未放弃过为她寻医问诊,她的祖父高义公更是将她养在身边,将她的闺阁立在上院的清风楼。
思及此,季繁心中一软,点点头:“回头你禀了大人,就说我身体好多了。”
小丫头阿簪闻言立刻笑眯眯地点头:“女郎确实好多了,我方才同阿玉姐姐打赌,女郎最亲近君侯,必然是要去的。”
是啊,最亲近的人,自然是最容易露陷儿。
季繁前世活到十六岁,一直随母亲生活在平阳郡,就算去上京为质的那三年也从不曾来过江南道,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话,行事又是十足十的关陇贵族的做派。实在难让人相信这是敖鹿这样眉清目秀的水土养育出来的女郎。
何况,敖鹿话她也听不大懂,这可真是愁煞人了。
好在季氏阿繁从前是个痴的,虽然她用一首《高川赋》使其神女的美名远播,可内里反应木讷缓慢也是正常。
季家从前不显,大陈时还是个末流的士族,但三百多年来世居敖鹿,也颇有盛名。况今晁中宗赏识季氏阿繁之祖,封其高义公,邑户二百,惠及子孙。如今的敖鹿季氏俨然已经是排得上名号的世族。
月色渐浓,重明堂的膏火却亮得人眼睛生疼。
季繁伸出两根手指冲脸上比划,比到一半,突然就笑了。
想着想着,季繁哀哀叹了口气。
窗外阳光明媚,几只黄鹂莺莺叫着。
季繁不知道自己是否倒霉,可她觉得那个真的叫季繁的小姑娘才是真倒霉,不过是闷头睡了一觉,醒来皮子瞧着还是那个总角的丫头,芯子却从季家女郎变成了前朝平昭王府的继承人,丰亭公主纪繁。
纪家的那个纪繁生前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章台走马,斗蛐遛鸟,甚至搅和着整个上京城都不得安宁。然而这个张扬高调着好事坏事都做尽的人,突然溺死在护城河里。想到这个季繁就恨的牙痒痒,整个上京,谁不知道她丰亭公主诗文骑射无一不精却五行犯水,幼年曾落了太液池,自此见着水就绕道走。一个根本不会去水边的人溺死,季繁想,等她回去定将那人的皮剥了绷扇子,再用他的骨头熬油。可等她再睁眼,却早已经改朝换代,大陈不在,亲人朋友不在,就连仇人也不用见面了。
季繁睡得迷迷糊糊,听窗外的小丫头们嚼舌。
“六太太命真好,女郎都这样了,六爷也不曾纳妾。”
“可是只有女郎一个,命又怎么算好!”
季繁听了心里嘀咕,前世她娘平昭王纪殷不也只有她一个女儿吗?照样是全大陈最尊贵的女子,圣上也不敢随意驳了她娘的意思。
她实在忍不住,翻了个身,昏昏沉沉地道:“来人,水。”
她刚到这个家的时候就叫季繁的亲爹季六老爷叫了好几个大夫来,一顿药灌下去,她现在时而清醒时而昏睡,但比起刚来时那魂体分离的感觉要好得多。
门外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两个看门的丫鬟手忙脚乱地进来,一个笨手笨脚地去摸桌几上地茶壶,一个去报信喊着:“女郎醒了,女郎醒了。”
季繁被吵得耳鸣,加之这身子骨病孱,只觉得天灵盖“锃锃”地响。
没等丫鬟把季六爷叫来,她被灌了两口冷水,又昏睡过去。
等她再醒过来,已经华灯初上,她的头顶放着金色的绡纱帐子,灯火点的通亮,这样的人家,非富即贵。
“温娘,秾华醒了。”
隔着绡纱帐传来的声音醇厚干净。
季繁努力睁着眼去看帐子外面的人,隐隐约约,是对夫妻。
她曲了曲手指,颤颤巍巍掀开帐子,露出一张干净消瘦的脸颊。
那对夫妇立刻围上来,眼泪就从他们的眼眶中氤氲开。
“秾华,认得爹吗?”
季繁蓦然了片刻,然后木木地微微点了下头。
虽然明白自己曾经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季繁,是几百年后的季繁,是敖鹿郡季家的幺女季繁,但她还是觉得无法接受,以后,她就是季繁了吗?忘掉前陈,忘掉平昭王府,忘掉她的娘亲平昭王。
那男子推了推身边的少妇,努了努嘴,“温娘,去看看秾华。”
这已经是季繁第二次听见‘温娘’这个称呼了,她努力地想去将眼皮掀起来瞧一眼,是个圆脸少妇,瞧着只二十出头。
那妇人迟疑了一下,神色复杂地看了季繁一眼,嘴巴紧抿。
电光火石之间,季繁猛然猜到了眼前的妇人是谁。
她别别扭扭,一句“阿娘”就卡在了喉咙里。
温娘显见得就是季繁的亲娘,可是她纪繁的娘是大陈的平昭王纪殷,这句娘就怎么都叫不出来。
“大人,”她干巴巴地喊了一声。
季六爷立刻高兴起来,连声应是,亲自携了季繁起身,还怜爱地摸了摸女儿早就压得不成样子的丫髻。
温娘始终没有上前来看一眼,待季六爷交代了几句,不知道是喜极而泣还是乐极生悲什么的,总之是泣不能声地下去了。
季家已经连着两日丝竹绵绝,只因为季六老爷的独女,季家最小的女郎四小姐从痘娘娘那里捡了条命回来,不仅好利索了,还恢复了神智,摇身一变成了能歌善赋的才女。
“那天来了个赖头和尚……”
“呸!”
