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听了一喜,觉得乘珠方才说的事应该不会错了。
她很为白姑娘高兴,三公子丰神俊朗,品行高洁,还从不沾染酒色,在她看来三公子身上占着说不完的优点。
云枝传完话,出来又跟她聊了一会儿,主要是云枝仔细问了白姑娘的身体状况,乘月知道她要回禀给大夫人,仔仔细细回了。
送走云枝,乘月将往日开的药煎好,端进屋子。
“姑娘,药好了。”
昭只捧着药碗,一口气全部喝下去。”
她喝药吃饭一向痛快,主要是想尽快让身体好起来,这里虽然锦衣玉食,但毕竟不是自己家,非亲非故,总不能在人家这里长久住着。
等参加过这次谢聿珩的庆功宴,便寻个机会辞别。
转眼过去五日。
庆功宴这天,昭只洗漱好,乖乖地坐在铜镜前,由着乘月为自己梳妆打扮。
乘月手指拢住昭只的头发,为她挽了一个百合髻,她望着铜镜中映出的少女。
脸小小的,眼睛清澈乌亮,肌肤白润,像是灌进去了一汪泉水。
看着人时...
乘月也说不清,给她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但她说不清哪里不一样。
挽好发,乘月又将这几日讲的规矩,拣重要的说了一遍。
谢府都有哪些主子,该怎么见礼,用饭时的座位别坐错了...
昭只在心中认真记下,两人出了院子,往正房褚玉院走。
勋国公府广宇重门,庭院深邃,南面是屋瓦台柱,厅堂院落,北面引入了活水,形成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依水建轩,雕梁画栋,碧瓦亭台。
大夫人设的庆功宴,没有请外客,属于家宴,女眷在原先的用饭处,大爷公子们则设在外厅。
谢府人口对于现代的白昭只来说,有些复杂。
虽然庶支分家时已经搬了出去,现在勋国公府只住着嫡支,但还是有二十余人。谢老太爷已经仙鹤西去,老夫人如今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大爷承袭爵位,但十年前病重,如今在榻上养着,三爷五爷都没有考进仕途,如今管着家族生意,排在第二、第四,和最小的女儿都出嫁了,下面的孙辈大都尚未婚配,还有就是各房的夫人姨娘。
昭只跟着大房的仆妇,去向各房夫人见礼。
这时夫人姨娘们都在大夫人身边围着,见昭只走近了,她们才将目光移过来,大概知道她那日跟谢聿珩一起被抬回来的女子,目光都直挺挺落在她身上。
昭只任由众人打量,屈身向大夫人、三夫人、五夫人见礼,又由仆妇介绍,跟府中的姑娘们,一一厮见。
大夫人打量着白昭只,正要开口说话,外头传来声音:“老祖宗过来了。”
围作一处的众女眷,忙向门口迎去。
待谢老夫人坐定,大夫人领着昭只过来拜见。
谢老夫人等昭只见了礼,细细问过她的身体,家中情况,见她对答得体,举止有度,毫无小家子扭捏之态,满意颔首,“倒是难得,快去坐着,身体方才痊愈,仔细别累着。”
众人坐定,昭只抬头看去,果然如乘月所说。
府中的姑娘们,无论嫡庶都可以入坐,而大夫人、三夫人、五夫人这些媳妇则是在谢母身旁伺候着安箸、捧饭,不在一处用饭。
“去前头说一声,让他们不要给大郎灌酒。”老夫人吩咐道:“再让府医去大郎院里候着,用过饭再切一次脉,诊完去我院里回话。”
言罢,又对着大夫人道:“大朗此番伤得极重,平日里又是个不爱惜身体的,身侧也该有个人照顾才是。”
大夫人笑着回:“已经安排了,这几日便想着让她们过去。”
“祖母,我长大也要向三哥哥学习,勤勉苦读,将来考科举做大官,孝顺祖母。”
说话的小郎君才5岁,圆头圆脑,是五房周姨娘的儿子,因为年岁还小,没跟着大爷们一桌。
众人听了他这话,都低低笑起来。
言毕,老夫人举箸,众人方开始用饭,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一时饭桌上只有碗筷轻触之声。
昭只垂着头细嚼慢咽,心里盼着这顿饭快些结束。
这桌上除了谢老夫人,坐着的便都是府中的姑娘公子,只她一个外客。
她本不愿参加,但在这里受人家照拂,实在无法推拒。
终于熬到饭毕,谢老夫人累了,让大夫人陪着她一块回去,众人便都散了。
昭只迈出褚玉院,松了一口气。
乘月上前扶着她,笑道:“姑娘是不是累了。”
昭只叹口气,“没吃饱,今早的枣泥酥还有吗?”
