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韩朔谈及此,长叹一口气,“我查到,胡丞相之所以会离开故土,是因为和高加的大王政见不合,愤怒之下辞位离开。”
这离提及的大王是上一任高加王,和晋王实属一类人。胸无点墨,昏淫无度,他之所以能够登基,还要归功于他有一个手腕厉害的母后。
自他登基后,太后把持朝政数十年,当时的高加,也算是长治久安,内外一片和睦。
但自从太后去世,大王便没了依靠,谁曾想他多年无所长进,且奢淫之风越演越烈。
那时的高加,贪官污吏当道,人才流失,民不聊生,但不知为何,大王却于去年突发风疾,不治身亡,因还未立太子,一时高加众王子兵刃相见。
现在在位的,是六王子胡萧炎。
一个以往最不值一提的王子,据说生母只是一个宫女,宠幸后,就算生的是个王子,大王也没半点关爱,不管不顾的养在冷宫中。
无人知晓他蛰伏了多少年,才得以见天日。世人只知,高加二十六年,高加王胡嘉厘暴毙,一夜之间,高加城血流成河,十三名王子夺嫡,却只有六王子一人走了出来。
“所以这个胡庸,是想重回高加吗?”
“是吧,我也是这么想的”韩朔摆弄着杯子,不禁又叹口气,“可你说,现在就凭借那个腰牌上面的玉石,我就能呈报圣上说当朝一品大臣叛国了?”
我朝每级官员的腰牌图案一致,此图案系朝廷一品大臣。但现如今在朝的一品大臣足有八人,断不敢贸然行动。
腰牌上面的玉石就是谢词新给韩朔指引的线索。
高加人擅制玉、使玉。在自家的自制用品上有以玉留痕的习惯,例如镶嵌自己的姓氏、小字、或者以一个图案为契约。其实令牌上的东西已经很保守了,算是毫无破绽,只是令牌不知何时算坏了一个角,被玉填了一块。
但不同于高加人,我朝擅制铜,腰牌作为文武大臣身份的象征,为重中之重,更何况其位居一品。此处破损既没上报朝廷,亦没登陆在册,本来没有东窗事发,也只能说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坏就坏在,出了这桩子事。
胡庸如此谨慎的一个人,居然还能出现这种差错,想必也是夜不能寐吧。
——
深夜,丞相府内
四处幽静,府上的人早已没了声音,只留下几根蜡烛还亮着。
“相爷,主上邀您一聚”高辛立于书房,向书桌后的那个人行了个高加礼节。如此高大的身形,也不知是如何做到夜入一品相府却无人惊觉的。
胡庸的手顿了一下,停下手里的笔,顺了一下胡须,沉吟片刻,问,“今晚吗?”
“是”高辛恭敬的回应。
“你且先回,等老夫片刻”
不过须臾,高辛又不见了人影。
胡庸走向窗边,看着窗外的月色,眉头紧锁,似怅然,不时却又笑出了声。
夜晚的长生楼,漆黑一片,不同于白日的喧嚣,只有一间房屋发出若有若无的光亮。
一男子身形卓越,跪坐于桌后,茶杯在眼前铺开,高辛回过话,那人一派闲散的泡着茶,然后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
半截面具还未取下,只能看见男人高挺的鼻梁和微抿薄唇,依稀可见白皙的皮肤,眼皮低垂,神色认真的泡着茶,而后他兴致极佳的对着圆月举起了杯,又独自喝下。
茶气蔓延,身侧的灯被风吹的忽明忽亮,男人却丝毫不在意。
终于,脚步声临近,男人勾起了嘴角,动作不紧不慢的往对面放置了一杯茶。
门响三声后,有人进来了。
来人身着一件黑色斗篷,遮住了半张脸,他就站在门口,不动。
男人轻笑一声,修长的手指解下脑后的绳子,面具缓缓落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俊逸不凡的脸。
男人声音清冷,像是融入了这夜色,“叔父这一别,可真是多年未见了。”
来人揭下斗篷,步伐沉稳的向前走去,“我也没想到,你有今天。”
“那还得感谢叔父当年的救命之恩,没有你,何来今日的胡萧炎。”
两人目光相交,胡庸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侄子,却像是看见了年少的自己,乌黑明亮的眼睛里是毫不遮掩的野心,脸上写满了欲望。
“我来,只是想告诉你,以后,高加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胡庸目光如炬,一字一句的说到。
“呵”胡萧炎轻笑一声,“叔父以为,自己还能脱身吗?”
