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与赵青晖主宾二人各揣心思,一个似长辈般关怀体贴,另一个不卑不亢既有晚辈的礼节又保持着皇室的骄傲,倒也相谈甚欢。
王思的长子却不合时宜地急匆匆赶了过来:“父亲,青州失守!”
他没注意到赵青晖的存在,打了帘子一下啪唧一声跪在王思面前:“父亲,绍氏除了在江南求学的九公子,其他人都殉国了。青州已破,金人铁骑往霁州去了,若霁州也……”
那便轮到了金州!
王思脸色微变,目光也变得凝重锐利起来。
而另一边的赵青晖闻言更是脸色铁青。
青州绍氏,是她的母家。
她南下之前还听舅父承诺说绍氏在,青州在。
她眼泪簌簌得落下来,悲切得顾不上礼仪,死死抓住眼前这个陌生男子的衣袖,尤不死心地问:“绍氏府兵众多,青州刺史杨秉忠更是经年的老将,青州怎会失守?”
在她心中,舅父无所不能,和自己那只会风花雪月的父亲可不一样,实在难以相信郎舅二人居然落得个同样的下场。
王琅这才惊觉有外人在,看小姑娘落泪我见犹怜,于心不忍道:“金人围困青州半月余,援军迟迟未到,城中米粮被哄抢,虽有军士阻拦,收效甚微。杨刺史苦熬六日,于第七日晌午突发心疾过身。
绍氏家主绍诚带领众人又守十日,不知谁传了消息说幼帝南迁,并无援军,青州守不住了,如此散了军心。昨日一早,金人铁骑破城,悬杨氏,绍氏一族的头颅于城门,城内百姓皆被屠戮…”
他说到后面,也已泣不成声。
故人去,山河破,风雨飘零。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痛的呢?
“大郎,起来说话。”
王思到底是老姜,乍闻噩耗,还是保持了冷静。
“长公主节哀,诚弟殉国忠勇可嘉。老夫虽有心驰援,可鞭长莫及,到底是晚了一步啊。”
王谢崔洪卢章绍,七姓大族世代通婚赵青晖是知道的。
如果不是她母亲只看重她父亲,原本也是要许这几家人的。
她松开王琅的衣角,冲王琅矮了矮身子道:“大公子见谅。”
又回王思的话:“王大人高义,永宁没齿难忘。”
王思点点头,冲王琅道:“你护送长公主去邕山别院,不要回驿馆,省的让人冲撞了。”
此时此刻他也没时间安慰别人,要布局的地方还很多。
赵青晖乍闻噩耗还有些懵,此时听王琅细细讲经过,居然有种经历过的熟悉感。
上一次她听闻父兄战死,佯装镇定地按照兄长嘱咐,抱着阿農躲在苍山别院里的密道中等舅父找来。
舅父如约赶来接他们姐弟二人回去青州,她躲在马车里回头看了一眼,父兄的脑袋脏兮兮乱糟糟地挂在城门上,舅父说不能带父兄走,要是带走了便带不走他们姐弟二人,父兄是看着他们离开的。
彼时她第一次遭遇亲人战死,还是那样不真实,连哭泣都来不及。她躲在乳娘的怀里,像一只鹌鹑似的不闻不问。
这一次她听说舅父离世,居然奇迹般地乱世成长,不开窍的脑子也清醒了几分,回忆起兄长带她看过的舆图:“大人,青州到金州不过二十日路程,若是绕开霁州取道狮子岭下清泉县,着轻装铁骑而来,怕是不足七日便能兵临城下了。”
王琅闻言不由对眼前的少女侧目。
他向父亲提及永宁长公主的婚事完全是权宜之计,实际上他是不想错过拥立幼帝的机会。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赶走金人,幼帝身边站着的人才有机会青云直上,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王家曾经的辉煌,这样的机会百年难遇,他愿意一博。
但王琅也很了解自己的父亲,老谋深算有余,但父亲不是一个有野心有魄力的人,比起祖父还差很远。
所以他借口公主婚事请父亲入簣,毕竟他的婚事已然成了父亲的心病。
他并没有想到永宁长公主居然懂舆图。
王思则眼前一亮,看着赵青晖的眼睛都透露着精明:“哦?殿下懂舆图?”
