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府衙内,知府老爷把几个心腹臣子叫到一起,商议起了这件事,这事非同小可,之前最重要的便是安抚百姓,筹粮。
眼下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要紧的,附近几个州府都开了粮仓,那么这十天半个月的,不会出什么大事。
在等等,朝廷那边的赈灾粮钱银都来了,事后,在帮助百姓重建房屋,清理土地即可。
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最要紧的还是要保住乌纱帽。
是了,从堤坝坍塌到现在,没人知道为什么,事发紧急,当时知府也顾不得想太多,安抚灾民为上,求援为主。
但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别的。
“大人,这堤坝塌的突然,前几年都好好的。”
“是啊,这个时节虽然多雨水,但去年比今年雨水还多,堤坝也没事啊。”
“再这之前,您还曾去巡视过,没有任何问题,怎么会半夜突然坍塌,莫非是因为那场急雨。”
几位官员坐在红木椅子上,一个个也很不解。
“本官给陛下上的折子,并未细说,但陛下一定会细查。”
“大人,在下觉得,会不会是当初修建的时候那些人偷工减料,才导致堤坝坍塌的,说来这堤坝没有多少年啊。”
“派去查探的人迟迟没有回信,左右不能赖在咱们身上。”
“是了,说不定就是工部当初没完全修建好,要不也不会出事。”
“蒋浩呢?”
“去安抚灾民了。”
知府闻言点了点头,他官职不低,在外安抚百姓也是好的,至于这次事故最终结果如何,那得看萧御派来的人如何调查。
自然,他也不能什么都不干。
但愿就是一场单纯的天灾,那一夜,前半夜确实下了大半夜的雨,堤坝坍塌的很是突然,离得近的几个村庄,已经是全村覆灭了。
事发紧急,他给萧御上的折子,预估的也是很隐晦,真实的伤亡人数,翻一翻都算是少的了。
“灾后清理,尔等不可小看,一定要在冬至前帮着百姓把房屋建造起来,附近几个州府送来的粮食,全部都要登记造册,若是有人起了别的心思,到时候可别怪本官不念旧情,谁都不能掉链子。”
“是,大人放心。”
几位官员连忙站起来,拱手弯腰。
“都下去吧。”
萧御若是真的怪罪,青州知府想,他没法辩解,毕竟这是他管理的地界,眼下只能按照最差的结果来,好在他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机会。
要是在民间留下个好名声,帝王要处理,肯定也会酌情处理,从轻发落,想到这,他立马回屋换了身轻便的衣服,朝着城外的安置点去。
这几日,他不准备休息了,一定要安抚好百姓,确保,他们都能吃上这些救灾粮,压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京城
距离事发也过去了几日,京城百姓几乎都知道了,各大世家,官员都有所表示,严家也不例外,粮食银钱衣服,都紧赶慢赶的朝着青州去,户部的官员也都奉命出发了。
事发突然,严父收到消息后便在家里想了很久。
当初修建这个堤坝,也是他跟先帝提议修建的,为的就是防洪抗旱,确保收成,先帝同意后,便安排如今的工部尚书为负责人,还从民间征调了不少劳工,在堤坝修建好后,他甚至亲自去视察过。
虽然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但严父至今都记得,建造是不会有问题的。
工部尚书这人虽然为人圆滑,有些小心思,但在这等大事上,他不可能犯糊涂的。
若是因为雨水,可当地官员不会粗心大意到这个地步,发觉天象不对,该一早禀报才是。
这件事,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老爷,别想了,用碗银耳羹吧,如今朝廷已经派了不少官员,陛下还额外从郊外点了几万士兵过去,帮着百姓灾后重建,您就放心吧。”
严母不知何时进来,她放下托盘里的羹汤,看着愁眉苦脸的严父,心里也不好受。
这次事情,家里实在是出了太多银钱了,可以说是半个家底都捐献出去了。
严父坚持,几个儿子对此也表示赞成,她纵然心里有些不快,却也只能忍着了,在外还得装出一副大度贤明的模样。
“之后结果肯定会水落石出的,您就放心吧。”
严父这几日也是吃不好睡不好,一听说青州的情况,他就十分心焦。
可他如今已经年迈,早没有当年那个精力,也辞官了,要不他早就骑马过去了。
他拿起汤勺,点了点头。
