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忧将头上的女冠和素纱去了,长发半披,只着了一身素衣入殿。
她举手投足间都尽显拘谨,低眉垂目,毫无半点皇女之姿。
“罪女无忧,拜见父皇!”李无忧于殿堂正中央稽首参拜道。
昌隆帝扫视着匍匐在阶下的女儿,似乎对她的恭顺非常的满意,“起来说话。”
李无忧顿了顿才站起身来,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了一旁的李蘅,心中微怔,但于瞬间便已了然。视线从李蘅的身上匆匆掠过,在看到昌隆帝身边坐着的徐氏时,她也恭敬地行了拜礼。
“无忧给皇后娘娘请安!”
“九公主快快免礼。”徐氏虽为继后,但封后也有二十余载,其性格温婉,又以贤德立世,因而后宫上下,无不对其尊崇有加,就连太子见了她都要恭敬地唤一声母后,偏偏李无忧是个例外。
好在徐皇后从不同她计较,不过是一个称谓罢了。但昌隆帝却不这样想,他原以为经过五年的反思,她该学乖了,但事与愿违,她的骨子里那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傲然落入昌隆帝的眼中,仿如针刺一般。
昌隆帝脸上刚浮起来的一缕笑意瞬间便收了回去,他冷眼看着女儿,问道:“这些年,你在青云阁过得如何?平日里又做些什么?”
李无忧淡声回道:“回父皇,初至陵川时确有些许不习惯,后在青云阁中待的时间长了,受师父和师姐们照拂慢慢也就适应了,期间除了与大家一起修禅打坐之外,剩余的时候都在房中静思己过。”
“哦?你当真是真心思过?”昌隆帝不信。
李无忧端在腹前的手从起身后便未落下,一直低眉顺眼且恭顺地回着父亲的问话,偶尔看一眼父亲后又匆忙将目光收回,“回父皇,罪女于青云阁中日夜反思,方才知罪女此前行为有多么的荒唐,不知寒了父皇多少回心,每思及此,罪女情难自已,备感懊悔,还望父皇看在罪女年幼无知的份上,再给女儿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日后,罪女定当牢记父皇谆谆教诲,绝不再让父皇失望。”
听及此,昌隆帝漠然的神色终于有所回暖,他道:“你既有此悟,那朕将你送至青云阁的初衷便没被辜负。朕心甚慰!事隔经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往后,你要更加地克己修身,莫要再做出令朕失望之事了。”
李无忧忙稽首道:“谢父皇,儿臣当谨记父皇教导!”
“起来吧。”昌隆帝抬手道,“这些年你受了不少的苦,平常便在府中好生休养。”
言罢,昌隆帝又唤了冯拾上前吩咐道:“责内务府尽快将生活需资送至九公主府上,再挑上好的锦缎百匹,黄金百两,珠宝玉器各两箱一并送至公主府。”
“奴婢遵旨。”冯拾应声离去,李无忧则再次稽首拜谢。
“朕先才听闻怀恩说昨晚你在城外遇到了刺客,可有受伤?”昌隆帝又问李无忧。
“谢父皇记挂,儿臣未曾受伤。”李无忧道。
“那便好。”昌隆帝拍着膝盖道,“之后你再去挑几名宫卫一同带回府上,以便护你周全。至于那刺客,你也无需担心,朕已命怀恩全力追查,期间你若想起什么,尽管告诉怀恩。”
“是,儿臣遵命。”李无忧福礼后又面向李蘅,她看了他一眼,柔声道,“今后多有叨扰大人之时,无忧在此先谢过大人了。”
李蘅敛了昨日的轻佻,端正复礼道:“此乃臣之本职,殿下客气了。”
如此,李无忧与昌隆帝算是前嫌尽弃了,昌隆帝也一改之前的不悦,对李无忧多加叮嘱了几番,徐皇后则在一旁附和着,彰显出了她身为皇后之姿。
之后,李无忧又向昌隆帝讨了前往尚阳宫拜见太后的恩德。
昌隆帝难得地没有驳李无忧的恳求,反而语重心长地对李无忧道:“你是该去拜见太后的。太后寿诞在即,一直念叨着儿孙绕膝之欢,她老人家见了你定会非常开心。”
从养心殿出来,李无忧本是走在前面的,她忽觉耳畔刮起了一阵风,侧头一看,便见李蘅从她身旁疾驰而过。
连一个眼神也没给李无忧。
李无忧心中明了,她犹疑了一瞬,还是小跑着追上了李蘅的步伐。
“大人!”李无忧唤道。
前方的李蘅顿下脚步,缓缓回头,“殿下有事?”
