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无尽的血泊中,尚在襁褓中的狄尘对着他死去的娘亲露出了最是干净、最是单纯的笑靥,漂亮的眉眼中盈着明媚的水光。
狄辞柯靠在那方染血的矮榻边,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那泪水落入了血泊中,以至于那鲜血始终没有干涸。
而襁褓中的狄尘就在血水中,对他露出笑容来,和龚绛叶一模一样不染纤尘的笑靥。眼角还带着一颗朱红色的泪痣,不知是不是母亲滴落在他脸颊上的鲜血。
狄辞柯不知道他的阿叶在京城里遭遇了什么,也不知道他的阿叶是如何逃出京城,又是如何突破数万羌军驻守的兖州,而后走到他身边的。
只知道他的阿叶在血泊中向他走来,又在血泊中永远离他而去。
他的阿叶是位巾帼英雄。虽已身怀六甲,却毅然决然奔走马上,为了让他和数万将士不枉死于羌军的铁蹄之下,九死一生,为他们带来了一线生机。
不愧为龚家孤女,不愧为将门英烈。
狄辞柯还死死握着那只已经冰凉的手,就如他的阿叶还活着时那样牢牢牵住。想要留住什么,但没能如愿。
他看着阿叶的脸庞,又看向小小的狄尘,忽而,泪水又一次决堤。
他揽住了襁褓中的婴孩,搂在怀中,那孩子伸出了小小的手掌抚在他长着胡茬的下巴上,咯咯地笑起来。
狄辞柯也轻轻笑起来,含着泪露出笑来。
他将小小的狄尘用布匹牢牢绑在自己的脊背上,而后一点一点将他染血的阿叶打理的干干净净,又成那个鲜活明媚的阿叶了。
第二日,狄辞柯背着小狄尘,怀抱着夫人清白的尸身,跃上马背,带着三万将士南下突围。
战了三天三夜,冒死南下,前往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天彧。
他们来到了甯都,南天彧的新国都。
满目疮痍,蛮荒腹地,曾经那个盛世倾倒了。
南天彧开国的正史上这样记载:
羌国悍军南下,圣上深明大义,与羌国和谈,保下半壁江山,换得天彧子民数年免于战乱。
先皇死于前朝大宦官黄旻之手,皇上为父报仇,斩杀黄旻,铲除奸佞。
原太子任北伐军镇北将军,虽战败,然皇恩浩荡,未施惩戒。皇上念手足情分,封为正雍王。
然,正雍王妃乃前朝罪臣之后,龚家孤女。此次战乱,联合黄旻,意图谋逆,弑君罔上。事情败露,逃出京城,企图勾结羌军,毁我江山。
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此妖女于乱军之中被射杀。念为正雍王妃,皇上特准将其葬于乌平冢。与历代佞臣同罪,受万古口诛笔伐。
泱泱大殿之上,只有两人,是狄辞柯和狄辞钊。
狄辞钊缓缓走进立在他面前,宛如厉鬼一般的狄辞柯,带着阴险的笑意,低声说道:“皇兄啊,你说你直接死在战场上就好了啊,为何偏偏还要回来。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直接杀了吧不甚妥当,有损朕的德望,但是你好过了,朕却如鲠在喉。”
“要不这样吧,”狄辞钊凑近了些,勾起唇角,“为了你们父子平安,为了整个天彧的百姓在朕的手底下不会身首异处,你做朕的狗,如何?”
狄辞柯目光平静地看向他九弟那张近乎疯狂的脸:“九弟,杀了父皇,让出了天彧的半壁江山,你如愿了吗?”
这话显然激怒了狄辞钊,他一双眼里露出了猩红的寒光:“如愿啊,怎么不如愿!我都做皇帝了,还有什么不能如愿的,哈哈哈哈哈哈……”
大殿里响起了狄辞钊猖狂又阴冷的笑声,狄辞柯只是一动不动地站着,眼里什么感情都没有。
“你对阿叶做了什么?”
