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向前进发,钰王好几日都没有露面,明面上是在养伤,暗地里却是给太后去了好几封书信。
谢浪闻站在练兵场之上,一双碧眸映出场上移动的士兵,看了半晌只觉得无聊透顶,忽然听见稍远处的地方兵器相击凛凛作响,他眉梢一挑,却听见士兵前来汇报:“禀告军师,前方动静是奴营之中罪奴造反,今晨割了两男三女共五人的脖子,直至现在还未被控制。”
钰王军中看似纪律严明,实则却乱成一方散沙,不然也不会频频出现流血之事,谢浪闻抬手正想让那士兵退下,长指却停下了半空之中,士兵见他眼睛缓缓眯成一条线,“我身边那婢女,今日去了何处?”
士兵沉思片刻,给出答案,“奴营之中。”
奴营之中杀声震天,面上喷满鲜血的奴隶们挥舞着手中兵器,不要命般到处砍杀。
平霓缩在一方帘帐之后,露出一双琉璃珠般的眼睛,左胸处的伤口不慎被拉扯到,素白的小脸顷刻间冷汗频出,她深吸了一口气,一双手掌却轻轻的落在了她的肩头之上,她迅速回身,来人却按住了她的肩膀。
杨奕高兴的笑了笑,拍了拍她身上的尘土,“部将们都害怕见到这奴营之中的疯子,他虽然是奴隶,可确实武功高强,连我也无法匹及。”
平霓眉梢浮现出疑惑,张口道:“杨小将军怎么会在此地?”
她默不作声的退后一步,杨奕瞧见了她的动作失神了一瞬,随即道;“我不过是路过,正好瞧见你躲在此地,想着来看看你。”
奴隶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平霓警惕的靠里躲了躲,忽然想起一桩事;“你是听从钰王殿下的安排才到军师身边的吗?”
杨奕俯身,瞧见女子柔白的耳垂颤动一下,他唇角微扬,顺着她的目光瞧去,“我本是淮北人士,从小向往军伍,正好钰王的军队路过淮北,我便离家出走成为了军中的一份子。跟随军师也是我自愿之事。”
平霓狠狠的抽了一下嘴角,没想到此人居然是如此的来历,试探道;“将军可知道钰王此行要带兵攻打何方?”
杨奕迷惑的摸了摸头:“自然知道。军中的将领早就与我说过的,此行为的是清君侧。”
他抚摸了一下鼻子,犹疑的望着平霓,“莫非有什么不对吗?”
平霓闻言侧目,唇畔微张想要告诉他答案,却他面色瞬间就变了,仿佛她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她缓慢的转过身去。
谢浪闻站在不远处,疯奴倒在他身边口吐鲜血,显然是已经死了。
他一张白皙的面孔一滴血珠都没有,显然是瞬息之间便要了此人的命了。
他直勾勾的看着她,启唇:“回去了。”
平霓匆忙的轻轻跃出,仰着小脸和他说话,“你怎么会在此处,你是来寻我的吗?”
她目光盈盈,唇角微扬的看着他,谢浪闻却没心思看她这副示好般的表情,冷笑道:“我来瞧你和那姓杨的说什么有意思的话。”
他脸上的不悦呼之欲出,又不愿意让她看见了,转身便走。还没走几步便听见身后传来的一声痛呼,忍了又忍还是回头,却看见平霓跪倒在地上,胸前倏地流出一大股鲜血。
他眉梢一跳,伸着长指探了过去,却摸到到一道未曾闭合的血口子,想来便是新伤,黑沉沉的目光盯紧了她:“怎么如此笨?碰到这疯子居然也能挨上这一刀。”
平霓被他圈抱在怀中,他身上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传来,她感受到几分温暖,觉得留恋,慢慢解释道:“不要紧,不轻不重的伤,过两日就好了,你莫要慌张。”
她细瘦的手指一寸寸的擦过他的脸颊,想要抚平他紧皱的眉头。
谢浪闻眉间染上愠色,瞧着怀中人长睫如同蝶翼般扑闪,慢慢合上,瞬息之间便失去了意识。
平霓半梦半醒之间总是觉得胸口剧痛。像是天空落雨,却并不淋遍她的全身,而只是将胸口濡湿。
在睡梦中也是皱着眉头,有时也能醒来,只是迷惘的打量了一下帐顶,便又沉沉的昏过去。
她整日的昏睡,向来没有醒来的迹象,谢浪闻撑在榻上垂眸看了她许久,眉间的焦灼之色更甚,他伸臂取来白色巾布,细细的擦干伤口之处涌出来的鲜血,手掌一捏住她的肩头便惊觉不对,掀开衣裳发现她全身上下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
擦着擦着,眸中的恼意渐渐浮现,不知从哪儿冒出的念头在脑海中叫嚣。他挫败的丢下巾布,俯下眼眸却见到榻上几天几夜都没有醒过的女人,猝不及防的睁开了眼睛。
她抬眼迷蒙的盯住她,嘴中不知道在呢喃些什么,谢浪闻凑到她跟前想要听得清些,她唇间湿漉漉的气息喷洒在他的面颊,旋即蜻蜓点水般亲了亲他的侧脸,一触即分,等他反应过来,她居然又倒下昏睡过去。
墨发随着她淡淡呼吸起伏,她像是成了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而他是被她无意间轻薄的少年。
他触过脸颊上停留的温度,抿唇压住呆呆的笑容,像个木偶人一样在榻边站了许久,
清晨的阳光带着暖意,谢浪闻闲闲的坐在榻边,凝目看着手中的一张字条,看了少顷,身后的人似乎是嫌热,一脚将被子踢开,皱着眉头嘟囔连连叫渴。
他神色淡淡,唇角却可疑的扬起,端着两盏茶回来的时候发现她懒懒的蜷在榻中,指尖夹着那张字条细看,平霓听见他的脚步声,问道:“太后究竟藏在了何处?”
