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全家七口人,靠着父亲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资生活。虽说父亲是副县长,好像很有权利,但是家里也没有一粒余粮,没有一分钱的额外收入,生活非常拮据。
原来一家都是吃供应粮,也就是红本,因为四个男孩子逐渐长大,特别能吃,供应的那十几二十几斤的粮食就不够吃了。没办法,为了能多领一些粮食吃,父亲把户口又都变回农村了,吃毛粮,在生产队领粮吃了。住在农村,也是这个原因。
回到农村,也不能完全解除困境,每年到领粮的时候,母亲都唉声叹气的发愁。有时候,别人家的粮食已经分完了,江源家的粮食还不分,即使分了,也是掺着雪的半瘪不成的粮食。原因就是交不齐吃粮钱。有时,生产队社员打谷子,扬场的时,故意把下半头不成的瘪粮食单收起来,分给了江源家。推碾子的时候,出来的小米,都是半粒。
江源一直想不通,父亲是副县长,哪个村的书记、村长、队长不在父亲的领导下,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江源常跟两个哥哥讨论,大哥不出声,只是告诉江源不要管,这是大人的事情。二哥跟江源一个观点,总是气的呼呼的,发誓要报复生产队的社员。
农村很多孩子都喜欢去生产队玩耍,下工的时候,帮大人们卸车,饮马。江源不喜欢生产队,从不去生产队玩,所以,到后来也不会套车,连毛驴和骡子都分不清楚。
大哥也是十四岁那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辍学到生产队干活挣吃粮去了。大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江源那么野蛮和霸气,人也特别文静,属于儒雅的性格,以至于后来怕了嫂子。
大哥刚辍学的时候,老师多次到家里来找,要大哥回去上学,大哥都微笑着回绝了。但到了晚上,江源总能听见,大哥在被窝里轻轻抽泣。
大哥是个很优秀的男人,勤劳善良,聪明好学,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懂得不少,除了性格软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
大哥不想辍学,每天晚上干活收工都会抱着书看,也经常写笔记,坚持学习,在村里口碑非常好。后来供销社到村里招工,大家都一致推荐大哥。当时大哥正在山上割大豆,有人去叫他,大哥拿着镰刀直接去了村部。供销社主任简单面试一下,给大哥一张招工登记表,让大哥回去找人填上。大哥说不用,拿出钢笔就填写,清秀的钢笔字,让供销社主任特别喜爱,当场就决定录用。后来,这个供销社主任才知道大哥是父亲的儿子。
刚参加工作,大哥被分配到福兴村分销店做售货员。福兴村离家十多里路,每天早七点上班,大哥五点就从家里出发。晚六点下班,到家天已经黑透了,非常辛苦。刚开始上班,往返路上,完全是步行,没有自行车。冬天,特别寒冷,上下班的路上,大哥耳朵都冻了,肿的鼓鼓的。
在分销店工作一年多,便通过考试到县五七干校学习,大哥学习的是会计,学习结束,回到供销总社做了会计,后来,又做了领导,供销总社的主任。
大哥在村分销店做售货员时,遇到一件事。当时有个农民,因为要多买点白糖,与大哥吵了起来。因为当时的白糖属于紧俏商品,一般都是凭票供应,不是随便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这个农民非要多买点,大哥不同意,便吵了起来。这个农民回去听人大哥是父亲的儿子,特意找大哥道了歉。这不是因为父亲当领导,而是因为父亲的人品特别好,群众口碑不错,所以,才会这样。类似这样的事情,江源的哥哥弟弟都遇到过,以致若干年之后,他们谈论起来,还都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
二哥学习不好,不,应该是不好好学习。因为连续留级,十四岁才上小学五年级。一段时间,二哥吃完早饭,早早就上学去,中午也回来吃饭、午休,晚上放学照样按时回家。可有一天,二哥的老师突然来到家里,跟母亲说,二哥已经有好几天没上学了。原来二哥早上背着书包确实去了学校,但是他把书包放下就出去玩了,到中午放学的时候,他也回来吃饭,晚上放学他就让别的同学把书包给他拿出来,他再背着书包像模像样地放学回家。
