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4 ▏
倾盆的大雨已生下白了 ,雨点儿在水洼里跳着舞。
天黑压压的,电为层层黑云劈开了一条结界。
十四五岁的男孩女孩们把帆布包顶在头顶,在雨中狂奔,白鞋蹚过水洼,水将他们的校服腿脚染成了深色。
电又一次在天空中炸开,其中一女孩与他人笑着告别,跑进了一栋楼里 ,上了几阶台阶,敲响了一个铁的防盗门。
敲了近的十秒,她从帆布包里拘出了挂看一只海螺的钥匙插进锁芯打开了门。
“是晓晓吗!赶紧滴,擦擦!外面滴雨我都看这下白哩!”厨房里,身着件灰围裙的女人喊到。
“好嘞,阿姨。”
电视开着,都市新闻报道着,女主持人穿着喜庆的玫红色。
“近日,犯罪团伙‘烛烬’在果岛市猖狂作案,相关部门已将其十八余人抓捕归案......”
“可算是报道了,这新闻几个月以前就传开了。”慕晓小声嘟囔着。
“赶紧滴!帮我端盘子嘞!”阿姨在厨房里喊道,紧接着,又传来一阵金属碰撞声。
“来了......!”
两人的声音被黑夜的来临打断,那是一个静谧而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夜。太阳在第二天清晨还会再次升起,夕曛会再次拼凑出晼晚。那片无名海的海风还会安静的吹着,吹过每个人的心膛,抚过果岛这片山河大地。一切都刚好。
——
周一,清晨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布着春天的气息,二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一件浅色的大衣,头发剪成很利落的短发,而脸前却留了两绺鬓发,齐肩,看起来有点儿格格不入。
她骑着辆共享单车,路过早点摊子时,冲老板大声道。
“四碗豆浆!一杯很多糖,三杯不加糖,都不要鸡蛋,谢谢您!”她大声喊道。
拿了豆浆,她又狂奔上几节台阶,那是家老铺子,价格还好,味道正宗,就时装横有点破旧,街坊邻居都去那里去买早点。
今儿个人不是很多,排了五分钟就排到了个儿。
“要一个烧饼,三套煎饼!烧饼多加两块牛肉,煎饼都要锅饼儿的,两套绿豆面一套黑豆面的,绿豆面其中一套多放酱少放辣,一个鸡蛋,另一个绿豆面的多放酱多放辣,少放葱花,一个鸡蛋,黑豆那个不放放辣,不放葱花,一个鸡蛋,其他正常,谢谢您!”
老板是个秃头,他抓了抓头发,有一点懵,不过还是带上手套勤勤恳恳的工作起来。临走时还不忘答慕晓一句:“哎,好嘞。嘴皮子挺利索。”
慕晓嘿嘿一声,没回答,出了店面,骑上自行车 ,直奔果岛市公安局而去。
同事们蜂拥而上,抢走了属于他们的早餐的食物。
此时吴队走来,拍了拍慕晓的肩膀,伸出手,“你又没给我带早点?”
吴队全名吴意,比慕晓大五岁,一头茂密的头发,和容光焕发的脸。
慕晓并没有买他的早点的份,其实是因为忘记了。
慕晓一看见他,想起了什么,嗤笑一声,笑眯眯地说道,“啊呀,也不是我不给您带,就是您不是说您女朋友做饭好吃,每天都给你做早点嘛?”
办公室里一众人哄笑起来,“吴队他女朋友不是要出差三个礼拜吗,晓晓你怎么能这样的呢?!”说话的是孟熹。
孟熹——慕晓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她一头长发,微卷,松松散散地散在肩膀两侧。
吴意假笑起来,而后又变换成了苦笑。“这群小学生真难带。”
慕晓笑了笑,没再应声。她没有吃饭,而是直接开始了工作。
又一位嬉笑接茬着,他叫易科月,是慕晓和孟熹高中的同学。一头寸头,一张常常认真起来面无表情的脸配上不怎么耐看的五官,很是严肃。
早餐过后,大家都投入了正儿八经的工作中,都低下头去了。
在熹微阳光的春日里,蝉鸣少见,果岛市地区偏南,盛夏来的也快。
临下班时,慕晓收到了电话,是她大姑打来的。
大姑说周末的时候要过来看看慕晓,慕晓连忙婉拒,并表示一会儿下了班回去看看大姑。
大姑这才罢休。
大姑家住的不是很近,比较靠近郊区那边,家里有一个儿子,叫慕淮泽,两人关系很熟,但也有些日子没见了。
慕淮泽虽在名义上是慕晓的表哥,但却是大姑领养的孩子。他从小没有父母,在福利院长大,着实可怜 。
大姑一听这个,早早地做了一大顿饭,并招呼慕淮泽忙前忙后。
晚上七点,慕晓赶到了大姑家里面。
打开门,就看见了慕淮泽一脸不情愿。
慕淮泽身材高挑,目如朗星,桃花眼中总是闪过一丝傲气,半长的头发耷拉在肩膀之上,难得没扎起来。
他正穿着件马甲坎肩,端着一盘宫保鸡丁。
“慕淮泽!你晓晓妹妹来了,前几天不还念叨着了吗?”
