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可莱从没见过这样的冀忱,好像被附身,他到底怎么了?她走到冀忱前面,蹲在他面前,然而他就像是感觉到前有狼后有虎,无路可去找只能再次砸头。
砸的头破血流。
见到这样的冀忱,陶可莱无论多大的仇恨都恨不下去,她双膝跪地抱住他,不让他在做这种自残的行为。
“阿忱,阿忱,我是可莱。”
陶婉膝行过来,帮陶可莱一起抱住他,“爸爸,爸爸的别这样。”
冀忱晕过去后送进了医院,陶可莱向医生口述了一遍他的这种行为,外科大夫替他包扎了受伤的额头,建议她们带他去精神科看看。
等冀忱醒来,他的病似乎好了,恢复成正常状态,只是他还是不认得她们。
陶可莱和陶婉一人搀他一条手臂去往精神科,医生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告知他们是精神障碍而且是比较严重的,往上发展可能会成精神分裂,建议是他们送往精神病院,不然会有不自主的伤人行为。
医生好奇地问,“这种情况应该不是第一次发生,你们以前没发现?”
门外站着的冀忱听见,他一瘸一拐地走进来抱着头,回答,“我忘记了所有事,像刚才的情况也有过好多次,每次发作,过一会儿就会好。但我没伤过人,我真的没伤过人。”
“平时吃药吗?”医生问他。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病,我没吃过药。”
“你这种病早期合理吃药控制得当是没多大问题的,现在可以吃药,但不一定有效果。”
从诊室出来,三人停在在门诊大厅,陶婉不舍得把冀忱送精神病院,也不舍爸爸再去流浪,她求陶可莱,“妈妈,不可以,不可以。”
陶可莱目光呆滞,大脑一片空白。
冀忱不想进精神病院,他不会伤人,他不要进去。他不能被抓,他凌乱不稳的步伐在人群中跌来撞去。
好不容易从二楼跑到楼下,就在快到医院大门时被追来来的陶婉拉住手臂,陶婉哭着求他,“爸爸,求你不要离开我。”
大厅里人潮涌动,人声沸腾,冀忱不想被关,他宁愿回到那个桥洞底下,继续去流浪。
陶可莱跑过来,跑到他的面前打定主意似的抱住他,“阿忱,我们吃药,我们治病,我们不去那种地方,只要好好治一定能好的。”
冀忱流浪了十年,辗转多个城市,他不停地走啊走啊,曾在一个城市徘徊了五年,那个城市很大很大,他怎么也走不出去。他想找自己的家,想找自己的家人。
回去的路上陶可莱握住冀忱的手,她有些想明白他为什么会回国后了无音讯,他一定是发病了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十年三千六百多天,他是怎么过来的,风吹日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拖着残了的腿,靠捡吃得度日,或是乞讨……他是冀忱啊,清高的骄傲的知名大画家,却沦落成这副样子。
吃药的第六天,冀忱从梦中醒来,他坐起侧过头,看到了旁边的陶可莱安稳的睡颜。
原来她真的不是只爱自己这副皮囊。
瘸腿、精神分裂、满身恶臭、这十年如此不堪的自己她都不嫌弃还愿意和自己同床同枕。
甚至他还杀了她的父亲。
他曾说和她不是时候。
真的不是时候,他发现的太晚了。
那年他从意大利回来,回国不会复仇而是赴死,他不想死在异国他乡,他想回自己的家乡泉海,那里有一片蔚蓝无边的大海,他想在那里为自己可笑可悲、罪孽深重的人生落幕。
只是没想到,他刚下飞机就犯病了,他拿出口袋里的一版药,悉数干吞进口中,他往机场外走,打了车去海边。
可到那里时,他突然什么都忘记了,他忘记了来这里做什么,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所有的一切。
拖着未痊愈的腿他漫无目标的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穿过树林、穿过大街小巷、穿过车流如织的大马路,走着走着手杖丢了,鞋破了,下雨了把他的衣服淋湿了,他很冷还很饿,他摸出口袋里的手机,它已经被泡坏,他拿出钱包,里面有很多钱,可是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他扔掉这些东西。
第一晚他睡路边,第二晚他看到有人睡在天桥下他也学人睡在天桥下,饿了就翻找垃圾桶里有没有能充饥的东西,顺带如果有捡到有半瓶水的饮料瓶或者矿泉水瓶他就打开喝。
这种日子持续了三四年,这些年里他逐渐学会了各种技能,他无论去哪个城市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落脚,他捡了一床被子,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下雨了他就住桥洞、不下雨时在公园打地铺,夏季最难受,闷热蚊子又多,他被盯着满身是包,慢慢地皮糙肉厚了,无论多少只蚊子叮咬他都能安然入梦。