乘月知道宴上拘束,吃不了多少东西,“还有呢,奴婢回去再让厨房给姑娘煮碗香汤圆子。”
“算了,糕点就够了,圆子不用煮。”
日光微暖,园中草木染上浓郁的秋色。
两人踩着白石甬道往回走,忽然听到几句责骂声,昭只往声音方向走了几步,透过斑驳的树影,看见前方亭子里一名女子低垂着脸,双肩颤抖,五夫人手掌带着风狠扇在她的脸上。
“你现也敢当着我的面,用照哥儿在老祖宗面前耍起心思来,你心思倒是一日比一日精妙起来了!”
被骂的女子小声啜泣,声音断断续续:“不是我教的...昭哥儿平日里...就喜欢他三哥哥。”
五夫人冷笑一声:“你当我瞎的么,整日巴巴讨着大房欢心,你当大夫人会将你们庶子姨娘的放进眼里?!”
照哥儿就是方才席间那个圆嘟嘟的小郎君,是谢府的八公子谢望照,眼下被打的这个女子是他的生母周姨娘。
五夫人自己有嫡亲的小公子,自然不会容一个姨娘的孩子,越了她在老祖宗面前抢风头。
昭只不欲听旁人家私,转身同乘月离开。
还未走到扶疏院,被匆匆赶来的云枝叫住。
“白姑娘,大夫人让奴婢来传话,请您再过去一趟。”
乘月道:“云枝姐姐,大夫人不是去老祖宗那儿了吗?”
云枝知道这位白姑娘马上就是三公子的人了,虽是个妾室,但见三公子的态度,必是得宠的,想到此,云枝态度恭谨了几分,“老祖宗只是问几句话,大夫人很快就回了,命我先过来找白姑娘,免得让姑娘多跑了。”
于是昭只又重回到褚玉院,穿过前庭,沿着曲折的连廊向内走,里头仆人各司其职、院落宁静有序。
云枝叫人捧了茶来,昭只和乘月呆在耳房等着。
刚到府上,大夫人曾带着人来看过她,后来又让人送了吃的穿的,一直照顾有加。但那时她昏迷着,方才饭间顾不上说话,这时见她,想必是因她父亲收容谢聿珩之事,依礼表达谢意,再就是问问她今后打算。
她本来准备这几日便向府中辞别,这样待会儿可以一并把此事说了。
等离府后,先去一趟古寺名刹,看能不能遇到得道高僧知晓她这番是何境遇。
虽知道回去机会渺茫,但还是想试试。
乘月给昭只重新满上茶。
日光洒进来,照在少女的面容上,肤色更白了。
少女侧脸静静坐着,宛如秋日清晨的一层薄雾。
让人忍不住不时看向她。
大夫人很快回来。
昭只起身跟着云枝,顺着雕花廊檐前行,走到一间门前,有小丫鬟打起帘子,她跟着步入房内。
屋内乌泱泱站了一群人。
大夫人一人独坐在罗汉床上,身后靠着锦绣华彩祥云靠背引枕,她进来后,屋内的说话声停下来。
昭只屈身,向大夫人见了礼。
“快坐吧。”大夫人见她在一只官帽椅上坐了,才接着说,“今日宴席上忙,竟是未得出空暇与你说话,现下身子可都大好了?”