银耳羹十分香甜,严父却有些食不知味,吃了几口便放下了汤勺,可想到青州那些遭灾的百姓,他索性端起碗,全部都吃了。
他至今都记得,他曾经外放的时候,在南方的一个县城,看到遭灾后的百姓是何模样。
“夫人先下去吧,老夫练练字。”
“好。”
皇宫
一连几日,萧御都在安排这件事,好不容易忙完了,他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接下来,只要这些人顺利到达就好,安置好了受灾的百姓,他在让人去详查,看看到底是何缘故。
“皇帝,哀家知道你心系百姓,勤于朝政,但你的身子也重要,哀家特意让人给你炖了一碗鸡汤。”
太后忽然从外面走来,萧御坐直身子。
“儿臣多谢母后。”
“客气什么,咱们母子之间没必要这样。”
太后身边的嬷嬷随即把鸡汤恭恭敬敬的放到萧御跟前,食盒一打开,整个内殿瞬间充满鸡汤的香味。
“哀家知道你不喜欢喝太油的,特意让人撇去了油花,这几日,你也没怎么用饭,快吃了吧。”
看着面前的大碗鸡汤,萧御没有犹豫,拿起筷子先吃内里的鸡肉。
太后坐在一旁,思量一番随后可口到:“这次事发突然,可要叫钦天监看看,哀家你不信这些,但有些事情玄着呢。”
“问问总是好的,哀家从前也没那么相信神佛,可这上了年纪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便知道,有些东西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
太后说完拢了拢手里的帕子的,她今日打扮的很是素净,未施粉黛,穿着一袭灰色宫装,脸上皱纹清晰可见,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儿臣稍后便会召见钦天监。”
“如此就好。”
太后并未多待,之后便让人扶着自己出去了。
萧御吃完后,让周平去请几位钦天监来。
太后不蠢,之前几次较量,她不会也不敢压制他了。
“臣等见过陛下。”
几个钦天监全都来了,几人站成一排,悉数看着帝王,有些不解。
“青州事出突然,诸位可能从天象上窥出一二。”
萧御面色冷峻,他穿着一袭深灰色龙袍,端坐在上首,威势极重,几个钦天监闻言面面相觑。
而后全都跪下。
“陛下,天象并未友异,此次不像是天灾。”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朕知道了,日后尔等要多注意。”
“是。”
既然不是天灾,那大概率就是人祸,堤坝坍塌的原因有很多,萧御靠在龙椅上,想了许多。
此时,裴安跟萧御派遣出去的这些官员正在紧赶慢赶的往青州去,车马很长,即便走的官道,道路也没那么平坦,一路颠簸不已。
“裴大人,天色渐晚,要不咱们就地安营扎寨,先休息休息。”
裴安闻言抬起头,他自然不是派去官员中官职最高的,他的职责眼下是负责带兵保护,到了地方之后,负责□□帮着百姓重建家园的。
“在走半个时辰吧,咱们早一日到,陛下也可早日放心。”
眼下青州是何模样,裴安不知道,但一般出了这种大的灾害,人心必定不稳,有心之人在一挑唆,及其容易出事。
想到这,他面色凝重,他是皇帝身边亲近的人,自然也没人反驳,不过在走半个时辰,众人只能坚持。
凤仪殿
严宁哄睡了萧旭,回到内殿,看到坐在内里的萧御,直接走上前去。
“陛下。”
这两日他都没来,在御书房忙的昏天暗地的,她让人按时送去饭菜,也不知道他用了没,人看着好像瘦了些。
看到坐在一旁的妻子,萧御并未隐瞒。
“钦天监这帮人都是一条舌头,他们不敢违逆母后,自然也不敢让陛下不开心。”
萧御点了点头,确实,他今日本以为这些人能说出个什么来,没想到只说不是天灾。
既如此那便是人祸了,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当初就没修缮好,还是天气原因,地方官员玩忽职守,未及时上报做准备,提前通知百姓躲避,才酿成这惨祸。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帮官员就是罪不可赦,想到这他不自觉的眯了眯眼睛,浑身上下散发出危险的气息。
“陛下,还是等调查结果出来,此事非同小可,得以理服人,朝臣百姓们才会心服口服。”
萧御不是动不动就杀人泄愤的暴君,但同时,他也不是那些仁爱到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君王,对朝臣无限容忍。
“朕知道,你放心。”
萧御知道妻子是担心他冲动,但登基也有几年,他早沉淀出来了,结果未出,他不会贸然行事的。
