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父母双亡,在外祖父家长大。
我外祖父一生命途多舛。他小的时候,妖患肆虐猖狂。他父亲和三个弟弟,全被妖物残害了。做为家中唯一的小男丁,他咬紧牙挺直腰,为最小的妹妹和母亲遮风挡雨。
妹妹长得像他母亲,出落得花儿一般。
常常有人夸妹妹长得好看,每每这时,我外祖父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有一回,我外祖父在山上打了几只野兔,卖了钱给妹妹做了一件红袄子。妹妹高兴得像什么似的,穿上就不肯脱下了。连晚上睡觉都要抱在怀里。过了几日,九头孔雀忽然来袭,我外祖父搓了一把泥,就要往妹妹脸上抹。妹妹哀求:“哥哥,这次能不能不抹泥了。穿红袄袄,抹了泥不好看。”
我外祖父脸一板,急切道:“不行!我和娘都抹了,你也得抹!脸白净穿得又花,九头孔雀不抓你抓谁?”情况紧迫,我外祖父不由妹妹分说,左手来脱她红袄子,右手又要来往她脸上抹。
妹妹转身跑开了,两只小手紧紧护着红袄子不让脱。扁了扁嘴,哇的一声哭了。我外祖父生怕她把妖物招了来,恨得直咬牙。他母亲见孩子哭得委屈,也吧嗒吧嗒掉金豆子。
我外祖父恨恨叹了口气,只得依了妹妹。带着她和母亲,急匆匆往后山躲。
谁知怕什么来什么。
那九头孔雀眼尖得很,就喜欢漂亮娃娃、鲜亮衣衫,死盯着妹妹,逮着个机会就朝她扑过去。我外祖父一边一把将妹妹、母亲扯到身后,一边急急绰出弹弓,一个接一个向那妖物射石子儿。
九头孔雀大怒,气得嘎嘎直叫。九张嘴各接住一个石子儿,又一股脑儿吐了回去。那劲道,比弹弓大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我外祖父脸上、腰上、腿上全被砸烂了。摔到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九头孔雀飞扑过来,抓起妹妹扬长而去。妹妹吓坏了,连哭都忘了。直到九头孔雀去远了,才遥遥传来妹妹颤抖、惨烈的哭声。
我外祖父趴在地上,狠狠地扇了自己两个巴掌。他恨自己,不该由着妹妹性子胡来!更恨自己不该做什么红袄子!
他母亲瘫到地上,脸色白得像纸,绝望得气若游丝,眼泪像决堤的水一般。
后来,我外祖父在前山一个山坳里,发现了妹妹的那件红袄子,已经被撕扯得不成样子了。我外祖父心如刀绞,为妹妹立了一个小小的衣冠冢。
从那以后,外祖父家里真的只剩两个人了。
村子里妖患严重,庄家种不起来。即便只剩两张口,糊口也很成问题。小小年纪的外祖父,常常愁得睡不着觉。
能想的办法,他都想了。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家里的餐食总是五花八门的。然而总有运气不佳的时候,前河后山逛了个遍,啥也没捞着。这时,就只好饿肚子了。
运气这事儿,邪门儿得很。
有一阵,我外祖父就没有运气好的时候。害得他母亲,也跟着饿了三四天。外祖父认为这是他当儿子的没做好,很是自责。
当晚,我外祖父从狗洞里,爬进了村里一户武官的家里。那武官将将从京中回乡,拉了不少好东西回来。我外祖父潜进了他家的灶房,果然发现了一袋子白花花的大米。
也是运气背到家了,我外祖父正高兴得不得了,碰到武官出来解手,发现灶房有动静。
就这样,我外祖父被抓了个正着。结结实实挨了顿揍,腿都被打折了。
回到家里,简单包扎了一下。
人却下不了床了。
他母亲坐在床边,又吧嗒吧嗒掉金豆子。从前,她指望夫郎。夫郎没了,她就指望大儿子。现在儿子也伤了,叫她指望哪个去?
没有金豆子可掉了,他母亲起身出去了。
晚上,他母亲把一碗白喷喷的红薯叶子焖饭端到床前给外祖父吃。外祖父看得出来,她很高兴,为自己还有几分用处高兴。
我外祖父饿得慌,腿上的上又疼,就没有多想。接下来几天,我外祖父总能吃上红薯叶子饭。他开始觉得不对劲儿了。
那日将将入夜,他母亲出门了。
我外祖父强撑着起了床,偷偷跟了出去。
越跟,他越觉得奇怪。
这不是到武官家去的路么?
