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出来,陆元承回到楚王府,他没像往常一样去书房,而是直奔后花园。
后花园的湖心有一座小岛,岛上矗立着一座两层的阁楼。阁楼四面环水,只通过一座拱桥与岸边相连,私密性极佳。
陆元承穿过月亮门,吩咐贴身侍卫陈闲庭:“今日前院事忙,将仆从们都遣去前院帮忙吧,无事不得来扰。”
陈闲庭答道:“属下明白。”随后吩咐管事的将后院一干人等全部遣走,自己则守在拱桥处,留意四周的动静。
不多时,一顶小轿停在楚王府后花园的角门处,一个杂役装扮的男子下了轿,推开角门走进去。
该男子五旬开外的年纪,虽是杂役打扮,但举手投足间从容有度,丝毫不见底层杂役惯有的卑躬屈膝。天气并不寒冷,他脖子上却绕着一条灰色布巾,布巾宽大冗长,堆在脖颈间,将他的半个脸埋了进去。
他似乎对楚王府的格局颇为熟悉,顺着抄手游廊径直走上拱桥。陈闲庭对他恭敬行礼,将他引进阁楼,掩上门,退出去。
男子将脸上的布巾扯下来,正是尚书令安明程。他直接地问:“今日之事,楚王殿下如何看?”
“父皇身体无恙,自然是皆大欢喜。”陆元承口中答着,眼睛却望向别处,不停打着圈摇晃手中的杯盏,若有所思。
“恕老臣直言,未必!”安明程开门见山地说。
陆元承站起身,透过微微敞开的窗子,环视了一眼外面:“何以见得?”
“太医只说皇上操劳过甚,急火攻心,故而病倒。可据臣所知,皇上服用汤药已有些时日,若病情好转,何故汤药不断?何况,皇上为何将你我遣散后,独独留下秦太医?皇上早年间身子就算不上强健,加上常年为国操劳,积忧成疾,依臣之见,皇上今日病倒,恐怕是病势加重所致。”
陆元承转过身子,眉头微蹙:“安相所想,与我无二。恐怕宁王也早已看破其中蹊跷,此刻,或许正与魏大人谋划。”
安明程微微叹了一口气:“此时争锋,我们自然不是宁王的对手。魏贵妃荣宠不衰,宁王深受皇上宠信,拥他为太子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他的舅父魏彦青执掌中书省,祖父魏纲坐镇西南,手握重兵,背后势力不容小觑。”
陆元承在鼓凳上坐下,眉头皱作一团:“这就是为什么魏彦青着急催促父皇立太子。若父皇此刻立太子,自然非宁王莫属。”
“是啊,皇上虽从未公开谈论过议储之事,但屡次委宁王以重任。宁王年纪轻轻,既有主导黄河改道治理之绩,又有肃清西南蛮夷进犯之功,在众臣和万民心目中的威望很高......”安明程说着,陷入沉思。
陆元承思索片刻,开口道:“所以,想要与宁王抗衡,我必须建功立业,而且,最好是军功。”
安明程分析道:“如今我朝有两大忧患,一是河南府爆发旱灾,来势汹汹、百年未见,百姓颗粒无收、尸横遍野,甚至出现了‘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的现象。”
陆元承摇摇头:“旱灾是天灾,治理起来无非是调拨物资、赈济灾民、兴修水利这些老生常谈,且事关民生,是收获百姓美誉的好差事,恐怕轮不到我头上。”
安明程:“另一忧患,便是北方爆发农民暴乱,军阀拥兵自重,混战不休。新突厥可汗即位,举兵大肆进犯中原。北部暴乱军与突厥联盟,各股势力割据,京都形势危急!”
陆元承叹息一声:“突厥擅长骑兵,兵强马壮,战力惊人,朝廷派去镇压叛乱的大将军韩启铭与突厥兵苦战三个月,连失三城,听闻已经死在了突厥铁蹄之下。”
安明程:“皇上恐怕也是因为看了韩将军阵亡的折子,才急火攻心,晕厥过去。如今平叛大军暂由副将韦青幅指挥,但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想必此刻最令皇上伤神的事,就是派谁去西北领兵。”
陆元承沉思片刻,将手中的茶盏定定地放在桌子上,瓷器与红木桌面碰撞,发出“嘭”的一声闷响。
他拿定了主意:“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向父皇主动请缨,自请北上领兵,对战突厥!”