他直起身子,走到胡庸的身旁, “不管你人与不认,在韩朔那里你叛国的罪名早已坐实,皇帝知道只是早晚的事”
又凑到他耳边说,“哦,对了,叔父有认真看过归还的腰牌吗?可别被人掉了包,那于您与我高加,都是不幸之事呢”
胡庸身侧的手下意识的缩紧,却有一瞬间的慌张,但又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韩朔信与不信,自有我朝律法定夺,你高加的手,还没有这么长。”
“我竟还不知叔父如此衷心于这个老皇帝”他微俯身,一双眸子直勾勾的盯着胡庸,“那你说,你当时为何要帮我呢?”
——
前些时日,胡萧炎刚好在位一年。
不同于他那个废物爹,他一上任便废除了老高加王的后宫,现在他的后宫空无一人。
这一年间,因他的雷霆手段,不少反叛将士归顺。
他重整军队,善罚分明,善治国家,重用人才,顺应民心,拯救了这么一个破败的国家,也激出了高加人骨子里的血性。
他生来野性,擅于骑射,暗自培养了一批极为野蛮的将领,跟随他征战,一路披荆斩棘,直至成王,而今将领驻扎于各处边境,守护各方安宁。
高辛,就是驻于我朝边境的将领。
当时高加地域发掘了成块的玉山,积累了不少财富,那边的人高大凶猛,占地为王,便有了高加。
要说与高加这一块领土的争端,恐是来源于高加成立之时。他们欲要扩大领土面积,于是便盯上了我朝南边。
高加当年仅仅是我朝的藩属,我朝皇帝不允许高加独自为王。
但狼子已大,当时的兵力并不足以支撑收回,皇帝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守住了那块领土,保住了我朝南边通商的要道。
最后谈判达成合约,各自为政,高加退于领土之外,谁知合约还未签订,当时的皇帝却意外身亡,现任皇帝才轻任重,在位者西去,他哪有不反的道理?
自此我朝南方边境,常年战乱,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环境愈发恶劣。直至上一任高加王在位时,与我朝发动了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周国公领军,浴血奋战数月,死伤近三万人,彻底把高加逼到了领土之外,派李斯年大将军镇守至今,才换来了近五年的安定。
所争之地领土面积其实不算大,仅有三万平方公里,但胡萧炎看中它,可能仅仅是因为它是我朝边境要塞,也是我朝与外通商的要道,更深层的原因,朝廷内不少大臣对此地心怀愤懑,他急需一个政绩,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块领土,现在于他们,已无实际用途,但却能对我朝造成很大的制约。
无数大臣请奏,胡萧炎日夜谋划,却终究不得要领,总是少了一分契机,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秦王爷病危了。
秦王爷,上一任大王的堂弟,胡庸的父亲。
胡庸千里归家,却还是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只留下了一封遗书,系胡庸最爱的夫人林氏。
原来林氏并非意外身亡,在他游走各国期间,当时还贵为太子的皇帝强占未成,林氏不堪受辱,自尽而亡。
老皇帝明知此事,却避而不谈,欺瞒于他,并要他为朝廷所用,林氏的丫鬟撞见了全部经过,拼着一口气回到了高加,留下了这一封遗书便死了。
而先前未告知,其一是因为他对高加早已没了挂念,事情已经这么久了,皇帝对他不薄,他不一定会信,其二也是未有契机,又何必彻底断了他的念头。
胡庸一时心灰意冷,在高加滞留了几天,也遇到了胡萧炎,便有了这一切谋划。
先是以丞相的身份,接近苏妃,教唆晋王,以使他产生反叛之心,而后在京城中安插眼线,获得京城图址,使用胡庸的腰牌,彻底摸清皇宫中的各种防卫,那个外朝人并非高加人,而是北方的偏远国家,元孙。
他们本无意逼宫皇帝,现在灭国,牵扯众多,也不是须臾之间便可做到的,他们只是想里应外合,造成皇帝无暇顾及的局面,高加想要占领土地,而元孙只想掠夺一些军饷粮草罢了,却没成想晋王这般无用,不打自招。事情已然暴露,胡庸追悔莫及,想趁机收手,胡萧炎表意赞成,却早已调换了腰牌。
胡萧炎笑着伸手扯下胡庸腰间的腰牌,仔细端量,不禁称赞到,“多么逼真啊,就连丞相大人也瞒过了。”也不枉他耗费了大力气,才求得最好的制铜师,耗费整整七日才得以成型。
他未收力道,一把扔在桌上,戏谑道,“让我想想,那个元孙人还要坚持多久才会供出你呢?”
“你说,是韩朔的脑子快,还是我的密信快?”
