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乌幼禾来到银江城的第三天。
三天前,那少爷留下的人帮她安葬好父亲后,几个人就结伴进了城。他们大约是看小女孩可怜,带她吃了这几个月来第一顿饱饭。
这几人中有一位大叔特别亲切,见乌幼禾无处可去,就把她带回了家。他家很小,却有十口人。乌幼禾在他家一直呆到了很晚,最后大叔安排她跟他家的奶奶和姑娘睡在一块。
大叔告诉乌幼禾,如果她愿意认他作干爹,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若是能有一个家,乌幼禾是十分乐意的。但听到屋外的争吵声后,她悲伤的意识到,这个家也许并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果不其然,没几天乌幼禾就被大叔领着走出了这个家门。大叔带着她来到一处宅邸前,门口匾额上写这几个她看不懂的大字。
乌幼禾的爷爷以前是教过她认字的,但那些在这里还没有一个用得上。
乌幼禾大概真的是漂泊了很久、很远才来到的这里。一路走来,不同地方的人说话夹杂着不同的方言口音。
幸运的是乌幼禾的语言天赋是很好的,总能在口头上迅速学会当地的语言。但也因奔波流量的原因,学的都不深,只够应付日常交流的。
至于书面文字,已经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慢慢地变成了乌幼禾不认识的样子。
大叔说他只是个做工的,这里是他一位老东家的宅子。乌幼禾跟着他进去,一个小厮带着他们来到一间屋子里,让他们在这等着,他去请大叔求见的唐管家。
不一会儿,唐管家就来了。他高高瘦瘦,走路的步子迈的很大,走过人身边的时候,会感觉像是有一阵风刮过。
“老李,你是人好,我知道的,可咱们府上哪用得着一个小丫头来做活呢?”
“唐管家,这孩子实在可怜得很啊!”
“那也不能把府里当你家啊!是不是以后你凡是捡回来个可怜虫,都能往府里带?那岂不是要把城里城外的乞丐都捡来府里?”
“这……唐老,我同杨大姐商量过了,她可以养这孩子的。养大了,府上就又多个知根知底的家仆,总好过再寻外头的。”
乌幼禾听到“家仆”一词,心里不由得升起许多的期待,也许她会幸运的有个新家。
“杨婶?好哇,合着你都盘算好了,这是来通知我的吗?”
“不不不,我是想,这事本来就是麻烦您了,总得想个好办法,免得您更烦心。”
这位唐管家努着嘴,紧皱着的眉头都快能夹死一直苍蝇了。这时候有位小厮来说老太太找他,他就赶紧打发了这一大一小,又一阵风似的刮了出去。
大叔自然是拦不住他的,急得在屋里团团转。
“大叔,我是不是没处去了?”
他猛地停了下来,痛苦纠结地看着乌幼禾。踌躇了一会,还是把她带上去追那唐管家了。
到了厅外,二人就被拦住。阿叔和那人解释,他们是来求见老太太和唐管家的。两人交谈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惊动了屋内的人,结果就真见着了老太太。
唐管家把事情简单给老夫人说了之后,老夫人问了乌幼禾几句话,大概就是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会做什么之类的。
乌幼禾自报家门,她眉头一皱,可能觉得不满意。思索了一会,给她另外起了一个名字,从此乌幼禾就改名叫了“明珠”,没有姓。
毕竟家仆有没有姓氏是无所谓的。
唐管家见老夫人给这小女孩起了个新名字,立马意会,转头去向一旁的小厮吩咐了什么,大叔见状也突然跪下给老夫人磕了个头表示感谢。
乌幼禾想,她这颗小尘埃如今应该是可以落定了。
不一会,堂中来了一个微胖的女人,唐管家告诉乌幼禾,她是一个烧饭的厨娘。唐管家喊她杨婶。
大叔临走叮嘱乌幼禾道:“明珠,以后老夫人是你的主子,你就在这家里伺候主子,不要乱跑,跟着杨婶你就不用去流浪了。”
乌幼禾点头,当场就被杨婶领走了。
杨婶人不错,她带领着破破烂烂的明珠回屋洗澡,给她换干净的衣服穿,还给她东西吃。换衣服的时候,她看着明珠瘦弱的身板,轻轻叹了一声。
杨婶说以前她生孩子的时候,把孩子生死了,结果就再也生不出来孩子,她认为这是老天爷对她的惩罚。她叮嘱明珠:“我们这样有缘分,以后可要听话,在这里好好生活。”
女孩点点头。她想起她的父亲曾说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背井离乡的,好生活是他们的愿望。如果她在这就有好生活,那就没必要要再奔波了。
这些天在杨婶的照顾下,明珠的身体恢复了许多。已经能在她身边帮忙打打下手了。
杨婶告诉她,这里是银江城的乔府。乔府不养闲人,干活的家仆要么是年轻力壮,要么有一技之长,明珠这样的是做不得家仆的。只不过是因为老夫人怜悯,才能留在这里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
唐管家说事情还是要按照规矩办,所以在及笄前,明珠做的活计全都是不结算工钱的。考虑到这人有一张吃饭的嘴,生活费就从杨婶的月钱里扣了,账房每月发钱的时候会给杨婶补贴少许。
“杨婶,我会注意省吃俭用的。”
“嗯?不不,你可误解我的意思啦!我告诉你这些是让你知道,你在乔府不会被饿死。养大你的是老太太,你要记得她的恩情!”