他摸到武官家屋后,躲到窗户底下偷听。
他影影绰绰地听那武官道:“凤姑,你还是那么美,和当年一样。你儿子吃红薯叶子吃腻了吧?这么吃下去,他那腿伤猴年马月才能好。你的心好狠哪,只让我的手过干瘾。你从了我,我让你儿子啃上骨头……”
我外祖父的脑子里嗡的一下子。
紧接着,他听到另一个人似乎非常恼怒,突然站了起来,似乎想恼怒而去。走到门口又犹豫不决,大着胆子哭道:“你、你让我再想想吧。”说完,开门哭嗒嗒而去。
那另一人的声音,我外祖父每日都听到,再熟悉不过了。
他拼命想站起来,逃离龌龊武官的地盘。可恨气血上涌,脑子昏沉,怎么都站不起来。
这时,他忽然听到那武官似乎下了床,走到桌边拿起一个铁家伙,阴声自语:“当年你一枝花,偏要往牛粪上插,选了姓石的。如今怎么样,还不是乖乖来投怀送抱。明日我便去宰了你儿子,你从小柔懦,无人可靠了自会乖乖从了我!我说那小兔崽子怎么那么眼熟,原来是姓石的崽子。从前伤了你男人的腰,明日便要了你儿子的命。真该那日打死他了事!”
直到那时,我外祖父才突然知道,他父亲的腰伤全拜那武官所赐!若不是因为腰伤,跑不快,他父亲也不至于命丧妖口!
外祖父紧咬后槽牙,发狠劲儿站了起来,拖着伤腿,发狂一样奔到后山。
到了半夜,我外祖父摸黑又去了武官家。他从狗洞爬进院子,细长的手臂从门缝伸进去开了门栓,摸进去了。
趁着月光,外祖父悄声进了里卧,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弓、一把短刀。那短刀应就是之前武官拿起来的铁家伙。
我外祖父拿起那柄短刀,来到床边,掀开了被子,对准睡相正酣的武官的心窝子就是一刀。鲜血喷了外祖父一脸。武官瞪着大大的眼睛惊恐而醒,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殒命了。
我外祖父不敢逗留,从狗洞爬出。懵头懵脑赶回家,急急推醒他母亲,叫她起来赶快收拾东西逃走。他母亲连自己的事儿,都还周全不了,回来后也没顾上去看儿子,直到此时才知道儿子也出去过了。
她看见外祖父脸上的血,吓得浑身一软,连话都不敢问了,只有掉金豆子的份儿。
我外祖父稳住神,也压住了对他母亲的复杂感觉,低声道:“娘,我找到了那只九头孔雀妖的老巢,趁它出去,杀了窝里的幼崽子给妹妹报了仇。等那老的回了窝,必定闻着味儿追来,咱们赶紧逃走!”
他母亲一辈子,不是听夫郎的,就是听儿子的。她哪里想得到,这大半夜的,儿子怎么会去找九头孔雀?只听到妖物快来了,就吓得像什么似的,一骨碌从床上起来了。着急忙慌地收拾东西。
等我外祖父把脸上的血洗干净,他母亲也收拾好了。
两人披星戴月,连夜逃走了。
那时节,妖物频出,动不动就伤人性命,突然死人似乎再平常不过。官府也忙于对付妖物,无暇顾及其他。那武官暴毙的事,不久就湮入尘埃,不了了之了。
我外祖父和他母亲,几经辗转去了京城。
从此,就在京中扎了根。
我外祖父做过归云楼里的跑堂,做过长兴候府的花匠,还做过包子铺子、面条摊子。做什么都像样,做什么都拿手。做到他母亲驾鹤西去,做到娶妻生子。做到组建伏妖九卫直至卖妖致富、换大宅子。
组建伏妖卫,荡平妖孽,是我外祖父儿时就有的抱负。小时候说出来,遭了不少人的嘲讽,都笑他异想天开。后来,他就不再轻易说出来了,只把它藏在心里,任它生根、发芽。
我一直觉得,外祖父像是玉真观里,供着的那尊天神,无所不能,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可惜啊,两个舅父连外祖父的半成本事都没学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外祖父从小失怙,做惯了大家长,大事小情,事事都亲自为子女们安排妥当。两个舅父都被养废,也就不奇怪了。