李无忧快步近前,道:“听说我那侍从的尸体被大人带回了金羽卫,想请问大人案子查得如何了,我又何时能将他的尸体带回?”
“一个下人而已,殿下用得着这般关心么?”李蘅讥讽道。
李无忧不知道对方为何对记忆有这么大的敌意,她抿了抿唇,道:“大人不知,自小我身边就没几个真心待我之人,阿福算其中一个,此次他远赴千里之外接我回京,未曾想于半途遭了难,说起来也是我害得他丢了性命,心中有愧,便想着让他尽快入土为安。”
李蘅面色阴沉地踱进李无忧,微微偏头,目光凌厉地注视着李无忧,道:“殿下若真觉得有愧于他,就应该还他一个真相,而不是让他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我……”李无忧一时语塞。
“殿下究竟知道些什么?”李蘅步步紧逼。
“我不知道!”被逼得有些无措的李无忧猛然抬头坚定地望着李蘅,身高的劣势不足以湮灭她的气场,原先还萦绕在她身上的懦弱感荡然无存,此刻的她,像是一个傲然地上位者,睥睨着身下的蝼蚁般无畏地看着李蘅,竟使得李蘅心里无端生出一缕退意来。
不,不是像,她本该就是这个模样的。
这才是李蘅印象中的那个李无忧。
“话说回来,我也是受害者,查案不是你们金羽卫的职责么,大人不去追查凶手,逼着我做什么!”李无忧稍微软下了语色,但她眸中的坚定仍旧无法撼动。
李蘅怔了怔,他眸珠回转,面色微变,却也无法让旁人读出他心中所想,须臾后他后退了两步,又盯了李无忧片刻后转身就走。
“殿下若真有心,明日来我金羽卫,亲自将那尸体带回吧!”李蘅头也没回。
“殿下,此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萍儿为李无忧打抱不平,“您好歹也是公主,他怎能如此目中无人。”
李无忧长呼口气,无所谓道:“一个臭名昭著的公主罢了,随便一个人都能将我踩在脚下,更何况对方还是金羽卫的指挥使呢!”
萍儿不屑道:“哼!金羽卫又如何,不都是陛下的臣子么,也不知道他在狂什么!”
“萍儿,这话可千万不能在外面说。”李无忧提醒道,“小心祸从口出。”
萍儿吓得赶紧将上下唇捏住,继续听主子说道:“金羽卫可不仅仅是陛下的护卫,其所拥有的权力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其司由陛下直辖,除了护卫皇城外,还有缉捕谳狱的职权,且其行事办案皆不受各司衙约束,更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因而上至宰执下至黎民,无不惧怕。别说他了,若我手中握有这般权势,可能比他还要张狂。”
“啊?”萍儿惊呼道,“奴婢之前只听说过金羽卫是陛下最器重的亲兵,万万没想到他们竟有如此大的职权,这听起来也太可怕了,今后咱们可得离他远些,免得惹了晦气。”
李无忧轻笑一声,正欲说话时,却忽听一人道:“殿下是得离那位指挥使大人远一些。”
李无忧闻言转过身,见对方正是太后身边的近侍八喜,五年未见,别人身上多少都会添些岁月的痕迹,就连李无忧亦是如此,她比之前长高了一些,脸上的婴儿肥也已褪去,之前那傲然神态更是被磋磨得消散了大半,偏偏这位八喜公公还与五年前一样,没有丝毫变化。
李无忧一眼就认出了他,八喜却在正面瞧清李无忧的面貌后,眼底忽地噙满了泪水,感慨道:“殿下的身子骨怎么这般的瘦削?好像风都能吹倒似的,那陵川真真儿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竟将殿下磨得没了形态。”
“殿下还走得动吗?要不殿下先在此等候片刻,奴婢回宫去传个辇过来?”八喜见李无忧走路时微有跛脚,担忧地询问道。
“不必了八公公,我没事。”李无忧道,“对了,你怎么会在此处?”
