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萧煜珩离开了,宋枝缓了许久,愤怒地心情才平复下来。
“小主,你还好吧?”冰琴偷偷地探了个头进来,刚刚那样大的动静,听得她心底发慌。
“没事,”宋枝将最后固定发髻簪子拔下,“热水可备好了?”
“备好了。”
宋枝洗了个热水澡,早早歇下了,比起冰琴的慌张,她心底有的更是痛快。
她终于把内心的不快说了出来,别以为让自己做太子的女人,是对她多大的恩赐,谁来嘲讽、践踏她两下,也是她该受的。
她是农户女没错,但她不低贱。
她也没有贪图过任何东西,更何况她本就是萧煜珩的妻,既然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做妻,只配做妾。
那就一拍两散吧!
-
在东宫住了那么多年,宋枝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很惶恐,觉得云光楼不属于她,总是害怕下一刻就被赶出东宫去,天地之大,无以为家。
但此时此刻,她的内心极为安定,窗外传来冰琴和沈喜在修剪外头的花枝,拌嘴的声音,“还笑我剪的丑,你也没剪得多好看。”
芍药在一旁道:“你们俩悠着点,别把花枝剪秃了,小主还怎么赏花啊?”
窗前书桌,轻烟袅袅,宋枝提笔练字,修身养性。
云光楼俨然是一个家的样子,一切皆按她的喜好布置,院子里的人都是亲近的家人。
就等着女儿玲珑的降生,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就算被赶出东宫,她亦有足够的金钱生存下去。
宋枝不自主地在心里盘算着,这次又收了多少分红。
脑海中响起司命薄的声音,“这次分红是六千两,加上之前的,再出去你花销出去的,还剩下三万两千两。”
《汴京朝闻》的销量惊人,即便很低的价格,但架不住购买的人多,每一期的销售额都十分惊人。
“如今已不仅仅是汴京百姓购买《汴京朝闻》,连带着汴京城周围的几大城市,也开始流行此物,甚至传播至了南方大多数城镇。”
《汴京朝闻》的影响力远超宋枝的想象,不过宋枝乐见其成,因为这样,小薄大人的名声也会愈发响亮,她要的便是这影响力。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宋枝要为以后做准备,“司命,你觉得有什么生意是比较好入手的?”
司命薄思考了片刻,道:“只要是赚钱的营生便都有人做,你没有经商经验,新入门自然是斗不过那些做的长久的。”
“你觉得我开个糕点铺子如何?”宋枝决定从自己擅长之事入手。
司命薄淡淡道:“汴京城中的糕点铺子有二十几家之多,其中以杏花坊最受欢迎,其次是桃花斋和千层酥,它们三家在汴京城中至少有五家以上的铺子,若你做的糕点比它们的花样更多,味道比它们的更好,那便可。”
宋枝:“你也别太小瞧人了!”
“我并无此意,只是开糕点铺子所需精力、时间甚多,你在宫中不得随意出入,恐怕难成。”
“你说的也是。”宋枝单手托腮,思索道:“那做什么生意好呢?”
忽然,她想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是前世听太子提起过的,晋朝准备开放海禁,进行海上贸易。
就在这不久之后,记得后来汴京城中涌现了很多因为做海运生意发达的富商,柴家的二小姐后来嫁的良人,家中便是做海运生意的。
“司命,你帮我看看,此时汴京城中可有正在寻求本钱资助的船商?”
司命薄迅速理解了宋枝的意思,抛出一个人名来,“范芫,他祖上便是做船运生意,不过在他祖父那一代便落寞了。”
宋枝一听,这不就是前世柴蓁嫁的夫君吗?这简直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何处可寻到他?”
司命薄答:“汴京船会总舵。”
“如此,我得寻个机会出宫。”宋枝迫不及待,她想积累更多的财富,让自己有更多的底气。
“小主,赵侍卫来了,”冰琴快步走来,道:“随赵侍卫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宋枝一下反应过来,欣喜地道:“是樊婶到了吗?”
她起身快步往外走,果然见了阿牛哥扶着樊婶往这来。
“樊婶,”宋枝喊了一声,疾步迎上前。
樊婶见着她,便要屈膝跪拜,宋枝连忙伸手扶住,“樊婶,您是长辈,不必多礼。”
赵钱退至一旁,宋枝顺手扶着樊婶往里走,“这一路来,您幸苦了吧?”