赵青晖这才自觉多言,兄长说过,她有行军布阵之才,若是父兄皆在少不得是位女将,可若是出了王府,是不能叫旁人知晓的。
但此时她已顾不上自己是不是漏了底,她不敢拿阿農冒险。
因此赵青晖定了定神,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信些:“吾与家兄一起听学时先生教过。王大人,金人营帐里有一位右贤王,是金人大汗的长子,他出兵最喜欢轻骑神速。如若大人心有疑虑,不如打听一下金人打前锋的是哪位将军,如果是右贤王麾下的墨脱耶,涎于阐两位的其中之一,还请大人一定相信永宁的判断。”
这次王思没有再把她当小姑娘,而是认真审视着面前的女郎。
他不知道是怎样的家教可以让闺中弱质说出这样的话。世人说留襄王最多的是庸碌,其次是惧妻,说留襄王妃去世后的两年里,他日日守墓陪伴亡妻,终年居住在苍山。
绍氏…七姓女的确是好的。
可那种好是主持中馈的贤能。
眼前此女却能在绝境中纵火反抗,在乱世里护着胞弟一路南下,几经生死能快速镇定地思考。最重要的是,她不仅懂舆图,还有超乎常人的敏锐。
就连他精心培养的长子都以为金人会先攻霁州。
可见留襄王赵覃并不如外人所道那样碌碌无为。他能死守恒山郡不退,其长子能取金帐喀赞尔首级,也不全是因地势险峻的原因。
赵青晖察觉到王思表情上细微的变化,再接再厉道:“有今日之局面,全因赵氏一退再退,这次永宁与金州同在。您也不必着大公子护送吾,家父家兄皆战死,如今舅父也已殉国,汉人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永宁恳求刺史大人命人护送幼帝走水路渡长江,吾就留在金州。”
赵青晖很害怕金人,可她今天听明白了一件事,军心涣散,是因为国无主君。汴京被攻破,英宗被俘虏,汉人的血性已经在一次次败仗中消磨殆尽。她不知道金州的兵够不够凶悍,但她至少不能让将士们胆怯,心寒。
“太祖皇帝曾发动陈桥兵变一统天下,吾是太祖血脉,虽不如太祖皇帝勇猛,也不如家父家兄坚韧,却也知道什么是血性。不知道将士们听闻吾在此处,会不会心安。”
她又补充:“将来陛下登基必然感念王家之英勇。”
赵青晖说完,将有自己封号的小印从袖笼里取出来递给王思:“吾以此为誓。”
威逼利诱明晃晃地写在少女的脸上。
王思感慨道:莫欺少年郎啊。若是这位是幼主,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可惜这是位女郎,不能承继大统。
王琅见王思犹豫,大手一挥将赵青晖的印信重新放回她手中:“殿下不必如此,我相信殿下,我们王家与殿下共存亡。”
少年嗓音清澈柔软,说出的话却坚定有力。
修长的手指掠过赵青晖的指尖,身上世家子弟独有的熏香从她的鼻尖若有似无地游过。
赵青晖知道时不我待,她提要求:“既如此,请王大人允我亲卫随行。”
她哪来的什么亲卫,她这是要王思给她组建一队亲卫啊。
王琅好像透过这小女子的外表看见了她藏在皮囊下的狡黠,鬼使神差地对王思道:“父亲不如交给我,我替殿下寻人。”
赵青晖便顺势谢他:“大公子古道热肠,吾谢过大公子。”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王琅哪是什么热心肠的人。
王思默默腹诽,面上却不显,呵呵笑道:“殿下不必多礼,犬子应做的。老夫这就分派人手护送陛下继续南下,殿下稍安。”
赵青晖回驿馆时便莫名其妙得到了一队王家的府兵组成的亲卫军。
虽然这也算不得自己的人,但只要她与王家合作一天,这些人就会听命于她一天,对付驿馆里那群牛鬼蛇神足以。
驿馆里诸位大人还不知道金人已破青州,不过也没有再七嘴八舌地指责长公主失职误国,而是为了各自的职位互相为难。
见赵青晖回来,几个老儒立刻侧身过去以视避嫌:“殿下有事可着人传话,我等男子在前厅议事,殿下前来怕是不合宫仪,臣等请殿下为天下之女子作出表率。”
又是这些冠冕唐皇的话,真当她是恒山郡的乡野丫头没进过宫门吗?要真如他们所说宫规如此森严,那刘后武后这样垂帘听政甚至君临天下的女子都是怎么出来的呢?