父亲工作忙,回家的时候很少。母亲照顾家里,也没注意到二哥在逃学。当父亲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把二哥按在炕沿边上,把他的裤子扒下来,用母亲缠线的一个木板,线板子,打屁股。二哥每次都是嚎叫着求饶,承认错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但过不了几日,还是要挨木板的。
二哥也是十四岁那年,书实在读不下去了,他说一进课堂头就疼的要命,父亲说他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没办法,也去生产队干活了。但是没多久,二哥就喊着累,要父亲给他安排一份工作,父亲也心疼他,就把他送到农电所学徒去了。
江源在弟兄姐妹五个当中,是父亲最喜爱的一个。父亲也很暴力,包括唯一的一个姐姐在内,他们四个都经常挨打,但父亲从来没打过江源。
父亲跟母亲也经常吵架,有时候还动手。江源小的时候,父母吵架他害怕,就跟哥哥姐姐躲在一边哭,谁也不敢出声。逐渐大了,江源发现了吵架的原因,也敢出声劝阻了。父亲爱喝酒,而且每次下班回来都很累,想喝一点酒解解乏,但是家庭困难,母亲舍不得,认为喝酒是极大的浪费。开始的时候,父亲笑呵呵地商量,要点酒喝点,母亲就是不愿意,不给。因为父亲笑着说,所以,母亲也敢发脾气,态度不好,不让喝。但是不管母亲怎么不同意,父亲都能有办法最后喝到酒,喝着喝着,就有点醉了,醉了就开始找事儿,找事儿的原因就是母亲不让喝酒。母亲也知道,所以更不愿意,俩人就开始拌嘴,然后就逐渐升级,最后父亲会动手。母亲一般都是很容忍的,但有时候也避免不了发生一场非常激烈的家庭战争。
这个事情,在江源的心里留下阴影了,特别害怕父母吵架。
江源上中学之后,每次父母吵架,他总要出面劝阻。一次,劝阻不成,吵的非常激烈,江源就跟姐姐弟弟商量,要把父亲按住,用被子蒙上。姐姐说让江源先上,然后她和弟弟再上。江源信以为真,悄悄扯起被子,猛得一下蒙住父亲。父亲在被子里骂着,姐姐和弟弟吓跑了,谁也不上来。只剩下江源捂着被子,他也不敢撒开,知道撒开肯定要挨揍。但是,又快捂不住了,父亲在被子里挣扎得很猛烈。
最后,江源也捂不住了,父亲也憋不住了,父亲用力一拱,气喘吁吁钻出来,看着江源,笑了,回头把姐姐和弟弟骂了一通,说他们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定是叛徒汉奸。
后来,在江源多次劝说下,母亲同意在父亲开支的时候,拿五元钱买酒。父亲下班,不用他说要喝酒,母亲就主动给他烫三两酒,父亲也很高兴,不再喝醉,吵架声就越来越少了。
江源聪明,也很勤奋,在很多方面,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父亲喜爱干净利索,江源早上起来和晚上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子扫干净,连一个草棍都没有,然后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父亲骑的一辆破自行车,经常坏,不是链条折了就是车轴磨秃了。为了省钱,父亲总是自己修理,每次修完,地上掉下的车珠子,车辐条,就连车辐条的小帽子江源都捡起来,擦干净,一样一样放在父亲的小工具箱里,以备下次修车使用。父亲修车的工具,江源也帮助摆放得整整齐齐,父亲用起来,得心应手。江源做事有顺序,干净利落,父亲特别喜欢,为此,姐姐和弟弟没少嘲讽江源会溜须,干面子活。
记得刚上中学时,一次吃过晚饭,父亲手拿一根板尺,坐在炕上,让江源跟姐姐、弟弟过来说:“我出题考你们一次,如果答不上,我一人打你们三个手板。”
江源抢先说:“你考吧,我要答不上,你打我十个也行。”
看江源这个态度,姐姐和弟弟都不拿好眼神瞪他,父亲也不太高兴了,说:
“你也别骄傲,我还没考呢,你要答不上,我真打你十个手板。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许哭。”
“考吧,答不上,就该打,我不会哭的!”
