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黑如墨,楚王府里,陆元承睡得正沉,一阵阴风贴着地面吹进屋内,卷起羽纱薄帐凌乱飞舞。飘忽的帷幔之间,一个诡异漂浮的身影若隐若现,白衣翻飞,乱发蓬杂。
鬼魅般的身影悄然而快速地移动到陆元承窗前,星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脸上,惨白间沾着猩红干涸的血迹。额头正中,一个幽深的血窟窿仿佛贯穿头颅,森然可怖。
她静静地站在陆元承床前,垂着惨白干枯的双手,喉咙间发出阵阵幽咽呜鸣。
陆元承缓缓睁开双眼,脸上却毫无惧色,甚至流露出一丝惊喜,他忙不迭地坐起身,朝这白衣女子伸出双手:“你来看我了!”
白衣女子惨然一笑,瞬时飘出一丈开外,脸色露出凄哀之色,质问道:“你为何不为我报仇?”
“我......我在等待时机,待时机成熟,我一定会手刃仇人,你要保佑我!”陆元承边说着,边翻下床,踉跄着往白衣女子的怀里扑。
白衣女子仍旧凄然地笑着,陆元承越试图接近,她飘地越远。陆元承从寝殿一路追到院子里,那女子若隐若现地顺着东廊道飘出了角门,只留下呜咽声在漆黑空旷的院子里回荡。
“不要走,不要走!”陆元承骇然惊呼,猛地从梦中惊醒,他依旧保持着双手向前的姿势,似乎在极力挽留。
外间伺候的侍女赵雨桐听到里屋的动静,忙推门进来,见陆元承满脸满身都是汗,为他倒了一杯热茶,用手帕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轻声安慰道:“殿下怎么了?又做恶梦了!”
陆元承接过她递来的茶盏,茶水随着他的手微微颤动,他尚未从梦境中完全清醒:“不,不是噩梦,是她来看我了!”
赵雨桐从镂刻着松竹图样的紫檀衣柜里拿出一套干净的寝衣,替陆元承将身上湿透了的寝衣换下,出言安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殿下太思念她了。”
陆元承未答话,他想起梦中白衣女子说的话,口中喃喃:“她在怪我,怪我不能为她报仇......”
赵雨桐脸色微微一变,迅速朝门口瞟了一眼,弯腰低声说:“殿下睡迷糊了,怎么说起了胡话!”
陆元承痛苦地锁起眉头,手掌不断来回摩挲着前额,梦中女子惨白混沌的面孔不断冲击他的神经,往事顽固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四周空气如铁链般越锁越紧,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抬眼间,他看到窗棂下的条案上放置着一把红宝石镶乌金剑鞘的宝剑。陆元承猛然站起身,“噌棱”一声抽出剑刃,执剑走到屋外。
赵雨桐手里抱着一件墨绿外袍,紧跟其后,口中轻呼:“殿下,外面夜凉,披件衣服!”
