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笔记本往回走的路上,米祺随手翻看,入眼的是笔划锋利的字迹,不羁却又整齐,仿佛囿于一方天地的游龙。笔记几乎只分成黑色和红色,但旁边主要知识点附近有小字标注着自己的理解。
“好好看的字啊,谁的笔记本?”
不知不觉回到座位,杨念凑过来一起看,惊叹于这本好字。
“周澄宇。”
眼看着好友一下子瞪大眼睛,神情写满激动,米祺连忙解释:“是夹心帮我借的,我不认识他。”
“好吧,以为你和帅哥有什么猫腻瞒着我呢。”
米祺一直知道周澄宇,沈嘉蹊的交心好友,某段时间被夹心同学单方面认为“干儿子”,皮肤白皙,个子颀长,五官锐利。长相在一众稚嫩的男生中出类拔萃外,成绩也名列前茅。尤其是理科。据班里某同学统计,但凡周澄宇的语文提升到宏志班平均水平,年级第一的宝座绝对易主。
是的,此人写得一手好字,蝉联三年书法比赛冠军,但语文差强人意。
总之,在临高的表白墙上,粗略翻翻寻人帖,一旦发现以上几个关键词,基本可以确定说的就是他。
不过米祺对他的初印象,不是寻人帖上模棱两可但指向明确的描述,也不是沈嘉蹊口中正经事无比靠谱但平时烦人烦得不行的毒舌少年。
大概是初二的暑假,米祺在母亲的强硬要求下参加奥数培训班。炎炎夏日,不管穿什么都觉得燥热。上课前的等待时间,米祺将马尾盘成丸子,跑去附近的饮品店买柠檬水、蹭空调。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影子在玻璃窗前映得长长,又在离去时变短、变短。
一个人影在门前停下,门槛边机械感应着顾客的机器愣愣地念着“欢迎光临”,只是没念完,那人又退了出去。
或许是径直后退的姿势很奇特,又或许是逆行的人总是夺目,米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看到一个穿着潮牌短袖、单肩挎着黑色带有鬼脸涂鸦背包的少年。
少年走到一边蹲下,从背包中掏出一根火腿仔细撕去包装,招来一直橘色的小猫。
好看的手附上小猫的后颈,漫不经心又轻柔地抚摸着毛茸茸的生物。
米祺认识这只小橘,很亲人的猫咪,每次她走到附近,小橘都会凑上来细细地叫,有时甚至会走近蹭蹭她的腿。她很喜欢猫,但对猫毛过敏,所以每次都只僵硬地站在原地,仿佛被施了速速禁锢。
门外,小橘似乎吃完了火腿肠,少年起身再次进门。西斜的阳光洒在他脸上,将少年的眉眼染上温柔的金色。
他们的目光交错一瞬,米祺匆忙别过脸。
那个夏天,光穿过树冠,落在他身上。
店内慢悠悠地放着《水星记》,不知不觉已进入末尾。
“要怎么探寻
要多么幸运
才敢让你发觉你并不孤寂
当我还可以再跟你飞行”
返校日等同于开学第一天,这是临高莘莘学子默认的常识。
哒哒、哒哒,高跟鞋踩在走廊上的声音清脆且富有奇特节奏,宣告着来人的身份。窃窃私语的同学们纷纷转身噤声,训练有素,看得米祺惊叹又怀念。
有这种排面的人不作他想:13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孙丽宏。
“赵敬和下课把你脚边的篮球收起来,我看你这是还想在教室打篮球啊,1000字检讨嫌少是不是?”
“不不不,宏姐你别冤枉我,我可不敢。”坐在教室最后排肤色略黑的男生连忙将放在过道的篮球收到书桌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周围同学忍不住小声但夸张地笑起来。
孙丽宏脚踩目测至少五厘米的高跟鞋走上在讲台,黑色大波浪一丝不苟地安放于左肩,鹰一般锐利的眼睛扫视全班,而后突然放软语气笑着说:“很高兴我们班还是你们这些人。”
赵敬和等几个男生带头鼓掌,发出几声欢呼。
“我希望没有人中途掉队,所以这学期你们可别松劲。期末成绩你们也看到了,有些平行班的同学势头很猛啊。”
米祺心头一紧,握着笔的右手不自觉地攥紧。
想转到1班,意味着期末考试赋分后的成绩要进入纯理类前40。综合来说只有在理科类总榜前60才算稳妥。
可是她已经高中毕业六年了啊!