曾经最怕感冒的身体,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年反而硬朗了,几次都自己硬抗过去。现在想来是老天觉得他罪孽深重,不能让他这么便宜的死去。
最终他又辗转回到了泉海,直觉告诉他这里是他的家乡,便在这里扎根。
有一次他在公园里看到有一个男人在地上画画,他被勾起瘾,停留看了好久。他觉得那男人画的不好,到处是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得画画本领,就好像天生会的一样。还有一次,他看到了陈乐央,她提着满满一购物袋东西自超市出来,他明明都不记得她了,却在她路过自己身边时埋下头久久不敢抬头。
冀忱掀开被子,他已经尽量放轻动作,陶可莱仍是醒了,他扭脸看她,而她抬眼凝着他,似乎发现他哪里不对,眼神愈发明朗隐隐还跳动着喜悦。
“阿忱,醒了对吗?”陶可莱没立即爬起来而是问他。
“醒了。”冀忱稍颔首,嗓音略低。
陶可莱弹坐而起,从他身侧环住他的腰身,正脸靠住他的胸膛,感受那很规则的心脏跳动。
这天在房间里他陪陶可莱聊了不少心里话,唯独一件事,他不希望它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他要带走它。
陶可莱承诺他说,“阿忱,等过段时间,病情稳定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如果想回冠全,那我们就从总经理做起,过个一两年,位置我还给你;如果你仍然想从事美术行业,我们就办一家国内最大的培训机构,我知道你的画技并未因这些年在外面而埋没。”
这天又刚好是个周日,陶婉在客厅等他,陶可莱搀着他,两人扶着楼梯走下来,短短一段路两人相视笑了两次,陶婉都发现了他的异样。
父亲不再是一脸茫然和带唯唯诺诺地自卑感,有自信了,只是和当年的他还相差胜远,但慢慢来,一切会好的。
陶婉给他买了一根通体黑色的弯头手杖,在他到楼下的时候交到他手里,“爸爸,”
冀忱左拿了手杖,另只手摸摸她的头顶,“谢谢,婉婉。”
“爸爸,你想起来了是吗?”冀忱抿着唇似在思考该怎么说,陶婉却是从母亲眼里读出了父亲已经恢复记忆的信息。陶婉喜不自胜,“太好了,爸爸。”
吃早饭的时候,冀忱放下了筷子,说起今天的安排,“可莱,我今天不想去医院治腿,等会儿我为你们各自画一幅画吧。”
回来的七天,陶可莱放下工作每天都陪他去邻市国内最顶级的三甲医院治腿,医生说这些年未调养落下的毛病,两条腿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左小腿更重,不能保证最终恢复成什么样,但只要谨遵医嘱,坚持治疗,一定会比现在好,甚至能恢复正常行走也不是说不可能。
“阿忱,我们一定要坚持去。”陶可莱这件事上不能听他的。
陶婉都来劝他,“爸爸,我知道治腿很疼,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啊。”
昨天在医院陶婉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治腿过程,医生先拿锤子一样的东西在他两条腿上敲,又各种弯折,父亲没喊没叫,但是从他梗起的脖子,像下雨一样密集的流汗,紧握的双拳,就知道似在经受酷刑。
拗不过她俩,冀忱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说:“下午去可以吗?”在这之前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冀忱用一个上午画完两幅画,母女俩收到属于自己的画,感动得要眼含热泪,陶可莱俯下身给坐在画凳上他一个脸颊吻,“阿忱,我很喜欢。”
曾经她经常强求冀忱为她作画,他会满足她的要求,只是那时的他看她,会像看待一具人体模特,冰冷而专业,而今日的他双目含情,眼底泪光隐隐闪动,还有某种延伸的情愫,似乎不止是亲情而已。
“爸爸,我真的好喜欢。”陶婉单膝跪在他面前,往前抱住他的脖子,咧着嘴笑,泪水却大颗大颗落下来,“爸爸,你还记不得当年在意大利,我回国之前你同样为我作画。这幅画一直在卧室里,这些年我很想你,很想你,想你时我会拿出它,只是往往我会更难过,更想你。很多次我都想扔了它,但我舍不得,因为这是您留给我的唯一的东西。这么多年,我终于等到爸爸再为我作画,十七岁的我和七岁的我是不是变化很大,爸爸以后我想每隔十年都能收到你的画,你能做到的对吗?”
