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有着林知予学生时代最亮的底色,这一年,最快乐、最难忘。
不只是因为在这一年认识了梁意行,也因为,这是林知予学习成绩最好的时候,从这之后,逐年变差,最终归于平庸,走上了普通人的轨道。从此,“聪明”“优秀”这样的标签渐渐淡去。就像大部分人的学生时代一样,从聪明小孩变成普通学生。
有的人是用一生去回忆的。虽然还没到那个程度,但如果林知予和梁意行的故事被写成小说,那么这一年会被着墨最多,这一年也给后来很多年的林知予提供了大量的回忆素材。
十年前,还是□□的时代。现在,“葬爱家族”、“非主流”这些字眼已经消失在时间长河中,但在十年前绝对是顶流,会长期挂在热搜榜高位。
这一年,林知予和梁意行上初三。
也许有人说,初三的小孩懂得什么是爱情吗,而且,这是早恋。
事实上,当时班里也有好几对,或许在现在看来这种喜欢很幼稚,但当时很难轻飘飘地去下定义,因为喜欢是真的。
林知予很喜欢粤语歌,有句歌词她一直觉得精准描述了这十年中对梁意行的感觉。“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多于得到你。”
在几年之后,林知予对梁意行的感觉可能不再是喜欢,只是喜欢太久太深刻所以投入了过多注意力而已。
九月的天气热得让人觉得身处一个巨大的蒸笼中,而如果下雨那将是双重折磨。在这样的天气中,实验中学开学了。
实验中学每年分一次班,这对林知予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她并不擅长社交,到二十几岁也就几个好朋友。
上中学时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是社交王者,在人群中被簇拥的那一个。他们的朋友来自不同班级,在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都很吃得开。这种人是林知予很羡慕的。
现在人们更喜欢独处,因为自由,因为舒服。但在学生时代,大家总有些莫名的虚荣心,很害怕来往总是一个人,在食堂或者在放学路上碰见成群结伴的同学都会下意识想要避开,不想被看见有些“狼狈”的自己。
走到教室门口,林知予快速地扫视了一下班里的同学,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快步走到那个人的位置旁边,“于笑晗,你也被分到三班了!”
于笑晗,是林知予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但在这一年,还只是普通朋友,她们是初一同班同学,在初三这年才真正熟络起来,成为彼此无话不谈的交心朋友。人如其名,于笑晗是很开朗朋友很多的一个女生,跟林知予相反的一类人。
“哇,咱们一班哎!”于笑晗也很惊讶。
“我能跟你坐一块吗?”于笑晗旁边的位置是空的。
“当然可以啊!”
就这样,林知予坐了下来,心也放了下来。
班里同学陆陆续续进来,很快,大家都选好了自己的位置,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座位,实验中学一向是根据名次选座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算是一种激励手段。
林知予的分班名次是第十名,在六七十人的班里名次还算可以,于笑晗是第六名,两人都能选到差不多的座位。
实验中学学生多,教室里坐得比较拥挤,座位分布是3-3-3,也就是左右中各三列。
两人约好了坐一起,并且不约而同想坐两边座位。选座位很顺利,最终他们在第四排最左侧两个位置坐下来,于笑晗右侧是一个戴眼镜、看起来很腼腆的男生。
两人后面是三个女生,前面是三个男生,初次见面,大家都不太熟悉,因此一时之间并没有人说话。
初三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林知予所在的初中是本地最好的学校,因此节奏比较快,压力相对也会大一些,开学一周班里已经有两个同学转学了。
晚上十点,林知予和室友们熄灯躺回了各自的床上,几个女生性格都很好,因此开学一周的时候她们关系已经很好,这个年龄的女孩儿们单纯、活泼,很快在宿舍里打成一片。
突然□□传来一条添加好友的通知,来自行行行:“你好,我是梁意行。”
就这样,十年旅程开始了。
林知予不知道梁意行为什么会加她好友,他们并没有交集,也没有说过话。林知予认人还可以,记得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寸头男生,很是阳光外向,人缘很好,总是跟一群男生勾肩搭背,外班的也很多,似乎跟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你好,我是林知予。”
