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龙镇到长安,成东西走向,期间三百余里,山峰林立,倦鸟栖林,平原广袤。乌水,新河交织向东流,若有人细心考证,一条支流向的是百年前被血水浸染的马嵬坡,另一条则是当今人人心中的圣地,长安。
乌龙镇的人都说此地的风水对王者很不利。二十年前,前丞相林维顺曾在京畿狩猎,忽听一声尖利鸟叫声,身下红毛额白的汗血宝马狂奔数十里,身后的兵将快马加鞭前去追,身上的盔甲摩擦出的声音惊了数百只藏在林中的乌鸦,一抬头便可看见乌泱泱的翅膀遮蔽了青天白日,泛着绿光的森林逐渐黯淡,迷失方向的兵将们心慌不停,勒着马摇摆不定,据说,当时森林里那些绿光忽然又再次显现,慢慢又变成白光,好像无数乌鸦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丞相早已不见人影,恰好此时,风尘大起,枯枝烂叶直往他们嘴巴、眼睛、鼻子乱窜,林子里传来惊悚的尖叫声,直穿数十里,到清心殿。
几日后,清心殿的娘娘的诞下了一个皇子。
那些铁骑一踏过森林后就再也消失不见,好似人间蒸发般,直到数十年后在森林二百余里之外的乌龙镇发现了那些汗血宝马的身影,只剩下锈迹斑斑的盔甲散落在不同的角落。
另一件则是大约一百年前,辽蛰伏已久,欲入主中原,统一天下,于是趁机在乾朝内乱时,集二十余万的兵马在渭水处,雄赳赳气昂昂,阵仗相当大,经历了草肥美而旺盛的春季,他们的宝马早已觉醒,而非嗷嗷待宰的小羊羔,乱世之际出英雄,此时带兵杀出团团围剿,与辽兵正面抗战的是尚光亚将军,现如今为乾朝的骠骑大将军。
哪知螳螂捕蝉,西夏却在后,它本是不掺和辽和大乾的事,貌似做个双方的和事佬,却在关键时刻,尚将军正带领身后骑兵冲入敌营时,被西夏袭击大本营,打个了措手不及。
时局渐趋微妙,各方势力都在暗处细细观察,西夏这断后路的行为实在想不通。尚将军年轻气盛,欲带兵取西夏将领项上人头,有些心思活络的部下劝住了他。
恰在此时,密报传来,命尚将军回京复命。
西夏也就偷了大乾的胜利果实,丢了西北一隅,乌龙镇恰好在渭水不远处,不过近些年,西夏的态度有些松动,尤其是贸易之路开通后,四面八方的人纷纷然涌入此地,乌龙镇来来往往的多了很多生面孔,大多是来往经商的,此时乌龙镇可谓是鱼龙混杂。
可奈乌龙镇的人身上着的还是汉装,吃食衣装仍是从前的样子,与西夏人迥然不同,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只俟哪天有个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人能不教胡马渡阴山。
因此,这片土地也是文人们挥泪思念的土地,他们对这片热忱的土地是如此的热爱,在遥望远方庙堂的同时,长安也在遥望着他们。
故事发生在昭华十年这一年,准确来说是早有酝酿,就像那温水煮久了会冒出热气一般。
宫里的长烟徐徐地飘着,暖日已经撒下来了,整个清心殿为明黄的颜色,一片安宁祥和,赵太后闭着眼睛闻着这袅袅的香,呈现为一种放松的状态,身旁的婢女小荷低着头尽心尽力地按摩着赵太后的背,头上的珠钗也跟随着那节奏随意摇摆着。
赵太后如今四十余岁,脸上虽有细细的皱纹,但是毕竟早年也是绝顶的美人,风韵犹存,浑身透着雍容华贵的气质。
“太后娘娘,这皇上今儿个又会来请安了。”小荷说。
“怎么着,你已经听到声音了?”
“宫里人人都知道,皇上啊,每天都来看望您,今天也错不了的。”
赵太后没有说话,嘴角微微上扬,见状,小荷便也笑了。
下一秒,太监尖利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安宁,“皇上驾到!”
