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皇宫,太极殿。
文武百官肃立于大殿两侧,而护国将军林书友则站在大殿中央,虽年岁已至中年,但他发如墨染。一袭黑色朝服加身,也不知是在战场上厮杀久了,还是怎么的,尽管他说话文绉绉的,但是总让人觉得这人不好惹。
通俗点说,就是不好惹。
经过户部尚书派人核算,共有三十多箱奇珍异宝,勉强可以填上这些年因为打仗付出的银两,皆已悉数运抵国库,充实国本。除此之外,还缴获战马数千匹,俘虏数万人等等。
林书友的叙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朝堂之上缓缓展开,让每一位聆听者都为之动容,更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深感自豪。
李承坐在大殿之上,上下眼皮一直在打禅,昨个夜里他连夜派人贿赂,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让王斯文进了监牢,这一打听可不得了。
原来是去了怡红院。
他寻思着,难道王斯文都快三十了,还没有妻子,难道是因为没有玩够?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不由地飘到了坐在文官之首的相国公身上。
李承端坐于大殿之上,上下眼皮一直在打架。
王斯文都快步入而立之年了,但是身边连一个正经妻妾都没有,显然不正常。相国公看着也不像是离经叛道的人,难道他儿子这么大没有成家他就不急吗?
他曾经旁敲侧击地问过相国公的想法,结果得到了一个非常敷衍的回答。
因为没有遇到真爱。
李承能相信他所在的土地是球形,也不会相信相国公的说辞。
(李承认为天圆地方。)
真爱?
这难道真是他们这一阶层应当考虑的事吗?
为了稳固在权力与地位,任何牺牲都显得微不足道,包括那被视为人生重要一环的婚姻。
他对自己的掌上明珠尚且有如此考量,将家族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打算将自己的女儿纳进后宫。那么对于儿子,又怎会不秉持同样的原则?
这一点他早就好奇了。正好趁着王斯文被关,派人去试探试探。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
相国公早已派人将人带走了。听到这一消息,李承彻夜未眠。
李承不经带着几分玩味看向了坐于文官首位的相国公身上。
没错,坐着。
相国公本已渐愈的双腿,在闻听爱子身陷囹圄的噩耗后,顿感天旋地转,竟从卧榻之上猛然跌落,致使那尚未完全康复的腿疾再次复发,不得不重新裹上了厚重的石膏,宛如白虎之甲,沉重而显眼。
目睹此景,李承心中竟莫名生出一丝畅快,仿佛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为他带来了一丝慰藉。回想起往昔,相国公一旦腿脚康复,便急不可耐地筹划着将王氏女子纳入后宫,那份野心与算计,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相国公的腿脚本来已经好了,结果听到自家儿子进牢的消息,两眼一黑,直接从床榻上跌了下来,原本才没好几天的腿脚,又出了问题。
李承看着相国公腿上裹着厚重的白虎(石膏),心情就好了起来。上回相国公的腿脚好了就开始想着法子将王氏往他后宫里塞。
吃一堑,长一智。
相国公的腿脚还是不要好太快为妙.
他不动声色地叮嘱前去为相国公诊治的太医,既要确保治疗不过于敷衍,以免落下把柄,又要巧妙控制治疗进度,让相国公的康复之路显得缓慢而自然。
毕竟,岁月不饶人,老年人恢复得慢些,也是人之常情。
护国将军回朝不过就是将之前传到京城的战报,再讲一遍讲出来,他这个做皇帝的例行封赏罢了。
本来就是走个流程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林书友需要禀报的东西过于详实,说了半刻钟也没有停下的意图。昨夜本就没有睡好,李承只能暗自掐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
“陛下,这是努斯勒多的首级。”林书友让原本等在大殿外的太监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摆放的物品上面盖着红色的盖头。
恰好,一阵风吹过。红盖头被风吹了起来,露出了里面的情况。
努斯勒多应该去世一个多月了,但是面部仿佛人还活着一般,皮肤纤维始终包裹着骨骼,只是没有肉了。从上方看去,即便有头发遮挡,仔细看能看到头顶缺了一块。
武将们的神态还算正常,文官中的部分人莫名其妙地开始呕吐,还有一部分人连形象都顾不上,直接坐在地上。
相国公艰难的往中间看去,看清那一刻,脸色也瞬间变得煞白。
虽然头颅通过晒干保留了大量的皮肤组织,但是只要仔细看,就能发现,下颌缺了一半,努斯勒多的死况一定相当惨烈。
然而,正当相国公试图将视线从那骇人一幕中抽离,缓缓上移之际,不期然地与林书友的目光相遇。林书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敌意与挑衅。
相国公心中一凛,以责备的口吻说道:“大殿之上,如此庄重之地,怎可将如此触目惊心之物呈上?此举实属不合礼数,有违朝廷尊严。”
林书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反驳道:“相国公此言差矣,战场之上,胜者为王,败者寇。”
