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西坐在路边上,看着眼前一人高的玉米地,玉米叶随着偶尔吹过的风齐刷刷的摇曳。
没有饮酒,却也随风醉在了这里。
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想,静静地看着眼前定格的画面,天边一小群飞鸟是任西眼里唯一无礼的客人,他享受着这种安静,这种或许叫做内心平静的状态。
任北已去世一年多,他依旧将自己紧紧地捆绑在痛苦上。
那天,任北的吊唁会还在继续着,他却跪在任家祖宅门外,手上带着刚从任南手上摘下的扳指。
最后,任西如愿从外祖母那拿到了家主的权杖。
开启了他对宋家的报复,为任北的复仇。
宋家的商业大厦现已岌岌可危,宋大小姐宋瓷也被曦院圈禁,宋宸深陷家族、内心斗争,再也抬不起头。
任西的怒火下一个该烧向哪里呢?
陡然失去目标的空虚,迅速被那可怕的坠亡感填满,右眼的跳闪越来越频繁。
他不想自救,也没空自责,他在埋怨甚至恨着任北。
多数的时候,他无法理解也不想去理解任北的选择,他归罪于任北的脆弱与绝情。
其实,他不敢去深想,他知道他才是那个犯人。
现在,外面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
他想起,任北信里让他回她老家看看。
等到把宋瓷关进曦院的那天,他就逃了出来,奔赴任北出生的地方。
这个安静的、平静的、一切都像是静止的地方,化解着他的悲伤,包容着他的怒气,抚慰着他的心,照亮着他的前方,让他想起了提气呼吸。
发呆,对于悲伤中的人,都是难得的好事。
从玉米丛里跑出的亦朵,笑盈盈地,不知傻看了他多久。
她是过来邀请任西一起进玉米地,跟他们一起劳作的。
不像父亲判断的那样,她觉得仁西会答应的。
果然,被中断放空的人,虽有些觉得被打扰,但很快被亦朵的微笑和提议吸引。
仁西撑起身子,跳入田地。
不同于常年蓄着水的稻田地,这里显得更加有生命力、有需要自主突破的韧性。
穿梭走在玉米丛里,叶子有重有轻地划割着任西的脸,幸好有满脸的胡子作为回击的武器。
他没有抬手拨开袭来的叶子,能躲的便侧侧头,躲不开也坦然地迎上去。
亦朵,则是轻快很多。
仁西发现这个小姑娘很喜欢看向自己,而他本轻松的心情也会因为这种注视而变味。
他换上稍显严肃的表情。
仁西意识到自己在抵抗善意。
有些人不接受别人的好,不是因别人不好或给的不够好,而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变好。
任西就这样将自我放逐在所有人之外,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
人们总说,孩子终会变成与父母一样的样子,而任西好像就在践行着,一步一步深陷。
亦山夫妇对于任西的到来,有点惊讶,而亦朵显然有点得意。
这个几米见方的丛间空地,是他们一家休息、堆放工具和吃饭的地方。
有一张竹竿扎起的帐篷,棚顶就是叠放有序的玉米叶,地上铺着稻草和一张竹席。
任西想进去试试,感觉比自己屋得石头床要舒服一些。
新奇的事物总是能分人的神,亦山夫妇看见了这年轻人没藏起的笑意,也乐呵呵起来。
玉米地里响起的笑声,各有各的心思,但都是快乐的善意。
任西决定跟他们一起掰玉米。
亦山将自己的竹编帽摘下来,拿毛巾擦了擦帽子内沿,递给任西。
亦朵的母亲找来一双脏兮兮的白色棉线手套,让他带上。
仁西被分派跟着亦朵一道。
对于亦山夫妇,眼前这个“贵公子”虽算得上是他们家的客人,但尚不熟络,找不到什么话题,也看不到他的情绪。
对亦朵来说,任西忧郁的神情,满脸的心事,时好时坏的情绪,都让她感兴趣,她想接近这个陌生人,这个一直在伤心、在发呆的同龄人。
亦朵将一根麻绳系在自己腰间,另一头绑在一个塑料大框上。
她带着任西,走到空地的一边,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任西发现,玉米生长的那样整齐有序,像一排排的,笔直的,站立的迎宾礼仪。
两排的间距,刚好够一人的距离,他跟着亦朵走进去。
高高的玉米叶,加上竹帽挡去了很大一部分阳光。
亦朵向他示范,先观察玉米的蓄须,那种露出来一指头长,泛着深黄色的,代表了玉米受孕充分,然后可以上手握住,感受玉米的个头。
“如你手腕一样粗,就可以了。”
亦朵手疾眼快地就掰下一颗,递给任西握住,又抬起垂下的须,让任西看仔细。
然后,笑嘻嘻地又收回去,慢慢拨开一层层玉米皮,露出那颗粒饱满,金灿灿的玉米粒。
亦朵没想到的是,她此刻拨开的,又何止是玉米皮,还有任西封藏内心的第一片乌云。