明晃晃的那金黄色便先落入眼眶,和冬日里的暖阳一样耀眼,萧丛大踏步进了清心殿,脚下生风,也是走得极快。
这位皇帝如今是弱冠之年,年轻气盛,是初升的太阳,身材修长,皮肤白净,生着一双桃花眼,看谁都带着一份柔情。
“孩儿给母后请安。”萧丛跪了下来。
“说了多少遍了,见了母后不用行礼。”赵太后上前扶他起身。
“尽孝理应如此。”
赵太后瞥了眼小荷,小荷便得其意,和其他几个婢女悄然退下了,太监和几个奴才也识趣退下了,如今这清心殿有他们母子俩人。
“今日是何人惹你生气了,这么激动?”赵太后问。
“是孩儿失礼了。”萧丛说,他低着头,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帝王不该如此鲁莽,一个帝王,应当是万事运于手掌中,稳重冷静的一个人,不应该也不能将内心所想与情绪流露于表面,他前会儿急匆匆地进殿已经暴露了情绪。
“说吧,朝堂上究竟发生了何事?”
“无事,母后好生养病,朝堂上的事孩儿会处理得当。”
赵太后微笑,没有多问。
“前些日子芙蓉说想见见你,你却将人拒之门外。”
薛芙蓉是太后是侄女,面容娇小可爱,为人活泼好动,与皇上是青梅竹马。
“我一会就下旨让她入宫。”萧丛深知母亲的意思。
“你此刻说不定在心里如何怪罪你母后呢,你也真是长大了,从前是凡事脱口而出,如今是埋在心底了。”
“孩儿怎会怪罪于母后。”
赵太后看着他笑了,喝了一口小荷熬的汤,“我也累了,你这就回去吧。”
萧丛也就退下了。
见萧丛渐渐远去,直至不见踪影,赵太后摸着手中的汤,那汤还冒着热气,缓缓冒出的热气让她看不真切前方,好像那个背影又还在眼前没有走远般。
这真是孩子大了,心也看不清楚了。赵太后感叹。
“小荷。”
小荷上前来太后耳际传话:“太后娘娘,王相想与娘娘会面。”
萧丛和一众奴婢在宫中走着,大道宽敞,尽头是一片红墙,一阵梅花香悠悠扬扬地飘进鼻尖。
身旁的沈德利老太监,眼睛悄悄地瞧着前方的这位老祖宗。虽然他已经侍奉了两代皇帝,但是仍然看不清如今这位皇帝究竟是在想什么,有时他表现出来的情绪很真实很鲜活,但是他侍奉多年的经验告诉他,那不是真的,他不敢相信。就像他刚刚所说我不愿乘銮舆,想走一走,这句话他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远方的太阳刚好升到枝头,虽然整个皇宫都已经是被暖阳抱在怀里了,但是还是渗透着阵阵寒气。萧丛想。
一支冬梅从墙头探出头来,他忽地一笑,转身对王德利说:“看到这株梅花,王公公,你会想到什么?”
王公公斟酌着,“这处是丽妃娘娘的雪寒宫,丽妃娘娘独爱梅花,每年都种几株梅花,如今这梅花开了,丽妃娘娘可谓是开怀了。”
萧丛微笑,“朕以为你会说红杏出墙。”
王公公讪笑。
丽妃娘娘在这宫中是不一般的存在,她在自己的宫中种满了梅花,每到冬春季节,宫里都弥漫着清冷的梅花香气,慢慢地这香气就渗入这寒气充斥了整个后宫,她爱梅爱到痴迷,为此还特地摒弃了原来的宫殿的名字,将其改名为雪寒宫,颇有另一番味道。
有人曾问过她为什么如此爱梅,她淡淡道:“古有林逋梅妻鹤子,我虽无鹤,但总有几株梅,聊表我的隐逸之心。”
这番话可谓在宫中传遍了,传到萧丛耳朵里,他并未恼怒,而是置之一笑。
王德利此时识趣地问:“皇上,今日宿进哪位娘娘的宫中?”