简单的介绍,客套的问好,尴尬的沉默。这是林知予和梁意行十年的开端。
林知予不是主动的人,直到十年后她也是一样被动,被动与朋友聊天,被动社交,像个蜗牛,缩在自己的舒适区。
同时,林知予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向来是不先挂断电话、不先结束对话、不会让人尴尬。
于是,就像一拍即合一样,两人开始了不限期的固定睡前聊天。两人每天晚上隔着空间、隔着屏幕聊得热火朝天,从喜欢的语气词到爱听的音乐,话题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亲密。
在网络上,两人就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现实中,却总是端着一副架子,隔着一层雾,无法热切地打招呼、肆意地玩闹。
林知予脸皮薄,也有些自卑,班里或者路上看见梁意行,总是下意识地视而不见,把他当做陌生人。但梁意行不是高冷的人,相反,他不愿意被忽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人。
有时候偶然遇见,狭路相逢,梁意行仗着身高优势,挡住林知予的去路,林知予比他矮了一个头,眼前是他的胸膛,她有些不好意思。梁意行俯视她,看着她的眼睛,问:“怎么每次看见都当做不认识我?”
林知予无话可说,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梁意行看她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声,大方让让身子,嘴上却说:“下次我还问你。”
一开始,林知予怀着疑惑和无所谓的心情去聊天,她不明白梁意行是要干什么,也觉得聊一天是一天,总有一天梁意行会消失在她的消息列表中。
没想到后来真的好几天没收到梁意行的消息,林知予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果然,我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长期单方面主动任何人都会失了耐心吧。但又有些怅然若失,看来习惯真的很可怕。
这几天里,梁意行跟她碰面依然像从前一样,忍不住逗她,看她哑口无言、避让不开。
只是缺了睡前聊天。
林知予不可能主动找他,她学不会,也做不到。
梁意行终于在这样的“不闻不问”中耗尽了热情。
不只是因为在这一年认识了梁意行,也因为,这是林知予学习成绩最好的时候,从这之后,逐年变差,最终归于平庸,走上了普通人的轨道。从此,“聪明”“优秀”这样的标签渐渐淡去。就像大部分人的学生时代一样,从聪明小孩变成普通学生。
有的人是用一生去回忆的。虽然还没到那个程度,但如果林知予和梁意行的故事被写成小说,那么这一年会被着墨最多,这一年也给后来很多年的林知予提供了大量的回忆素材。
十年前,还是□□的时代。现在,“葬爱家族”、“非主流”这些字眼已经消失在时间长河中,但在十年前绝对是顶流,会长期挂在热搜榜高位。
这一年,林知予和梁意行上初三。
也许有人说,初三的小孩懂得什么是爱情吗,而且,这是早恋。
事实上,当时班里也有好几对,或许在现在看来这种喜欢很幼稚,但当时很难轻飘飘地去下定义,因为喜欢是真的。
林知予很喜欢粤语歌,有句歌词她一直觉得精准描述了这十年中对梁意行的感觉。“也许喜欢怀念你,多于看见你。我也许喜欢想象你,多于得到你。”
在几年之后,林知予对梁意行的感觉可能不再是喜欢,只是喜欢太久太深刻所以投入了过多注意力而已。
九月的天气热得让人觉得身处一个巨大的蒸笼中,而如果下雨那将是双重折磨。在这样的天气中,实验中学开学了。
实验中学每年分一次班,这对林知予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她并不擅长社交,到二十几岁也就几个好朋友。
上中学时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是社交王者,在人群中被簇拥的那一个。他们的朋友来自不同班级,在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都很吃得开。这种人是林知予很羡慕的。
现在人们更喜欢独处,因为自由,因为舒服。但在学生时代,大家总有些莫名的虚荣心,很害怕来往总是一个人,在食堂或者在放学路上碰见成群结伴的同学都会下意识想要避开,不想被看见有些“狼狈”的自己。
走到教室门口,林知予快速地扫视了一下班里的同学,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快步走到那个人的位置旁边,“于笑晗,你也被分到三班了!”