安明程不免担忧地说:“突厥士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恐怕不是好对付的......”
陆元承:“我知道,北上平乱难免有性命之忧。可放眼朝堂,可用之人寥寥无几。如今我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迷,父皇急需一位有身份的臣子代君出征,以安定军心,鼓舞士气。想来,派皇子出征再合适不过了。”
安明程:“如此一来,我们倒可以弥补没有军力支撑的短板。只是北上凶险,众皇子避之唯恐不及,还望殿下三思!”
陆元承脸上流露出真诚之色:“我本无缘皇位,承蒙安相不弃,愿祝我一臂之力。我若不能顺利成事,将来宁王登基,不单是我,恐怕整个安家也要受到牵连。安相愿助我于毫末,我又怎能贪生怕死,畏葸不前呢?此番我前去,誓要建一番功业,不破突厥,绝不还朝!”
安明程被陆元承的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竟有盈盈热泪涌上眼眶,他不住地点头:“好,好!老朽果然没有看错人!”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门外陈闲庭急切的声音:“安小姐,你不能进去,殿下有要事与人商谈!”
拱桥上,一个身着鹅黄色衣裙的少女,手里拿着一枝刚折的桃花,不住地朝阁楼张望,陈闲庭正伸长手臂拦着她。
少女肌肤胜雪,丹唇皓齿,双目莹莹,面颊上两抹粉色红晕与手中的桃花相映成趣,更显娇俏明媚。
此女正是安明程的长女,安瑾瑜。
安瑾瑜与陆元承年龄相仿,幼年时常在一处玩耍,感情要好,称得上青梅竹马。
安家家规森严,未出阁的女子不能轻易与外界男子接触。但安明程从不约束陆元承与安瑾瑜来往,只是吩咐安瑾瑜的侍女香儿随时留意他们的动向,以免逾矩。
安明程自然是存了些私心的:若陆元承有朝一日荣登大宝,自己辅政有功,女儿又与陆元承感情要好,便可能嫁予新皇为妃为后,到时,安家便是皇亲国戚,荣耀无极!
安瑾瑜听陈闲庭的话意,大概是不便进去打扰,只得作罢:“那好吧,既然元承哥哥有事,我就在这里等他。”
话音刚落,就见阁楼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陆元承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安瑾瑜。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润如玉。
安瑾瑜笑逐颜开,绕过陈闲庭,一路小跑着到了陆元承跟前:“元承哥哥,你看,我刚摘的桃花,漂不漂亮?我家后花园那片桃树全开花啦,走,与我一同去看看!”
说着,扯着陆元承的衣袖就往外走。
“咳咳......”安明程故意咳嗽了一声从门后走出来。女儿在自己面前与男子拉拉扯扯,他这个做父亲的,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安瑾瑜看到父亲,连忙收敛起举止,小声嘟囔着:“爹,您也在啊。”
安明程微微低头,压低声音嗔怪道:“女孩子家,举止无状,哪里有大家闺秀的样子!”
他边说着,边迈步往外走。显然,对于女儿的行为,他虽不赞成,但也不想过多干预。
安瑾瑜看着父亲从花园的小门出去,吐了吐舌头,冲着陆元承发笑,脸蛋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陆元承看着她,宠溺地轻笑一声:“除了你家后花园,我还知道一处地方,漫山遍野全是桃花,此刻应该开得正盛,想不想去看看?”
“想啊,当然想,现在就去么?”安瑾瑜雀跃起来。
陆元承笑着点点头:“闲庭,备马车,现在就出发。”
五龙岭上春色尽染,桃花盛放,娇艳欲滴,如红霞铺满山间,将湛蓝的天际也熏成微粉色。
安瑾瑜撩开车窗上的布帘,将头伸出窗外,玲珑发髻上的镶宝流苏簪子随马车上下颠簸,微风轻拂她眼前的碎发,花香馥郁,沁人心脾,她不禁赞叹:“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果真美不胜收!”