看到狄辞柯终于有了一丝反应,狄辞钊有些兴奋:“你想知道?啊……不过就是半年前找了人将她软禁在太子府,却没想到那女人格外的敏锐,找了理由进入皇宫。好巧不巧,让她看到了我和黄旻一起要杀父皇。”
“说来也奇怪,你说龚家的人不应该最想要杀父皇报仇的吗?她却拼了命地挡在父皇面前受了那一剑,还说什么不能杀皇上,外患加上内乱只会让羌国坐收渔翁之利。还有什么会让天彧子民遭殃之类的。”狄辞钊冷声笑了笑,“这里说的话倒和皇兄你很像,满口的天下苍生,真是……让人恶心。”
“不过呢,我看着皇兄的面子还有肚子里的孩子,可没要她性命哦,只是将她囚禁在皇宫里,以防她坏我好事。不料这狡猾的女人竟为了逃出去给你报信,使法子早产,借着生产的机会逃出了皇宫。这里倒是很像龚家人,有几分胆识。”
“最后,你也知道了,被羌军追杀,乱箭加身。这死法倒也像个龚家人,你说是不是,皇兄?”狄辞钊挑眉凑到狄辞柯面前,想要看他痛苦,想要听他悲鸣。
然而,狄辞柯却垂下眼眸,看着狄辞钊露出了最是简单的笑容:“阿叶是我的英雄,也是天彧的英雄,无愧于龚家,无愧于天地。我会永永远远铭记,她一身清白,不染纤尘。”
狄辞钊似乎没想到他的皇兄会是这样的反应,愣在了原地。随后,怒气更盛:“皇兄啊,怎么见了天彧的皇帝还不下跪!”
“皇兄啊,你最好乖乖听朕的命令,否则……我可不保证我会拿你爱护的天彧子民干些什么,对了,还有你和那个妖女的儿子。”
狄辞柯没有反应。
这样的态度让狄辞钊更加疯狂,他一脚狠狠踹在狄辞柯的腿上。狄辞柯踉跄了一下,还是努力稳住了身子。
接着,狄辞钊又狠狠踹了几脚,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眼前的男子。
“来人,来人——”
“打!打到他腿折了为止!”
三五个士兵涌了进来,拿着手中的木杖狠狠挥在狄辞柯的腿上,一下又一下,发出沉闷的声响,回荡在大殿之上。
他终于再也坚持不住,喷出一口鲜血,膝盖砸在地上,轰然倒地。
这一跪,往后许多年就再没起来。
他跪在厚土之上,脊背却挺拔,肩上扛着的是妻儿,是家国,是经久不衰的信仰。
这时,大殿之外徐徐走来一个苍白干瘦,戴着面具的男子,他身上佩戴着血红的珠子,每走一步都发出空灵幽深的声响。
“大祭司,你来的正好,我还要跟你请教长生不老之法。”忽然,狄辞钊似乎是嫌太过吵闹,转头对着侍卫说道,“行了,将他拖下去!”
狄辞柯被拖着带离了大殿,他昏昏沉沉之际,瞥见了那个皇帝口中的大祭司,那双露在面具外面的眼角,宛如漆黑的深潭,冰冷如死人。
接着,他彻底昏死过去。
故事的最后,狄辞柯将已故的夫人葬在了乌平冢。
那儿,还葬着龚家上上下下七十多口族人。
如今,龚绛叶也被埋在了那黄土之下。
秋风袭来,红叶漫天,铺天盖地的大红色里,
整个龚家彻底覆灭,天彧盛世已然倾倒,一段面目全非的历史于无声中落下帷幕。
没有人能为他们正名了,但这里依旧葬着烈士的肝胆,英雄的魂魄。
纵使谩骂征讨淹没坟头,红叶依旧来,青山万古在。
有一日,狄辞柯背着沉沉熟睡的小狄尘在园中栽了一棵枇杷树。那只是一棵小小的树苗,和襁褓中的狄尘一般高。
星光流转,十八载顷刻已逝。
婴孩已成少年,树苗高至荫天。
辞柯绛叶,又遇深秋。
庭有枇杷树,王妃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来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前尘过往一幕幕展露在孟若渔面前,她看见了,而后悄然落下泪来。
