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茅屋内,李阿妹将一白绫系在房梁上,正欲上吊。
闻静疾步上前,“慢着。”
李阿妹身体一颤,“大人,我有罪”,她跪下来哽咽道,“兄长因我杀夫君,更是逼我生下那两孽障,幸得闻大人秉公执法,夫君终于沉冤得雪…”
她红着眼,抬起头看着县令大人手中锐利的刀剑,“贱妇自知无颜苟活于世,大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闻静深吸一口气,“好。”
说罢,手起剑落,“嘶”的一声迅速将白绫斩断。
李阿妹愕然道,“大人…何故宽恕我?”
闻静将剑收回剑鞘,淡淡道,“至始至终你不过是个受害者罢了”,她扶起这位可怜的少妇,“相反,你将狐尾放入林家,促使林大报案,算是主动揭发,何罪之有?”
李阿妹踌躇道,“可是我夫君命薄…”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闻静打断道,“李大壮罪有应得,已被判秋后问斩,难道你还要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去陪葬吗?”
见少妇面露犹豫,闻静温声道,“其实本官亦有私心,遥村关于狐仙的谣传沸反盈天,唯有你不信那无稽之谈。异教神仙家言,智者本不在意,可痴愚者却总能信以为实,难得你能不避子卯,本官欲托付你一差事,你可愿为之?”
默默了良久,李阿妹的眼中才闪过一丝释然的光芒。
未几,茅屋门扉轻启,闻静款步而出,四处张望,却未见那郎君之踪迹。
她提着剑轻声呼唤那人,“别藏着了。”
奈何回应她的只有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并无其他动静。
怎的如此幼稚,闻静微微蹙起眉头,没好气地威胁道,“再不现身,本官可就不等你了。”
瓦房墙之上传来一声轻微的“啧”,紧接着,一个身影倒垂而下,惊地闻静本能地后退半步,待那人稳稳落地,她才心下稍安。
怀青叼着根狗尾巴草,笑脸盈盈,戏谑道,“咱们心细如发的闻大人,可算办完事儿了?”
闻静瞥了他一眼,将剑一扔,“花里胡哨的,没名堂。”
怀青稳稳接过,对小书生的冷嘲热讽恍若未闻,“事既办妥,那大人…能否看在余今日捉贼有功,给点奖赏?”
闻静抿唇不语,琢磨着这厮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怀青见人并未直接拒绝,顿时露出几分狡黠,“余许久没喝过桃花酿了,大人能否赏脸,同余小酌几杯?”
闻静伸手抽出碍眼的狗尾巴草,而后笑骂道,“前些日子还百般求着本官收留你,如今倒做起主人翁来了?”
“余不敢,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怀青理直气壮起来,“繁忙之余小酌怡情,休憩片刻,何错之有?”
闻静轻哼一声,嘴角勾着似有若无的笑意,“看本官心情。”
夕阳西下,云彩仿佛提前饮上了桃花酿,染成桃夭色。
闻静骑着马,心中暗自嘀咕,若不是本官也好酒,才不会答应这无礼的请求!随着思绪飘远,她嘴馋起来,轻挥马鞭,催促着马儿加快步伐。
二人步入临江酒楼里的一座雅间。
怀青站在窗前,凭栏远眺,江面上波光粼粼,偶有渔船驶过,远处山影朦胧,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缀着江畔的夜空。
或许是与小书生有缘千里数相会,他感觉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滴水皆格外温柔。
他自幼好战,抓周时左手握玉玺,右手抓弓箭,父皇见状,乐不可支。这些年来,他频频出征,原以为快意人生唯有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如今回想起来竟让他感到些许疲惫。
当微风轻拂,吹散了心中的硝烟与战火,他在这个陌生的江南小城产生了久违的归属感。
闻静为怀青斟上一杯桃花酿,酒色艳丽,醉人心扉,她抬手示意,“师爷,快坐。”
怀青应声坐下,举杯啜饮,佳酿的香醇弥漫开来,闻静兀自呷下一蛊,美酒滑过舌尖,唇不点而红。
怀青欲再续一杯,闻静拿起酒壶,“诶!师爷,这酒可不能白喝”,她轻笑道,“得助本官拿下一只蟾蜍精才行。”
怀青眉毛微挑,双眸一眨不眨地盯着小书生,“余愿闻其详。”
闻静凑近些,压低了声音,好似在与他说悄悄话。
隔壁宜丰县的县令郭子松是她考学时的师兄,一位刚直不阿过了头的清官。
三年前,郭子松到宜丰走马上任,严查账目,清算贪官污吏,触怒了当地的豪绅们。
然则,就在年初,一个狡猾又邪恶的采花贼出现了,此人专挑将要出阁的女子下手,偏偏每次作案在现场都没留下任何证据,受害的姑娘们回忆起来,皆言他面目可憎,乃蟾蜍精化形。
怀青嫌恶地皱起眉头,“不过是脸上长满暗疮罢了。”
闻静所见略同,她轻描淡写地继续陈述着。
郭县令请来熟识追踪的老猎人勘查案发现场,把户里户外都仔细搜了个遍,竟找不到任何线索,一时之间,关于蟾蜍精的谣言四起,宜丰县的妙龄少女人人自危,日日焚香祷告。
那些豪绅便以郭县令治安不力为由,越级上报。徐州郡守得知后大为震怒,下达通牒,限令郭庆松一个月内抓拿采花贼归案,否则便要罢免他的官职。
眼下她师兄已汗流浃背,前日还给她写信诉苦。
闻静轻叹一声,“先不说为我师兄解难,如今宜丰的其余适龄女子皆已婚嫁,那贼子只怕会另寻他处下手,身处邻县,本官亦要防患于未然啊。”
怀青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依在下之见,可用守株待兔之计。”
闻静目光灼灼,“哦?师爷有何锦囊妙计?”
