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上京城已经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雪,苏遇珩也已派人在太子府门口暗暗守了半个多月。
他在等那个活该千刀万剐的太医——王万全。
王万全曾在皇宫内值守整整三十年,去年秋天,他年至花甲,按照宫廷惯例,可出宫颐养天年。由于他医术高超,为人实诚,多年来深得太子信任,太子便向皇上请旨,允许他在太子府上多住几年。
苏尚书告知苏遇珩雪寒丹的事情后,苏遇珩多方打听,推测可能是王万全这老家伙研制的。
上次闹的动静过大,苏遇珩轻易不愿登门太子府,只好派人悄悄守在门口的要道上,等待王万全出门,再找他要解药。
但王万全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又畏寒,大冷天里从没有出过一次门。今日碰上元宵节,他才想出门走动走动,看看外面的热闹景象,顺便采购一些药材回来。
一大清早,他就穿着厚厚的棉服、拄着拐杖出了门,两个小厮背着竹篓,呵气连天、脚步缓慢地跟在他身后。
店家们一大早就开始张罗着挂花灯,各处都是红彤彤、喜洋洋的景象。
王万全没有成家,做太医的时候就一直住在宫里,屈指数来,他已经三十年都没有看过宫外的花灯了。此刻,他腿脚缓慢地流连过一个又一个的商户门口,视线轻抚上那些,只存在于他儿时记忆里的、独属于民间的、淳朴又可爱的花灯。
走了小半炷香的时间,昏昏欲睡的小厮才突然一个机灵清醒过来,小跑步走到王万全跟前,对他说:“先生,从这里走小巷往左拐的话,就能直接到百草阁了。如果走大路,要绕过整条安德街,再左拐两次,恐怕要再多费上半炷香的时间。”
百草阁,上京城最大最全面的草药铺,也是王万全此行采买药材的目的地。
王万全点头,计划抄小路拐进去。
小巷子里需要拐三个弯。
拐第一个弯的时候,王万全忽然觉得有些冷。
他不以为意,毕竟天上还飘着雪花,冷也正常,只好拢紧了棉服,继续往前赶路。
地上没有积雪,拐杖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王万全甚至仿佛能听到回音。
拐第二个弯的时候,他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了。
他分明感受到了四周嗖嗖的冷风。
一种诡异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吓得腿脚哆嗦,牙齿打颤,赶忙转头去看两个小嗣。
两个小嗣不知何时已经躺在了地上,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去看他们的症状。
还没走到跟前,他脖颈一凉。
他低下头,颈间是一柄闪着寒光的短刀。
王万全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冷冽的嗓音从背后传来:“别回头,否则我现在就杀了你。”
王万全结结巴巴地称是。
一大早得到消息就匆忙赶来的苏遇珩神色冷峻,问他:“雪寒丹是你配的?”
“大人怎…怎会知道雪寒丹?”
“多嘴就是不想活了。”苏遇珩手上使了点巧劲,短刀在王万全颈间更深了,虽没真正伤到他,却足以吓得他双腿抖得像发疯了一样。
一股又一股的寒流涌上王万全的脊背,他嗫嚅着道:“不……不只是我配的。”
“还有谁?把你知道的全说出来,否则今晚叫你横尸街头。”
“殿……殿下找了三个大夫一起配的。除了我,还有同为太医院出来的张太医和封太医。但是两位太医在年前就染病去世了……”
“解药在太子那里?”
“是……”
“把解药的方子原原本本告诉我,一个字都不许错,倘若有半分失误……”
“大……大人……” 苏遇珩声音里没带一丝感情,吓得王万全连句完整的话都吐不出来。
“好好说话,别结巴!”