“嗯,我一定记得的。杨婶,我也会记得你的恩情的。”
杨婶天生一副笑脸,听了明珠的话,饶有趣味地看着她。
“我对你哪能有什么恩情?你又不是我生下来的。只不过是老夫人让我来照顾你,你才能同我在一块。”
“……”
“虽然有老夫人,但我是不会无条件地对你好的。如果你不自爱,甚至还做伤天害理的事,那可就别怪我不顾老夫人对你的恩德,抛弃你了!”吓唬小孩的目的已经达到,杨婶提出了她对明珠的期盼:
“你记住了,每个人都要首先懂得自爱,你珍惜好你自己。然后你要好好地活着,做一个好人。”
“怎么样才算是好人?”
“唔……大概就是,勤劳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我没读过什么书,讲不清楚。说到这个,你认不认字?”
明珠本来想说我认识,但是想起来那天看到的牌匾,上面的字她是不认识的。房间里瓶瓶罐罐上贴着有字的纸条,也是看不懂的。所以思索了片刻,明珠摇了摇头。
“不认识字可不行,我们虽然只是家仆,但是做工的时候还是要认得些字的。唉呀!我改天给你找点启蒙书看吧?”
见明珠毫不犹豫地点头,杨婶很高兴,“你愿意学!真好!你瞧,有大能耐、大智慧的人都是爱读书写字的,就像我们老爷。你多读书,多长本事,以后就可以靠本事养活自己了。”
杨婶真的说到做到,没过两天她就给明珠拿来了一本字帖,还有几本带着插画的杂书。
两人翻了翻这些书,内容确实不少。所以明珠把它们整理放好,打算以后慢慢看。
“……谢谢杨婶,这些书我很喜欢。”
杨婶的笑脸上笑意更深了,但她也不说什么,转身走进厨房准备做午饭。明珠放下书,后脚就跟了上去帮忙。
经过这些天与杨婶的交流,明珠对乔府和她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乔家是经商的,生意基础在银江城,周遭城镇都有乔家的商号,最近几年更是发展到了天都城。银江城的乔府是祖辈留下的房子,如今只有乔老夫人住着。
乔府的大当家是乔老夫人的儿子,如今的户部尚书,一家于京城定居。他想接乔老夫人进京养老,可老夫人一直不愿意离开故土。乔老爷是位孝子,花费了不少银钱给母亲重修老宅,把老宅修得古朴又精致。
除了老夫人外,乔府的人并不算多,都是些知根知底的老仆,总共三十六口。
关于杨婶,她是一位在乔府当了十来年差的厨娘。乔老夫人为了方便她干活和休息,重修宅院的时候特地吩咐,把厨房和她的住处连在一处,相当于革出一个独立的小院子给她。
院子不大,却被杨婶塞满了各种东西。比如,整个乔府的人吃到的葱姜蒜都是她自己在院子里用花盆种的。后来老夫人看她栽培绿植很有一手,又送了她一些鲜花种子。最后这厨房,被收拾的跟小花园一样。
现在因为领了个人回来,杨婶在自己的房间新添置了一张床。明珠就和杨婶一起,住在这花园一般的厨房院子里。
今天的小院子里有许多的活要干,天不亮杨婶就已经在为这灶台上的事忙碌了。明珠一问才知道,老夫人的孙子,也就是小乔少爷今天要回家来。
菜快做好的时候,老夫人差了一位侍女姐姐来传话说,今天天气好,老夫人想把午饭摆在水榭上吃。
杨婶很喜欢明珠身上那股机灵能干的乖巧劲,她找到了明珠,非常欣慰地提议:
“你来了有些日子了,都还一直在我这个小院里待着。今天传菜你就跟我一起去吧,顺便带你在府里转转?”