“丽妃娘娘宫里,我这便也好好赏一赏这梅花。”
“嗻。”
夜间,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拍打着窗外的石板。
萧丛与丽妃一番云雨后,静静听着窗外的雨声,丽妃躺在萧丛怀中。
她身上时不时散发的清冷梅香让他着迷,头也昏昏沉沉,那香像是浸入了他的骨髓,侵蚀了他的魂魄,窗外的那一树树梅花像是不同面孔的女人,她们都哭得梨花带雨,嘴里叨叨着什么,慢慢地向他逼近,白得近乎能看见血管的手碰着他的衣角,这时候她们走进了才听清她们嘴里说的什么,她们在寻魂,她们说她们的魂丢了。
她们都爬到了他的龙床上来,那一双双黑白透明的眼睛盯着她,眼里却是乞求,她们说,你能帮我把魂给找回来吗,我的魂不见了。
他说,他找了,但是没有找到。
她们说不可能,就在这里,我的魂就在这皇宫里头。
他说,你们别找了,怎么找都不会找到。
她们说圣上你为何如此狠心,我们是圣上的乳母,也有哺育之功,为何不让我们这些老奴们入土为安?
他瞬间惊醒了。
眉头紧皱,下了床,窗外确是在下雨,额上沁了薄薄细汗,他看着丽妃那在月光下像个白玉盘般的脸,光滑无一点瑕疵。
你有梅花解愁,可我借什么解愁呢?他想。
他踏步走向窗前看着那姣洁的月光,从窗外飘进的些许寒气和他撞了个满怀,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
如今的长安早已是伤痕累累了,失去了西部这一左膀右臂,加之辽与金的迅速崛起,大乾已经是个只会张牙舞爪的小猫了,那些文人口中吟咏的长安不过是幻想中的,此前盛景早已不复存在。
此刻他手中的可谓是百年以来的重任,在他登上皇位那天起,他就知道,他已经肩负起了整个王朝的责任。
“陛下?”忽地有人唤了他。
他转过身,见丽妃正怔怔地看着他。
“你听,这外面下雨了,你这一树树梅花怕是都凋零了。”
“不怕它凋零,只怕它碾落成泥,无人珍惜。”丽妃说着暗了神情。
萧丛读懂了这话中之意,他看见了那双眸垂下的泪珠,“还真是委屈你了,把你锁在这宫中这么多年,待到明年或后几年我寻个机会把你送出宫,现在还不是时候。”
“臣妾谢圣上恩典。”丽妃起身行了个礼。
“现在是后半夜了,你好好歇息吧。”
萧丛离开了。
丽妃看着他的背影半晌,直到他消失在她的眼眶里,目光又落入那窗外的小雨,小雨细风拍打着那一树树的梅花,每一多梅花上都沾染上了雨滴,颇像一幅美人落泪图。
五年前,她初入宫中,手植了第一棵梅花,五年后,今已亭亭如盖矣,可她依然是梅花的看客。
卧龙宫中。
萧丛背手直立,周围只有微弱的烛光,萧丛的脸或明或暗,看不清楚神情。在他背后的是当今的侍卫长顾林,在萧丛身边已多年。
“今日鲍相与太后娘娘会面了,针对朝堂上的四大学士他们已经想好了对策。”
萧丛冷笑一声,“朝廷上如今尽是主和派,有些骨气的主战派只有四大学士,看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苟且偷生的日子。”
“还有一件事,与西夏边界处的西黎又发生动乱了,西夏人大肆屠杀汉人,现如今已有上百人丧命...”
萧丛猛地转身,眼里尽是狠戾,稍稍平静了一会,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半个月前。”顾林低头。
“半个月前的事了,好啊,那些个蠹虫,吃着皇粮,捧着俸禄,贪得无厌,却毫无所为,朕居然连一本折子都没见到。”
“皇上,现如今西黎正是鲍知州在治理。”
鲍知州,鲍远山,正是当今鲍丞相的远方侄子。
皇上沉吟片刻后道:“此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来。”
“许将军那边可有消息?”
