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微服私访结束,回到北夏宫廷,南郑来了使臣要觐见我。
拓跋欢不许我们单独相见,南郑使臣只好欲言又止,献上家书一封。我展信来看,十分震动。拓跋欢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忙问:“怎么了?”
我将书信压在心口,百感交集地笑:“我娘来信说,她很想念我。”
拓跋欢松口气,转身离去处理政事。我却捏着信枯坐半夜。
在信中,南郑皇帝提醒我必须完成使命,否则,王府里的亲人全要因我降罪。临行时,南郑皇帝的告诫犹在耳边:“你要记住你从不是什么尊贵的公主,你的命是安王捡来的,你前半生的荣华富贵是朕允诺的,你该以身、以血、以他北夏皇帝的头颅相报!”
我尚年幼的时候,因战乱与亲人流离失所,那时我常跟在一群混混身后,一个街巷一个街巷的乞讨。有一日,街道上驶过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车内传来一阵阵香气。
太饿了,我当时冲着本能,跌跌撞撞地追着香气跑。
后来,马车停下,我闻着香冲上去,一口咬在那袋上。
“哎,哎,吐出来,别乱咬!”
有神仙从天而降:“怎么回事?”
“王爷,这有个小丫头,咬着香料不松口。”王府公公指着我,无奈地笑。
第一次见到爹爹,竟然出了这样大的丑,我后来每每想起,都十分惭颜。后来安王怜惜,带我回王府,收为义女。虽是义女,但在吃穿用度上,我和妹妹从没分个高下,甚至连我闯荡江湖的心愿,安王也私心放纵——和亲生的没有两样。
现在,南郑皇帝明目张胆拿我的亲人要挟,我既觉不安,又十分不解:安王是他堂弟,赫赫功臣,如他要株连亲眷,百姓怎肯服众?
夜晚,拓跋欢在我寝殿外踱步。脚步哒哒落在阶砖上,彷佛也敲在我的心头。我听得心烦意乱,索性推门而出,质问他:“你来了,怎么不进来?”
拓跋欢提起酒,回头,难得局促,说道:“殿内没点灯,不知你是否睡下了。既然醒着,陪我喝一壶。”
我径直坐在阶上,望着明月,一把拿过酒灌下。
拓跋欢犹豫着,问道:“师姐,你不快活?”
今日见到南郑使臣时,我没热泪盈眶;展信看时,我的笑容毫不生动。这时候听见他只言片语的安慰,却硬生生呛出两滴泪来。我借着喝酒,偏脸偷偷擦了,说道:“师弟你懂什么?家里来信,我简直太快活了。”
拓跋欢拿酒,与我对饮,说道:“真的吗?可你在哭。”
“这是喜极而泣。”
“师姐,其实你很想家人吧?远嫁而来,叫你太受委屈了。”
我闻言浑身一震,呜咽一声,埋头膝间。
拓跋欢看着我,想再多说什么,然而却只有长久地叹气。
我们两人坐于阶前,各自沉默饮酒。
醉意上头,我眼前渐渐模糊起来,我想说,今夜就到此为止吧,师弟多谢你开解。还没开腔,肩膀蓦地一重。我低头,拓跋欢酒气沉沉,在我肩上睡得正酣。
这是好机会啊,李鹊安。
我混沌的大脑提醒我提剑杀人,但右手先于意识,已轻轻抚摸上他的脸颊。他在睡梦中毫不防备,缱绻蹭我掌心。
这是第一个怜惜我远嫁委屈的男人,我喃喃。
爹爹死了,所以没能讲出口。而师父,再见面摇身一变,变成了全然陌生的另一个人,对我的委屈只字没提过。
只有他,误打误撞说中我的心事。
至少今夜,不想就这样杀了他。
南郑使臣临走前,再次提出要见我。我内心煎熬,一味不理会。拓跋欢见状也干脆,直接命侍卫好言好语地撵他出去。
听说南郑使臣气急败坏,在宫门前大骂。很快,他骂我的话传遍了整个京都。饶是拓跋欢当机立断将他下狱问罪,谣言也已经传遍天下:安王李代桃僵,狸猫换太子,现在的和亲公主只是他捡来的孤乞,没有一丝南郑皇室的血脉。
我不禁赞叹,原来是这样的威胁。
一夕之间,我从高位狠狠跌下,声名狼藉。但我只对爹爹感到歉疚,他死了,还连累他受这样的诬蔑,我真不孝。
因皇后是假货,北夏皇宫为此大乱一通。深居佛庙,一向不理世事的北夏太后出面,要将我以极刑处死,并迁怒南郑。拓跋欢执意不许,母子两人争执不下。
最后,闭关府上的燕王亲自出来调停。
彼时,我被幽禁在深宫,燕王没敢走进来,只在窗边轻声问:“鹊安,你想留在这里,还是隐居武林?”