小孩总是对未知充满好奇,对于这样的邀请,明珠自然是欢欣鼓舞地应下了。
明珠端着菜盘子跟在杨婶后面,这是她第一次出厨房小院,她这次可以将小院到水榭的路线记下来。先是出了小院后左拐,然后右拐,走进一条长廊一直走到头,再右拐,再拐一次……总之,拐来拐去,就到了!
水榭中除了乔老夫人和小乔少爷外,还有一位小乔少爷的世家兄弟,姓楼。因为年纪相仿,楼少爷认乔老夫人作干奶奶。这次是两家长辈约好了要给后生们创造一个历练的机会,便让他们俩结伴出来,把货物运到银江城来,今天刚完成了收尾的工作。
他们正在跟老夫人分享外出途中的所见所闻,描述得趣味横生,老夫人听着非常高兴。
“热菜来咯~”
杨婶还是那张笑脸,领着下人们把许多菜摆上桌。
菜一上,两个后生都默契地优先给老夫人布菜,杨婶看着不禁感叹,
“诶哟,我们老夫人真是享福了,有这样两个孝顺的孙子!”
“哎!衡儿和远山都孝顺!”
“我最喜欢的奶奶家的饭菜了,杨婶做的饭比酒楼里的还要好吃,我要每日都来!”
“嗯?蹭饭也不用说的这么直白吧?”乔衡翻了个白眼。
“诶哟,老夫人,你看这楼少爷嘴甜的!”
杨婶脸上的笑纹又加深了不少,老夫人也笑着说:
“喜欢就常来!奶奶这里有足够的房间,你们今天就住下,住多久都行!”
“少爷们不忙的话,留下来住几天吧?老夫人平时都有吩咐我们整理留给少爷的房间,这样少爷随时回家都可以马上休息。我们一众老仆也和老夫人一样,都盼望着少爷们能在家里多待几天呢。”
一直在一旁陪同的唐管家热情地建议道。
“奶奶,我也有房间吗?”楼远山俏皮地问。
“那当然有了!给你留着,还怕你不知道来呢。”
“知道!知道!阿衡,反正没什么事,我今晚就睡这了。你要是想到春香楼去睡,就自己去吧,我要陪奶奶了。”
“胡说什么呢你!”乔衡踢了楼远山一脚。
“春香楼?那不是城里那家生意很好的酒楼吗?”
老夫人拿汤勺的手突然停在了嘴边,一脸探究的神情看着自己的孙子。
“是酒楼,前几天因为生意的事,几位东家约了我们去吃饭而已。”
“哦,那里也有可以睡觉的地儿?”
“哈哈哈哈,奶奶你不知道,天香楼……”
楼远山可不想这么轻易地放过他兄弟,他抢来话头,明着说了一半,拿手捂着嘴凑到老夫人耳边说了另一半,然后故作惋惜:
“我在外头从来就不会有这样好的待遇,唉,还是家里好啊~”
“你又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待遇?”
“就是温柔乡的待遇呗。”
“什么温柔乡?”
闻言,齐衡的眉不可控地挑了挑。
“你可别说你忘了,难道不是你齐衡醉倒在人姑娘床上吗?”
“楼远山!!!”
齐衡的激动反应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一脸震惊的对上了老夫人意味深长的眼神。憋红着脸打算当场掰扯清楚。
“我为什么醉倒,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什么?又不是我让你喝的酒!”
“不是你让我喝?你拿什么酒不行,偏偏拿百梦露!”
“那不是没喝过,给你尝尝鲜吗?”