陆元承却没有心思欣赏春色,他还在反复咀嚼刚才与安明程的对话,盘算着请缨出征之事。
“元承哥哥,你看那边山上,夹杂着一丝粉白,不知是什么花。”安瑾瑜将头从车窗外钻回来,兴致昂扬地指着远处问。话音刚落,她便注意到陆元承眉头深锁,两眼出神,似有心事。
“元承哥哥,你在想什么?”她敛起笑容,轻坐在陆元承身边,关切地问。
“哦,没什么......”陆元承回过神来,面色含忧地看了安瑾瑜一眼,挤出一丝微笑,神情暗淡下来。
安瑾瑜抿了抿嘴唇,柔声道:“我知道你最近和我父亲常为朝堂之事烦忧。虽然父亲很少在我面前提及朝务,但他最近下了朝总呆在书房里不出来,脸上也总是愁眉不展,我猜想大概是朝堂上的事不顺利。虽然皇上十分忌惮皇子结党,可如今你与宁王争锋的局面已经形成,且宁王占据上风,局面的确对我们不利。”
安瑾瑜说着,微微叹了一口气,“只恨我不是个男子,无法在朝堂上助你一臂之力!”
陆元承笑笑,用手整理了一下安瑾瑜被风吹乱的碎发:“朝野之争自然是男子的事。有你默默在身后支持,我已十分知足。瑾儿,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安瑾瑜略显羞涩:“你我又不是第一天相识,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
陆元承轻轻叹了一口气:“皇权之争,一旦开始就不可能轻易停止,一方始终会将另一方视为虎视眈眈的敌人。只有经历了流血、死亡,直到一方彻底倒下,毫无还手之力,另一方才能心满意足地收起屠刀。如今,我与宁王最大的差距便是兵权。瑾儿,我要向父皇请缨,北上平叛了!”陆元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北上平叛?!”安瑾瑜登时紧张起来,她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狠狠攥了一下,自古行军打仗,受伤、流血乃至死亡都是寻常事,何况她深居闺阁都听闻前方战事惨烈,恐怕真实的战场只会更加残酷。
此刻,她眼前已经浮现出陆元承在战场上厮杀受伤的情形,那血淋淋的场面,单是想想,就已经让她心如油煎。
陆元承看出安瑾瑜的担忧,安慰道:“我知道你担心我的安危,但我是将领,又不用提刀上阵厮杀,只需在大帐中运筹帷幄即可,没那么可怕!”
眼泪已经在安瑾瑜的眼眶里打转,她低下头,极力忍住。她何尝不知道陆元承只是在安慰自己。若说无甚危险,为何其他皇子避之唯恐不及?韩启铭不也是将领,如今不是已经命丧铁蹄?
但同时,她也知道,北上领兵是陆元承坐拥兵权的绝佳时机,此战若能凯旋而归,他在朝堂上便能与宁王分庭抗礼,再有父亲鼎力相助,陆元承便在皇位角逐中有了胜算。
她并不在乎陆元承到底能不能登上皇位,她之所求,唯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罢了。
可她也明白,陆元承与父亲已经卷入这场洪流,结局只有成王败寇,不殊死一搏便只有满盘皆输。到那时,陆元承和安家满门都将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既然已经别无选择,安瑾瑜只能强挤出一丝微笑,抬头看着陆元承:“我知道你有你的筹谋,放心去吧,我等你凯旋归来!只有一点,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万小心,保命为要!”
陆元承闻言,失声笑出来:“记住了,记住了,保命为要!”说着用食指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瞧瞧你,若是男子,怕不是战场上的逃兵?”
一句话逗地安瑾瑜破涕为笑:“我才不当逃兵!我要是男子,便与你一同上战场!”