他们低头传授着、学习着,人类顺应大自然的原始的生存能力。
任西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都谈不上有什么体会,本就是不带心的堕落。
但这一次不同,他是主动地、期待地向这片温暖、有光的玉米地走近的。
他甚至开始想靠近这家人、这眼前的女孩,当这熟悉的感觉袭来,任西开始犹豫了。
他依旧觉得自己不配被拯救,不配得到关爱。
这种自我否定由来已久,只是此刻以及来村里后的很多片刻,都让他贪恋起那份属于他的关注、那份给予他的温暖。
不同于曦院、岺城冰冷的、觊觎、嘲弄的关注,不似以往身旁假意、佯装的温暖,是如任北的感觉,如家的感觉。
掰玉米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这无边的玉米地全靠人力,也是非常艰辛的工作。
任西跟着亦朵干了一上午,从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熟悉上手,他先还觉得这种体力活比脑力活,以及岺城的勾心斗角来的轻松。
后来就向酸痛的手臂、手腕和满头的大汗妥协。
亦朵让他回空地遮阳棚休息,她自己却加快了采摘的速度。
即使已入深秋,高高挂起的太阳对于下过地的人也是招人厌的。
任西如愿地躺进了“帐篷”,瘫软在竹席上,竟那般容易地睡了过去。
等他被亦朵的声音吵醒,才发现,亦朵回了趟家,把他们的午饭也带过来了。
一人一碗的玉米饭,配上土豆和白菜,这家人的口味一如既往,任西已经放弃了内心对此的纠结。
亦山夫妇端了碗,躲进了玉米丛间,蹲在那里吃着。
任西叫上亦朵,与自己一起坐在遮阳棚里吃饭。
他发现,他的碗里有腊肉,而亦朵好似没有。
他默默地记下了,接受了,也尝到了这种不附言辞的差别对待,是一种很甜的爱护,来自这个家。
他开始觉得,这里的人过着种什么吃什么的日子,而这家人也是在种爱,让爱充盈他们自己,也包裹旁人。
饭后,任西坚持让亦朵和她母亲到遮阳棚休息,自己则和亦山继续干活。
早上补了一觉的任西,精气神恢复的不错,手臂的酸胀也好了很多。
仁西跟着亦山一道,亦山负责高处的玉米,任西负责低处的,两人配合着,任西很有成就感,就是不知道亦山是否同感。
不过,一起做干过活了,大家的关系亲近了很多。
首先变化的就是称呼。
太阳开始打斜,村里有人过来收走了他们摘下的玉米,收工,回家,一起。
没有饮酒,却也随风醉在了这里。
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想,静静地看着眼前定格的画面,天边一小群飞鸟是任西眼里唯一无礼的客人,他享受着这种安静,这种或许叫做内心平静的状态。
任北已去世一年多,他依旧将自己紧紧地捆绑在痛苦上。
那天,任北的吊唁会还在继续着,他却跪在任家祖宅门外,手上带着刚从任南手上摘下的扳指。
最后,任西如愿从外祖母那拿到了家主的权杖。
开启了他对宋家的报复,为任北的复仇。
宋家的商业大厦现已岌岌可危,宋大小姐宋瓷也被曦院圈禁,宋宸深陷家族、内心斗争,再也抬不起头。
任西的怒火下一个该烧向哪里呢?
陡然失去目标的空虚,迅速被那可怕的坠亡感填满,右眼的跳闪越来越频繁。
他不想自救,也没空自责,他在埋怨甚至恨着任北。
多数的时候,他无法理解也不想去理解任北的选择,他归罪于任北的脆弱与绝情。
其实,他不敢去深想,他知道他才是那个犯人。
现在,外面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
他想起,任北信里让他回她老家看看。
等到把宋瓷关进曦院的那天,他就逃了出来,奔赴任北出生的地方。
这个安静的、平静的、一切都像是静止的地方,化解着他的悲伤,包容着他的怒气,抚慰着他的心,照亮着他的前方,让他想起了提气呼吸。
发呆,对于悲伤中的人,都是难得的好事。
从玉米丛里跑出的亦朵,笑盈盈地,不知傻看了他多久。
她是过来邀请任西一起进玉米地,跟他们一起劳作的。
不像父亲判断的那样,她觉得仁西会答应的。
果然,被中断放空的人,虽有些觉得被打扰,但很快被亦朵的微笑和提议吸引。
仁西撑起身子,跳入田地。
不同于常年蓄着水的稻田地,这里显得更加有生命力、有需要自主突破的韧性。
穿梭走在玉米丛里,叶子有重有轻地划割着任西的脸,幸好有满脸的胡子作为回击的武器。
他没有抬手拨开袭来的叶子,能躲的便侧侧头,躲不开也坦然地迎上去。
亦朵,则是轻快很多。
仁西发现这个小姑娘很喜欢看向自己,而他本轻松的心情也会因为这种注视而变味。
他换上稍显严肃的表情。
仁西意识到自己在抵抗善意。
有些人不接受别人的好,不是因别人不好或给的不够好,而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变好。