她看见了一切光辉灿烂的东西,又看着这一切在故事的结尾被毁灭殆尽。
理想,爱情,清白,最后,是生命……
都被这现实碾压得残破不堪了。
其间的悲怆孟若渔无以言表,只能徒然站在月光照不到的晦暗处,任泪水打湿面庞。
王爷泣血般的低声吟唱还在继续着,在那一声声颤抖的旋律中,阿绛缓缓在月色中显露出完整的模样来。
一袭大红色的骑装,英姿飒爽,和王爷画中的女子一模一样。
王爷宽厚的肩膀陡然颤抖起来,带着细纹的双眼泛起微红,逐渐湿润了。
王爷早已不惑之年,阿绛却还是十八年前青春的模样。
两人阻隔着生死,横亘着时间,沉默对望。
流转的月色好像也在无声中凝滞了,落在两人周身,不忍搅扰。
在掩藏了千言万语的沉默中,孟若渔缓缓退出了那间暗阁。
她再次走到那棵已在庭院中伫立了十八载的枇杷树下。
她迎着月光、萤火,仰头望向清风中簌簌摇曳的无数枝叶。
不多久,身后响起了稳健有力的脚步声。
孟若渔倏忽转身,望向逆着月光,徐徐向她走来的人。
狄尘站定在她面前,无言地凝望着她,眼底清清楚楚地倒映着她的模样。
孟若渔踮起脚尖,双臂环抱在狄尘的颈项,勾着他俯下身来,直接而热忱地望进他眼底。
“狄尘,”孟若渔将额头轻轻抵在狄尘的额前,低声开口,“我该如何将那些尘封的过往传达给你呢?”
“你能感受到我的心声吗……能看到我在王妃的孤魂下见证的前尘真相吗……”
“我想让你看到,狄尘。”
狄尘瞳孔漆黑幽深,一瞬不眨地望着眼前阖目沉吟的少女,浑身隐隐地颤抖。
不是冷,而是一种沸腾,胸腔里有沸腾的岩浆在剧烈地翻涌,亟待冲破牢笼。
万般静谧中,狄尘嗅到了孟若渔身上的气息,那时一种浓郁到犹如实质的香气,却怡人舒适地诱着他沉沦。
周身似乎都被那奇妙的花香所萦绕,氤氲雾气中,他抬眸看去。
是王妃的模样,身处勾栏,却于无人之处翩翩起舞。
是王爷,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伏案苦读,研习兵书。
是金戈铁马、黄沙漫天的战场,三万将士北伐,征讨破我国境的羌军。
是天彧的战旗飘摇在京都城墙之下,两万多战士凯旋归来。万物入春,有一对人影在城墙上相拥。
是深秋时节,红叶漫天,一身染血的女子死在了塞北的疆场上,诞下了一个瘦小的婴孩。那女子虽气息微弱,却缓缓笑了,说道:“就叫做……狄尘,一世清白,不染尘埃,可好?”
最后,是浑身浴血的王爷轰然跪倒在大殿之上……
缭绕的奇异花香消散在夜风中,接着,画面骤然间消散,狄尘湿润着双眸,仰头看去,入目的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有破碎的月光散落在他身上。
在狄尘茫然无措,目光涣散时,一只柔软又温暖手抚在了他浸满泪水的脸颊上。
“王妃是叛了,但她叛的不是国家,不是忠义,不是子民,而是弑父亡国的昏君,是大逆不道的佞臣。天彧正史上的白纸黑字,不过荒唐之言。”
“你的父母都是英雄,即使背了千古骂名,却依旧留有丹心的英雄!他们爱彼此,愿为彼此的大义劈山填海,一往无前。他们爱子民,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爱,愿为天下所向披靡,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流尽每一滴热血。他们不是罪臣,更不是逆贼,是堂堂正正、一身清白的英杰!”