密信上写的一清二楚,但是极为隐晦,谢浪闻扯了扯唇,又恢复了平日里冷冰冰的模样,“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她像是对她犯下的事都忘了,只迷蒙的瞅着他的脸,“为什么不告诉我?”
似乎是病中总有愁绪,噙着眸子仿佛便要落泪,谢浪闻连忙将茶交至她的手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若是告诉了你,你一时不察便会万劫不复。”
平霓自顾自的摇了摇头,冲他扬起小脸:“我想要知道。”
谢浪闻忽然撑在榻上俯身在她面前,她仰起小脸呆呆的看着他,闻到他身上潮湿的松木香气,不禁有些心神摇曳,可惜他俊俏的面孔还是冷冰冰的,平霓抖着身子瑟缩了一下,脸上渐渐烫的灼人,他俯身看了她许久,终究是放过她,扬长而去。
钰王帐中。
钰王伤口大好,自然乐的开怀,举杯向着谢浪闻:“军师来的也太迟了,快赐座。”
“本王已经收到了母后给我的密信。”他眯起眼睛,从一旁的金案上拿起一张纸递给他,“母后支持我的大业,承诺会替我寻来那传国玉玺,先生看是否这几日便可拔营?”
军队停滞在原地许久,耗费粮草军饷甚多,他早就按耐不住,可还是耐着性子想问问这个高深莫测的年轻人的意见。
谢浪闻一目十行的看过那张纸,却如钰王所说的那样,太后的口吻略有一些急躁,想来这段日子过得远远不如往日荣华富贵,让她心中不耐,他回转眼眸,沉吟道:“一日无国玺,王爷便一日不可出兵。”
钰王没想到他到了此刻居然还会反对出兵,深深的望着他,“为何如此?”
他有不怒自威的气度,可惜这还震慑不了谢浪闻,年轻人只是拿起茶盏幽幽的喝了一口,神思不知为何飘到了在他帐中喝茶的小姑娘处,好半晌才回答,“皇帝尚在龙位,又有太子坐镇,虽然太子在坊间传言被太后娘娘控制住了,但是只要这二人在位一日,王爷便不能名正言顺的坐上皇位。”
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得国玺者得天下,而非得天下者得国玺,更何况军中众人都是因为王爷是去清君侧才愿意追随王爷,若是知晓王爷图谋的是霸业,。一定会四散而逃。不得国玺便得不了人心,天下的百姓也不会仰赖王爷。”
“那本王便去杀了那二人!”钰王没想到小小的国玺居然如此棘手,如同被无法挣脱的绳索捆缚住了他的臂膀,额上青筋跳动,“若是杀了这二人,天下舍我其谁!”
“王爷莫要冲动。”谢浪闻冷冷的看着他,“皇帝身处深宫之中,大内高手不计其数,得手的机会不大,太子的行踪成谜,王爷就算要杀他,也得先找到他才是。”
钰王胸口的起伏渐弱,忽然眼前人和太子曾经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抬眼问道:“你可知太子会深藏何处?”
谢浪闻几不可闻的一顿,他的表情无懈可击,表忠心,“在下已经是王爷身边的人了,怎么会对王爷有丝毫隐瞒?太子自幼时便来去如风,恕在下无能无法猜到他的藏身之处。”
“无妨。”钰王话锋一转:“母后告诉我,前朝的传国玉玺与末帝的女儿孝音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要你仔仔细细的去查明白这孝音公主的消息,你可愿意?”
