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渔和狄尘回到王府,皆是平静无波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出奇的默契,不过一刻钟,他们同时换了身衣服走出各自的房间。
两人没有碰面,狄尘去了王爷的书房,而孟若渔则走偏门出了王府。
偌大的书房内一父一子对立在书案前。
狄尘跪在堂前,仰头看向王爷:“父王,孩儿知道您这些年是为了保全王府众人的性命,让天彧朝堂没有内乱而忍辱负重。但如今,我们只是一味地退让已经不够了。娘亲已经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成了举国征讨的罪臣,昨日晏清也不知被何人害死于荒野。”
“孩儿不愿再继续后退了,若是连自己看重的至亲都护不住,我不知这苟且偷生还有何意义!”
“惶惶不可终日,怏怏何须一生。天彧大势岌岌可危,黎民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的炼狱。孩儿虽不过沧海一粟,但愿以此血肉凡躯,揽大厦之将倾,护所爱,保黎民。以自己的脊梁,在这乱世之中为天下苍生扛起一方得以栖身的净土,护得王土万寿无疆、与天同俦!”
“愿父王成全孩儿的一腔痴愿——”
另一边,孟若渔向瞿府递上了拜帖,此时正等在瞿侍中家的竹篁公子常去的那家画舫上。
她撑着下巴坐在窗前,俯视着河中的鱼儿,随手撒下些鱼食,引来数条河鱼的争抢。其中只有一条黑色的锦鲤吐着泡泡,鱼目呆呆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屑地游开了。
孟若渔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条不啖嗟来之食的小黑鱼。
正寻得乐子,孟若渔要等的人便推门走了进来。
瞿泾川独自一人来赴约,他入了官场,如今穿的是属天彧四品官员的绯色褂袍,衣摆和腹前绣着雅静大气的白鹇,腰间配着银饰。不再是曾经那个超然物外、不堕红尘的白衣公子,染了些朝堂的烟火气。原本苍白到病态的脸颊多了些岁月磋磨的疲惫和风尘,一时间好像老成了许多。
“孟姑娘。”瞿泾川作揖而拜,举手投足间还是那样风雅文质。
“瞿公子,冒昧相邀,还望勿怪。”孟若渔起身迎接。
瞿泾川摇了摇头:“不会。”
“今日有事想与瞿公子相商,我便直说了。”孟若渔倒了一杯茶递给瞿泾川,“不知瞿公子之前邀尘世子共谋大事的话可还作数?”
“自然。”瞿泾川徐徐吹了吹茶盏中浮着的茶叶。
“那我便替尘世子答应了。”
“……”闻言,瞿泾川停下了摩挲茶盏的动作,看过来,失语了一阵。“……正如瞿某初见时所言,姑娘确实不同寻常。”
孟若渔没有接话,继续说道:“你应当也知晓王妃生前之事,圣上是不许世子从军的。这一难题,需要瞿公子来解决。”
瞿泾川对于王妃的旧事不置可否:“不过,姑娘为何觉得在下能改变世子殿下的境况?”
“瞿公子,我知道你所求为何。你想要攻上羌国,迎凤羲公主回家。但如今,纵观整个天彧朝堂,圣上沉迷寻仙问道,寄希望于神佛,一再妥协于羌国;再说满朝文武,自龚老将军一家覆灭,又有哪一人敢于站出来同北境的羌敌叫嚣。”
“即使瞿公子有不世出的才智和向北征伐的抱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又该如何实现?”
“孤掌难鸣,壮志难酬是瞿公子的困境。而背负叛国之名,不能从军是世子的困境。瞿公子应当是很清楚的,只有你们两人戮力同心方能在腐朽破败、岌岌可危的天彧大厦之下搅动风云,逆天改命。不然,你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来找尘世子。”
“这天彧的朝堂交予瞿公子了,而这天彧的北境就由世子来开拓。”
“他原本不愿答应,但现在不同了,我替他允了。”
孟若渔铿锵有力的话语声戛然而止,整个画舫鸦雀无声。
瞿泾川没料到眼前的女子竟能将朝中大势洞若观火,侃侃而谈。这般魄力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子,他一时间噤了声。
沉默了许久,瞿泾川缓缓开口:“……不知,姑娘为何选了在下?”