“爸,他答不上你打他十个,是他自己说的。我答不上你可不能打我十个,还是三个吧,因为我没说啊。”老弟心里没底,吓得赶紧说。
父亲笑了一下说:“看把你吓的熊样,你们平时要努力学习了,我还能打你们吗?准备好,我先考你。你给我背一遍《春夜喜雨》这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老弟吭吭哧哧地总算是背下来了。
“好!你背下来了,我就不打你了,你再给我说说这首诗的大意,简单点就行。”
老弟使劲地想着,结结巴巴地说:“好雨,就是好的雨。好的雨,应该,应该是挑选时候下,在春天,春天,春天下雨。下雨的时候,也刮风。不是,我说错了,是雨和风一起下,随着……”
父亲打断老弟说:“行了,你磕磕巴巴的,你把这首诗的意思再看一遍,真正理解了,我再考你。”
父亲说完,老弟赶紧到一边看去了。
父亲看看姐姐说:“你跟江源一起考,你俩是同年级,答不上,我可打你手板。”
姐姐没出声,还没等考,眼圈就红了。
父亲:“诸葛亮临终时,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信,就是《诫子书》,你们学过,给我背一遍吧。”
江源张口就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姐姐也跟着背,声音不大。父亲看着姐姐说:“你背的不熟,我听出来了,这种名篇,得熟记在心里,你们再给我说说它的意思。”
江源刚要说,父亲一摆手:“你先别说,让你姐姐先说。”
姐姐低着头寻思着说:“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教育他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懒惰。”
父亲听她说完,很不满意:“就这两句吗?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是古代家训中修身立志的名篇,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都在其中,就整出这两句?江源,你具体说说这篇家训的含义。”
“好!《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其中,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都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和险躁。”
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好,你说得好,那你对照自己的学习,说一说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江源看着父亲很认真地说;“爸,我懂,你曾经说我勇猛有余,儒雅不足。我也深思过,我确实很浮躁,对于知识学的一知半解,就像你常说的,小聪明,不求甚解。”
父亲接着说:“你还是一知半解,你要认真学学这篇文章,我虽然没有诸葛亮的才学,但是我也能看出来你的问题,要想成大器,必须静心,宁静才能致远,这个道理你懂吗?”
“嗯,我懂,爸爸,但是你要让我慢慢来啊,一下子改不掉我浮躁的脾气,多不容名义啊。其实我知道我自己的错,比如打架,我也知道不好,不该打架,但是火气一上来,就忍不住,想动手,感觉说什么都不如动手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请你相信我,爸,我一定会改!”
“爸,他就嘴好,说的可好了,完事该打架还打架,一点都不听话。你知道吗?在我们学校,最能打架的就是他,可不像话了!”姐姐在一边说。
“行了,这事儿我知道,不用你说,你去学习吧,我跟他说说,必须得改!”
姐姐走了,父亲看着江源说:“我知道你看了不少书,你了解佛家的禅道吗?”
“这我不知道,我没看过佛书,不了解。”
“禅的意思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过禅坐训练,将意念集中在一处,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质沉淀下来,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禅的境界你须得好好领会,我不是让你修禅,是让你懂一点禅的道理,你一会儿好好看看词典中关于禅的解释。”
江源点头听着说:“嗯!”
“你要明白,我当年没办法才读了两年半的书,没有你大伯,我一天书都读不上,后来上不了学了,那我也没放弃读书。你们现在读书的条件多好,一定要用心读书,不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是读书,要用心,你懂吗?你知道你大哥不上学了,我有多心痛吗?我原指望他能在读书上有点作为呢,可惜了啊,因为咱们家生活困难,你大哥辍学了;你二哥你知道,不爱学习谁也没办法;你姐姐跟你弟弟也是一样,虽然看着忙忙乎乎的天天上学,但是没啥希望,能读完高中就不错了;爸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你知道吗?”
“爸,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给你考个好大学!”
“你这话说的又不对了,不是给我考个好大学,是给你自己,爸爸不想跟你沾什么光,就想让你成为一个有学问、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你懂吗?”