胡庸出了长生楼时,脚步虚浮,银发也垂下了几缕。想他一生磊落,从无半点他心,却一时被蒙蔽了脑袋,便走入这万劫不复的境地,半生名节毁于一旦。
——
深夜,刑部
“大人”韩朔的下属周刻又为他添了一盏蜡烛,“夜深了,您还是回去休息吧。”
韩朔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早些时辰从承华宫一出来,韩朔便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他一手摩挲着下巴,也不管手指是否沾染了墨汁。
“周刻,你说,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周刻不解向前。
韩朔身前铺开的正是我朝接壤国家的衣着图。
周刻煞有介事地看了几眼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他不懂为何韩朔大半夜不睡在这里研究这个。
韩朔轻啧一声,拿起那两页纸,盯着某处看了一眼,脑海隐约有点念头。
“叩叩——”
门外响起了声音,韩朔头也没抬,打发周刻去开门,一名狱卒深夜慌忙跑来,说有要事相报。
韩朔正襟危坐到,“有何事?”
狱卒跪于地,双手呈上一纸密信。
韩朔定睛一看,脚步匆忙,连忙吩咐下去,“来人!我要提审罪犯。”
刑部监狱一夜之间灯火通明。
第二天一早,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韩朔便拿着画押的口供进了宫,要了一分谕旨,捉拿朝廷一品丞相入狱。
哪怕熬了一整夜,韩朔强打起了精神,坐于马上,看着周刻带人顶开一品相府的大门,门缓缓打开,胡庸穿戴齐整,不见丝毫颓废的站在中间。
看见来人,他一脸从容,端正的行了个礼,“韩大人,久等了。”
韩朔沉默了片刻,微抬手,一旁的邢狱便上前,欲压着罪犯,但胡庸停下了脚步,神色坚定的看着韩朔。
韩朔思忖片刻,留下一句,“让他自己走”,便先行策马离开了。
相府前面围满了人,或许大家都知道,这一去,这座一品府邸,便彻底空了。
不远处,谢词新越过人群,神色不明的看着那道熟悉的身影,心中不免郁结。
从某种角度说,他也算是他半个老师,他身上的正直、果敢基本都是来源于他。
胡庸确实是一位良臣,曾奔走于列国之间,现在与我国交好的大部分国家,都有他的足迹。
他曾经以一人之躯,逼退敌国万千人马,何其威风;散尽半生身家,救济贫苦百姓,何其豁达。
而这样的一个人,却终究没能躲过情关。
这离提及的大王是上一任高加王,和晋王实属一类人。胸无点墨,昏淫无度,他之所以能够登基,还要归功于他有一个手腕厉害的母后。
自他登基后,太后把持朝政数十年,当时的高加,也算是长治久安,内外一片和睦。
但自从太后去世,大王便没了依靠,谁曾想他多年无所长进,且奢淫之风越演越烈。
那时的高加,贪官污吏当道,人才流失,民不聊生,但不知为何,大王却于去年突发风疾,不治身亡,因还未立太子,一时高加众王子兵刃相见。
现在在位的,是六王子胡萧炎。
一个以往最不值一提的王子,据说生母只是一个宫女,宠幸后,就算生的是个王子,大王也没半点关爱,不管不顾的养在冷宫中。
无人知晓他蛰伏了多少年,才得以见天日。世人只知,高加二十六年,高加王胡嘉厘暴毙,一夜之间,高加城血流成河,十三名王子夺嫡,却只有六王子一人走了出来。
“所以这个胡庸,是想重回高加吗?”
“是吧,我也是这么想的”韩朔摆弄着杯子,不禁又叹口气,“可你说,现在就凭借那个腰牌上面的玉石,我就能呈报圣上说当朝一品大臣叛国了?”
我朝每级官员的腰牌图案一致,此图案系朝廷一品大臣。但现如今在朝的一品大臣足有八人,断不敢贸然行动。
腰牌上面的玉石就是谢词新给韩朔指引的线索。
高加人擅制玉、使玉。在自家的自制用品上有以玉留痕的习惯,例如镶嵌自己的姓氏、小字、或者以一个图案为契约。其实令牌上的东西已经很保守了,算是毫无破绽,只是令牌不知何时算坏了一个角,被玉填了一块。
但不同于高加人,我朝擅制铜,腰牌作为文武大臣身份的象征,为重中之重,更何况其位居一品。此处破损既没上报朝廷,亦没登陆在册,本来没有东窗事发,也只能说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坏就坏在,出了这桩子事。
胡庸如此谨慎的一个人,居然还能出现这种差错,想必也是夜不能寐吧。
——
深夜,丞相府内
四处幽静,府上的人早已没了声音,只留下几根蜡烛还亮着。
“相爷,主上邀您一聚”高辛立于书房,向书桌后的那个人行了个高加礼节。如此高大的身形,也不知是如何做到夜入一品相府却无人惊觉的。
胡庸的手顿了一下,停下手里的笔,顺了一下胡须,沉吟片刻,问,“今晚吗?”
