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刚上初中,学校离家特别近,很方便。站在我家楼上能看到学校操场的一切,那是我从小上学经过的地方,熟悉又陌生。对中学向往已久,觉得那里很神圣,因为好好学习毕业考学后就可以去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附近很多个村子的孩子都来这所中学上学,我满心不舍又满怀憧憬,就这样离开了我过去人生唯一经历过的校园。第一次升学,也是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我从前小学世界之外的其他优秀同学。一开始我还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过由于认真踏实,很快我就如同在村里小学一样名列前茅了。我成为了各科老师关注的对象,跟同学相处也很好。我对初中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
春节,我见到了姑妈一家。姑妈在城里工作,是我从小的偶像。我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和她一样出类拔萃,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我们是个大家庭,每年过年总有很多亲戚来访,非常热闹,只是忙坏了妈妈。提前大半个月就要开始大采购,存肉存菜,做足准备工作。从初一到初七,她更是每天从早忙到晚,承担每天几大桌饭菜的繁重任务,事无巨细操持料理,接待亲朋。自打记事起,每逢过年我就一直在厨房辅助妈妈,也跟着忙前忙后,做些洗菜端菜、洗碗扫地的杂活。除了我打杂,还有一个婶婶在午饭前开始一起备菜,没有旁人帮忙了。过年是男人的社交盛宴。男人打牌、喝酒、叙旧,女人做饭、看孩子;男孩一直在游戏,女孩不断在帮忙。
姑妈回城后第二天,打来一个电话,正好是我接的。她问我想不想去她家、在城里读书。隐含的意思就是要离开自己家、离开父母,看我敢不敢、愿不愿意。我丝毫没有犹豫和不舍,立刻说我愿意。我那时候心里只顾着想,城里是个大世界、学习机会多,那是我一直向往羡慕的地方。我像要更好地学习,我喜欢学习、也知道自己擅长学习,立志将来要变得很优秀。但是我也担心,城里学费花销大父母可能无力承担,也顾忌到自己土包子农村娃能不能适应城市生活,会不会被同学看不起。权衡之下,我还是觉得学习最重要,自己的胆怯狼狈都可以克服,结论就是我要去。
姑妈在家中排行老大,果断、有威望和话语权,她给我那老实巴交、勤劳本分、畏手畏脚的父母做了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要勇敢做决定、要看到希望。姑妈一定也提及她观察我是好苗子,留在农村会耽误。不然,我爸妈那么保守、贫穷,自然也舍不得我,是不会让我走的。多年后姑妈告诉我,当时过年看到别的孩子都在玩,想到城里孩子有丰富的活动和学习资源,而我在农村,每次她看到我时,我只是被无尽的琐碎家务包围,而我那么聪明好学,这样下去太可惜了。我想姑妈大概是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吧,她本可以飞得更高。年少时候的机遇如果错过了,长大之后若要补救,需花费更大的决心和各方面更大的付出。
那时候爸妈在我家附近开了个一个小餐馆,就卖些早点和凉皮米线等简单吃食,一份也才一块钱。餐饮行业很辛苦,但小本买卖只能勉强糊口,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每学期一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这下子出这么多开销他们是毫无准备的。我每天会在店里帮忙,兼职服务员和收银员,所以大体的营业额我心里有数,也看得到进货成本多高。我自然算得出每个月的结余,除了一家人吃食在店里解决之外,几乎没有盈利。但是很快爸妈还是同意了,他们很渴望我成材的,不想耽误我,毕竟他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开学前一周,我收拾包袱,包了几身换洗衣服、带着自己的枕头和被子,独自出发去姑妈家了。那是我几乎第一次离家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是我第一次独自乘车。姑妈家我很少去,毫无印象且路途遥远。现在想来12岁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去陌生地方,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也理解当时爸妈小本生意不能停业,故而无法抽身,或许也有节省往返车费的因素吧。爸妈不是不心疼我,他们一定考虑到我从小聪明懂事、小心谨慎,加上姑妈一定说了放手锻炼孩子的话,打了强心剂。最后是我花一块钱从公交起始站坐到终点站,下车后由表姐接我。
只是那天司机停得不是常规的地点,或者线路早已改变,反正和表姐想的不一样。我下车之后久久没等到表姐,不敢乱走,也不知道去哪里。我们都没有电话,我知道原地等是对的。在寒风中,我提着两个包袱,终于在一两个小时后,看到表姐跑了过来,头发凌乱。表姐很漂亮也很时髦,我永远记得她那天接我的模样。我倒是没有焦急害怕,因为如果傍晚还等不到她,就去找警察,我也知道家里电话,所以我总是可以回家的。但她一定急坏了,没有联络方式,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表妹可能丢了或被人拐走了,她一定是担心的。表姐确实很聪明,找到那个线路的司机,询问了新的下车地点。
这个过程中,14岁的表姐还有12岁的我,也都还是孩子,但我们都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成熟和稳重。我是无需父母陪伴独立出行,而她只比我大两岁,已经能够帮助大人协调处理事情了。姑妈大胆、有担当、具有拼搏冒险精神,也基于她对我们的了解,所以她,也只有她,敢于像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般,做主让两个孩子独立完成这件大事。