“你怎么不自己尝!”
“我这人梦少,喝白梦露不是暴殄天物吗?不像你这么有意思,赖在人姑娘床上喊‘卿卿、卿卿’。”楼远山用很浮夸的表情模仿醉倒的乔衡,语气更是欠揍。
“你!!!”
“诶哟!奶奶救我!”
看两个少年上蹿下跳,乔老夫人忍俊不禁,伸手两边拦了又拦,才把这两人劝和住了。
“好啦好啦!坐下吃饭!都凉啦!你们不吃,还不让我吃!”
楼远山率先乖乖坐下,老夫人一手拉着齐衡,让他也坐下。
“有个事儿,你大概还不知道。”老夫人意味深长地看了齐衡一眼,继续说道,
“你那个不入流的姑父,流落到了庆渔村的那个。赌钱赖账被赌坊派人追债,放言说若是不还钱,就拿他一家的命来抵。”
“一个村里的赌坊怎么还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国有国法,何时轮到他们说了?”
“偏僻之地,山高皇帝远,强龙难压地头蛇嘛。那赌坊打听到了他在银江有亲,所以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去给他还账。我本不打算理会,但想到卿卿跟着他,若是他们来真的,还不上债岂不是连累了我可怜的孙儿?所以我还是派了人去庆渔村。”
说到这,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才继续说。
“可我派的人途中出了点意外耽搁了,到时他已经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善,他临死前把卿卿的行踪告诉了我们,这才把人找了回来。算一下日子,再有小半个月就该到了。”
楼远山托着腮听着,转头看到身旁的齐衡一脸木讷,抬起手肘来就给他来了一击。
齐衡吃痛回过神来,却一言不发。
“奶奶以为你听到卿卿来,会高兴的不得了呢。”
“……我是高兴,但是卿卿现在应该高兴不起来吧。”
“咦?她不高兴的话,那你不会让她高兴吗?”
楼远山挑了挑眉,虽说他是在逗齐衡,但也说中了乔老夫人的想法。
“我此番把她接来,不如你们就在银江待到过了年再回京的,这样你们兄妹几个也有伴了,如何呀?”
三天前,那少爷留下的人帮她安葬好父亲后,几个人就结伴进了城。他们大约是看小女孩可怜,带她吃了这几个月来第一顿饱饭。
这几人中有一位大叔特别亲切,见乌幼禾无处可去,就把她带回了家。他家很小,却有十口人。乌幼禾在他家一直呆到了很晚,最后大叔安排她跟他家的奶奶和姑娘睡在一块。
大叔告诉乌幼禾,如果她愿意认他作干爹,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若是能有一个家,乌幼禾是十分乐意的。但听到屋外的争吵声后,她悲伤的意识到,这个家也许并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果不其然,没几天乌幼禾就被大叔领着走出了这个家门。大叔带着她来到一处宅邸前,门口匾额上写这几个她看不懂的大字。
乌幼禾的爷爷以前是教过她认字的,但那些在这里还没有一个用得上。
乌幼禾大概真的是漂泊了很久、很远才来到的这里。一路走来,不同地方的人说话夹杂着不同的方言口音。
幸运的是乌幼禾的语言天赋是很好的,总能在口头上迅速学会当地的语言。但也因奔波流量的原因,学的都不深,只够应付日常交流的。
至于书面文字,已经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慢慢地变成了乌幼禾不认识的样子。
大叔说他只是个做工的,这里是他一位老东家的宅子。乌幼禾跟着他进去,一个小厮带着他们来到一间屋子里,让他们在这等着,他去请大叔求见的唐管家。
不一会儿,唐管家就来了。他高高瘦瘦,走路的步子迈的很大,走过人身边的时候,会感觉像是有一阵风刮过。
“老李,你是人好,我知道的,可咱们府上哪用得着一个小丫头来做活呢?”
“唐管家,这孩子实在可怜得很啊!”
“那也不能把府里当你家啊!是不是以后你凡是捡回来个可怜虫,都能往府里带?那岂不是要把城里城外的乞丐都捡来府里?”