“走吧,狄尘,去见你想要见到的人。”
那日在望舒台的瞭望阁上,眼前的少年告诉她:自己亦有想要见到的亡魂。
现在,她找到了答案。
那间暗阁有些腐朽破败的木门微微敞开着,伴随“吱呀”一声,孟若渔轻轻推开了那扇门,牵着狄尘略微有些颤抖的手,步步深入。
窥见屋内一人一鬼,王妃在绰约的月华下缓缓看过来。
这是她恢复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狄尘,她那对黢黑的瞳孔骤然放大,嘴唇有些颤抖地开合着。顷刻间,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吟出。
狄尘,是她怀胎十月诞下的生命,是她垂危之际最后的希冀与托付。
而少年如今也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刚正挺拔,立于天地之间。
王妃的眼睛浮起了水色,悄然融进了银白的月光,唇瓣低声地开合着,“……尘儿……”
少年隐没在月光照不到的暗处沉默着,显露出青涩的怯意和些微的懦弱。
孟若渔仰头看向狄尘,高挑的少年肩膀有些松垮,眸光不断地闪烁。她握着狄尘的手更加用力了些,在晚秋的深夜,将炽热的温度连同坚定的力量传递给少年。
她牵着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的狄尘走上前去,轻缓地将站在她身后的少年拉至王妃面前。
王爷的手臂揽着王妃颤抖的肩膀,稳住那抹红色的身影。
王妃朝狄尘伸出了纤细的手臂,一点一点靠近他:“……尘儿,我……”
“……娘亲。”王妃的话还没有说完,幽静的房间里响起了狄尘几不可闻的低吟。
狄尘乖巧地俯下身子,王妃的手覆在了他瘦削的肩膀上。
王妃在王爷的怀中弯眸笑起来,像是与十八年前血泊中的那一幕重合了,只是没了殷红的鲜血、漫天的红叶,只余一汪清白的月光笼罩着屋子里的众人。
“尘儿,对不起,娘亲……没能陪你长大,让你落了满身污名……吾儿……”几缕月色穿过了王妃逐渐透明的身体,落在地上。
“勿要怨怪于你父王,这十八年他走得极为不易……”
“尘儿,不论这世间如何,是接纳你还是厌弃你,都要坦坦荡荡……好好活……”王妃的身体连同声音都逐渐消散了,一点一点消弭于清白冷冽的月华中。
“阿娘不要你多么出人头地,只要你平安喜乐、一世无虞。无论你是活成何种模样,这世人不爱你,为娘也会爱你,信你……”
“……娘亲,孩儿记住了。”月光落进了狄尘漆黑幽深的双眸,他目光灼灼地望向王妃消散的那处。
看着王妃变成点点皎洁的光斑融进了月光也不肯光顾的夜色里,点亮了黑暗。
一块光点悄无声息地飘飞到孟若渔的耳畔,于静谧处响起了阿绛,又或者是王妃的声音:
“阿渔,谢谢你……”
“我还有一个愿望未了……”
“尘儿的婚姻大事,就托付给阿渔了……”
王妃最后一丝声音带着些属于阿绛的俏皮,孟若渔听到那一声嘱托,脸红着怔愣在原地。
许久,她缓缓露出笑意,弯着唇瓣无声地点了点头。
末了,那光点彻底熄灭了,消弭于月光里。
王爷的手臂还僵硬在半空中,揽住了没有实质的夜风和细碎的飞尘。久久伫立在原地,披了一袭月光,宛如覆着霜雪。
现在,孟若渔方知晓眼前这个不惑之年的男子,这略微佝偻着的脊背上到底承受着什么东西——妻儿和家国。
不为腥风血雨、歧路坎途屈服,却为无望天命、蹉跎岁月折了腰。
眼前的父子两人无言地垂眸站立着,为了同一个女子,一个红衣似火的灿烂女子。
“咳咳咳……”王爷夸大外袍下形销骨立的身子颤抖起来,发出了低声的咳嗽。接着,他迈着迟缓的步子挪向几步之遥的木门。
“父王,孩儿送您回房。”狄尘弓着脊背,恭敬地候在王爷面前。
这个原本伟岸高大的父亲经过十八载岁月磋磨,脊梁已经屈折下来,细看去鬓发也徒然染了银霜,在月光下很是扎眼。