孟若渔没料到瞿泾川会如此问,有些怔愣,她之前似乎没有多想,就来找了瞿泾川。
“因为,”孟若渔想起了那日在大殿之上不畏皇权、满怀赤诚的白衣公子,“……我一直记得那日跪在大殿上当着圣颜,功名利禄皆可抛,只求公主一人的翩翩公子。我一直记得跪伏于地牢,却真情不改、桀骜叛逆的竹篁公子。”
“瞿公子,我信你,只因为我愿意信你。”
瞿泾川那从始至终静如死水的眸子猛然间泛起波澜,汹涌着莫名的情绪。他看着面前笑意灼灼的少女,缄默了,许久再难说出一个字。
“瞿公子,我人微言轻,但真心愿竹篁凤羲终得相守。我也觉得,瞿公子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下以茶代酒,敬公子,敬大业!”
“……好。”瞿泾川抬眸看来,抬起了手中的茶盏,“凭姑娘的这一席话,在下定当倾尽全力,鞠躬尽瘁。”
“不知,世子打算何时入仕?”
“万事俱备之时,自待东风徐来。”
闻言,瞿泾川浅笑起来:“姑娘愿意信在下,在下自当信姑娘和世子殿下。”
“多谢,”孟若渔举起茶盏,仰头饮尽,“愿再见,吾等皆如今日之誓。我也等着瞿公子高登庙堂,睥睨朝野。”
瞿泾川同样以茶代酒,一饮而尽:“瞿某在此盟誓,不负所托。”
孟若渔起身走出几步,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转头看来:“瞿公子长我几岁,若渔称公子一声大哥如何?”
瞿泾川坦然地看过来,勾唇轻笑:“荣幸之至。”
孟若渔灿然展颜,抱拳拜别:“告辞,瞿大哥。”随即退出几步,离开了。
孟若渔拜别瞿泾川回到了王府,想要去寻狄尘,却看到父子两人正在书房之内。
孟若渔没去搅扰,候在门外。
屋子里沉默了许久,而后她听到王爷浑厚的声音传来:“——为父允了。”
“尘儿,父王无用,这许多年来让你在这甯都背负着罪臣之后、叛贼之子的骂名抬不起头。或许,父王真的错了,父王以为的求全之策却成了你我的桎梏和枷锁。父王已经卑躬屈膝,跪行于人间数十载,这罪为父一个人来担就好,万不该让你陪我一起。”
“尘儿,你是个好孩子,父王怎么不懂你的一腔热血,但父王老了,跑不动也战不动了。而你不同,你是亟待展翅的雄鹰,过去的许多年父王困住了你的双翼,这之后不会了。”
“但走得再远也要记得,为父就站在你身前,护着你,你任何时候害怕了,想要退缩了,都可以回到为父身边来。再大的风雨,再多的刀剑,为父这残躯也为你扛得下!”
“去吧,孩子,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才是少年人所为。去吧,去建你的功业,去实现你的野心,走出属于你的熠熠生辉的人间吧!”
王爷的声音在幽静的书房内振聋发聩,越说越发嘹亮高亢,愈说愈发颤抖激昂。诉说的是一位父亲的苦心衷肠,是一位英杰的赤子夙愿。
过去十八载,父子之间都横亘着一层无法跨越的隔阂,两人执拗地各守一头,冷脸相对宛如宿敌。但待真相揭露于月色之下,这血肉相融的父子之情便宛如飞流直下的三千尺瀑布,使山崩,使地动,奔腾不息。
“咚——”
狄尘狠狠叩首在磐石铺就的乌黑地面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动,虽未言语却抵过无数剖白,回应了王爷不断吟诵的衷肠箴言。
“谢父王,孩儿铭记于心——”
“愿这盛世如父王,如儿臣,如万千黎民所望!”