闲汉打断了前一位的话,比手画脚地道:“我娘们的外甥她干妹妹的表姐在季家做采买,据说亲眼看见那天来的是个跛脚的道士。”
群众可不管是道士还是和尚,他们要听的是传奇,是除了柴米油盐外能说的上话的谈资。
“那老道看起来不足五尺……”
话音未落,就有人高声大笑:“不足五尺?如何得道?哈哈,崔五,你要笑死我们这些人吗?”
“那牛鼻子老道是五台山的天一真人,真真切切的得道高人,同行的还有花莲寺的净海法师。”
这人一连点了两个有名号的高人,听众就点点头。
他又接着道:“两位高人说女公子是大富大贵之人,之前痴傻乃是天上的仙人见女公子聪明伶利又娇憨可爱,留她多吃了一盏琼浆。”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众人又点点头。
“女公子因此耽误了十载,如今仙人们降了天意叫天一真人把女公子的魂魄带来和肉身契合。”
难怪之前痴傻,原来是女公子的魂魄留在了天宫。
众人又点点头。
敖鹿人都信三清,对于这样的故事深信不疑。
广渠楼里的娇客却显得有些意难平,冲身侧的姊妹抱怨道:“不过是个傻子,如今叫六叔编的像个仙女儿似的,整个敖鹿又有谁不知道季氏阿繁是个痴的!”
“阿紫,阿繁最小,又大病初愈,你不要这样说话。”
季絮是季家长房长女,素有威严却从来是娇宠小妹季紫的。
她这话一说无异于训斥,当即季紫就要哭出声来。
“阿姊,紫儿说的也没有错,季繁最小没错,可那天一真人你可瞧见了?我们姊妹几个你的存风楼离清风楼最近,可曾听见什么动静?”
二小姐季萦不喜欢季繁。
甚至比三小姐季紫更不喜欢季繁。
相比于季家三位小姐的议论纷纷,季繁显得毫无自觉。
“说了几次,胡桃要剥皮衣。”
季繁伸出一只手,轻轻敲了敲托盘的丫头的脑袋,又摸了两颗核桃仁儿,食指和拇指的指腹轻轻一搓,丢进嘴里,动作行云流水不见拖沓。
说起来季繁觉得自己不是个很奢侈的人,起码整个平昭王府里纪繁是最好伺候的主子。一年里头一半的时间都随广安军的参将们住在一起,还有一半的时间,她住在国字监。
九州十六郡的人都知道,丰亭公主纪繁是平昭王纪殷亲自昭告的继承人,将来是平昭六郡的主人。
却少有人知道,纪繁将来不仅是六郡的主人,更是大陈的主人。因此她同皇子们同吃同住,同寝同更。如此相比,纪繁简直是最不讲究的主儿。
“奴婢记住了。”小丫头吐了吐舌头,换了果盘捧过来。
“大人说,今晚家宴,高义公要见我?”
高义公正是季繁的祖父季广郗。
跪在榻上的小丫头不自觉地抖了抖肩,答“是,姑奶奶也会就家来,三位小姐也都到了。是大宴。”
季繁的食指在雕花的床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轻叩,姑奶奶应该是季家现任家主季广祁的独女季笙。
三位女郎应该就是她还未谋面的三位堂姊了。
其实季繁也不知怎么面对季家人。她占了他家女公子的身子,一个孤魂野鬼,还是一个三百年前的孤魂野鬼,上无亲眷,下无宗祠,只在这个家癞着脸皮混吃混喝,委实太无耻了。
可叫她让出身体,她却犯了难。
且不说她愿不愿意,便是叫她说明白到底是怎么夺舍重生到季氏女郎身上的她都百口莫言,摸不着头脑。
存了这份不自在,晚宴自然是不想去,偏偏这身体的嫡亲祖父要见。
季女虽痴,却比丰亭公主幸运太多。起码祖父和父亲从未放弃过为她寻医问诊,她的祖父高义公更是将她养在身边,将她的闺阁立在上院的清风楼。
思及此,季繁心中一软,点点头:“回头你禀了大人,就说我身体好多了。”
小丫头阿簪闻言立刻笑眯眯地点头:“女郎确实好多了,我方才同阿玉姐姐打赌,女郎最亲近君侯,必然是要去的。”
是啊,最亲近的人,自然是最容易露陷儿。
季繁前世活到十六岁,一直随母亲生活在平阳郡,就算去上京为质的那三年也从不曾来过江南道,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话,行事又是十足十的关陇贵族的做派。实在难让人相信这是敖鹿这样眉清目秀的水土养育出来的女郎。
何况,敖鹿话她也听不大懂,这可真是愁煞人了。
好在季氏阿繁从前是个痴的,虽然她用一首《高川赋》使其神女的美名远播,可内里反应木讷缓慢也是正常。
季家从前不显,大陈时还是个末流的士族,但三百多年来世居敖鹿,也颇有盛名。况今晁中宗赏识季氏阿繁之祖,封其高义公,邑户二百,惠及子孙。如今的敖鹿季氏俨然已经是排得上名号的世族。
月色渐浓,重明堂的膏火却亮得人眼睛生疼。
季繁伸出两根手指冲脸上比划,比到一半,突然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