府衙内,知府老爷把几个心腹臣子叫到一起,商议起了这件事,这事非同小可,之前最重要的便是安抚百姓,筹粮。
眼下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要紧的,附近几个州府都开了粮仓,那么这十天半个月的,不会出什么大事。
在等等,朝廷那边的赈灾粮钱银都来了,事后,在帮助百姓重建房屋,清理土地即可。
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最要紧的还是要保住乌纱帽。
是了,从堤坝坍塌到现在,没人知道为什么,事发紧急,当时知府也顾不得想太多,安抚灾民为上,求援为主。
但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别的。
“大人,这堤坝塌的突然,前几年都好好的。”
“是啊,这个时节虽然多雨水,但去年比今年雨水还多,堤坝也没事啊。”
“再这之前,您还曾去巡视过,没有任何问题,怎么会半夜突然坍塌,莫非是因为那场急雨。”
几位官员坐在红木椅子上,一个个也很不解。
“本官给陛下上的折子,并未细说,但陛下一定会细查。”
“大人,在下觉得,会不会是当初修建的时候那些人偷工减料,才导致堤坝坍塌的,说来这堤坝没有多少年啊。”
“派去查探的人迟迟没有回信,左右不能赖在咱们身上。”
“是了,说不定就是工部当初没完全修建好,要不也不会出事。”
“蒋浩呢?”
“去安抚灾民了。”
知府闻言点了点头,他官职不低,在外安抚百姓也是好的,至于这次事故最终结果如何,那得看萧御派来的人如何调查。
自然,他也不能什么都不干。
但愿就是一场单纯的天灾,那一夜,前半夜确实下了大半夜的雨,堤坝坍塌的很是突然,离得近的几个村庄,已经是全村覆灭了。
事发紧急,他给萧御上的折子,预估的也是很隐晦,真实的伤亡人数,翻一翻都算是少的了。
“灾后清理,尔等不可小看,一定要在冬至前帮着百姓把房屋建造起来,附近几个州府送来的粮食,全部都要登记造册,若是有人起了别的心思,到时候可别怪本官不念旧情,谁都不能掉链子。”
“是,大人放心。”
几位官员连忙站起来,拱手弯腰。
“都下去吧。”
萧御若是真的怪罪,青州知府想,他没法辩解,毕竟这是他管理的地界,眼下只能按照最差的结果来,好在他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机会。
要是在民间留下个好名声,帝王要处理,肯定也会酌情处理,从轻发落,想到这,他立马回屋换了身轻便的衣服,朝着城外的安置点去。
这几日,他不准备休息了,一定要安抚好百姓,确保,他们都能吃上这些救灾粮,压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京城
距离事发也过去了几日,京城百姓几乎都知道了,各大世家,官员都有所表示,严家也不例外,粮食银钱衣服,都紧赶慢赶的朝着青州去,户部的官员也都奉命出发了。
事发突然,严父收到消息后便在家里想了很久。
当初修建这个堤坝,也是他跟先帝提议修建的,为的就是防洪抗旱,确保收成,先帝同意后,便安排如今的工部尚书为负责人,还从民间征调了不少劳工,在堤坝修建好后,他甚至亲自去视察过。
虽然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但严父至今都记得,建造是不会有问题的。
工部尚书这人虽然为人圆滑,有些小心思,但在这等大事上,他不可能犯糊涂的。
若是因为雨水,可当地官员不会粗心大意到这个地步,发觉天象不对,该一早禀报才是。
这件事,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老爷,别想了,用碗银耳羹吧,如今朝廷已经派了不少官员,陛下还额外从郊外点了几万士兵过去,帮着百姓灾后重建,您就放心吧。”
严母不知何时进来,她放下托盘里的羹汤,看着愁眉苦脸的严父,心里也不好受。
这次事情,家里实在是出了太多银钱了,可以说是半个家底都捐献出去了。
严父坚持,几个儿子对此也表示赞成,她纵然心里有些不快,却也只能忍着了,在外还得装出一副大度贤明的模样。
“之后结果肯定会水落石出的,您就放心吧。”
严父这几日也是吃不好睡不好,一听说青州的情况,他就十分心焦。
可他如今已经年迈,早没有当年那个精力,也辞官了,要不他早就骑马过去了。
他拿起汤勺,点了点头。
银耳羹十分香甜,严父却有些食不知味,吃了几口便放下了汤勺,可想到青州那些遭灾的百姓,他索性端起碗,全部都吃了。
