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婷鼓足了勇气向海中又踏出一步的时候,丹丹的屋子落了锁。
丹丹耳朵尖,听见这不祥的声音,本能地要翻窗逃出屋子。屋子不大,手已经快碰到窗棂了,忽然眼见得窗外已然燃起了火,火势起得猛,丹丹来不及眨眨眼,已经眼见得那小花似的一抹红色几乎刹那间长得像她一样高,丹丹知道窗棂已经烧烫,要走,已经走不得了。
丹丹知道,要不了多久,火舌会勘破丹丹这屋子出生于木头的身世,接着放下心来,不急不慢地攀上屋顶瓦间生长的野草,寻找进屋的最短途径。她的手机贴身放在口袋里,铃声大作,振动幅度大得吓人,震得丹丹半边腿跟着发麻,而麻的感觉顺着腿骨向上攀爬,很快就蔓延了全身,丹丹站在原地,眼见着墙边一根木头开始变黑、变瘦,很快干枯得不复生机,如同丹丹的腿。
天阴得恐怖。
屋外的雪被火撩拨得化了不少,顺着树枝淌下来,雨似的浇在火身上,似乎正努力劝阻火的侵略。然而这火实在太大,劝阻全然无用,树枝上扑簌簌落下的雪只能眼看着火将丹丹的屋子吞没,它们啪嗒啪嗒落在地上,湿了一地,像在提前为丹丹哭丧。漫山遍野的树如同穿了麻衣,也随着北风摇晃起来。
丹丹从床下拖出一把斧子,想砍开自己的屋门。但屋顶的茅草开始燃烧,丹丹知道,用不了多久,房梁就会被烧断,然后沉重地砸下来,无论哪一根,都足够使干瘦的丹丹殒命。
丹丹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通电话。
丹丹接通了电话。
*
玉婷抱着手臂,呆呆地在山脚下两公里的村子里站了很久。
村子里遍地是逃难的难民。这里医疗条件一般,离村子最近的医院紧急援助也不能阻止许多生命在烧伤的折磨中痛苦地离世。玉婷站在路旁,眼见着许多烧得面目全非的人哀嚎着被抬上担架,哀嚎着被抬进救护车,又哀嚎着和救护车的号角声形成二重奏,一路远去。
玉婷只是站在原地,眼神涣散,被海水浸透的裤子在寒风中结成了冰,贴在身上冰冷刺骨,玉婷自己却全然不觉。她嘴唇嗫嚅,想问又不敢问的只有一句话:
丹丹呢?
玉婷望向山顶,那大火还在肆意地烧。
玉婷的头剧烈地疼起来,疼得清晰又模糊,好像有什么人用钝了的斧子,在磨她的神经。
*
玉婷再醒来,已经是半夜。
她几乎是从床上弹跳起来,凑到窗前。玉婷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当她用尽全力贴在窗上时,她确实依然可以看见一点远处山火的身影。这一点耀眼的痕迹,在夜空的笼罩下,像一颗流星,不过流星多数时候是好兆头,而山火不是。
“你醒了?”
玉婷回头,看见几个身着警服的身影站在门口——她这时才看出房间处处是白色,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原来是医院。没有受伤却到了医院,又想起许多应当到医院而到不了的人,玉婷双颊一红,负罪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有几个和丹丹女士相关的问题,想问问您。”
丹丹。
玉婷浑身一激灵。
饶是玉婷初醒,她也在一问一答中隐约察觉出些一丝不祥的气息。
许是玉婷的配合获得了警方的信任,也或许是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总之,几个回合之后,玉婷终于得到了她想听的内容:
几乎所有山火受害者,都指控已经殒命的丹丹是纵火者。
“不可能,丹丹最怕火了。”
玉婷颇为无力地辩解道。玉婷也知道自己无力,因为面前的人们并不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参考价值,连一句刨根问底的追问都没有。玉婷只能用手指摩挲着病床的床单,无力地看着面前的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只可能加深他们对丹丹的怀疑。
可是,丹丹最怕火了。
“玉婷,你是怎么认识丹丹的?”
*
玉婷家旁有一片海。
玉婷小时候怕水,长大了却总是想走向海底,看看那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丹丹就是从那里来的。
丹丹来的时候,上身穿一件洗得掉色的深粉色短袖,下身穿一条发白发软的肥大牛仔裤,脚上趿拉一双不同色的拖鞋,抱着双臂,单腿受力站在海边,龇牙咧嘴,浑身黑瘦,活像一只猴子。
玉婷见到丹丹的时候,正打着一把小伞在海边散步。
玉婷以为丹丹是来海边玩耍的游客,正要走过去,却听见丹丹嗤笑一声,在她走过时,不急不慢道:
“你命中有一劫,必有血光之灾。”
玉婷回首,看瘦小的丹丹咧嘴笑着,牙白到反光。
其实玉婷从前是不信命的。她家里人信,信到举家预备迁到远离海的城市,信到再奇怪的偏方都能毫不犹豫地仰脖喝下——正因为这一切有太多是无用功她才不信命。然而丹丹的话好像有魔力,她驻足,说:
“那你详细说说,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样子的血光之灾?”