冀忱手抚上她的后脑勺,无声的笑出眼泪,许久他点头,轻轻地道,“好。”
吃过中饭后冀忱以需要稍作休息为由独自一人到楼上卧室里,也就是这半个小时,他写好了两封信和拿走了书房里的一把手枪。
他们如约定好的时间到了医院,下午的医院没有上午的拥挤吵嚷,冀忱假借先去上个厕所,他拄着手杖从这个入口进去从另个出口走了。
母女俩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找到他,这时候陶可莱心里多少已知道他离开的目的,心头翻涌的涩痛,让双眼湿了一次又一次,她叫了十多个手下继续在医院附近找,她带着陶婉回到家中,她直奔楼上书房,打开抽屉手枪不在了,却多了一页信。
可莱: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死了。特意告知你一声是不想你不清不楚地等我,我知道你是个洒脱的人,一定会过好自己的日子的。十年如大梦一场,你知我的,我无法忍受这样行尸走肉般人生,但凡十年间有机会醒来,我一定会提前结束自己,只是老天没给我机会,我知道是我作恶多端,这是我的报应,所以这次醒来的机会非常珍贵。我最对不起的是你,但即使会让你觉得我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我还是想说,我不爱你,从来没有。
只是陶婉……我这一生真没做什么好事,也没给她做到好榜样,她只有十七岁,如果知道我已死,对她的打击一定会很大,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思敏感,我的死讯麻烦你先瞒住她,我给她留了信,只说我走了,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等待她二十岁之后若在问起,你便拿这封信给她看。我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害了很多人,害了你父亲、害了你们母女俩。
对不起。
冀忱
浩渺无边的大海,天空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质,湛蓝的海面,浪花拍打海岸,偶有几只海鸥在海面上低旋,远山如黛与大海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男人往大海深处走,直至海水漫过他的膝盖,他举起从家里带出来的枪,枪头塞入喉咙,“砰”枪响,他往后仰倒,砸入海水之中,一个巨浪打来带走了他的身体,带走了他不堪言状的一生。
砸的头破血流。
见到这样的冀忱,陶可莱无论多大的仇恨都恨不下去,她双膝跪地抱住他,不让他在做这种自残的行为。
“阿忱,阿忱,我是可莱。”
陶婉膝行过来,帮陶可莱一起抱住他,“爸爸,爸爸的别这样。”
冀忱晕过去后送进了医院,陶可莱向医生口述了一遍他的这种行为,外科大夫替他包扎了受伤的额头,建议她们带他去精神科看看。
等冀忱醒来,他的病似乎好了,恢复成正常状态,只是他还是不认得她们。
陶可莱和陶婉一人搀他一条手臂去往精神科,医生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告知他们是精神障碍而且是比较严重的,往上发展可能会成精神分裂,建议是他们送往精神病院,不然会有不自主的伤人行为。
医生好奇地问,“这种情况应该不是第一次发生,你们以前没发现?”