“是”高辛恭敬的回应。
“你且先回,等老夫片刻”
不过须臾,高辛又不见了人影。
胡庸走向窗边,看着窗外的月色,眉头紧锁,似怅然,不时却又笑出了声。
夜晚的长生楼,漆黑一片,不同于白日的喧嚣,只有一间房屋发出若有若无的光亮。
一男子身形卓越,跪坐于桌后,茶杯在眼前铺开,高辛回过话,那人一派闲散的泡着茶,然后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
半截面具还未取下,只能看见男人高挺的鼻梁和微抿薄唇,依稀可见白皙的皮肤,眼皮低垂,神色认真的泡着茶,而后他兴致极佳的对着圆月举起了杯,又独自喝下。
茶气蔓延,身侧的灯被风吹的忽明忽亮,男人却丝毫不在意。
终于,脚步声临近,男人勾起了嘴角,动作不紧不慢的往对面放置了一杯茶。
门响三声后,有人进来了。
来人身着一件黑色斗篷,遮住了半张脸,他就站在门口,不动。
男人轻笑一声,修长的手指解下脑后的绳子,面具缓缓落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俊逸不凡的脸。
男人声音清冷,像是融入了这夜色,“叔父这一别,可真是多年未见了。”
来人揭下斗篷,步伐沉稳的向前走去,“我也没想到,你有今天。”
“那还得感谢叔父当年的救命之恩,没有你,何来今日的胡萧炎。”
两人目光相交,胡庸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侄子,却像是看见了年少的自己,乌黑明亮的眼睛里是毫不遮掩的野心,脸上写满了欲望。
“我来,只是想告诉你,以后,高加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胡庸目光如炬,一字一句的说到。
“呵”胡萧炎轻笑一声,“叔父以为,自己还能脱身吗?”
他直起身子,走到胡庸的身旁, “不管你人与不认,在韩朔那里你叛国的罪名早已坐实,皇帝知道只是早晚的事”
又凑到他耳边说,“哦,对了,叔父有认真看过归还的腰牌吗?可别被人掉了包,那于您与我高加,都是不幸之事呢”
胡庸身侧的手下意识的缩紧,却有一瞬间的慌张,但又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韩朔信与不信,自有我朝律法定夺,你高加的手,还没有这么长。”
“我竟还不知叔父如此衷心于这个老皇帝”他微俯身,一双眸子直勾勾的盯着胡庸,“那你说,你当时为何要帮我呢?”
——
前些时日,胡萧炎刚好在位一年。
不同于他那个废物爹,他一上任便废除了老高加王的后宫,现在他的后宫空无一人。
这一年间,因他的雷霆手段,不少反叛将士归顺。
他重整军队,善罚分明,善治国家,重用人才,顺应民心,拯救了这么一个破败的国家,也激出了高加人骨子里的血性。
他生来野性,擅于骑射,暗自培养了一批极为野蛮的将领,跟随他征战,一路披荆斩棘,直至成王,而今将领驻扎于各处边境,守护各方安宁。
高辛,就是驻于我朝边境的将领。
当时高加地域发掘了成块的玉山,积累了不少财富,那边的人高大凶猛,占地为王,便有了高加。
要说与高加这一块领土的争端,恐是来源于高加成立之时。他们欲要扩大领土面积,于是便盯上了我朝南边。
高加当年仅仅是我朝的藩属,我朝皇帝不允许高加独自为王。
但狼子已大,当时的兵力并不足以支撑收回,皇帝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守住了那块领土,保住了我朝南边通商的要道。
最后谈判达成合约,各自为政,高加退于领土之外,谁知合约还未签订,当时的皇帝却意外身亡,现任皇帝才轻任重,在位者西去,他哪有不反的道理?