昭只将今日回谢老夫人的话,又恭敬客气地回了一遍。
大夫人缓缓抿了一口清茶,方才垂眸细细打量她。
见下方的少女沉静坐着,不见一丝紧张局促,身形纤细,脸色还有些苍白,应该是身子还没好全,看着像是一碰就倒。
身子弱了些,不过看着倒还算挺乖的。
她本不同意聿珩收她,毕竟山野里头长出来的,欠了什么人情,给些金银打赏就是了,何必要收进家里,但老夫人这头也算满意,她这才松了口。
大夫人又问:“家里双亲的后事可都料理好了,可还有什么要帮着打理的?”
昭只抬眸看了一眼。
大夫人养尊处优,虽年过四十,肌肤依旧光润细腻,许是掌着中馈,脸上稍带着几分疲惫感。
她没多作回答,只说已经料理妥当了。
当时地震后,村庄化成一片瓦砾场,很快又有了瘟疫,原身父母只是简单下葬了,连名字出生年月都没来得及镌刻。
她准备日后回去,重新修立墓碑,坟前祭奠。
“那便好,如今你父母双亡,只身一人无人可依,今后便在府中安心住着。”
昭只知晓她如此说是出于礼,正要开口说出辞别之事,一个挨在大夫人身侧的仆妇抢在她之前开了口。
“大夫人仁善,想着姑娘如今无处可依,与公子得这份患难之情又实在难得,想着倒不如就让姑娘伴在公子身侧,这样也好有了依靠。”
昭只心里觉得有些不对,疑惑问:“在公子身侧...?”
做丫鬟吗?
张嬷嬷满脸笑意解释:“三公子刚过了冠礼,身边还没个伺候的人,你这些日子想必也听到了琴声,那些姑娘都是府里的家生子,自幼服侍在夫人院子里头,规矩都是一顶一的好,明日便选出两个来,同你一块儿到三公子屋里。”
昭只嘴唇微张,怔在原地。
张嬷嬷见她怔住,以为是欢喜傻了,便看了一眼大夫人,转过头来继续把话说完。
“姑娘山里长大,有些事可能不知道,这京里的望门大族,是最重规矩礼仪的,是以这几日难免要姑娘辛苦些,跟在老奴身边多看看,今后也好能尽心服侍公子。”
张嬷嬷说罢,等着下方女子的反应,脸上不经意露出一丝赏赐般的神情来。
可等了片刻,见少女只面无表情坐着。
没有喜不自禁,也没有感激涕零。
张嬷嬷皱眉,心里不满,没见过这么木的,屋里丫鬟婆子也都看过来。
一个姨娘上前催促道:“姑娘,还愣着做甚,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还不快来给大夫人磕头。”
“夫人。”昭只忽然开口:“这些时日多谢夫人照料,民女身体已经痊愈,不好一直叨扰下去,今日就同大夫人辞别,至于通房一事,昭只无法受用,请大夫人另择人选。”
屋内陡然间像被按了静音键,陷入一片安静。
昭只说完,自己掀开帘子出去。
乘月站在窗外听得一阵发懵,忽见门口的帘子被人甩开,一抹落栗色裙裾快速闪过,乘月急忙小跑追上去。
“姑娘,你怎么...?”
昭只快步如飞,走回扶疏院。
她关上门,去榻上取过自己的银子。
当时在草屋,要用包袱去果刺时,她把银子塞在了衣襟内,后来坠崖落水,就只剩下现在几块碎银子,乘月一直把她的东西好好收着,昭只又翻出自己原先的旧衣塞进包裹。
乘月看着她一连串的动作,跑过来急急道:“姑娘,你真的要走吗?”