别说高中多而杂的知识,就连大学的课程内容她也忘得差不多了。虽然期末考试更多考察的是本学期新学的知识点,可像数学、物理这类学科讲究融会贯通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总有着莫名其妙的联系。
米祺默默在心中写下学期目标:转去1班。
然后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认真学高二“新”知识;复习高一数学、物理;看笔记和教材自学化学。
道阻且艰,但要全力以赴。
语文课是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脚步快的同学已经冲了出去,教学楼各个楼层都是奔跑的声音。听着总是让人怀疑这楼早晚会被震塌。
米祺和杨念为了避开拥挤的楼梯和排队的食堂,总是选择先去操场转几圈,吃点水果,看看晚霞,听听广播站播报的新闻和放的歌曲,之后再慢悠悠逛去食堂。
今天两人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在走到讲台附近的时候米祺被语文老师叫住。
“老师。”
语文老师姓许,老家在南方,谈吐间尽是江南气息,无论对谁都温温柔柔、和声细语,但她对米祺的偏爱很明显。
“下个月学校会派几名学生去市里参加省诗词大会的选拔,高二应该有3个名额。我们语文组老师基本都觉得应该让你和沈嘉蹊去,但最后商量着还是比一轮。估计就是下周,你好好准备,老师很看好你。”
来了。
米祺想起这是上辈子也发生过的事情。可惜她到底辜负了许老师的期待,最后的名额被1班和14班的学生各夺去一个。
米祺表面应下老师的嘱托,却在散步时心事重重。
从小到大,文学都格外善待她,她识字早,妈妈就让她读各种杂志报刊,很早接触诗词,也被各种文字打动,应试考试的作文更是常常被老师拿去做范本。
她喜欢读诗,也记得很快。因此听到这个消息时,她觉得自己势在必得。可事实证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有人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而她不过是个自大自满、一戳就破的气球。
在得知结果时她错愕又失望,在看到沈嘉蹊拍的团队照片,看到她因为这次比赛和高三优秀的学长学姐惺惺相惜、后来又被校长点名创办校刊时,就像打翻了无添加的柠檬水,溢满酸涩,又骤然清醒,看清世界的真相。
在接触不到生物的大学和职场里,诗与文学算是她仅剩的爱好,所以现在的她比起曾经高二时,储存量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可她还是害怕,怕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怕一蹶不振。
“怎么皱着眉头?担心语文老师说的选拔?”
在自说自话许久,突然发现同伴根本没在听时,杨念有一瞬想假装生气逗逗米祺,却发现她的脸快皱成一团了。
“妙妙你这样特别像白白嫩嫩的包子。”
脸颊被掐住因而回神的米祺只听到了像包子,瞪着杏眼不可置信,松开挽着对方的胳膊转而在其肩膀上猛拍一下,特效满分但真实伤害为0。
“嗯嗯现在是河豚牌包子。”
杨念说完转身就跑,米祺追了几步,但肺活量太差,果断放弃示意休战。
“你说你白长这么长腿,我都追不上。”
“女子800米第二是我这等凡人能追的吗?让我靠会,好累啊。”米祺靠在杨念肩膀上,表示自己不是包子是摊开的煎饼。
闹了一番,坐在食堂还气喘吁吁的米祺将刚刚的思绪团一团塞到脑海角落,再也想不起,大口嗦面回复能量。
一周后,米祺感觉自己在选拔的考场看到了所有语文单科大佬,以及不知道为什么混迹在其中的周澄宇和赵敬和。俩人领了试卷就凑到一起,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就是和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可能表情过于明显,旁边的沈嘉蹊解释他俩说重在参与,但她略有些抽搐的嘴角好像在说她也觉得这很不周澄宇。
因为试卷数量少,很多人还空了很多,成绩出的很快。没公开,只通知了前三名入群。这次的米祺是第一名。其他两人是1班的沈嘉蹊和14班周思思。
群里的带队老师是高三的语文课题组组长,发了很多资料,嘱咐大家好好准备。
米祺放下手机,有点恍然。
诗句默写最后一题出自苏轼《八声甘州》,前世的她没看过这首词,提到这个词牌名想到的只是柳永词,而苏轼是她最喜欢的诗人。
她曾在知晓答案后颇觉自己叶公好龙,被别人问到最喜欢谁的诗词,再不敢将答案脱口而出。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垂眸轻诵,一直积压心中的某些情绪悄悄逸散在秋天的夜晚。
“好好看的字啊,谁的笔记本?”