“回皇上,未曾有。”
“知道了。”
如今的大乾,对于他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西夏、金、辽的虎视眈眈。加之他七岁登基,太后前几年才未垂帘听政,如今太后与丞相相勾结,那些一个个穿朝服的官员都以他们当风向标,稍微有些不同声音的人也前前后后撵出长安了,那些个言官,一个个都忌惮他们,又胆小怕事,竟一本折子都没上奏。
大权旁落,人才匮乏,挑不起大梁,叫他如何重振王朝。
萧丛看着那或明或暗的烛光,心想,这大乾究竟何去何从。
“召四大学士进宫。”
“嗻。”
乌龙镇的人都说此地的风水对王者很不利。二十年前,前丞相林维顺曾在京畿狩猎,忽听一声尖利鸟叫声,身下红毛额白的汗血宝马狂奔数十里,身后的兵将快马加鞭前去追,身上的盔甲摩擦出的声音惊了数百只藏在林中的乌鸦,一抬头便可看见乌泱泱的翅膀遮蔽了青天白日,泛着绿光的森林逐渐黯淡,迷失方向的兵将们心慌不停,勒着马摇摆不定,据说,当时森林里那些绿光忽然又再次显现,慢慢又变成白光,好像无数乌鸦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丞相早已不见人影,恰好此时,风尘大起,枯枝烂叶直往他们嘴巴、眼睛、鼻子乱窜,林子里传来惊悚的尖叫声,直穿数十里,到清心殿。
几日后,清心殿的娘娘的诞下了一个皇子。
那些铁骑一踏过森林后就再也消失不见,好似人间蒸发般,直到数十年后在森林二百余里之外的乌龙镇发现了那些汗血宝马的身影,只剩下锈迹斑斑的盔甲散落在不同的角落。
另一件则是大约一百年前,辽蛰伏已久,欲入主中原,统一天下,于是趁机在乾朝内乱时,集二十余万的兵马在渭水处,雄赳赳气昂昂,阵仗相当大,经历了草肥美而旺盛的春季,他们的宝马早已觉醒,而非嗷嗷待宰的小羊羔,乱世之际出英雄,此时带兵杀出团团围剿,与辽兵正面抗战的是尚光亚将军,现如今为乾朝的骠骑大将军。
哪知螳螂捕蝉,西夏却在后,它本是不掺和辽和大乾的事,貌似做个双方的和事佬,却在关键时刻,尚将军正带领身后骑兵冲入敌营时,被西夏袭击大本营,打个了措手不及。
时局渐趋微妙,各方势力都在暗处细细观察,西夏这断后路的行为实在想不通。尚将军年轻气盛,欲带兵取西夏将领项上人头,有些心思活络的部下劝住了他。
恰在此时,密报传来,命尚将军回京复命。
西夏也就偷了大乾的胜利果实,丢了西北一隅,乌龙镇恰好在渭水不远处,不过近些年,西夏的态度有些松动,尤其是贸易之路开通后,四面八方的人纷纷然涌入此地,乌龙镇来来往往的多了很多生面孔,大多是来往经商的,此时乌龙镇可谓是鱼龙混杂。
可奈乌龙镇的人身上着的还是汉装,吃食衣装仍是从前的样子,与西夏人迥然不同,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只俟哪天有个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人能不教胡马渡阴山。
因此,这片土地也是文人们挥泪思念的土地,他们对这片热忱的土地是如此的热爱,在遥望远方庙堂的同时,长安也在遥望着他们。
故事发生在昭华十年这一年,准确来说是早有酝酿,就像那温水煮久了会冒出热气一般。
宫里的长烟徐徐地飘着,暖日已经撒下来了,整个清心殿为明黄的颜色,一片安宁祥和,赵太后闭着眼睛闻着这袅袅的香,呈现为一种放松的状态,身旁的婢女小荷低着头尽心尽力地按摩着赵太后的背,头上的珠钗也跟随着那节奏随意摇摆着。
赵太后如今四十余岁,脸上虽有细细的皱纹,但是毕竟早年也是绝顶的美人,风韵犹存,浑身透着雍容华贵的气质。
“太后娘娘,这皇上今儿个又会来请安了。”小荷说。
“怎么着,你已经听到声音了?”
“宫里人人都知道,皇上啊,每天都来看望您,今天也错不了的。”
赵太后没有说话,嘴角微微上扬,见状,小荷便也笑了。
下一秒,太监尖利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安宁,“皇上驾到!”