慕晓:“........”
慕淮泽:“......”
饭桌上微微有点尴尬,幸好有新闻联播当背景,还显得更热闹些。
慕淮泽说话属于比较直的那种,但情商不低。性格有点儿桀骜不驯,给人以一种不好相处的感觉,但又爱搞怪,上学时干了不少缺德事儿。
高中艺考上了美院,大学浅浅学了个艺术设计学后,他就开始摆烂了。
他的语调语气里总带着一种东北话的口音,但不明显,慕晓跟他呆在一块久了才听出来。
“晓晓啊,最近工作上有啥事儿没啊?”大姑给慕晓夹了一筷子土豆丝然后问道。
“还行吧,最近没啥案子,跟同事们也没有啥事,就是中午的饭不太好,之前那个师傅不干了,还是大姨做的最好吃,我今天晚上得多吃点儿。”慕晓淡淡笑道,头又转向了慕淮泽那面。
“他......还没找找工作呢?”慕晓指了指慕淮泽,嘴紧紧抿着,似乎是在憋着不怀好意的笑,慕淮泽回了她一个大白眼。
“他弄了个接稿什么的,当画师,倒也能赚钱。”大姑又给慕晓夹了块肉。
“哦?那还不错唉。”
“不错个屁,赚不着钱。”慕淮泽阴阳怪气地撇着嘴,学着大姑的样子也给慕晓夹了块肉。
慕晓没理会慕淮泽的语气,自顾自的吃下了那两块肉。
晚饭过后,大姑提出留宿邀请,慕晓心知是客套话,便婉言拒绝,慕淮泽将她送到电梯口就回了屋,和大姨打了声招呼,就去赶稿子。
春日的夜晚最是清爽,没了白天万物复苏的焦躁,反是为这静谧的城市增添几分神秘感。
昏黄的路灯照耀出如童话一般的美好,映在绵延至千里之外的马路上。
慕晓伸出手,抬头望着那路灯。在漆黑的夜中,暖色的光芒下显得格外温暖,温柔而绵缠。
有几家酒吧和KTV的喇叭大声得吵着,令人心烦。
有些施工场地还没休憩,叮叮咣咣的在干着什么。他们工人总是伴着漆黑一片入眠,伴着黎明晨星起来。
这就是不公平罢了,有人凌晨四点喝得烂醉出了酒吧。有人凌晨四点顶着寒风起来工作。
与其说是工作,不如道这只是活着罢了。
慕晓胡思乱想着,边加快了步伐。她得赶紧回家,家里有两只猫。
慕晓家住市区,但不是很中心的位置,从湘苑路上往直走,唯一的地标建筑是南广场,过了南广场往东走,就是一个小窄胡同儿,只有自行车跟稍小一点的电动车能过去。
小胡同的墙面斑驳而脏乱,全是小广告的印子,棕红色的砖开裂发颤,下一秒好似就要倒地。
慕晓每次经过都快步走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失去了性命。
“尽职”的物业公司在仅有剩余的地方贴上条大横幅“火灾安全隐患大,不把电动车推进家。”
过了那200来米的胡同。
满是痕迹的红墙砌着被岁月斑驳的旧瓦,渲染着寸寸人家。几栋小楼并排矗立着,全是不到十层,没有电梯,恰是几周前墙面刚刚翻新过,但仍然显出了一些裂痕。
这小区叫“金花田”,因为这里面有一片太平花田,太平花并不是金色,成簇得开,连淡黄也算不上,而且不过是几簇淅淅沥沥的灌木落在一片洼地里,不算的多稀奇,传说是因为二三十年前,有一位名人在这儿种下了一枝干木,再往后建小区,也就让它长着,竟开了花,根连着根,在它身边竟又生出来几株。
可当年那人种下时,用一只绳儿牵上一纸宣纸,歪歪扭扭写上了三个大字——金花田。许是她对于那未来的祝愿吧,她许是期盼着一株枯木能够成活,肆意生长,覆满整个洼地。如今,似是不远了。
慕晓是三号楼的,住一楼,103,是之前母亲走时留下的。母亲在慕晓上六年级时,忽然悄无声息的失踪了,而后到来的就是她的死讯。
进了三号楼,她掏出挂着小海螺挂坠的钥匙进了屋。
她其实是和别人和住的,那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叫百香,平常住校,不来这,家里没有双亲。她是房东,女孩每月交她300就好。
