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猎猎,为如水月华镀上一层妖异的赤红。若从山下望去,此刻两峰间恰似有凤凰浴火,自梧桐木间扇动翎羽,乘风归于九天之上。
吴府灵堂内,一个浑身缟素的婢女正跪在蒲团前,拿着一沓纸钱,递与老妪。分明是闷热的夏夜,青砖地仍透着丝丝寒意。火盆内,火舌舔舐着黄纸,慢慢化为灰烬。
墙头外,传来打更人的敲梆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婢女道:“老夫人,已经一更天了,奴婢扶您回房歇息吧。”
吴老夫人推开她递过去的手,盯着两座新设下的灵位,剧烈咳嗽起来。婢女见状,慌忙拿出一方丝帕。待咳嗽声平息,雪白丝帕上已经是点点嫣红,乃是气血上涌、急火攻心之症。
灯盏幽幽,衬得黝黑木牌愈发阴沉。枯树般的手将帕子掷入火盆,道:“何枝可依【1】?何人可信?老爷和大姑娘,都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害老爷之人,我动不得;杀大姑娘的贼人,亦动不得。姑爷虽有心帮衬,但两姓本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吴家气数已尽,我又有什么奔头?”
婢女劝慰道:“老夫人,容奴婢多嘴一句。那贼人虽被提刑按察司拿了去,但他杀人已是事实。按律例,是要处斩刑的。至于白日被抄走的那些文书,是早就做好的伪证,滴水不漏。老夫人且宽心,仔细身体。”言毕便去搀扶。
吴老夫人长叹了一口气,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婢女,颤巍巍地起身,回望紧闭的木门时,面露诧异,道:“外边如何这般明亮?”
吴府一切吃穿用度均是上品,连用于糊裱门户的丝帛都是薄如蝉翼的,隐约能看出一丝端倪。
婢女甫一推门,还未瞧仔细究竟发生了什么,斜刺里便闪出一条银练,割开了她的喉咙。鲜血自伤口喷涌而出,溅落在门前挽着的白绸上。婢女馋着吴老夫人的手一松,濒死前挣扎着捂住伤口,发出“嗬嗬”声,最终向一旁倒去。
变故来得太快。不等吴老夫人回神,那一条银练又缠上她的脖颈,带起冲天的血色。血珠飞溅间,她终于看清了那恍若白昼的天边是什么——高墙之上,梧叶森森,凤凰巢中起凤凰。
***
梧山,悬空寺
寺庙建于山腰,日常用水全都仰赖一处天然泉眼。僧人们端着各色器皿前去打水救火,与秦凌羽擦肩而过。
从起火到现在不过小半个时辰,大殿尚能保持屹立不倒。但若火势过盛,蔓延至稳固大殿的六根立柱与大梁,便有可能危及安全。
山风催动火势,火舌受风而扭曲变形。若要下山求援,就要走过将近千余级的栈道,恐会误了时辰;若一味引水灭火,好比蚍蜉撼树,收效甚微。
秦凌羽拦下一个僧人,急道:“师父可曾看见一位姑娘往大殿去了?”
僧人提着一木桶的水,不方便对她见礼,摇头答道:“阿弥陀佛,施主莫要再往殿中去了。师兄弟们正在奋力救火,若有女施主的消息,一定会竭力救出她的。”说完就朝火场冲去。
借宿在寺中的香客们听见动静,外出看见火势后又惊又惧。有人索性弃了随身行李,带着侍女和小厮匆匆下山避祸。然而有眼尖之人瞥见城中亦有一处起火。
一夕之间,两处遭难。前往山下求援的僧人见状,心中暗叫不好——救火极耗费人力物力,城中再起火,势必会分走救火兵丁【2】。民宅失火,伤人性命;寺庙起火,佛祖遭殃。
寺中,瞿青帮着秦凌羽寻了一路,最后终于在殿外那株黄栌树下找到一个小沙弥。小沙弥木然坐在地下,怔怔地看着殿门,一双小胖手飞快地捻着一串佛珠。当问及是否见过一个年方十六左右、穿粗布衣裙戴木簪的姑娘时,小沙弥抬手指向火场,带着哭腔道:“我不该让空闻师兄回去取经书的!发现着火之后,师兄就带着我跑出来了。但他放心不下殿中那些古籍经卷,便又折回去了。我久等不到师兄,料想是被火势困住了。正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女施主就冲进去了。”
秦凌羽断然没想到沈鹤会作出如此冲动之举。
这人对谁都是一张冷脸,说话也极为冷淡,公事公办,私事也公办,堪称大梁公务员典范。这般古道热肠,倒叫她有些意外。
见死不救,非君子之道。她本觉得,以沈鹤的身手,即使落入这般境地,也能全身而退。但眼瞧着火越烧越旺,人却还不出来,她不免担心起来。
适逢瞿青道:“公子,秦小姐是姑娘家,这火烧成这样,被燎到落下疤痕,就不好了。我想进去看看。”
“你就穿着这身进去?”她扯过瞿青的衣袖,用指腹捻了捻,“棉麻布料,不是火浣布【3】,你想生着进去,熟着出来吗?”