丹丹挠了挠头,说:“天机不可泄露,我只能告诉你,和火有关,血光未必上你身。”
“如何解去此劫?”
“带我走,我是辟火珠化身,能保你平安渡过此劫。”
玉婷猜到丹丹是信口胡说,但她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小小、浑身脏乱的女孩,思来想去,只是说:
“可我自己还不能独立,怎么可能带你走?”
丹丹笑了。
“有你一句话就足够,后面怎么样,不用你管。”
玉婷始终不知道,丹丹究竟是个黑户,还是真有什么故事。
玉婷很快搬家,新家远离海,但靠近山,据当地人说很不安全,因为山中时常有逃犯出没,几乎成灾,抓不尽。隔年封山搜捕一次,抓下一箩筐,很快隔几天又有了其他逃犯的踪迹,阴魂不散。
玉婷猜丹丹就住在山里,但没什么依据。丹丹每天换着地方给人算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玉婷有空,得了丹丹的电话会去送水,到地方,看见丹丹正讨价还价,不知道为什么,生龙活虎的样子和对面顾客一掷千金的情景让她想笑。
但是丹丹的算命铺子竟然成名,顾客不断,成名到每天必须按时辰流动摊位,不然要被城管抓走。日子久了,玉婷和其中几位回头客熟络起来,攀谈一阵,得知丹丹算命,箭无虚发,收费虽高,不过性价比也高。
玉婷常常劝丹丹:“收敛锋芒,免得引起同行讨伐。”
丹丹却不理,只是买了两个烤红薯,往玉婷手里塞一个,吃得满脸都是,浑身都散发红薯香味,才含混不清地说:
“他们有七成是骗钱,两成学艺不精,只有一成和我旗鼓相当,收费还比我高,何必收敛?”
玉婷想说,可丹丹不是诈骗。
但警察说:“感谢您提供的线索。”
“这是丹丹最后接通的电话,您看看这个号码,有印象吗?”
玉婷摇了摇头。
*
山火烧了两天两夜。
没有人知道,丹丹屋子里那烧焦的小人儿是不是她。丹丹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直接证明她身份的痕迹,她的衣服都在这场大火中化作灰烬,通话记录的最后一条指向一个虚拟号,线索就此中断。
玉婷这时候忽然发现,她认识丹丹这么久,连一点纪念品都没有。
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丹丹唯一留给玉婷的礼物,是玉婷这条命,一条注定遇火一劫的命。
可是,辟火珠不应当遇火即焚。
*
故事到这里,理应结束了。
但玉婷听我念完以后——她的视力由于疾病而几乎降至没有了——笑着问我:
“那么,起火的时候,我为什么在海里泡着?”
我觉得这问题问得没道理,笑道:
“你问我?这问题应该我问你吧,你才是亲历者,我只是写了我听到的故事。”
玉婷叹了口气,接着说:
“那你就不想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愿闻其详。”
“因为,丹丹告诉过我,那天就是我历劫的日子。要躲火光,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泡在水里。”
“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
玉婷的笑似乎一僵,但也只是似乎。她换了一边扶手靠着,说:“这故事在你手里,你怎么写,这故事就什么样儿。”
“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即使你泡在水里,该你的劫,也永远不可能落到别人头上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诅咒我?”