不知不觉回到座位,杨念凑过来一起看,惊叹于这本好字。
“周澄宇。”
眼看着好友一下子瞪大眼睛,神情写满激动,米祺连忙解释:“是夹心帮我借的,我不认识他。”
“好吧,以为你和帅哥有什么猫腻瞒着我呢。”
米祺一直知道周澄宇,沈嘉蹊的交心好友,某段时间被夹心同学单方面认为“干儿子”,皮肤白皙,个子颀长,五官锐利。长相在一众稚嫩的男生中出类拔萃外,成绩也名列前茅。尤其是理科。据班里某同学统计,但凡周澄宇的语文提升到宏志班平均水平,年级第一的宝座绝对易主。
是的,此人写得一手好字,蝉联三年书法比赛冠军,但语文差强人意。
总之,在临高的表白墙上,粗略翻翻寻人帖,一旦发现以上几个关键词,基本可以确定说的就是他。
不过米祺对他的初印象,不是寻人帖上模棱两可但指向明确的描述,也不是沈嘉蹊口中正经事无比靠谱但平时烦人烦得不行的毒舌少年。
大概是初二的暑假,米祺在母亲的强硬要求下参加奥数培训班。炎炎夏日,不管穿什么都觉得燥热。上课前的等待时间,米祺将马尾盘成丸子,跑去附近的饮品店买柠檬水、蹭空调。
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影子在玻璃窗前映得长长,又在离去时变短、变短。
一个人影在门前停下,门槛边机械感应着顾客的机器愣愣地念着“欢迎光临”,只是没念完,那人又退了出去。
或许是径直后退的姿势很奇特,又或许是逆行的人总是夺目,米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看到一个穿着潮牌短袖、单肩挎着黑色带有鬼脸涂鸦背包的少年。
少年走到一边蹲下,从背包中掏出一根火腿仔细撕去包装,招来一直橘色的小猫。
好看的手附上小猫的后颈,漫不经心又轻柔地抚摸着毛茸茸的生物。
米祺认识这只小橘,很亲人的猫咪,每次她走到附近,小橘都会凑上来细细地叫,有时甚至会走近蹭蹭她的腿。她很喜欢猫,但对猫毛过敏,所以每次都只僵硬地站在原地,仿佛被施了速速禁锢。
门外,小橘似乎吃完了火腿肠,少年起身再次进门。西斜的阳光洒在他脸上,将少年的眉眼染上温柔的金色。
他们的目光交错一瞬,米祺匆忙别过脸。
那个夏天,光穿过树冠,落在他身上。
店内慢悠悠地放着《水星记》,不知不觉已进入末尾。
“要怎么探寻
要多么幸运
才敢让你发觉你并不孤寂
当我还可以再跟你飞行”
返校日等同于开学第一天,这是临高莘莘学子默认的常识。
哒哒、哒哒,高跟鞋踩在走廊上的声音清脆且富有奇特节奏,宣告着来人的身份。窃窃私语的同学们纷纷转身噤声,训练有素,看得米祺惊叹又怀念。
有这种排面的人不作他想:13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孙丽宏。
“赵敬和下课把你脚边的篮球收起来,我看你这是还想在教室打篮球啊,1000字检讨嫌少是不是?”
“不不不,宏姐你别冤枉我,我可不敢。”坐在教室最后排肤色略黑的男生连忙将放在过道的篮球收到书桌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周围同学忍不住小声但夸张地笑起来。
孙丽宏脚踩目测至少五厘米的高跟鞋走上在讲台,黑色大波浪一丝不苟地安放于左肩,鹰一般锐利的眼睛扫视全班,而后突然放软语气笑着说:“很高兴我们班还是你们这些人。”
赵敬和等几个男生带头鼓掌,发出几声欢呼。
“我希望没有人中途掉队,所以这学期你们可别松劲。期末成绩你们也看到了,有些平行班的同学势头很猛啊。”
米祺心头一紧,握着笔的右手不自觉地攥紧。
想转到1班,意味着期末考试赋分后的成绩要进入纯理类前40。综合来说只有在理科类总榜前60才算稳妥。
可是她已经高中毕业六年了啊!