我又跟着表姐倒车去了她家。接下来就开始了我近六年的中学生活,一直住在姑妈家。
附近很多个村子的孩子都来这所中学上学,我满心不舍又满怀憧憬,就这样离开了我过去人生唯一经历过的校园。第一次升学,也是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我从前小学世界之外的其他优秀同学。一开始我还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过由于认真踏实,很快我就如同在村里小学一样名列前茅了。我成为了各科老师关注的对象,跟同学相处也很好。我对初中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
春节,我见到了姑妈一家。姑妈在城里工作,是我从小的偶像。我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和她一样出类拔萃,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我们是个大家庭,每年过年总有很多亲戚来访,非常热闹,只是忙坏了妈妈。提前大半个月就要开始大采购,存肉存菜,做足准备工作。从初一到初七,她更是每天从早忙到晚,承担每天几大桌饭菜的繁重任务,事无巨细操持料理,接待亲朋。自打记事起,每逢过年我就一直在厨房辅助妈妈,也跟着忙前忙后,做些洗菜端菜、洗碗扫地的杂活。除了我打杂,还有一个婶婶在午饭前开始一起备菜,没有旁人帮忙了。过年是男人的社交盛宴。男人打牌、喝酒、叙旧,女人做饭、看孩子;男孩一直在游戏,女孩不断在帮忙。
姑妈回城后第二天,打来一个电话,正好是我接的。她问我想不想去她家、在城里读书。隐含的意思就是要离开自己家、离开父母,看我敢不敢、愿不愿意。我丝毫没有犹豫和不舍,立刻说我愿意。我那时候心里只顾着想,城里是个大世界、学习机会多,那是我一直向往羡慕的地方。我像要更好地学习,我喜欢学习、也知道自己擅长学习,立志将来要变得很优秀。但是我也担心,城里学费花销大父母可能无力承担,也顾忌到自己土包子农村娃能不能适应城市生活,会不会被同学看不起。权衡之下,我还是觉得学习最重要,自己的胆怯狼狈都可以克服,结论就是我要去。
姑妈在家中排行老大,果断、有威望和话语权,她给我那老实巴交、勤劳本分、畏手畏脚的父母做了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要勇敢做决定、要看到希望。姑妈一定也提及她观察我是好苗子,留在农村会耽误。不然,我爸妈那么保守、贫穷,自然也舍不得我,是不会让我走的。多年后姑妈告诉我,当时过年看到别的孩子都在玩,想到城里孩子有丰富的活动和学习资源,而我在农村,每次她看到我时,我只是被无尽的琐碎家务包围,而我那么聪明好学,这样下去太可惜了。我想姑妈大概是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吧,她本可以飞得更高。年少时候的机遇如果错过了,长大之后若要补救,需花费更大的决心和各方面更大的付出。
那时候爸妈在我家附近开了个一个小餐馆,就卖些早点和凉皮米线等简单吃食,一份也才一块钱。餐饮行业很辛苦,但小本买卖只能勉强糊口,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每学期一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这下子出这么多开销他们是毫无准备的。我每天会在店里帮忙,兼职服务员和收银员,所以大体的营业额我心里有数,也看得到进货成本多高。我自然算得出每个月的结余,除了一家人吃食在店里解决之外,几乎没有盈利。但是很快爸妈还是同意了,他们很渴望我成材的,不想耽误我,毕竟他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开学前一周,我收拾包袱,包了几身换洗衣服、带着自己的枕头和被子,独自出发去姑妈家了。那是我几乎第一次离家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是我第一次独自乘车。姑妈家我很少去,毫无印象且路途遥远。现在想来12岁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去陌生地方,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也理解当时爸妈小本生意不能停业,故而无法抽身,或许也有节省往返车费的因素吧。爸妈不是不心疼我,他们一定考虑到我从小聪明懂事、小心谨慎,加上姑妈一定说了放手锻炼孩子的话,打了强心剂。最后是我花一块钱从公交起始站坐到终点站,下车后由表姐接我。
只是那天司机停得不是常规的地点,或者线路早已改变,反正和表姐想的不一样。我下车之后久久没等到表姐,不敢乱走,也不知道去哪里。我们都没有电话,我知道原地等是对的。在寒风中,我提着两个包袱,终于在一两个小时后,看到表姐跑了过来,头发凌乱。表姐很漂亮也很时髦,我永远记得她那天接我的模样。我倒是没有焦急害怕,因为如果傍晚还等不到她,就去找警察,我也知道家里电话,所以我总是可以回家的。但她一定急坏了,没有联络方式,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表妹可能丢了或被人拐走了,她一定是担心的。表姐确实很聪明,找到那个线路的司机,询问了新的下车地点。
这个过程中,14岁的表姐还有12岁的我,也都还是孩子,但我们都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成熟和稳重。我是无需父母陪伴独立出行,而她只比我大两岁,已经能够帮助大人协调处理事情了。姑妈大胆、有担当、具有拼搏冒险精神,也基于她对我们的了解,所以她,也只有她,敢于像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般,做主让两个孩子独立完成这件大事。
我又跟着表姐倒车去了她家。接下来就开始了我近六年的中学生活,一直住在姑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