打开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被打翻的果盘,和一地的水果。
不能生气,不能生气。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财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慕晓一边说,一边捡着地上的李子和苹果。
然后把先抓到的当事人及嫌疑人——白猫虾酱。
根据多年资深跑腿的经验,她取调了监控摄像头,看见了灰猫小沫子跳上桌子,用毫无缚鸡之力的爪推了推果盘,但没推动。
这时,虾酱来了,甩了甩尾巴示意了一下。
小沫子领会,用爪又扒拉了一下,虾酱一看没推动,就帮了一把......
盘子的碎地声响,两人都炸了毛。夹着尾巴就躲回屋里睡大觉。
慕晓假装很惊讶的样子,揪着虾酱和小沐子数落了一顿。
白皙的灯光映射出她分明的五官,似乎每一寸的皮肤都透露着一股傲气与坚毅,这就是慕晓,一个普普通通却又努力着的人。
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海风淡淡的气息还萦绕在心口处。果岛——这里,是她生长扎根的地方,是她梦想守护的地方。是一个承载着很多很多的回忆的地方。如此熟悉,又如此模糊。好像一张被雨淋湿的相机拍出的老照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倾盆的大雨已生下白了 ,雨点儿在水洼里跳着舞。
天黑压压的,电为层层黑云劈开了一条结界。
十四五岁的男孩女孩们把帆布包顶在头顶,在雨中狂奔,白鞋蹚过水洼,水将他们的校服腿脚染成了深色。
电又一次在天空中炸开,其中一女孩与他人笑着告别,跑进了一栋楼里 ,上了几阶台阶,敲响了一个铁的防盗门。
敲了近的十秒,她从帆布包里拘出了挂看一只海螺的钥匙插进锁芯打开了门。
“是晓晓吗!赶紧滴,擦擦!外面滴雨我都看这下白哩!”厨房里,身着件灰围裙的女人喊到。
“好嘞,阿姨。”
电视开着,都市新闻报道着,女主持人穿着喜庆的玫红色。
“近日,犯罪团伙‘烛烬’在果岛市猖狂作案,相关部门已将其十八余人抓捕归案......”
“可算是报道了,这新闻几个月以前就传开了。”慕晓小声嘟囔着。
“赶紧滴!帮我端盘子嘞!”阿姨在厨房里喊道,紧接着,又传来一阵金属碰撞声。
“来了......!”
两人的声音被黑夜的来临打断,那是一个静谧而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夜。太阳在第二天清晨还会再次升起,夕曛会再次拼凑出晼晚。那片无名海的海风还会安静的吹着,吹过每个人的心膛,抚过果岛这片山河大地。一切都刚好。
——
周一,清晨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布着春天的气息,二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一件浅色的大衣,头发剪成很利落的短发,而脸前却留了两绺鬓发,齐肩,看起来有点儿格格不入。
她骑着辆共享单车,路过早点摊子时,冲老板大声道。
“四碗豆浆!一杯很多糖,三杯不加糖,都不要鸡蛋,谢谢您!”她大声喊道。
拿了豆浆,她又狂奔上几节台阶,那是家老铺子,价格还好,味道正宗,就时装横有点破旧,街坊邻居都去那里去买早点。
今儿个人不是很多,排了五分钟就排到了个儿。
“要一个烧饼,三套煎饼!烧饼多加两块牛肉,煎饼都要锅饼儿的,两套绿豆面一套黑豆面的,绿豆面其中一套多放酱少放辣,一个鸡蛋,另一个绿豆面的多放酱多放辣,少放葱花,一个鸡蛋,黑豆那个不放放辣,不放葱花,一个鸡蛋,其他正常,谢谢您!”
