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关了禁闭,不得迈出永宁宫一步。
每日有隔壁的琴声作伴,我的日子倒也算不得太过乏味。
那些曲子是我前世教给锦阳的。
前世她亲自教我骑射、教我读书,我堂堂国公之女,怎会不懂骑射?在外祖家中长大,读的书自然也不会少。只不过她愿意教我,我便装作不会。
顺便教她些江湖技艺、岐黄之术来回报。
听着隔壁传来的缓缓琴声,我闭上双眼,唇角漾出一抹微笑。
直到芒种前几日,那琴声没再响起。我便知时机已到。
皇上在处理政务时晕倒过去,口中还念着我的名字。
我被人带去乾清宫,喂皇帝服下一粒药丸,他很快苏醒过来。
他紧紧牵着我的手,颤抖道:“宁儿,你来了。”
我心中冷笑,手中却握得更紧:“陛下莫怕,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经历过一回鬼门关,狗皇帝愈发谨慎,连折子都渐渐搁下了,自然也愈发离不开我了。
天下大旱,户部财税紧张,皇帝体恤民情,特从宫中库房拨出银两安抚流民。
皇上几次提出复立太子之事,我跟着附和,却暗中将消息放出。
很快,参太子行为浪荡、无才无德的折子便递了上来。
“如今天下苦难,他竟在府中寻欢作乐!”皇上一怒之下将折子摔在桌上,我忙上前安抚。
皇上轻叹一口气:“还是爱妃最是贴心。”
我轻轻揉着他的额角,眸底阴沉涌动。
这还远远不够,我知道,这根本不足以打消皇帝复立太子的心思。
我有身孕了。
然灾情一日比一日严重,我劝皇上再给太子一次机会,皇帝果然松口了:“那便派他去督领调粮一事!”
我用担心皇嗣为由拒绝了太医的询诊和开药,皇帝并未疑心,因为我的医术早已在他面前证明了无数次。
我的肚子一日比一日大起来,皇帝哄着我说要给我肚里的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未来。
在这皇城中出生的孩子,注定是要面临生死之忧的,只有最终胜者,才有资格高枕无忧。
这个道理,狗皇帝不会不懂。
但他丝毫没有改立太子的意向,我只冷冷听着他的花言巧语,暗中布局好一切。
粮食在调运途中起了大火的消息传入宫中,皇帝大发雷霆,气得咯出一口鲜血。
我上前轻拍他的后背:“殿下毕竟第一次出公差,犯错也是难免的,皇上莫要动气啊!”
“犯错?!如今天下灾民都等着他的粮食,一句犯错就能轻轻揭过?我看他是废了!”
皇帝发泄完怒气,颓败地靠在龙椅上,喃喃道:“枉我用心教诲啊......”
太子殿下闯下大祸的消息不胫而走,民众的不满情绪一浪高过一浪,皇帝不得不发出圣旨,将太子发派至极南蛮夷之地,革除其皇室称号。
与此同时,一直在京城无偿为流民诊治的神仙女子也有了姓名,一时锦阳公主的名字传遍了民间。
皇帝的身体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垮了。
他盯着我肚里的孩子,道:“日后......怕是要靠宁儿你了。”
我点头答应,安慰他好好歇息。
皇帝感动无比,道:“还是宁儿最得朕心。”
皇上驾崩,举国痛悼。
在他离世之前,几乎已经给我肚里的孩子铺好了所有的路——
将永昌侯派去更远的延绥,永世禁止太子入京,甚至提前为我举行立后大典,只为了让我肚中的孩子名正言顺坐上龙座。
皇上本就子嗣薄弱,除了我肚中这个孩子,他还能将希望寄托在何处?
我扶着腰,看着下头苦口婆心劝我暂时主持朝政的大臣,淡淡道:“本宫乏了,明日再议吧。”
皇位空悬,朝中非议声不断,而我只是日日待在永宁宫中,对外声称养胎,不见任何人。
没过多久,天子已逝、国本动摇的消息传入民间,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有读书人站出来斥责我不识大体、难以担当起一国之母的重任。
紧接着,我原先宫女的身份被人扒出,连带着我肚中的孩子都被骂得一文不值,说什么德不配位、低贱的野种!
宫人将传闻递到我耳边,我只是半倚在塌上,一笑而过。
第二日一大早起来,拥护锦阳公主坐上帝位的言论已经甚嚣尘上!
那宫人连滚带爬地跪到我跟前:“娘娘,大事不好了!今日宫中、哦不,不仅仅是宫中,是全京城都在传娘娘肚里的孩子不是皇上的种,锦阳公主仁善有德、治灾有功,是天上派下来拯救苍生的仙女,只有她才有资格坐上皇帝之位!这会儿大臣们都在乾清宫等您主持大局,您快去瞧瞧吧!”