陆元承无心理会侍女的呼喊,径直举剑劈向院落正中竖着的木人,木人的左臂应声而断。他仍不解气,又挥剑砍向木人的头颅,木人的左脸瞬间被凌厉的剑锋削去。
他疯狂而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直到木人被砍得四分五裂,完全无法辨识本来面目,方才停手。
陆元承的脸因发狠而涨成紫红色,额头上青筋跳动,握着剑柄的手因过于用力而微微颤抖,细密的汗珠逐渐汇聚,在脸上冲刷出一道晶莹的轨迹。
良久,他起伏的胸膛终于平静下来,将撸起的衣袖放下,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恢复了一贯的温润谦和。
东方天际微微泛起青白,晨熙薄薄地涂在陆元承脸上,一双浓眉下乌睫微阖,清俊的脸略显苍白,萦绕着遗世独立的孤独感。
突然,一只白色信鸽从西南方向飞来,轻轻落在陆元承的肩膀上。陆元承从信鸽的右脚取下一只信筒,展开信筒里卷曲的纸条,上面写着:皇上病重,速速进宫。
陆元承的心微微一紧,忙更衣束带,朝皇宫赶去。
---
飞霜殿外,宫女太监并排而立,低眉垂首,神情凝重。尚书令安明程、中书令魏彦青、侍中袁自省候于偏殿。
正殿内,七八位太医围着龙床呈扇形跪列,为首的太医跪在床边,右手搭在皇帝手腕上,皱眉凝神,一语不发。
靠窗处,魏贵妃焦急地来回踱步,头上的金珠流苏随着步伐左右摆荡。她时不时望向龙榻,试图从太医的神情中提前获取些信息。
良久,秦太医终于收回手,将皇帝的手腕小心地掖进锦被。
“皇上怎么样了?”魏贵妃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
秦太医沉吟半晌,迟疑着开口答道:“回娘娘,皇上并无大碍,只是操劳过度,气血攻心,故而病倒,待服了药转醒后,好好休养调理即可。”
“调理、调理,你们每次都是这几句话!”魏贵妃脸上显出愠色,有些气急地说,“太医院开的药,皇上前前后后服了也有半年,怎么就是不见好转,还......还越来越糟糕了!”
秦太医踟蹰着不知如何作答,只将身子伏得更低。
魏贵妃气恼地看着这些太医,还想继续训斥。一旁站着的宁王陆元器将母亲扶到软榻上坐下:“母妃稍安勿躁,一切等父皇醒了再说吧。”
陆元承走进飞霜殿,环视一眼殿内情形,躬身给魏贵妃请安:“魏母妃安好!”
魏贵妃抬头瞥了一眼,没想到陆元承来得这样快,脸上露出微妙的冷笑:“楚王殿下的消息倒是灵通!”
陆元承听出魏贵妃话里的机锋,貌似谦卑地答道:“相较于您和宁王,还是逊色些。”
魏贵妃听出反讥之意,脸色一变,挺直身体就要呵斥。忽听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传声:“皇后娘娘驾到。”
众太医伏身恭敬行礼,魏贵妃只斜眼打量着门口,神情轻慢。待孙皇后走近,她才似蹲未蹲地施了一礼,毫无尊重之色。
孙皇后似乎习以为常,并无心理会。她环视一眼殿内众人,眉头微蹙,略显焦急地问:“皇上怎么样了?本宫听闻皇上在勤政殿批阅奏折时突然急火攻心晕了过去,为何到现在还没醒?”
秦太医将对魏贵妃的说辞又原原本本地回答了一遍。
孙皇后听完,转头望向龙塌,不置可否。她缓步走近,定定地望着皇帝苍白发灰的脸,表情不像妻子探望病重的丈夫,更像在凝视一尊毫无生机的雕塑,冰冷中透着探究,似乎急于知道皇帝苍白的鼻孔下是否还能呼出热气。
良久,孙皇后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一丝愁容萦上眉间。
“母后呢,母后在哪里?我要去找母后!”一声呼喊不合时宜地打破了屋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一个二十五六岁模样,身材魁梧健壮的男子奋力挣扎着从一个乳母装扮的妇人手中挣脱,一头扑进孙皇后的怀里,嘴里嘟囔着:“母后,儿臣饿了,儿臣想回去吃嬷嬷做的糕饼,咱们回去吧......”
这场面滑稽可笑,和飞霜殿内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孙皇后有些气恼和尴尬,狠狠地斜了刘嬷嬷一眼,小声安慰:“宪儿乖,你父皇病了,你作为嫡子须得侍奉左右,怎能擅自离开?”
刘嬷嬷慌忙上来:“晋王殿下乖,先随奴婢来......”说着,试图将晋王的手从孙皇后的华服上掰开。
晋王陆元宪不依,甩着魁梧的膀子撒娇:“不嘛不嘛,我不想呆在这儿,大家都不说话,好没趣儿。再说了,父皇什么时候能醒啊,他都睡了半天了。”
突然,晋王放低了声音,瞪大眼睛略显神秘地说:“他......不会是死了吧?”
