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露重。
别院里侍候的丫鬟婆子都已入睡,今夜连蝉鸣也轻,万籁俱寂,魏渊心里却还亮堂。
难得的,想起了当年魏氏全家处斩的场面——往日多年,她始终不敢回顾。
刀,锋锐的刀;血,殷红的血。
仿佛能看见父兄族人的头颅,死不瞑目的头颅——举家遭遇不测,亲人含冤而死,血光之灾,惨不忍睹。
魏氏七十四条人命仿佛一齐伏在她背上,阴言泣语像道道鞭子,染着血——
……跑啊,快些跑。
……为我们翻案呐!魏氏含冤!
阿耶、阿娘、阿兄、小弟,还有堂叔伯们的脸走马灯似的转起来,时而慈和,时而阴沉,时而泣下,无声诘问一般。
魏渊多么想回应,但她明白,自己也已经没有几日好活了。
“吱呀——”一声,有人推门而入,魏渊下意识转了转头,不过都是徒劳,事发受刑,她现已开不了口,也看不见了。
不过也并不需要,此时此刻会来此处的,唯有一人而已。
“阿渊。”来人轻唤:“你睡了吗?”
知道等不来回应,那人走到榻边,一阵寒气随之袭来,魏渊打了个寒颤,把头扭向一边。
宁三郎,宁知善,她厌憎地咀嚼着这个名字。
右手被抬起,贴上一处温热又湿润的地方,魏渊知道宁知善在流泪,为她眼神空洞,四肢扭曲,口不能言的惨状,为她即将就死的必然。
真是猫哭耗子!
“我没想到,我把你药哑剜瞎,不能行动,你已经不可能再有威胁,父亲还是不肯放过你。”魏渊等了很久,才等到宁知善开口,然而说出来的话,还是这样天真又残忍。
魏渊无端有些想笑,只有死人才没有威胁,宁刺史教会了幼子诸多狠毒手段,却没有教会他谋略防备,也没有教会他斩草除根。
在哄骗宁知善调查魏氏冤案之时,魏渊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早在事情败露时,也已预料到今天,可事到如今,宁知善却还在幻想。
“阿耶说你会害死我,我向他保证这不是你的本意,他也不听不信。我护不住你,我护不住你……”宁知善喃喃,既悲且痛,泪水涟涟。
当年魏氏深陷冤狱,满门尽毁,魏渊没入教坊,始终不曾忘记翻案。
长到十五岁,魏渊成了琵琶大家,名动江淮,起初她意图接近的是宁刺史的长子,可后来,赎走她的却是宁知善。
宁知善不聪明,为魏渊办事,很快就被宁刺史察觉,他保护魏渊的方式,是废了她,再把她像狗一样圈起来,以此来向他的父亲证明安全。
他把这称为爱。
“我爱你,阿渊,如果有来世……”宁知善涕泗横流。
魏渊只觉得恶心,用力想把手抽出来,却被攥得更紧。
“三郎。”有人敲门:“该动手了。”
一群人进来,宁知善被拖走,听见他拼命挣扎,一片混乱,然而于事无补。
魏渊也想挣扎,真相未明,家仇未报,她不甘心,可是她早已废了,连挣扎也不能够,在刀锋刺穿她心脏的那一刻,宁知善终于发出了今夜的第一声嚎哭。
听着倒是凄厉。
———————
魂魄高飞的时候是没有知觉的,只是有些混沌。
魏渊死不瞑目。
自己应当是魏氏唯一的后人了,这一死,再无沉冤昭雪之日,但她身在教坊,已经机关算尽,黔驴技穷。
或者说,对于罪臣之女,教坊女伎而言,从一开始,便知此事难为,不过是苦苦支撑,不过是隐忍谋划,不过是赌命,不过是咬着牙,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但还是败得彻底。
生前听说死后能向阎王喊冤,魏渊不怕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但是眼见这也是说书先生骗人的,乱葬岗上,三天过去,谁也没有来。
直到第四天傍晚,突然有一个人影越来越近,彼时魏渊正坐着发木,看见人影的第一眼,眼睛亮了亮,可看清楚之后,自嘲一笑,又偏过头。
哪有无常穿青衣?