王爷俯视着跪伏的儿子,许多年前曾有过的一腔澎湃热血好似又一次复活过来,激荡着胸腔,让他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起来,是激动,是大喜过望。
“咳咳咳……”他想要聊发少年狂,但那破败的残躯却在默默地抗议了,胸腔猛烈地震动起来,不断地咳嗽着。用了许久才积聚在他身体里的力量一瞬间被抽干剥净,岁月到底败了英雄豪杰,过往种种颓然逝去,只留下一副力不从心的躯壳。
王爷不服输地用力握住椅背,双手上的骨节突出,流出青紫色的筋脉,他执拗地不肯认命。
“尘儿,父王只有一个要求——去见一人,在乌平冢。”
“是,孩儿领命。”狄尘闻言再次叩首,撩起衣摆站立起来,肃穆地退身而出。
孟若渔守在门外正欲言语,但听见了书房内王爷的呼唤:“阿渔,你进来。”
“是。”孟若渔和狄尘对视一眼,走了进去。
随后,狄尘也没再停留,走远了。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这几日入了冬。天气愈发萧瑟,一阵朔风袭来,细细感受,有丝丝点点的冰雪夹杂在风中。看来,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要来了。
“阿渔,你去收拾行李吧。”
听到王爷的这一句嘱托,孟若渔有些不解,蹙眉看去:“行李?”
“你和尘儿的,待尘儿回来,你们便去乌平冢的后山上吧。”
“……去那做什么?”
“拜师,学艺。我答应了尘儿让他入朝从军,但他尚需磨砺,学有所成方可一展宏图。”王爷叹息一声,看向孟若渔:“阿渔,我一直在想闫先生让你来到王府是为何意,如今看来,你就是尘儿的转机和命数。有你陪在他身边本王才放心,这些日子以来,我知晓你们之间的情意,若你们愿意相守相助,我甚是欣慰。”
“这甯都还需要人来守着,皇上和朝中大臣的诸多耳目还需要人来挡着。你们一同去吧,去走你们的康庄大道。这里,本王守着。”
孟若渔一时噤言,听到拜师一词,她脑海中骤时间浮现出那个坐在轮椅上,一眼便让人生畏敬重的守墓人。
“是,若渔知道了,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王爷所望。”
但出奇的默契,不过一刻钟,他们同时换了身衣服走出各自的房间。
两人没有碰面,狄尘去了王爷的书房,而孟若渔则走偏门出了王府。
偌大的书房内一父一子对立在书案前。
狄尘跪在堂前,仰头看向王爷:“父王,孩儿知道您这些年是为了保全王府众人的性命,让天彧朝堂没有内乱而忍辱负重。但如今,我们只是一味地退让已经不够了。娘亲已经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成了举国征讨的罪臣,昨日晏清也不知被何人害死于荒野。”
“孩儿不愿再继续后退了,若是连自己看重的至亲都护不住,我不知这苟且偷生还有何意义!”
“惶惶不可终日,怏怏何须一生。天彧大势岌岌可危,黎民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的炼狱。孩儿虽不过沧海一粟,但愿以此血肉凡躯,揽大厦之将倾,护所爱,保黎民。以自己的脊梁,在这乱世之中为天下苍生扛起一方得以栖身的净土,护得王土万寿无疆、与天同俦!”
“愿父王成全孩儿的一腔痴愿——”
另一边,孟若渔向瞿府递上了拜帖,此时正等在瞿侍中家的竹篁公子常去的那家画舫上。
她撑着下巴坐在窗前,俯视着河中的鱼儿,随手撒下些鱼食,引来数条河鱼的争抢。其中只有一条黑色的锦鲤吐着泡泡,鱼目呆呆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屑地游开了。
孟若渔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条不啖嗟来之食的小黑鱼。
正寻得乐子,孟若渔要等的人便推门走了进来。
瞿泾川独自一人来赴约,他入了官场,如今穿的是属天彧四品官员的绯色褂袍,衣摆和腹前绣着雅静大气的白鹇,腰间配着银饰。不再是曾经那个超然物外、不堕红尘的白衣公子,染了些朝堂的烟火气。原本苍白到病态的脸颊多了些岁月磋磨的疲惫和风尘,一时间好像老成了许多。
“孟姑娘。”瞿泾川作揖而拜,举手投足间还是那样风雅文质。
“瞿公子,冒昧相邀,还望勿怪。”孟若渔起身迎接。
瞿泾川摇了摇头:“不会。”
“今日有事想与瞿公子相商,我便直说了。”孟若渔倒了一杯茶递给瞿泾川,“不知瞿公子之前邀尘世子共谋大事的话可还作数?”