马车里的气氛终于松快了些,但到底失去了赏景的兴致,马车在岭上徘徊了些时间,便折返回府了。
安瑾瑜去时兴致勃勃,回城时却愁容满面。陆元承看着她,只用力攥着她的手以示安慰。两人在马车里静默地坐着,只有车轱辘碾过坑洼地时上下颠簸的“咚咣”声装饰着车里的沉默。
后花园的湖心有一座小岛,岛上矗立着一座两层的阁楼。阁楼四面环水,只通过一座拱桥与岸边相连,私密性极佳。
陆元承穿过月亮门,吩咐贴身侍卫陈闲庭:“今日前院事忙,将仆从们都遣去前院帮忙吧,无事不得来扰。”
陈闲庭答道:“属下明白。”随后吩咐管事的将后院一干人等全部遣走,自己则守在拱桥处,留意四周的动静。
不多时,一顶小轿停在楚王府后花园的角门处,一个杂役装扮的男子下了轿,推开角门走进去。
该男子五旬开外的年纪,虽是杂役打扮,但举手投足间从容有度,丝毫不见底层杂役惯有的卑躬屈膝。天气并不寒冷,他脖子上却绕着一条灰色布巾,布巾宽大冗长,堆在脖颈间,将他的半个脸埋了进去。
他似乎对楚王府的格局颇为熟悉,顺着抄手游廊径直走上拱桥。陈闲庭对他恭敬行礼,将他引进阁楼,掩上门,退出去。
男子将脸上的布巾扯下来,正是尚书令安明程。他直接地问:“今日之事,楚王殿下如何看?”
“父皇身体无恙,自然是皆大欢喜。”陆元承口中答着,眼睛却望向别处,不停打着圈摇晃手中的杯盏,若有所思。
“恕老臣直言,未必!”安明程开门见山地说。
陆元承站起身,透过微微敞开的窗子,环视了一眼外面:“何以见得?”
“太医只说皇上操劳过甚,急火攻心,故而病倒。可据臣所知,皇上服用汤药已有些时日,若病情好转,何故汤药不断?何况,皇上为何将你我遣散后,独独留下秦太医?皇上早年间身子就算不上强健,加上常年为国操劳,积忧成疾,依臣之见,皇上今日病倒,恐怕是病势加重所致。”
陆元承转过身子,眉头微蹙:“安相所想,与我无二。恐怕宁王也早已看破其中蹊跷,此刻,或许正与魏大人谋划。”
安明程微微叹了一口气:“此时争锋,我们自然不是宁王的对手。魏贵妃荣宠不衰,宁王深受皇上宠信,拥他为太子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他的舅父魏彦青执掌中书省,祖父魏纲坐镇西南,手握重兵,背后势力不容小觑。”
陆元承在鼓凳上坐下,眉头皱作一团:“这就是为什么魏彦青着急催促父皇立太子。若父皇此刻立太子,自然非宁王莫属。”
“是啊,皇上虽从未公开谈论过议储之事,但屡次委宁王以重任。宁王年纪轻轻,既有主导黄河改道治理之绩,又有肃清西南蛮夷进犯之功,在众臣和万民心目中的威望很高......”安明程说着,陷入沉思。
陆元承思索片刻,开口道:“所以,想要与宁王抗衡,我必须建功立业,而且,最好是军功。”
安明程分析道:“如今我朝有两大忧患,一是河南府爆发旱灾,来势汹汹、百年未见,百姓颗粒无收、尸横遍野,甚至出现了‘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的现象。”
陆元承摇摇头:“旱灾是天灾,治理起来无非是调拨物资、赈济灾民、兴修水利这些老生常谈,且事关民生,是收获百姓美誉的好差事,恐怕轮不到我头上。”
安明程:“另一忧患,便是北方爆发农民暴乱,军阀拥兵自重,混战不休。新突厥可汗即位,举兵大肆进犯中原。北部暴乱军与突厥联盟,各股势力割据,京都形势危急!”
陆元承叹息一声:“突厥擅长骑兵,兵强马壮,战力惊人,朝廷派去镇压叛乱的大将军韩启铭与突厥兵苦战三个月,连失三城,听闻已经死在了突厥铁蹄之下。”
安明程:“皇上恐怕也是因为看了韩将军阵亡的折子,才急火攻心,晕厥过去。如今平叛大军暂由副将韦青幅指挥,但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想必此刻最令皇上伤神的事,就是派谁去西北领兵。”
陆元承沉思片刻,将手中的茶盏定定地放在桌子上,瓷器与红木桌面碰撞,发出“嘭”的一声闷响。
他拿定了主意:“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向父皇主动请缨,自请北上领兵,对战突厥!”