赵青晖无语,优雅地翻了个白眼,道:“那对于青州诸位大人商议出什么行程了吗?”
屋内鸦雀无声,一群人要么缄默不语,有的则一副对女子妄议朝政的不屑,他们互相挤眉弄眼,不肯接赵青晖的话,气氛是时间就有些尴尬。
赵青晖倒习惯了,这群酸儒一路上不就是这样压迫她与阿弟的吗?
不回应,不理睬,也不反驳,叫她一拳打在棉花上,还美其名曰大丈夫不与女子计较。
实际上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方式规训她,使她对他们言听计从。
她听话了,她阿弟也只能乖乖做他们手里的傀儡。
她心中冷哼,决定好好治治这群人。
赵青晖打定了主意,说出的话便再没有从前的绵软,而是平地起惊雷,炸得一群人瞬间沸开锅。
她说:“既然如此,尚书大人是从英宗皇帝那里跟过来的老人,自然有行军布阵的才能。如此此次青州失守,恐怕金人不日便到金州,永宁拜请陆公替陛下前往霁州守城。”
说完,她盈盈一拜,给刚刚第一个出言规劝她的陆尚书行了大礼。
王思的长子却不合时宜地急匆匆赶了过来:“父亲,青州失守!”
他没注意到赵青晖的存在,打了帘子一下啪唧一声跪在王思面前:“父亲,绍氏除了在江南求学的九公子,其他人都殉国了。青州已破,金人铁骑往霁州去了,若霁州也……”
那便轮到了金州!
王思脸色微变,目光也变得凝重锐利起来。
而另一边的赵青晖闻言更是脸色铁青。
青州绍氏,是她的母家。
她南下之前还听舅父承诺说绍氏在,青州在。
她眼泪簌簌得落下来,悲切得顾不上礼仪,死死抓住眼前这个陌生男子的衣袖,尤不死心地问:“绍氏府兵众多,青州刺史杨秉忠更是经年的老将,青州怎会失守?”
在她心中,舅父无所不能,和自己那只会风花雪月的父亲可不一样,实在难以相信郎舅二人居然落得个同样的下场。
王琅这才惊觉有外人在,看小姑娘落泪我见犹怜,于心不忍道:“金人围困青州半月余,援军迟迟未到,城中米粮被哄抢,虽有军士阻拦,收效甚微。杨刺史苦熬六日,于第七日晌午突发心疾过身。
绍氏家主绍诚带领众人又守十日,不知谁传了消息说幼帝南迁,并无援军,青州守不住了,如此散了军心。昨日一早,金人铁骑破城,悬杨氏,绍氏一族的头颅于城门,城内百姓皆被屠戮…”
他说到后面,也已泣不成声。
故人去,山河破,风雨飘零。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痛的呢?