他至今都记得,他曾经外放的时候,在南方的一个县城,看到遭灾后的百姓是何模样。
“夫人先下去吧,老夫练练字。”
“好。”
皇宫
一连几日,萧御都在安排这件事,好不容易忙完了,他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接下来,只要这些人顺利到达就好,安置好了受灾的百姓,他在让人去详查,看看到底是何缘故。
“皇帝,哀家知道你心系百姓,勤于朝政,但你的身子也重要,哀家特意让人给你炖了一碗鸡汤。”
太后忽然从外面走来,萧御坐直身子。
“儿臣多谢母后。”
“客气什么,咱们母子之间没必要这样。”
太后身边的嬷嬷随即把鸡汤恭恭敬敬的放到萧御跟前,食盒一打开,整个内殿瞬间充满鸡汤的香味。
“哀家知道你不喜欢喝太油的,特意让人撇去了油花,这几日,你也没怎么用饭,快吃了吧。”
看着面前的大碗鸡汤,萧御没有犹豫,拿起筷子先吃内里的鸡肉。
太后坐在一旁,思量一番随后可口到:“这次事发突然,可要叫钦天监看看,哀家你不信这些,但有些事情玄着呢。”
“问问总是好的,哀家从前也没那么相信神佛,可这上了年纪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便知道,有些东西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
太后说完拢了拢手里的帕子的,她今日打扮的很是素净,未施粉黛,穿着一袭灰色宫装,脸上皱纹清晰可见,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儿臣稍后便会召见钦天监。”
“如此就好。”
太后并未多待,之后便让人扶着自己出去了。
萧御吃完后,让周平去请几位钦天监来。
太后不蠢,之前几次较量,她不会也不敢压制他了。
“臣等见过陛下。”
几个钦天监全都来了,几人站成一排,悉数看着帝王,有些不解。
“青州事出突然,诸位可能从天象上窥出一二。”
萧御面色冷峻,他穿着一袭深灰色龙袍,端坐在上首,威势极重,几个钦天监闻言面面相觑。
而后全都跪下。
“陛下,天象并未友异,此次不像是天灾。”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朕知道了,日后尔等要多注意。”
“是。”
既然不是天灾,那大概率就是人祸,堤坝坍塌的原因有很多,萧御靠在龙椅上,想了许多。
此时,裴安跟萧御派遣出去的这些官员正在紧赶慢赶的往青州去,车马很长,即便走的官道,道路也没那么平坦,一路颠簸不已。
“裴大人,天色渐晚,要不咱们就地安营扎寨,先休息休息。”
裴安闻言抬起头,他自然不是派去官员中官职最高的,他的职责眼下是负责带兵保护,到了地方之后,负责□□帮着百姓重建家园的。
“在走半个时辰吧,咱们早一日到,陛下也可早日放心。”
眼下青州是何模样,裴安不知道,但一般出了这种大的灾害,人心必定不稳,有心之人在一挑唆,及其容易出事。
想到这,他面色凝重,他是皇帝身边亲近的人,自然也没人反驳,不过在走半个时辰,众人只能坚持。
凤仪殿
严宁哄睡了萧旭,回到内殿,看到坐在内里的萧御,直接走上前去。
“陛下。”
这两日他都没来,在御书房忙的昏天暗地的,她让人按时送去饭菜,也不知道他用了没,人看着好像瘦了些。
看到坐在一旁的妻子,萧御并未隐瞒。
“钦天监这帮人都是一条舌头,他们不敢违逆母后,自然也不敢让陛下不开心。”
萧御点了点头,确实,他今日本以为这些人能说出个什么来,没想到只说不是天灾。
既如此那便是人祸了,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当初就没修缮好,还是天气原因,地方官员玩忽职守,未及时上报做准备,提前通知百姓躲避,才酿成这惨祸。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帮官员就是罪不可赦,想到这他不自觉的眯了眯眼睛,浑身上下散发出危险的气息。
“陛下,还是等调查结果出来,此事非同小可,得以理服人,朝臣百姓们才会心服口服。”
萧御不是动不动就杀人泄愤的暴君,但同时,他也不是那些仁爱到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君王,对朝臣无限容忍。
“朕知道,你放心。”
萧御知道妻子是担心他冲动,但登基也有几年,他早沉淀出来了,结果未出,他不会贸然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