“自然。”瞿泾川徐徐吹了吹茶盏中浮着的茶叶。
“那我便替尘世子答应了。”
“……”闻言,瞿泾川停下了摩挲茶盏的动作,看过来,失语了一阵。“……正如瞿某初见时所言,姑娘确实不同寻常。”
孟若渔没有接话,继续说道:“你应当也知晓王妃生前之事,圣上是不许世子从军的。这一难题,需要瞿公子来解决。”
瞿泾川对于王妃的旧事不置可否:“不过,姑娘为何觉得在下能改变世子殿下的境况?”
“瞿公子,我知道你所求为何。你想要攻上羌国,迎凤羲公主回家。但如今,纵观整个天彧朝堂,圣上沉迷寻仙问道,寄希望于神佛,一再妥协于羌国;再说满朝文武,自龚老将军一家覆灭,又有哪一人敢于站出来同北境的羌敌叫嚣。”
“即使瞿公子有不世出的才智和向北征伐的抱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又该如何实现?”
“孤掌难鸣,壮志难酬是瞿公子的困境。而背负叛国之名,不能从军是世子的困境。瞿公子应当是很清楚的,只有你们两人戮力同心方能在腐朽破败、岌岌可危的天彧大厦之下搅动风云,逆天改命。不然,你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来找尘世子。”
“这天彧的朝堂交予瞿公子了,而这天彧的北境就由世子来开拓。”
“他原本不愿答应,但现在不同了,我替他允了。”
孟若渔铿锵有力的话语声戛然而止,整个画舫鸦雀无声。
瞿泾川没料到眼前的女子竟能将朝中大势洞若观火,侃侃而谈。这般魄力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子,他一时间噤了声。
沉默了许久,瞿泾川缓缓开口:“……不知,姑娘为何选了在下?”
孟若渔没料到瞿泾川会如此问,有些怔愣,她之前似乎没有多想,就来找了瞿泾川。
“因为,”孟若渔想起了那日在大殿之上不畏皇权、满怀赤诚的白衣公子,“……我一直记得那日跪在大殿上当着圣颜,功名利禄皆可抛,只求公主一人的翩翩公子。我一直记得跪伏于地牢,却真情不改、桀骜叛逆的竹篁公子。”
“瞿公子,我信你,只因为我愿意信你。”
瞿泾川那从始至终静如死水的眸子猛然间泛起波澜,汹涌着莫名的情绪。他看着面前笑意灼灼的少女,缄默了,许久再难说出一个字。
“瞿公子,我人微言轻,但真心愿竹篁凤羲终得相守。我也觉得,瞿公子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下以茶代酒,敬公子,敬大业!”
“……好。”瞿泾川抬眸看来,抬起了手中的茶盏,“凭姑娘的这一席话,在下定当倾尽全力,鞠躬尽瘁。”
“不知,世子打算何时入仕?”
“万事俱备之时,自待东风徐来。”
闻言,瞿泾川浅笑起来:“姑娘愿意信在下,在下自当信姑娘和世子殿下。”
“多谢,”孟若渔举起茶盏,仰头饮尽,“愿再见,吾等皆如今日之誓。我也等着瞿公子高登庙堂,睥睨朝野。”
瞿泾川同样以茶代酒,一饮而尽:“瞿某在此盟誓,不负所托。”
孟若渔起身走出几步,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转头看来:“瞿公子长我几岁,若渔称公子一声大哥如何?”