“大人!”王万全鼓起勇气,一咬牙,一狠心,结结巴巴说道:“我就算给了您药方,也无济于事,这药材分别是:去节麻黄、细辛、茯苓各六克;去皮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八克;紫苏杞、泽泻、白术各十克,将这九味药煮取三碗,待凉至微温之时,把蜀漆放入,每日服用三次,不出半月便可痊愈。但这紫苏杞只有胡羌族那里才有,几年前胡羌族上贡了最后一批,现在或许已经绝迹了……”
“混账东西!”苏遇珩怒道:“你自己配出一副作践人身体的药丸,还要用边境苦寒之地的药材才能解?就算你自己无儿无女,也不为宗族后辈们积些德行?”
“大人,小的不敢啊。” 王万全在冰天雪地里跪的时间久了,手脚都有些麻木,他右手勉强撑着地,才维持住自己不乱哆嗦:“这都是殿下的意思。”
“宫里最后一批紫苏杞在谁手里?太子有吗?”
“小的也不知道……”
“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大人请容小的再想一想……” 王万全垂下头。
“刀剑无眼,你快些,我赶时间。” 苏遇珩同他说话费劲,渐渐有些不耐烦起来。
“有了!”王万全浑浊的眼睛放射出一丝光芒来:“紫苏杞替换成白芍,虽不能痊愈,却也能减轻症状了。”
“你敢以全族宗亲的性命起誓,没有诓骗我吗?”
王万全颤巍巍举起右手:“若我今日诓骗大人,全族宗亲上下二十九人,全都不得好死。”
苏遇珩语气仍是冷若冰霜:“你全族宗亲二十九条狗命,我也不稀罕。”
但你害了我的姑娘,总要付出代价。他心里想。
苏遇珩左手袖口掏出一粒药丸,右手迅速收刀入鞘,捏开王万全的嘴巴,将药丸放进去。然后抬起王万全的下巴,用内力把药丸推进去。
“知道这是什么吗?”
王万全被噎得不轻,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悲愤得摇了摇头。
他试图做出呕吐的动作来,但无济于事,涔涔冷汗从脑门上落下来。
“我也没什么珍贵的东西好拿来感谢你的。” 苏遇珩讥讽一笑:“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这药丸是我找人配的,除了让你偶尔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夜不能寐,也没有其他坏处。可惜这人是庸医,不像王太医一样,能写出个完全痊愈的法子来。”
冷冽如刀的声音从背后娓娓传来,王万全受了惊吓,半晌打出一个响亮的嗝来。
苏遇珩皱了皱眉:“你自己想办法,每逢双月份的十五日,来此地取解药。不取也行,无非是少活几年。但凡骗我一次,后面的解药你就拿不到了。”
王万全获旨出宫养老的时候,是做了百般打算要回南方老家的。结果太子软硬兼施,硬是把他留了下来。
苏遇珩打听到了太子曾使过的手段,猜测王万全除了医术高明之外,是个贪生怕死、没有原则之人,所以用这种方法实现日后对他的控制。
其实苏遇珩心里清楚,王万全今日能出卖太子,日后也能出卖他,所以他一开始就没让王万全知晓自己的身份,也没指望从王万全身上套出药方以外的话来。他这样做,除了泄愤,更多的是保障药方的可靠性。
再没有什么话,能比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为了求生时说的话更可靠了。
王万全点头如捣蒜:“小的明白,小的刚才与大人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假。”
“那最好不过了。或者,王太医也可以试试自己的医术,看能不能写个完全痊愈的法子出来,到时候我再找你讨教讨教。”
“不敢不敢。”王万全背对着苏遇珩俯首拱手:“小的一定按时来此巷子取药,绝不让大人多等片刻,也绝不会在他人面前置喙一句。”
背后无人应声。
王万全呆滞了片刻,才壮着胆子转过头来看。
身后空无一人。
他长吁了一口气。
苏遇珩本来心情不好,辗转飞过了几条街巷后,听到街上热闹的叫卖声,又停下了脚步。
他不能把低落的心情带回府上。
何况今日是元宵节。
既转了念想,他便留意起街上的摊贩来。
人群熙攘,吵闹声此起彼伏,但包子铺外,一处还没亮起灯的灯笼下,却站了一位腼腆安静的姑娘。她并不大声张罗着叫卖,只等待有缘人前去询问。
她背着背篓,背篓里放满了娇艳欲滴的花。北方的冬天,能活着的花已是少数,她的背篓里却花团锦簇、颜色热烈。
她怀里也抱着些许瑞香和梅花,偶尔有小孩子蹦蹦跳跳地经过,被她怀里的花迷晕了眼,她便抽出来一支送出去。
身边的吵嚷声忽然渐行渐远,苏遇珩眼里只剩下那团热烈丰沛的生命。
他快步走了上去。
卖花的姑娘浅笑道:“公子要来一捧吗?”