“这……唐老,我同杨大姐商量过了,她可以养这孩子的。养大了,府上就又多个知根知底的家仆,总好过再寻外头的。”
乌幼禾听到“家仆”一词,心里不由得升起许多的期待,也许她会幸运的有个新家。
“杨婶?好哇,合着你都盘算好了,这是来通知我的吗?”
“不不不,我是想,这事本来就是麻烦您了,总得想个好办法,免得您更烦心。”
这位唐管家努着嘴,紧皱着的眉头都快能夹死一直苍蝇了。这时候有位小厮来说老太太找他,他就赶紧打发了这一大一小,又一阵风似的刮了出去。
大叔自然是拦不住他的,急得在屋里团团转。
“大叔,我是不是没处去了?”
他猛地停了下来,痛苦纠结地看着乌幼禾。踌躇了一会,还是把她带上去追那唐管家了。
到了厅外,二人就被拦住。阿叔和那人解释,他们是来求见老太太和唐管家的。两人交谈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惊动了屋内的人,结果就真见着了老太太。
唐管家把事情简单给老夫人说了之后,老夫人问了乌幼禾几句话,大概就是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会做什么之类的。
乌幼禾自报家门,她眉头一皱,可能觉得不满意。思索了一会,给她另外起了一个名字,从此乌幼禾就改名叫了“明珠”,没有姓。
毕竟家仆有没有姓氏是无所谓的。
唐管家见老夫人给这小女孩起了个新名字,立马意会,转头去向一旁的小厮吩咐了什么,大叔见状也突然跪下给老夫人磕了个头表示感谢。
乌幼禾想,她这颗小尘埃如今应该是可以落定了。
不一会,堂中来了一个微胖的女人,唐管家告诉乌幼禾,她是一个烧饭的厨娘。唐管家喊她杨婶。
大叔临走叮嘱乌幼禾道:“明珠,以后老夫人是你的主子,你就在这家里伺候主子,不要乱跑,跟着杨婶你就不用去流浪了。”
乌幼禾点头,当场就被杨婶领走了。
杨婶人不错,她带领着破破烂烂的明珠回屋洗澡,给她换干净的衣服穿,还给她东西吃。换衣服的时候,她看着明珠瘦弱的身板,轻轻叹了一声。
杨婶说以前她生孩子的时候,把孩子生死了,结果就再也生不出来孩子,她认为这是老天爷对她的惩罚。她叮嘱明珠:“我们这样有缘分,以后可要听话,在这里好好生活。”
女孩点点头。她想起她的父亲曾说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背井离乡的,好生活是他们的愿望。如果她在这就有好生活,那就没必要要再奔波了。
这些天在杨婶的照顾下,明珠的身体恢复了许多。已经能在她身边帮忙打打下手了。
杨婶告诉她,这里是银江城的乔府。乔府不养闲人,干活的家仆要么是年轻力壮,要么有一技之长,明珠这样的是做不得家仆的。只不过是因为老夫人怜悯,才能留在这里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
唐管家说事情还是要按照规矩办,所以在及笄前,明珠做的活计全都是不结算工钱的。考虑到这人有一张吃饭的嘴,生活费就从杨婶的月钱里扣了,账房每月发钱的时候会给杨婶补贴少许。
“杨婶,我会注意省吃俭用的。”
“嗯?不不,你可误解我的意思啦!我告诉你这些是让你知道,你在乔府不会被饿死。养大你的是老太太,你要记得她的恩情!”
“嗯,我一定记得的。杨婶,我也会记得你的恩情的。”
杨婶天生一副笑脸,听了明珠的话,饶有趣味地看着她。
“我对你哪能有什么恩情?你又不是我生下来的。只不过是老夫人让我来照顾你,你才能同我在一块。”
“……”
“虽然有老夫人,但我是不会无条件地对你好的。如果你不自爱,甚至还做伤天害理的事,那可就别怪我不顾老夫人对你的恩德,抛弃你了!”吓唬小孩的目的已经达到,杨婶提出了她对明珠的期盼:
“你记住了,每个人都要首先懂得自爱,你珍惜好你自己。然后你要好好地活着,做一个好人。”
“怎么样才算是好人?”
“唔……大概就是,勤劳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我没读过什么书,讲不清楚。说到这个,你认不认字?”