左等不来,右等不来,魏渊心里烦躁,忍不住踢了踢脚下的石头。
——石头没动,魏渊的脚穿了过去。
啧,更烦了。
来人背着剑、拿着酒壶,是个青年男子,青衣皂靴,身量高大,风尘仆仆,上了山,竟然径直朝魏渊的方向走来。
想来是来祭拜,魏渊冷眼瞧着,漫无目的地想着家人已经模糊的面容——如果他们还活着,想来也会来祭拜自己,转念一想,如果他们还活着,想来自己也不会早逝……
谁知这男子很快停下脚步,就在自己的尸身前。
奇了。
熟人?
说来,鬼眼看人都是模糊的,毕竟人鬼殊途,可魏渊在记忆里搜刮一遍,依然对此人的身形仪态全无印象。
他真怪,站在魏渊尸身前,看着比死人还要暮气沉沉,脸色灰败,好像同魏渊交情很深似的。
“迟了一步。”青衣男子突然开口,吓了魏渊一跳,难以想象世上竟会有这样嘶哑的声音,呕哑嘲哳。
只见青衣男子缓缓蹲下,又支撑不住似的一跪,膝盖重重磕在地上,两行泪就这样落下来。
什么迟了一步?
魏渊皱了皱眉,别是认错了人。
可是他再也没开口,魏渊确定自己不熟悉这人,也不再管,兴致缺缺又满怀期待的,继续等无常。
不知过了多久,青衣男子终于清醒过来似的,摇摇晃晃起身,还踉跄一下,魏渊以为他这就要走了,不曾想,他把外袍脱了下来,盖在她的身体上,将早已冰冷、甚至已经开始腐烂的尸身打横抱起,不嫌弃似的,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向山下走去。
向灯火通明的人间走去。
魂魄不能离体太远,魏渊睨了那人一眼,不得不跟上,那人走走停停,一直到乱葬岗阳坡,找了个有树有水的位置,开始掘地。
掘地,埋尸,结庐,用了总共半个月的时间。
头七已过,魏渊还未投生,早已放弃了等待无常,心里暗笑自己竟然还真成了冤魂野鬼,不得超度,想来是天地不仁,也怕魏氏沉冤得雪。
倒是没有惊恐,也不在意自己魂归何处,只觉得心头一片苍凉无望。
求神拜佛,用身死换来的盼头也绝了。
偶尔魏渊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坟茔,那怪人仍旧不说话,每天抱着一块石头,魏渊看不真切,但猜他在刻碑。
给自己的尸身。
眼睁睁见他憔悴下来,形销骨立,魏渊心中也叹,不管此人是谁,祭奠的又是不是自己,思及当年自己当年不得为父母收尸的悲苦,总归有些同情。
他终于刻好了,立好碑,跪坐在坟前,话家常似的叹气:“……那时你劝我好好活着,现在你却早早走了。”
终于开口了,可是没头没尾,魏渊也并不记得这等事,心中断定他是寻错了人。
只听他继续絮叨:
“……你虽不说,可我知道你厌恶那囚牢,那些事又像枷锁一般,把你牢牢缚在这里……这些年我到处行游,本是想待再见到你,有些可慰藉你的话说……”
那人一眨眼,泪珠子滚下来,一时哽咽失声。
似有万语千言可堪诉说,最后都化作一声叹息,一滴血泪。
饶是魏渊自己也有遗恨万千,眼见此情此景,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虽然知道阴阳两隔,倚在墓碑上,还是伸手拍了拍那人的肩:“罢了,小郎君,人死如灯灭,你也节哀吧。”
那人果然无知无觉。
他只是拥住墓碑,良久,才立誓般低语一句:“你放心!”