苏遇珩问道:“喜欢梅花的姑娘一般还会喜欢什么花?”
姑娘抿嘴偷笑道:“公子呀,你这个问题还真是难以回答呢。但如果是我要给心爱的姑娘送花——”
“心爱的姑娘”一出口,苏遇珩脸颊便不由自主地染上了红晕。
姑娘故意拉长语调卖弄着关子,同时把背篓放到地上,挑挑拣拣,抱出了一团花,双手赠给他:“我会送山茶和铃兰。”
“山茶花是赞誉你的心上人单纯、可爱、清丽,铃兰呢,则祝愿你们感情长长久久,这两种花是最有寓意的。说出来公子可能不信,上京城往年此时,铃兰花是开不了的,今年却开了,也不知是不是缘分呢?”
“我的姑娘也是今年才来上京城的,” 苏遇珩不由自主地信了这缘分:“几两银子?”
“一两。”
“给你二两,好事成双,讨你方才那句吉祥话作彩头。” 苏遇珩爽快地回答道。
姑娘一愣,接过银子,背起背篓,自言自语道:“那就祝你和你的心上人早日喜结连理喽。”
因为春天,也快来了呀。
上京城已经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雪,苏遇珩也已派人在太子府门口暗暗守了半个多月。
他在等那个活该千刀万剐的太医——王万全。
王万全曾在皇宫内值守整整三十年,去年秋天,他年至花甲,按照宫廷惯例,可出宫颐养天年。由于他医术高超,为人实诚,多年来深得太子信任,太子便向皇上请旨,允许他在太子府上多住几年。
苏尚书告知苏遇珩雪寒丹的事情后,苏遇珩多方打听,推测可能是王万全这老家伙研制的。
上次闹的动静过大,苏遇珩轻易不愿登门太子府,只好派人悄悄守在门口的要道上,等待王万全出门,再找他要解药。
但王万全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又畏寒,大冷天里从没有出过一次门。今日碰上元宵节,他才想出门走动走动,看看外面的热闹景象,顺便采购一些药材回来。
一大清早,他就穿着厚厚的棉服、拄着拐杖出了门,两个小厮背着竹篓,呵气连天、脚步缓慢地跟在他身后。
店家们一大早就开始张罗着挂花灯,各处都是红彤彤、喜洋洋的景象。
王万全没有成家,做太医的时候就一直住在宫里,屈指数来,他已经三十年都没有看过宫外的花灯了。此刻,他腿脚缓慢地流连过一个又一个的商户门口,视线轻抚上那些,只存在于他儿时记忆里的、独属于民间的、淳朴又可爱的花灯。
走了小半炷香的时间,昏昏欲睡的小厮才突然一个机灵清醒过来,小跑步走到王万全跟前,对他说:“先生,从这里走小巷往左拐的话,就能直接到百草阁了。如果走大路,要绕过整条安德街,再左拐两次,恐怕要再多费上半炷香的时间。”
百草阁,上京城最大最全面的草药铺,也是王万全此行采买药材的目的地。
王万全点头,计划抄小路拐进去。
小巷子里需要拐三个弯。
拐第一个弯的时候,王万全忽然觉得有些冷。
他不以为意,毕竟天上还飘着雪花,冷也正常,只好拢紧了棉服,继续往前赶路。
地上没有积雪,拐杖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王万全甚至仿佛能听到回音。
拐第二个弯的时候,他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了。
他分明感受到了四周嗖嗖的冷风。
一种诡异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吓得腿脚哆嗦,牙齿打颤,赶忙转头去看两个小嗣。
两个小嗣不知何时已经躺在了地上,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去看他们的症状。
还没走到跟前,他脖颈一凉。
他低下头,颈间是一柄闪着寒光的短刀。
王万全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冷冽的嗓音从背后传来:“别回头,否则我现在就杀了你。”
王万全结结巴巴地称是。
一大早得到消息就匆忙赶来的苏遇珩神色冷峻,问他:“雪寒丹是你配的?”