八喜回道:“太后娘娘午憩醒来后得知殿下一直在养心殿外跪着,怕您再触怒了龙颜,因而特地命奴婢前来传她老人家口谕带您去尚阳宫呢,没承想奴婢来得慢了些,殿下已被召入了养心殿,奴婢便一直在那边候着,见殿下您一出来便赶了过来,正巧听见了您与指挥使大人说话。”
“让祖母费心了。”李无忧满心愧疚。
“殿下这话可莫要让太后听见了,要是太后知晓您对她如此见面的话,她老人家不知该得多伤心啊。”八喜道。
“是。谢八公公提醒。”李无忧就着袖口揉了揉眼角,忽而又问八喜,“公公您刚才说让我离那位大人远一点,这是为何?”
八喜道:“也无其他原因,就是那位指挥使大人的脾气不怎么好,奴婢虽与他鲜少交道,但听别人都说他性情古怪且行事乖张,是翻脸不认人的那种,若是与他扯了关系,准没好事,所以殿下还是尽量离他远些为好。”
李无忧颔首感谢八喜的提醒,却又不解道:“我观那位大人的年纪也不太,竟能坐上金羽卫指挥使的位子,且深得父皇信任,想来也是位不简单的人物。”
八喜回头笑道:“殿下莫是不记得了?那位便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啊。”
李无忧竟在顿了一瞬后才稍微有了些印象,她惊讶道:“你说他是徐蘅?”
八喜点了点头。
李无忧又叹道:“想不到他现在竟这般有出息。”
八喜解释道:“两年前,陛下出访平州时遭遇叛贼截杀,幸得李大人以身相护,陛下才得以脱险,之后陛下便直接将他提为了金羽卫指挥使,足见陛下对他的信任和欣赏。”
“这位李大人啊,年纪虽小,却在沙场上驰骋了数年,更有军功傍身,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只是他行事狠戾,可谓是闻者惊心,见者生怵,民间也因此送了他一个疯阎罗的外号,说什么阎王收人都还有个章法,但要是遇着了疯阎罗,便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李无忧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忽而又觉得哪里不对,她问八喜:“他不是徐蘅吗,你为何又称他为李大人?”
八喜再次回头看了眼李无忧,但见他眼中愁色回转,似有不可说之事,须臾后,他却看着前方的门匾道:“殿下,尚阳宫到了。”
她举手投足间都尽显拘谨,低眉垂目,毫无半点皇女之姿。
“罪女无忧,拜见父皇!”李无忧于殿堂正中央稽首参拜道。
昌隆帝扫视着匍匐在阶下的女儿,似乎对她的恭顺非常的满意,“起来说话。”
李无忧顿了顿才站起身来,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了一旁的李蘅,心中微怔,但于瞬间便已了然。视线从李蘅的身上匆匆掠过,在看到昌隆帝身边坐着的徐氏时,她也恭敬地行了拜礼。
“无忧给皇后娘娘请安!”
“九公主快快免礼。”徐氏虽为继后,但封后也有二十余载,其性格温婉,又以贤德立世,因而后宫上下,无不对其尊崇有加,就连太子见了她都要恭敬地唤一声母后,偏偏李无忧是个例外。
好在徐皇后从不同她计较,不过是一个称谓罢了。但昌隆帝却不这样想,他原以为经过五年的反思,她该学乖了,但事与愿违,她的骨子里那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傲然落入昌隆帝的眼中,仿如针刺一般。
昌隆帝脸上刚浮起来的一缕笑意瞬间便收了回去,他冷眼看着女儿,问道:“这些年,你在青云阁过得如何?平日里又做些什么?”
李无忧淡声回道:“回父皇,初至陵川时确有些许不习惯,后在青云阁中待的时间长了,受师父和师姐们照拂慢慢也就适应了,期间除了与大家一起修禅打坐之外,剩余的时候都在房中静思己过。”
“哦?你当真是真心思过?”昌隆帝不信。
李无忧端在腹前的手从起身后便未落下,一直低眉顺眼且恭顺地回着父亲的问话,偶尔看一眼父亲后又匆忙将目光收回,“回父皇,罪女于青云阁中日夜反思,方才知罪女此前行为有多么的荒唐,不知寒了父皇多少回心,每思及此,罪女情难自已,备感懊悔,还望父皇看在罪女年幼无知的份上,再给女儿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日后,罪女定当牢记父皇谆谆教诲,绝不再让父皇失望。”
听及此,昌隆帝漠然的神色终于有所回暖,他道:“你既有此悟,那朕将你送至青云阁的初衷便没被辜负。朕心甚慰!事隔经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往后,你要更加地克己修身,莫要再做出令朕失望之事了。”
李无忧忙稽首道:“谢父皇,儿臣当谨记父皇教导!”