怀青轻撩着眼皮,难得正经起来,“那采花贼行事猖狂,十分自负,倘若他果真流窜到广陵,我们提前设下陷阱,引他上钩,便可一举擒获。”
闻静点头会意,此言不虚,那贼子屡屡顶风作案,说明其人胆大包天,自诩谁也擒不住他,用激将法对付此类人肯定行的通。
“所言甚是”,酒意上头,观眼前人不语,她的声音略显倦意,“那该作何打算呢?”
怀青这才回过神来,出声道,“可寻一青楼女子假扮将要出阁的大小姐,招摇过市,假意安排一桩婚事,大肆宣扬,引诱采花贼。”
见闻静酒杯已空,他倾斜酒壶满上一觞,继而说道,“让那青楼女将麝香制作的香料涂满全身,并且准备数条猎狗,等那采花贼上钩,案发之后,马上派出猎狗搜寻即可。”
“此计确是可行,不过…”,闻静有些忧虑道,“那麝香怕是对女体有损,不如使用灵猫香代替。二者气味相似,但后者更为温和。”
“都可”,怀青补充道,“此类动物香料气味持久,即便沐浴数次,人闻不到了,猎狗嗅觉灵敏,凭残香追踪亦是轻而易举。”
闻静悠哉道,“如此一来,那采花贼必将无处遁形。”
一杯干,两杯净,三倍喝出真感,闻静眉目舒展,低声道,“听闻太子顺利返京,而宴王却不知所踪。”
怀青笑而不语,出口轻讽,“那倒是可惜了,听闻两位皇子关系亲密。”
闻静眯起眼,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并未”,怀青连忙掩饰,他还得借此身份留在此地。
徐州势力错综复杂,众多官吏表面上道貌岸然,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实则如豺狼个个贪婪至极,与异教勾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反观他这段时间在闻府所见,虽然偶而也会见到闻静坐在亭里品茶躲懒,但单看少年身量纤纤,就可知其政务勤勉,遥村之行,闻静所为更是令他颇为赞赏。
他眼底微微深了些,闻静年纪轻轻,一能明辨是非,对鬼神之论距而不听,二能为民除患,对诡辩之人绝而不语,实属难得,不愧为他钦点的县令。
所谓官清民自安,公正无私是好官,那佯修善事的郡守早晚得革职,给真正的贤才腾位。
怀青一边忖度,一边给小书生夹着菜,寻味道,“在下日后若到太子跟前,必为闻大人美言几句。”
酒话莫当真,闻静并未放在心上,只是笑颜逐开,声音清脆悦耳,卸下官服的少年眼若流星,朱唇瑶鼻,生得粉妆玉琢,像一根纯白的羽毛飘的人心痒。
怀青有些不自在地干咳一声,悄然移开目光。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闻静已有淡淡醉意,她放下酒杯,杏眼些许迷离,“对酒当歌,不胜酒力,今日共饮便到此为止吧。”
怀青支着下领,默而视之,小书生虽已染上酒气,面上浮现一抹薄红,但神清骨秀,谈笑自如,分明是千杯不醉,他啧了一声。
酒量是真的高,心防亦是真的重。
年前,他起兵南下,途经徐州府,巧遇小书生对月独酌,他身穿一袭蓝衫狐裘,恃才不羁地喝了一壶又一壶。
那时匆匆一瞥,还以为闻静是位散漫的风流才子,没想到与他之所想大相径庭。
看来那月色只是偶尔温柔,近观才发觉清冷如霜,太子放下酒杯,叹道。
闻静疾步上前,“慢着。”
李阿妹身体一颤,“大人,我有罪”,她跪下来哽咽道,“兄长因我杀夫君,更是逼我生下那两孽障,幸得闻大人秉公执法,夫君终于沉冤得雪…”
她红着眼,抬起头看着县令大人手中锐利的刀剑,“贱妇自知无颜苟活于世,大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闻静深吸一口气,“好。”
说罢,手起剑落,“嘶”的一声迅速将白绫斩断。
李阿妹愕然道,“大人…何故宽恕我?”