明晃晃的那金黄色便先落入眼眶,和冬日里的暖阳一样耀眼,萧丛大踏步进了清心殿,脚下生风,也是走得极快。
这位皇帝如今是弱冠之年,年轻气盛,是初升的太阳,身材修长,皮肤白净,生着一双桃花眼,看谁都带着一份柔情。
“孩儿给母后请安。”萧丛跪了下来。
“说了多少遍了,见了母后不用行礼。”赵太后上前扶他起身。
“尽孝理应如此。”
赵太后瞥了眼小荷,小荷便得其意,和其他几个婢女悄然退下了,太监和几个奴才也识趣退下了,如今这清心殿有他们母子俩人。
“今日是何人惹你生气了,这么激动?”赵太后问。
“是孩儿失礼了。”萧丛说,他低着头,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帝王不该如此鲁莽,一个帝王,应当是万事运于手掌中,稳重冷静的一个人,不应该也不能将内心所想与情绪流露于表面,他前会儿急匆匆地进殿已经暴露了情绪。
“说吧,朝堂上究竟发生了何事?”
“无事,母后好生养病,朝堂上的事孩儿会处理得当。”
赵太后微笑,没有多问。
“前些日子芙蓉说想见见你,你却将人拒之门外。”
薛芙蓉是太后是侄女,面容娇小可爱,为人活泼好动,与皇上是青梅竹马。
“我一会就下旨让她入宫。”萧丛深知母亲的意思。
“你此刻说不定在心里如何怪罪你母后呢,你也真是长大了,从前是凡事脱口而出,如今是埋在心底了。”
“孩儿怎会怪罪于母后。”
赵太后看着他笑了,喝了一口小荷熬的汤,“我也累了,你这就回去吧。”
萧丛也就退下了。
见萧丛渐渐远去,直至不见踪影,赵太后摸着手中的汤,那汤还冒着热气,缓缓冒出的热气让她看不真切前方,好像那个背影又还在眼前没有走远般。
这真是孩子大了,心也看不清楚了。赵太后感叹。
“小荷。”
小荷上前来太后耳际传话:“太后娘娘,王相想与娘娘会面。”
萧丛和一众奴婢在宫中走着,大道宽敞,尽头是一片红墙,一阵梅花香悠悠扬扬地飘进鼻尖。
身旁的沈德利老太监,眼睛悄悄地瞧着前方的这位老祖宗。虽然他已经侍奉了两代皇帝,但是仍然看不清如今这位皇帝究竟是在想什么,有时他表现出来的情绪很真实很鲜活,但是他侍奉多年的经验告诉他,那不是真的,他不敢相信。就像他刚刚所说我不愿乘銮舆,想走一走,这句话他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远方的太阳刚好升到枝头,虽然整个皇宫都已经是被暖阳抱在怀里了,但是还是渗透着阵阵寒气。萧丛想。
一支冬梅从墙头探出头来,他忽地一笑,转身对王德利说:“看到这株梅花,王公公,你会想到什么?”
王公公斟酌着,“这处是丽妃娘娘的雪寒宫,丽妃娘娘独爱梅花,每年都种几株梅花,如今这梅花开了,丽妃娘娘可谓是开怀了。”
萧丛微笑,“朕以为你会说红杏出墙。”
王公公讪笑。
丽妃娘娘在这宫中是不一般的存在,她在自己的宫中种满了梅花,每到冬春季节,宫里都弥漫着清冷的梅花香气,慢慢地这香气就渗入这寒气充斥了整个后宫,她爱梅爱到痴迷,为此还特地摒弃了原来的宫殿的名字,将其改名为雪寒宫,颇有另一番味道。
有人曾问过她为什么如此爱梅,她淡淡道:“古有林逋梅妻鹤子,我虽无鹤,但总有几株梅,聊表我的隐逸之心。”
这番话可谓在宫中传遍了,传到萧丛耳朵里,他并未恼怒,而是置之一笑。
王德利此时识趣地问:“皇上,今日宿进哪位娘娘的宫中?”