王爷抬头看向已经高出他许多的儿子,微不可察地点头应下。
狄尘将身上的外袍解下来披在了王爷肩头,扶住那有些颤颤巍巍、衣带渐宽的身体,迈着稳而缓的步子走出了暗阁。
这十多年来,父子俩第一次像这样坚信着彼此,依靠着彼此。
原本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好似再一次涅槃燃起,交递到狄尘的手中。
王爷的房间亮起了昏黄的暖光,随后传来窸窸窣窣的衣物声响,间或一两声咳嗽声。
狄辞柯靠在那方染血的矮榻边,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那泪水落入了血泊中,以至于那鲜血始终没有干涸。
而襁褓中的狄尘就在血水中,对他露出笑容来,和龚绛叶一模一样不染纤尘的笑靥。眼角还带着一颗朱红色的泪痣,不知是不是母亲滴落在他脸颊上的鲜血。
狄辞柯不知道他的阿叶在京城里遭遇了什么,也不知道他的阿叶是如何逃出京城,又是如何突破数万羌军驻守的兖州,而后走到他身边的。
只知道他的阿叶在血泊中向他走来,又在血泊中永远离他而去。
他的阿叶是位巾帼英雄。虽已身怀六甲,却毅然决然奔走马上,为了让他和数万将士不枉死于羌军的铁蹄之下,九死一生,为他们带来了一线生机。
不愧为龚家孤女,不愧为将门英烈。
狄辞柯还死死握着那只已经冰凉的手,就如他的阿叶还活着时那样牢牢牵住。想要留住什么,但没能如愿。
他看着阿叶的脸庞,又看向小小的狄尘,忽而,泪水又一次决堤。
他揽住了襁褓中的婴孩,搂在怀中,那孩子伸出了小小的手掌抚在他长着胡茬的下巴上,咯咯地笑起来。
狄辞柯也轻轻笑起来,含着泪露出笑来。
他将小小的狄尘用布匹牢牢绑在自己的脊背上,而后一点一点将他染血的阿叶打理的干干净净,又成那个鲜活明媚的阿叶了。
第二日,狄辞柯背着小狄尘,怀抱着夫人清白的尸身,跃上马背,带着三万将士南下突围。
战了三天三夜,冒死南下,前往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天彧。
他们来到了甯都,南天彧的新国都。
满目疮痍,蛮荒腹地,曾经那个盛世倾倒了。
南天彧开国的正史上这样记载:
羌国悍军南下,圣上深明大义,与羌国和谈,保下半壁江山,换得天彧子民数年免于战乱。
先皇死于前朝大宦官黄旻之手,皇上为父报仇,斩杀黄旻,铲除奸佞。
原太子任北伐军镇北将军,虽战败,然皇恩浩荡,未施惩戒。皇上念手足情分,封为正雍王。
然,正雍王妃乃前朝罪臣之后,龚家孤女。此次战乱,联合黄旻,意图谋逆,弑君罔上。事情败露,逃出京城,企图勾结羌军,毁我江山。
幸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此妖女于乱军之中被射杀。念为正雍王妃,皇上特准将其葬于乌平冢。与历代佞臣同罪,受万古口诛笔伐。
泱泱大殿之上,只有两人,是狄辞柯和狄辞钊。
狄辞钊缓缓走进立在他面前,宛如厉鬼一般的狄辞柯,带着阴险的笑意,低声说道:“皇兄啊,你说你直接死在战场上就好了啊,为何偏偏还要回来。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直接杀了吧不甚妥当,有损朕的德望,但是你好过了,朕却如鲠在喉。”
“要不这样吧,”狄辞钊凑近了些,勾起唇角,“为了你们父子平安,为了整个天彧的百姓在朕的手底下不会身首异处,你做朕的狗,如何?”
狄辞柯目光平静地看向他九弟那张近乎疯狂的脸:“九弟,杀了父皇,让出了天彧的半壁江山,你如愿了吗?”
这话显然激怒了狄辞钊,他一双眼里露出了猩红的寒光:“如愿啊,怎么不如愿!我都做皇帝了,还有什么不能如愿的,哈哈哈哈哈哈……”
大殿里响起了狄辞钊猖狂又阴冷的笑声,狄辞柯只是一动不动地站着,眼里什么感情都没有。
“你对阿叶做了什么?”