“我的意思是,你的分赃不均,导致了故事的另一个结局。”
*
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许忘了,我早就告诉过你,丹丹住的山里,逃犯不断。
真正罪行滔天的罪犯是不会躲在山里的。会躲在离村子这么近的山里的逃犯,都是预备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主儿。
所以,当玉婷提出高价请他们放火、统一口径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高价来自于丹丹算命的收入——羊毛出在羊身上,玉婷是这么想的。
但是玉婷和罪犯们都没有想到,这场火放得太大,大到连漫山遍野的雪都控制不住,大到他们自己也有人为此送命。好在逃犯们彼此缺乏感情,也没有人追究这种事。
——如果,不是玉婷自己拿了太多钱的话。
如果,不是丹丹还活着的话。
“电话?电话当然是得赃最少的人打给我的,他不忿,当然要捣乱。”
我笑着说。
“至于你的劫,还在后头呢。”
丹丹耳朵尖,听见这不祥的声音,本能地要翻窗逃出屋子。屋子不大,手已经快碰到窗棂了,忽然眼见得窗外已然燃起了火,火势起得猛,丹丹来不及眨眨眼,已经眼见得那小花似的一抹红色几乎刹那间长得像她一样高,丹丹知道窗棂已经烧烫,要走,已经走不得了。
丹丹知道,要不了多久,火舌会勘破丹丹这屋子出生于木头的身世,接着放下心来,不急不慢地攀上屋顶瓦间生长的野草,寻找进屋的最短途径。她的手机贴身放在口袋里,铃声大作,振动幅度大得吓人,震得丹丹半边腿跟着发麻,而麻的感觉顺着腿骨向上攀爬,很快就蔓延了全身,丹丹站在原地,眼见着墙边一根木头开始变黑、变瘦,很快干枯得不复生机,如同丹丹的腿。
天阴得恐怖。
屋外的雪被火撩拨得化了不少,顺着树枝淌下来,雨似的浇在火身上,似乎正努力劝阻火的侵略。然而这火实在太大,劝阻全然无用,树枝上扑簌簌落下的雪只能眼看着火将丹丹的屋子吞没,它们啪嗒啪嗒落在地上,湿了一地,像在提前为丹丹哭丧。漫山遍野的树如同穿了麻衣,也随着北风摇晃起来。
丹丹从床下拖出一把斧子,想砍开自己的屋门。但屋顶的茅草开始燃烧,丹丹知道,用不了多久,房梁就会被烧断,然后沉重地砸下来,无论哪一根,都足够使干瘦的丹丹殒命。
丹丹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通电话。
丹丹接通了电话。
*
玉婷抱着手臂,呆呆地在山脚下两公里的村子里站了很久。
村子里遍地是逃难的难民。这里医疗条件一般,离村子最近的医院紧急援助也不能阻止许多生命在烧伤的折磨中痛苦地离世。玉婷站在路旁,眼见着许多烧得面目全非的人哀嚎着被抬上担架,哀嚎着被抬进救护车,又哀嚎着和救护车的号角声形成二重奏,一路远去。
玉婷只是站在原地,眼神涣散,被海水浸透的裤子在寒风中结成了冰,贴在身上冰冷刺骨,玉婷自己却全然不觉。她嘴唇嗫嚅,想问又不敢问的只有一句话:
丹丹呢?
玉婷望向山顶,那大火还在肆意地烧。
玉婷的头剧烈地疼起来,疼得清晰又模糊,好像有什么人用钝了的斧子,在磨她的神经。
*
玉婷再醒来,已经是半夜。
她几乎是从床上弹跳起来,凑到窗前。玉婷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当她用尽全力贴在窗上时,她确实依然可以看见一点远处山火的身影。这一点耀眼的痕迹,在夜空的笼罩下,像一颗流星,不过流星多数时候是好兆头,而山火不是。
“你醒了?”
玉婷回头,看见几个身着警服的身影站在门口——她这时才看出房间处处是白色,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原来是医院。没有受伤却到了医院,又想起许多应当到医院而到不了的人,玉婷双颊一红,负罪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有几个和丹丹女士相关的问题,想问问您。”
丹丹。
玉婷浑身一激灵。
饶是玉婷初醒,她也在一问一答中隐约察觉出些一丝不祥的气息。
许是玉婷的配合获得了警方的信任,也或许是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总之,几个回合之后,玉婷终于得到了她想听的内容:
几乎所有山火受害者,都指控已经殒命的丹丹是纵火者。
“不可能,丹丹最怕火了。”
玉婷颇为无力地辩解道。玉婷也知道自己无力,因为面前的人们并不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参考价值,连一句刨根问底的追问都没有。玉婷只能用手指摩挲着病床的床单,无力地看着面前的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只可能加深他们对丹丹的怀疑。
可是,丹丹最怕火了。
“玉婷,你是怎么认识丹丹的?”
*
玉婷家旁有一片海。
玉婷小时候怕水,长大了却总是想走向海底,看看那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丹丹就是从那里来的。
丹丹来的时候,上身穿一件洗得掉色的深粉色短袖,下身穿一条发白发软的肥大牛仔裤,脚上趿拉一双不同色的拖鞋,抱着双臂,单腿受力站在海边,龇牙咧嘴,浑身黑瘦,活像一只猴子。
玉婷见到丹丹的时候,正打着一把小伞在海边散步。
玉婷以为丹丹是来海边玩耍的游客,正要走过去,却听见丹丹嗤笑一声,在她走过时,不急不慢道:
“你命中有一劫,必有血光之灾。”
玉婷回首,看瘦小的丹丹咧嘴笑着,牙白到反光。
其实玉婷从前是不信命的。她家里人信,信到举家预备迁到远离海的城市,信到再奇怪的偏方都能毫不犹豫地仰脖喝下——正因为这一切有太多是无用功她才不信命。然而丹丹的话好像有魔力,她驻足,说:
“那你详细说说,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样子的血光之灾?”