昭只没什么东西,收拾两下就好了,“我先走了,方才已经跟大夫人辞别。“昭只倾过身去感激地抱了抱乘月,“谢谢你这段时日照顾我。”
乘月发愣:“可是你还没跟三公子道别。”
昭只往门口走,“大夫人自会告知。”说完也没再等,推开门就要离开,不料撞上气喘吁吁赶来的乘珠。
乘珠弯腰喘了两秒,看了眼昭只手中的包裹,“白姑娘,三公子请您现在过去。”
她很为白姑娘高兴,三公子丰神俊朗,品行高洁,还从不沾染酒色,在她看来三公子身上占着说不完的优点。
云枝传完话,出来又跟她聊了一会儿,主要是云枝仔细问了白姑娘的身体状况,乘月知道她要回禀给大夫人,仔仔细细回了。
送走云枝,乘月将往日开的药煎好,端进屋子。
“姑娘,药好了。”
昭只捧着药碗,一口气全部喝下去。”
她喝药吃饭一向痛快,主要是想尽快让身体好起来,这里虽然锦衣玉食,但毕竟不是自己家,非亲非故,总不能在人家这里长久住着。
等参加过这次谢聿珩的庆功宴,便寻个机会辞别。
转眼过去五日。
庆功宴这天,昭只洗漱好,乖乖地坐在铜镜前,由着乘月为自己梳妆打扮。
乘月手指拢住昭只的头发,为她挽了一个百合髻,她望着铜镜中映出的少女。
脸小小的,眼睛清澈乌亮,肌肤白润,像是灌进去了一汪泉水。
看着人时...
乘月也说不清,给她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但她说不清哪里不一样。
挽好发,乘月又将这几日讲的规矩,拣重要的说了一遍。
谢府都有哪些主子,该怎么见礼,用饭时的座位别坐错了...
昭只在心中认真记下,两人出了院子,往正房褚玉院走。
勋国公府广宇重门,庭院深邃,南面是屋瓦台柱,厅堂院落,北面引入了活水,形成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依水建轩,雕梁画栋,碧瓦亭台。
大夫人设的庆功宴,没有请外客,属于家宴,女眷在原先的用饭处,大爷公子们则设在外厅。
谢府人口对于现代的白昭只来说,有些复杂。
虽然庶支分家时已经搬了出去,现在勋国公府只住着嫡支,但还是有二十余人。谢老太爷已经仙鹤西去,老夫人如今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大爷承袭爵位,但十年前病重,如今在榻上养着,三爷五爷都没有考进仕途,如今管着家族生意,排在第二、第四,和最小的女儿都出嫁了,下面的孙辈大都尚未婚配,还有就是各房的夫人姨娘。
昭只跟着大房的仆妇,去向各房夫人见礼。
这时夫人姨娘们都在大夫人身边围着,见昭只走近了,她们才将目光移过来,大概知道她那日跟谢聿珩一起被抬回来的女子,目光都直挺挺落在她身上。
昭只任由众人打量,屈身向大夫人、三夫人、五夫人见礼,又由仆妇介绍,跟府中的姑娘们,一一厮见。
大夫人打量着白昭只,正要开口说话,外头传来声音:“老祖宗过来了。”
围作一处的众女眷,忙向门口迎去。
待谢老夫人坐定,大夫人领着昭只过来拜见。
谢老夫人等昭只见了礼,细细问过她的身体,家中情况,见她对答得体,举止有度,毫无小家子扭捏之态,满意颔首,“倒是难得,快去坐着,身体方才痊愈,仔细别累着。”
众人坐定,昭只抬头看去,果然如乘月所说。
府中的姑娘们,无论嫡庶都可以入坐,而大夫人、三夫人、五夫人这些媳妇则是在谢母身旁伺候着安箸、捧饭,不在一处用饭。
“去前头说一声,让他们不要给大郎灌酒。”老夫人吩咐道:“再让府医去大郎院里候着,用过饭再切一次脉,诊完去我院里回话。”
言罢,又对着大夫人道:“大朗此番伤得极重,平日里又是个不爱惜身体的,身侧也该有个人照顾才是。”
大夫人笑着回:“已经安排了,这几日便想着让她们过去。”
“祖母,我长大也要向三哥哥学习,勤勉苦读,将来考科举做大官,孝顺祖母。”
说话的小郎君才5岁,圆头圆脑,是五房周姨娘的儿子,因为年岁还小,没跟着大爷们一桌。
众人听了他这话,都低低笑起来。
言毕,老夫人举箸,众人方开始用饭,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一时饭桌上只有碗筷轻触之声。
昭只垂着头细嚼慢咽,心里盼着这顿饭快些结束。
这桌上除了谢老夫人,坐着的便都是府中的姑娘公子,只她一个外客。
她本不愿参加,但在这里受人家照拂,实在无法推拒。
终于熬到饭毕,谢老夫人累了,让大夫人陪着她一块回去,众人便都散了。
昭只迈出褚玉院,松了一口气。
乘月上前扶着她,笑道:“姑娘是不是累了。”
昭只叹口气,“没吃饱,今早的枣泥酥还有吗?”