我舒心一笑,多日来的等待终于迎来该有的结局。
宫人听到我的笑声,失了魂一样往外跑:“娘娘疯了、娘娘疯了——”
永宁宫乱作一团。
我适时地摔了一跤。
那个从头到尾都不存在的孩子,如今也真的消失了。
任何阻碍锦阳登基的隐患,我都不会让它存在。
我在众大臣面前支持公主暂把朝政,但大部分老臣因循守旧、不肯放弃旧例,并不赞同。
他们说:“这世上哪有女子做皇帝的先例?”
我笑了:“你们也曾是读书人,又把武周之帝置于何处?再者说,即便是从来没有,那如今从我朝开始又有何不可?”
大臣仍旧不肯松口。
然而局面并没有僵持很久。
万民在皇城外请命立锦阳为帝,呼声不断高涨,恰在这时,永昌侯带着边军抵达京师口,公开表明立场——支持锦阳公主坐上帝位!
反对的大臣看局势不对,纷纷倒戈,唯有几人还固执己见,但也不重要了。如今民心、军心,都已尽数握在锦阳公主手中。
登基大典那日,我站在宫道旁的长廊中远远眺望。
锦阳身着日月龙纹冕服,端正坐在龙椅上,面色肃然。
上一世她为了救我放弃了所有,这一世,我将这天下都给她又何妨?
我微微一笑,刚想转身离去,却被远远赶来的太监叫住了。
“娘娘,陛下让您去乾清宫等她!”
我愣了愣,跟着太监去了乾清宫。
刚坐下,却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鸢儿?”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鸢儿甜甜一笑,朝我行礼道:“娘娘,我一直都在永宁宫,您没发现我吧?”
我有些糊涂了:“你怎么......”
鸢儿解释道:“公主派我守在你身边,从在永昌侯府的时候,我就开始保护娘娘啦——”
这话好似当头一棒,打得我头脑发懵。
从永昌侯府的时候,公主就派了人在我身边保护我——
为什么呢?
大雪那日我知道她也重生了,可当时我只谈了如何帮她杀了狗皇帝,她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派了人来保护我?
鸢儿又道:“哦对了,还有件事公主让我告诉娘娘,严嬷嬷已经去了,走之前给娘娘留了句话:照顾好自己啊。”
我的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心底像是被蚁虫啃噬一般,一点一点地揪着痛。
原来那些一路上遇见的善意,都与公主有关;原来从一开始,公主就在暗处默默地守护着我。
“晏小将军!”
惊愕之时,我抬起头,看到锦阳公主就站在我面前。
晏小将军——
原先外祖总这样叫我,我从小精通骑射,才艺出群,外祖总说我能继承父亲衣钵,成为战场上挥洒热血的女将军。
可锦阳怎么会知道这个名字?
她屏退了所有人,坐在我面前,冕服还没来得及换下,眼眶却已经湿了:“上一世,我看你被仇恨裹挟,只恨你为何不能放下,反倒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可直到我死了,也知道了当年母亲被害的真相,才明白你究竟有多煎熬。”
“我的母亲被皇上亲手害死,严嬷嬷也是因为亲眼看到了那一幕,才被挖了双眼——可是晏云,这些都不是我们的错。”
“我知道这心结已经伴随你两世,所以我暗中助你。可我又不想眼睁睁看着你再次堕入仇恨的深渊。”
“幸好,你成功解脱了。”
“晏云,你本不该是那样。”
听到此处,我才醍醐灌顶,更是眼泪横流。
锦阳公主心中却想到那年,母后带她偷偷溜出京城时,遇到的那张芙蓉面。
那年晏云才八岁,束着发意气风发,骑着马就替她拿到了头筹。
“你叫什么名字?”
“就叫我晏小将军吧!”
她咯咯笑着远去。
那笑容一直印在锦阳公主心中,是以第一次在青楼看到晏云时,她便认出了对面之人。
“你不该困在这深宫中,去做你想做的事吧!”锦阳拭去眼泪,轻轻牵起我的手。
我微微一怔,用力点了点头。
离京的那一日,郑国公一族因新帝沉冤得雪,新帝称其忠良之骨,并将封号重新归还。
皇城外,我作为郑国公之女,一身戎装骑在马上。
不知怎的,我回头望了一眼。
那遥远的皇城之上,似乎站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
我转头,驾马而去。
马蹄疾疾,我心笃笃。
从前为她、为家人,今日起,为自己、为天下、为苍生——
晏小将军,来了!