自此我朝南方边境,常年战乱,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环境愈发恶劣。直至上一任高加王在位时,与我朝发动了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周国公领军,浴血奋战数月,死伤近三万人,彻底把高加逼到了领土之外,派李斯年大将军镇守至今,才换来了近五年的安定。
所争之地领土面积其实不算大,仅有三万平方公里,但胡萧炎看中它,可能仅仅是因为它是我朝边境要塞,也是我朝与外通商的要道,更深层的原因,朝廷内不少大臣对此地心怀愤懑,他急需一个政绩,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块领土,现在于他们,已无实际用途,但却能对我朝造成很大的制约。
无数大臣请奏,胡萧炎日夜谋划,却终究不得要领,总是少了一分契机,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秦王爷病危了。
秦王爷,上一任大王的堂弟,胡庸的父亲。
胡庸千里归家,却还是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只留下了一封遗书,系胡庸最爱的夫人林氏。
原来林氏并非意外身亡,在他游走各国期间,当时还贵为太子的皇帝强占未成,林氏不堪受辱,自尽而亡。
老皇帝明知此事,却避而不谈,欺瞒于他,并要他为朝廷所用,林氏的丫鬟撞见了全部经过,拼着一口气回到了高加,留下了这一封遗书便死了。
而先前未告知,其一是因为他对高加早已没了挂念,事情已经这么久了,皇帝对他不薄,他不一定会信,其二也是未有契机,又何必彻底断了他的念头。
胡庸一时心灰意冷,在高加滞留了几天,也遇到了胡萧炎,便有了这一切谋划。
先是以丞相的身份,接近苏妃,教唆晋王,以使他产生反叛之心,而后在京城中安插眼线,获得京城图址,使用胡庸的腰牌,彻底摸清皇宫中的各种防卫,那个外朝人并非高加人,而是北方的偏远国家,元孙。
他们本无意逼宫皇帝,现在灭国,牵扯众多,也不是须臾之间便可做到的,他们只是想里应外合,造成皇帝无暇顾及的局面,高加想要占领土地,而元孙只想掠夺一些军饷粮草罢了,却没成想晋王这般无用,不打自招。事情已然暴露,胡庸追悔莫及,想趁机收手,胡萧炎表意赞成,却早已调换了腰牌。
胡萧炎笑着伸手扯下胡庸腰间的腰牌,仔细端量,不禁称赞到,“多么逼真啊,就连丞相大人也瞒过了。”也不枉他耗费了大力气,才求得最好的制铜师,耗费整整七日才得以成型。
他未收力道,一把扔在桌上,戏谑道,“让我想想,那个元孙人还要坚持多久才会供出你呢?”
“你说,是韩朔的脑子快,还是我的密信快?”
胡庸出了长生楼时,脚步虚浮,银发也垂下了几缕。想他一生磊落,从无半点他心,却一时被蒙蔽了脑袋,便走入这万劫不复的境地,半生名节毁于一旦。
——
深夜,刑部
“大人”韩朔的下属周刻又为他添了一盏蜡烛,“夜深了,您还是回去休息吧。”
韩朔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早些时辰从承华宫一出来,韩朔便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他一手摩挲着下巴,也不管手指是否沾染了墨汁。
“周刻,你说,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周刻不解向前。
韩朔身前铺开的正是我朝接壤国家的衣着图。
周刻煞有介事地看了几眼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他不懂为何韩朔大半夜不睡在这里研究这个。
韩朔轻啧一声,拿起那两页纸,盯着某处看了一眼,脑海隐约有点念头。
“叩叩——”
门外响起了声音,韩朔头也没抬,打发周刻去开门,一名狱卒深夜慌忙跑来,说有要事相报。
韩朔正襟危坐到,“有何事?”
狱卒跪于地,双手呈上一纸密信。
韩朔定睛一看,脚步匆忙,连忙吩咐下去,“来人!我要提审罪犯。”
刑部监狱一夜之间灯火通明。
第二天一早,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韩朔便拿着画押的口供进了宫,要了一分谕旨,捉拿朝廷一品丞相入狱。
哪怕熬了一整夜,韩朔强打起了精神,坐于马上,看着周刻带人顶开一品相府的大门,门缓缓打开,胡庸穿戴齐整,不见丝毫颓废的站在中间。
看见来人,他一脸从容,端正的行了个礼,“韩大人,久等了。”
韩朔沉默了片刻,微抬手,一旁的邢狱便上前,欲压着罪犯,但胡庸停下了脚步,神色坚定的看着韩朔。
韩朔思忖片刻,留下一句,“让他自己走”,便先行策马离开了。
相府前面围满了人,或许大家都知道,这一去,这座一品府邸,便彻底空了。
不远处,谢词新越过人群,神色不明的看着那道熟悉的身影,心中不免郁结。
从某种角度说,他也算是他半个老师,他身上的正直、果敢基本都是来源于他。
胡庸确实是一位良臣,曾奔走于列国之间,现在与我国交好的大部分国家,都有他的足迹。
他曾经以一人之躯,逼退敌国万千人马,何其威风;散尽半生身家,救济贫苦百姓,何其豁达。
而这样的一个人,却终究没能躲过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