第二日,那人果真离开了。
魏渊仍旧等待着。
日复一日,魏渊甚至开始怀疑地府与转世的存在,不过这样也好,她不想有来生,在来生忘记了阿耶阿娘,阿兄阿弟,忘记了血流满地,忘记了震天的“冤——”。
可是哪怕多么不想忘记,日复一日,魏渊还是渐渐模糊了记忆。
只是日复一日痴坐着。
日复一日。
直到即将彻底遗忘,直到即将魂飞魄散,忽然,魏渊仿佛听见一声钟响——
灵魂随之嗡鸣。
——————
如果有人问魏渊,魂归地府是何感想,魏渊一定答:
人死如灯灭,假的。
毕竟还有不明来由的借尸还魂。
宫女如花满春殿,随意春芳歌舞。
有人遥敬上座右首之人:“当日臣便说,长公主殿下吉人自有天相,今日见到殿下凤体安康,真是我大雍之幸。”
上座右首之人举杯,却没有开口,左首之人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闻言也跟着端起酒杯,喟叹道:“太傅所言甚是,当日阿姊坠马,太医都说凶险,现在虽然暂且失声,好歹性命无虞,朕心中已然满足了。”
魏渊的魂魄就处在右首之人体内,先前说话的是天子太傅桑怀里,至于那少年,乃是当今天子南晖。
而这具供她还魂的躯体,正是天子唯一的亲姊,大雍南氏永安长公主,先帝只此一女,爱得如珠似宝,单名一个明字,小字璎珞奴。
前世魏渊便曾听闻这位长公主殿下乃是位当世奇女子,先帝驾崩时,今上年仅十二岁,长公主也只十七,却能挑起朝政大梁,摄政五年,待陛下长大,才还政于王,至今闲居已有四年。
月前,长公主殿下纵马京郊时不甚坠落,其实当时已死,不知怎的,魏渊将散的魂魄竟然飘飘忽忽来到这里。
不知不觉,人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
于明公主的记忆,魏渊似乎继承得并不完全,譬如摄政五年之事,就是一片模糊,旁的时段,也多有跳跃之处。
甫一醒来,魏渊生怕露馅,索性装作因伤失语,当了这十几日的哑巴。
今日设宴,只请了寥寥十数人,皆是亲故重臣,只为庆贺长公主殿下无虞。
当真是造化,这十几日魏渊一直想,魏氏翻案有望了。
毕竟自己现在,乃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只需徐徐图之。
魏渊不自觉捏紧了酒杯。
忽然,眼前寒光一闪。
大惊之下,身体反应快过意识,魏渊向后一倒,再抬起头,只见一根三寸长短的银针钉在身后屏风上,针尾泛着蓝幽幽的光,尚在轻颤。
魏渊颤了颤唇,扭头看向座下。
事发突然,众人还未反应过来,正愣愣瞧着她。
几乎是同时,桑怀里与南晖一个拍案,一个拔剑而起:
“来人!护驾!”
别院里侍候的丫鬟婆子都已入睡,今夜连蝉鸣也轻,万籁俱寂,魏渊心里却还亮堂。
难得的,想起了当年魏氏全家处斩的场面——往日多年,她始终不敢回顾。
刀,锋锐的刀;血,殷红的血。
仿佛能看见父兄族人的头颅,死不瞑目的头颅——举家遭遇不测,亲人含冤而死,血光之灾,惨不忍睹。
魏氏七十四条人命仿佛一齐伏在她背上,阴言泣语像道道鞭子,染着血——
……跑啊,快些跑。
……为我们翻案呐!魏氏含冤!
阿耶、阿娘、阿兄、小弟,还有堂叔伯们的脸走马灯似的转起来,时而慈和,时而阴沉,时而泣下,无声诘问一般。
魏渊多么想回应,但她明白,自己也已经没有几日好活了。
“吱呀——”一声,有人推门而入,魏渊下意识转了转头,不过都是徒劳,事发受刑,她现已开不了口,也看不见了。
不过也并不需要,此时此刻会来此处的,唯有一人而已。
“阿渊。”来人轻唤:“你睡了吗?”
知道等不来回应,那人走到榻边,一阵寒气随之袭来,魏渊打了个寒颤,把头扭向一边。
宁三郎,宁知善,她厌憎地咀嚼着这个名字。
右手被抬起,贴上一处温热又湿润的地方,魏渊知道宁知善在流泪,为她眼神空洞,四肢扭曲,口不能言的惨状,为她即将就死的必然。
真是猫哭耗子!