宋枝非常地高兴,没想到还能见到樊婶,上一世阿牛哥被自己连累流放,樊婶无人照应而病故,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幸好,这一世并未发生这样的事。
而且此刻的樊婶看着身子骨很硬朗,再活个三四十年也不能问题。
“冰琴,上些点心来,让小厨房准备起来,今日的晚膳早些用,多备些菜,我要留樊婶和赵侍卫吃饭。”
“哎,娘娘,不用,老身就不在这里吃饭了。”樊婶拘谨地推辞,她身上穿着的衣裳是新置办的,发髻的样式也是仿造汴京城妇人的发髻样式。
但脸上的风霜,还有手掌上厚厚的茧,掩盖不了她是穷苦出身。
不过这一切在宋枝看来,就是亲切,她握着樊婶的手,恳求道:“樊婶,您大老远的来汴京,还入宫来看我,我岂能不留您吃饭?您就留下吧。”
“这——”樊婶不知道这合不合规矩,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见自己儿子点了点头,她也就笑着应下了,“好,那老身就留下了。”
“樊婶,”宋枝一如从前,挽着她撒娇道:“在我面前您不用那么拘束,我们就当还是在十里村,您是樊婶,阿牛哥是阿牛哥,小枝还是小枝。”
“哎。”樊婶笑应着。
“来,我们坐,”宋枝拉着樊婶坐下,询问道:“樊婶你什么时候到的汴京啊?现在在哪里住?阿牛哥,你找到宅子了吗?”
樊婶笑道:“前日就到了。”
“一路辛苦了吧?”
“也还好,大半路程坐船,也不累,而且我是走一段路,就休息几天,一点都不累。”
“那就好。”
赵钱挠了挠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宋枝的问题。
冰琴和芍药端上了茶和点心,便退到了门外。
宋枝给樊婶递了茶,拿眼神望赵钱,“怎么?找宅子不顺利吗?”
“我们目前住在一家客栈里,本来是找好房子了的,准备明日去交租金,但方才……太子给我娘送了一座宅子。”
“啊?”宋枝诧异。
赵钱道:“本来是想缓些时日再与你约个时辰,与我娘见上一面,但是不知为何殿下知道我娘到了汴京,说是许久不见,承蒙往日在十里村我娘对他的照拂,便召了我娘入宫来见。我们便是刚刚从太子殿下那边过来的。”
樊婶急忙道:“我本来也不愿收的,但青山他——太子他非要我收下,我没办法,只好收下了,是不是不该收?我这就还回去。”
她说这,从袖子里拿房契。
宋枝按住樊婶的手,笑道:“樊婶,你别急,不是不能收,这房契您就该收着,收再多也是应该的。当初要没你们的帮忙,他的伤哪里能好得那样快。”
宋枝很诧异,萧煜珩竟然会召樊婶入冬宫觐见,还赏了一座宅子,还算有点人情味。
宋枝问道:“樊婶,他都同你说了些什么?”
“就是问我,是坐马车还是坐船来的,辛不辛苦,”樊婶回答:“还问我十里村的人都如何,过的好不好?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樊婶说着,拉住宋枝的手道:“小枝,青山他——我是说太子,太子他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吗?”
“嗯,不记得了。”
“难怪,我同他说起院子里的月季花开了,他都没有一点反应,当初他为了给你庆生,特地种了满院的月季花,隔壁村的村霸打你家路过,把花全都嚯嚯了,他还很生气地寻人打架呢。那么宝贝的东西,他都想不起来了。”
樊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宋枝的手,“孩子,这些日子你一定受了不少委屈吧?”
本来宋枝早就不当一回事了,可突然被很久不见的亲人关心,眼眶还是禁不住地湿了,她强自忍去热泪,笑道:“樊婶,你不用担心我,你看我此刻吃穿不愁,日子过得好着呢。”
“你也不是重这些的孩子,”樊婶拍了拍她的手,想了想,又道:“不过啊,我今日瞧着他,似乎对你还是在意的,否则不会特意这样厚待我这个老婆子,随后还让我们到你这来。”
“樊婶,翠玉姐怎么样?她的孩子可学会走路了?”宋枝忙转移了话题,不想再聊到萧煜珩身上去。
“她日子过得好着呢,跟她那相公感情也好她家婆家公待她跟亲生女儿一样,生下的小奇也聪明可爱,一家人都好……”
果然,樊婶被转移了注意力,聊起了十里村的人和事。
许久不见,聊多久都还有话聊,到晚膳安排上桌,话头也还没止住。
忽闻沈喜在外头高喊了声,“太子殿下到!”