“大人怎…怎会知道雪寒丹?”
“多嘴就是不想活了。”苏遇珩手上使了点巧劲,短刀在王万全颈间更深了,虽没真正伤到他,却足以吓得他双腿抖得像发疯了一样。
一股又一股的寒流涌上王万全的脊背,他嗫嚅着道:“不……不只是我配的。”
“还有谁?把你知道的全说出来,否则今晚叫你横尸街头。”
“殿……殿下找了三个大夫一起配的。除了我,还有同为太医院出来的张太医和封太医。但是两位太医在年前就染病去世了……”
“解药在太子那里?”
“是……”
“把解药的方子原原本本告诉我,一个字都不许错,倘若有半分失误……”
“大……大人……” 苏遇珩声音里没带一丝感情,吓得王万全连句完整的话都吐不出来。
“好好说话,别结巴!”
“大人!”王万全鼓起勇气,一咬牙,一狠心,结结巴巴说道:“我就算给了您药方,也无济于事,这药材分别是:去节麻黄、细辛、茯苓各六克;去皮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八克;紫苏杞、泽泻、白术各十克,将这九味药煮取三碗,待凉至微温之时,把蜀漆放入,每日服用三次,不出半月便可痊愈。但这紫苏杞只有胡羌族那里才有,几年前胡羌族上贡了最后一批,现在或许已经绝迹了……”
“混账东西!”苏遇珩怒道:“你自己配出一副作践人身体的药丸,还要用边境苦寒之地的药材才能解?就算你自己无儿无女,也不为宗族后辈们积些德行?”
“大人,小的不敢啊。” 王万全在冰天雪地里跪的时间久了,手脚都有些麻木,他右手勉强撑着地,才维持住自己不乱哆嗦:“这都是殿下的意思。”
“宫里最后一批紫苏杞在谁手里?太子有吗?”
“小的也不知道……”
“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大人请容小的再想一想……” 王万全垂下头。
“刀剑无眼,你快些,我赶时间。” 苏遇珩同他说话费劲,渐渐有些不耐烦起来。
“有了!”王万全浑浊的眼睛放射出一丝光芒来:“紫苏杞替换成白芍,虽不能痊愈,却也能减轻症状了。”
“你敢以全族宗亲的性命起誓,没有诓骗我吗?”
王万全颤巍巍举起右手:“若我今日诓骗大人,全族宗亲上下二十九人,全都不得好死。”
苏遇珩语气仍是冷若冰霜:“你全族宗亲二十九条狗命,我也不稀罕。”
但你害了我的姑娘,总要付出代价。他心里想。
苏遇珩左手袖口掏出一粒药丸,右手迅速收刀入鞘,捏开王万全的嘴巴,将药丸放进去。然后抬起王万全的下巴,用内力把药丸推进去。
“知道这是什么吗?”