舅父们不成器,亲孙子亭寿、亭碌呢,一个太老实、一个太胆小,觉得我外祖父面相严厉,怕人得人,总是不肯亲近。我外祖父就把一身伏妖技艺,悉数传给了我。
得伏妖技艺者,极有可能得家主位。
亭寿亭碌的亲娘,也就是我大舅母俞氏,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她的行动力那是相当的出色。起身就去找我外祖父闹。
外祖父也不生气,也不争辩,只当眼前没这个人一样。该干嘛干嘛。
我大舅母素来奉行的,都是“脸皮厚、能吃肉”的行事准则,那是无往而不利。岂料我外祖父只一招,就叫她那一套唉声叹气碎嘴子的功夫施展不出,铩羽而归。
我大舅母郁闷了好几天,生平头一遭对自己大杀四方的绝技,产生了怀疑。
邻里也开始议论开了,笑我外祖父行事欠道统、没章法。伏妖技艺不传亲孙,竟然传外孙,这可是埋下了大祸根哪。我外祖父嘴上没理会,闷头干大事。
有一回,卖给长兴候府的一只吊睛虎妖,挣脱缚妖绳,破笼逃脱,到处伤人。外祖父派我去降伏。我与那妖物大战六百回合,终于拿下了。我一身白衣,染得鲜红。大舅母看在眼里,后怕得只念阿弥陀佛,万幸伏妖的不是他的寿儿、碌儿,再没找我外祖父啰嗦过。
这之后,我又奔赴西域雪岭,顶风冒雪潜伏六十三天,寻回一只金蚕。回京后用金蚕丝加上凤凰血,用烈火煅烧,炼成了新的缚妖绳。卖出的妖物,再没逃脱过。
邻里也转了风向,大夸我外祖父有眼光。
外祖父尝自嘲地一笑,对我说:“这老天爷可公平得很。给了你坦途,你就得受着平庸贫寒。给你美貌,就会再给些旁的恶心恶心你。所以啊,松儿,路不是越顺越好;人不是清俊好看,就万事大吉。”
我外祖父一辈子都是这样,凡事都与旁人反着来。人谓艰险的,他却不从众人,一意孤行。人以为美,他又反以为忧。
多年之后,当我回顾前尘,才忽然意识到外祖父的观念深深影响了我一生。
我外祖父一生命途多舛。他小的时候,妖患肆虐猖狂。他父亲和三个弟弟,全被妖物残害了。做为家中唯一的小男丁,他咬紧牙挺直腰,为最小的妹妹和母亲遮风挡雨。
妹妹长得像他母亲,出落得花儿一般。
常常有人夸妹妹长得好看,每每这时,我外祖父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有一回,我外祖父在山上打了几只野兔,卖了钱给妹妹做了一件红袄子。妹妹高兴得像什么似的,穿上就不肯脱下了。连晚上睡觉都要抱在怀里。过了几日,九头孔雀忽然来袭,我外祖父搓了一把泥,就要往妹妹脸上抹。妹妹哀求:“哥哥,这次能不能不抹泥了。穿红袄袄,抹了泥不好看。”
我外祖父脸一板,急切道:“不行!我和娘都抹了,你也得抹!脸白净穿得又花,九头孔雀不抓你抓谁?”情况紧迫,我外祖父不由妹妹分说,左手来脱她红袄子,右手又要来往她脸上抹。
妹妹转身跑开了,两只小手紧紧护着红袄子不让脱。扁了扁嘴,哇的一声哭了。我外祖父生怕她把妖物招了来,恨得直咬牙。他母亲见孩子哭得委屈,也吧嗒吧嗒掉金豆子。
我外祖父恨恨叹了口气,只得依了妹妹。带着她和母亲,急匆匆往后山躲。
谁知怕什么来什么。
那九头孔雀眼尖得很,就喜欢漂亮娃娃、鲜亮衣衫,死盯着妹妹,逮着个机会就朝她扑过去。我外祖父一边一把将妹妹、母亲扯到身后,一边急急绰出弹弓,一个接一个向那妖物射石子儿。
九头孔雀大怒,气得嘎嘎直叫。九张嘴各接住一个石子儿,又一股脑儿吐了回去。那劲道,比弹弓大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我外祖父脸上、腰上、腿上全被砸烂了。摔到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九头孔雀飞扑过来,抓起妹妹扬长而去。妹妹吓坏了,连哭都忘了。直到九头孔雀去远了,才遥遥传来妹妹颤抖、惨烈的哭声。
我外祖父趴在地上,狠狠地扇了自己两个巴掌。他恨自己,不该由着妹妹性子胡来!更恨自己不该做什么红袄子!