乘月知道宴上拘束,吃不了多少东西,“还有呢,奴婢回去再让厨房给姑娘煮碗香汤圆子。”
“算了,糕点就够了,圆子不用煮。”
日光微暖,园中草木染上浓郁的秋色。
两人踩着白石甬道往回走,忽然听到几句责骂声,昭只往声音方向走了几步,透过斑驳的树影,看见前方亭子里一名女子低垂着脸,双肩颤抖,五夫人手掌带着风狠扇在她的脸上。
“你现也敢当着我的面,用照哥儿在老祖宗面前耍起心思来,你心思倒是一日比一日精妙起来了!”
被骂的女子小声啜泣,声音断断续续:“不是我教的...昭哥儿平日里...就喜欢他三哥哥。”
五夫人冷笑一声:“你当我瞎的么,整日巴巴讨着大房欢心,你当大夫人会将你们庶子姨娘的放进眼里?!”
照哥儿就是方才席间那个圆嘟嘟的小郎君,是谢府的八公子谢望照,眼下被打的这个女子是他的生母周姨娘。
五夫人自己有嫡亲的小公子,自然不会容一个姨娘的孩子,越了她在老祖宗面前抢风头。
昭只不欲听旁人家私,转身同乘月离开。
还未走到扶疏院,被匆匆赶来的云枝叫住。
“白姑娘,大夫人让奴婢来传话,请您再过去一趟。”
乘月道:“云枝姐姐,大夫人不是去老祖宗那儿了吗?”
云枝知道这位白姑娘马上就是三公子的人了,虽是个妾室,但见三公子的态度,必是得宠的,想到此,云枝态度恭谨了几分,“老祖宗只是问几句话,大夫人很快就回了,命我先过来找白姑娘,免得让姑娘多跑了。”
于是昭只又重回到褚玉院,穿过前庭,沿着曲折的连廊向内走,里头仆人各司其职、院落宁静有序。
云枝叫人捧了茶来,昭只和乘月呆在耳房等着。
刚到府上,大夫人曾带着人来看过她,后来又让人送了吃的穿的,一直照顾有加。但那时她昏迷着,方才饭间顾不上说话,这时见她,想必是因她父亲收容谢聿珩之事,依礼表达谢意,再就是问问她今后打算。
她本来准备这几日便向府中辞别,这样待会儿可以一并把此事说了。
等离府后,先去一趟古寺名刹,看能不能遇到得道高僧知晓她这番是何境遇。
虽知道回去机会渺茫,但还是想试试。
乘月给昭只重新满上茶。
日光洒进来,照在少女的面容上,肤色更白了。
少女侧脸静静坐着,宛如秋日清晨的一层薄雾。
让人忍不住不时看向她。
大夫人很快回来。
昭只起身跟着云枝,顺着雕花廊檐前行,走到一间门前,有小丫鬟打起帘子,她跟着步入房内。
屋内乌泱泱站了一群人。
大夫人一人独坐在罗汉床上,身后靠着锦绣华彩祥云靠背引枕,她进来后,屋内的说话声停下来。
昭只屈身,向大夫人见了礼。
“快坐吧。”大夫人见她在一只官帽椅上坐了,才接着说,“今日宴席上忙,竟是未得出空暇与你说话,现下身子可都大好了?”