任西就这样将自我放逐在所有人之外,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
人们总说,孩子终会变成与父母一样的样子,而任西好像就在践行着,一步一步深陷。
亦山夫妇对于任西的到来,有点惊讶,而亦朵显然有点得意。
这个几米见方的丛间空地,是他们一家休息、堆放工具和吃饭的地方。
有一张竹竿扎起的帐篷,棚顶就是叠放有序的玉米叶,地上铺着稻草和一张竹席。
任西想进去试试,感觉比自己屋得石头床要舒服一些。
新奇的事物总是能分人的神,亦山夫妇看见了这年轻人没藏起的笑意,也乐呵呵起来。
玉米地里响起的笑声,各有各的心思,但都是快乐的善意。
任西决定跟他们一起掰玉米。
亦山将自己的竹编帽摘下来,拿毛巾擦了擦帽子内沿,递给任西。
亦朵的母亲找来一双脏兮兮的白色棉线手套,让他带上。
仁西被分派跟着亦朵一道。
对于亦山夫妇,眼前这个“贵公子”虽算得上是他们家的客人,但尚不熟络,找不到什么话题,也看不到他的情绪。
对亦朵来说,任西忧郁的神情,满脸的心事,时好时坏的情绪,都让她感兴趣,她想接近这个陌生人,这个一直在伤心、在发呆的同龄人。
亦朵将一根麻绳系在自己腰间,另一头绑在一个塑料大框上。
她带着任西,走到空地的一边,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任西发现,玉米生长的那样整齐有序,像一排排的,笔直的,站立的迎宾礼仪。
两排的间距,刚好够一人的距离,他跟着亦朵走进去。
高高的玉米叶,加上竹帽挡去了很大一部分阳光。
亦朵向他示范,先观察玉米的蓄须,那种露出来一指头长,泛着深黄色的,代表了玉米受孕充分,然后可以上手握住,感受玉米的个头。
“如你手腕一样粗,就可以了。”
亦朵手疾眼快地就掰下一颗,递给任西握住,又抬起垂下的须,让任西看仔细。
然后,笑嘻嘻地又收回去,慢慢拨开一层层玉米皮,露出那颗粒饱满,金灿灿的玉米粒。
亦朵没想到的是,她此刻拨开的,又何止是玉米皮,还有任西封藏内心的第一片乌云。
他们低头传授着、学习着,人类顺应大自然的原始的生存能力。
任西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都谈不上有什么体会,本就是不带心的堕落。
但这一次不同,他是主动地、期待地向这片温暖、有光的玉米地走近的。
他甚至开始想靠近这家人、这眼前的女孩,当这熟悉的感觉袭来,任西开始犹豫了。
他依旧觉得自己不配被拯救,不配得到关爱。
这种自我否定由来已久,只是此刻以及来村里后的很多片刻,都让他贪恋起那份属于他的关注、那份给予他的温暖。
不同于曦院、岺城冰冷的、觊觎、嘲弄的关注,不似以往身旁假意、佯装的温暖,是如任北的感觉,如家的感觉。
掰玉米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这无边的玉米地全靠人力,也是非常艰辛的工作。
任西跟着亦朵干了一上午,从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熟悉上手,他先还觉得这种体力活比脑力活,以及岺城的勾心斗角来的轻松。
后来就向酸痛的手臂、手腕和满头的大汗妥协。
亦朵让他回空地遮阳棚休息,她自己却加快了采摘的速度。
即使已入深秋,高高挂起的太阳对于下过地的人也是招人厌的。
任西如愿地躺进了“帐篷”,瘫软在竹席上,竟那般容易地睡了过去。
等他被亦朵的声音吵醒,才发现,亦朵回了趟家,把他们的午饭也带过来了。
一人一碗的玉米饭,配上土豆和白菜,这家人的口味一如既往,任西已经放弃了内心对此的纠结。
亦山夫妇端了碗,躲进了玉米丛间,蹲在那里吃着。
任西叫上亦朵,与自己一起坐在遮阳棚里吃饭。
他发现,他的碗里有腊肉,而亦朵好似没有。
他默默地记下了,接受了,也尝到了这种不附言辞的差别对待,是一种很甜的爱护,来自这个家。
他开始觉得,这里的人过着种什么吃什么的日子,而这家人也是在种爱,让爱充盈他们自己,也包裹旁人。
饭后,任西坚持让亦朵和她母亲到遮阳棚休息,自己则和亦山继续干活。
早上补了一觉的任西,精气神恢复的不错,手臂的酸胀也好了很多。
仁西跟着亦山一道,亦山负责高处的玉米,任西负责低处的,两人配合着,任西很有成就感,就是不知道亦山是否同感。
不过,一起做干过活了,大家的关系亲近了很多。
首先变化的就是称呼。
太阳开始打斜,村里有人过来收走了他们摘下的玉米,收工,回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