每日有隔壁的琴声作伴,我的日子倒也算不得太过乏味。
那些曲子是我前世教给锦阳的。
前世她亲自教我骑射、教我读书,我堂堂国公之女,怎会不懂骑射?在外祖家中长大,读的书自然也不会少。只不过她愿意教我,我便装作不会。
顺便教她些江湖技艺、岐黄之术来回报。
听着隔壁传来的缓缓琴声,我闭上双眼,唇角漾出一抹微笑。
直到芒种前几日,那琴声没再响起。我便知时机已到。
皇上在处理政务时晕倒过去,口中还念着我的名字。
我被人带去乾清宫,喂皇帝服下一粒药丸,他很快苏醒过来。
他紧紧牵着我的手,颤抖道:“宁儿,你来了。”
我心中冷笑,手中却握得更紧:“陛下莫怕,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经历过一回鬼门关,狗皇帝愈发谨慎,连折子都渐渐搁下了,自然也愈发离不开我了。
天下大旱,户部财税紧张,皇帝体恤民情,特从宫中库房拨出银两安抚流民。
皇上几次提出复立太子之事,我跟着附和,却暗中将消息放出。
很快,参太子行为浪荡、无才无德的折子便递了上来。
“如今天下苦难,他竟在府中寻欢作乐!”皇上一怒之下将折子摔在桌上,我忙上前安抚。
皇上轻叹一口气:“还是爱妃最是贴心。”
我轻轻揉着他的额角,眸底阴沉涌动。
这还远远不够,我知道,这根本不足以打消皇帝复立太子的心思。
我有身孕了。
然灾情一日比一日严重,我劝皇上再给太子一次机会,皇帝果然松口了:“那便派他去督领调粮一事!”
我用担心皇嗣为由拒绝了太医的询诊和开药,皇帝并未疑心,因为我的医术早已在他面前证明了无数次。
我的肚子一日比一日大起来,皇帝哄着我说要给我肚里的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未来。
在这皇城中出生的孩子,注定是要面临生死之忧的,只有最终胜者,才有资格高枕无忧。
这个道理,狗皇帝不会不懂。
但他丝毫没有改立太子的意向,我只冷冷听着他的花言巧语,暗中布局好一切。
粮食在调运途中起了大火的消息传入宫中,皇帝大发雷霆,气得咯出一口鲜血。
我上前轻拍他的后背:“殿下毕竟第一次出公差,犯错也是难免的,皇上莫要动气啊!”
“犯错?!如今天下灾民都等着他的粮食,一句犯错就能轻轻揭过?我看他是废了!”
皇帝发泄完怒气,颓败地靠在龙椅上,喃喃道:“枉我用心教诲啊......”
太子殿下闯下大祸的消息不胫而走,民众的不满情绪一浪高过一浪,皇帝不得不发出圣旨,将太子发派至极南蛮夷之地,革除其皇室称号。
与此同时,一直在京城无偿为流民诊治的神仙女子也有了姓名,一时锦阳公主的名字传遍了民间。
皇帝的身体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垮了。
他盯着我肚里的孩子,道:“日后......怕是要靠宁儿你了。”
我点头答应,安慰他好好歇息。
皇帝感动无比,道:“还是宁儿最得朕心。”
皇上驾崩,举国痛悼。
在他离世之前,几乎已经给我肚里的孩子铺好了所有的路——
将永昌侯派去更远的延绥,永世禁止太子入京,甚至提前为我举行立后大典,只为了让我肚中的孩子名正言顺坐上龙座。
皇上本就子嗣薄弱,除了我肚中这个孩子,他还能将希望寄托在何处?
我扶着腰,看着下头苦口婆心劝我暂时主持朝政的大臣,淡淡道:“本宫乏了,明日再议吧。”
皇位空悬,朝中非议声不断,而我只是日日待在永宁宫中,对外声称养胎,不见任何人。
没过多久,天子已逝、国本动摇的消息传入民间,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有读书人站出来斥责我不识大体、难以担当起一国之母的重任。
紧接着,我原先宫女的身份被人扒出,连带着我肚中的孩子都被骂得一文不值,说什么德不配位、低贱的野种!
宫人将传闻递到我耳边,我只是半倚在塌上,一笑而过。
第二日一大早起来,拥护锦阳公主坐上帝位的言论已经甚嚣尘上!
那宫人连滚带爬地跪到我跟前:“娘娘,大事不好了!今日宫中、哦不,不仅仅是宫中,是全京城都在传娘娘肚里的孩子不是皇上的种,锦阳公主仁善有德、治灾有功,是天上派下来拯救苍生的仙女,只有她才有资格坐上皇帝之位!这会儿大臣们都在乾清宫等您主持大局,您快去瞧瞧吧!”