别说高中多而杂的知识,就连大学的课程内容她也忘得差不多了。虽然期末考试更多考察的是本学期新学的知识点,可像数学、物理这类学科讲究融会贯通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总有着莫名其妙的联系。
米祺默默在心中写下学期目标:转去1班。
然后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认真学高二“新”知识;复习高一数学、物理;看笔记和教材自学化学。
道阻且艰,但要全力以赴。
语文课是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脚步快的同学已经冲了出去,教学楼各个楼层都是奔跑的声音。听着总是让人怀疑这楼早晚会被震塌。
米祺和杨念为了避开拥挤的楼梯和排队的食堂,总是选择先去操场转几圈,吃点水果,看看晚霞,听听广播站播报的新闻和放的歌曲,之后再慢悠悠逛去食堂。
今天两人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在走到讲台附近的时候米祺被语文老师叫住。
“老师。”
语文老师姓许,老家在南方,谈吐间尽是江南气息,无论对谁都温温柔柔、和声细语,但她对米祺的偏爱很明显。
“下个月学校会派几名学生去市里参加省诗词大会的选拔,高二应该有3个名额。我们语文组老师基本都觉得应该让你和沈嘉蹊去,但最后商量着还是比一轮。估计就是下周,你好好准备,老师很看好你。”
来了。
米祺想起这是上辈子也发生过的事情。可惜她到底辜负了许老师的期待,最后的名额被1班和14班的学生各夺去一个。
米祺表面应下老师的嘱托,却在散步时心事重重。
从小到大,文学都格外善待她,她识字早,妈妈就让她读各种杂志报刊,很早接触诗词,也被各种文字打动,应试考试的作文更是常常被老师拿去做范本。
她喜欢读诗,也记得很快。因此听到这个消息时,她觉得自己势在必得。可事实证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有人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而她不过是个自大自满、一戳就破的气球。
在得知结果时她错愕又失望,在看到沈嘉蹊拍的团队照片,看到她因为这次比赛和高三优秀的学长学姐惺惺相惜、后来又被校长点名创办校刊时,就像打翻了无添加的柠檬水,溢满酸涩,又骤然清醒,看清世界的真相。
在接触不到生物的大学和职场里,诗与文学算是她仅剩的爱好,所以现在的她比起曾经高二时,储存量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可她还是害怕,怕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怕一蹶不振。
“怎么皱着眉头?担心语文老师说的选拔?”
在自说自话许久,突然发现同伴根本没在听时,杨念有一瞬想假装生气逗逗米祺,却发现她的脸快皱成一团了。
“妙妙你这样特别像白白嫩嫩的包子。”
脸颊被掐住因而回神的米祺只听到了像包子,瞪着杏眼不可置信,松开挽着对方的胳膊转而在其肩膀上猛拍一下,特效满分但真实伤害为0。
“嗯嗯现在是河豚牌包子。”
杨念说完转身就跑,米祺追了几步,但肺活量太差,果断放弃示意休战。
“你说你白长这么长腿,我都追不上。”
“女子800米第二是我这等凡人能追的吗?让我靠会,好累啊。”米祺靠在杨念肩膀上,表示自己不是包子是摊开的煎饼。
闹了一番,坐在食堂还气喘吁吁的米祺将刚刚的思绪团一团塞到脑海角落,再也想不起,大口嗦面回复能量。
一周后,米祺感觉自己在选拔的考场看到了所有语文单科大佬,以及不知道为什么混迹在其中的周澄宇和赵敬和。俩人领了试卷就凑到一起,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就是和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可能表情过于明显,旁边的沈嘉蹊解释他俩说重在参与,但她略有些抽搐的嘴角好像在说她也觉得这很不周澄宇。
因为试卷数量少,很多人还空了很多,成绩出的很快。没公开,只通知了前三名入群。这次的米祺是第一名。其他两人是1班的沈嘉蹊和14班周思思。
群里的带队老师是高三的语文课题组组长,发了很多资料,嘱咐大家好好准备。
米祺放下手机,有点恍然。
诗句默写最后一题出自苏轼《八声甘州》,前世的她没看过这首词,提到这个词牌名想到的只是柳永词,而苏轼是她最喜欢的诗人。
她曾在知晓答案后颇觉自己叶公好龙,被别人问到最喜欢谁的诗词,再不敢将答案脱口而出。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垂眸轻诵,一直积压心中的某些情绪悄悄逸散在秋天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