“嗯,我懂。”
“你很聪明,但是你的问题也不少,你现在就像一棵小树,得不断修剪才能成才,不然,你就是一根烧火棍。你要好好检讨自己,看看自己都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然后写给我,我要看。你要知道,你的问题很严重,我就不明说了。”
“行,爸,我一会就写。”
“不着急,你慢慢写,我下次回来,你交给我就行。”
父亲对江源的偏爱,江源是能感觉到的,这也是他学习不断上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每次得到父亲的表扬,江源都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让父亲高兴。
在中国的文化中,父亲一直都是决策者的角色。现在虽然,这种观点在改变,但是作为父亲,你依旧是你孩子的指向标,你要利用你的知识财富,为自己的孩子指出光明,不要让孩子迷茫的时候,缺乏指导。
对于孩子来说,心中有一个父亲,一直以榜样的形式存在自己心底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一定要言传身教,要学会关心,不能大手一挥,做个甩手掌柜,要在大事上,孩子的难题上,在其背后撑腰!
在孩子心里要有威严,并不是让孩子感觉你高高在上。在和孩子相处中,要学会融入孩子的时间,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块儿玩耍,你会发现,你会非常的快乐!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必备技能。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一定不能少,沟通可以让你孩子都学会关心彼此,在你了解孩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孩子了解你,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作为父亲,可以为孩子挡风遮雨,但是,你真正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以自己的能力去独当一面,教孩子强大起来,只有孩子强大起来,才能减轻你肩上的重量,所以,一定要教学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习惯于求助于你!
江源的父亲应该算是一位优秀的父亲,特别是在培养教育孩子上,表现得非常充分。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一有时间,就会关注一下孩子们的学习,了解一下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在人生的大道理上,给孩子作以指导。这是江源成长路上基石,为他今后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兰父亲走了之后,江源跟刘学、胡运生几个同学继续向前走着。边走边聊着,但是江源的心里很不舒服,感觉杨兰的父亲不可理喻,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心说,难怪杨兰现在对自己有时横蛮不讲理呢,原来随他父亲了。
杨兰爸爸气呼呼地回到家里,一进屋就问杨兰,江源最近打架没有。杨兰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说没有,还说江源最近考了满分,大家都很羡慕,也很佩服,很多同学都在研究他的学习方法,争着抢着要去他家一起学习呢。
杨兰爸爸最后甩了一句“咱不去,请都不去!”便走了出去。
杨兰妈妈和杨兰都糊涂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但可以肯定这件事情一定与江源有关。所以,杨兰妈妈试探着提到了江源。
原来一家都是吃供应粮,也就是红本,因为四个男孩子逐渐长大,特别能吃,供应的那十几二十几斤的粮食就不够吃了。没办法,为了能多领一些粮食吃,父亲把户口又都变回农村了,吃毛粮,在生产队领粮吃了。住在农村,也是这个原因。
回到农村,也不能完全解除困境,每年到领粮的时候,母亲都唉声叹气的发愁。有时候,别人家的粮食已经分完了,江源家的粮食还不分,即使分了,也是掺着雪的半瘪不成的粮食。原因就是交不齐吃粮钱。有时,生产队社员打谷子,扬场的时,故意把下半头不成的瘪粮食单收起来,分给了江源家。推碾子的时候,出来的小米,都是半粒。
江源一直想不通,父亲是副县长,哪个村的书记、村长、队长不在父亲的领导下,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江源常跟两个哥哥讨论,大哥不出声,只是告诉江源不要管,这是大人的事情。二哥跟江源一个观点,总是气的呼呼的,发誓要报复生产队的社员。
农村很多孩子都喜欢去生产队玩耍,下工的时候,帮大人们卸车,饮马。江源不喜欢生产队,从不去生产队玩,所以,到后来也不会套车,连毛驴和骡子都分不清楚。