瞿青一窘,只得另想他法。但看着自家大人八风不动沉着冷静的样子,他好像也没那么慌张了。
紧接着,她转向小沙弥,道:“可有闲置的棉被借我一用?”
***
秦凌羽随着这个叫空悟的小沙弥,从最近的禅房内抱来两条棉被,朝上面泼了两大桶井水,里里外外浸了个透后,将其中一条裹在自己身上,面对烈火,深吸了一口气。
她并非不惧火,只是自己原身还在沈鹤那里,实在不想顶着这副皮囊过一辈子。
“公子,我也进去!”瞿青在她背后喊道。
“不。你留在此处,若我之后没有出来,再去找人求援。此刻众人都在灭火,不能再为此事分心。”她顿了顿,道:“何况他是我带出来的人,断没有让你以命犯险的道理。”
【宿主,这间大殿是砖木混合结构,顶多还能再撑半个时辰。】
【知道了。放心,我命硬,死不了。】
在瞿青和空悟的注视下,她将自己缠成一个蛹,将将露出一双眼,迈向火光深处。
火与水不同,它是炽热的、单一的。随常家的船在运河上漂泊时,骤雨和河浪虽会阻船前行,但并不容易致人性命;而火始终忠于一种形态,尚未被人们驯化。连传说故事中的神明,也要忍耐烈火焚烧的痛苦,为大漠中迷途的旅人燃一盏指路明灯。
她努力撑起因浸了水而变得格外沉重的棉被,在四散的火星中搜寻那个身影。
佛坐于红莲台上,被火舌舔舐着金身,慢慢露出木胎泥塑。
火势在整个大殿中蔓延。让人头疼的不仅是阵阵扑面而来的热浪,还有逸散的烟气。
她才喊了一声,就被呛得连连咳嗽。
火烧得最凶之处,正是佛前供台。海灯中灌着几十至上百斤的灯油,成为了这场火的催化剂。香案上倒着一盏油灯,将香客们进奉的果品和糕点都化为灰烬。
“沈鹤!”她卯足了劲,最后喊了一声。灼热的浪被吸入肺腑,烫得生疼。
这时,一小段房梁因承受不住灼烧,摇摇欲坠。因裹着棉被视线和听觉受阻,她并未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下一刻,一阵天旋地转袭来,她被一股力道带到一旁,打了一个趔趄。
木梁重重砸落在秦凌羽原先站立之处,断成几段。如果当时她在,现在恐怕凶多吉少。
“你来做什么?”
***
沈鹤以衣袖掩住口鼻,有些瓮声瓮气的。
尽管白瓷一般的脸上沾染了些许烟灰,仍掩盖不住姝丽容色。
秦凌羽回过神来,仔仔细细打量着眼前人的脸,确认没有一丝擦伤和烫伤后,长舒了一口气,比划道:“来找你们。空闻呢?”