“丽妃娘娘宫里,我这便也好好赏一赏这梅花。”
“嗻。”
夜间,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拍打着窗外的石板。
萧丛与丽妃一番云雨后,静静听着窗外的雨声,丽妃躺在萧丛怀中。
她身上时不时散发的清冷梅香让他着迷,头也昏昏沉沉,那香像是浸入了他的骨髓,侵蚀了他的魂魄,窗外的那一树树梅花像是不同面孔的女人,她们都哭得梨花带雨,嘴里叨叨着什么,慢慢地向他逼近,白得近乎能看见血管的手碰着他的衣角,这时候她们走进了才听清她们嘴里说的什么,她们在寻魂,她们说她们的魂丢了。
她们都爬到了他的龙床上来,那一双双黑白透明的眼睛盯着她,眼里却是乞求,她们说,你能帮我把魂给找回来吗,我的魂不见了。
他说,他找了,但是没有找到。
她们说不可能,就在这里,我的魂就在这皇宫里头。
他说,你们别找了,怎么找都不会找到。
她们说圣上你为何如此狠心,我们是圣上的乳母,也有哺育之功,为何不让我们这些老奴们入土为安?
他瞬间惊醒了。
眉头紧皱,下了床,窗外确是在下雨,额上沁了薄薄细汗,他看着丽妃那在月光下像个白玉盘般的脸,光滑无一点瑕疵。
你有梅花解愁,可我借什么解愁呢?他想。
他踏步走向窗前看着那姣洁的月光,从窗外飘进的些许寒气和他撞了个满怀,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
如今的长安早已是伤痕累累了,失去了西部这一左膀右臂,加之辽与金的迅速崛起,大乾已经是个只会张牙舞爪的小猫了,那些文人口中吟咏的长安不过是幻想中的,此前盛景早已不复存在。
此刻他手中的可谓是百年以来的重任,在他登上皇位那天起,他就知道,他已经肩负起了整个王朝的责任。
“陛下?”忽地有人唤了他。
他转过身,见丽妃正怔怔地看着他。
“你听,这外面下雨了,你这一树树梅花怕是都凋零了。”
“不怕它凋零,只怕它碾落成泥,无人珍惜。”丽妃说着暗了神情。
萧丛读懂了这话中之意,他看见了那双眸垂下的泪珠,“还真是委屈你了,把你锁在这宫中这么多年,待到明年或后几年我寻个机会把你送出宫,现在还不是时候。”
“臣妾谢圣上恩典。”丽妃起身行了个礼。
“现在是后半夜了,你好好歇息吧。”
萧丛离开了。
丽妃看着他的背影半晌,直到他消失在她的眼眶里,目光又落入那窗外的小雨,小雨细风拍打着那一树树的梅花,每一多梅花上都沾染上了雨滴,颇像一幅美人落泪图。
五年前,她初入宫中,手植了第一棵梅花,五年后,今已亭亭如盖矣,可她依然是梅花的看客。
卧龙宫中。
萧丛背手直立,周围只有微弱的烛光,萧丛的脸或明或暗,看不清楚神情。在他背后的是当今的侍卫长顾林,在萧丛身边已多年。
“今日鲍相与太后娘娘会面了,针对朝堂上的四大学士他们已经想好了对策。”
萧丛冷笑一声,“朝廷上如今尽是主和派,有些骨气的主战派只有四大学士,看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苟且偷生的日子。”
“还有一件事,与西夏边界处的西黎又发生动乱了,西夏人大肆屠杀汉人,现如今已有上百人丧命...”
萧丛猛地转身,眼里尽是狠戾,稍稍平静了一会,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半个月前。”顾林低头。
“半个月前的事了,好啊,那些个蠹虫,吃着皇粮,捧着俸禄,贪得无厌,却毫无所为,朕居然连一本折子都没见到。”
“皇上,现如今西黎正是鲍知州在治理。”
鲍知州,鲍远山,正是当今鲍丞相的远方侄子。
皇上沉吟片刻后道:“此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来。”
“许将军那边可有消息?”
“回皇上,未曾有。”
“知道了。”
如今的大乾,对于他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西夏、金、辽的虎视眈眈。加之他七岁登基,太后前几年才未垂帘听政,如今太后与丞相相勾结,那些一个个穿朝服的官员都以他们当风向标,稍微有些不同声音的人也前前后后撵出长安了,那些个言官,一个个都忌惮他们,又胆小怕事,竟一本折子都没上奏。
大权旁落,人才匮乏,挑不起大梁,叫他如何重振王朝。
萧丛看着那或明或暗的烛光,心想,这大乾究竟何去何从。
“召四大学士进宫。”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