“我没想到,我把你药哑剜瞎,不能行动,你已经不可能再有威胁,父亲还是不肯放过你。”魏渊等了很久,才等到宁知善开口,然而说出来的话,还是这样天真又残忍。
魏渊无端有些想笑,只有死人才没有威胁,宁刺史教会了幼子诸多狠毒手段,却没有教会他谋略防备,也没有教会他斩草除根。
在哄骗宁知善调查魏氏冤案之时,魏渊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早在事情败露时,也已预料到今天,可事到如今,宁知善却还在幻想。
“阿耶说你会害死我,我向他保证这不是你的本意,他也不听不信。我护不住你,我护不住你……”宁知善喃喃,既悲且痛,泪水涟涟。
当年魏氏深陷冤狱,满门尽毁,魏渊没入教坊,始终不曾忘记翻案。
长到十五岁,魏渊成了琵琶大家,名动江淮,起初她意图接近的是宁刺史的长子,可后来,赎走她的却是宁知善。
宁知善不聪明,为魏渊办事,很快就被宁刺史察觉,他保护魏渊的方式,是废了她,再把她像狗一样圈起来,以此来向他的父亲证明安全。
他把这称为爱。
“我爱你,阿渊,如果有来世……”宁知善涕泗横流。
魏渊只觉得恶心,用力想把手抽出来,却被攥得更紧。
“三郎。”有人敲门:“该动手了。”
一群人进来,宁知善被拖走,听见他拼命挣扎,一片混乱,然而于事无补。
魏渊也想挣扎,真相未明,家仇未报,她不甘心,可是她早已废了,连挣扎也不能够,在刀锋刺穿她心脏的那一刻,宁知善终于发出了今夜的第一声嚎哭。
听着倒是凄厉。
———————
魂魄高飞的时候是没有知觉的,只是有些混沌。
魏渊死不瞑目。
自己应当是魏氏唯一的后人了,这一死,再无沉冤昭雪之日,但她身在教坊,已经机关算尽,黔驴技穷。
或者说,对于罪臣之女,教坊女伎而言,从一开始,便知此事难为,不过是苦苦支撑,不过是隐忍谋划,不过是赌命,不过是咬着牙,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但还是败得彻底。
生前听说死后能向阎王喊冤,魏渊不怕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但是眼见这也是说书先生骗人的,乱葬岗上,三天过去,谁也没有来。
直到第四天傍晚,突然有一个人影越来越近,彼时魏渊正坐着发木,看见人影的第一眼,眼睛亮了亮,可看清楚之后,自嘲一笑,又偏过头。
哪有无常穿青衣?
左等不来,右等不来,魏渊心里烦躁,忍不住踢了踢脚下的石头。
——石头没动,魏渊的脚穿了过去。
啧,更烦了。
来人背着剑、拿着酒壶,是个青年男子,青衣皂靴,身量高大,风尘仆仆,上了山,竟然径直朝魏渊的方向走来。
想来是来祭拜,魏渊冷眼瞧着,漫无目的地想着家人已经模糊的面容——如果他们还活着,想来也会来祭拜自己,转念一想,如果他们还活着,想来自己也不会早逝……
谁知这男子很快停下脚步,就在自己的尸身前。
奇了。
熟人?
说来,鬼眼看人都是模糊的,毕竟人鬼殊途,可魏渊在记忆里搜刮一遍,依然对此人的身形仪态全无印象。
他真怪,站在魏渊尸身前,看着比死人还要暮气沉沉,脸色灰败,好像同魏渊交情很深似的。
“迟了一步。”青衣男子突然开口,吓了魏渊一跳,难以想象世上竟会有这样嘶哑的声音,呕哑嘲哳。
只见青衣男子缓缓蹲下,又支撑不住似的一跪,膝盖重重磕在地上,两行泪就这样落下来。
什么迟了一步?