“你们不打算杀我一洗耻辱?”我困惑问。
“我从没想过要杀你。”
我抬头看他,分明是熟悉的眉眼,但已恍若隔世。我自言自语地说:“有一段日子,我很畏惧天光,生怕醒来就听见你的噩耗,可只要听闻江湖上哪处兴起了腥风血雨,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就想看看是不是你。为此,我偷过停尸房无人认领的腐尸,也翻过乱葬岗那些面目全非的残躯,我一具一具辨认他们的眉眼,不是,他们都不是你。师父,我一面庆幸,一面痛恨你,为什么,为什么你连死都不让我知情?”
燕王神色大恸。
死亡的麻木渐渐磨灭了我对他的痛恨,也许,也早就磨平了曾经我对他那样炽热的爱意。我说:“你不该活过来的。”
而且,别假意怜惜我。
携归武林的愿望,倘若早一点实现,不至于是现在这景象。一切已经太迟。
最终,北夏太后降下懿旨,要皇帝废后另立。不过,因拓跋欢苦苦求情,对我勉强网开一面,只终身幽禁我在冷宫。
身如浮萍,两边都容不下我,我倒是自若,在冷宫时常拿一对筷子自顾自练剑。因为安王府上下皆成代罪之身,我不能疏忽武艺,坐以待毙。
而拓跋欢常常来看我,他反复强调,说道:“不管怎样,你是我的妻。”
我不甚理解:“师弟,谢你怜惜。但你的皇后将另有他人。”
“师姐,我早知道你来历。”他为难地说。
微服私访结束,回到北夏宫廷,南郑来了使臣要觐见我。
拓跋欢不许我们单独相见,南郑使臣只好欲言又止,献上家书一封。我展信来看,十分震动。拓跋欢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忙问:“怎么了?”
我将书信压在心口,百感交集地笑:“我娘来信说,她很想念我。”
拓跋欢松口气,转身离去处理政事。我却捏着信枯坐半夜。
在信中,南郑皇帝提醒我必须完成使命,否则,王府里的亲人全要因我降罪。临行时,南郑皇帝的告诫犹在耳边:“你要记住你从不是什么尊贵的公主,你的命是安王捡来的,你前半生的荣华富贵是朕允诺的,你该以身、以血、以他北夏皇帝的头颅相报!”
我尚年幼的时候,因战乱与亲人流离失所,那时我常跟在一群混混身后,一个街巷一个街巷的乞讨。有一日,街道上驶过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车内传来一阵阵香气。
太饿了,我当时冲着本能,跌跌撞撞地追着香气跑。
后来,马车停下,我闻着香冲上去,一口咬在那袋上。
“哎,哎,吐出来,别乱咬!”
有神仙从天而降:“怎么回事?”
“王爷,这有个小丫头,咬着香料不松口。”王府公公指着我,无奈地笑。
第一次见到爹爹,竟然出了这样大的丑,我后来每每想起,都十分惭颜。后来安王怜惜,带我回王府,收为义女。虽是义女,但在吃穿用度上,我和妹妹从没分个高下,甚至连我闯荡江湖的心愿,安王也私心放纵——和亲生的没有两样。
现在,南郑皇帝明目张胆拿我的亲人要挟,我既觉不安,又十分不解:安王是他堂弟,赫赫功臣,如他要株连亲眷,百姓怎肯服众?
夜晚,拓跋欢在我寝殿外踱步。脚步哒哒落在阶砖上,彷佛也敲在我的心头。我听得心烦意乱,索性推门而出,质问他:“你来了,怎么不进来?”