“住口!”孙皇后连忙喝止,“你胡说些什么?!刘嬷嬷,快,把晋王殿下带去偏殿,非得传召,不得入内!”
晋王听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甩着两条袖子呼喊起来:“不嘛,不嘛,我不去偏殿,我要吃点心.....我要吃点心......”
魏贵妃见此情此景,撇了撇一侧的嘴角,露出嘲讽嫌恶的表情:“吵嚷什么,还不快将晋王拖下去,扰了皇上清净,该当何罪!”
“拖”这个字十分刺耳,魏贵妃将这个字用在晋王身上,自然惹怒了孙皇后:“这里什么时候轮到你发号施令了?”
魏贵妃不屑地翻了翻眼皮,故意拖着长音:“好,那就‘请’晋王出去!”
两个宫人得了令就准备上前。
“我看你们谁敢!晋王是皇嫡子,皇上病重,他本应在御前侍奉!宪儿,你就呆在这儿,哪都不去,我看他们谁敢来拉扯!”孙皇后呵斥道。
魏贵妃眉毛一耸,故作怜悯,语气阴阳地说:“这是在表孝心呐!唉,晋王就算再有孝心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个......”
还不是个傻子!魏贵妃把这句话咽在喉咙里,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孙皇后的脸仿佛被掌掴了一般憋地通红,凤冠上的流苏因牙关咬得太紧而微微颤动:“你......你......”她终于恼羞成怒,忍无可忍,抬手作势就朝魏贵妃脸上掴去。
魏贵妃有恃无恐,一把抓住孙皇后的胳膊,仍不忘调侃:“皇后娘娘也算是毓出名门,怎么像市井泼妇一样动起手来了?”
两侧的宫人眼见中宫皇后与皇帝宠妃争执不下,一个个站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不知该去拦谁,更害怕得罪了谁。
陆元承见状,忙上前阻拦,却被晋王抢先一步,一把将魏贵妃推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坏女人,不许欺负我母后!”
宁王眼看自己的母亲倒地,一边伸手搀扶,一边朝身后的宫人怒呵:“狗奴才,你们都是木头吗?”
混乱间,龙塌上突然传来低沉喑哑的声音:“如此没有规矩,成何体统!”
孙皇后和魏贵妃一惊,赶忙住了手。魏贵妃一边匆忙整理凌乱的衣襟,一边快步走上前去,声音中透露着惊喜与激动:“皇上,皇上!您终于醒啦!快,太医,快给皇上看看!”
秦太医上前一步跪地,将手指搭在皇帝的手腕上,细细诊脉。
魏贵妃在一旁隔着太医向里打量:“臣妾就说皇上您吉人自有天相,您瞧,这脸色比刚才红润多了!谢天谢地,您终于醒了,可叫臣妾担心坏了!”魏贵妃说着,泫然欲泣,拈起手帕不住地擦拭眼角。
皇帝有些吃力地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好了,别哭了,朕这不是醒了!”
孙皇后仍旧站在殿中央,冷眼看着皇帝和魏贵妃,并没有上前。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该有所表示,忙整理好表情,关切地说:“皇上,您没事就好,您这一病,臣妾和宪儿都担心坏了!”
说着,她一把拽起仍坐在地上的晋王,示意他给皇帝说两句宽心的话。
可晋王并不明白孙皇后的意思,呆愣愣地杵在那儿看着魏贵妃,突然,他傻呵呵地开口:“母后,我看魏娘娘也没几滴眼泪啊,她干嘛擦个不停?”
一句话,惹得旁边的宫人赶忙低下头,奋力憋着笑。
魏贵妃虽有些恼怒,但不便发作,只得自己打圆场:“看这孩子,说的什么话!本宫这是喜极而泣,还能涕泗横流不成?”
秦太医收回手,禀报道:“回皇上,娘娘,皇上脉象渐趋平稳,已无大碍,需静休调养为宜。微臣这就去开药。”说着就要退下。
皇帝突然开口叫住了他:“爱卿莫慌,暂候一旁。”说着向殿外望了一眼,看到安明程、魏彦青和袁自省正垂手立于殿外,便吩咐道,“都进来吧。”
三省长官依序行礼站定,皇帝扫视了一眼众人,问道:“朕此番病倒,把你们吓坏了吧?”