沈鹤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放下她的手,领她走到四方台后,拉开那扇木门,露出一个死死抱着经卷的小沙弥——正是空闻。
秦凌羽将另一条湿棉被交给沈鹤,想让他与空闻共用。但到了这时候,小沙弥仍道男女授受不亲,于是她只得迎着沈鹤想要刀人的目光,心虚地将他缠成了一只和她一般的蛹。
火焰吞噬木梁的噼啪声不绝于耳,冲出火场前,她回首望了一眼古刹盛景“开花现佛”。
佛祖金身已褪,眉目依旧慈悲怜悯,垂眸目送他们离去,直到最后面目也被火焰吞噬。
隐隐约约地,她好像看见一根闪着光亮的线悬在半空,随着盛景一同烟消云散。
……
瞿青在外边等得心焦,眼见火势愈来愈大,恨不得也找一条棉被披上冲进去。僧人们提着木桶端着水盆赶到时,他刚要解释里面还有人被困,两个圆乎乎的人形蛹就从火光中走了出来。
待解下棉被,露出三张多少沾着烟灰的脸。空悟与空闻是师兄弟,平日关系极好。毕竟都还是半大孩子,遭逢这次祸难后,抱头哭了起来;沈鹤抬手掸了掸衣袍,对上住持明净的眼。
明净披着袈裟,对他和秦凌羽微微一笑。
空闻忽地想起自己从火里抢出来的那几卷经书,和空悟简单交代了几句,抹了把泪,红着眼将经卷呈上,道:“住持,这是仅存的几卷了。我试着多拿几卷,但……”
一想到百年来数十代住持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明净接过经书,托着他的手,道:“空闻,这些皆是外物。你有心救护它们,已是功德一件。出家人乃是心中有佛,即便无经书可读,无佛像可拜,亦能参悟大道。”
空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手上有伤,后几日不必再抄经了。你清远师兄已带人备了烧伤药,找他医治即可。”
秦凌羽等人这才注意到那个年轻僧人。清远与明净年龄相仿,只不过任监院,负责寺内日常事务,看起来还要老成持重上几分。
众僧在清远的指派下,继续打水灭火。期间,下山求援的僧人带回了救火兵丁。大梁火政日臻完善,他们有唧筒、水囊等物,能有效扑灭高处的火。
一行人加入救火的行列,折腾了半夜。鸡叫三遍后,秦凌羽困倦得不行,撂下水桶,瘫坐在石阶上,看着火扑灭后面目全非的大殿,听几个兵丁闲聊。
沈鹤因还是女子身份,便去了清远处派发伤药,不与她在一处;瞿青则席地而卧,睡着了。
“这几日很不太平呢。知府暴毙,而后他家就走了水,四进四出的院子,烧得连灰都没剩下。”
吴府灵堂内,一个浑身缟素的婢女正跪在蒲团前,拿着一沓纸钱,递与老妪。分明是闷热的夏夜,青砖地仍透着丝丝寒意。火盆内,火舌舔舐着黄纸,慢慢化为灰烬。
墙头外,传来打更人的敲梆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婢女道:“老夫人,已经一更天了,奴婢扶您回房歇息吧。”
吴老夫人推开她递过去的手,盯着两座新设下的灵位,剧烈咳嗽起来。婢女见状,慌忙拿出一方丝帕。待咳嗽声平息,雪白丝帕上已经是点点嫣红,乃是气血上涌、急火攻心之症。
灯盏幽幽,衬得黝黑木牌愈发阴沉。枯树般的手将帕子掷入火盆,道:“何枝可依【1】?何人可信?老爷和大姑娘,都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害老爷之人,我动不得;杀大姑娘的贼人,亦动不得。姑爷虽有心帮衬,但两姓本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吴家气数已尽,我又有什么奔头?”
婢女劝慰道:“老夫人,容奴婢多嘴一句。那贼人虽被提刑按察司拿了去,但他杀人已是事实。按律例,是要处斩刑的。至于白日被抄走的那些文书,是早就做好的伪证,滴水不漏。老夫人且宽心,仔细身体。”言毕便去搀扶。
吴老夫人长叹了一口气,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婢女,颤巍巍地起身,回望紧闭的木门时,面露诧异,道:“外边如何这般明亮?”