老板是个秃头,他抓了抓头发,有一点懵,不过还是带上手套勤勤恳恳的工作起来。临走时还不忘答慕晓一句:“哎,好嘞。嘴皮子挺利索。”
慕晓嘿嘿一声,没回答,出了店面,骑上自行车 ,直奔果岛市公安局而去。
同事们蜂拥而上,抢走了属于他们的早餐的食物。
此时吴队走来,拍了拍慕晓的肩膀,伸出手,“你又没给我带早点?”
吴队全名吴意,比慕晓大五岁,一头茂密的头发,和容光焕发的脸。
慕晓并没有买他的早点的份,其实是因为忘记了。
慕晓一看见他,想起了什么,嗤笑一声,笑眯眯地说道,“啊呀,也不是我不给您带,就是您不是说您女朋友做饭好吃,每天都给你做早点嘛?”
办公室里一众人哄笑起来,“吴队他女朋友不是要出差三个礼拜吗,晓晓你怎么能这样的呢?!”说话的是孟熹。
孟熹——慕晓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她一头长发,微卷,松松散散地散在肩膀两侧。
吴意假笑起来,而后又变换成了苦笑。“这群小学生真难带。”
慕晓笑了笑,没再应声。她没有吃饭,而是直接开始了工作。
又一位嬉笑接茬着,他叫易科月,是慕晓和孟熹高中的同学。一头寸头,一张常常认真起来面无表情的脸配上不怎么耐看的五官,很是严肃。
早餐过后,大家都投入了正儿八经的工作中,都低下头去了。
在熹微阳光的春日里,蝉鸣少见,果岛市地区偏南,盛夏来的也快。
临下班时,慕晓收到了电话,是她大姑打来的。
大姑说周末的时候要过来看看慕晓,慕晓连忙婉拒,并表示一会儿下了班回去看看大姑。
大姑这才罢休。
大姑家住的不是很近,比较靠近郊区那边,家里有一个儿子,叫慕淮泽,两人关系很熟,但也有些日子没见了。
慕淮泽虽在名义上是慕晓的表哥,但却是大姑领养的孩子。他从小没有父母,在福利院长大,着实可怜 。
大姑一听这个,早早地做了一大顿饭,并招呼慕淮泽忙前忙后。
晚上七点,慕晓赶到了大姑家里面。
打开门,就看见了慕淮泽一脸不情愿。
慕淮泽身材高挑,目如朗星,桃花眼中总是闪过一丝傲气,半长的头发耷拉在肩膀之上,难得没扎起来。
他正穿着件马甲坎肩,端着一盘宫保鸡丁。
“慕淮泽!你晓晓妹妹来了,前几天不还念叨着了吗?”
慕晓:“........”
慕淮泽:“......”