谢浪闻眉心一眺,口吻很淡,“在下明白。”
谢浪闻站在练兵场之上,一双碧眸映出场上移动的士兵,看了半晌只觉得无聊透顶,忽然听见稍远处的地方兵器相击凛凛作响,他眉梢一挑,却听见士兵前来汇报:“禀告军师,前方动静是奴营之中罪奴造反,今晨割了两男三女共五人的脖子,直至现在还未被控制。”
钰王军中看似纪律严明,实则却乱成一方散沙,不然也不会频频出现流血之事,谢浪闻抬手正想让那士兵退下,长指却停下了半空之中,士兵见他眼睛缓缓眯成一条线,“我身边那婢女,今日去了何处?”
士兵沉思片刻,给出答案,“奴营之中。”
奴营之中杀声震天,面上喷满鲜血的奴隶们挥舞着手中兵器,不要命般到处砍杀。
平霓缩在一方帘帐之后,露出一双琉璃珠般的眼睛,左胸处的伤口不慎被拉扯到,素白的小脸顷刻间冷汗频出,她深吸了一口气,一双手掌却轻轻的落在了她的肩头之上,她迅速回身,来人却按住了她的肩膀。
杨奕高兴的笑了笑,拍了拍她身上的尘土,“部将们都害怕见到这奴营之中的疯子,他虽然是奴隶,可确实武功高强,连我也无法匹及。”
平霓眉梢浮现出疑惑,张口道:“杨小将军怎么会在此地?”
她默不作声的退后一步,杨奕瞧见了她的动作失神了一瞬,随即道;“我不过是路过,正好瞧见你躲在此地,想着来看看你。”
奴隶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平霓警惕的靠里躲了躲,忽然想起一桩事;“你是听从钰王殿下的安排才到军师身边的吗?”
杨奕俯身,瞧见女子柔白的耳垂颤动一下,他唇角微扬,顺着她的目光瞧去,“我本是淮北人士,从小向往军伍,正好钰王的军队路过淮北,我便离家出走成为了军中的一份子。跟随军师也是我自愿之事。”
平霓狠狠的抽了一下嘴角,没想到此人居然是如此的来历,试探道;“将军可知道钰王此行要带兵攻打何方?”
杨奕迷惑的摸了摸头:“自然知道。军中的将领早就与我说过的,此行为的是清君侧。”
他抚摸了一下鼻子,犹疑的望着平霓,“莫非有什么不对吗?”
平霓闻言侧目,唇畔微张想要告诉他答案,却他面色瞬间就变了,仿佛她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她缓慢的转过身去。
谢浪闻站在不远处,疯奴倒在他身边口吐鲜血,显然是已经死了。
他一张白皙的面孔一滴血珠都没有,显然是瞬息之间便要了此人的命了。
他直勾勾的看着她,启唇:“回去了。”
平霓匆忙的轻轻跃出,仰着小脸和他说话,“你怎么会在此处,你是来寻我的吗?”
她目光盈盈,唇角微扬的看着他,谢浪闻却没心思看她这副示好般的表情,冷笑道:“我来瞧你和那姓杨的说什么有意思的话。”
他脸上的不悦呼之欲出,又不愿意让她看见了,转身便走。还没走几步便听见身后传来的一声痛呼,忍了又忍还是回头,却看见平霓跪倒在地上,胸前倏地流出一大股鲜血。
他眉梢一跳,伸着长指探了过去,却摸到到一道未曾闭合的血口子,想来便是新伤,黑沉沉的目光盯紧了她:“怎么如此笨?碰到这疯子居然也能挨上这一刀。”
平霓被他圈抱在怀中,他身上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传来,她感受到几分温暖,觉得留恋,慢慢解释道:“不要紧,不轻不重的伤,过两日就好了,你莫要慌张。”
她细瘦的手指一寸寸的擦过他的脸颊,想要抚平他紧皱的眉头。
谢浪闻眉间染上愠色,瞧着怀中人长睫如同蝶翼般扑闪,慢慢合上,瞬息之间便失去了意识。
平霓半梦半醒之间总是觉得胸口剧痛。像是天空落雨,却并不淋遍她的全身,而只是将胸口濡湿。
在睡梦中也是皱着眉头,有时也能醒来,只是迷惘的打量了一下帐顶,便又沉沉的昏过去。
她整日的昏睡,向来没有醒来的迹象,谢浪闻撑在榻上垂眸看了她许久,眉间的焦灼之色更甚,他伸臂取来白色巾布,细细的擦干伤口之处涌出来的鲜血,手掌一捏住她的肩头便惊觉不对,掀开衣裳发现她全身上下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
擦着擦着,眸中的恼意渐渐浮现,不知从哪儿冒出的念头在脑海中叫嚣。他挫败的丢下巾布,俯下眼眸却见到榻上几天几夜都没有醒过的女人,猝不及防的睁开了眼睛。
她抬眼迷蒙的盯住她,嘴中不知道在呢喃些什么,谢浪闻凑到她跟前想要听得清些,她唇间湿漉漉的气息喷洒在他的面颊,旋即蜻蜓点水般亲了亲他的侧脸,一触即分,等他反应过来,她居然又倒下昏睡过去。
墨发随着她淡淡呼吸起伏,她像是成了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而他是被她无意间轻薄的少年。
他触过脸颊上停留的温度,抿唇压住呆呆的笑容,像个木偶人一样在榻边站了许久,
清晨的阳光带着暖意,谢浪闻闲闲的坐在榻边,凝目看着手中的一张字条,看了少顷,身后的人似乎是嫌热,一脚将被子踢开,皱着眉头嘟囔连连叫渴。
他神色淡淡,唇角却可疑的扬起,端着两盏茶回来的时候发现她懒懒的蜷在榻中,指尖夹着那张字条细看,平霓听见他的脚步声,问道:“太后究竟藏在了何处?”