门外站着的冀忱听见,他一瘸一拐地走进来抱着头,回答,“我忘记了所有事,像刚才的情况也有过好多次,每次发作,过一会儿就会好。但我没伤过人,我真的没伤过人。”
“平时吃药吗?”医生问他。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病,我没吃过药。”
“你这种病早期合理吃药控制得当是没多大问题的,现在可以吃药,但不一定有效果。”
从诊室出来,三人停在在门诊大厅,陶婉不舍得把冀忱送精神病院,也不舍爸爸再去流浪,她求陶可莱,“妈妈,不可以,不可以。”
陶可莱目光呆滞,大脑一片空白。
冀忱不想进精神病院,他不会伤人,他不要进去。他不能被抓,他凌乱不稳的步伐在人群中跌来撞去。
好不容易从二楼跑到楼下,就在快到医院大门时被追来来的陶婉拉住手臂,陶婉哭着求他,“爸爸,求你不要离开我。”
大厅里人潮涌动,人声沸腾,冀忱不想被关,他宁愿回到那个桥洞底下,继续去流浪。
陶可莱跑过来,跑到他的面前打定主意似的抱住他,“阿忱,我们吃药,我们治病,我们不去那种地方,只要好好治一定能好的。”
冀忱流浪了十年,辗转多个城市,他不停地走啊走啊,曾在一个城市徘徊了五年,那个城市很大很大,他怎么也走不出去。他想找自己的家,想找自己的家人。
回去的路上陶可莱握住冀忱的手,她有些想明白他为什么会回国后了无音讯,他一定是发病了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十年三千六百多天,他是怎么过来的,风吹日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拖着残了的腿,靠捡吃得度日,或是乞讨……他是冀忱啊,清高的骄傲的知名大画家,却沦落成这副样子。
吃药的第六天,冀忱从梦中醒来,他坐起侧过头,看到了旁边的陶可莱安稳的睡颜。
原来她真的不是只爱自己这副皮囊。
瘸腿、精神分裂、满身恶臭、这十年如此不堪的自己她都不嫌弃还愿意和自己同床同枕。
甚至他还杀了她的父亲。
他曾说和她不是时候。
真的不是时候,他发现的太晚了。
那年他从意大利回来,回国不会复仇而是赴死,他不想死在异国他乡,他想回自己的家乡泉海,那里有一片蔚蓝无边的大海,他想在那里为自己可笑可悲、罪孽深重的人生落幕。
只是没想到,他刚下飞机就犯病了,他拿出口袋里的一版药,悉数干吞进口中,他往机场外走,打了车去海边。
可到那里时,他突然什么都忘记了,他忘记了来这里做什么,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所有的一切。
拖着未痊愈的腿他漫无目标的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穿过树林、穿过大街小巷、穿过车流如织的大马路,走着走着手杖丢了,鞋破了,下雨了把他的衣服淋湿了,他很冷还很饿,他摸出口袋里的手机,它已经被泡坏,他拿出钱包,里面有很多钱,可是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他扔掉这些东西。
第一晚他睡路边,第二晚他看到有人睡在天桥下他也学人睡在天桥下,饿了就翻找垃圾桶里有没有能充饥的东西,顺带如果有捡到有半瓶水的饮料瓶或者矿泉水瓶他就打开喝。
这种日子持续了三四年,这些年里他逐渐学会了各种技能,他无论去哪个城市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落脚,他捡了一床被子,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下雨了他就住桥洞、不下雨时在公园打地铺,夏季最难受,闷热蚊子又多,他被盯着满身是包,慢慢地皮糙肉厚了,无论多少只蚊子叮咬他都能安然入梦。
曾经最怕感冒的身体,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年反而硬朗了,几次都自己硬抗过去。现在想来是老天觉得他罪孽深重,不能让他这么便宜的死去。
最终他又辗转回到了泉海,直觉告诉他这里是他的家乡,便在这里扎根。
有一次他在公园里看到有一个男人在地上画画,他被勾起瘾,停留看了好久。他觉得那男人画的不好,到处是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学来得画画本领,就好像天生会的一样。还有一次,他看到了陈乐央,她提着满满一购物袋东西自超市出来,他明明都不记得她了,却在她路过自己身边时埋下头久久不敢抬头。
冀忱掀开被子,他已经尽量放轻动作,陶可莱仍是醒了,他扭脸看她,而她抬眼凝着他,似乎发现他哪里不对,眼神愈发明朗隐隐还跳动着喜悦。
“阿忱,醒了对吗?”陶可莱没立即爬起来而是问他。
“醒了。”冀忱稍颔首,嗓音略低。
陶可莱弹坐而起,从他身侧环住他的腰身,正脸靠住他的胸膛,感受那很规则的心脏跳动。
这天在房间里他陪陶可莱聊了不少心里话,唯独一件事,他不希望它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他要带走它。
陶可莱承诺他说,“阿忱,等过段时间,病情稳定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如果想回冠全,那我们就从总经理做起,过个一两年,位置我还给你;如果你仍然想从事美术行业,我们就办一家国内最大的培训机构,我知道你的画技并未因这些年在外面而埋没。”