丹丹挠了挠头,说:“天机不可泄露,我只能告诉你,和火有关,血光未必上你身。”
“如何解去此劫?”
“带我走,我是辟火珠化身,能保你平安渡过此劫。”
玉婷猜到丹丹是信口胡说,但她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小小、浑身脏乱的女孩,思来想去,只是说:
“可我自己还不能独立,怎么可能带你走?”
丹丹笑了。
“有你一句话就足够,后面怎么样,不用你管。”
玉婷始终不知道,丹丹究竟是个黑户,还是真有什么故事。
玉婷很快搬家,新家远离海,但靠近山,据当地人说很不安全,因为山中时常有逃犯出没,几乎成灾,抓不尽。隔年封山搜捕一次,抓下一箩筐,很快隔几天又有了其他逃犯的踪迹,阴魂不散。
玉婷猜丹丹就住在山里,但没什么依据。丹丹每天换着地方给人算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玉婷有空,得了丹丹的电话会去送水,到地方,看见丹丹正讨价还价,不知道为什么,生龙活虎的样子和对面顾客一掷千金的情景让她想笑。
但是丹丹的算命铺子竟然成名,顾客不断,成名到每天必须按时辰流动摊位,不然要被城管抓走。日子久了,玉婷和其中几位回头客熟络起来,攀谈一阵,得知丹丹算命,箭无虚发,收费虽高,不过性价比也高。
玉婷常常劝丹丹:“收敛锋芒,免得引起同行讨伐。”
丹丹却不理,只是买了两个烤红薯,往玉婷手里塞一个,吃得满脸都是,浑身都散发红薯香味,才含混不清地说:
“他们有七成是骗钱,两成学艺不精,只有一成和我旗鼓相当,收费还比我高,何必收敛?”
玉婷想说,可丹丹不是诈骗。
但警察说:“感谢您提供的线索。”
“这是丹丹最后接通的电话,您看看这个号码,有印象吗?”
玉婷摇了摇头。
*
山火烧了两天两夜。
没有人知道,丹丹屋子里那烧焦的小人儿是不是她。丹丹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直接证明她身份的痕迹,她的衣服都在这场大火中化作灰烬,通话记录的最后一条指向一个虚拟号,线索就此中断。
玉婷这时候忽然发现,她认识丹丹这么久,连一点纪念品都没有。
也不能说一点没有,丹丹唯一留给玉婷的礼物,是玉婷这条命,一条注定遇火一劫的命。
可是,辟火珠不应当遇火即焚。
*
故事到这里,理应结束了。
但玉婷听我念完以后——她的视力由于疾病而几乎降至没有了——笑着问我:
“那么,起火的时候,我为什么在海里泡着?”
我觉得这问题问得没道理,笑道:
“你问我?这问题应该我问你吧,你才是亲历者,我只是写了我听到的故事。”
玉婷叹了口气,接着说:
“那你就不想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愿闻其详。”
“因为,丹丹告诉过我,那天就是我历劫的日子。要躲火光,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泡在水里。”
“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
玉婷的笑似乎一僵,但也只是似乎。她换了一边扶手靠着,说:“这故事在你手里,你怎么写,这故事就什么样儿。”
“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即使你泡在水里,该你的劫,也永远不可能落到别人头上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诅咒我?”
“我的意思是,你的分赃不均,导致了故事的另一个结局。”
*
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许忘了,我早就告诉过你,丹丹住的山里,逃犯不断。
真正罪行滔天的罪犯是不会躲在山里的。会躲在离村子这么近的山里的逃犯,都是预备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主儿。
所以,当玉婷提出高价请他们放火、统一口径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高价来自于丹丹算命的收入——羊毛出在羊身上,玉婷是这么想的。
但是玉婷和罪犯们都没有想到,这场火放得太大,大到连漫山遍野的雪都控制不住,大到他们自己也有人为此送命。好在逃犯们彼此缺乏感情,也没有人追究这种事。
——如果,不是玉婷自己拿了太多钱的话。
如果,不是丹丹还活着的话。
“电话?电话当然是得赃最少的人打给我的,他不忿,当然要捣乱。”
我笑着说。
“至于你的劫,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