明珠本来想说我认识,但是想起来那天看到的牌匾,上面的字她是不认识的。房间里瓶瓶罐罐上贴着有字的纸条,也是看不懂的。所以思索了片刻,明珠摇了摇头。
“不认识字可不行,我们虽然只是家仆,但是做工的时候还是要认得些字的。唉呀!我改天给你找点启蒙书看吧?”
见明珠毫不犹豫地点头,杨婶很高兴,“你愿意学!真好!你瞧,有大能耐、大智慧的人都是爱读书写字的,就像我们老爷。你多读书,多长本事,以后就可以靠本事养活自己了。”
杨婶真的说到做到,没过两天她就给明珠拿来了一本字帖,还有几本带着插画的杂书。
两人翻了翻这些书,内容确实不少。所以明珠把它们整理放好,打算以后慢慢看。
“……谢谢杨婶,这些书我很喜欢。”
杨婶的笑脸上笑意更深了,但她也不说什么,转身走进厨房准备做午饭。明珠放下书,后脚就跟了上去帮忙。
经过这些天与杨婶的交流,明珠对乔府和她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乔家是经商的,生意基础在银江城,周遭城镇都有乔家的商号,最近几年更是发展到了天都城。银江城的乔府是祖辈留下的房子,如今只有乔老夫人住着。
乔府的大当家是乔老夫人的儿子,如今的户部尚书,一家于京城定居。他想接乔老夫人进京养老,可老夫人一直不愿意离开故土。乔老爷是位孝子,花费了不少银钱给母亲重修老宅,把老宅修得古朴又精致。
除了老夫人外,乔府的人并不算多,都是些知根知底的老仆,总共三十六口。
关于杨婶,她是一位在乔府当了十来年差的厨娘。乔老夫人为了方便她干活和休息,重修宅院的时候特地吩咐,把厨房和她的住处连在一处,相当于革出一个独立的小院子给她。
院子不大,却被杨婶塞满了各种东西。比如,整个乔府的人吃到的葱姜蒜都是她自己在院子里用花盆种的。后来老夫人看她栽培绿植很有一手,又送了她一些鲜花种子。最后这厨房,被收拾的跟小花园一样。
现在因为领了个人回来,杨婶在自己的房间新添置了一张床。明珠就和杨婶一起,住在这花园一般的厨房院子里。
今天的小院子里有许多的活要干,天不亮杨婶就已经在为这灶台上的事忙碌了。明珠一问才知道,老夫人的孙子,也就是小乔少爷今天要回家来。
菜快做好的时候,老夫人差了一位侍女姐姐来传话说,今天天气好,老夫人想把午饭摆在水榭上吃。
杨婶很喜欢明珠身上那股机灵能干的乖巧劲,她找到了明珠,非常欣慰地提议:
“你来了有些日子了,都还一直在我这个小院里待着。今天传菜你就跟我一起去吧,顺便带你在府里转转?”
小孩总是对未知充满好奇,对于这样的邀请,明珠自然是欢欣鼓舞地应下了。
明珠端着菜盘子跟在杨婶后面,这是她第一次出厨房小院,她这次可以将小院到水榭的路线记下来。先是出了小院后左拐,然后右拐,走进一条长廊一直走到头,再右拐,再拐一次……总之,拐来拐去,就到了!
水榭中除了乔老夫人和小乔少爷外,还有一位小乔少爷的世家兄弟,姓楼。因为年纪相仿,楼少爷认乔老夫人作干奶奶。这次是两家长辈约好了要给后生们创造一个历练的机会,便让他们俩结伴出来,把货物运到银江城来,今天刚完成了收尾的工作。
他们正在跟老夫人分享外出途中的所见所闻,描述得趣味横生,老夫人听着非常高兴。
“热菜来咯~”
杨婶还是那张笑脸,领着下人们把许多菜摆上桌。
菜一上,两个后生都默契地优先给老夫人布菜,杨婶看着不禁感叹,
“诶哟,我们老夫人真是享福了,有这样两个孝顺的孙子!”
“哎!衡儿和远山都孝顺!”
“我最喜欢的奶奶家的饭菜了,杨婶做的饭比酒楼里的还要好吃,我要每日都来!”
“嗯?蹭饭也不用说的这么直白吧?”乔衡翻了个白眼。
“诶哟,老夫人,你看这楼少爷嘴甜的!”