宁王陆元器先于其他人答话:“儿臣听闻父皇病倒,忧心如焚,快马加鞭赶至皇宫,企盼床前尽孝,未敢有片刻耽搁。幸得上天垂怜,让父皇转危为安,儿臣便放心了。还望父皇以龙体为重,您体魄康健,我大昭方能基业长青。”
皇帝只看了一眼宁王,没有答话。这让宁王有些失措。
半晌,皇帝悠悠开口:“朕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别急!”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连忙下跪:“儿臣(臣等)惶恐!”
“好了,何必动辄下跪,朕没有怪罪你们。”
“皇上,”中书令魏彦青开口,“您身康体健自然是百姓之福,万民之幸。只是储君之位长期空悬,国本无继,宫里但凡有些风吹草动,不免令我等老臣胆颤,唯恐引来皇权之争,招致血光之灾。因此,还望皇上早日立下太子,以安民心!”
安明程反驳道:“魏大人何出此言?太医已经言明,皇上此番病倒不过是过度操劳所致,待休养几日便无大碍。魏大人此时提及立储之事,未免有些操之过急!难道魏大人有意诅咒皇上不成吗?”
魏彦青有口难辩,气急地指着安明程:“你!......皇上明鉴,老臣绝无此意!”
“好了,朕知道了,你们的提议朕会考虑的。”皇帝被吵得有些心烦。他扫视一眼众皇子,发现齐王陆元钦不在,问道,“元钦呢?他怎么没来?”
众人沉默,无人应答。
魏贵妃给身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出列答道:“禀皇上,听齐王府的人说,齐王殿下昨日宿醉牡丹阁,现在恐怕还未酒醒呢。”小太监说着,小心翼翼地抬眼打量皇帝的脸色。
皇帝脸上沁出一层怒气,骂道:“无父无君的东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来人,把牡丹阁给朕封了,再见齐王流连烟花楚馆,就......就把他关起来!咳咳咳......”皇帝怒气牵动肺腑,止不住咳起来。
“皇上保重龙体,万勿动怒!”秦太医忙上前劝道。
皇帝感到身体有些不支,挥了挥衣袖,“你们先下去吧,吵得朕心烦意乱,让朕清净一会儿。”
众人不便再说什么,只得行了礼,退出飞霜殿。
魏贵妃自认为不在退出之列,端着一杯茶水上前伺候,皇帝摆了摆手:“贵妃,你也累了,去歇着吧,留太医在这儿伺候就行了。”
魏贵妃有些没趣儿,脸上不自然地笑了笑,只好随众人退了出去。
皇帝望着众皇子们退出的方向,有些出神,喃喃道:“秦太医,你说,朕的儿子们,谁当皇帝最合适?”
秦太医不防皇帝会这样问,吓得连忙跪倒在地:“皇......皇上,这......臣怎么敢妄言!何况,皇上您春秋正盛......”
“行啦,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皇帝打断秦太医的话,“现下没有旁人,给朕详细说说病情吧。”
“皇上常年醉心国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因此体虚衰弱、湿热内生、脾困肝伤......”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你就说说,朕还有几年活头儿?”
秦太医闻言,头伏地更低了,支支吾吾地不敢言语。
“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这些年来,不过是靠着汤药吊着才不至于垮下去,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皇上,恕臣直言,您的身体因长年劳累,伤了根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今日之事,还好太医来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臣身为太医,自知不该议论朝政,然医者仁心,实在不忍心看皇上因国事拖垮了身体。臣愚见,私认为魏大人说得对,皇上不如早立太子,一来稳定朝纲,二来有太子监国,您也能好好休息休息。这样对您,对社稷,都有利无害啊!”