魏渊皱了皱眉,别是认错了人。
可是他再也没开口,魏渊确定自己不熟悉这人,也不再管,兴致缺缺又满怀期待的,继续等无常。
不知过了多久,青衣男子终于清醒过来似的,摇摇晃晃起身,还踉跄一下,魏渊以为他这就要走了,不曾想,他把外袍脱了下来,盖在她的身体上,将早已冰冷、甚至已经开始腐烂的尸身打横抱起,不嫌弃似的,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向山下走去。
向灯火通明的人间走去。
魂魄不能离体太远,魏渊睨了那人一眼,不得不跟上,那人走走停停,一直到乱葬岗阳坡,找了个有树有水的位置,开始掘地。
掘地,埋尸,结庐,用了总共半个月的时间。
头七已过,魏渊还未投生,早已放弃了等待无常,心里暗笑自己竟然还真成了冤魂野鬼,不得超度,想来是天地不仁,也怕魏氏沉冤得雪。
倒是没有惊恐,也不在意自己魂归何处,只觉得心头一片苍凉无望。
求神拜佛,用身死换来的盼头也绝了。
偶尔魏渊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坟茔,那怪人仍旧不说话,每天抱着一块石头,魏渊看不真切,但猜他在刻碑。
给自己的尸身。
眼睁睁见他憔悴下来,形销骨立,魏渊心中也叹,不管此人是谁,祭奠的又是不是自己,思及当年自己当年不得为父母收尸的悲苦,总归有些同情。
他终于刻好了,立好碑,跪坐在坟前,话家常似的叹气:“……那时你劝我好好活着,现在你却早早走了。”
终于开口了,可是没头没尾,魏渊也并不记得这等事,心中断定他是寻错了人。
只听他继续絮叨:
“……你虽不说,可我知道你厌恶那囚牢,那些事又像枷锁一般,把你牢牢缚在这里……这些年我到处行游,本是想待再见到你,有些可慰藉你的话说……”
那人一眨眼,泪珠子滚下来,一时哽咽失声。
似有万语千言可堪诉说,最后都化作一声叹息,一滴血泪。
饶是魏渊自己也有遗恨万千,眼见此情此景,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虽然知道阴阳两隔,倚在墓碑上,还是伸手拍了拍那人的肩:“罢了,小郎君,人死如灯灭,你也节哀吧。”
那人果然无知无觉。
他只是拥住墓碑,良久,才立誓般低语一句:“你放心!”
第二日,那人果真离开了。
魏渊仍旧等待着。
日复一日,魏渊甚至开始怀疑地府与转世的存在,不过这样也好,她不想有来生,在来生忘记了阿耶阿娘,阿兄阿弟,忘记了血流满地,忘记了震天的“冤——”。
可是哪怕多么不想忘记,日复一日,魏渊还是渐渐模糊了记忆。
只是日复一日痴坐着。
日复一日。
直到即将彻底遗忘,直到即将魂飞魄散,忽然,魏渊仿佛听见一声钟响——
灵魂随之嗡鸣。
——————
如果有人问魏渊,魂归地府是何感想,魏渊一定答:
人死如灯灭,假的。
毕竟还有不明来由的借尸还魂。
宫女如花满春殿,随意春芳歌舞。
有人遥敬上座右首之人:“当日臣便说,长公主殿下吉人自有天相,今日见到殿下凤体安康,真是我大雍之幸。”
上座右首之人举杯,却没有开口,左首之人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闻言也跟着端起酒杯,喟叹道:“太傅所言甚是,当日阿姊坠马,太医都说凶险,现在虽然暂且失声,好歹性命无虞,朕心中已然满足了。”
魏渊的魂魄就处在右首之人体内,先前说话的是天子太傅桑怀里,至于那少年,乃是当今天子南晖。
而这具供她还魂的躯体,正是天子唯一的亲姊,大雍南氏永安长公主,先帝只此一女,爱得如珠似宝,单名一个明字,小字璎珞奴。
前世魏渊便曾听闻这位长公主殿下乃是位当世奇女子,先帝驾崩时,今上年仅十二岁,长公主也只十七,却能挑起朝政大梁,摄政五年,待陛下长大,才还政于王,至今闲居已有四年。
月前,长公主殿下纵马京郊时不甚坠落,其实当时已死,不知怎的,魏渊将散的魂魄竟然飘飘忽忽来到这里。
不知不觉,人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
于明公主的记忆,魏渊似乎继承得并不完全,譬如摄政五年之事,就是一片模糊,旁的时段,也多有跳跃之处。
甫一醒来,魏渊生怕露馅,索性装作因伤失语,当了这十几日的哑巴。
今日设宴,只请了寥寥十数人,皆是亲故重臣,只为庆贺长公主殿下无虞。
当真是造化,这十几日魏渊一直想,魏氏翻案有望了。
毕竟自己现在,乃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只需徐徐图之。
魏渊不自觉捏紧了酒杯。
忽然,眼前寒光一闪。
大惊之下,身体反应快过意识,魏渊向后一倒,再抬起头,只见一根三寸长短的银针钉在身后屏风上,针尾泛着蓝幽幽的光,尚在轻颤。
魏渊颤了颤唇,扭头看向座下。
事发突然,众人还未反应过来,正愣愣瞧着她。
几乎是同时,桑怀里与南晖一个拍案,一个拔剑而起:
“来人!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