林书友对相国公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前线战事紧急,正是需要后方全力支持之时,而相国公却以权谋私,故意拖延批复,置将士们的生死于不顾。若非林席云让将士们在战斗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夺取所需资源,恐怕这场的战争的胜者将会被改写。
林书友直接粉刺到,“倒是相国公您,气色颇佳,看来府中生活甚是惬意,连轮椅都坐上了。”
相国公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很快便被他掩盖过去,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意,回应道:“林将军此言差矣,老夫这轮椅,乃是陛下体恤臣子赏赐的。”
林书友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继续道:“相国公所言极是,但是别忘了谁才是你的主子。”
这话,就差对着相国公说他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罢了,别他自以为是。
大殿之内,气氛骤然变得压抑,群臣皆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发声。
一方是权势滔天、地位显赫的相国公,另一方则是刚刚凯旋归来、威名远扬的护国将军,下场帮哪一方都算不上合适。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总有那么一两个看不清局势之人,急于表现自己,不顾一切地想要站队。
京兆尹毫不犹豫地从文官队伍的末尾窜出,如同一只忠诚的哈巴狗,紧贴着相国公的话语,企图通过附和来博取主子的欢心。
“将军此言差矣,相国公为了国家大计,不辞辛劳,短短半年间已两度因操劳过度而伤及腿脚,其敬业之心,天地可鉴。即便论及功劳,暂且不论,但那份默默付出的苦劳,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微妙。李承原本打算静观其变。
毕竟能让相国公吃瘪的人不多了,却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回想起昨日京兆尹给他搞得烂摊子,直接说到:“陈和,即刻将此人拖出去,杖毙!”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京兆尹闻言,脸色瞬间苍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所有力气,整个人瘫软在地,连声音都颤抖得不成样子,直接朝着相国公方向爬去,“相国公大人,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啊!臣...臣实在是...”
话至半途,京兆尹猛然惊醒,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失态,连忙调整姿态,将求救的目光转向高高在上的李承,:“陛下,微臣一时口不择言,触犯了天威,实属无心之过。望陛下念在微臣平日勤勉尽职,偶有差池,亦能宽宏大量,赐予微臣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承的面色微微一沉,显露出几分不悦之色。
陈合见状,连忙挥手示意太监们迅速将京兆尹抬离大殿,眼神不断地在京兆尹和李承之间来回摆动,嘴里还一直说着晦气。
等京兆尹的人影都看不见后,陈合识相的开始自己推动流程,赏赐/。
陈合转身回望,却发现本应紧随其后的徒弟小卓子已不见踪迹,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不悦。正当他暗自揣测之际,小卓子气喘吁吁地自偏门飞奔而来,神色略显慌张。
“你这小子,方才溜到何处去了?”陈合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在小卓子身上找寻着什么,在确定他的身上没有后,焦急的问道“圣旨你放哪里了?”
小卓子无暇顾及喘息,也顾不上师傅的责备,急忙凑近陈合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随着话语的落下,陈合的脸色愈发凝重,眉头紧锁,一脸疑惑的看向他。
“此事暂且作罢,但若有再犯……”陈合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警告之意溢于言表。言罢,他迅速调整情绪,步伐匆匆地来到李承身侧,正欲开口禀报,却被相国公那洪亮而有力的声音抢先一步,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
“陛下,微臣今日早朝时,于宫门之外偶见一辆破旧马车,初时以为不过是哪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刁民所为,然而待微臣上前一探究竟,方知竟是漠北派来的使团。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是否愿意见一见?”
李承闻言,并未立即给予回应,而是以一种奇异的眼神望向陈合,仿佛在询问:“你究竟有何要事需急于禀报?”
陈合察觉到了李承的疑问,脸上不禁掠过一抹尴尬之色,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方才奴才正欲向您禀报的,正是关于漠北使团来访。”
“什么?”李承的睡意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漠北,不是被灭国了吗?