看到狄辞柯终于有了一丝反应,狄辞钊有些兴奋:“你想知道?啊……不过就是半年前找了人将她软禁在太子府,却没想到那女人格外的敏锐,找了理由进入皇宫。好巧不巧,让她看到了我和黄旻一起要杀父皇。”
“说来也奇怪,你说龚家的人不应该最想要杀父皇报仇的吗?她却拼了命地挡在父皇面前受了那一剑,还说什么不能杀皇上,外患加上内乱只会让羌国坐收渔翁之利。还有什么会让天彧子民遭殃之类的。”狄辞钊冷声笑了笑,“这里说的话倒和皇兄你很像,满口的天下苍生,真是……让人恶心。”
“不过呢,我看着皇兄的面子还有肚子里的孩子,可没要她性命哦,只是将她囚禁在皇宫里,以防她坏我好事。不料这狡猾的女人竟为了逃出去给你报信,使法子早产,借着生产的机会逃出了皇宫。这里倒是很像龚家人,有几分胆识。”
“最后,你也知道了,被羌军追杀,乱箭加身。这死法倒也像个龚家人,你说是不是,皇兄?”狄辞钊挑眉凑到狄辞柯面前,想要看他痛苦,想要听他悲鸣。
然而,狄辞柯却垂下眼眸,看着狄辞钊露出了最是简单的笑容:“阿叶是我的英雄,也是天彧的英雄,无愧于龚家,无愧于天地。我会永永远远铭记,她一身清白,不染纤尘。”
狄辞钊似乎没想到他的皇兄会是这样的反应,愣在了原地。随后,怒气更盛:“皇兄啊,怎么见了天彧的皇帝还不下跪!”
“皇兄啊,你最好乖乖听朕的命令,否则……我可不保证我会拿你爱护的天彧子民干些什么,对了,还有你和那个妖女的儿子。”
狄辞柯没有反应。
这样的态度让狄辞钊更加疯狂,他一脚狠狠踹在狄辞柯的腿上。狄辞柯踉跄了一下,还是努力稳住了身子。
接着,狄辞钊又狠狠踹了几脚,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眼前的男子。
“来人,来人——”
“打!打到他腿折了为止!”
三五个士兵涌了进来,拿着手中的木杖狠狠挥在狄辞柯的腿上,一下又一下,发出沉闷的声响,回荡在大殿之上。
他终于再也坚持不住,喷出一口鲜血,膝盖砸在地上,轰然倒地。
这一跪,往后许多年就再没起来。
他跪在厚土之上,脊背却挺拔,肩上扛着的是妻儿,是家国,是经久不衰的信仰。
这时,大殿之外徐徐走来一个苍白干瘦,戴着面具的男子,他身上佩戴着血红的珠子,每走一步都发出空灵幽深的声响。
“大祭司,你来的正好,我还要跟你请教长生不老之法。”忽然,狄辞钊似乎是嫌太过吵闹,转头对着侍卫说道,“行了,将他拖下去!”
狄辞柯被拖着带离了大殿,他昏昏沉沉之际,瞥见了那个皇帝口中的大祭司,那双露在面具外面的眼角,宛如漆黑的深潭,冰冷如死人。
接着,他彻底昏死过去。
故事的最后,狄辞柯将已故的夫人葬在了乌平冢。
那儿,还葬着龚家上上下下七十多口族人。
如今,龚绛叶也被埋在了那黄土之下。
秋风袭来,红叶漫天,铺天盖地的大红色里,
整个龚家彻底覆灭,天彧盛世已然倾倒,一段面目全非的历史于无声中落下帷幕。
没有人能为他们正名了,但这里依旧葬着烈士的肝胆,英雄的魂魄。
纵使谩骂征讨淹没坟头,红叶依旧来,青山万古在。
有一日,狄辞柯背着沉沉熟睡的小狄尘在园中栽了一棵枇杷树。那只是一棵小小的树苗,和襁褓中的狄尘一般高。
星光流转,十八载顷刻已逝。
婴孩已成少年,树苗高至荫天。
辞柯绛叶,又遇深秋。
庭有枇杷树,王妃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来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前尘过往一幕幕展露在孟若渔面前,她看见了,而后悄然落下泪来。