皇帝没有答话,脑海中闪过些陈年旧事。良久,他微微摇摇头,叹息道:“这些年来,朕兢兢业业,醉心朝政,也算对得起祖宗基业。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可朕却垂垂老去......朕或许真的该退位让贤了。”
鬼魅般的身影悄然而快速地移动到陆元承窗前,星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脸上,惨白间沾着猩红干涸的血迹。额头正中,一个幽深的血窟窿仿佛贯穿头颅,森然可怖。
她静静地站在陆元承床前,垂着惨白干枯的双手,喉咙间发出阵阵幽咽呜鸣。
陆元承缓缓睁开双眼,脸上却毫无惧色,甚至流露出一丝惊喜,他忙不迭地坐起身,朝这白衣女子伸出双手:“你来看我了!”
白衣女子惨然一笑,瞬时飘出一丈开外,脸色露出凄哀之色,质问道:“你为何不为我报仇?”
“我......我在等待时机,待时机成熟,我一定会手刃仇人,你要保佑我!”陆元承边说着,边翻下床,踉跄着往白衣女子的怀里扑。
白衣女子仍旧凄然地笑着,陆元承越试图接近,她飘地越远。陆元承从寝殿一路追到院子里,那女子若隐若现地顺着东廊道飘出了角门,只留下呜咽声在漆黑空旷的院子里回荡。
“不要走,不要走!”陆元承骇然惊呼,猛地从梦中惊醒,他依旧保持着双手向前的姿势,似乎在极力挽留。
外间伺候的侍女赵雨桐听到里屋的动静,忙推门进来,见陆元承满脸满身都是汗,为他倒了一杯热茶,用手帕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轻声安慰道:“殿下怎么了?又做恶梦了!”
陆元承接过她递来的茶盏,茶水随着他的手微微颤动,他尚未从梦境中完全清醒:“不,不是噩梦,是她来看我了!”
赵雨桐从镂刻着松竹图样的紫檀衣柜里拿出一套干净的寝衣,替陆元承将身上湿透了的寝衣换下,出言安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殿下太思念她了。”
陆元承未答话,他想起梦中白衣女子说的话,口中喃喃:“她在怪我,怪我不能为她报仇......”
赵雨桐脸色微微一变,迅速朝门口瞟了一眼,弯腰低声说:“殿下睡迷糊了,怎么说起了胡话!”
陆元承痛苦地锁起眉头,手掌不断来回摩挲着前额,梦中女子惨白混沌的面孔不断冲击他的神经,往事顽固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四周空气如铁链般越锁越紧,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抬眼间,他看到窗棂下的条案上放置着一把红宝石镶乌金剑鞘的宝剑。陆元承猛然站起身,“噌棱”一声抽出剑刃,执剑走到屋外。
赵雨桐手里抱着一件墨绿外袍,紧跟其后,口中轻呼:“殿下,外面夜凉,披件衣服!”
陆元承无心理会侍女的呼喊,径直举剑劈向院落正中竖着的木人,木人的左臂应声而断。他仍不解气,又挥剑砍向木人的头颅,木人的左脸瞬间被凌厉的剑锋削去。
他疯狂而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直到木人被砍得四分五裂,完全无法辨识本来面目,方才停手。
陆元承的脸因发狠而涨成紫红色,额头上青筋跳动,握着剑柄的手因过于用力而微微颤抖,细密的汗珠逐渐汇聚,在脸上冲刷出一道晶莹的轨迹。
良久,他起伏的胸膛终于平静下来,将撸起的衣袖放下,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恢复了一贯的温润谦和。
东方天际微微泛起青白,晨熙薄薄地涂在陆元承脸上,一双浓眉下乌睫微阖,清俊的脸略显苍白,萦绕着遗世独立的孤独感。
突然,一只白色信鸽从西南方向飞来,轻轻落在陆元承的肩膀上。陆元承从信鸽的右脚取下一只信筒,展开信筒里卷曲的纸条,上面写着:皇上病重,速速进宫。
陆元承的心微微一紧,忙更衣束带,朝皇宫赶去。
---
飞霜殿外,宫女太监并排而立,低眉垂首,神情凝重。尚书令安明程、中书令魏彦青、侍中袁自省候于偏殿。
正殿内,七八位太医围着龙床呈扇形跪列,为首的太医跪在床边,右手搭在皇帝手腕上,皱眉凝神,一语不发。
靠窗处,魏贵妃焦急地来回踱步,头上的金珠流苏随着步伐左右摆荡。她时不时望向龙榻,试图从太医的神情中提前获取些信息。
良久,秦太医终于收回手,将皇帝的手腕小心地掖进锦被。
“皇上怎么样了?”魏贵妃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
秦太医沉吟半晌,迟疑着开口答道:“回娘娘,皇上并无大碍,只是操劳过度,气血攻心,故而病倒,待服了药转醒后,好好休养调理即可。”
“调理、调理,你们每次都是这几句话!”魏贵妃脸上显出愠色,有些气急地说,“太医院开的药,皇上前前后后服了也有半年,怎么就是不见好转,还......还越来越糟糕了!”