吴府一切吃穿用度均是上品,连用于糊裱门户的丝帛都是薄如蝉翼的,隐约能看出一丝端倪。
婢女甫一推门,还未瞧仔细究竟发生了什么,斜刺里便闪出一条银练,割开了她的喉咙。鲜血自伤口喷涌而出,溅落在门前挽着的白绸上。婢女馋着吴老夫人的手一松,濒死前挣扎着捂住伤口,发出“嗬嗬”声,最终向一旁倒去。
变故来得太快。不等吴老夫人回神,那一条银练又缠上她的脖颈,带起冲天的血色。血珠飞溅间,她终于看清了那恍若白昼的天边是什么——高墙之上,梧叶森森,凤凰巢中起凤凰。
***
梧山,悬空寺
寺庙建于山腰,日常用水全都仰赖一处天然泉眼。僧人们端着各色器皿前去打水救火,与秦凌羽擦肩而过。
从起火到现在不过小半个时辰,大殿尚能保持屹立不倒。但若火势过盛,蔓延至稳固大殿的六根立柱与大梁,便有可能危及安全。
山风催动火势,火舌受风而扭曲变形。若要下山求援,就要走过将近千余级的栈道,恐会误了时辰;若一味引水灭火,好比蚍蜉撼树,收效甚微。
秦凌羽拦下一个僧人,急道:“师父可曾看见一位姑娘往大殿去了?”
僧人提着一木桶的水,不方便对她见礼,摇头答道:“阿弥陀佛,施主莫要再往殿中去了。师兄弟们正在奋力救火,若有女施主的消息,一定会竭力救出她的。”说完就朝火场冲去。
借宿在寺中的香客们听见动静,外出看见火势后又惊又惧。有人索性弃了随身行李,带着侍女和小厮匆匆下山避祸。然而有眼尖之人瞥见城中亦有一处起火。
一夕之间,两处遭难。前往山下求援的僧人见状,心中暗叫不好——救火极耗费人力物力,城中再起火,势必会分走救火兵丁【2】。民宅失火,伤人性命;寺庙起火,佛祖遭殃。
寺中,瞿青帮着秦凌羽寻了一路,最后终于在殿外那株黄栌树下找到一个小沙弥。小沙弥木然坐在地下,怔怔地看着殿门,一双小胖手飞快地捻着一串佛珠。当问及是否见过一个年方十六左右、穿粗布衣裙戴木簪的姑娘时,小沙弥抬手指向火场,带着哭腔道:“我不该让空闻师兄回去取经书的!发现着火之后,师兄就带着我跑出来了。但他放心不下殿中那些古籍经卷,便又折回去了。我久等不到师兄,料想是被火势困住了。正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女施主就冲进去了。”
秦凌羽断然没想到沈鹤会作出如此冲动之举。
这人对谁都是一张冷脸,说话也极为冷淡,公事公办,私事也公办,堪称大梁公务员典范。这般古道热肠,倒叫她有些意外。
见死不救,非君子之道。她本觉得,以沈鹤的身手,即使落入这般境地,也能全身而退。但眼瞧着火越烧越旺,人却还不出来,她不免担心起来。
适逢瞿青道:“公子,秦小姐是姑娘家,这火烧成这样,被燎到落下疤痕,就不好了。我想进去看看。”
“你就穿着这身进去?”她扯过瞿青的衣袖,用指腹捻了捻,“棉麻布料,不是火浣布【3】,你想生着进去,熟着出来吗?”
瞿青一窘,只得另想他法。但看着自家大人八风不动沉着冷静的样子,他好像也没那么慌张了。
紧接着,她转向小沙弥,道:“可有闲置的棉被借我一用?”