她看见了一切光辉灿烂的东西,又看着这一切在故事的结尾被毁灭殆尽。
理想,爱情,清白,最后,是生命……
都被这现实碾压得残破不堪了。
其间的悲怆孟若渔无以言表,只能徒然站在月光照不到的晦暗处,任泪水打湿面庞。
王爷泣血般的低声吟唱还在继续着,在那一声声颤抖的旋律中,阿绛缓缓在月色中显露出完整的模样来。
一袭大红色的骑装,英姿飒爽,和王爷画中的女子一模一样。
王爷宽厚的肩膀陡然颤抖起来,带着细纹的双眼泛起微红,逐渐湿润了。
王爷早已不惑之年,阿绛却还是十八年前青春的模样。
两人阻隔着生死,横亘着时间,沉默对望。
流转的月色好像也在无声中凝滞了,落在两人周身,不忍搅扰。
在掩藏了千言万语的沉默中,孟若渔缓缓退出了那间暗阁。
她再次走到那棵已在庭院中伫立了十八载的枇杷树下。
她迎着月光、萤火,仰头望向清风中簌簌摇曳的无数枝叶。
不多久,身后响起了稳健有力的脚步声。
孟若渔倏忽转身,望向逆着月光,徐徐向她走来的人。
狄尘站定在她面前,无言地凝望着她,眼底清清楚楚地倒映着她的模样。
孟若渔踮起脚尖,双臂环抱在狄尘的颈项,勾着他俯下身来,直接而热忱地望进他眼底。
“狄尘,”孟若渔将额头轻轻抵在狄尘的额前,低声开口,“我该如何将那些尘封的过往传达给你呢?”
“你能感受到我的心声吗……能看到我在王妃的孤魂下见证的前尘真相吗……”
“我想让你看到,狄尘。”
狄尘瞳孔漆黑幽深,一瞬不眨地望着眼前阖目沉吟的少女,浑身隐隐地颤抖。
不是冷,而是一种沸腾,胸腔里有沸腾的岩浆在剧烈地翻涌,亟待冲破牢笼。
万般静谧中,狄尘嗅到了孟若渔身上的气息,那时一种浓郁到犹如实质的香气,却怡人舒适地诱着他沉沦。
周身似乎都被那奇妙的花香所萦绕,氤氲雾气中,他抬眸看去。
是王妃的模样,身处勾栏,却于无人之处翩翩起舞。
是王爷,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伏案苦读,研习兵书。
是金戈铁马、黄沙漫天的战场,三万将士北伐,征讨破我国境的羌军。
是天彧的战旗飘摇在京都城墙之下,两万多战士凯旋归来。万物入春,有一对人影在城墙上相拥。
是深秋时节,红叶漫天,一身染血的女子死在了塞北的疆场上,诞下了一个瘦小的婴孩。那女子虽气息微弱,却缓缓笑了,说道:“就叫做……狄尘,一世清白,不染尘埃,可好?”
最后,是浑身浴血的王爷轰然跪倒在大殿之上……
缭绕的奇异花香消散在夜风中,接着,画面骤然间消散,狄尘湿润着双眸,仰头看去,入目的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有破碎的月光散落在他身上。
在狄尘茫然无措,目光涣散时,一只柔软又温暖手抚在了他浸满泪水的脸颊上。
“王妃是叛了,但她叛的不是国家,不是忠义,不是子民,而是弑父亡国的昏君,是大逆不道的佞臣。天彧正史上的白纸黑字,不过荒唐之言。”
“你的父母都是英雄,即使背了千古骂名,却依旧留有丹心的英雄!他们爱彼此,愿为彼此的大义劈山填海,一往无前。他们爱子民,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爱,愿为天下所向披靡,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流尽每一滴热血。他们不是罪臣,更不是逆贼,是堂堂正正、一身清白的英杰!”