拓跋欢提起酒,回头,难得局促,说道:“殿内没点灯,不知你是否睡下了。既然醒着,陪我喝一壶。”
我径直坐在阶上,望着明月,一把拿过酒灌下。
拓跋欢犹豫着,问道:“师姐,你不快活?”
今日见到南郑使臣时,我没热泪盈眶;展信看时,我的笑容毫不生动。这时候听见他只言片语的安慰,却硬生生呛出两滴泪来。我借着喝酒,偏脸偷偷擦了,说道:“师弟你懂什么?家里来信,我简直太快活了。”
拓跋欢拿酒,与我对饮,说道:“真的吗?可你在哭。”
“这是喜极而泣。”
“师姐,其实你很想家人吧?远嫁而来,叫你太受委屈了。”
我闻言浑身一震,呜咽一声,埋头膝间。
拓跋欢看着我,想再多说什么,然而却只有长久地叹气。
我们两人坐于阶前,各自沉默饮酒。
醉意上头,我眼前渐渐模糊起来,我想说,今夜就到此为止吧,师弟多谢你开解。还没开腔,肩膀蓦地一重。我低头,拓跋欢酒气沉沉,在我肩上睡得正酣。
这是好机会啊,李鹊安。
我混沌的大脑提醒我提剑杀人,但右手先于意识,已轻轻抚摸上他的脸颊。他在睡梦中毫不防备,缱绻蹭我掌心。
这是第一个怜惜我远嫁委屈的男人,我喃喃。
爹爹死了,所以没能讲出口。而师父,再见面摇身一变,变成了全然陌生的另一个人,对我的委屈只字没提过。
只有他,误打误撞说中我的心事。
至少今夜,不想就这样杀了他。
南郑使臣临走前,再次提出要见我。我内心煎熬,一味不理会。拓跋欢见状也干脆,直接命侍卫好言好语地撵他出去。
听说南郑使臣气急败坏,在宫门前大骂。很快,他骂我的话传遍了整个京都。饶是拓跋欢当机立断将他下狱问罪,谣言也已经传遍天下:安王李代桃僵,狸猫换太子,现在的和亲公主只是他捡来的孤乞,没有一丝南郑皇室的血脉。
我不禁赞叹,原来是这样的威胁。
一夕之间,我从高位狠狠跌下,声名狼藉。但我只对爹爹感到歉疚,他死了,还连累他受这样的诬蔑,我真不孝。
因皇后是假货,北夏皇宫为此大乱一通。深居佛庙,一向不理世事的北夏太后出面,要将我以极刑处死,并迁怒南郑。拓跋欢执意不许,母子两人争执不下。
最后,闭关府上的燕王亲自出来调停。
彼时,我被幽禁在深宫,燕王没敢走进来,只在窗边轻声问:“鹊安,你想留在这里,还是隐居武林?”
“你们不打算杀我一洗耻辱?”我困惑问。
“我从没想过要杀你。”
我抬头看他,分明是熟悉的眉眼,但已恍若隔世。我自言自语地说:“有一段日子,我很畏惧天光,生怕醒来就听见你的噩耗,可只要听闻江湖上哪处兴起了腥风血雨,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就想看看是不是你。为此,我偷过停尸房无人认领的腐尸,也翻过乱葬岗那些面目全非的残躯,我一具一具辨认他们的眉眼,不是,他们都不是你。师父,我一面庆幸,一面痛恨你,为什么,为什么你连死都不让我知情?”
燕王神色大恸。
死亡的麻木渐渐磨灭了我对他的痛恨,也许,也早就磨平了曾经我对他那样炽热的爱意。我说:“你不该活过来的。”
而且,别假意怜惜我。
携归武林的愿望,倘若早一点实现,不至于是现在这景象。一切已经太迟。
最终,北夏太后降下懿旨,要皇帝废后另立。不过,因拓跋欢苦苦求情,对我勉强网开一面,只终身幽禁我在冷宫。
身如浮萍,两边都容不下我,我倒是自若,在冷宫时常拿一对筷子自顾自练剑。因为安王府上下皆成代罪之身,我不能疏忽武艺,坐以待毙。
而拓跋欢常常来看我,他反复强调,说道:“不管怎样,你是我的妻。”
我不甚理解:“师弟,谢你怜惜。但你的皇后将另有他人。”
“师姐,我早知道你来历。”他为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