“大郎,起来说话。”
王思到底是老姜,乍闻噩耗,还是保持了冷静。
“长公主节哀,诚弟殉国忠勇可嘉。老夫虽有心驰援,可鞭长莫及,到底是晚了一步啊。”
王谢崔洪卢章绍,七姓大族世代通婚赵青晖是知道的。
如果不是她母亲只看重她父亲,原本也是要许这几家人的。
她松开王琅的衣角,冲王琅矮了矮身子道:“大公子见谅。”
又回王思的话:“王大人高义,永宁没齿难忘。”
王思点点头,冲王琅道:“你护送长公主去邕山别院,不要回驿馆,省的让人冲撞了。”
此时此刻他也没时间安慰别人,要布局的地方还很多。
赵青晖乍闻噩耗还有些懵,此时听王琅细细讲经过,居然有种经历过的熟悉感。
上一次她听闻父兄战死,佯装镇定地按照兄长嘱咐,抱着阿農躲在苍山别院里的密道中等舅父找来。
舅父如约赶来接他们姐弟二人回去青州,她躲在马车里回头看了一眼,父兄的脑袋脏兮兮乱糟糟地挂在城门上,舅父说不能带父兄走,要是带走了便带不走他们姐弟二人,父兄是看着他们离开的。
彼时她第一次遭遇亲人战死,还是那样不真实,连哭泣都来不及。她躲在乳娘的怀里,像一只鹌鹑似的不闻不问。
这一次她听说舅父离世,居然奇迹般地乱世成长,不开窍的脑子也清醒了几分,回忆起兄长带她看过的舆图:“大人,青州到金州不过二十日路程,若是绕开霁州取道狮子岭下清泉县,着轻装铁骑而来,怕是不足七日便能兵临城下了。”
王琅闻言不由对眼前的少女侧目。
他向父亲提及永宁长公主的婚事完全是权宜之计,实际上他是不想错过拥立幼帝的机会。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赶走金人,幼帝身边站着的人才有机会青云直上,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王家曾经的辉煌,这样的机会百年难遇,他愿意一博。
但王琅也很了解自己的父亲,老谋深算有余,但父亲不是一个有野心有魄力的人,比起祖父还差很远。
所以他借口公主婚事请父亲入簣,毕竟他的婚事已然成了父亲的心病。
他并没有想到永宁长公主居然懂舆图。
王思则眼前一亮,看着赵青晖的眼睛都透露着精明:“哦?殿下懂舆图?”
赵青晖这才自觉多言,兄长说过,她有行军布阵之才,若是父兄皆在少不得是位女将,可若是出了王府,是不能叫旁人知晓的。
但此时她已顾不上自己是不是漏了底,她不敢拿阿農冒险。
因此赵青晖定了定神,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信些:“吾与家兄一起听学时先生教过。王大人,金人营帐里有一位右贤王,是金人大汗的长子,他出兵最喜欢轻骑神速。如若大人心有疑虑,不如打听一下金人打前锋的是哪位将军,如果是右贤王麾下的墨脱耶,涎于阐两位的其中之一,还请大人一定相信永宁的判断。”
这次王思没有再把她当小姑娘,而是认真审视着面前的女郎。
他不知道是怎样的家教可以让闺中弱质说出这样的话。世人说留襄王最多的是庸碌,其次是惧妻,说留襄王妃去世后的两年里,他日日守墓陪伴亡妻,终年居住在苍山。
绍氏…七姓女的确是好的。
可那种好是主持中馈的贤能。
眼前此女却能在绝境中纵火反抗,在乱世里护着胞弟一路南下,几经生死能快速镇定地思考。最重要的是,她不仅懂舆图,还有超乎常人的敏锐。
就连他精心培养的长子都以为金人会先攻霁州。
可见留襄王赵覃并不如外人所道那样碌碌无为。他能死守恒山郡不退,其长子能取金帐喀赞尔首级,也不全是因地势险峻的原因。
赵青晖察觉到王思表情上细微的变化,再接再厉道:“有今日之局面,全因赵氏一退再退,这次永宁与金州同在。您也不必着大公子护送吾,家父家兄皆战死,如今舅父也已殉国,汉人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永宁恳求刺史大人命人护送幼帝走水路渡长江,吾就留在金州。”