“小主,你还好吧?”冰琴偷偷地探了个头进来,刚刚那样大的动静,听得她心底发慌。
“没事,”宋枝将最后固定发髻簪子拔下,“热水可备好了?”
“备好了。”
宋枝洗了个热水澡,早早歇下了,比起冰琴的慌张,她心底有的更是痛快。
她终于把内心的不快说了出来,别以为让自己做太子的女人,是对她多大的恩赐,谁来嘲讽、践踏她两下,也是她该受的。
她是农户女没错,但她不低贱。
她也没有贪图过任何东西,更何况她本就是萧煜珩的妻,既然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做妻,只配做妾。
那就一拍两散吧!
-
在东宫住了那么多年,宋枝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很惶恐,觉得云光楼不属于她,总是害怕下一刻就被赶出东宫去,天地之大,无以为家。
但此时此刻,她的内心极为安定,窗外传来冰琴和沈喜在修剪外头的花枝,拌嘴的声音,“还笑我剪的丑,你也没剪得多好看。”
芍药在一旁道:“你们俩悠着点,别把花枝剪秃了,小主还怎么赏花啊?”
窗前书桌,轻烟袅袅,宋枝提笔练字,修身养性。
云光楼俨然是一个家的样子,一切皆按她的喜好布置,院子里的人都是亲近的家人。
就等着女儿玲珑的降生,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就算被赶出东宫,她亦有足够的金钱生存下去。
宋枝不自主地在心里盘算着,这次又收了多少分红。
脑海中响起司命薄的声音,“这次分红是六千两,加上之前的,再出去你花销出去的,还剩下三万两千两。”
《汴京朝闻》的销量惊人,即便很低的价格,但架不住购买的人多,每一期的销售额都十分惊人。
“如今已不仅仅是汴京百姓购买《汴京朝闻》,连带着汴京城周围的几大城市,也开始流行此物,甚至传播至了南方大多数城镇。”
《汴京朝闻》的影响力远超宋枝的想象,不过宋枝乐见其成,因为这样,小薄大人的名声也会愈发响亮,她要的便是这影响力。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宋枝要为以后做准备,“司命,你觉得有什么生意是比较好入手的?”
司命薄思考了片刻,道:“只要是赚钱的营生便都有人做,你没有经商经验,新入门自然是斗不过那些做的长久的。”
“你觉得我开个糕点铺子如何?”宋枝决定从自己擅长之事入手。
司命薄淡淡道:“汴京城中的糕点铺子有二十几家之多,其中以杏花坊最受欢迎,其次是桃花斋和千层酥,它们三家在汴京城中至少有五家以上的铺子,若你做的糕点比它们的花样更多,味道比它们的更好,那便可。”
宋枝:“你也别太小瞧人了!”
“我并无此意,只是开糕点铺子所需精力、时间甚多,你在宫中不得随意出入,恐怕难成。”
“你说的也是。”宋枝单手托腮,思索道:“那做什么生意好呢?”
忽然,她想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是前世听太子提起过的,晋朝准备开放海禁,进行海上贸易。
就在这不久之后,记得后来汴京城中涌现了很多因为做海运生意发达的富商,柴家的二小姐后来嫁的良人,家中便是做海运生意的。
“司命,你帮我看看,此时汴京城中可有正在寻求本钱资助的船商?”
司命薄迅速理解了宋枝的意思,抛出一个人名来,“范芫,他祖上便是做船运生意,不过在他祖父那一代便落寞了。”
宋枝一听,这不就是前世柴蓁嫁的夫君吗?这简直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何处可寻到他?”
司命薄答:“汴京船会总舵。”
“如此,我得寻个机会出宫。”宋枝迫不及待,她想积累更多的财富,让自己有更多的底气。
“小主,赵侍卫来了,”冰琴快步走来,道:“随赵侍卫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宋枝一下反应过来,欣喜地道:“是樊婶到了吗?”
她起身快步往外走,果然见了阿牛哥扶着樊婶往这来。
“樊婶,”宋枝喊了一声,疾步迎上前。
樊婶见着她,便要屈膝跪拜,宋枝连忙伸手扶住,“樊婶,您是长辈,不必多礼。”
赵钱退至一旁,宋枝顺手扶着樊婶往里走,“这一路来,您幸苦了吧?”