这天又刚好是个周日,陶婉在客厅等他,陶可莱搀着他,两人扶着楼梯走下来,短短一段路两人相视笑了两次,陶婉都发现了他的异样。
父亲不再是一脸茫然和带唯唯诺诺地自卑感,有自信了,只是和当年的他还相差胜远,但慢慢来,一切会好的。
陶婉给他买了一根通体黑色的弯头手杖,在他到楼下的时候交到他手里,“爸爸,”
冀忱左拿了手杖,另只手摸摸她的头顶,“谢谢,婉婉。”
“爸爸,你想起来了是吗?”冀忱抿着唇似在思考该怎么说,陶婉却是从母亲眼里读出了父亲已经恢复记忆的信息。陶婉喜不自胜,“太好了,爸爸。”
吃早饭的时候,冀忱放下了筷子,说起今天的安排,“可莱,我今天不想去医院治腿,等会儿我为你们各自画一幅画吧。”
回来的七天,陶可莱放下工作每天都陪他去邻市国内最顶级的三甲医院治腿,医生说这些年未调养落下的毛病,两条腿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左小腿更重,不能保证最终恢复成什么样,但只要谨遵医嘱,坚持治疗,一定会比现在好,甚至能恢复正常行走也不是说不可能。
“阿忱,我们一定要坚持去。”陶可莱这件事上不能听他的。
陶婉都来劝他,“爸爸,我知道治腿很疼,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啊。”
昨天在医院陶婉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治腿过程,医生先拿锤子一样的东西在他两条腿上敲,又各种弯折,父亲没喊没叫,但是从他梗起的脖子,像下雨一样密集的流汗,紧握的双拳,就知道似在经受酷刑。
拗不过她俩,冀忱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说:“下午去可以吗?”在这之前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冀忱用一个上午画完两幅画,母女俩收到属于自己的画,感动得要眼含热泪,陶可莱俯下身给坐在画凳上他一个脸颊吻,“阿忱,我很喜欢。”
曾经她经常强求冀忱为她作画,他会满足她的要求,只是那时的他看她,会像看待一具人体模特,冰冷而专业,而今日的他双目含情,眼底泪光隐隐闪动,还有某种延伸的情愫,似乎不止是亲情而已。
“爸爸,我真的好喜欢。”陶婉单膝跪在他面前,往前抱住他的脖子,咧着嘴笑,泪水却大颗大颗落下来,“爸爸,你还记不得当年在意大利,我回国之前你同样为我作画。这幅画一直在卧室里,这些年我很想你,很想你,想你时我会拿出它,只是往往我会更难过,更想你。很多次我都想扔了它,但我舍不得,因为这是您留给我的唯一的东西。这么多年,我终于等到爸爸再为我作画,十七岁的我和七岁的我是不是变化很大,爸爸以后我想每隔十年都能收到你的画,你能做到的对吗?”
冀忱手抚上她的后脑勺,无声的笑出眼泪,许久他点头,轻轻地道,“好。”
吃过中饭后冀忱以需要稍作休息为由独自一人到楼上卧室里,也就是这半个小时,他写好了两封信和拿走了书房里的一把手枪。
他们如约定好的时间到了医院,下午的医院没有上午的拥挤吵嚷,冀忱假借先去上个厕所,他拄着手杖从这个入口进去从另个出口走了。
母女俩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找到他,这时候陶可莱心里多少已知道他离开的目的,心头翻涌的涩痛,让双眼湿了一次又一次,她叫了十多个手下继续在医院附近找,她带着陶婉回到家中,她直奔楼上书房,打开抽屉手枪不在了,却多了一页信。
可莱: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死了。特意告知你一声是不想你不清不楚地等我,我知道你是个洒脱的人,一定会过好自己的日子的。十年如大梦一场,你知我的,我无法忍受这样行尸走肉般人生,但凡十年间有机会醒来,我一定会提前结束自己,只是老天没给我机会,我知道是我作恶多端,这是我的报应,所以这次醒来的机会非常珍贵。我最对不起的是你,但即使会让你觉得我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我还是想说,我不爱你,从来没有。
只是陶婉……我这一生真没做什么好事,也没给她做到好榜样,她只有十七岁,如果知道我已死,对她的打击一定会很大,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思敏感,我的死讯麻烦你先瞒住她,我给她留了信,只说我走了,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等待她二十岁之后若在问起,你便拿这封信给她看。我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害了很多人,害了你父亲、害了你们母女俩。
对不起。
冀忱
浩渺无边的大海,天空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质,湛蓝的海面,浪花拍打海岸,偶有几只海鸥在海面上低旋,远山如黛与大海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男人往大海深处走,直至海水漫过他的膝盖,他举起从家里带出来的枪,枪头塞入喉咙,“砰”枪响,他往后仰倒,砸入海水之中,一个巨浪打来带走了他的身体,带走了他不堪言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