他母亲瘫到地上,脸色白得像纸,绝望得气若游丝,眼泪像决堤的水一般。
后来,我外祖父在前山一个山坳里,发现了妹妹的那件红袄子,已经被撕扯得不成样子了。我外祖父心如刀绞,为妹妹立了一个小小的衣冠冢。
从那以后,外祖父家里真的只剩两个人了。
村子里妖患严重,庄家种不起来。即便只剩两张口,糊口也很成问题。小小年纪的外祖父,常常愁得睡不着觉。
能想的办法,他都想了。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家里的餐食总是五花八门的。然而总有运气不佳的时候,前河后山逛了个遍,啥也没捞着。这时,就只好饿肚子了。
运气这事儿,邪门儿得很。
有一阵,我外祖父就没有运气好的时候。害得他母亲,也跟着饿了三四天。外祖父认为这是他当儿子的没做好,很是自责。
当晚,我外祖父从狗洞里,爬进了村里一户武官的家里。那武官将将从京中回乡,拉了不少好东西回来。我外祖父潜进了他家的灶房,果然发现了一袋子白花花的大米。
也是运气背到家了,我外祖父正高兴得不得了,碰到武官出来解手,发现灶房有动静。
就这样,我外祖父被抓了个正着。结结实实挨了顿揍,腿都被打折了。
回到家里,简单包扎了一下。
人却下不了床了。
他母亲坐在床边,又吧嗒吧嗒掉金豆子。从前,她指望夫郎。夫郎没了,她就指望大儿子。现在儿子也伤了,叫她指望哪个去?
没有金豆子可掉了,他母亲起身出去了。
晚上,他母亲把一碗白喷喷的红薯叶子焖饭端到床前给外祖父吃。外祖父看得出来,她很高兴,为自己还有几分用处高兴。
我外祖父饿得慌,腿上的上又疼,就没有多想。接下来几天,我外祖父总能吃上红薯叶子饭。他开始觉得不对劲儿了。
那日将将入夜,他母亲出门了。
我外祖父强撑着起了床,偷偷跟了出去。
越跟,他越觉得奇怪。
这不是到武官家去的路么?
他摸到武官家屋后,躲到窗户底下偷听。
他影影绰绰地听那武官道:“凤姑,你还是那么美,和当年一样。你儿子吃红薯叶子吃腻了吧?这么吃下去,他那腿伤猴年马月才能好。你的心好狠哪,只让我的手过干瘾。你从了我,我让你儿子啃上骨头……”
我外祖父的脑子里嗡的一下子。
紧接着,他听到另一个人似乎非常恼怒,突然站了起来,似乎想恼怒而去。走到门口又犹豫不决,大着胆子哭道:“你、你让我再想想吧。”说完,开门哭嗒嗒而去。
那另一人的声音,我外祖父每日都听到,再熟悉不过了。
他拼命想站起来,逃离龌龊武官的地盘。可恨气血上涌,脑子昏沉,怎么都站不起来。
这时,他忽然听到那武官似乎下了床,走到桌边拿起一个铁家伙,阴声自语:“当年你一枝花,偏要往牛粪上插,选了姓石的。如今怎么样,还不是乖乖来投怀送抱。明日我便去宰了你儿子,你从小柔懦,无人可靠了自会乖乖从了我!我说那小兔崽子怎么那么眼熟,原来是姓石的崽子。从前伤了你男人的腰,明日便要了你儿子的命。真该那日打死他了事!”
直到那时,我外祖父才突然知道,他父亲的腰伤全拜那武官所赐!若不是因为腰伤,跑不快,他父亲也不至于命丧妖口!
外祖父紧咬后槽牙,发狠劲儿站了起来,拖着伤腿,发狂一样奔到后山。
到了半夜,我外祖父摸黑又去了武官家。他从狗洞爬进院子,细长的手臂从门缝伸进去开了门栓,摸进去了。
趁着月光,外祖父悄声进了里卧,看到桌上放着一张弓、一把短刀。那短刀应就是之前武官拿起来的铁家伙。
我外祖父拿起那柄短刀,来到床边,掀开了被子,对准睡相正酣的武官的心窝子就是一刀。鲜血喷了外祖父一脸。武官瞪着大大的眼睛惊恐而醒,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殒命了。
我外祖父不敢逗留,从狗洞爬出。懵头懵脑赶回家,急急推醒他母亲,叫她起来赶快收拾东西逃走。他母亲连自己的事儿,都还周全不了,回来后也没顾上去看儿子,直到此时才知道儿子也出去过了。
她看见外祖父脸上的血,吓得浑身一软,连话都不敢问了,只有掉金豆子的份儿。
我外祖父稳住神,也压住了对他母亲的复杂感觉,低声道:“娘,我找到了那只九头孔雀妖的老巢,趁它出去,杀了窝里的幼崽子给妹妹报了仇。等那老的回了窝,必定闻着味儿追来,咱们赶紧逃走!”