秦太医踟蹰着不知如何作答,只将身子伏得更低。
魏贵妃气恼地看着这些太医,还想继续训斥。一旁站着的宁王陆元器将母亲扶到软榻上坐下:“母妃稍安勿躁,一切等父皇醒了再说吧。”
陆元承走进飞霜殿,环视一眼殿内情形,躬身给魏贵妃请安:“魏母妃安好!”
魏贵妃抬头瞥了一眼,没想到陆元承来得这样快,脸上露出微妙的冷笑:“楚王殿下的消息倒是灵通!”
陆元承听出魏贵妃话里的机锋,貌似谦卑地答道:“相较于您和宁王,还是逊色些。”
魏贵妃听出反讥之意,脸色一变,挺直身体就要呵斥。忽听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传声:“皇后娘娘驾到。”
众太医伏身恭敬行礼,魏贵妃只斜眼打量着门口,神情轻慢。待孙皇后走近,她才似蹲未蹲地施了一礼,毫无尊重之色。
孙皇后似乎习以为常,并无心理会。她环视一眼殿内众人,眉头微蹙,略显焦急地问:“皇上怎么样了?本宫听闻皇上在勤政殿批阅奏折时突然急火攻心晕了过去,为何到现在还没醒?”
秦太医将对魏贵妃的说辞又原原本本地回答了一遍。
孙皇后听完,转头望向龙塌,不置可否。她缓步走近,定定地望着皇帝苍白发灰的脸,表情不像妻子探望病重的丈夫,更像在凝视一尊毫无生机的雕塑,冰冷中透着探究,似乎急于知道皇帝苍白的鼻孔下是否还能呼出热气。
良久,孙皇后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一丝愁容萦上眉间。
“母后呢,母后在哪里?我要去找母后!”一声呼喊不合时宜地打破了屋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一个二十五六岁模样,身材魁梧健壮的男子奋力挣扎着从一个乳母装扮的妇人手中挣脱,一头扑进孙皇后的怀里,嘴里嘟囔着:“母后,儿臣饿了,儿臣想回去吃嬷嬷做的糕饼,咱们回去吧......”
这场面滑稽可笑,和飞霜殿内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孙皇后有些气恼和尴尬,狠狠地斜了刘嬷嬷一眼,小声安慰:“宪儿乖,你父皇病了,你作为嫡子须得侍奉左右,怎能擅自离开?”
刘嬷嬷慌忙上来:“晋王殿下乖,先随奴婢来......”说着,试图将晋王的手从孙皇后的华服上掰开。
晋王陆元宪不依,甩着魁梧的膀子撒娇:“不嘛不嘛,我不想呆在这儿,大家都不说话,好没趣儿。再说了,父皇什么时候能醒啊,他都睡了半天了。”
突然,晋王放低了声音,瞪大眼睛略显神秘地说:“他......不会是死了吧?”
“住口!”孙皇后连忙喝止,“你胡说些什么?!刘嬷嬷,快,把晋王殿下带去偏殿,非得传召,不得入内!”