昭只将今日回谢老夫人的话,又恭敬客气地回了一遍。
大夫人缓缓抿了一口清茶,方才垂眸细细打量她。
见下方的少女沉静坐着,不见一丝紧张局促,身形纤细,脸色还有些苍白,应该是身子还没好全,看着像是一碰就倒。
身子弱了些,不过看着倒还算挺乖的。
她本不同意聿珩收她,毕竟山野里头长出来的,欠了什么人情,给些金银打赏就是了,何必要收进家里,但老夫人这头也算满意,她这才松了口。
大夫人又问:“家里双亲的后事可都料理好了,可还有什么要帮着打理的?”
昭只抬眸看了一眼。
大夫人养尊处优,虽年过四十,肌肤依旧光润细腻,许是掌着中馈,脸上稍带着几分疲惫感。
她没多作回答,只说已经料理妥当了。
当时地震后,村庄化成一片瓦砾场,很快又有了瘟疫,原身父母只是简单下葬了,连名字出生年月都没来得及镌刻。
她准备日后回去,重新修立墓碑,坟前祭奠。
“那便好,如今你父母双亡,只身一人无人可依,今后便在府中安心住着。”
昭只知晓她如此说是出于礼,正要开口说出辞别之事,一个挨在大夫人身侧的仆妇抢在她之前开了口。
“大夫人仁善,想着姑娘如今无处可依,与公子得这份患难之情又实在难得,想着倒不如就让姑娘伴在公子身侧,这样也好有了依靠。”
昭只心里觉得有些不对,疑惑问:“在公子身侧...?”
做丫鬟吗?
张嬷嬷满脸笑意解释:“三公子刚过了冠礼,身边还没个伺候的人,你这些日子想必也听到了琴声,那些姑娘都是府里的家生子,自幼服侍在夫人院子里头,规矩都是一顶一的好,明日便选出两个来,同你一块儿到三公子屋里。”
昭只嘴唇微张,怔在原地。
张嬷嬷见她怔住,以为是欢喜傻了,便看了一眼大夫人,转过头来继续把话说完。
“姑娘山里长大,有些事可能不知道,这京里的望门大族,是最重规矩礼仪的,是以这几日难免要姑娘辛苦些,跟在老奴身边多看看,今后也好能尽心服侍公子。”
张嬷嬷说罢,等着下方女子的反应,脸上不经意露出一丝赏赐般的神情来。
可等了片刻,见少女只面无表情坐着。
没有喜不自禁,也没有感激涕零。
张嬷嬷皱眉,心里不满,没见过这么木的,屋里丫鬟婆子也都看过来。
一个姨娘上前催促道:“姑娘,还愣着做甚,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还不快来给大夫人磕头。”
“夫人。”昭只忽然开口:“这些时日多谢夫人照料,民女身体已经痊愈,不好一直叨扰下去,今日就同大夫人辞别,至于通房一事,昭只无法受用,请大夫人另择人选。”
屋内陡然间像被按了静音键,陷入一片安静。
昭只说完,自己掀开帘子出去。
乘月站在窗外听得一阵发懵,忽见门口的帘子被人甩开,一抹落栗色裙裾快速闪过,乘月急忙小跑追上去。
“姑娘,你怎么...?”
昭只快步如飞,走回扶疏院。
她关上门,去榻上取过自己的银子。
当时在草屋,要用包袱去果刺时,她把银子塞在了衣襟内,后来坠崖落水,就只剩下现在几块碎银子,乘月一直把她的东西好好收着,昭只又翻出自己原先的旧衣塞进包裹。
乘月看着她一连串的动作,跑过来急急道:“姑娘,你真的要走吗?”
昭只没什么东西,收拾两下就好了,“我先走了,方才已经跟大夫人辞别。“昭只倾过身去感激地抱了抱乘月,“谢谢你这段时日照顾我。”
乘月发愣:“可是你还没跟三公子道别。”
昭只往门口走,“大夫人自会告知。”说完也没再等,推开门就要离开,不料撞上气喘吁吁赶来的乘珠。
乘珠弯腰喘了两秒,看了眼昭只手中的包裹,“白姑娘,三公子请您现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