闻静将剑收回剑鞘,淡淡道,“至始至终你不过是个受害者罢了”,她扶起这位可怜的少妇,“相反,你将狐尾放入林家,促使林大报案,算是主动揭发,何罪之有?”
李阿妹踌躇道,“可是我夫君命薄…”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闻静打断道,“李大壮罪有应得,已被判秋后问斩,难道你还要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去陪葬吗?”
见少妇面露犹豫,闻静温声道,“其实本官亦有私心,遥村关于狐仙的谣传沸反盈天,唯有你不信那无稽之谈。异教神仙家言,智者本不在意,可痴愚者却总能信以为实,难得你能不避子卯,本官欲托付你一差事,你可愿为之?”
默默了良久,李阿妹的眼中才闪过一丝释然的光芒。
未几,茅屋门扉轻启,闻静款步而出,四处张望,却未见那郎君之踪迹。
她提着剑轻声呼唤那人,“别藏着了。”
奈何回应她的只有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并无其他动静。
怎的如此幼稚,闻静微微蹙起眉头,没好气地威胁道,“再不现身,本官可就不等你了。”
瓦房墙之上传来一声轻微的“啧”,紧接着,一个身影倒垂而下,惊地闻静本能地后退半步,待那人稳稳落地,她才心下稍安。
怀青叼着根狗尾巴草,笑脸盈盈,戏谑道,“咱们心细如发的闻大人,可算办完事儿了?”
闻静瞥了他一眼,将剑一扔,“花里胡哨的,没名堂。”
怀青稳稳接过,对小书生的冷嘲热讽恍若未闻,“事既办妥,那大人…能否看在余今日捉贼有功,给点奖赏?”
闻静抿唇不语,琢磨着这厮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怀青见人并未直接拒绝,顿时露出几分狡黠,“余许久没喝过桃花酿了,大人能否赏脸,同余小酌几杯?”
闻静伸手抽出碍眼的狗尾巴草,而后笑骂道,“前些日子还百般求着本官收留你,如今倒做起主人翁来了?”
“余不敢,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怀青理直气壮起来,“繁忙之余小酌怡情,休憩片刻,何错之有?”
闻静轻哼一声,嘴角勾着似有若无的笑意,“看本官心情。”
夕阳西下,云彩仿佛提前饮上了桃花酿,染成桃夭色。
闻静骑着马,心中暗自嘀咕,若不是本官也好酒,才不会答应这无礼的请求!随着思绪飘远,她嘴馋起来,轻挥马鞭,催促着马儿加快步伐。
二人步入临江酒楼里的一座雅间。
怀青站在窗前,凭栏远眺,江面上波光粼粼,偶有渔船驶过,远处山影朦胧,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缀着江畔的夜空。
或许是与小书生有缘千里数相会,他感觉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滴水皆格外温柔。
他自幼好战,抓周时左手握玉玺,右手抓弓箭,父皇见状,乐不可支。这些年来,他频频出征,原以为快意人生唯有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如今回想起来竟让他感到些许疲惫。
当微风轻拂,吹散了心中的硝烟与战火,他在这个陌生的江南小城产生了久违的归属感。
闻静为怀青斟上一杯桃花酿,酒色艳丽,醉人心扉,她抬手示意,“师爷,快坐。”
怀青应声坐下,举杯啜饮,佳酿的香醇弥漫开来,闻静兀自呷下一蛊,美酒滑过舌尖,唇不点而红。
怀青欲再续一杯,闻静拿起酒壶,“诶!师爷,这酒可不能白喝”,她轻笑道,“得助本官拿下一只蟾蜍精才行。”
怀青眉毛微挑,双眸一眨不眨地盯着小书生,“余愿闻其详。”
闻静凑近些,压低了声音,好似在与他说悄悄话。
隔壁宜丰县的县令郭子松是她考学时的师兄,一位刚直不阿过了头的清官。
三年前,郭子松到宜丰走马上任,严查账目,清算贪官污吏,触怒了当地的豪绅们。
然则,就在年初,一个狡猾又邪恶的采花贼出现了,此人专挑将要出阁的女子下手,偏偏每次作案在现场都没留下任何证据,受害的姑娘们回忆起来,皆言他面目可憎,乃蟾蜍精化形。
怀青嫌恶地皱起眉头,“不过是脸上长满暗疮罢了。”
闻静所见略同,她轻描淡写地继续陈述着。
郭县令请来熟识追踪的老猎人勘查案发现场,把户里户外都仔细搜了个遍,竟找不到任何线索,一时之间,关于蟾蜍精的谣言四起,宜丰县的妙龄少女人人自危,日日焚香祷告。
那些豪绅便以郭县令治安不力为由,越级上报。徐州郡守得知后大为震怒,下达通牒,限令郭庆松一个月内抓拿采花贼归案,否则便要罢免他的官职。
眼下她师兄已汗流浃背,前日还给她写信诉苦。
闻静轻叹一声,“先不说为我师兄解难,如今宜丰的其余适龄女子皆已婚嫁,那贼子只怕会另寻他处下手,身处邻县,本官亦要防患于未然啊。”
怀青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依在下之见,可用守株待兔之计。”
闻静目光灼灼,“哦?师爷有何锦囊妙计?”