晋王听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甩着两条袖子呼喊起来:“不嘛,不嘛,我不去偏殿,我要吃点心.....我要吃点心......”
魏贵妃见此情此景,撇了撇一侧的嘴角,露出嘲讽嫌恶的表情:“吵嚷什么,还不快将晋王拖下去,扰了皇上清净,该当何罪!”
“拖”这个字十分刺耳,魏贵妃将这个字用在晋王身上,自然惹怒了孙皇后:“这里什么时候轮到你发号施令了?”
魏贵妃不屑地翻了翻眼皮,故意拖着长音:“好,那就‘请’晋王出去!”
两个宫人得了令就准备上前。
“我看你们谁敢!晋王是皇嫡子,皇上病重,他本应在御前侍奉!宪儿,你就呆在这儿,哪都不去,我看他们谁敢来拉扯!”孙皇后呵斥道。
魏贵妃眉毛一耸,故作怜悯,语气阴阳地说:“这是在表孝心呐!唉,晋王就算再有孝心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个......”
还不是个傻子!魏贵妃把这句话咽在喉咙里,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孙皇后的脸仿佛被掌掴了一般憋地通红,凤冠上的流苏因牙关咬得太紧而微微颤动:“你......你......”她终于恼羞成怒,忍无可忍,抬手作势就朝魏贵妃脸上掴去。
魏贵妃有恃无恐,一把抓住孙皇后的胳膊,仍不忘调侃:“皇后娘娘也算是毓出名门,怎么像市井泼妇一样动起手来了?”
两侧的宫人眼见中宫皇后与皇帝宠妃争执不下,一个个站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不知该去拦谁,更害怕得罪了谁。
陆元承见状,忙上前阻拦,却被晋王抢先一步,一把将魏贵妃推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坏女人,不许欺负我母后!”
宁王眼看自己的母亲倒地,一边伸手搀扶,一边朝身后的宫人怒呵:“狗奴才,你们都是木头吗?”
混乱间,龙塌上突然传来低沉喑哑的声音:“如此没有规矩,成何体统!”
孙皇后和魏贵妃一惊,赶忙住了手。魏贵妃一边匆忙整理凌乱的衣襟,一边快步走上前去,声音中透露着惊喜与激动:“皇上,皇上!您终于醒啦!快,太医,快给皇上看看!”
秦太医上前一步跪地,将手指搭在皇帝的手腕上,细细诊脉。
魏贵妃在一旁隔着太医向里打量:“臣妾就说皇上您吉人自有天相,您瞧,这脸色比刚才红润多了!谢天谢地,您终于醒了,可叫臣妾担心坏了!”魏贵妃说着,泫然欲泣,拈起手帕不住地擦拭眼角。
皇帝有些吃力地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好了,别哭了,朕这不是醒了!”
孙皇后仍旧站在殿中央,冷眼看着皇帝和魏贵妃,并没有上前。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该有所表示,忙整理好表情,关切地说:“皇上,您没事就好,您这一病,臣妾和宪儿都担心坏了!”
说着,她一把拽起仍坐在地上的晋王,示意他给皇帝说两句宽心的话。
可晋王并不明白孙皇后的意思,呆愣愣地杵在那儿看着魏贵妃,突然,他傻呵呵地开口:“母后,我看魏娘娘也没几滴眼泪啊,她干嘛擦个不停?”
一句话,惹得旁边的宫人赶忙低下头,奋力憋着笑。
魏贵妃虽有些恼怒,但不便发作,只得自己打圆场:“看这孩子,说的什么话!本宫这是喜极而泣,还能涕泗横流不成?”
秦太医收回手,禀报道:“回皇上,娘娘,皇上脉象渐趋平稳,已无大碍,需静休调养为宜。微臣这就去开药。”说着就要退下。
皇帝突然开口叫住了他:“爱卿莫慌,暂候一旁。”说着向殿外望了一眼,看到安明程、魏彦青和袁自省正垂手立于殿外,便吩咐道,“都进来吧。”
三省长官依序行礼站定,皇帝扫视了一眼众人,问道:“朕此番病倒,把你们吓坏了吧?”