赵青晖很害怕金人,可她今天听明白了一件事,军心涣散,是因为国无主君。汴京被攻破,英宗被俘虏,汉人的血性已经在一次次败仗中消磨殆尽。她不知道金州的兵够不够凶悍,但她至少不能让将士们胆怯,心寒。
“太祖皇帝曾发动陈桥兵变一统天下,吾是太祖血脉,虽不如太祖皇帝勇猛,也不如家父家兄坚韧,却也知道什么是血性。不知道将士们听闻吾在此处,会不会心安。”
她又补充:“将来陛下登基必然感念王家之英勇。”
赵青晖说完,将有自己封号的小印从袖笼里取出来递给王思:“吾以此为誓。”
威逼利诱明晃晃地写在少女的脸上。
王思感慨道:莫欺少年郎啊。若是这位是幼主,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可惜这是位女郎,不能承继大统。
王琅见王思犹豫,大手一挥将赵青晖的印信重新放回她手中:“殿下不必如此,我相信殿下,我们王家与殿下共存亡。”
少年嗓音清澈柔软,说出的话却坚定有力。
修长的手指掠过赵青晖的指尖,身上世家子弟独有的熏香从她的鼻尖若有似无地游过。
赵青晖知道时不我待,她提要求:“既如此,请王大人允我亲卫随行。”
她哪来的什么亲卫,她这是要王思给她组建一队亲卫啊。
王琅好像透过这小女子的外表看见了她藏在皮囊下的狡黠,鬼使神差地对王思道:“父亲不如交给我,我替殿下寻人。”
赵青晖便顺势谢他:“大公子古道热肠,吾谢过大公子。”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王琅哪是什么热心肠的人。
王思默默腹诽,面上却不显,呵呵笑道:“殿下不必多礼,犬子应做的。老夫这就分派人手护送陛下继续南下,殿下稍安。”
赵青晖回驿馆时便莫名其妙得到了一队王家的府兵组成的亲卫军。
虽然这也算不得自己的人,但只要她与王家合作一天,这些人就会听命于她一天,对付驿馆里那群牛鬼蛇神足以。
驿馆里诸位大人还不知道金人已破青州,不过也没有再七嘴八舌地指责长公主失职误国,而是为了各自的职位互相为难。
见赵青晖回来,几个老儒立刻侧身过去以视避嫌:“殿下有事可着人传话,我等男子在前厅议事,殿下前来怕是不合宫仪,臣等请殿下为天下之女子作出表率。”
又是这些冠冕唐皇的话,真当她是恒山郡的乡野丫头没进过宫门吗?要真如他们所说宫规如此森严,那刘后武后这样垂帘听政甚至君临天下的女子都是怎么出来的呢?
赵青晖无语,优雅地翻了个白眼,道:“那对于青州诸位大人商议出什么行程了吗?”
屋内鸦雀无声,一群人要么缄默不语,有的则一副对女子妄议朝政的不屑,他们互相挤眉弄眼,不肯接赵青晖的话,气氛是时间就有些尴尬。
赵青晖倒习惯了,这群酸儒一路上不就是这样压迫她与阿弟的吗?
不回应,不理睬,也不反驳,叫她一拳打在棉花上,还美其名曰大丈夫不与女子计较。
实际上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方式规训她,使她对他们言听计从。
她听话了,她阿弟也只能乖乖做他们手里的傀儡。
她心中冷哼,决定好好治治这群人。
赵青晖打定了主意,说出的话便再没有从前的绵软,而是平地起惊雷,炸得一群人瞬间沸开锅。
她说:“既然如此,尚书大人是从英宗皇帝那里跟过来的老人,自然有行军布阵的才能。如此此次青州失守,恐怕金人不日便到金州,永宁拜请陆公替陛下前往霁州守城。”
说完,她盈盈一拜,给刚刚第一个出言规劝她的陆尚书行了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