“起来吧。”昌隆帝抬手道,“这些年你受了不少的苦,平常便在府中好生休养。”
言罢,昌隆帝又唤了冯拾上前吩咐道:“责内务府尽快将生活需资送至九公主府上,再挑上好的锦缎百匹,黄金百两,珠宝玉器各两箱一并送至公主府。”
“奴婢遵旨。”冯拾应声离去,李无忧则再次稽首拜谢。
“朕先才听闻怀恩说昨晚你在城外遇到了刺客,可有受伤?”昌隆帝又问李无忧。
“谢父皇记挂,儿臣未曾受伤。”李无忧道。
“那便好。”昌隆帝拍着膝盖道,“之后你再去挑几名宫卫一同带回府上,以便护你周全。至于那刺客,你也无需担心,朕已命怀恩全力追查,期间你若想起什么,尽管告诉怀恩。”
“是,儿臣遵命。”李无忧福礼后又面向李蘅,她看了他一眼,柔声道,“今后多有叨扰大人之时,无忧在此先谢过大人了。”
李蘅敛了昨日的轻佻,端正复礼道:“此乃臣之本职,殿下客气了。”
如此,李无忧与昌隆帝算是前嫌尽弃了,昌隆帝也一改之前的不悦,对李无忧多加叮嘱了几番,徐皇后则在一旁附和着,彰显出了她身为皇后之姿。
之后,李无忧又向昌隆帝讨了前往尚阳宫拜见太后的恩德。
昌隆帝难得地没有驳李无忧的恳求,反而语重心长地对李无忧道:“你是该去拜见太后的。太后寿诞在即,一直念叨着儿孙绕膝之欢,她老人家见了你定会非常开心。”
从养心殿出来,李无忧本是走在前面的,她忽觉耳畔刮起了一阵风,侧头一看,便见李蘅从她身旁疾驰而过。
连一个眼神也没给李无忧。
李无忧心中明了,她犹疑了一瞬,还是小跑着追上了李蘅的步伐。
“大人!”李无忧唤道。
前方的李蘅顿下脚步,缓缓回头,“殿下有事?”
李无忧快步近前,道:“听说我那侍从的尸体被大人带回了金羽卫,想请问大人案子查得如何了,我又何时能将他的尸体带回?”
“一个下人而已,殿下用得着这般关心么?”李蘅讥讽道。
李无忧不知道对方为何对记忆有这么大的敌意,她抿了抿唇,道:“大人不知,自小我身边就没几个真心待我之人,阿福算其中一个,此次他远赴千里之外接我回京,未曾想于半途遭了难,说起来也是我害得他丢了性命,心中有愧,便想着让他尽快入土为安。”
李蘅面色阴沉地踱进李无忧,微微偏头,目光凌厉地注视着李无忧,道:“殿下若真觉得有愧于他,就应该还他一个真相,而不是让他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我……”李无忧一时语塞。
“殿下究竟知道些什么?”李蘅步步紧逼。
“我不知道!”被逼得有些无措的李无忧猛然抬头坚定地望着李蘅,身高的劣势不足以湮灭她的气场,原先还萦绕在她身上的懦弱感荡然无存,此刻的她,像是一个傲然地上位者,睥睨着身下的蝼蚁般无畏地看着李蘅,竟使得李蘅心里无端生出一缕退意来。
不,不是像,她本该就是这个模样的。
这才是李蘅印象中的那个李无忧。
“话说回来,我也是受害者,查案不是你们金羽卫的职责么,大人不去追查凶手,逼着我做什么!”李无忧稍微软下了语色,但她眸中的坚定仍旧无法撼动。
李蘅怔了怔,他眸珠回转,面色微变,却也无法让旁人读出他心中所想,须臾后他后退了两步,又盯了李无忧片刻后转身就走。
“殿下若真有心,明日来我金羽卫,亲自将那尸体带回吧!”李蘅头也没回。
“殿下,此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萍儿为李无忧打抱不平,“您好歹也是公主,他怎能如此目中无人。”
李无忧长呼口气,无所谓道:“一个臭名昭著的公主罢了,随便一个人都能将我踩在脚下,更何况对方还是金羽卫的指挥使呢!”