杨婶脸上的笑纹又加深了不少,老夫人也笑着说:
“喜欢就常来!奶奶这里有足够的房间,你们今天就住下,住多久都行!”
“少爷们不忙的话,留下来住几天吧?老夫人平时都有吩咐我们整理留给少爷的房间,这样少爷随时回家都可以马上休息。我们一众老仆也和老夫人一样,都盼望着少爷们能在家里多待几天呢。”
一直在一旁陪同的唐管家热情地建议道。
“奶奶,我也有房间吗?”楼远山俏皮地问。
“那当然有了!给你留着,还怕你不知道来呢。”
“知道!知道!阿衡,反正没什么事,我今晚就睡这了。你要是想到春香楼去睡,就自己去吧,我要陪奶奶了。”
“胡说什么呢你!”乔衡踢了楼远山一脚。
“春香楼?那不是城里那家生意很好的酒楼吗?”
老夫人拿汤勺的手突然停在了嘴边,一脸探究的神情看着自己的孙子。
“是酒楼,前几天因为生意的事,几位东家约了我们去吃饭而已。”
“哦,那里也有可以睡觉的地儿?”
“哈哈哈哈,奶奶你不知道,天香楼……”
楼远山可不想这么轻易地放过他兄弟,他抢来话头,明着说了一半,拿手捂着嘴凑到老夫人耳边说了另一半,然后故作惋惜:
“我在外头从来就不会有这样好的待遇,唉,还是家里好啊~”
“你又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待遇?”
“就是温柔乡的待遇呗。”
“什么温柔乡?”
闻言,齐衡的眉不可控地挑了挑。
“你可别说你忘了,难道不是你齐衡醉倒在人姑娘床上吗?”
“楼远山!!!”
齐衡的激动反应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一脸震惊的对上了老夫人意味深长的眼神。憋红着脸打算当场掰扯清楚。
“我为什么醉倒,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什么?又不是我让你喝的酒!”
“不是你让我喝?你拿什么酒不行,偏偏拿百梦露!”
“那不是没喝过,给你尝尝鲜吗?”
“你怎么不自己尝!”
“我这人梦少,喝白梦露不是暴殄天物吗?不像你这么有意思,赖在人姑娘床上喊‘卿卿、卿卿’。”楼远山用很浮夸的表情模仿醉倒的乔衡,语气更是欠揍。
“你!!!”
“诶哟!奶奶救我!”
看两个少年上蹿下跳,乔老夫人忍俊不禁,伸手两边拦了又拦,才把这两人劝和住了。
“好啦好啦!坐下吃饭!都凉啦!你们不吃,还不让我吃!”
楼远山率先乖乖坐下,老夫人一手拉着齐衡,让他也坐下。
“有个事儿,你大概还不知道。”老夫人意味深长地看了齐衡一眼,继续说道,
“你那个不入流的姑父,流落到了庆渔村的那个。赌钱赖账被赌坊派人追债,放言说若是不还钱,就拿他一家的命来抵。”
“一个村里的赌坊怎么还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国有国法,何时轮到他们说了?”
“偏僻之地,山高皇帝远,强龙难压地头蛇嘛。那赌坊打听到了他在银江有亲,所以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去给他还账。我本不打算理会,但想到卿卿跟着他,若是他们来真的,还不上债岂不是连累了我可怜的孙儿?所以我还是派了人去庆渔村。”
说到这,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才继续说。
“可我派的人途中出了点意外耽搁了,到时他已经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善,他临死前把卿卿的行踪告诉了我们,这才把人找了回来。算一下日子,再有小半个月就该到了。”
楼远山托着腮听着,转头看到身旁的齐衡一脸木讷,抬起手肘来就给他来了一击。
齐衡吃痛回过神来,却一言不发。
“奶奶以为你听到卿卿来,会高兴的不得了呢。”
“……我是高兴,但是卿卿现在应该高兴不起来吧。”
“咦?她不高兴的话,那你不会让她高兴吗?”
楼远山挑了挑眉,虽说他是在逗齐衡,但也说中了乔老夫人的想法。
“我此番把她接来,不如你们就在银江待到过了年再回京的,这样你们兄妹几个也有伴了,如何呀?”