他母亲一辈子,不是听夫郎的,就是听儿子的。她哪里想得到,这大半夜的,儿子怎么会去找九头孔雀?只听到妖物快来了,就吓得像什么似的,一骨碌从床上起来了。着急忙慌地收拾东西。
等我外祖父把脸上的血洗干净,他母亲也收拾好了。
两人披星戴月,连夜逃走了。
那时节,妖物频出,动不动就伤人性命,突然死人似乎再平常不过。官府也忙于对付妖物,无暇顾及其他。那武官暴毙的事,不久就湮入尘埃,不了了之了。
我外祖父和他母亲,几经辗转去了京城。
从此,就在京中扎了根。
我外祖父做过归云楼里的跑堂,做过长兴候府的花匠,还做过包子铺子、面条摊子。做什么都像样,做什么都拿手。做到他母亲驾鹤西去,做到娶妻生子。做到组建伏妖九卫直至卖妖致富、换大宅子。
组建伏妖卫,荡平妖孽,是我外祖父儿时就有的抱负。小时候说出来,遭了不少人的嘲讽,都笑他异想天开。后来,他就不再轻易说出来了,只把它藏在心里,任它生根、发芽。
我一直觉得,外祖父像是玉真观里,供着的那尊天神,无所不能,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可惜啊,两个舅父连外祖父的半成本事都没学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外祖父从小失怙,做惯了大家长,大事小情,事事都亲自为子女们安排妥当。两个舅父都被养废,也就不奇怪了。
舅父们不成器,亲孙子亭寿、亭碌呢,一个太老实、一个太胆小,觉得我外祖父面相严厉,怕人得人,总是不肯亲近。我外祖父就把一身伏妖技艺,悉数传给了我。
得伏妖技艺者,极有可能得家主位。
亭寿亭碌的亲娘,也就是我大舅母俞氏,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她的行动力那是相当的出色。起身就去找我外祖父闹。
外祖父也不生气,也不争辩,只当眼前没这个人一样。该干嘛干嘛。
我大舅母素来奉行的,都是“脸皮厚、能吃肉”的行事准则,那是无往而不利。岂料我外祖父只一招,就叫她那一套唉声叹气碎嘴子的功夫施展不出,铩羽而归。
我大舅母郁闷了好几天,生平头一遭对自己大杀四方的绝技,产生了怀疑。
邻里也开始议论开了,笑我外祖父行事欠道统、没章法。伏妖技艺不传亲孙,竟然传外孙,这可是埋下了大祸根哪。我外祖父嘴上没理会,闷头干大事。
有一回,卖给长兴候府的一只吊睛虎妖,挣脱缚妖绳,破笼逃脱,到处伤人。外祖父派我去降伏。我与那妖物大战六百回合,终于拿下了。我一身白衣,染得鲜红。大舅母看在眼里,后怕得只念阿弥陀佛,万幸伏妖的不是他的寿儿、碌儿,再没找我外祖父啰嗦过。
这之后,我又奔赴西域雪岭,顶风冒雪潜伏六十三天,寻回一只金蚕。回京后用金蚕丝加上凤凰血,用烈火煅烧,炼成了新的缚妖绳。卖出的妖物,再没逃脱过。
邻里也转了风向,大夸我外祖父有眼光。
外祖父尝自嘲地一笑,对我说:“这老天爷可公平得很。给了你坦途,你就得受着平庸贫寒。给你美貌,就会再给些旁的恶心恶心你。所以啊,松儿,路不是越顺越好;人不是清俊好看,就万事大吉。”
我外祖父一辈子都是这样,凡事都与旁人反着来。人谓艰险的,他却不从众人,一意孤行。人以为美,他又反以为忧。
多年之后,当我回顾前尘,才忽然意识到外祖父的观念深深影响了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