“走吧,狄尘,去见你想要见到的人。”
那日在望舒台的瞭望阁上,眼前的少年告诉她:自己亦有想要见到的亡魂。
现在,她找到了答案。
那间暗阁有些腐朽破败的木门微微敞开着,伴随“吱呀”一声,孟若渔轻轻推开了那扇门,牵着狄尘略微有些颤抖的手,步步深入。
窥见屋内一人一鬼,王妃在绰约的月华下缓缓看过来。
这是她恢复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狄尘,她那对黢黑的瞳孔骤然放大,嘴唇有些颤抖地开合着。顷刻间,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吟出。
狄尘,是她怀胎十月诞下的生命,是她垂危之际最后的希冀与托付。
而少年如今也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刚正挺拔,立于天地之间。
王妃的眼睛浮起了水色,悄然融进了银白的月光,唇瓣低声地开合着,“……尘儿……”
少年隐没在月光照不到的暗处沉默着,显露出青涩的怯意和些微的懦弱。
孟若渔仰头看向狄尘,高挑的少年肩膀有些松垮,眸光不断地闪烁。她握着狄尘的手更加用力了些,在晚秋的深夜,将炽热的温度连同坚定的力量传递给少年。
她牵着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的狄尘走上前去,轻缓地将站在她身后的少年拉至王妃面前。
王爷的手臂揽着王妃颤抖的肩膀,稳住那抹红色的身影。
王妃朝狄尘伸出了纤细的手臂,一点一点靠近他:“……尘儿,我……”
“……娘亲。”王妃的话还没有说完,幽静的房间里响起了狄尘几不可闻的低吟。
狄尘乖巧地俯下身子,王妃的手覆在了他瘦削的肩膀上。
王妃在王爷的怀中弯眸笑起来,像是与十八年前血泊中的那一幕重合了,只是没了殷红的鲜血、漫天的红叶,只余一汪清白的月光笼罩着屋子里的众人。
“尘儿,对不起,娘亲……没能陪你长大,让你落了满身污名……吾儿……”几缕月色穿过了王妃逐渐透明的身体,落在地上。
“勿要怨怪于你父王,这十八年他走得极为不易……”
“尘儿,不论这世间如何,是接纳你还是厌弃你,都要坦坦荡荡……好好活……”王妃的身体连同声音都逐渐消散了,一点一点消弭于清白冷冽的月华中。
“阿娘不要你多么出人头地,只要你平安喜乐、一世无虞。无论你是活成何种模样,这世人不爱你,为娘也会爱你,信你……”
“……娘亲,孩儿记住了。”月光落进了狄尘漆黑幽深的双眸,他目光灼灼地望向王妃消散的那处。
看着王妃变成点点皎洁的光斑融进了月光也不肯光顾的夜色里,点亮了黑暗。
一块光点悄无声息地飘飞到孟若渔的耳畔,于静谧处响起了阿绛,又或者是王妃的声音:
“阿渔,谢谢你……”
“我还有一个愿望未了……”
“尘儿的婚姻大事,就托付给阿渔了……”
王妃最后一丝声音带着些属于阿绛的俏皮,孟若渔听到那一声嘱托,脸红着怔愣在原地。
许久,她缓缓露出笑意,弯着唇瓣无声地点了点头。
末了,那光点彻底熄灭了,消弭于月光里。
王爷的手臂还僵硬在半空中,揽住了没有实质的夜风和细碎的飞尘。久久伫立在原地,披了一袭月光,宛如覆着霜雪。
现在,孟若渔方知晓眼前这个不惑之年的男子,这略微佝偻着的脊背上到底承受着什么东西——妻儿和家国。
不为腥风血雨、歧路坎途屈服,却为无望天命、蹉跎岁月折了腰。
眼前的父子两人无言地垂眸站立着,为了同一个女子,一个红衣似火的灿烂女子。
“咳咳咳……”王爷夸大外袍下形销骨立的身子颤抖起来,发出了低声的咳嗽。接着,他迈着迟缓的步子挪向几步之遥的木门。
“父王,孩儿送您回房。”狄尘弓着脊背,恭敬地候在王爷面前。
这个原本伟岸高大的父亲经过十八载岁月磋磨,脊梁已经屈折下来,细看去鬓发也徒然染了银霜,在月光下很是扎眼。
王爷抬头看向已经高出他许多的儿子,微不可察地点头应下。
狄尘将身上的外袍解下来披在了王爷肩头,扶住那有些颤颤巍巍、衣带渐宽的身体,迈着稳而缓的步子走出了暗阁。
这十多年来,父子俩第一次像这样坚信着彼此,依靠着彼此。
原本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好似再一次涅槃燃起,交递到狄尘的手中。
王爷的房间亮起了昏黄的暖光,随后传来窸窸窣窣的衣物声响,间或一两声咳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