李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林书友。然而,林书友的脸上也同样写满了不解与困惑。
文武百官肃立于大殿两侧,而护国将军林书友则站在大殿中央,虽年岁已至中年,但他发如墨染。一袭黑色朝服加身,也不知是在战场上厮杀久了,还是怎么的,尽管他说话文绉绉的,但是总让人觉得这人不好惹。
通俗点说,就是不好惹。
经过户部尚书派人核算,共有三十多箱奇珍异宝,勉强可以填上这些年因为打仗付出的银两,皆已悉数运抵国库,充实国本。除此之外,还缴获战马数千匹,俘虏数万人等等。
林书友的叙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朝堂之上缓缓展开,让每一位聆听者都为之动容,更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深感自豪。
李承坐在大殿之上,上下眼皮一直在打禅,昨个夜里他连夜派人贿赂,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让王斯文进了监牢,这一打听可不得了。
原来是去了怡红院。
他寻思着,难道王斯文都快三十了,还没有妻子,难道是因为没有玩够?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不由地飘到了坐在文官之首的相国公身上。
李承端坐于大殿之上,上下眼皮一直在打架。
王斯文都快步入而立之年了,但是身边连一个正经妻妾都没有,显然不正常。相国公看着也不像是离经叛道的人,难道他儿子这么大没有成家他就不急吗?
他曾经旁敲侧击地问过相国公的想法,结果得到了一个非常敷衍的回答。
因为没有遇到真爱。
李承能相信他所在的土地是球形,也不会相信相国公的说辞。
(李承认为天圆地方。)
真爱?
这难道真是他们这一阶层应当考虑的事吗?
为了稳固在权力与地位,任何牺牲都显得微不足道,包括那被视为人生重要一环的婚姻。
他对自己的掌上明珠尚且有如此考量,将家族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打算将自己的女儿纳进后宫。那么对于儿子,又怎会不秉持同样的原则?
这一点他早就好奇了。正好趁着王斯文被关,派人去试探试探。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
相国公早已派人将人带走了。听到这一消息,李承彻夜未眠。
李承不经带着几分玩味看向了坐于文官首位的相国公身上。
没错,坐着。
相国公本已渐愈的双腿,在闻听爱子身陷囹圄的噩耗后,顿感天旋地转,竟从卧榻之上猛然跌落,致使那尚未完全康复的腿疾再次复发,不得不重新裹上了厚重的石膏,宛如白虎之甲,沉重而显眼。
目睹此景,李承心中竟莫名生出一丝畅快,仿佛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为他带来了一丝慰藉。回想起往昔,相国公一旦腿脚康复,便急不可耐地筹划着将王氏女子纳入后宫,那份野心与算计,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相国公的腿脚本来已经好了,结果听到自家儿子进牢的消息,两眼一黑,直接从床榻上跌了下来,原本才没好几天的腿脚,又出了问题。
李承看着相国公腿上裹着厚重的白虎(石膏),心情就好了起来。上回相国公的腿脚好了就开始想着法子将王氏往他后宫里塞。
吃一堑,长一智。
相国公的腿脚还是不要好太快为妙.
他不动声色地叮嘱前去为相国公诊治的太医,既要确保治疗不过于敷衍,以免落下把柄,又要巧妙控制治疗进度,让相国公的康复之路显得缓慢而自然。
毕竟,岁月不饶人,老年人恢复得慢些,也是人之常情。
护国将军回朝不过就是将之前传到京城的战报,再讲一遍讲出来,他这个做皇帝的例行封赏罢了。
本来就是走个流程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林书友需要禀报的东西过于详实,说了半刻钟也没有停下的意图。昨夜本就没有睡好,李承只能暗自掐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
“陛下,这是努斯勒多的首级。”林书友让原本等在大殿外的太监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摆放的物品上面盖着红色的盖头。
恰好,一阵风吹过。红盖头被风吹了起来,露出了里面的情况。
努斯勒多应该去世一个多月了,但是面部仿佛人还活着一般,皮肤纤维始终包裹着骨骼,只是没有肉了。从上方看去,即便有头发遮挡,仔细看能看到头顶缺了一块。
武将们的神态还算正常,文官中的部分人莫名其妙地开始呕吐,还有一部分人连形象都顾不上,直接坐在地上。
相国公艰难的往中间看去,看清那一刻,脸色也瞬间变得煞白。
虽然头颅通过晒干保留了大量的皮肤组织,但是只要仔细看,就能发现,下颌缺了一半,努斯勒多的死况一定相当惨烈。
然而,正当相国公试图将视线从那骇人一幕中抽离,缓缓上移之际,不期然地与林书友的目光相遇。林书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敌意与挑衅。
相国公心中一凛,以责备的口吻说道:“大殿之上,如此庄重之地,怎可将如此触目惊心之物呈上?此举实属不合礼数,有违朝廷尊严。”
林书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反驳道:“相国公此言差矣,战场之上,胜者为王,败者寇。”
林书友对相国公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前线战事紧急,正是需要后方全力支持之时,而相国公却以权谋私,故意拖延批复,置将士们的生死于不顾。若非林席云让将士们在战斗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夺取所需资源,恐怕这场的战争的胜者将会被改写。