我舒心一笑,多日来的等待终于迎来该有的结局。
宫人听到我的笑声,失了魂一样往外跑:“娘娘疯了、娘娘疯了——”
永宁宫乱作一团。
我适时地摔了一跤。
那个从头到尾都不存在的孩子,如今也真的消失了。
任何阻碍锦阳登基的隐患,我都不会让它存在。
我在众大臣面前支持公主暂把朝政,但大部分老臣因循守旧、不肯放弃旧例,并不赞同。
他们说:“这世上哪有女子做皇帝的先例?”
我笑了:“你们也曾是读书人,又把武周之帝置于何处?再者说,即便是从来没有,那如今从我朝开始又有何不可?”
大臣仍旧不肯松口。
然而局面并没有僵持很久。
万民在皇城外请命立锦阳为帝,呼声不断高涨,恰在这时,永昌侯带着边军抵达京师口,公开表明立场——支持锦阳公主坐上帝位!
反对的大臣看局势不对,纷纷倒戈,唯有几人还固执己见,但也不重要了。如今民心、军心,都已尽数握在锦阳公主手中。
登基大典那日,我站在宫道旁的长廊中远远眺望。
锦阳身着日月龙纹冕服,端正坐在龙椅上,面色肃然。
上一世她为了救我放弃了所有,这一世,我将这天下都给她又何妨?
我微微一笑,刚想转身离去,却被远远赶来的太监叫住了。
“娘娘,陛下让您去乾清宫等她!”
我愣了愣,跟着太监去了乾清宫。
刚坐下,却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鸢儿?”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鸢儿甜甜一笑,朝我行礼道:“娘娘,我一直都在永宁宫,您没发现我吧?”
我有些糊涂了:“你怎么......”
鸢儿解释道:“公主派我守在你身边,从在永昌侯府的时候,我就开始保护娘娘啦——”
这话好似当头一棒,打得我头脑发懵。
从永昌侯府的时候,公主就派了人在我身边保护我——
为什么呢?
大雪那日我知道她也重生了,可当时我只谈了如何帮她杀了狗皇帝,她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派了人来保护我?
鸢儿又道:“哦对了,还有件事公主让我告诉娘娘,严嬷嬷已经去了,走之前给娘娘留了句话:照顾好自己啊。”
我的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心底像是被蚁虫啃噬一般,一点一点地揪着痛。
原来那些一路上遇见的善意,都与公主有关;原来从一开始,公主就在暗处默默地守护着我。
“晏小将军!”
惊愕之时,我抬起头,看到锦阳公主就站在我面前。
晏小将军——
原先外祖总这样叫我,我从小精通骑射,才艺出群,外祖总说我能继承父亲衣钵,成为战场上挥洒热血的女将军。
可锦阳怎么会知道这个名字?
她屏退了所有人,坐在我面前,冕服还没来得及换下,眼眶却已经湿了:“上一世,我看你被仇恨裹挟,只恨你为何不能放下,反倒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可直到我死了,也知道了当年母亲被害的真相,才明白你究竟有多煎熬。”
“我的母亲被皇上亲手害死,严嬷嬷也是因为亲眼看到了那一幕,才被挖了双眼——可是晏云,这些都不是我们的错。”
“我知道这心结已经伴随你两世,所以我暗中助你。可我又不想眼睁睁看着你再次堕入仇恨的深渊。”
“幸好,你成功解脱了。”
“晏云,你本不该是那样。”
听到此处,我才醍醐灌顶,更是眼泪横流。
锦阳公主心中却想到那年,母后带她偷偷溜出京城时,遇到的那张芙蓉面。
那年晏云才八岁,束着发意气风发,骑着马就替她拿到了头筹。
“你叫什么名字?”
“就叫我晏小将军吧!”
她咯咯笑着远去。
那笑容一直印在锦阳公主心中,是以第一次在青楼看到晏云时,她便认出了对面之人。
“你不该困在这深宫中,去做你想做的事吧!”锦阳拭去眼泪,轻轻牵起我的手。
我微微一怔,用力点了点头。
离京的那一日,郑国公一族因新帝沉冤得雪,新帝称其忠良之骨,并将封号重新归还。
皇城外,我作为郑国公之女,一身戎装骑在马上。
不知怎的,我回头望了一眼。
那遥远的皇城之上,似乎站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
我转头,驾马而去。
马蹄疾疾,我心笃笃。
从前为她、为家人,今日起,为自己、为天下、为苍生——
晏小将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