饭桌上微微有点尴尬,幸好有新闻联播当背景,还显得更热闹些。
慕淮泽说话属于比较直的那种,但情商不低。性格有点儿桀骜不驯,给人以一种不好相处的感觉,但又爱搞怪,上学时干了不少缺德事儿。
高中艺考上了美院,大学浅浅学了个艺术设计学后,他就开始摆烂了。
他的语调语气里总带着一种东北话的口音,但不明显,慕晓跟他呆在一块久了才听出来。
“晓晓啊,最近工作上有啥事儿没啊?”大姑给慕晓夹了一筷子土豆丝然后问道。
“还行吧,最近没啥案子,跟同事们也没有啥事,就是中午的饭不太好,之前那个师傅不干了,还是大姨做的最好吃,我今天晚上得多吃点儿。”慕晓淡淡笑道,头又转向了慕淮泽那面。
“他......还没找找工作呢?”慕晓指了指慕淮泽,嘴紧紧抿着,似乎是在憋着不怀好意的笑,慕淮泽回了她一个大白眼。
“他弄了个接稿什么的,当画师,倒也能赚钱。”大姑又给慕晓夹了块肉。
“哦?那还不错唉。”
“不错个屁,赚不着钱。”慕淮泽阴阳怪气地撇着嘴,学着大姑的样子也给慕晓夹了块肉。
慕晓没理会慕淮泽的语气,自顾自的吃下了那两块肉。
晚饭过后,大姑提出留宿邀请,慕晓心知是客套话,便婉言拒绝,慕淮泽将她送到电梯口就回了屋,和大姨打了声招呼,就去赶稿子。
春日的夜晚最是清爽,没了白天万物复苏的焦躁,反是为这静谧的城市增添几分神秘感。
昏黄的路灯照耀出如童话一般的美好,映在绵延至千里之外的马路上。
慕晓伸出手,抬头望着那路灯。在漆黑的夜中,暖色的光芒下显得格外温暖,温柔而绵缠。
有几家酒吧和KTV的喇叭大声得吵着,令人心烦。
有些施工场地还没休憩,叮叮咣咣的在干着什么。他们工人总是伴着漆黑一片入眠,伴着黎明晨星起来。
这就是不公平罢了,有人凌晨四点喝得烂醉出了酒吧。有人凌晨四点顶着寒风起来工作。
与其说是工作,不如道这只是活着罢了。
慕晓胡思乱想着,边加快了步伐。她得赶紧回家,家里有两只猫。
慕晓家住市区,但不是很中心的位置,从湘苑路上往直走,唯一的地标建筑是南广场,过了南广场往东走,就是一个小窄胡同儿,只有自行车跟稍小一点的电动车能过去。
小胡同的墙面斑驳而脏乱,全是小广告的印子,棕红色的砖开裂发颤,下一秒好似就要倒地。
慕晓每次经过都快步走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失去了性命。
“尽职”的物业公司在仅有剩余的地方贴上条大横幅“火灾安全隐患大,不把电动车推进家。”
过了那200来米的胡同。
满是痕迹的红墙砌着被岁月斑驳的旧瓦,渲染着寸寸人家。几栋小楼并排矗立着,全是不到十层,没有电梯,恰是几周前墙面刚刚翻新过,但仍然显出了一些裂痕。
这小区叫“金花田”,因为这里面有一片太平花田,太平花并不是金色,成簇得开,连淡黄也算不上,而且不过是几簇淅淅沥沥的灌木落在一片洼地里,不算的多稀奇,传说是因为二三十年前,有一位名人在这儿种下了一枝干木,再往后建小区,也就让它长着,竟开了花,根连着根,在它身边竟又生出来几株。
可当年那人种下时,用一只绳儿牵上一纸宣纸,歪歪扭扭写上了三个大字——金花田。许是她对于那未来的祝愿吧,她许是期盼着一株枯木能够成活,肆意生长,覆满整个洼地。如今,似是不远了。
慕晓是三号楼的,住一楼,103,是之前母亲走时留下的。母亲在慕晓上六年级时,忽然悄无声息的失踪了,而后到来的就是她的死讯。
进了三号楼,她掏出挂着小海螺挂坠的钥匙进了屋。
她其实是和别人和住的,那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叫百香,平常住校,不来这,家里没有双亲。她是房东,女孩每月交她300就好。
打开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被打翻的果盘,和一地的水果。
不能生气,不能生气。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财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慕晓一边说,一边捡着地上的李子和苹果。
然后把先抓到的当事人及嫌疑人——白猫虾酱。
根据多年资深跑腿的经验,她取调了监控摄像头,看见了灰猫小沫子跳上桌子,用毫无缚鸡之力的爪推了推果盘,但没推动。
这时,虾酱来了,甩了甩尾巴示意了一下。
小沫子领会,用爪又扒拉了一下,虾酱一看没推动,就帮了一把......
盘子的碎地声响,两人都炸了毛。夹着尾巴就躲回屋里睡大觉。
慕晓假装很惊讶的样子,揪着虾酱和小沐子数落了一顿。
白皙的灯光映射出她分明的五官,似乎每一寸的皮肤都透露着一股傲气与坚毅,这就是慕晓,一个普普通通却又努力着的人。
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海风淡淡的气息还萦绕在心口处。果岛——这里,是她生长扎根的地方,是她梦想守护的地方。是一个承载着很多很多的回忆的地方。如此熟悉,又如此模糊。好像一张被雨淋湿的相机拍出的老照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