怀青轻撩着眼皮,难得正经起来,“那采花贼行事猖狂,十分自负,倘若他果真流窜到广陵,我们提前设下陷阱,引他上钩,便可一举擒获。”
闻静点头会意,此言不虚,那贼子屡屡顶风作案,说明其人胆大包天,自诩谁也擒不住他,用激将法对付此类人肯定行的通。
“所言甚是”,酒意上头,观眼前人不语,她的声音略显倦意,“那该作何打算呢?”
怀青这才回过神来,出声道,“可寻一青楼女子假扮将要出阁的大小姐,招摇过市,假意安排一桩婚事,大肆宣扬,引诱采花贼。”
见闻静酒杯已空,他倾斜酒壶满上一觞,继而说道,“让那青楼女将麝香制作的香料涂满全身,并且准备数条猎狗,等那采花贼上钩,案发之后,马上派出猎狗搜寻即可。”
“此计确是可行,不过…”,闻静有些忧虑道,“那麝香怕是对女体有损,不如使用灵猫香代替。二者气味相似,但后者更为温和。”
“都可”,怀青补充道,“此类动物香料气味持久,即便沐浴数次,人闻不到了,猎狗嗅觉灵敏,凭残香追踪亦是轻而易举。”
闻静悠哉道,“如此一来,那采花贼必将无处遁形。”
一杯干,两杯净,三倍喝出真感,闻静眉目舒展,低声道,“听闻太子顺利返京,而宴王却不知所踪。”
怀青笑而不语,出口轻讽,“那倒是可惜了,听闻两位皇子关系亲密。”
闻静眯起眼,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并未”,怀青连忙掩饰,他还得借此身份留在此地。
徐州势力错综复杂,众多官吏表面上道貌岸然,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实则如豺狼个个贪婪至极,与异教勾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反观他这段时间在闻府所见,虽然偶而也会见到闻静坐在亭里品茶躲懒,但单看少年身量纤纤,就可知其政务勤勉,遥村之行,闻静所为更是令他颇为赞赏。
他眼底微微深了些,闻静年纪轻轻,一能明辨是非,对鬼神之论距而不听,二能为民除患,对诡辩之人绝而不语,实属难得,不愧为他钦点的县令。
所谓官清民自安,公正无私是好官,那佯修善事的郡守早晚得革职,给真正的贤才腾位。
怀青一边忖度,一边给小书生夹着菜,寻味道,“在下日后若到太子跟前,必为闻大人美言几句。”
酒话莫当真,闻静并未放在心上,只是笑颜逐开,声音清脆悦耳,卸下官服的少年眼若流星,朱唇瑶鼻,生得粉妆玉琢,像一根纯白的羽毛飘的人心痒。
怀青有些不自在地干咳一声,悄然移开目光。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闻静已有淡淡醉意,她放下酒杯,杏眼些许迷离,“对酒当歌,不胜酒力,今日共饮便到此为止吧。”
怀青支着下领,默而视之,小书生虽已染上酒气,面上浮现一抹薄红,但神清骨秀,谈笑自如,分明是千杯不醉,他啧了一声。
酒量是真的高,心防亦是真的重。
年前,他起兵南下,途经徐州府,巧遇小书生对月独酌,他身穿一袭蓝衫狐裘,恃才不羁地喝了一壶又一壶。
那时匆匆一瞥,还以为闻静是位散漫的风流才子,没想到与他之所想大相径庭。
看来那月色只是偶尔温柔,近观才发觉清冷如霜,太子放下酒杯,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