安明程不免担忧地说:“突厥士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恐怕不是好对付的......”
陆元承:“我知道,北上平乱难免有性命之忧。可放眼朝堂,可用之人寥寥无几。如今我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迷,父皇急需一位有身份的臣子代君出征,以安定军心,鼓舞士气。想来,派皇子出征再合适不过了。”
安明程:“如此一来,我们倒可以弥补没有军力支撑的短板。只是北上凶险,众皇子避之唯恐不及,还望殿下三思!”
陆元承脸上流露出真诚之色:“我本无缘皇位,承蒙安相不弃,愿祝我一臂之力。我若不能顺利成事,将来宁王登基,不单是我,恐怕整个安家也要受到牵连。安相愿助我于毫末,我又怎能贪生怕死,畏葸不前呢?此番我前去,誓要建一番功业,不破突厥,绝不还朝!”
安明程被陆元承的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竟有盈盈热泪涌上眼眶,他不住地点头:“好,好!老朽果然没有看错人!”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门外陈闲庭急切的声音:“安小姐,你不能进去,殿下有要事与人商谈!”
拱桥上,一个身着鹅黄色衣裙的少女,手里拿着一枝刚折的桃花,不住地朝阁楼张望,陈闲庭正伸长手臂拦着她。
少女肌肤胜雪,丹唇皓齿,双目莹莹,面颊上两抹粉色红晕与手中的桃花相映成趣,更显娇俏明媚。
此女正是安明程的长女,安瑾瑜。
安瑾瑜与陆元承年龄相仿,幼年时常在一处玩耍,感情要好,称得上青梅竹马。
安家家规森严,未出阁的女子不能轻易与外界男子接触。但安明程从不约束陆元承与安瑾瑜来往,只是吩咐安瑾瑜的侍女香儿随时留意他们的动向,以免逾矩。
安明程自然是存了些私心的:若陆元承有朝一日荣登大宝,自己辅政有功,女儿又与陆元承感情要好,便可能嫁予新皇为妃为后,到时,安家便是皇亲国戚,荣耀无极!
安瑾瑜听陈闲庭的话意,大概是不便进去打扰,只得作罢:“那好吧,既然元承哥哥有事,我就在这里等他。”
话音刚落,就见阁楼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陆元承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安瑾瑜。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润如玉。
安瑾瑜笑逐颜开,绕过陈闲庭,一路小跑着到了陆元承跟前:“元承哥哥,你看,我刚摘的桃花,漂不漂亮?我家后花园那片桃树全开花啦,走,与我一同去看看!”
说着,扯着陆元承的衣袖就往外走。
“咳咳......”安明程故意咳嗽了一声从门后走出来。女儿在自己面前与男子拉拉扯扯,他这个做父亲的,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安瑾瑜看到父亲,连忙收敛起举止,小声嘟囔着:“爹,您也在啊。”
安明程微微低头,压低声音嗔怪道:“女孩子家,举止无状,哪里有大家闺秀的样子!”
他边说着,边迈步往外走。显然,对于女儿的行为,他虽不赞成,但也不想过多干预。
安瑾瑜看着父亲从花园的小门出去,吐了吐舌头,冲着陆元承发笑,脸蛋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陆元承看着她,宠溺地轻笑一声:“除了你家后花园,我还知道一处地方,漫山遍野全是桃花,此刻应该开得正盛,想不想去看看?”
“想啊,当然想,现在就去么?”安瑾瑜雀跃起来。
陆元承笑着点点头:“闲庭,备马车,现在就出发。”
五龙岭上春色尽染,桃花盛放,娇艳欲滴,如红霞铺满山间,将湛蓝的天际也熏成微粉色。
安瑾瑜撩开车窗上的布帘,将头伸出窗外,玲珑发髻上的镶宝流苏簪子随马车上下颠簸,微风轻拂她眼前的碎发,花香馥郁,沁人心脾,她不禁赞叹:“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果真美不胜收!”