***
秦凌羽随着这个叫空悟的小沙弥,从最近的禅房内抱来两条棉被,朝上面泼了两大桶井水,里里外外浸了个透后,将其中一条裹在自己身上,面对烈火,深吸了一口气。
她并非不惧火,只是自己原身还在沈鹤那里,实在不想顶着这副皮囊过一辈子。
“公子,我也进去!”瞿青在她背后喊道。
“不。你留在此处,若我之后没有出来,再去找人求援。此刻众人都在灭火,不能再为此事分心。”她顿了顿,道:“何况他是我带出来的人,断没有让你以命犯险的道理。”
【宿主,这间大殿是砖木混合结构,顶多还能再撑半个时辰。】
【知道了。放心,我命硬,死不了。】
在瞿青和空悟的注视下,她将自己缠成一个蛹,将将露出一双眼,迈向火光深处。
火与水不同,它是炽热的、单一的。随常家的船在运河上漂泊时,骤雨和河浪虽会阻船前行,但并不容易致人性命;而火始终忠于一种形态,尚未被人们驯化。连传说故事中的神明,也要忍耐烈火焚烧的痛苦,为大漠中迷途的旅人燃一盏指路明灯。
她努力撑起因浸了水而变得格外沉重的棉被,在四散的火星中搜寻那个身影。
佛坐于红莲台上,被火舌舔舐着金身,慢慢露出木胎泥塑。
火势在整个大殿中蔓延。让人头疼的不仅是阵阵扑面而来的热浪,还有逸散的烟气。
她才喊了一声,就被呛得连连咳嗽。
火烧得最凶之处,正是佛前供台。海灯中灌着几十至上百斤的灯油,成为了这场火的催化剂。香案上倒着一盏油灯,将香客们进奉的果品和糕点都化为灰烬。
“沈鹤!”她卯足了劲,最后喊了一声。灼热的浪被吸入肺腑,烫得生疼。
这时,一小段房梁因承受不住灼烧,摇摇欲坠。因裹着棉被视线和听觉受阻,她并未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下一刻,一阵天旋地转袭来,她被一股力道带到一旁,打了一个趔趄。
木梁重重砸落在秦凌羽原先站立之处,断成几段。如果当时她在,现在恐怕凶多吉少。
“你来做什么?”
***
沈鹤以衣袖掩住口鼻,有些瓮声瓮气的。
尽管白瓷一般的脸上沾染了些许烟灰,仍掩盖不住姝丽容色。
秦凌羽回过神来,仔仔细细打量着眼前人的脸,确认没有一丝擦伤和烫伤后,长舒了一口气,比划道:“来找你们。空闻呢?”
沈鹤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放下她的手,领她走到四方台后,拉开那扇木门,露出一个死死抱着经卷的小沙弥——正是空闻。
秦凌羽将另一条湿棉被交给沈鹤,想让他与空闻共用。但到了这时候,小沙弥仍道男女授受不亲,于是她只得迎着沈鹤想要刀人的目光,心虚地将他缠成了一只和她一般的蛹。
火焰吞噬木梁的噼啪声不绝于耳,冲出火场前,她回首望了一眼古刹盛景“开花现佛”。
佛祖金身已褪,眉目依旧慈悲怜悯,垂眸目送他们离去,直到最后面目也被火焰吞噬。
隐隐约约地,她好像看见一根闪着光亮的线悬在半空,随着盛景一同烟消云散。
……
瞿青在外边等得心焦,眼见火势愈来愈大,恨不得也找一条棉被披上冲进去。僧人们提着木桶端着水盆赶到时,他刚要解释里面还有人被困,两个圆乎乎的人形蛹就从火光中走了出来。
待解下棉被,露出三张多少沾着烟灰的脸。空悟与空闻是师兄弟,平日关系极好。毕竟都还是半大孩子,遭逢这次祸难后,抱头哭了起来;沈鹤抬手掸了掸衣袍,对上住持明净的眼。
明净披着袈裟,对他和秦凌羽微微一笑。
空闻忽地想起自己从火里抢出来的那几卷经书,和空悟简单交代了几句,抹了把泪,红着眼将经卷呈上,道:“住持,这是仅存的几卷了。我试着多拿几卷,但……”
一想到百年来数十代住持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明净接过经书,托着他的手,道:“空闻,这些皆是外物。你有心救护它们,已是功德一件。出家人乃是心中有佛,即便无经书可读,无佛像可拜,亦能参悟大道。”
空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手上有伤,后几日不必再抄经了。你清远师兄已带人备了烧伤药,找他医治即可。”
秦凌羽等人这才注意到那个年轻僧人。清远与明净年龄相仿,只不过任监院,负责寺内日常事务,看起来还要老成持重上几分。
众僧在清远的指派下,继续打水灭火。期间,下山求援的僧人带回了救火兵丁。大梁火政日臻完善,他们有唧筒、水囊等物,能有效扑灭高处的火。
一行人加入救火的行列,折腾了半夜。鸡叫三遍后,秦凌羽困倦得不行,撂下水桶,瘫坐在石阶上,看着火扑灭后面目全非的大殿,听几个兵丁闲聊。
沈鹤因还是女子身份,便去了清远处派发伤药,不与她在一处;瞿青则席地而卧,睡着了。
“这几日很不太平呢。知府暴毙,而后他家就走了水,四进四出的院子,烧得连灰都没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