瞿泾川坦然地看过来,勾唇轻笑:“荣幸之至。”
孟若渔灿然展颜,抱拳拜别:“告辞,瞿大哥。”随即退出几步,离开了。
孟若渔拜别瞿泾川回到了王府,想要去寻狄尘,却看到父子两人正在书房之内。
孟若渔没去搅扰,候在门外。
屋子里沉默了许久,而后她听到王爷浑厚的声音传来:“——为父允了。”
“尘儿,父王无用,这许多年来让你在这甯都背负着罪臣之后、叛贼之子的骂名抬不起头。或许,父王真的错了,父王以为的求全之策却成了你我的桎梏和枷锁。父王已经卑躬屈膝,跪行于人间数十载,这罪为父一个人来担就好,万不该让你陪我一起。”
“尘儿,你是个好孩子,父王怎么不懂你的一腔热血,但父王老了,跑不动也战不动了。而你不同,你是亟待展翅的雄鹰,过去的许多年父王困住了你的双翼,这之后不会了。”
“但走得再远也要记得,为父就站在你身前,护着你,你任何时候害怕了,想要退缩了,都可以回到为父身边来。再大的风雨,再多的刀剑,为父这残躯也为你扛得下!”
“去吧,孩子,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才是少年人所为。去吧,去建你的功业,去实现你的野心,走出属于你的熠熠生辉的人间吧!”
王爷的声音在幽静的书房内振聋发聩,越说越发嘹亮高亢,愈说愈发颤抖激昂。诉说的是一位父亲的苦心衷肠,是一位英杰的赤子夙愿。
过去十八载,父子之间都横亘着一层无法跨越的隔阂,两人执拗地各守一头,冷脸相对宛如宿敌。但待真相揭露于月色之下,这血肉相融的父子之情便宛如飞流直下的三千尺瀑布,使山崩,使地动,奔腾不息。
“咚——”
狄尘狠狠叩首在磐石铺就的乌黑地面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动,虽未言语却抵过无数剖白,回应了王爷不断吟诵的衷肠箴言。
“谢父王,孩儿铭记于心——”
“愿这盛世如父王,如儿臣,如万千黎民所望!”
王爷俯视着跪伏的儿子,许多年前曾有过的一腔澎湃热血好似又一次复活过来,激荡着胸腔,让他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起来,是激动,是大喜过望。
“咳咳咳……”他想要聊发少年狂,但那破败的残躯却在默默地抗议了,胸腔猛烈地震动起来,不断地咳嗽着。用了许久才积聚在他身体里的力量一瞬间被抽干剥净,岁月到底败了英雄豪杰,过往种种颓然逝去,只留下一副力不从心的躯壳。
王爷不服输地用力握住椅背,双手上的骨节突出,流出青紫色的筋脉,他执拗地不肯认命。
“尘儿,父王只有一个要求——去见一人,在乌平冢。”
“是,孩儿领命。”狄尘闻言再次叩首,撩起衣摆站立起来,肃穆地退身而出。
孟若渔守在门外正欲言语,但听见了书房内王爷的呼唤:“阿渔,你进来。”
“是。”孟若渔和狄尘对视一眼,走了进去。
随后,狄尘也没再停留,走远了。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这几日入了冬。天气愈发萧瑟,一阵朔风袭来,细细感受,有丝丝点点的冰雪夹杂在风中。看来,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要来了。
“阿渔,你去收拾行李吧。”
听到王爷的这一句嘱托,孟若渔有些不解,蹙眉看去:“行李?”
“你和尘儿的,待尘儿回来,你们便去乌平冢的后山上吧。”
“……去那做什么?”
“拜师,学艺。我答应了尘儿让他入朝从军,但他尚需磨砺,学有所成方可一展宏图。”王爷叹息一声,看向孟若渔:“阿渔,我一直在想闫先生让你来到王府是为何意,如今看来,你就是尘儿的转机和命数。有你陪在他身边本王才放心,这些日子以来,我知晓你们之间的情意,若你们愿意相守相助,我甚是欣慰。”
“这甯都还需要人来守着,皇上和朝中大臣的诸多耳目还需要人来挡着。你们一同去吧,去走你们的康庄大道。这里,本王守着。”
孟若渔一时噤言,听到拜师一词,她脑海中骤时间浮现出那个坐在轮椅上,一眼便让人生畏敬重的守墓人。
“是,若渔知道了,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王爷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