宋枝非常地高兴,没想到还能见到樊婶,上一世阿牛哥被自己连累流放,樊婶无人照应而病故,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幸好,这一世并未发生这样的事。
而且此刻的樊婶看着身子骨很硬朗,再活个三四十年也不能问题。
“冰琴,上些点心来,让小厨房准备起来,今日的晚膳早些用,多备些菜,我要留樊婶和赵侍卫吃饭。”
“哎,娘娘,不用,老身就不在这里吃饭了。”樊婶拘谨地推辞,她身上穿着的衣裳是新置办的,发髻的样式也是仿造汴京城妇人的发髻样式。
但脸上的风霜,还有手掌上厚厚的茧,掩盖不了她是穷苦出身。
不过这一切在宋枝看来,就是亲切,她握着樊婶的手,恳求道:“樊婶,您大老远的来汴京,还入宫来看我,我岂能不留您吃饭?您就留下吧。”
“这——”樊婶不知道这合不合规矩,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见自己儿子点了点头,她也就笑着应下了,“好,那老身就留下了。”
“樊婶,”宋枝一如从前,挽着她撒娇道:“在我面前您不用那么拘束,我们就当还是在十里村,您是樊婶,阿牛哥是阿牛哥,小枝还是小枝。”
“哎。”樊婶笑应着。
“来,我们坐,”宋枝拉着樊婶坐下,询问道:“樊婶你什么时候到的汴京啊?现在在哪里住?阿牛哥,你找到宅子了吗?”
樊婶笑道:“前日就到了。”
“一路辛苦了吧?”
“也还好,大半路程坐船,也不累,而且我是走一段路,就休息几天,一点都不累。”
“那就好。”
赵钱挠了挠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宋枝的问题。
冰琴和芍药端上了茶和点心,便退到了门外。
宋枝给樊婶递了茶,拿眼神望赵钱,“怎么?找宅子不顺利吗?”
“我们目前住在一家客栈里,本来是找好房子了的,准备明日去交租金,但方才……太子给我娘送了一座宅子。”
“啊?”宋枝诧异。
赵钱道:“本来是想缓些时日再与你约个时辰,与我娘见上一面,但是不知为何殿下知道我娘到了汴京,说是许久不见,承蒙往日在十里村我娘对他的照拂,便召了我娘入宫来见。我们便是刚刚从太子殿下那边过来的。”
樊婶急忙道:“我本来也不愿收的,但青山他——太子他非要我收下,我没办法,只好收下了,是不是不该收?我这就还回去。”
她说这,从袖子里拿房契。
宋枝按住樊婶的手,笑道:“樊婶,你别急,不是不能收,这房契您就该收着,收再多也是应该的。当初要没你们的帮忙,他的伤哪里能好得那样快。”
宋枝很诧异,萧煜珩竟然会召樊婶入冬宫觐见,还赏了一座宅子,还算有点人情味。
宋枝问道:“樊婶,他都同你说了些什么?”
“就是问我,是坐马车还是坐船来的,辛不辛苦,”樊婶回答:“还问我十里村的人都如何,过的好不好?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樊婶说着,拉住宋枝的手道:“小枝,青山他——我是说太子,太子他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吗?”
“嗯,不记得了。”
“难怪,我同他说起院子里的月季花开了,他都没有一点反应,当初他为了给你庆生,特地种了满院的月季花,隔壁村的村霸打你家路过,把花全都嚯嚯了,他还很生气地寻人打架呢。那么宝贝的东西,他都想不起来了。”
樊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宋枝的手,“孩子,这些日子你一定受了不少委屈吧?”
本来宋枝早就不当一回事了,可突然被很久不见的亲人关心,眼眶还是禁不住地湿了,她强自忍去热泪,笑道:“樊婶,你不用担心我,你看我此刻吃穿不愁,日子过得好着呢。”
“你也不是重这些的孩子,”樊婶拍了拍她的手,想了想,又道:“不过啊,我今日瞧着他,似乎对你还是在意的,否则不会特意这样厚待我这个老婆子,随后还让我们到你这来。”
“樊婶,翠玉姐怎么样?她的孩子可学会走路了?”宋枝忙转移了话题,不想再聊到萧煜珩身上去。
“她日子过得好着呢,跟她那相公感情也好她家婆家公待她跟亲生女儿一样,生下的小奇也聪明可爱,一家人都好……”
果然,樊婶被转移了注意力,聊起了十里村的人和事。
许久不见,聊多久都还有话聊,到晚膳安排上桌,话头也还没止住。
忽闻沈喜在外头高喊了声,“太子殿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