宁王陆元器先于其他人答话:“儿臣听闻父皇病倒,忧心如焚,快马加鞭赶至皇宫,企盼床前尽孝,未敢有片刻耽搁。幸得上天垂怜,让父皇转危为安,儿臣便放心了。还望父皇以龙体为重,您体魄康健,我大昭方能基业长青。”
皇帝只看了一眼宁王,没有答话。这让宁王有些失措。
半晌,皇帝悠悠开口:“朕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别急!”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连忙下跪:“儿臣(臣等)惶恐!”
“好了,何必动辄下跪,朕没有怪罪你们。”
“皇上,”中书令魏彦青开口,“您身康体健自然是百姓之福,万民之幸。只是储君之位长期空悬,国本无继,宫里但凡有些风吹草动,不免令我等老臣胆颤,唯恐引来皇权之争,招致血光之灾。因此,还望皇上早日立下太子,以安民心!”
安明程反驳道:“魏大人何出此言?太医已经言明,皇上此番病倒不过是过度操劳所致,待休养几日便无大碍。魏大人此时提及立储之事,未免有些操之过急!难道魏大人有意诅咒皇上不成吗?”
魏彦青有口难辩,气急地指着安明程:“你!......皇上明鉴,老臣绝无此意!”
“好了,朕知道了,你们的提议朕会考虑的。”皇帝被吵得有些心烦。他扫视一眼众皇子,发现齐王陆元钦不在,问道,“元钦呢?他怎么没来?”
众人沉默,无人应答。
魏贵妃给身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出列答道:“禀皇上,听齐王府的人说,齐王殿下昨日宿醉牡丹阁,现在恐怕还未酒醒呢。”小太监说着,小心翼翼地抬眼打量皇帝的脸色。
皇帝脸上沁出一层怒气,骂道:“无父无君的东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来人,把牡丹阁给朕封了,再见齐王流连烟花楚馆,就......就把他关起来!咳咳咳......”皇帝怒气牵动肺腑,止不住咳起来。
“皇上保重龙体,万勿动怒!”秦太医忙上前劝道。
皇帝感到身体有些不支,挥了挥衣袖,“你们先下去吧,吵得朕心烦意乱,让朕清净一会儿。”
众人不便再说什么,只得行了礼,退出飞霜殿。
魏贵妃自认为不在退出之列,端着一杯茶水上前伺候,皇帝摆了摆手:“贵妃,你也累了,去歇着吧,留太医在这儿伺候就行了。”
魏贵妃有些没趣儿,脸上不自然地笑了笑,只好随众人退了出去。
皇帝望着众皇子们退出的方向,有些出神,喃喃道:“秦太医,你说,朕的儿子们,谁当皇帝最合适?”
秦太医不防皇帝会这样问,吓得连忙跪倒在地:“皇......皇上,这......臣怎么敢妄言!何况,皇上您春秋正盛......”
“行啦,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皇帝打断秦太医的话,“现下没有旁人,给朕详细说说病情吧。”
“皇上常年醉心国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因此体虚衰弱、湿热内生、脾困肝伤......”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你就说说,朕还有几年活头儿?”
秦太医闻言,头伏地更低了,支支吾吾地不敢言语。
“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这些年来,不过是靠着汤药吊着才不至于垮下去,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皇上,恕臣直言,您的身体因长年劳累,伤了根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今日之事,还好太医来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臣身为太医,自知不该议论朝政,然医者仁心,实在不忍心看皇上因国事拖垮了身体。臣愚见,私认为魏大人说得对,皇上不如早立太子,一来稳定朝纲,二来有太子监国,您也能好好休息休息。这样对您,对社稷,都有利无害啊!”
皇帝没有答话,脑海中闪过些陈年旧事。良久,他微微摇摇头,叹息道:“这些年来,朕兢兢业业,醉心朝政,也算对得起祖宗基业。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可朕却垂垂老去......朕或许真的该退位让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