王万全被噎得不轻,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悲愤得摇了摇头。
他试图做出呕吐的动作来,但无济于事,涔涔冷汗从脑门上落下来。
“我也没什么珍贵的东西好拿来感谢你的。” 苏遇珩讥讽一笑:“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这药丸是我找人配的,除了让你偶尔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夜不能寐,也没有其他坏处。可惜这人是庸医,不像王太医一样,能写出个完全痊愈的法子来。”
冷冽如刀的声音从背后娓娓传来,王万全受了惊吓,半晌打出一个响亮的嗝来。
苏遇珩皱了皱眉:“你自己想办法,每逢双月份的十五日,来此地取解药。不取也行,无非是少活几年。但凡骗我一次,后面的解药你就拿不到了。”
王万全获旨出宫养老的时候,是做了百般打算要回南方老家的。结果太子软硬兼施,硬是把他留了下来。
苏遇珩打听到了太子曾使过的手段,猜测王万全除了医术高明之外,是个贪生怕死、没有原则之人,所以用这种方法实现日后对他的控制。
其实苏遇珩心里清楚,王万全今日能出卖太子,日后也能出卖他,所以他一开始就没让王万全知晓自己的身份,也没指望从王万全身上套出药方以外的话来。他这样做,除了泄愤,更多的是保障药方的可靠性。
再没有什么话,能比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为了求生时说的话更可靠了。
王万全点头如捣蒜:“小的明白,小的刚才与大人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假。”
“那最好不过了。或者,王太医也可以试试自己的医术,看能不能写个完全痊愈的法子出来,到时候我再找你讨教讨教。”
“不敢不敢。”王万全背对着苏遇珩俯首拱手:“小的一定按时来此巷子取药,绝不让大人多等片刻,也绝不会在他人面前置喙一句。”
背后无人应声。
王万全呆滞了片刻,才壮着胆子转过头来看。
身后空无一人。
他长吁了一口气。
苏遇珩本来心情不好,辗转飞过了几条街巷后,听到街上热闹的叫卖声,又停下了脚步。
他不能把低落的心情带回府上。
何况今日是元宵节。
既转了念想,他便留意起街上的摊贩来。
人群熙攘,吵闹声此起彼伏,但包子铺外,一处还没亮起灯的灯笼下,却站了一位腼腆安静的姑娘。她并不大声张罗着叫卖,只等待有缘人前去询问。
她背着背篓,背篓里放满了娇艳欲滴的花。北方的冬天,能活着的花已是少数,她的背篓里却花团锦簇、颜色热烈。
她怀里也抱着些许瑞香和梅花,偶尔有小孩子蹦蹦跳跳地经过,被她怀里的花迷晕了眼,她便抽出来一支送出去。
身边的吵嚷声忽然渐行渐远,苏遇珩眼里只剩下那团热烈丰沛的生命。
他快步走了上去。
卖花的姑娘浅笑道:“公子要来一捧吗?”
苏遇珩问道:“喜欢梅花的姑娘一般还会喜欢什么花?”
姑娘抿嘴偷笑道:“公子呀,你这个问题还真是难以回答呢。但如果是我要给心爱的姑娘送花——”
“心爱的姑娘”一出口,苏遇珩脸颊便不由自主地染上了红晕。
姑娘故意拉长语调卖弄着关子,同时把背篓放到地上,挑挑拣拣,抱出了一团花,双手赠给他:“我会送山茶和铃兰。”
“山茶花是赞誉你的心上人单纯、可爱、清丽,铃兰呢,则祝愿你们感情长长久久,这两种花是最有寓意的。说出来公子可能不信,上京城往年此时,铃兰花是开不了的,今年却开了,也不知是不是缘分呢?”
“我的姑娘也是今年才来上京城的,” 苏遇珩不由自主地信了这缘分:“几两银子?”
“一两。”
“给你二两,好事成双,讨你方才那句吉祥话作彩头。” 苏遇珩爽快地回答道。
姑娘一愣,接过银子,背起背篓,自言自语道:“那就祝你和你的心上人早日喜结连理喽。”
因为春天,也快来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