陆元承却没有心思欣赏春色,他还在反复咀嚼刚才与安明程的对话,盘算着请缨出征之事。
“元承哥哥,你看那边山上,夹杂着一丝粉白,不知是什么花。”安瑾瑜将头从车窗外钻回来,兴致昂扬地指着远处问。话音刚落,她便注意到陆元承眉头深锁,两眼出神,似有心事。
“元承哥哥,你在想什么?”她敛起笑容,轻坐在陆元承身边,关切地问。
“哦,没什么......”陆元承回过神来,面色含忧地看了安瑾瑜一眼,挤出一丝微笑,神情暗淡下来。
安瑾瑜抿了抿嘴唇,柔声道:“我知道你最近和我父亲常为朝堂之事烦忧。虽然父亲很少在我面前提及朝务,但他最近下了朝总呆在书房里不出来,脸上也总是愁眉不展,我猜想大概是朝堂上的事不顺利。虽然皇上十分忌惮皇子结党,可如今你与宁王争锋的局面已经形成,且宁王占据上风,局面的确对我们不利。”
安瑾瑜说着,微微叹了一口气,“只恨我不是个男子,无法在朝堂上助你一臂之力!”
陆元承笑笑,用手整理了一下安瑾瑜被风吹乱的碎发:“朝野之争自然是男子的事。有你默默在身后支持,我已十分知足。瑾儿,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安瑾瑜略显羞涩:“你我又不是第一天相识,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
陆元承轻轻叹了一口气:“皇权之争,一旦开始就不可能轻易停止,一方始终会将另一方视为虎视眈眈的敌人。只有经历了流血、死亡,直到一方彻底倒下,毫无还手之力,另一方才能心满意足地收起屠刀。如今,我与宁王最大的差距便是兵权。瑾儿,我要向父皇请缨,北上平叛了!”陆元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北上平叛?!”安瑾瑜登时紧张起来,她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狠狠攥了一下,自古行军打仗,受伤、流血乃至死亡都是寻常事,何况她深居闺阁都听闻前方战事惨烈,恐怕真实的战场只会更加残酷。
此刻,她眼前已经浮现出陆元承在战场上厮杀受伤的情形,那血淋淋的场面,单是想想,就已经让她心如油煎。
陆元承看出安瑾瑜的担忧,安慰道:“我知道你担心我的安危,但我是将领,又不用提刀上阵厮杀,只需在大帐中运筹帷幄即可,没那么可怕!”
眼泪已经在安瑾瑜的眼眶里打转,她低下头,极力忍住。她何尝不知道陆元承只是在安慰自己。若说无甚危险,为何其他皇子避之唯恐不及?韩启铭不也是将领,如今不是已经命丧铁蹄?
但同时,她也知道,北上领兵是陆元承坐拥兵权的绝佳时机,此战若能凯旋而归,他在朝堂上便能与宁王分庭抗礼,再有父亲鼎力相助,陆元承便在皇位角逐中有了胜算。
她并不在乎陆元承到底能不能登上皇位,她之所求,唯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罢了。
可她也明白,陆元承与父亲已经卷入这场洪流,结局只有成王败寇,不殊死一搏便只有满盘皆输。到那时,陆元承和安家满门都将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既然已经别无选择,安瑾瑜只能强挤出一丝微笑,抬头看着陆元承:“我知道你有你的筹谋,放心去吧,我等你凯旋归来!只有一点,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万小心,保命为要!”
陆元承闻言,失声笑出来:“记住了,记住了,保命为要!”说着用食指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瞧瞧你,若是男子,怕不是战场上的逃兵?”
一句话逗地安瑾瑜破涕为笑:“我才不当逃兵!我要是男子,便与你一同上战场!”
马车里的气氛终于松快了些,但到底失去了赏景的兴致,马车在岭上徘徊了些时间,便折返回府了。
安瑾瑜去时兴致勃勃,回城时却愁容满面。陆元承看着她,只用力攥着她的手以示安慰。两人在马车里静默地坐着,只有车轱辘碾过坑洼地时上下颠簸的“咚咣”声装饰着车里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