大哥也是十四岁那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辍学到生产队干活挣吃粮去了。大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江源那么野蛮和霸气,人也特别文静,属于儒雅的性格,以至于后来怕了嫂子。
大哥刚辍学的时候,老师多次到家里来找,要大哥回去上学,大哥都微笑着回绝了。但到了晚上,江源总能听见,大哥在被窝里轻轻抽泣。
大哥是个很优秀的男人,勤劳善良,聪明好学,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懂得不少,除了性格软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
大哥不想辍学,每天晚上干活收工都会抱着书看,也经常写笔记,坚持学习,在村里口碑非常好。后来供销社到村里招工,大家都一致推荐大哥。当时大哥正在山上割大豆,有人去叫他,大哥拿着镰刀直接去了村部。供销社主任简单面试一下,给大哥一张招工登记表,让大哥回去找人填上。大哥说不用,拿出钢笔就填写,清秀的钢笔字,让供销社主任特别喜爱,当场就决定录用。后来,这个供销社主任才知道大哥是父亲的儿子。
刚参加工作,大哥被分配到福兴村分销店做售货员。福兴村离家十多里路,每天早七点上班,大哥五点就从家里出发。晚六点下班,到家天已经黑透了,非常辛苦。刚开始上班,往返路上,完全是步行,没有自行车。冬天,特别寒冷,上下班的路上,大哥耳朵都冻了,肿的鼓鼓的。
在分销店工作一年多,便通过考试到县五七干校学习,大哥学习的是会计,学习结束,回到供销总社做了会计,后来,又做了领导,供销总社的主任。
大哥在村分销店做售货员时,遇到一件事。当时有个农民,因为要多买点白糖,与大哥吵了起来。因为当时的白糖属于紧俏商品,一般都是凭票供应,不是随便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这个农民非要多买点,大哥不同意,便吵了起来。这个农民回去听人大哥是父亲的儿子,特意找大哥道了歉。这不是因为父亲当领导,而是因为父亲的人品特别好,群众口碑不错,所以,才会这样。类似这样的事情,江源的哥哥弟弟都遇到过,以致若干年之后,他们谈论起来,还都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
二哥学习不好,不,应该是不好好学习。因为连续留级,十四岁才上小学五年级。一段时间,二哥吃完早饭,早早就上学去,中午也回来吃饭、午休,晚上放学照样按时回家。可有一天,二哥的老师突然来到家里,跟母亲说,二哥已经有好几天没上学了。原来二哥早上背着书包确实去了学校,但是他把书包放下就出去玩了,到中午放学的时候,他也回来吃饭,晚上放学他就让别的同学把书包给他拿出来,他再背着书包像模像样地放学回家。
父亲工作忙,回家的时候很少。母亲照顾家里,也没注意到二哥在逃学。当父亲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把二哥按在炕沿边上,把他的裤子扒下来,用母亲缠线的一个木板,线板子,打屁股。二哥每次都是嚎叫着求饶,承认错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但过不了几日,还是要挨木板的。
二哥也是十四岁那年,书实在读不下去了,他说一进课堂头就疼的要命,父亲说他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没办法,也去生产队干活了。但是没多久,二哥就喊着累,要父亲给他安排一份工作,父亲也心疼他,就把他送到农电所学徒去了。
江源在弟兄姐妹五个当中,是父亲最喜爱的一个。父亲也很暴力,包括唯一的一个姐姐在内,他们四个都经常挨打,但父亲从来没打过江源。
父亲跟母亲也经常吵架,有时候还动手。江源小的时候,父母吵架他害怕,就跟哥哥姐姐躲在一边哭,谁也不敢出声。逐渐大了,江源发现了吵架的原因,也敢出声劝阻了。父亲爱喝酒,而且每次下班回来都很累,想喝一点酒解解乏,但是家庭困难,母亲舍不得,认为喝酒是极大的浪费。开始的时候,父亲笑呵呵地商量,要点酒喝点,母亲就是不愿意,不给。因为父亲笑着说,所以,母亲也敢发脾气,态度不好,不让喝。但是不管母亲怎么不同意,父亲都能有办法最后喝到酒,喝着喝着,就有点醉了,醉了就开始找事儿,找事儿的原因就是母亲不让喝酒。母亲也知道,所以更不愿意,俩人就开始拌嘴,然后就逐渐升级,最后父亲会动手。母亲一般都是很容忍的,但有时候也避免不了发生一场非常激烈的家庭战争。
这个事情,在江源的心里留下阴影了,特别害怕父母吵架。
江源上中学之后,每次父母吵架,他总要出面劝阻。一次,劝阻不成,吵的非常激烈,江源就跟姐姐弟弟商量,要把父亲按住,用被子蒙上。姐姐说让江源先上,然后她和弟弟再上。江源信以为真,悄悄扯起被子,猛得一下蒙住父亲。父亲在被子里骂着,姐姐和弟弟吓跑了,谁也不上来。只剩下江源捂着被子,他也不敢撒开,知道撒开肯定要挨揍。但是,又快捂不住了,父亲在被子里挣扎得很猛烈。
最后,江源也捂不住了,父亲也憋不住了,父亲用力一拱,气喘吁吁钻出来,看着江源,笑了,回头把姐姐和弟弟骂了一通,说他们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定是叛徒汉奸。