于笑晗,是林知予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但在这一年,还只是普通朋友,她们是初一同班同学,在初三这年才真正熟络起来,成为彼此无话不谈的交心朋友。人如其名,于笑晗是很开朗朋友很多的一个女生,跟林知予相反的一类人。
“哇,咱们一班哎!”于笑晗也很惊讶。
“我能跟你坐一块吗?”于笑晗旁边的位置是空的。
“当然可以啊!”
就这样,林知予坐了下来,心也放了下来。
班里同学陆陆续续进来,很快,大家都选好了自己的位置,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座位,实验中学一向是根据名次选座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算是一种激励手段。
林知予的分班名次是第十名,在六七十人的班里名次还算可以,于笑晗是第六名,两人都能选到差不多的座位。
实验中学学生多,教室里坐得比较拥挤,座位分布是3-3-3,也就是左右中各三列。
两人约好了坐一起,并且不约而同想坐两边座位。选座位很顺利,最终他们在第四排最左侧两个位置坐下来,于笑晗右侧是一个戴眼镜、看起来很腼腆的男生。
两人后面是三个女生,前面是三个男生,初次见面,大家都不太熟悉,因此一时之间并没有人说话。
初三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林知予所在的初中是本地最好的学校,因此节奏比较快,压力相对也会大一些,开学一周班里已经有两个同学转学了。
晚上十点,林知予和室友们熄灯躺回了各自的床上,几个女生性格都很好,因此开学一周的时候她们关系已经很好,这个年龄的女孩儿们单纯、活泼,很快在宿舍里打成一片。
突然□□传来一条添加好友的通知,来自行行行:“你好,我是梁意行。”
就这样,十年旅程开始了。
林知予不知道梁意行为什么会加她好友,他们并没有交集,也没有说过话。林知予认人还可以,记得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寸头男生,很是阳光外向,人缘很好,总是跟一群男生勾肩搭背,外班的也很多,似乎跟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你好,我是林知予。”
简单的介绍,客套的问好,尴尬的沉默。这是林知予和梁意行十年的开端。
林知予不是主动的人,直到十年后她也是一样被动,被动与朋友聊天,被动社交,像个蜗牛,缩在自己的舒适区。
同时,林知予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向来是不先挂断电话、不先结束对话、不会让人尴尬。
于是,就像一拍即合一样,两人开始了不限期的固定睡前聊天。两人每天晚上隔着空间、隔着屏幕聊得热火朝天,从喜欢的语气词到爱听的音乐,话题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亲密。
在网络上,两人就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现实中,却总是端着一副架子,隔着一层雾,无法热切地打招呼、肆意地玩闹。
林知予脸皮薄,也有些自卑,班里或者路上看见梁意行,总是下意识地视而不见,把他当做陌生人。但梁意行不是高冷的人,相反,他不愿意被忽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人。
有时候偶然遇见,狭路相逢,梁意行仗着身高优势,挡住林知予的去路,林知予比他矮了一个头,眼前是他的胸膛,她有些不好意思。梁意行俯视她,看着她的眼睛,问:“怎么每次看见都当做不认识我?”
林知予无话可说,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梁意行看她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声,大方让让身子,嘴上却说:“下次我还问你。”
一开始,林知予怀着疑惑和无所谓的心情去聊天,她不明白梁意行是要干什么,也觉得聊一天是一天,总有一天梁意行会消失在她的消息列表中。
没想到后来真的好几天没收到梁意行的消息,林知予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果然,我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长期单方面主动任何人都会失了耐心吧。但又有些怅然若失,看来习惯真的很可怕。
这几天里,梁意行跟她碰面依然像从前一样,忍不住逗她,看她哑口无言、避让不开。
只是缺了睡前聊天。
林知予不可能主动找他,她学不会,也做不到。
梁意行终于在这样的“不闻不问”中耗尽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