密信上写的一清二楚,但是极为隐晦,谢浪闻扯了扯唇,又恢复了平日里冷冰冰的模样,“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她像是对她犯下的事都忘了,只迷蒙的瞅着他的脸,“为什么不告诉我?”
似乎是病中总有愁绪,噙着眸子仿佛便要落泪,谢浪闻连忙将茶交至她的手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若是告诉了你,你一时不察便会万劫不复。”
平霓自顾自的摇了摇头,冲他扬起小脸:“我想要知道。”
谢浪闻忽然撑在榻上俯身在她面前,她仰起小脸呆呆的看着他,闻到他身上潮湿的松木香气,不禁有些心神摇曳,可惜他俊俏的面孔还是冷冰冰的,平霓抖着身子瑟缩了一下,脸上渐渐烫的灼人,他俯身看了她许久,终究是放过她,扬长而去。
钰王帐中。
钰王伤口大好,自然乐的开怀,举杯向着谢浪闻:“军师来的也太迟了,快赐座。”
“本王已经收到了母后给我的密信。”他眯起眼睛,从一旁的金案上拿起一张纸递给他,“母后支持我的大业,承诺会替我寻来那传国玉玺,先生看是否这几日便可拔营?”
军队停滞在原地许久,耗费粮草军饷甚多,他早就按耐不住,可还是耐着性子想问问这个高深莫测的年轻人的意见。
谢浪闻一目十行的看过那张纸,却如钰王所说的那样,太后的口吻略有一些急躁,想来这段日子过得远远不如往日荣华富贵,让她心中不耐,他回转眼眸,沉吟道:“一日无国玺,王爷便一日不可出兵。”
钰王没想到他到了此刻居然还会反对出兵,深深的望着他,“为何如此?”
他有不怒自威的气度,可惜这还震慑不了谢浪闻,年轻人只是拿起茶盏幽幽的喝了一口,神思不知为何飘到了在他帐中喝茶的小姑娘处,好半晌才回答,“皇帝尚在龙位,又有太子坐镇,虽然太子在坊间传言被太后娘娘控制住了,但是只要这二人在位一日,王爷便不能名正言顺的坐上皇位。”
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得国玺者得天下,而非得天下者得国玺,更何况军中众人都是因为王爷是去清君侧才愿意追随王爷,若是知晓王爷图谋的是霸业,。一定会四散而逃。不得国玺便得不了人心,天下的百姓也不会仰赖王爷。”
“那本王便去杀了那二人!”钰王没想到小小的国玺居然如此棘手,如同被无法挣脱的绳索捆缚住了他的臂膀,额上青筋跳动,“若是杀了这二人,天下舍我其谁!”
“王爷莫要冲动。”谢浪闻冷冷的看着他,“皇帝身处深宫之中,大内高手不计其数,得手的机会不大,太子的行踪成谜,王爷就算要杀他,也得先找到他才是。”
钰王胸口的起伏渐弱,忽然眼前人和太子曾经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抬眼问道:“你可知太子会深藏何处?”
谢浪闻几不可闻的一顿,他的表情无懈可击,表忠心,“在下已经是王爷身边的人了,怎么会对王爷有丝毫隐瞒?太子自幼时便来去如风,恕在下无能无法猜到他的藏身之处。”
“无妨。”钰王话锋一转:“母后告诉我,前朝的传国玉玺与末帝的女儿孝音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要你仔仔细细的去查明白这孝音公主的消息,你可愿意?”
谢浪闻眉心一眺,口吻很淡,“在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