后来,在江源多次劝说下,母亲同意在父亲开支的时候,拿五元钱买酒。父亲下班,不用他说要喝酒,母亲就主动给他烫三两酒,父亲也很高兴,不再喝醉,吵架声就越来越少了。
江源聪明,也很勤奋,在很多方面,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父亲喜爱干净利索,江源早上起来和晚上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子扫干净,连一个草棍都没有,然后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父亲骑的一辆破自行车,经常坏,不是链条折了就是车轴磨秃了。为了省钱,父亲总是自己修理,每次修完,地上掉下的车珠子,车辐条,就连车辐条的小帽子江源都捡起来,擦干净,一样一样放在父亲的小工具箱里,以备下次修车使用。父亲修车的工具,江源也帮助摆放得整整齐齐,父亲用起来,得心应手。江源做事有顺序,干净利落,父亲特别喜欢,为此,姐姐和弟弟没少嘲讽江源会溜须,干面子活。
记得刚上中学时,一次吃过晚饭,父亲手拿一根板尺,坐在炕上,让江源跟姐姐、弟弟过来说:“我出题考你们一次,如果答不上,我一人打你们三个手板。”
江源抢先说:“你考吧,我要答不上,你打我十个也行。”
看江源这个态度,姐姐和弟弟都不拿好眼神瞪他,父亲也不太高兴了,说:
“你也别骄傲,我还没考呢,你要答不上,我真打你十个手板。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许哭。”
“考吧,答不上,就该打,我不会哭的!”
“爸,他答不上你打他十个,是他自己说的。我答不上你可不能打我十个,还是三个吧,因为我没说啊。”老弟心里没底,吓得赶紧说。
父亲笑了一下说:“看把你吓的熊样,你们平时要努力学习了,我还能打你们吗?准备好,我先考你。你给我背一遍《春夜喜雨》这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老弟吭吭哧哧地总算是背下来了。
“好!你背下来了,我就不打你了,你再给我说说这首诗的大意,简单点就行。”
老弟使劲地想着,结结巴巴地说:“好雨,就是好的雨。好的雨,应该,应该是挑选时候下,在春天,春天,春天下雨。下雨的时候,也刮风。不是,我说错了,是雨和风一起下,随着……”
父亲打断老弟说:“行了,你磕磕巴巴的,你把这首诗的意思再看一遍,真正理解了,我再考你。”
父亲说完,老弟赶紧到一边看去了。
父亲看看姐姐说:“你跟江源一起考,你俩是同年级,答不上,我可打你手板。”
姐姐没出声,还没等考,眼圈就红了。
父亲:“诸葛亮临终时,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信,就是《诫子书》,你们学过,给我背一遍吧。”
江源张口就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姐姐也跟着背,声音不大。父亲看着姐姐说:“你背的不熟,我听出来了,这种名篇,得熟记在心里,你们再给我说说它的意思。”
江源刚要说,父亲一摆手:“你先别说,让你姐姐先说。”
姐姐低着头寻思着说:“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教育他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懒惰。”
父亲听她说完,很不满意:“就这两句吗?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是古代家训中修身立志的名篇,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都在其中,就整出这两句?江源,你具体说说这篇家训的含义。”
“好!《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其中,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都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和险躁。”
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好,你说得好,那你对照自己的学习,说一说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江源看着父亲很认真地说;“爸,我懂,你曾经说我勇猛有余,儒雅不足。我也深思过,我确实很浮躁,对于知识学的一知半解,就像你常说的,小聪明,不求甚解。”
父亲接着说:“你还是一知半解,你要认真学学这篇文章,我虽然没有诸葛亮的才学,但是我也能看出来你的问题,要想成大器,必须静心,宁静才能致远,这个道理你懂吗?”
“嗯,我懂,爸爸,但是你要让我慢慢来啊,一下子改不掉我浮躁的脾气,多不容名义啊。其实我知道我自己的错,比如打架,我也知道不好,不该打架,但是火气一上来,就忍不住,想动手,感觉说什么都不如动手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请你相信我,爸,我一定会改!”