林书友直接粉刺到,“倒是相国公您,气色颇佳,看来府中生活甚是惬意,连轮椅都坐上了。”
相国公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很快便被他掩盖过去,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意,回应道:“林将军此言差矣,老夫这轮椅,乃是陛下体恤臣子赏赐的。”
林书友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继续道:“相国公所言极是,但是别忘了谁才是你的主子。”
这话,就差对着相国公说他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罢了,别他自以为是。
大殿之内,气氛骤然变得压抑,群臣皆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发声。
一方是权势滔天、地位显赫的相国公,另一方则是刚刚凯旋归来、威名远扬的护国将军,下场帮哪一方都算不上合适。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总有那么一两个看不清局势之人,急于表现自己,不顾一切地想要站队。
京兆尹毫不犹豫地从文官队伍的末尾窜出,如同一只忠诚的哈巴狗,紧贴着相国公的话语,企图通过附和来博取主子的欢心。
“将军此言差矣,相国公为了国家大计,不辞辛劳,短短半年间已两度因操劳过度而伤及腿脚,其敬业之心,天地可鉴。即便论及功劳,暂且不论,但那份默默付出的苦劳,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微妙。李承原本打算静观其变。
毕竟能让相国公吃瘪的人不多了,却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回想起昨日京兆尹给他搞得烂摊子,直接说到:“陈和,即刻将此人拖出去,杖毙!”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京兆尹闻言,脸色瞬间苍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所有力气,整个人瘫软在地,连声音都颤抖得不成样子,直接朝着相国公方向爬去,“相国公大人,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啊!臣...臣实在是...”
话至半途,京兆尹猛然惊醒,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失态,连忙调整姿态,将求救的目光转向高高在上的李承,:“陛下,微臣一时口不择言,触犯了天威,实属无心之过。望陛下念在微臣平日勤勉尽职,偶有差池,亦能宽宏大量,赐予微臣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承的面色微微一沉,显露出几分不悦之色。
陈合见状,连忙挥手示意太监们迅速将京兆尹抬离大殿,眼神不断地在京兆尹和李承之间来回摆动,嘴里还一直说着晦气。
等京兆尹的人影都看不见后,陈合识相的开始自己推动流程,赏赐/。
陈合转身回望,却发现本应紧随其后的徒弟小卓子已不见踪迹,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不悦。正当他暗自揣测之际,小卓子气喘吁吁地自偏门飞奔而来,神色略显慌张。
“你这小子,方才溜到何处去了?”陈合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在小卓子身上找寻着什么,在确定他的身上没有后,焦急的问道“圣旨你放哪里了?”
小卓子无暇顾及喘息,也顾不上师傅的责备,急忙凑近陈合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随着话语的落下,陈合的脸色愈发凝重,眉头紧锁,一脸疑惑的看向他。
“此事暂且作罢,但若有再犯……”陈合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警告之意溢于言表。言罢,他迅速调整情绪,步伐匆匆地来到李承身侧,正欲开口禀报,却被相国公那洪亮而有力的声音抢先一步,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
“陛下,微臣今日早朝时,于宫门之外偶见一辆破旧马车,初时以为不过是哪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刁民所为,然而待微臣上前一探究竟,方知竟是漠北派来的使团。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是否愿意见一见?”
李承闻言,并未立即给予回应,而是以一种奇异的眼神望向陈合,仿佛在询问:“你究竟有何要事需急于禀报?”
陈合察觉到了李承的疑问,脸上不禁掠过一抹尴尬之色,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方才奴才正欲向您禀报的,正是关于漠北使团来访。”
“什么?”李承的睡意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漠北,不是被灭国了吗?
李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林书友。然而,林书友的脸上也同样写满了不解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