萍儿不屑道:“哼!金羽卫又如何,不都是陛下的臣子么,也不知道他在狂什么!”
“萍儿,这话可千万不能在外面说。”李无忧提醒道,“小心祸从口出。”
萍儿吓得赶紧将上下唇捏住,继续听主子说道:“金羽卫可不仅仅是陛下的护卫,其所拥有的权力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其司由陛下直辖,除了护卫皇城外,还有缉捕谳狱的职权,且其行事办案皆不受各司衙约束,更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因而上至宰执下至黎民,无不惧怕。别说他了,若我手中握有这般权势,可能比他还要张狂。”
“啊?”萍儿惊呼道,“奴婢之前只听说过金羽卫是陛下最器重的亲兵,万万没想到他们竟有如此大的职权,这听起来也太可怕了,今后咱们可得离他远些,免得惹了晦气。”
李无忧轻笑一声,正欲说话时,却忽听一人道:“殿下是得离那位指挥使大人远一些。”
李无忧闻言转过身,见对方正是太后身边的近侍八喜,五年未见,别人身上多少都会添些岁月的痕迹,就连李无忧亦是如此,她比之前长高了一些,脸上的婴儿肥也已褪去,之前那傲然神态更是被磋磨得消散了大半,偏偏这位八喜公公还与五年前一样,没有丝毫变化。
李无忧一眼就认出了他,八喜却在正面瞧清李无忧的面貌后,眼底忽地噙满了泪水,感慨道:“殿下的身子骨怎么这般的瘦削?好像风都能吹倒似的,那陵川真真儿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竟将殿下磨得没了形态。”
“殿下还走得动吗?要不殿下先在此等候片刻,奴婢回宫去传个辇过来?”八喜见李无忧走路时微有跛脚,担忧地询问道。
“不必了八公公,我没事。”李无忧道,“对了,你怎么会在此处?”
八喜回道:“太后娘娘午憩醒来后得知殿下一直在养心殿外跪着,怕您再触怒了龙颜,因而特地命奴婢前来传她老人家口谕带您去尚阳宫呢,没承想奴婢来得慢了些,殿下已被召入了养心殿,奴婢便一直在那边候着,见殿下您一出来便赶了过来,正巧听见了您与指挥使大人说话。”
“让祖母费心了。”李无忧满心愧疚。
“殿下这话可莫要让太后听见了,要是太后知晓您对她如此见面的话,她老人家不知该得多伤心啊。”八喜道。
“是。谢八公公提醒。”李无忧就着袖口揉了揉眼角,忽而又问八喜,“公公您刚才说让我离那位大人远一点,这是为何?”
八喜道:“也无其他原因,就是那位指挥使大人的脾气不怎么好,奴婢虽与他鲜少交道,但听别人都说他性情古怪且行事乖张,是翻脸不认人的那种,若是与他扯了关系,准没好事,所以殿下还是尽量离他远些为好。”
李无忧颔首感谢八喜的提醒,却又不解道:“我观那位大人的年纪也不太,竟能坐上金羽卫指挥使的位子,且深得父皇信任,想来也是位不简单的人物。”
八喜回头笑道:“殿下莫是不记得了?那位便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啊。”
李无忧竟在顿了一瞬后才稍微有了些印象,她惊讶道:“你说他是徐蘅?”
八喜点了点头。
李无忧又叹道:“想不到他现在竟这般有出息。”
八喜解释道:“两年前,陛下出访平州时遭遇叛贼截杀,幸得李大人以身相护,陛下才得以脱险,之后陛下便直接将他提为了金羽卫指挥使,足见陛下对他的信任和欣赏。”
“这位李大人啊,年纪虽小,却在沙场上驰骋了数年,更有军功傍身,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只是他行事狠戾,可谓是闻者惊心,见者生怵,民间也因此送了他一个疯阎罗的外号,说什么阎王收人都还有个章法,但要是遇着了疯阎罗,便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李无忧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忽而又觉得哪里不对,她问八喜:“他不是徐蘅吗,你为何又称他为李大人?”
八喜再次回头看了眼李无忧,但见他眼中愁色回转,似有不可说之事,须臾后,他却看着前方的门匾道:“殿下,尚阳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