“爸,他就嘴好,说的可好了,完事该打架还打架,一点都不听话。你知道吗?在我们学校,最能打架的就是他,可不像话了!”姐姐在一边说。
“行了,这事儿我知道,不用你说,你去学习吧,我跟他说说,必须得改!”
姐姐走了,父亲看着江源说:“我知道你看了不少书,你了解佛家的禅道吗?”
“这我不知道,我没看过佛书,不了解。”
“禅的意思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过禅坐训练,将意念集中在一处,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质沉淀下来,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禅的境界你须得好好领会,我不是让你修禅,是让你懂一点禅的道理,你一会儿好好看看词典中关于禅的解释。”
江源点头听着说:“嗯!”
“你要明白,我当年没办法才读了两年半的书,没有你大伯,我一天书都读不上,后来上不了学了,那我也没放弃读书。你们现在读书的条件多好,一定要用心读书,不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是读书,要用心,你懂吗?你知道你大哥不上学了,我有多心痛吗?我原指望他能在读书上有点作为呢,可惜了啊,因为咱们家生活困难,你大哥辍学了;你二哥你知道,不爱学习谁也没办法;你姐姐跟你弟弟也是一样,虽然看着忙忙乎乎的天天上学,但是没啥希望,能读完高中就不错了;爸的希望可都在你身上,你知道吗?”
“爸,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给你考个好大学!”
“你这话说的又不对了,不是给我考个好大学,是给你自己,爸爸不想跟你沾什么光,就想让你成为一个有学问、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你懂吗?”
“嗯,我懂。”
“你很聪明,但是你的问题也不少,你现在就像一棵小树,得不断修剪才能成才,不然,你就是一根烧火棍。你要好好检讨自己,看看自己都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然后写给我,我要看。你要知道,你的问题很严重,我就不明说了。”
“行,爸,我一会就写。”
“不着急,你慢慢写,我下次回来,你交给我就行。”
父亲对江源的偏爱,江源是能感觉到的,这也是他学习不断上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每次得到父亲的表扬,江源都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让父亲高兴。
在中国的文化中,父亲一直都是决策者的角色。现在虽然,这种观点在改变,但是作为父亲,你依旧是你孩子的指向标,你要利用你的知识财富,为自己的孩子指出光明,不要让孩子迷茫的时候,缺乏指导。
对于孩子来说,心中有一个父亲,一直以榜样的形式存在自己心底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一定要言传身教,要学会关心,不能大手一挥,做个甩手掌柜,要在大事上,孩子的难题上,在其背后撑腰!
在孩子心里要有威严,并不是让孩子感觉你高高在上。在和孩子相处中,要学会融入孩子的时间,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块儿玩耍,你会发现,你会非常的快乐!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必备技能。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一定不能少,沟通可以让你孩子都学会关心彼此,在你了解孩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孩子了解你,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作为父亲,可以为孩子挡风遮雨,但是,你真正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以自己的能力去独当一面,教孩子强大起来,只有孩子强大起来,才能减轻你肩上的重量,所以,一定要教学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习惯于求助于你!
江源的父亲应该算是一位优秀的父亲,特别是在培养教育孩子上,表现得非常充分。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一有时间,就会关注一下孩子们的学习,了解一下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在人生的大道理上,给孩子作以指导。这是江源成长路上基石,为他今后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兰父亲走了之后,江源跟刘学、胡运生几个同学继续向前走着。边走边聊着,但是江源的心里很不舒服,感觉杨兰的父亲不可理喻,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心说,难怪杨兰现在对自己有时横蛮不讲理呢,原来随他父亲了。
杨兰爸爸气呼呼地回到家里,一进屋就问杨兰,江源最近打架没有。杨兰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说没有,还说江源最近考了满分,大家都很羡慕,也很佩服,很多同学都在研究他的学习方法,争着抢着要去他家一起学习呢。
杨兰爸爸最后甩了一句“咱不去,请都不去!”便走了出去。
杨兰妈妈和杨兰都糊涂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但可以肯定这件事情一定与江源有关。所以,杨兰妈妈试探着提到了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